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看了,它不是那么完熟精致,但就好像 你不能指望一个人手上包着丝绢sy,是有点电波系的 细腻到骨子里的文艺片。
好像松散的结构很受诟病,没头没尾、东打一靶西打一靶的散漫叙事,没有收束,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但就是 很对我胃口啊!
可以说,简直 被击中了,浅淡的 善感温柔,浅淡的深痛苦难花魁模样的男妓梦见巨大的佛像从远山外踏来,践踏地上求乞跪拜的人如蝼蚁,留废墟往前走远。
“极乐世界真的存在吗?
”阿荣,他们一同安静地注视昏暗里画得拙劣的佛画像。
他活得多么辛劳啊,他亲吻她后便睡着“数到一百 我会醒来”没有醒来“姐姐,我是会下地狱的”目暓的妹妹阿犹反反复复说的一句话。
阿荣抱着她,握画笔而粗糙的手抚摸着她羸瘦苍白的手指,把脸埋进她旧式的齐耳短发里。
“留长吧,我可是梳头发的好手哦,我给阿犹”她们在小棚屋里喝热茶,一个小男孩为失明的阿犹打下树上积雪,簌簌点起她笑容帐顶上的螳螂 镰刀收割生命“它温柔吗?
”“嗯”“可爱吗?
”“嗯”“我会下地狱的”分明是在问死亡,死亡温柔吗?
死亡可爱吗?
阿荣地狱变的屏风引起火灾和灾厄,宅里的深埋罪恶,女主人的般若。
因为全是苦痛 绝望 北斋添上观音 有了希望北斋的双手在黑夜里漫游 花魁的头颅里是拘困住的雪女扔下桥的戏牌 和暗恋沉没活着 活着 活着 美丽 残酷 愿 望 词语的意义 心内有火而外只有烟。
后来的阿荣,抱着过去 悲伤 死掉的梦想尸骸 新长的皮肉 渐次叠成盔甲。
漫不经心,坚不可摧,转身淹没人海
百度上查了下百日红,原来俗名是“紫薇”花,于是很鬼畜地想到了某电视剧里泪眼婆娑的台词,还好本片导演取了这花的小名,毕竟女主阿荣和格格的性格还是相去甚远的。
故事发生在1814年的炎炎夏日中,地点是充满活力的江户街头,以两国桥畔来往的人群为起点,最后十分呼应地在两百年后东京两国桥上收尾。
看着过去现在交错的场景,是否有种《你的名字》即时感。
《百日红》里的登场人物虽说都是大名鼎鼎的历史名家,但又与各自头衔毫不相关,刻画地着眼点也从未在大师的作品上多做文章,浮世绘好像成了摆设背景,代替呈现的是一幅以父女姐妹亲情为主线的江户风情画。
就在你以为这就是个关于“画师的美好日常”故事之时,电影又是基调一转,配上椎名林檎的歌声,开启了百鬼夜行风格。
前后穿插的几个灵异故事都十分有趣。
一则讲的是,父亲北斋为了忽悠吉原花魁小夜衣说出自己会脖子离开身体的奇闻怪谈,转述了曲亭马琴的一个唐朝聊斋故事。
说自己画了妖怪后,半夜会忽然看到自己的手抽离身体,拨开草原,穿过桥底,摸到五重塔顶。
他很害怕手出去后再也不回来,就去了和尚那里请和尚在双手上画满经文,这才恢复了正常。
因为之前看了《出逃女》的电影,所以对马琴同志有些兴趣,做了些调查。
葛饰北斋当时除了画浮世绘外其实还为了赚钱玩跨界,去做了一阵插画师。
那时的插画师和现在一样,负责在当时的一些滑稽本和戏曲中,根据原作者的说明和指示,来画插图。
葛饰北斋还和马琴同志组过一个团,出了《新编水浒画传》《近世怪谈霜夜之星》《椿说弓张月》等一系列作品,进而一跃成名。
插画虽然只是读本的附带产物,但读本广受好评后,使得文学插画的价值也随之提升。
所以北斋的走红可以说得益于曲亭马琴。
据说北斋还有一段时间一度寄居在马琴家里,想来也算是好基友吧。
葛饰北斋结过两次婚。
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
在世人眼里就是个古怪宅。
他租了间破屋一心作画,不做饭不打扫,脏了就搬家,也是够豪的。
穿着不修边幅,毫无大师之风,有次和弟子善次郎去喝酒,善次郎跟陪酒女介绍眼前这老头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斋先生时,陪酒的都哈哈大笑,表示不相信。
即使如此,阿荣对老爹和自己的笔腕还是相当自信的,觉得只要有笔一支,筷子两双就能存活于世。
电影中除了女主角阿荣,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寄住在尼庵中学琵琶的小女儿阿犹。
阿荣对天生盲眼的妹妹宠溺有加,在她的眼里,阿犹虽然眼盲但其实可以看得到很多东西。
所以即便母亲觉得不可思,她还是给妹妹买了金鱼供她玩赏。
而阿犹也好像真的看得见一般,带她坐船穿过桥底时,还会抬头仰望。
电影并未明确解释北斋为什么不愿去见病重的小女儿,他可以整天游手好闲却不愿回家瞧阿犹一眼。
