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一部经典,可能出于三个目的:恶搞、致敬、挑战;挑战是需要勇气的。
因为其结果只有两个:要么另辟蹊径别有洞天;要么落花流水一塌糊涂。
很明显这部片子属于后者。
其实,这部片子很尴尬。
因为,除了里面的人物和电视版一样外,几乎没有什么可重叠的东西。
可能是导演为了避免正面交锋而另起的炉灶。
可惜,这炉灶起得真不怎么样。
首先,演员没选好。
李晨自从《士兵突击》之后,好像一直没有亮眼的作品出现。
甚至一直在重复自己,甚至所有的角色都是一个感觉,一个样。
不管事哪个年代,哪个背景之下的哪个人。
都是一个样。
这部片子也一样。
他的陆涛和《唐山大地震》里的方达、《庐山恋2010》里的马缰几乎一模一样。
他可以尝试改变一下戏路了。
董璇的夏琳和郑恺的向南也是没有出彩的地方。
董璇掌握不了夏琳的内心,陆涛为什么放弃了米莱而选择了夏琳,说明夏琳这个人有着超乎别的女人的东西,可惜董璇的夏琳太普通了,满大街都是的那种。
向南应该是个容易出彩的人物,也是全剧灵气迸发的点,不知道什么原因,郑恺演的向南那种灵气总感觉马上要迸出来,却始终没出来的那个感觉。
至于李媛的杨晓芸,更是一无是处。
没理由的脾气,既不是恨铁不成钢,又不是小公主的作。
以至于最后向南要走,她的挽留显得莫名其妙。
其次,故事的设计也差强人意。
通过把男主角放在一个没有斗志的团队里面来展现男主角的奋斗,这个桥段实在太老了。
电视剧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男主角放在一个看似优越的环境下,这样的奋斗才更有意义。
而且主角们做的那些事实在太二了。
比如说,在厕所里发现有人野战,正常点的人要么不声不响的离开,即使恶作剧,只是偷偷拍下来即可。
哪会有人去敲门给人家说教啊?
说到说教,这是整部戏最大的败笔。
为什么非得把观众当小学生一样的上课?
你们奋斗你们的,你们爱你们的。
观众自会在你们的故事中有所启发。
为什么非要去教观众怎么去奋斗,怎么去爱呢?
最后,说说人物的设计。
几个主角不说了。
单说说几个配角吧。
可能是王珞丹的米莱演得实在太好了,所以电影版的米莱变得龙套起来。
其实,与其这样,索性不要让这个人物出场嘛。
让米莱的出场通过第三者的描述来进行,让观众的想象力去战胜电视版不是更好吗?
胖胖的吴旭和没印象的豆豆,这两个人物完全多余。
前面既没有充足的铺垫,以至于后面豆豆的逝世变得做作得很。
至于其他的徐志森、潘经理、叶立峰……这些都是为了说教而生的角色,也都落了俗套,不谈也罢。
看了电影奋斗,因为没看过电视剧版,也就没有先入为主的感觉。
看完后,我在纳闷,这是奋斗吗?
男主角有个钱的老爸,有个钱的前女友;干服务员的女主角,都在梦想着出国玩设计;至于酷酷的女二号,周围同事的一个二手包包都能卖6000块……看完以后,你会在想,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奋斗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金钱。
而金钱是万不能缺的。
套用上面一个人的话——“我上面有人!!!
”
对于石康,我其实是很尊重的因为他还算是个真诚的作家电视剧版本的《奋斗》很成功虽然作为一个普通的80后还是很难理解现在说说这个电影版的《奋斗》在我看来 本片应该是一部没有编剧 只有导演和赞助商的奇烂无比的片子为什么说没有编剧整个剧本生硬 奇怪 没任何感情简直跟我们中学时抄别人的作业那样毫无激情 一心想着瞒混过关疑问1:所有人都是没有父母 没有任何压力只会奋斗的理想主义者么?
剧中未婚的陆涛和夏琳没人忧虑房子 没人忍受着父母的压力和期许只关心自己的理想剧中已婚的杨晓芸和向南没人关心生孩子的事 没人关心要不要买房子甚至没人关心未来请问 哪个已婚男人许下的心愿是天天跟老婆喝茶又有哪个已婚女人想的是天天跟自己的男人吵架呢?
豆豆得了脑肿瘤濒死阶段难道陪在身边的不是父母亲戚而是已分手的男朋友或者这帮十三不靠只想着自己理想的蠢货?
疑问2:仗着有电视剧版本 所有人物的背景都不做介绍么?
