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重要的人走了,活着的人还要活着。
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朔再痛苦的活了十七年以后终于还是选择忘记。
虽然做出了这个选择以后的片尾,终于让整部剧有了和开头照应的幸福感,但是为了亚纪留下的泪水还在我的眼睛里没有干掉,看到朔终于展开了眉头,心里却涌上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女主角绝症是催泪爱情片的杀手锏,从韩剧到台剧到日剧,果然我还是最喜欢蓝色生死恋的结局:在俊锡迎着车子走上去的时候,我的心很痛,但是有了完满的感觉。
很小的时候,看薰衣草,就不知道季晴川为什么回了美国,为什么还是和那个女人一起。
活着的人终究要活下去,但是活下去意味着与离去者距离的渐离渐远。
虽然说,足够了,我有回忆,我有美好的回忆。
靠着回忆生活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天天游离在现实之外,很努力的想曾经的点点滴滴。
但是曾经的这些回忆,偶尔想起是一种幸福,但是天天依靠着这些东西生活,获得的到底是幸福还是痛苦呢:多么痛苦啊,原来我曾经这么幸福过强迫自己不要忘记逝去的人本身就是一种痛苦吧。
另一种是带着离去者的愿望,努力的生活。
偶尔想起曾经,然后伤感,过后感慨,最后幸福。
我知道,当一个人想到过往会感到幸福的时候就是可以完全放得下过去的时候。
但是呢,回忆是静止的,回忆终究会被鲜活的现实所代替——曾经多么努力被创造的回忆会被全部代替。
对于活着的人,甚至于周围的人来说都再好不过了。
但是对于离开的人呢,她曾经那么想要活着那么想要留在生者的生命里那么想让回忆随着时间更新,就算她希望自己的爱人忘记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还是觉得这对她太不公平了。
说着你还在我心里这种话,谁都会讲。
当你不再为回忆痛苦,不再为她的离去而流泪的时候,你告诉我,怎样证明你还记得她!!!
我知道这种感觉很偏激,也许是因为我是一个迷恋决绝感情的人。
讨厌逐渐忘却的感觉,讨厌逐渐归于平淡的感觉。
当一切归于平淡了以后,曾经的一切又算什么呢。
话是这么说,但是又怎样呢。
选择了活下去就意味着同时选择了离曾经越来越远,选择了随她而去就是抛弃了她最想要的东西,她会不高兴,周围的人也会难过的。
这种终极的选择,我只能庆幸幸好自己不用做。
朔呢,过了十七年痛苦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他很痛苦,亚纪爸爸说你很努力了。
我想这种因为朔的决定而失落的感情是因为没有见证没有体会没有想像到他到底有多痛苦,如果真的体会到了以后,我应该也会为他的决定而欣慰吧果然我的感情很矛盾:虽然我是站在离去者的角度写了这篇文章,但是我还是很想说,亚纪留给朔的最后一句话是“小朔,我喜欢你”实在太残忍了。
虽然也许这是亚纪最想说的话,但是——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是哭着说的亚纪你太残忍了,这么说还让生者怎么活啊,坚强如斯,一句撒由那拉就够了
一直记得,你在雨中诵读悼词的背影。
就这么静静看着你,忽然就在心里升起了无限的温柔。
那种欢喜,仿佛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从心底满溢开来。
原来,我是这样的喜欢着你,喜欢到手足无措,喜欢到不能接受没有你的世界。
一直记得,你在生日那天对我说的话。
在你所喜欢的事情中,你最喜欢的就是我。