阿荣一直说铁藏是个胆小鬼,爱哭鬼(铁藏就是北斋),侧面解释北斋不愿见小女儿的原因是不愿面对失去,所以干脆不要拥有。
虽然不能十分理解这种父爱,过于技艺精湛专注眼前的人可能反而看不见整个世界吧。
虽然他们画着浮世,但又似不在现世,活于自己的另一个世界里。
最后百日红凋零,阿犹化成一阵风,跟着善次郎最后一次一个人去看了父亲,便永远只活在姐姐笔下的画中了。
对于女儿阿荣的画,父亲北斋的评价其实是很高的。
她代替父亲画的作品,世人已无法分辨;北斋自己也说女儿的画技在某些地方甚至已经超越了自己。
有次北斋交不出龙的画作,就对大客户任性地说自己画出的龙升天了,啥时回来说不定。
搞得取画之人急得做好了切腹的准备,最后还是由女儿来擦屁股。
真如影片中所说,画龙时不能在脑内凝思,也不能用笔尖尝试,需要静静等它降临,一气呵成。
阿荣真的等到天龙临世,云从中翻腾的利爪和鳞片,仿佛跳跃入纸。
阿荣画技虽好,但受题材限定,发挥有限。
北斋常画春宫图,就说女儿的春宫图缺乏灵性,女人还好,男人却只能模仿老爸的笔法。
那也不奇怪,你让一个没有性生活的大姑娘画小黄书这是要了命的想象力吧。
然而要强的阿荣并不乐意,她不管画什么都想画好,性格上来说她有着不输父亲的倔强和大条,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
历史上她由于婚后因为嘲笑了同为画师的丈夫技术上的缺点,所以被丈夫提出了离婚,在那个时代也算是相当有现代精神的新女性。
因为在作画这件事上她有着绝对的内心秩序,为了画好春宫图,她准备去青楼田野调查。
这个思路也是绝对够牛逼,要知道在保守的古时候女人去青楼需要何等勇气,足以可见作画对阿荣来说即是生存意义。
当然阿荣也有小女人的一面,电影里女主暗恋一名画师叫魚屋北渓。
可是女主羞于主动表达,还性格傲娇,在对方亲密拉她到伞下时犹豫地推开了。
你说你该使用洪荒之力的时候却娇羞了,倒是拿出闯妓院的胆魄来啊。
连眼盲的妹妹也在寥寥几句闲聊中感觉到了姐姐对鱼屋表现出的不同,但那时阿荣却觉得一片迷茫未确定。
有次万字堂的老板助攻,送了两人戏票。
阿荣一开始犹豫不决,偶遇了爱慕自己的歌川国直,一边和他参拜浅草寺,听着他抖M的告白,这才惊觉自己爱的还是那人。
最后还是扔下炮灰的歌川和两碗凉粉,奔向戏院,却很恶俗地看到魚屋身边走着另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
哎,女汉子也逃不出偶像剧套路。
魚屋北渓也是北斋大师的门人,最早以画狂歌本插画出名。
他一生有3万多件作品,十分多产。
歌川国直则是名家歌川丰国的门人,也是戏曲家春亭三晓的弟弟(《出逃女》中也会提到),最早学习明画,因为为北斋的魅力所感染后开始画浮世绘,后期还和永春水合作画了不少作品。
两人风格都属肉系,想必很合。
一部电影这样一看,其实浮世绘画师圈也挺小的。
最后这段朦胧的算不上恋的三角恋就此结束。
两国桥上,阿荣扔了戏票。
阿荣有个怪癖就是喜欢看火灾的壮观景象,像善次郎喜欢女人,老爹喜欢甜食一样属于个人爱好。
犯罪心理说纵火犯都是从爱看火灾开始的,而且纵火犯通常有性方面的缺陷,希望这不是真的。
我们姑且相信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所以我理解阿荣的癖好只是作为一名画师的职业素养而已,咳。
在后面的日子里,她一如既往地为父亲代笔,画着不曾体验的春宫,画着自己也不相信的极乐世界和地狱世界。
这里电影还插了另一个灵异故事来说阿荣画技太好。
说阿荣画了幅地狱画好像真的一样把女主人吓得半死,直到北斋连夜在地狱画上加了一尊佛才平息了鬼怪。
身处地狱仍然可以被救赎,但异世界又岂是凡夫俗子能看到的。
最后讲讲浮世绘,浮世即为俗世之意。
浮世绘就是日本的风俗版画。
在江户时代以前写做「忧世」,讲这些画多为忧虑世间,表现人生变化无常、虚幻渺茫的内容。
浮世绘最早始于16世纪后半期,内容多为在京都的庶民生活,美女人气偶像,花魁歌手演员,八卦娱乐等题材,后来又在流行的大众读物里常被用于插画。
电影中说到的美人画,当时是以江户都市女性为题,就是现在屌丝男憧憬向往的女神海报。
到18世纪,浮世绘作为大众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随着人民生活的丰富,题材也扩展到享受旅行快乐的风景画,或明信片等。
由歌磨北斋这样的伟大画师,重新赋予其艺术性,更为世界所认可。
浮世绘最初由单色黑为主要构成色,以线条描绘技法为主要画法。
随着后来使用的色彩渐渐多了起来,早期手工绘制的方法无法满足大批量的需求,从而诞生了木雕制版,多色印刷的技法。