虽然镜头中都是繁华的上海但是在上海 会有这么多操着京片子的人满大街大声喧哗动辄打架么而在陆涛在餐厅打完架后 夏琳会说你打架的时候很男人嘛在上海 绝不会有女朋友这样认为更何况因为打这次架两个人工作全丢生活来源为ZERO的情况下综上所述 所有男女主角都不是上海人他们在上海生活的毫无逻辑和道理假如说你们愿意放低身段去看一看年轻人的生活麻烦你们睁大眼睛看看我们在担心什么房子、工作(注意,不是为了理想的那种)、婚姻(各种愁嫁不是假的)对父母的歉意和一直担心的和父母背道而驰、还有为了融入社会去做的种种牺牲各种孤单寂寞、各种不被理解和不被关怀没错我们是在奋斗但是我们从不说因为没有人会去没事说那些不疼不痒的宣言只是默默的去牺牲所以当陆涛去比赛时在那边高谈阔论我有多么的笑笑的肚子都痛了电视剧版《奋斗》就已经够扯的了没想到啊没想到烂无止境真诚的希望这些拍片的人们别拿年轻人当噱头商业不商业 艺术不艺术别以为这样就能骗的到钱我们花钱不是乱花的而不是期盼着电影院的灯光快快亮起
4月9日,上映没几天,我们很给力地去电影院捧场了。
竟然中关村周边只有两家电影院在上映。
去的美嘉,差点就成我们包场,全场就二十人左右吧,情侣居多。
电视剧版的奋斗无疑是成功的,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此时做如此的颠履确实不是个好选择。
看着这电影版,我都快对不上号了。
不过,即便没有电视剧版的奋斗,这部电影也不能算部好电影。
人物形象不够丰满,有些过于极端,也没能达到观众的共鸣。
由马伟豪导演,李晨,董璇主演的电影版《奋斗》今天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一向没有去影院看国产电影的我今天也十足的凑了一下热闹。
可是失望而归,如果说电视剧版得《奋斗》是给一代青年人的精神食粮,那么电影版《奋斗》却难逃“变质”之嫌,抛开大量的广告植入不谈,只从电影本身的立场去看,一个再华丽的躯壳如果没有自己的灵魂,只会依附过往的作品一味的翻拍,改拍即便获得了预期的票房也难逃垃圾作品的归类。
狗尾续貂的电影版《奋斗》十足的成了一部圈钱影片。
不过你和我一样是李晨的FANS,个人希望的等枪版的DVD吧,如果不是那这部作品不看也罢。
更多影评随时关注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youjiwangweibo
其实看这样的的片子,更关心米莱一个人的奋斗。
至少我觉得在电视剧里,她可能是唯一一个以失败者出现的角色。
多少显的悲情。
而电影里,则被定位成了一个配角的配角。
两次出现,都是可有可无。
最后的背景,也给定位成一个老朋友。
也就彰显出陆涛他们感情的不自信,完全没有办法好好的处理和米莱的关系,只能以逃避的方式来表达。
片子里陆涛的情绪控制能力差到如此的地步。
我真不知道,是不是和同事的冲突都需要通过打架的方式来调节,和自己女朋友吵架需要买醉来解决。
如此,再怎么样也不算是成功吧?
就如同把米莱给边缘化一样,片子充满了一种纠结的感觉。
自我奋斗和他人的帮助之间,是否可以有个很好的平衡。
电影里没办法给出,现实亦是如此。
《生活大爆炸》里谢耳朵有一个游戏里的队友,似乎在泌尿问题上有些困惑,每次打游戏之前都要去上厕所。
对于这样的朋友,我诚意推荐这部电影版《奋斗》。
无需暂停,每一分钟的情节都值得您抛下电影去解决个人问题。
没错,这就是一部充满了尿点的电影,方便回来继续看,完全不会有对剧情衔接不畅或者不舒服之感。
演员方面,特别要说,这个杨晓芸演的太用力了。
一颦一笑都那么刻意,仿佛随时要和“向南”刀刃相见一般。
装嫩,跟自己年龄严重不符,她一撅嘴,我就想用一板砖狠狠的呼在她的脸上。
演向南这演员吧表现得中规中矩,这小男人做的是真到位,至始至终都是个老婆奴一点也不提气。
不过文章演的太好了,电影版感觉差点意思。
米莱就出来打了两个酱油,我连她长什么样都没看清就掠过去了,真要命。
影片剪辑太烂了,画面乱七八糟的,本来剧情就不出彩,摄影还不争点气。
我要是投资方看成片非得难过的流下泪来。
当然,你可以说把电视剧版的内容全都压缩到电影里是超高难度的,但这电影剧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还是让人觉得太缺乏诚意了。
好像剧情需要奋斗,就安排个职场斗争;需要争吵,就安排两人掐架;需要表现体谅,掐架二人迅速就和好了。
电影里这帮人稀里糊涂的上班,被开除,再找工作,再上班。
