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印度影片,和《狙击电话亭》相似,因为题材严肃,所以是难得的一部没有歌舞的印度电影。
虽然故事讲得有些理想,但敢于面对政府腐败的精神是很宝贵的,要是在天朝,根本就没有公映的可能.。
喜欢这部影片的豆友可以看看香港电影《金钱帝国》。
整个一个中国和印度社会的真实写照,贪污腐败,骄奢淫逸,正义感十足,拯救国家和社会,虚幻的英雄在真实中是不会存在的。
和《狙击电话亭》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将重点放在贪腐问题上,一个辅助领导贪污的小人物在逼迫下觉醒,然而幕后的真英雄是国家为数不多的正义领导幕后操作,但是这位大叔也太NB了吧,武艺超群不说还是十足的科技达人,简直一个救世主嘛,无所不能,而且预谋缜密,所有细节面面俱到,有他这些超能本事,还何必利用他人呢!
在这样一个歌颂英雄拯救国家的电影里,我们暂且就不去计较这些了,电影蛮好看,紧张刺激!
和我们有点像不是么 有一点对媒体、娱乐的反思。
当这成为申张正义的方式,是不是就同梁山是一个概念了?
不同者,盖人与科技之异。
印度就敢播这样的电影,直面丑恶,媒体真的起着监督的作用,这不也在进步发展么。
中国拍出来的电影,也是记录社会,内地上映和海外上映就会有不同结局...关于到底是否应该归还人们的对真实消息的知晓权..靠心思考而非脑子。
不过最近的微博反腐倒是有值得肯定之处。
结局欢乐,是否还是想说本片纯属虚构,是电影而非真实有的结局..
《痛击》(2010)1. 宝莱坞电影《痛击》(Knock Out)未经授权改编自好莱坞电影《狙击电话亭》(Phone Booth),2010年10月,孟买高等法院(Bombay High Court)要求影片的出品方赔偿部分票房收入给《狙击电话亭》的版权公司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然而本作的收益在印度票房史上却是一败涂地(The film was a flop at the Indian boxoffice. - Wikipedia)。
《狙击电话亭》、《痛击》2. 本作在印度本土的口碑也是极差,《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的记者尼克哈塔·卡齐米(Nikhat Kazmi)给出2 / 5星的低分。
3. 本作的前半段剧情与好莱坞原版类似,而到了后半段则新加入新的故事线,使得本作最终变成了一出极具宝莱坞批判特色的惊悚电影。
Irrfan Khan in Knock Out (2010)4. 在宝莱坞版本中,“杀手”的角色的戏份占比更多,同时新增加记者Nidhi Srivastav这个角色,以丰富整体的人民反腐爱国的故事线。
Nidhi Srivastav这个角色的加入是全片亮点结语宝莱坞翻拍版对原版Phone Booth的改动很大,可以说基本上是另外一个故事,但前半段的主线也还是维持在电话亭内,所以依然算是侵权,所以罚款支付部分收益也是非常合理;宝莱坞想要把Phone Booth和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在一起,但却丝毫无法产生任何化学反应,大道理桥段以及其中的各种细节漏洞无一不散发着一种尴尬而又奇葩的味道。
资料来源于IMDb,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片子基本没什么逻辑和合理,就是理想主义的yy。。。
作为高端皮条客,是不可能被威胁到的,因为反叛后果极端严重,枪击案还有这么多人现场围观,大宗现金就暴露在路人面前,而且还被围的那么近,国家顶级政客居然解决不了这种小场面,而且反应速度比乌龟还慢,一个做到国检一把手的高官,居然还能干掉众多杀手,你不跳舞说的过去??
最离谱的是,居然想光天化日之下制造2000多个民众,200多个公职人员,200多个媒体人员的集体意外死亡。。。
果然是开挂的阿三,自有国情在啊。。。
虽然漏洞如此多,但是,架不住这几个演员厉害啊,是真的厉害,而且剧情就像很多yy小说,爽就完事了,要什么逻辑。。。
最后发表一下个人观点,这种简单粗暴的做事方式只能是个人yy式的理想主义,于现实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很可能起到反效果!