多色印刷的浮世絵被称为「锦绘」。
在制版过程中,版画技术也逐渐进步,画作从单色发展到可以使用丰富多彩的颜色,继而形成了成熟的浮世绘制作技法。
浮世绘虽然制版的过程比较花时间,但一旦完成后就可以大量印刷使得一般民众的文化发展得以推广。
19世纪末是西洋绘画技法发展的全盛期,涌现了大批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家,而当时欧洲画家对于把当成包装纸一样来用的浮世绘一见钟情,其丰富表现张力的线条,简洁的颜色使用,自由的想象力,东方的构图要素等,都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过去西洋画的主要题材以宗教和写实为主,看到有如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东洋画后是数不尽的新鲜感。
笔者有幸参观过一次位于静冈的东海道广重美术馆,火车做到东海道的由比站下,步行15分钟就可。
虽说由比是个小得可能让一般中国人觉得像个渔村的地方,但可别小看它,它可是全日本第一的盛产樱花虾的港口。
有机会去的朋友一定要尝一下渔夫刚捞上来的新鲜樱花虾,配上一旦姜葱酱油变成盖浇饭,或者放在油里一炸变成虾饼,那个香气逼人,鲜美可口,难以忘怀。
由比站下来后走不到10分钟就有一个小店,小店每天只开几个小时,笔者比开门提前半小时到就已经排长队了,非常火爆。
回到说美术馆,这个能冠以江户时代的著名浮世绘师哥歌川广重(1797-1858)之名的地方是日本最早的美术馆。
在美术馆中也可以亲手体验版画的制作过程,无法现场制作的朋友们可以上维基百科上看一下制作方法过个干瘾。
当然中国版画的起源比日本更早,技术也更发达,在中国的许多美术馆里也有同类型的体验课程,不用兜个圈子舍近求远。
东海道广重美术馆收藏品当然如其名所示,主要以歌川广重的代表作东海道系列浮世绘为主。
他的这套作品内容是歌川广重沿着东海道游历时画的游记绘本。
有点像古代的《孤独星球》系列。
其中“由比”是他的作品“东海道五十三”中的一站。
作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如果你途经由比,务必要去看一下“薩埵峠”这个地方,大家可以登到山顶,远眺海景,想象一下当年歌川广重看到的景像。
山顶还有他笔下的由比浮世绘,可以对比下如今和200年前的风景有何不一样。
看意外艺术讲葛饰北斋那一期时出现了电影《百日红》几秒的剪辑,抱着想看看这位浮世绘大师的更多信息的心态,而去看了这部电影。
首先想谈一下为何这部电影为何叫《百日红》。
百日红,作为一种千屈菜科,紫薇属的植物,又唤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等名。
看电影名时还不识百日红是何种植物,查阅后豁然开朗,原来是痒痒树啊。
百日红的花期很长,可从夏天一直开放到秋天,关于它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从前在美丽的大海边有一对相爱的恋人,他们幸福的生活着。
后来海上有怪兽出没,男子为了人们的安宁生活率众出海与海怪搏斗。
临行前给了姑娘一面镜子,告诉她镜子里的桅杆是白色的意味着他胜利了,镜子里的桅杆是红色则失败了。
姑娘后来在镜子里看到桅杆的颜色变红,伤心离世了,不久在她坟上开出了一朵美丽的红花,一百天后男子回来了,原来是海蟒的血把桅杆染红了,造成的悲剧。
随着男子的痛哭,红色的花瓣纷纷落下。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开过百日才败,不知名的美丽红花称为百日红。
影片中出现了多次的白日红盛放的场景,都很美。
我不知道这种花期很长的植物,是否也隐喻了葛饰北斋很长的创作生涯。
他用他的不竭创造力,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充满魅力的浮世绘画作。
有世俗生活的卷轴,充满纵情声色的享乐,也有自然的风光的呈现,还有晚年所画的苍劲古朴的龙。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画风,有一种世俗画的感觉,你很容易就能跟着画面,去那个时代游览一番。
电影中阿荣和阿犹(葛饰北斋两个女儿)在桥上看风景的场景,桥上行人熙攘,桥下船只络绎不绝。
仿佛看到了《清明上河图》的感觉,不管何时何地,安稳、富足的时代总让人留念,各自忙着营生的人,桥下的船只,以及在阿犹身旁远去的红蜻蜓…… 阿犹年纪轻轻便离世了,葛饰北斋活了九十多岁,阿荣嫁了一次人,又回来和父亲住了。