你可曾知道那一刻的悸动,是每个曾经历过爱情的人都磨齿难忘的瞬间——世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我喜欢的人也深深的喜欢着我。
一直记得,第一次亲吻你的那个清晨。
漫山遍野的绣球花环绕在我们周围,再美的风景也比不上你娇羞的脸颊。
多想把这一刻一直延续下去,让今天胜于昨天,明天胜于今天;即使有争吵、即使有误会,也请让我们相爱下去——像绣球花每年都在这盛开一样的相爱下去。
一直记得,和你一起将爷爷和心上人的骨灰撒向天空。
是你用你的怀抱慰藉了我,原来失去至亲的人是这样痛苦。
但是为什么你违背了那天的誓言,在我遇见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听到了世界上最美妙的心跳声之后,却永远的失去了这份幸福。
一直记得,和你在无人岛上度过的美好时光。
阳光下你的笑容是那样的美好,当海风掠过你的发梢时,突然想着即使从此被遗忘在这里也心甘情愿。
两个人一起在萤火虫下度过的夜晚,一起留给未来的话。
当我们终于开始领悟到幸福的真谛时,你却在即将牵手的那一刻,随风陨落了。
无论你是阅读小说,还是观看电影或电视,每一个喜欢《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人都会在内心生出这样的感觉。
幸福和痛苦,就像潮水的两面,来的时候越是磅礴,走的时分也越汹涌。
喜欢小说的郁结萧瑟,喜欢电影的顿挫幽怨,而最难忘的还是电视里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
爱情,是一场可遇而不可求的期盼。
所以,会沉浸在这样的作品里无法自拔。
八十年代本身就是值得怀念的,在那个美丽的海边小镇,人们的内心鲜有欲望。
没有束缚,没有诘难,两小无猜的初恋是这样的惹人心动。
真挚的告白,青涩的甜蜜,每个小插曲都能勾起心底深处的悸动。
这样明朗而善良的女孩,不管是她的笑靥还是眼泪,都是心里所喜欢的。
不是没有分辨,只是这一切都接受的心甘情愿。
越是心疼,就越想为她做的更好。
倾心付出、不计回报,所有的甘苦都是一种幸福。
想到彼此,会有哭泣的冲动,觉得世间的一切是这样的美好。
然而越是美好的事物,在失去的时候往往越令人神伤。
心爱的人即将永别,相互分享的未来、一起描绘的梦想都变得遥不可及。
那种不甘与挣扎,那种悲伤与不舍,是何等的无奈。
想把一切都给你的我,却再也给不了你什么了。
但是因为深深的爱着,所以即便什么也给不了,能在一起就好。
因为,能在一起是我们仅存的慰藉。
而爱的越深,就越怕失去;即使那么相爱,也会有怀疑和不自信的时候。
在最无助的时候,亚纪会想到让朔离开,除了不愿拖累,更包含了一份爱的尊严,因为她要的不是同情和怜悯。
所以当看到朔强忍着泪水,向亚纪说出请你让我幸福的这一刻,不止是亚纪,所有观看者的内心都被深深地触动了。
在现实世界里,再相爱也会害怕受伤,害怕付出没有回报。
而这是多么纯净的爱情啊,如果亚纪能够展开笑颜,我愿意一辈子都不欢笑;如果亚纪想要哭泣,我愿意一辈子都忍住哭泣;如果有人要我替她死,我会很乐意地替她牺牲。
即使你已经背负死亡,即使你自认已经一无所有,你的爱却仍是我唯一的幸福。
从开始时的笨拙和依赖,到患难时的包容和温柔。
一路走来,其实朔的成长更为不易。
因为亚纪的痛苦还有人能与她一起分担,而他的伤痛却是无人安慰的。
在施与受之间,他不但要忍住悲伤,还要尽力的来照顾亚纪。
所以,当看到亚纪披上婚纱和大家一起来到照相馆的时候,朔的泪水终于止不住的决堤而出了。
我想要的幸福只是这么简单,但是我终将失去这一切。
无论是毅然决然的放手,还是奋不顾身的走向尽头,都是需要勇气的。
在最后的时刻,看到朔在亚纪房间里遥望未来的时候,那种凄凉无助的感觉是如此的伤楚。
即使最后的努力是那么的徒劳,但是看着两个人在雨夜的机场奋力的前行时,仍会觉得能够相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辛苦也好、无奈也罢,只要努力过了、争取过了,也就能含笑放下了。