对于这种靠选举当总统的制度来说,任何方式都没有自己去参加选举来的实在,阿诺能当州长,奥巴马,特朗普能当总统,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不管是怎么选出来的,选了就要认,这种不去参选,输了就掀桌子的做法,对国家,人民,自己都是没好处的!
政治没有对错,只有做的成和做不成,这点请参考焚书坑儒和铁血长城!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很帅的年轻警长,他是这个yy片子里,唯一一个很现实,很可爱,玩的起,输的起的人,估计他还是单身吧。。。
“这些钱是属于一天工作18个小时,而家人却在饥饿中挣扎的劳苦大众;这些钱属于那些工资领得晚,却首当其冲被扣税的成千上万的中产阶级;这些钱属于从生到死一辈子,就只住在破烂窝棚里的人们;这些钱属于那些为了祖国失去丈夫或儿子和兄弟的人们;这些钱不该被放在瑞士银行的账户里,而是放在我们国家的账户里。
”“在英国统治我们的250年里,英国人掠走了10万亿的国民财宝;在······的60年里,他们却掠走了超过700万亿的国民财富。
”印度人说,中国人听。
时势造英雄,英雄的改变虽然有限,但却反映着一个时势,这也许才是这部电影真正想表达的吧!
致敬,了不起的电影。
不仅仅是因为电影作者敢于针砭腐败的决心与维护热爱印度的热忱。
单论电影本身,一个电话亭的小场景,却拍出了腐败,公正,国家的大格局。
故事简单,设计却别出心裁,在主线进行的同时,各路人物缤纷上场,大人物里有败类,小人物里有正义。
揭露黑暗,却也给人印度必胜的信心。
与中国相同的是,印度也盛产烂电影。
与中国不同的是,印度的好电影却好出了厚度与深度。
不愧是最大的民主国家,终归有配得上它民主的一面的东西,那就是勇气。
之前说印度的精英都在做编剧。
这下我是真希望是如此。
否则有这种精英在搞政治,科学,经济与发展,这样的印度雄起的话,我中国又怎能轻易应付。
不要轻视印度。
和我国一样,庸人多,支撑发展,却是精英。
跟《巴萨提的颜色》《自杀现场直播》《无法避免的战争》一样,中国观众都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很有印度山寨大国特色的是,翻拍片,更有意思的是,翻拍片在可看程度上往往超越原作,如《未知死亡》翻拍《记忆碎片》,《幻影车神3》翻拍《致命魔术》,《痛击》翻拍《狙击电话亭》。
大量翻拍欧美经典或最新最热门电影,保留原作创意独特好故事,改编后既有印度特色而又吃透原作精神,把原作不符合印度国情的部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讲述出来,不得不佩服。
这样的特色,不愁没有群众基础,不愁没有票房。
子弹是怎么不破坏玻璃打中男主的手的,我错了,后面镜头记者拍到了4个弹孔。
男主扯上“中印战争”,“你打败了中国、巴基斯坦,然后中国再也不敢惹我们了”,央视放映的时候是否删掉了?
阿三真是无时无刻不自信心膨胀啊。
晕死,这也能安排歌舞。
印度片为了歌舞真是绞尽脑汁使尽招数啊。
这电话线真够长啊,跳舞也不影响。
50亿卢比就在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中清点。
难以想象印度人喜欢现金喜欢到了什么程度。
这看热闹的印度人真多啊。
结尾部分略扯,开头瑞士银行不是说只有那个高管本人的指纹、虹膜才能取款的么,怎么后来男主就用网银无比轻松的转了5320亿卢比?
不是1亿,不是50亿,不是320亿,而是5320亿。
男主用苹果笔记本,财政部用联想笔记本,植入真是不偏不倚赚两头钱。
这男主到底经手多少钱啊,还不一次转完款,还真当明星当嗨了,还跟围观群众互动,5千亿7千亿,马上就快嗝屁了。
电话亭下半截是防弹玻璃,就不能扔个炸弹么,扔个燃烧瓶就能解决啊。
这狙击手也太不专业了,不是一枪毙命,而是扔掉武器上前肉搏。
晕死,打这半天了,50亿现金还堆在街上,群众一直不怕死不抢钱的在围观在围观,真是在看拍电影啊。
大BOSS光想着解决掉现场的所有目击者,难道忘了电视一直在直播么?