电影看完了,就像收起的画卷,对那美丽的天空,热闹的桥,和开的热闹的白日红,意犹未尽。
1.“what is your name?
”这是一个最麻烦并且越来越麻烦的问题。
文人骚客多执笔名,名家名角多冠艺名。
可是有一个画家用过的名字、画号竟有30多个,也是不得不让人咂舌。
他就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大神级的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1760-1849)。
葛饰北斋出生于东京墨田区,父亲是幕府御用镜师。
他最初叫“中岛时太郎”,后来改名叫“铁藏”。
他16岁当印刷学徒,学习雕刻,19岁跟随画家胜川春章学画,转年他以“胜川春朗”为画号发表作品,打下绘画基础。
他的早期作品以地方风俗和美人为主,后来转画风景。
他33岁时继承了淋派画师“表屋宗理”的名号。
在宽政10年的时候,他把“宗理”的名号让给了门人宗二,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名为“北斋辰政”。
46岁时改名为“葛饰北斋”。
在文化7年的时候,葛饰北斋开始使用画号“戴斗”,又在文政2年的时候又将“戴斗”的画号让给了门人斗円楼北泉,自己又将名字改为“为一”。
此外他还有“画狂老人”等众多雅号。
他不停改名的原因除辗转的师从经历外,也与生活窘迫有关,据说他将名号让与他人多是为了换取一笔转让费用,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这也是让人感到奇怪了,一代名画师一生勤于创作,其高产程度人尽皆知,毕生3万多幅画作,不足以得高官,还换不来厚禄吗?
唉,这就要归因于葛饰北斋的性情了。
2.“where are you?
”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葛饰北斋是一个作画狂人,也是散漫任性之人。
他除了画画对什么与提不起兴趣,不抽烟不嗜酒、不做饭也不打扫,草纸垃圾堆满屋子就搬家,据说他一共搬过93次家。
对于买家委托的画作也是要灵感来时才动笔。
有一次殿下委托他画一幅龙,因为初稿被女儿弄坏了而不想再动笔重画,到了截稿前一天差人来问:“龙画好了吗?
”葛饰北斋说:“刚画完就升天了。
”搞得差人心惊胆颤,直到截稿日他才交出了一只栩栩如生的龙。
也有人传说是葛饰北斋女儿荣画的。
可见即便是对于皇室,葛饰北斋也无谄媚阿谀之举,得不了厚禄也可以理解了。
3.“what are you doing”别人笑我太疯颠我笑别人看不穿。
许多人说葛饰北斋行事奇异,连葛饰北斋的女儿都常称其为古怪的老头。
他绘画形式多样,只要来了兴致,在哪里都可以开始作画。
有时会在120张草席大小的纸上画个大达摩,有时又会在米上画两只翠鸟。
他的浮世绘版画《富岳三十六景》享有浮世绘版画中最高杰作的美誉。
但他的绘画成就不光体现在浮世绘版画上,这位独自记载了江户历史过半个世纪的画家,可谓是无所不图。
从版画到动植物肉笔画,漫画,春画等,他绘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他曾与徒弟整天整天的促膝而坐,让他做各种各样的鬼脸,完成大量临摹,促使人物面部肌肉变形的拿捏达到了极致的细腻,故而他笔下漫画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表情丰富。
他曾说“没有观察就下笔的人物是立不住脚的,迈一步就垮了”。
后来他出版了一套绘画教科书,其中以《北斋漫画》最著名,是绘画百科全书。
而他则被冠以“现代漫画始祖”之名。
他对各种鬼怪神魔等的题材很感兴趣。
他乐于阅读唐朝怪谈等书籍,乐于四处走访收集鬼神传说。
他曾在一位传说脖子会变长的艺妓床边蹲守一夜。
这种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躬亲的态度让他在《百物语》妖怪画中的展示了突出成成就。
有这样一则传闻,受到葛饰北斋影响其女儿荣的绘画也非常厉害,曾给一个大户夫人画了一幅地狱画,那个夫人因为画作太逼真而常常精神恍惚害了病,葛饰北斋听闻后在那副画上加了一尊地藏王菩萨,从此那妇人的病就好了。
这当然有夸赞其下笔出神入化,更体现他看似癫狂背后注重体味画意、平衡画气的境界。
4.“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paintings?