但是当你离开的时候,独自一人的我又将如何度过呢。
没能看着她闭上眼睛,也没能在葬礼上为她送别,这些遗憾和痛楚,和失去本身相比是不足一晒的。
如果你失去了无法失去的人,逃避也许是最好的镇痛剂。
昨天的微笑依然温暖着我的梦,而现实的世界里却已经没有了亚纪的存在。
天空越湛蓝,心痛就越深邃;世界越灰暗,亚纪的离开就越显悄怆。
在世界中心,只有爱人的骨灰沉淀在手中;四周的景致是这样的美好,但是我却要在这里和亚纪诀别。
我无法放开不得不握紧的手,更无法抑制住对亚纪的呼唤。
那种硬生生的将骨与筋撕裂的疼痛,夹杂在我的声嘶力竭里。
为什么失去心爱的人,会这样痛苦呢。
每个清晨,他都会带着泪从梦中醒来。
哭泣,并不是因为伤心,当一个人从17年前的旧梦回到17年后的现实时,需要借助泪水来跨越一道非跨越不可的鸿沟。
他对每一个人微笑,越是疏离就越显温柔,越是萧索就越觉温暖;但是他不知道,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
如果说失去意味着某种获得的话,那么他获得的是始终如一的梦还是已成习惯的泪水。
没有经历过这种痛苦的人是无法明白的。
所有曾感受过痛苦的人都会明白,只有时间是治愈伤痛的唯一方法。
终于,朔带着亚纪的骨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我不知道,当他又回到这片魂牵梦萦的地方,看着那些一如往昔的风景时,心里究竟是酸楚还是怀念。
每一寸土地上都承载着两个人的足迹,每一丝空气里都记录着彼此间的欢笑。
但是,不管多么念念不忘,这些记忆终究只会出现在梦里了。
往事一幕幕的在心头掠过,那些曾经历过的痛苦,那些不敢再触及的记忆,还是要靠自己去一点一点的释放。
这是多么无奈而又陌生的一刻,我终于意识到,在梦里每一天都能见到的亚纪,离开自己竟已有十七个年头了。
原来,我一直没有好好送过你;原来,我一直没有勇气确认你的离去。
许多年来,我一直带着你的骨灰,逃避着世界和所有关心我的人。
这一次,朔终于鼓起勇气来祭拜心爱的人了。
当看到照片上亚纪永远定格在十七岁的笑脸时,不知道朔的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慨;更不知道,当朔打开亚纪的天空之歌时,心里又会有着怎样的翻涌。
这迟到了十七年的遗言,仿佛是亚纪从天国的来信……致活下去的你。
这一次,不再是梦里的相逢了,我终于听到了你没有对我说完的话:隔壁的那个女孩,你已经看不见她了。
因为,她就在你的心中,你的脚就是她的脚。
原来你,知道我失去你会有多么痛苦;原来你,一直在用你的生命之歌安慰着我。
朔旋开了尘封已久的瓶塞,他已经明白他和亚纪从来没有分开过,他更懂得了如何让亚纪从新飞舞上天空。
从此之后,他会再次奔跑,用他不断奔跑的脚印来告诉亚纪:只要你曾真挚的爱过,只要你全心全意的付出过,你就能懂得如何去珍惜爱人的怀抱。
因为你的爱,就是我世界的中心——我会一直奔跑下去,会一直记得你最后的那句加油,因为我会用我俩的脚步来铭记你对我的陪伴。
一直到生命的终点,再次微笑着与你相见。
为一场纯粹的爱,久违了的感动。
我不想说什么,因为说到要不顾一切的爱一个人对我来说no way。
狡诈的现实世界实在不是这种纯爱的滋生地。
但是,除了这点我还看到了真实的一面。
看剧的过程中,我一直有个问题,他那些曾经朝夕相伴的朋友们哪去了呢,直到最后一秒,我看到了他们的背影,原来他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纪念着亚纪。
他们之间或许都不再联系,为了避免旧日的伤痛吧,为了生存,不得不忘掉。
就像是失去了一个珍爱自己的人,我们都不能一直回头,而不去坚强的活着。
我们只能怀揣着爱,继续往前奔跑着。
人生何其艰难?
