残酷真相
Hard Truths,残酷的事实,狂妈日记(港)
导演:迈克·李
主演:玛丽安娜·琼-巴普蒂斯特,米歇尔·奥斯丁,萨曼莎·斯毕洛,乔·玛蒂娜,鲁比·本特尔,加里·比德尔,索菲亚·布朗,布里约妮·米勒,钦尼·埃祖杜,阿什娜·拉韦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西班牙语言:英语年份:2024
简介:潘茜的人生如同困兽之斗,身心双重煎熬将她异化为戾气横生的刺猬——与家人争执不休、在牙医诊所爆发冲突、对主治医师怒吼、甚至与超市收银台的女孩剑拔弩张。丈夫科特利长久以来束手无策,儿子摩西终日缄默地游荡在街头,仿佛活在平行世界。唯有胞妹尚特尔以温柔织就的救赎之网,成为这个濒临崩解的家庭中最后的锚点。详细 >
[AMC] 为可恨角色找的可怜之处几乎都用台词表达,加一点苦瓜脸表演
能拍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勇气。非常好奇女主演员是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个角色的!
这个女主角不去讲脱口秀可惜了,这么冒犯这么毒舌,哈哈。前面攻击性那么强后面咋弱了呢,咄咄逼人到最后一刻呀。这个女主角虽然在抱怨但是好好笑,不去讲脱口秀真可惜
喜欢节奏,慢悠悠的,画风也很干净但是剧情是个什么玩意儿??
#ICA #LFF 长评-会遗传的爱无能。伯格曼式的家庭伦理片,看完之后有一种我高中那几年每年过年的窒息感,强迫症且神经紧张的母亲,不善言辞的父亲和一个小心翼翼生活的我。电影中对于情感的描绘实在是细腻,整体角色表现的状态也是真实的可怕,除了有几个角色是废笔,但也能利用所有角色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群像画。内容感觉依然是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女主的状态以我的理解是…从小被母亲冷落忽视所以失去爱人的能力,母亲孤零零的死亡是她发现的,从而又给她留下了巨大的阴影,经常会噩梦缠身,丈夫也并不理解她。大多是固定镜头和缓慢地摇镜头,要镜头开场与结尾呼应,对话期间正反打剪辑很好,而且特写脸部的景别让对话更具压迫感。感觉配乐的占比还挺高的,总觉得演员已经把角色诠释的如此之好了,留下给演员更多的空间可能会更好一些。
我和电影中的角色都急切地需要一个感情宣泄口,电影却戛然而止。
对于女主的职业素养,表示超级敬佩,用一个情绪保持着贯穿整部戏,这才是残酷的真相,但是整部电影也单靠情绪推进情感,再用来叙事,有一点单调,和不耐烦,影片时长算是把这个情绪优化了,毕竟这样的节奏里,这样的时长也希望导演这样
+ 剧本较直白简单,展现亲人之间的窒息感逼近伯格曼,对照实验般的家庭聚会群戏,残酷真相是它几乎无法改变了,还将会在子女身上延续下去
前半段近乎于喜剧,建立在一个狂躁症妇女身上的笑料源源不绝,足以让人越来越鄙夷这个角色。后半段慢慢揭开真相,反差的设计又让人同情起这个角色,甚至忍不住落泪。大师作品果然不同凡响,在无比讨厌的角色身上看到真实的人性呈现,除了极其扎实的剧本外,演员的即兴表演相信也有很大功劳。再细想一下,这并非简单孤立的人物研究,而是不经意折射出人物生存的特定社区与环境,以及在这种生存环境下,人际关系(亲情、友情)遭受的冲击影响,相当高明的社会现实批判作品。
同样的性格对不同的人,以一人之嘴力抵抗全世界(一人之演技撑起整点部片),“为什么要去管死人,留下我们这些活人受苦”,一面情绪被无限放大,谁都不想这样,但却控制不住自己,好想一死了之,但又奈何没那勇气。好看的部分反而是揭露残酷真相之前的生活叙事。暴躁(颤抖)的妈,沉默(无语)的爸,自闭(没前途)的孩子,以及活跃的亲戚,明显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其的不幸,各自隐藏起残酷的真相(大房子下有大房子的故事)。没有安全感,情绪相互影响,而创伤的起源是上一(几)辈的自私,就是自私,因此也是时候为了自己好好活,不再受外界影响。这便需要一次家人在场的哭泣、崩溃、受伤,从而卸下盔甲。虽然不理解你,但是依然爱你。迈克·李功力不减,风格依旧,结尾收得妙,只是暖心与落泪之后也许又会回到从前。
戾气太重了,见谁怼谁,但还是说讲的太简单了,
女主的愤懑、惊恐、偏执是疫后最贴近我心的情绪写照,其实真的已经成病了,但病症之一就是坚决不承认有病或害怕治病,于是对周围人持续施以次生创伤。不过,虽然细腻真实,悲喜剧成分的平衡也很好(超市排队那段吵得真精彩),但相比Naked的巅峰还是差一些。
前半段看到的是一个被迫害妄想、偏执的女人,后半段在姐妹关系中缓慢展开她的孤独、恐惧,让观者也从痛恨、烦躁转为了怜惜,当然节奏是缓慢的,需要耐心来看见表象背后的悲伤。
发疯到有点聒噪
琼的表演富有生命力,语言和情感表达也充满灵魂。说强悍不为过,但是缺乏根基。迈克·李在剧情中惯用的留白在本片中对人物的丰沛似乎并没有强劲的支撑,以至于走向了平平无奇的收场
百分百能共情这种压抑的氛围 只不过我本以为不爱生活的人生就够压抑了 没想到恨生活的人生更魔鬼 是性格造就人生 还是人生强化性格?周身都布满钢甲的时候 耶稣都找不到缝让爱进去 BJIFF2025 #13
花了五十分钟看一个女人发疯(真正意义上的发疯,见人就骂),然后告诉我残酷的真相是一个成年、已婚已育的女性,无时无刻都还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一点很难理解,不知道为什么会因为过去已然没得到的,就让现在身边的人承受更大的压力。两个家庭对比的时候,才更意识到她把自己的小家经营的多差。妹妹收获了更多的爱和幸福,所以她躁郁、不安,变成孩子口中的“疯疯癫癫的人”,对自己的丈夫说“你像只猪一样只顾着吃饭”,最大的疑惑是她输出的这一切暴怒到底在为她带来些什么?(以及这片子到底在说啥)
#NYFF#又是一群无法享受生活的小人物。依然在和演员们为期14周的彩排里写出的剧本,每个演员来的时候都需要带一个名单,从名单上选出角色的人物特点,从身边的人去寻找故事,迈克李最厌恶导演去讲自己的电影讲了些什么,不管是映前还是映后,被问到结尾的时候,他说“will she?will he?Won't she? won't he? won't they?" 就是不去回答主持人的提问,结尾也不提供任何解决方案,在最高潮的地方戛然而止,让观众自己去感知,太爱这个不写剧本的小老头。
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有所出路 留白虽白 但没有装点的色彩 表达方式仍显单薄 情感节奏始终如一 可以没有结局或者答案 但如此拍摄这样聒噪暴戾的重复生活意义何在?这样的人物塑造与叙事方式注定观众难以共情
Happy Go Lucky的反面,但同样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