”前三个问题是面向葛饰北斋的,这第四个问题则是留给看画人的。
在他的画中首先看到的是江户川过半个世纪的风貌,以及葛饰北斋终身追求绘画的热情与对艺术的谦恭。
这个30岁崭露锋芒、50岁形成画风、60岁开始成名、80岁登峰造极的艺术家,在90岁时还谦虚说,“如果长命百岁,才可称得上画家。
”他是日本代表画家,但在他风景版画中融汇了中国画、日本画、西方画等多种元素和技法。
在艺术造诣和贡献上早已超出国界的限制。
他的作品给各种海外画家与音乐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葛饰北斋被认为是印象主义运动的重要推动人物,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之父”。
梵高的《星月夜》曾参考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中的漩涡图案;作曲家德彪西也曾从《神奈川冲浪里》中汲取灵感,创作了交响乐《大海》,连曲谱的封面设计都照搬《神奈川冲浪里》中的浪花。
在北斋画作的众生百态、风景、美人、花鸟鱼虫、神鬼怪诞之中,可以看尽真实、潇洒、惬意、灵动、怪异……但却看不到他的悲伤痛苦。
葛饰北斋认为,一个好的画家要情感敏感,但却最好只限于所画之物于心的情感,而自身生活中的爱恨离别则该深深隐藏。
所以我们看不到他痛失两女的悲哀,看不到他疏离亲人的自责。
直到他画最后一幅画《富士越龙》。
他说“我终于不用再隐藏情感了。
”《富士越龙》中“北斋风格”的富士山,以及一如既往的精致笔法,表明这位老人的绘画技巧依旧是那样的娴熟。
而墨色浓重显得有些阴冷的画面,可能是真实地表达了这位伟大画家此时的心境吧。
完。
今天本来是想看完《空想新子和千年的魔法》接着看《在这世界的角落》的,结果没想到自己下载的资源是另一部同名真人电影,在网上看了一通也没找到,沮丧之余把《百日红》当做候补给看了,没想到竟然觉得超好看,非常喜欢,想起了《混沌武士》。
翻了翻评论都说觉得配乐出戏,我觉得《百日红》的音乐真的超棒。
《百日红》这部电影是在去年听说的,当时就很想看。
刚刚恰巧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原来百日红就是紫薇的别名。
在网易云上搜了半天,只找到一个片尾曲的音乐原声,也是本片的主题曲,名字叫《想看到尽头(最果てが见たい)》,一个叫椎名林檎的歌手唱的,很厉害的样子,回头多听一些看看。
片中配乐好像各种风格都有,交响乐比较多?
音乐方面我不太懂,感觉听到了很多管弦乐器的声音,影片中的音乐该高亢的时候高亢,该低沉的时候低沉,绝对是对剧情和画面起了正向作用的,有几处配乐简直绝妙,反正我是很喜欢。
《百日红》里的画面也超美的,景色细腻,建筑逼真,光影、人物画得特别美,尤其是女主接手帕的那个画面我真是被惊到,反复看了几次(粗眉毛哈哈),妹妹也好看,像是精灵一样。
花魁的脖颈更是美得不像话,男妓也好看,还差点开车哈哈哈。
剧情的话,确实四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关系,但是最后所有的碎片都连起来了啊,妹妹那里触动很大,而且这个电影就是有点奇幻色彩,我觉得这样的剧情刚刚合适。
没有强行感情线,没有强行催泪,女主失恋那里的音乐和画面太好看了,最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真是酷,看着很舒服呢。
话说,这个也算时代剧吧?