为了生存,有些人一辈子都无暇去爱一个人,这样无私的去爱。
懂得爱的人是真正坚强的,他们不怕伤害,不畏缩,怀着一颗赤诚之心。
亚纪走了,世界还是照样转,可是他的心早已碎裂。
不愧是日剧的经典作品,的确是部很棒的剧集,同时这也是部让我感觉很压抑的片子,甚至有种压抑到窒息的感觉。
很多爱情悲剧让人感动流泪之后情绪也就得到释放了,可是该剧完全不同,看完已经一周了,可是当剧中画面出现在脑海时,依然有欲哭无泪的感觉,就像朔太郎无法接受爷爷已经离开的那种心境。
整个故事是在讲述那段被迫中止的初恋,以及男主角在多年后慢慢尝试走出那段心理阴影迎接新生活,可是导演的处理方式却随着剧情的推进让人越来越深陷17年前的悲剧。
该片每一集都有感人催泪的桥段,即使是在描述两人最美好的那段日子,可是画面突然一转,中年大叔出现了,一脸的茫然不知人生的前进方向,各种行为都像是在做最后的告别,不断重复亚纪已经离去,让人心情始终是灰蒙蒙的。
虽然最后朔太郎放下了,可能因为镜头太少,至少我是越来越放不下。
其实这样结束的初恋才也许是最纯净最美好的,没有了成人之后的诸多顾虑,朔太郎才可能做出那些幼稚但百分百真心的行动,如果有着理性的思维是绝不可能就这样带着结婚登记证书来签名,更无法想象带着如此虚弱的亚纪前往世界中心,只有想到就马上去做,没有更多考虑的少年才会无此无畏。
如果他们二人真的后来慢慢长大,之间的巨大差距可能会让他们越来越远,像《花水木》这样分离再重新相会的桥段更多只存在于想象中。
其实今天刚看完该剧当年的电影版,当“信使”小女孩出现,亚纪弹奏钢琴时惊觉原来自己是看过电影的,可是早已忘却。
相同的故事最后呈现出的感觉竟然会大相径庭,看完电影甚至都没有想流泪的感觉。
可能是电影更注重朔太郎在回忆起过往后,在逐渐树立今后生活下去的决心,向上的意思更加明显的关系吧。
遗忘是人的天性,只有忘却才能有着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17年后的朔太郎其实自己也分不清,那瓶骨灰究竟是无法放下而随身陪伴还是为了防止忘记时刻提醒自己。
人什么时候才会死?
是被人遗忘的时候!
——尾田荣一郎。
我们爱的人其实并不在天堂,而是住在自己的心中,每天都陪伴着你。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首先想到了岩井俊二的《情书》。
同样的天人两隔,同样的对于青春时期的怀念…… 也许只有青春时期的感情与约定,是一个人一生最宝贵最纯洁的——没有沾染任何功利色彩, 很喜欢日本电影对于光影细节上的处理,当亚纪弹钢琴时流水般的影子在她的手臂上滑动,让人感到时空的错位。
成年的朔太郎站在当初的医院走廊,看到青春时期的自己从流光中匆匆跑过……这些镜头与视角,让人不禁回想起当年《情书》中的经典镜头:藤井树在飘动的窗帘与阳光中若隐若现…… 对于初恋的怀念,在照相馆的爷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想要爱人的一点遗骸——让孩子们替他去偷,作为讲述的代价。
电影看完,印象最深的就是怀旧感觉的八十年代青春。
少女时期的亚纪和朔太郎在无人岛上,她在布帘后换泳衣然后伸出一条腿做挑逗状的可爱模样;她穿着橙色的泳衣跑出来扑向蓝色海水中的朔太郎的青春洋溢……真的很美。
岛上废弃的大屋,从窗户中可以看到很多植被,色彩的错落,让人感到仿佛在另一个世界。
“你的生日是11月3日 ,我的生日是10月28日,这样自你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便都在,如果我走了,你也一定可以好好的继续下去……”亚纪的话,伴着那些录音带,留在了世界上。
关于爱的感动,也许在俗套的白血病与死亡的剧情中渐渐削弱,但唯一清晰的,就是美丽的少女亚纪与怀旧的八十年代青春。
后记,看完电影,才看到关于影片的一些介绍: 导演:行定勋的爱情小品 本片导演行定勋曾担任岩井俊二的副导演,那段时光无疑对他的导演生涯至关重要。
