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
Langue étrangère,以你的语言呼唤我(港/台),Foreign Tongue,Tandem - In welcher Sprache träumst du?(德),Foreign Language
导演:克莱尔·伯格
主演:莉莉丝·格拉斯穆格,约瑟法·海因修斯,尼娜·霍斯,齐雅拉·马斯楚安尼,贾拉尔·阿尔塔维尔,尤里·沃尔施,雅各布·迪尔,赫尔曼·拜尔,克里斯塔·罗克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德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德语,英语年份:2024
简介:害羞文静的法国少女芳妮参加学校的交换学生计划,来到德国住在同龄笔友蕾娜家。蕾娜冷酷又充满防备,语言是她们之间的一道墙,芳妮为卸下蕾娜心防,将烦恼与秘密告诉对方,两人因此拉近了距离。时间一天天过去,爱情不用翻译,反倒在语言的落差中滋长。这次,轮到蕾娜前往法国交换,暂住芳妮家的她,逐渐发现芳妮的秘密似乎另有蹊跷,但更..详细 >
3.5。
该有的元素全都有了,欧盟,战争,女权,性少数,青少年,女性电影,环保,全女性阵容,等着拿大奖了
我承认是我不懂欧洲,所以也不懂电影
3-3.5吧 有些挺不合理的情節 好多對比也很偏頗 但搞姬氣氛還行 實際操作就拍不太好了 Josefa Heinsius挺好看
从笔友到的距离感到情愫跃跃而起的恋爱感,两个女孩很有性格的青春故事,大概因为涉及到一些家庭观念和政治观念,所以这个片子绝不轻浮,甚至有点严肃。
Berlinale 74. 太多自以为酷的小心思和意见表达阻隔了最纯粹的情感交流,但放在青少年身上却也贴切。你说太多宏大的政治议题杂糅得流于表面,但成年人都弄不清楚的问题你又指望未成年如何应对。
影像挺美的,政治议题在我盲区
辛苦建立的连接被轻易地摧毁,让人怀疑靠这种连接去对抗分裂的可能,但也在虚构的姐姐身上看到了哈内尔的影子,另一种真实在发生。
CP妆造配色也考虑到了眼睛的颜色,美;各个角色身上的zz符号有点过于明确
【2025045】
一个在梦里对自己撒谎,一个在现实中对自己和他人撒谎,这俩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不聚焦,不融合。把诸多政治议题硬贴在人物身上,跟爱情故事互不相让。本来两个方向都有发挥空间,结果不知道想讲什么
你也这么觉得吗
建议爱酷电影周选入开幕片。
幸福地在大荧幕上看到了巧克力蘑菇味的吻😋千疮百孔的女孩们拥抱着彼此,但就像最后的几幕戏,青春期的幸福总是短暂地要命。(大荧幕万岁,大荧幕加星🌟)
年纪大了对青春疼痛文学无感了。
似乎大家拍女同片开始进入瓶颈期,不知把两个女孩的关系放在什么框架里好,比如《伊莉莎与瑟拉》是放在历史框架中讲艰辛无比的身份认同、《圣母》是放在宗教框架中对教义进行反诘、《同心难改》是放在民族主义框架中进行共时性的文化比较、《从今以后》则偏向于意定监护人所属的司法框架,而《燃烧女子的肖像》索性放在维瓦尔第的音乐或者一幅画中,好的电影总是会对某种观念进行精准爆破。《情歌》是发达国家的女子重新罩上一层黑纱,已然是倒退;《外语》也好不到哪里去:不仅制造出了某种扭曲,像是爱的柔光穿过某种半透明的介质以致损坏了爱本身的纯粹,还几乎是空洞、因为表达乏力所产生的口号式的空洞,大呼气候变暖、减税或养老金亏空的行为只让人觉得一种过度政治化的聒噪,并没有跟人物、剧情黏合,这显然是再美的镜头也救不了的。
有瑕疵但很喜欢,8.5-9分….议题太多且呈现得有些幼稚,但恰恰就是青少年时代最真实的混乱状态,所以反而觉得相得益彰。时代的焦虑。政治抑郁。渴望进取渴望revolution而不得其法的稚嫩和莽进。天真的谎言和预言。过分用力的思索。心和心贴近的爱,有些镜头实在太美如图夏凉夜晚的星光露水:“我忘了。它就在我嘴边…”“要我进来拿吗?”“我爱上你了。我爱上你了….”
本来只是笔友的两个人,因为其中一个的突然造访,关系加深了一成。吸引我的是德国和法国青年的文化、历史和政治态度的差异。虽然德国和法国的电影看了不少,但从来没有对比过。本片则直接展示了两国青年这些方面的不同,说实话看之前我没想到差异会这么大。电影表达的是哪怕有这么多差别,甚至语言也不一样,但年轻人依然可以相爱。这种爱可以突破所有的差异,可以突破距离和性别,这才是爱,这才是青年。
是欧洲电影节常见的风格,叙事非常稳定。议题被杂糅在一起,主角个人情感和身体探索,与法德边界历史遗留、当下糟糕的政治环境交织。青春的敏感会让她们格外注意到一些现实问题,一个属于当下的青春故事。但技巧过于稳定,结尾实则把杂糅的议题做小了,社会问题的起源被逐渐归因于女主角自身。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