哦哦,忘了说最开始的画龙,桥上的风景,还有那个河面上的《神奈川冲浪里》。
真是羡慕会画画的人呐。
总之就是特别喜欢。
落雪那段是导演在原来漫画基础上添加的故事, 超级有有趣味的互动.好喜欢姐姐给妹妹描述世界的段落, 配乐很是动人与细致入微. Ringo的歌穿插在片中时感觉太现代了. 最后才发现配音都是腕儿啊.光影画面做得好漂亮, 水墨画般的雨天, 昏黄霞光映照下的脸, 用色艳丽丰富的鬼怪图... 剧本写出了生活的平实温情也不乏想象力和奇诡, 很有层次感. 可惜最后收得有点loose草草. Miss Hokusai爱家人爱工作做人做事坦坦荡荡, 好想活成那样.
本片默认观众们都对葛饰北斋极其了解么,如果不是的话,光靠这里面几个小故事,真没能展现出来。
叙事散漫到了不知道怎么说的程度。
把浮世绘直接融入到动画之中还是很好的点子,神奈川海浪那儿挺漂亮的。
至于配乐,相信大多数人也感觉到了无比的怪异和不合拍。
故事线还是太松散了,导演压根没搞清重点是什么,几个勾勒人物性格的细节还不错,独立拿出来很受用,整篇相对看却很累赘。
没有看过原作漫画,纯粹是被电影名称吸引过来的。
乍一看,以为一个绚烂过后寂寞满地的故事,毕竟花无百日红嘛;真正看过之后,却感受到其中传达出丝丝缕缕的“幽玄的妙花风”。
电影的细节非常吸引人,不单反应在动画制作的技术细节上,江户时代民风民俗上也颇下功夫。
阿荣奔跑时内八的双脚,是非常典型的日本女性的步伐特点。
阿荣对火焰有着特殊的热爱,因此危险的火灾在阿荣眼中也绽放出了如烟花一般绚丽的光彩,救火时推到墙壁的是一位背后满是精美刺青的大力士,在跃动的火光中,一闪而过的刺青也仿佛活了一般。
妖艳的花魁为了保持发型睡觉只能用颈枕,而阿荣则把一个小木块枕到了头下(突然想到了司马光的“警枕”)。
欢场之中,既有盛装的女子,也有变装的男人;不论男女,眼角眉梢那一抹鲜红风情尽显,令人观之难忘。
而阿荣虽然尚未出阁,但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春宫图上不断摸索,不论是她的父亲还是印刷厂的老板都给她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她甚至去进行了实地考察(……),江户民风也借此生动的体现了出来。
阿尤体弱眼盲,电影在表现她的眼盲时并未过多着眼于“盲目”,而是重在刻画“耳聪”和来自双手的接触。
阿尤在阿荣的引导下第一次接触江水时猛地收手,阿尤在桥上时周围的声响被刻意放大(车轮声、叫卖声等等),阿尤和阿荣坐船经过桥底时桥面上的吱嘎声尤为明显。
点点滴滴,不仅体现出阿尤的眼盲,更反映出了阿尤的心细如发和敏锐的感触。
阿尤离世的前一晚,阿尤“看到”帐子上有东西,阿荣提灯去看,昏黄的灯光映出一只双目猩红的碧绿螳螂,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收割者吧。
整部电影是由好几个小故事连缀而成,有的人觉得这样一来电影结构松散,没有核心;而我却恰恰喜欢这种戛然而止的感觉,正如浮世绘一般,只记录一刹那的情形,此后过往再不挂心。
于百般克制之中,抓住一瞬间的爆发,譬如翻腾的海浪,譬如一鳞一爪的巨龙,譬如看似冷漠的父亲亲手绘制的钟馗,譬如扮作小贩为阿尤放生祈福的父亲。
身为当时最出色的画家,他们看中的不正是瞬间的感触吗?
不论是巨幅的龙,还是袖珍的鸟,纠缠的人,亦或是看金鱼的小女孩,都是长久等待、细心观察后的一挥而就;此前种种,皆为铺垫,无需细说;此后种种,皆为尾声,不说也罢。
影片中的几个伏笔和呼应也有些意思。
第一个是佛的形象。
阿荣的一幅画只有恶鬼而无超度,为主人家带来了不少麻烦,父亲的解决之道就是“收尾”-在画幅最后画上佛陀,度化众鬼。
而阿荣在春宫画的“实地考察”时,梦到了踏众生而去的佛陀;二者之间,颇耐人寻味。
第二个是百日红,这是阿荣最喜欢的花,也是她亲手放到阿尤袖中的花(温暖而热烈的红色);阿尤死后,她的灵魂将枯萎却依然鲜红的百日红带至父亲那里,是否意味着生命虽然枯萎,但温暖不曾离开呢?