他曾经跟岩井俊二一起制作了《情书》、《烟花》、《燕尾蝶》和《四月物语》,在此前他独立拍摄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大暴走》。
而在集结日本当代电影精英的《果酱短片集》中,他拍摄的《Justice》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令人感到十分惊喜。
行定勋对此片的原著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小说以“曾经甜美珍贵的爱情”为核心,在朔太郎于初恋的回忆中找到自我的存在感时就结束了;而电影中加重了律子这一角色的戏份,将长大成人的朔太郎作为主人公,使故事在“过去爱的消逝”与“现在爱的勇气”的对峙与交错中显得更富有层次和张力。
摄影:筱田升最后的影像 担任本片摄影监督的筱田升是岩井俊二的御用摄影师,岩井俊二所有作品都出自他镜下,虽然后期担任摄影监督,不再亲自掌镜,但他浓烈的个人风格俨然已经成为日式青春电影的标准色调。
在为《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留下《情书》之茫茫雪原、《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之青青麦田那样的纯美影像之后,于6月22日因为癌症去世,《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也成为了筱田升真正意义上的封镜之作。
所以去看这部电影,也是对这位美学大师的缅怀和致敬。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导演:行定勋 主演:大氵尺高雄、柴崎幸 摄影:筱田升 电影从朔太郎的未婚妻律子(柴崎幸)的失踪开始。
朔太郎追寻着律子来到四国,而这里正是长眠着他初恋的记忆。
朔太郎再次闯入了回忆之门…… 高中时代的朔太郎与明的初恋清淡甜美--二人一同向广播节目投稿,用Walkman记录交换日记,去无人岛旅行……对他们而言,每个瞬间似乎都能成为永远。
但当明被发现患上了白血病,命运急转直下,虽然她竭尽全力的想要活下去,但现实无法逃避。
朔决定带明去她一直憧憬着的澳大利亚。
二人溜出医院,赶到机场,但明终究还是没能登上飞往澳大利亚的班机,倒在了候机大厅冰冷的地板上。
徘徊在回忆迷宫中的朔太郎渐渐找到了被埋藏的过去,曾经未能传达的口信,穿越十几年的时光来到朔太郎身旁。
最近倒是看了不少日剧,脑子里面都是日语,O(∩_∩)O哈哈说重点,这部电视剧盛名在外,也赚了我好多眼泪,虽然第十集的时候觉得很狗血,有种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感觉,但是却也不否认这是一部好片子。
演员演技到位,不论是女主的开朗率真,还是男主的憨厚可爱;不得不提的是,超喜欢这部日剧的拍摄,真的好美爱情是用来期待的,显示说电影和电视都是虚假的,但不妨碍它给我们一个做梦的空间,至少可以让我想哭的时候哭出来,似乎某种悲伤的情绪能够宣泄出来总归是好的,人也舒畅不少。
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我反常的独自的完整的看完平生第一部日剧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并为之写下如下的文字。
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为形形色色的目标而奔波。
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说的不无道理,我也从不否认自己对于名利二字的青睐(否则名字中也不会带个利字)。
