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和南
Viet and Nam,越与南(港/台),Trong lòng đất
导演:张明归
主演:范清谐,陶维袍丁,Thi Nga Nguyen,Viet Tung Le
类型:电影地区: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法国,荷兰,意大利,德国,美国语言:越南语年份:2024
简介:幽深的矿井下,越和南的爱在黑暗中默默滋长。煤尘染黑了他们的脸庞,也蒙蔽了未来的方向。南渴望逃离这窒息的生活,将偷渡欧洲视为唯一的出路。然而,母亲梦境中父亲的呼唤,将他们引向旧日战场,踏上寻觅南父亲遗骸的旅程。南内心陷入挣扎,一边是爱人与家乡,一边是充满未知的未来。当矿难突如其来,南在黑暗中预见了偷渡的绝望,他开始..详细 >
本来中途就想离场但困意来袭在影院又睡了半小时,不得不说导演口味有点重。地下矿工/同志恋情/挖掘历史寻找父辈历史的剧本细想之下还算有点意思,但实在是有些冗长和板正了,导演大抵是走museum visual art那一挂的。
越和南更多是少年的爱情,当然也包含了“越南”;相濡以沫的爱恋隔绝了周遭世界的喧嚣和光线,空间化作手掌上的舞台,时间被统摄在母亲和少年的梦境里,灾害和政治历史迫害绝对无法动摇摄影机/心灵,只有爱情的地震能撼动整个世界,在爱的絮语中,于浩渺星河最终踏上旅途…
适合在美术馆循环播放
同性情感的连结太松散了,甚至不能成为一条支线,只沦为一个基础的叙事背景。分镜之间关联轻浅,情绪调动稍弱,也没有预想的润物细无声,导致整部片子更接近于拼贴式影像。
煤球的爱情,美学效果不错
@林象
阿基毁了北欧电影,阿彼察邦毁了东南亚电影(。
借鉴了阿彼察邦早期电影的两段式结构和美学,父辈的越战创伤、矿工们恶劣的工作和生存环境、偷渡去发达国家的计划,连接起越南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挖掘父亲的尸骨隐喻对含着血泪的历史伤痛的挖掘,这个过程被挖到美军炸弹中断,正反打镜头里和深渊里的父亲对视后“中枪”倒地,以神奇的方式与素未谋面的父亲有了交流并体会他的死亡。首尾呼应的两人躺在煤堆上的镜头像是他们的身体漂浮在宇宙的星河中,但实际却是他们的集装箱在无边的大海上沉浮,兼具浪漫和残酷。这份“禁忌之爱”在苦难当中更加难能可贵。导演很擅长在不那么美的场景里利用视觉错觉找到有趣的构图和诗意瞬间,比如矿工们领工钱时手下意识地把黑手印抹在透明玻璃上,隔着玻璃像是抹在了矿主的脸上。采耳时景深处电焊的火花从耳朵的位置溅出。叙事节奏慢但信息量很大。
2/5这也太阿彼察邦了吧。雨林,神婆,大海上漂流的集装箱,黑色煤炭里一对洁白的身体,他们相爱着……但是不好看。
既要又要还要😅
很好的题材可惜剪辑需要提高效率了
三星半。这一代东南亚导演深受阿彼察邦和蔡明亮影响,创作风格上甚至更加悠长散文化,但镜头的精准性上显得略欠些火候。越和南的同性爱情像是一种关系上的类比,回溯的则是越战时期越南内部的漂流与疏离。影片有空间可以做得更流畅一些。
披着男同外衣的伤痕文学,开头两个特别直白的时间点(世贸被撞坍塌的2001年,以及25年没吃过青蛙)直接把历史坐标定位在越南从分裂走向合体的1976年,于是两个主人公越和南个体的爱与分离又仿佛承载了那段分分合合的历史厚重感;因战争而缺失的父亲形象,像是越和南爱恋的畸形诱因,也像是暗喻着越南同样作为苏系国家逃不脱的被“某个人物”独裁阴影笼罩的血脉。虚实结合之下,无论是在矿井中窒息死去还是在海上集装箱中窒息死去,最终都是一条不归路;也延续了张明归一贯的对未来的悲观表达。
矿难死去的人;战争死去的人;移民死去的人。埋在地下的骸骨 罪恶 手雷 和记忆致敬所有无辜的生命
#NZIFF原本也不抱太大期望但是这部片以艺术的角度看下确实不错,先不提政治,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比较像是寡妇寻越战失踪老公的故事,导演也没有太多去刻画越和南的爱情故事;但是以一个半越南人还有对越南史有些了解的观众来说这个越战细节做的很详细所以也算是加分了。最后是农村风景真的让我好想家啊😭
不明所以
借同志议题顾左右而言他,砍掉40分钟甚好,无聊的附带的剧情过多着墨,战争伤痕,家庭关系,乡愁物语,一堆轻飘飘的散文意象浸入故事中,喧宾夺主主次失衡,东南亚的影视一直给人无病呻吟的做作派创作动机,冗长无趣极了,但是有几幕的摄影又确实富有诗意和艺术成分,不过仅此而已。★☆
另一种真相是,只有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矿井里,我们的爱才会闪闪发光。一旦走到地面日光之下,它就会变得黯淡稀薄,消失殆尽。唯有永沉大海,才会永生永世。
2.5
像吃了一家难吃的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