说到配乐,自从看了《混沌武士》以后,突然觉得和江户时代最配的就是爵士乐,所以本片的配乐听起来还是挺顺耳的。
2016.7.6影评11.万字堂:万一没回来呢?荣:悉听尊便.2.荣:雪会吸音.3.铁藏(葛饰北斋):你的画总是只懂得开头,却不懂好好收尾.就是不懂收尾,才惹了麻烦.(触犯了鬼神)(后来加了一位极乐.)4.荣:那拙劣不堪的画技.初五郎:但他所画的女子还不错,有几分说不出来的味道.荣:魅惑之心?初五郎:嗯.叫人佩服啊.荣:什么气味?发油?是肌肤.5.荣:死前还在念叨,还有十年,不,要能再活五年,一定能画出更好的画.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认真的,真是个彻头彻尾的怪老头.6.草纸:每位画师难免有强项有弱项,就好比阿善.却平添了几分妙不可言的韵味,能抓住人心. 你的画恰好相反,画出的人却没有丝毫魅惑人心之感.7.荣画阿犹在百日红树下"看"金鱼.也是一种魅惑.8.铁藏画钟馗给阿犹.--2024.4.19 19:381.铁藏:若是让他再上一步,他就化作一团烂泥了。
2.铁藏:你的画只懂得开头,却不懂如何收尾。
就是不懂收尾,才惹了麻烦。
3.阿荣姑娘:阿酋尤,你在那边过的好吗?
姐姐知道你去的一定不是地狱.我这边还是老样子.还是一成不变的过日子.但是姐姐过的很开心.对着狗:嗯哪?
(日语对吧)狗叫了一声.
有没有觉得女主角眉毛似曾相识。
因为导演是《蜡笔小新》的导演原惠一。
这部电影在预告片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一阵小骚动。
预告片里面介绍了大量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画家葛饰北斋创作后来流芳百世的浮世绘名画的心路历程。
让大家对着部作品期待万分。
制作精良的海报也给这部动画片加分不少。
终于资源出来。
这部《百日红》揭开了神秘面纱。
或许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吧。
老规矩先说说观感,感觉这部电影被肢解了,有些四不像,电影以主角阿荣的视角推进剧情的发展,里面穿插着葛饰北斋大师创作画作的经历,中间还阐述了这一家子的一些生活细节,比如葛饰北斋的小盲女儿阿陇和阿荣的亲密关系,以及葛饰北斋怪异的家庭观和生活习惯等等。
如果电影拍成电视剧形式,更长的时间和剧情,应该会成为一部很经典的动画长片,但这仅是一部电影,主线分支得过多造成的后果就是支离破碎。
如果电影只说葛饰北斋的家庭,那就只说家庭,如果只说阿荣和妹妹的感情,以及她父亲的关系,那么就着重阐述这条故事线,如果想说葛饰北斋后期创作一些经典名画的心路历程,那么就请放更多的时间让观众了解。
电影配乐也是很多人吐槽的一个点。
有些不和谐,本人也有些出戏,但这更像是一次实验。
并没有太差。
因此这部电影翻了一个不小的错误,没有认真说好一个故事。
想面面俱到,最后面面未到。
当然了,这部电影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是有的,整体画风尽量向葛饰北斋大师的画风靠近。
难怪导演原惠一采访时说到,唯有动画才能很好的体现葛饰北斋画作的精髓。
接下来咱们来聊一些干货。
说说真实的画家葛饰北斋。
葛饰北斋, 1760年10月31日-1849年5月10日),本名中岛时太郎,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浮世绘师。
他14岁学雕版印刷,18岁便和另一位浮世绘师盛川春章学画,开始了自己漫长且多产的画画生涯——但葛饰却是等到了60岁以后才开始出名的。
葛饰北斋的自画像1826年,为了配合当时的日本内地旅游业的发展,北斋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样貌为题,创作了《富岳三十六景》一系列的风景画,因而远近驰名,其中以《赤富士》和《神奈川沖浪里》最为知名。
相信大家肯定看过这两幅画作。
凯风快晴(赤富士)
神奈川沖浪里葛饰北斋从19对开始作画,道90岁一共有3万5千多幅作品,基本上算是每天2幅作品呢!