但是,神经里始终涌动着一种希望经历的冲动,内心里一贯潜伏着一种丰富阅历的愿望,让我,总是莫名的羡慕别人细细品尝着而自己却不知滋味的新鲜,任其苦甜。
一,我认为每个人在17岁的年纪都会萌发出最初的爱意。
那是略微懂事的年纪,我们开始对异性有了自己不成熟的判断。
遗憾的是,我们中的部分人并没有作出当时最英明的选择向对方表达出来,演绎一场青涩的笨拙的初恋。
年轻时特别信奉爱是没有年纪限制的,轻狂的认为两个更年期的也管不了一个青春期的,于是英明的选择了一生中最不会后悔的青涩。
我觉得经历过的才是完整的,经历过才有发言权,才会于若干年后,在一次感动中找到与自己仅有一点点相似的影子。
二,我认为生活在乡村的童(少)年是幸福而丰富的。
乡村里有我们这类最向往的大自然,乡村里有我们这类最朴实的民风。
我们乡村人常常会因为某些事未经历过而受到嘲笑,但我们很少争辩,我们用做得更好来证明我们不是笨而仅仅是未经历过而已。
乡村里有蓝蓝的天空,有清澈的溪水,有碧绿的田野,有略凸的山坡;乡村的夜晚有蛐蛐的鸣叫,有萤火虫的感动,有夏日夜里和奶奶一起数星星的记忆;乡村的小路上有骑单车载女友的青年,有教小孙子学步的爷爷;乡村里有幸福的记忆,有丰富的故事传说。
三,我认为当病痛着身时保持乐观的心态太难。
亚纪已经做的足够好足够感动我们这类,明明很苦痛却还强颜欢笑。
但是,人是有生理极限的,无论表面上病人表现得多么坚强多么不惧生死,在内心里他却在一点点的退却自己的心理防线,直到无助直到放弃直到崩溃。
影片的线索即是这样,亚纪想投海自尽的一幕是第一次让我感觉眼角湿润的地方。
但现实中,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如真岛君那样,迟顿一下,然后默认对方再生不良性贫血的善意谎言。
四,我认为哭是一种中上等的健康排泄选择。
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虽说有很多种说法。
愿意把影片中有几处感人至深的哭戏总结出来,虽然自己当时克制住了,但是现在觉得当时如果哭了会更合适宜些。
分别是松本海水边上对亚纪歇斯底里般的呐喊,一树询问松本能不能做其爸爸的期望眼神,病房里亚纪摘下帽子露出已经无发的头脸,病房里松本君的5各讨厌的录音,跪在澳洲红土地上放声痛哭的松本。
五,最后我想说的是,看完这部片子,我对白色和紫色的印象不再局限于思维的模式里了。
白也可以很虚幻,是病人的脸颊的虚白;紫也可以很悲伤,是病人虚弱到一定程度后随便碰碰撞撞都会出现的淡紫,是让人悲伤的颜色,完全无法联想到宫廷的尊贵。
“当我跑完我的人生旅程时 大概就可以笑着见到你吧”不知多少次反复地问自己:16岁就背负失去恋人的痛苦,在17年后还是无法将她忘怀,这不会太残酷了么?
直到朔手捧亚纪的骨灰奔跑时,看到他微微扬起的脸,那些迷惘都不复存在了。
他不过是不想亚纪被遗忘,想要记忆有关她的一切,否则那些曾经存在的都失仿佛去了意义。
这是一种自说自话的坚持。
也是一种刺骨凛冽的温柔。
对于遗忘一个往生者来说,17年真的太过长了。
长到即使听上去都觉得漫长难熬。
17年里,从梦中苏醒,都是一种煎熬。
从梦境到现实,从她真实的笑容,熟悉的温度到冰冷的灰烬,都是刺痛,俱是伤。
为了跨越这些,只能用无声的泪水释放。
那一刻,现实残酷的切割皮肤,时间毫不犹豫的的跨过那些它所不屑的悲伤。
只是,朔已经不再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了,那年他33岁。
而在记忆中,亚纪依旧活在17岁,依旧鲜活的存在于87年的那个炎热夏天。
那年山坡上的的粉色的紫阳花,连同亚纪有温度的笑颜一同消失了,就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漫山遍野的蓝色花朵,依旧灿烂绽放,在血色夕阳的晕染下,没心没肺,如火如荼,不损冷艳。
景,也已经叛离;朔,你又何苦一直痴痴的驻足停留呢?