狙击手到最后才意识到是防弹玻璃吗?
一大群人对付男主,只有一个人去对付联邦探员?
男主竟然最后毫发无损,防弹玻璃也打穿了啊。
女记者都能认出联邦探员身份,那些狙击手难道都不认识么。
钱是转回来了,但只是从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啊,难保不是以反腐为借口,联邦调查局/印度纪委出面参与的清洗行动啊。
我给结尾再加个翻转,联邦探员向不露脸终极BOSS电话汇报已经为你干掉/铲除/痛击政敌。
是不是更好玩?
剧情当然有夸张和意淫的部分,但是对于贪腐官员的贪婪和凶残,应该没有夸张。
“还有比政治更好的生意吗?
”,确实,窃国者才是真正的大盗,搞政治的人才有可能窃国。
剧情真是紧凑,这么短时间里挖掘出那么多猛料!
主演选得好,高大强壮的联邦调查局首席调查官,风流而机智诡辩的马赫,幕后的**中央部长,政团领袖,都让人印象深刻!
当马赫终于被感动,决定孤注一掷反叛的时候,当所有人都被爱国热情围绕的时候,我也觉得很感动,这种理想主义的情绪我们有多久没有重温了?
最后重温一下片尾的字幕,回顾一下那个惊人的数字:1人民币 ≈ 11.55111印度卢比 700万亿卢比 ≈ 61万亿人民币!
想想吧,我们国家腐败官员带走了多少。
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带着感动看完这部电影,就像童话故事一样,虽然我们知道美好结局的虚假,知道制度之丑恶永远不是一人之力可以改变,可是我们还是会怀着憧憬的心情眺望未来。
腐败滋生在黑暗的制度和贪婪的人性之上。
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愿我们也有苏醒的那一天。
CCTV6 20130212 中午播放 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尺度比TG开放的多。
印度电影还是很牛逼的,狙击电话亭的创意,拍出新高度,紧张煽情,触碰黑暗。
印度电影的审查尺度也走在我大天朝前面了。
过家家版狙击电话亭。
1)有印度特色的狙击电话亭翻拍。2)政治是战争的另一种形式。3)它是一场希冀、诉求,也是一次意淫,everything depends on if。4)个人同体制对抗的胜利。5)爱国主义与殖民阴影。6)其实还蛮主旋律的。
电话亭的男人加上永远的主角光环等于印度神电影。
转场生硬,逻辑漏洞百出,拖沓至极,意淫满分。
印度狙击电话亭...
加长复杂版狙击电话亭?前半段一模一样,演完原版的部分,又原创了剧情。bug好多,警察没注意到的事情全被记者看到了,渣男的事情没个结果又让他摇身一变成了国家英雄,转账搞互动那里我也是无语了。还有一点就是,这电影里的人未免也太爱看热闹了吧!都大规模枪枪战了,还一堆人围观叫好,我又想起前几天围观结果被子弹擦伤的路人,胆子是真的大,热闹也是真的爱凑。
编剧无脑,个人英雄主义,把群众晾在一旁无脑鼓掌,不喜欢。编剧处理问题的想法天马行空,可惜不顾章法,不智。
牛逼,刚开始以为是翻拍狙击电话亭,后来发现是印度人民反贪记
文青误国说的就是你们这帮废物
很幼稚,很假,但是很有勇气
印度版《狙击电话亭》。。反腐题材。。还可以了
热血力荐
不是嘲讽政府就是好电影,看不下去了,就是粗劣的模仿,借个别人的点子硬塞私货完了一群人跑出来说哎呀又甩中国电影10条街辣,中国不敢拍之类的,麻烦滚远一点好吗
抄袭了狙击电话亭
貌似印度政府用了全力在和议会和政党搏斗...
有点像狙击电话亭,不过比那个内容丰富,毕竟场景也多多了,最后的转账有点坑爹,瑞士银行你咋不学我们天朝用个U盾呢。。这么几千亿输个密码。。就全给转出去了。。
比不上狙击电话亭,但是算是有印度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