和咱们的齐白石大师作品量相当呀。
咱们的齐白石老先生一辈子只有两次10天不画画,一次是大病不起画不了,一次是母亲去世悲伤过度十天不画画。
葛饰北斋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传说他一生迁居了93次,有着广泛的生活经历,所以他的绘画天地非常广阔,题材十分丰富,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所不画,尤其擅长描绘日本秀丽的山川景色和人民的劳动生活与爱好。
他既善工笔,又善写意。
他既从胜川春章那里学来了以工笔细致地描绘人物的技巧,又从俵屋宗理那里学来了重彩渲染花草等自然景物的功力.但他不局限于这些.而足不断地吸收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艺术长处,使自己的绘画表现手法多样化,或以工带写,或以写带工,或最墨淡彩相映成趣,或淡墨淡彩清新隽永,或浓彩色染浑厚有力,显示了独特的艺术才能。
江户日本桥
东海道冈崎矢はぎのはし
摄洲天满桥2000年,美国杂志《生活》把葛饰北斎列入“百位世界千禧名人”,赞扬他一生都在力求进步,想办法让自己的画更加完美的精神。
虽然一生中作了无数的名画,名声响亮,葛饰大师却是一个谦卑踏实的人。
在他74岁那年,葛饰惋惜自己对画画还不够天分。
在《富岳百景·初编》里,他说:“说实在的,我70岁之前所画过的东西都不怎么样,也不值得一提。
我想,我还得继续努力,才能在100岁的时候画出一些比较了不起的东西。
”遗憾的是,葛饰大师没活过百岁。
临死前,他感叹地说:“我多么希望自己还能再活多五年,这样子我才有时间尝试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这和本部动画片《百日红》结尾处介绍相同。
葛饰北斋还十分喜爱中国小说《西游记》《水浒传》。
为了把中国小说介绍给日本人民,他在创作浮世绘的同时,还亲自为中国小说绘制了大量插图,印成《绘本西游记》《新编水浒画传》等。
葛饰北斋笔下的孙悟空葛饰北斋不止只有动画里的两个女儿,真实的葛饰北斋一共有6个儿女,分别是长女-长男-次女-次男-三女-四女。
动画片里面的女主角阿蓉是葛饰北斋的三女儿,是他的绘画助手,而小女儿阿拢则是他的最小的孩子四女儿。
*(部分资料整理自维基百科)
和想象中的好不一样啊,非常碎的叙事。江户风情,桥上的声音。
お猶かわいいー 好的其实并没有看懂整部片。感觉有点像散文的样子…不过很多小episode挺有趣ww对时代的反映挺强烈… 然后当时女性都自称ore男性自称oira帅帅帅
敬神如神在,画龙如龙现。挺好!
平淡中不乏波澜,适合需要安静的人看。虽然未曾感受过,但有种浓烈的情怀在里面。当今漫画家笔下的古时画师。
这么说吧,完全是意犹未尽,你可以说是没头没尾,但是就是很喜欢。动画表演的各种细节带出浓浓的情感。
勉强能看吧,没什么内容。画风也就那样,配乐比较奇怪。
个人感觉故事平淡了点、没什么起伏、就很平、不过这种江户时代的画风是我的菜、尤其花魁哪里、画面可谓是十分美丽、而且略微有点妖怪的感觉、这也是我喜欢的、总:题材画风我都喜欢、就是剧情没什么起伏、杏/松重丰的配音也非常的棒、3.5分吧
两颗星都给画面和风情吧,故事就算了。。可惜了阿荣
关于葛饰北斋本人着墨不多,主要描绘女儿的生活,淡淡的情节,画面美。
传记片。
有极乐吗?有地狱吗?
抓不住重点,花了大心思却没有效果。
1.原惠一主要作品。2.葛饰北斋与女儿。情爱的萌发与春宫图的涉足。3.日本桥,吉原,花魁,盲眼,恶魔与梦境,天堂与地狱。
略失望,故事支离破碎,配乐也有违和感,只有美术不错。其实如果拍成TV或OVA形式的单元剧比较好。
画魂…可惜搞散了
爱情 温情 家庭 麻生久美子 松重丰 滨田岳 高良健吾 杏 咁多巨星我真聽唔出, 畫面劇情足夠精彩, 原來我系2015.11.1看的, 隔太久了.....
好,好看!我喜欢!!其实妹子不是美女啊,为什么剧情里大家都要说她美女……性格那种散散淡淡的也很有魅力,很认真很要强也很有魅力,中间穿插的怪奇故事是亮点啊,氛围和感觉都很棒
松重丰跟杏再组父女搭档,江户浮世绘画师轶事,艺术家创作的过程与态度、出版商催稿什么的跟日本当代漫画家生态相仿,有几个故事挺好玩,神怪出没,还有荣姐一黄花闺女为了画好春宫图不惜舍身嫖鸭,不过整个片子太像单元剧连播,段落衔接生硬,结构略显松散。3.5
多一星给画工,无头无尾的故事
我荣姐帅没边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