曾经困惑,爱到癫疯痴狂,还不能被周遭谅解的,那真的就是爱么?那是真正的为对方好么?
想要被需要,被重视,那算是自私任性么?
连回忆都变成一种痛,那样的回忆又有什么意义呢?
想要真正的放下,忘却一个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沉重了?
可是,人却不是开关,想要打开就打开,想要关掉就能轻易的的关掉了。
世界中心也好,天堂也罢,不都是你温存的肩膀,坚定的双臂么?
即使被宣判了死期,也不想就此忘记你。
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想放开手,离你而去。
“有时候,失去,也代表某种意义的获得。
”到那时,便可以笑着流泪了。
就当我自私吧,我不喜欢朔和女二和小孩在一起,我不喜欢小孩强行认爸爸。
前面几集真的是让我代入感很强,我喜欢亚纪,我遇到这样得女生我会爱一辈子,用一辈子怀念。
还好中年的朔不是熊猫演,不然我真的要被他气死了。
你用17年怀念亚纪,剩下的那辈子让我来怀念吧。
我可以更好。
后面其实有点看不下去了,不喜欢懦弱的男主,不喜欢逞强的女主。
我放不下,我就是放不下。
片尾曲很好听。
我希望,这辈子遇到那个人。
本着小遥和山田去看的,看完后僵僵地定在那里,眼泪止不住地滑落,有种失爱的痛,完全地融入在他们的世界。
朔太可怜了,重赴着爷爷的命运,就像是一个轮回,但不幸的是亚纪还是离开了人世,生活总是这样差强人意,在朔遇上天使般的亚纪时,上天又匆匆地将亚纪召回,在没有亚纪的日子,朔的未来只剩一片空荡的黑白夕阳。
朔就在经历过这短暂天堂后的无味的世界里孤寂下去,在没有亚纪的世界中心呼唤着没有回声的爱,这让我想一句话,若我没去过天堂,或许我还能忍受地狱。
其实是 不喜欢爱情类电影
笼罩在他们两个身上的白夜行的影子已经无法从我脑中挥散去了诶
很少看日剧,但这部评分还比较高,经典爱情故事
大爱片名
很棒的电视剧,有中学时代的爱情,治愈的结局。
我们看星星,数月亮吧
感动人心的故事。
很精致,关于爱和生死,遗忘和超脱。。。
细细品味而是自然地就会忘记青春
绫濑遥和山田孝之这对经典的无敌组合,总是给人留下如此经典难忘的角色。感动无以复加,逝去的爱与回忆的美,日本人对于情感的掌控实在到了极致,干净得让人心无杂念,心静如水。纯洁无暇的青春,好好珍惜那份真爱。
虽然不喜欢凄美爱情故事,但是这部真的特别感人。喜欢绫濑遥是从莹之光开始,翻回头看19岁的她更可爱了
虐的我哭爹喊娘TAT
残痛青春实在是太洗眼太洗污,飙泪好多次,看得人感觉自己这个暑假猎奇过的所有辣眼辣鸡都能被清光。1987的夏天、白衣、录音带、绣球花、骨灰瓶。叫人摆正恋爱观的清秽之作,那无处安放,熊熊燃烧的纯爱魂...好多经典桥段啊,熊猫:“能把你的女儿嫁给我吗?”岳父:“快去上学!”。
看着看着就没意思了
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在哭,倒不是因为伤心,而是从梦中重返现实中时,不得不面对真实生活的无奈。用磁带传递的情感,靠回忆生存到现在。而无论过去多久,都还是渴望寻找记忆的影子。其实我也有很多磁带,那是青涩的我关于AYU的回忆,一个只通过声音便可获得力量的时代。
还好,励志剧
纯纯的感动 只会发生在学生时代的坚定
更喜欢电影版...虽然电影的男主没有山田顺眼
神作,没有之一
泡沫到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