而且即使失业的时候看上去也完全没有生活的压力,虽然每个人都说奋斗但完全没有看到奋斗的点在哪里。
让人恨不得揪着几位主演的衣领子声泪俱下的问,“你们奋斗了个球你们奋斗”一条电影的主线都没有。
如果说电视剧版再没溜儿主演也都在爱情上奋斗着呢,电影版的人连在爱情上奋斗的力气都没有了——当然了,这也可以理解,他们都忙着在这部乱七八糟的电影里走马灯般的换衣服出现呢。
陆涛夏琳莫名其妙的闹别扭,和好;杨晓芸和向南这对欢喜冤家基本蜕变成了大女人和小碎催,机场那段煽情的太刻意了,杨晓芸态度一晚上急转直下,把女人的情绪化表现的淋漓尽致。
陆涛虽然号称有三年工作经验,做事儿还是像一个刚毕业的楞头青年,空有一股冲劲儿,却丝毫没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情商。
但是延续了电视剧里那位的好运气,结局你们懂得。
夏琳高喊着自己的理想,结果啥玩意都没干出来,不过那不重要,因为她是女主角,电影会给她一个很好的归宿的。
给三星的原因是最后的煽情点有被点到,加一星。
不过我从来都是只要导演抛出的煽情点都会重的低泪点人士,所以……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电影版的奋斗着实独立于电视剧存在着,也没有了电视剧版的一口熟悉的京片子。
算不上时装片,情节零散,帅哥美女不多,也没有像样的外景。
如果要说不错之处,青春和爱情倒是各有一些,以及欢乐地卖腐,当然卖腐再多些会更好。
大学毕业后的奋斗不可否认地是很多人心中的暗伤。
电影里的传统招式就是被嘲笑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于是观众从一开始就是安心的。
可是的可是,生活中到底是实现的多还是虽然努力但是无法实现的多?
广大被现实各种折磨还实现不了理想的青年你伤不起啊。
爱情部分很狗血,真的每场感情戏都要出现:去机场挽留、声泪俱下、最后皆大欢喜一起回家的桥段?
答对了,真的都出现了!
朋友仨一起进了候机大厅,找不到也好,擦肩而过都强挺着忍了,可就那么找着了!
然后就那么回家了!
机票很贵的呀亲!
还有,杨晓芸,笑一下那么难吗?
全程板着脸疵着牙,没冲向南笑过,倒是哨子吹的迅速麻利,这样的女人能够让向南死心塌地对他好不是一种奇迹吗?!
1个小时以后能够记住的软广告还剩不少,但是自然堂到底是卖化妆品还是卖手链啊??
电影版《奋斗》和电视剧版的《奋斗》都有一个类似“乌托邦”的住所。
这本身就是个梦,不用北京城,就是房价不那么离谱的烟台,你能随随便便就找到一个这样的住所?
而且,装修是不花钱还是怎么滴。
所以《奋斗》本身就是个梦。
相比奋斗,我更爱石康写过的《晃晃悠悠》、《一塌糊涂》(没记错名就是这个),更接近真实的青春,对于那些经历过青春的人会有同感,正在经历的人会有启迪。
《奋斗》本身为少男少女构筑了一个梦的乌托邦,说白了就是逃避现实,电影版比电视剧版还要稍好一点,陆涛也经历了在公司被人瞧不起的遭遇。
不论是哪一版,我最爱的都是向南,一是演员演的不错,电影版里最大的亮点我认为就是向南。
二是,向南多像我们的同学甲乙丙丁,他们可以对老婆好,可以挣一点点钱,可以下决心奋斗,嫁给向南和陆涛哪一个会更幸福。
其实电影还是比想象的要好一点,看完电影,同学看完感慨“电视剧版这样的经典无法超越”呵呵,从美国回来的徐志森送给陆涛哈尔滨银行的信用卡。
沉迷的孩子,都醒醒吧。
不同于《将爱》的是,电视剧版本深入人心时,本剧大胆启用新人全部换血,以至于当李晨出现在画面时,会短暂的无法把《唐山大地震》中的方达形象切换到佟大为扮演的陆涛形象。
有时候也会觉得暴躁、功利的陆涛,并不能代表正面的奋斗青年。
郑恺扮演的向南生动、活泼,是亮点。
电影版少了华子、露露、灵珊的角色,但又增加了胖子吴旭和胖子深爱但不幸死掉的豆豆,大家聚在一起还是一样热闹,但这个悲剧爱情桥段对故事主线并无补益。
刻薄的说,王东方扮演的吴旭形象让本来还算得上的青春偶像剧显得油腻了些。
6个人读愿望瓶的情节,4个人的愿望已经实现,吴旭的愿望没实现,夏琳的愿望是其他人的愿望都实现,结论可以是6个人中只有吴旭的没有实现吗?
向南坐飞机去甘肃,到了登机口又鬼使神差的回到值机柜台等杨晓芸的口哨,咋回事,不能细琢磨。
但夏琳选择芬航去巴黎,经济实惠,又很靠谱。
植入式广告在商业片中恐怕再无可能避免。
联通、本田都还不算离谱,可当来自美利坚合众国的老爸徐志森面对陆涛没有掏出花旗也没有掏出运通,而偏偏掏出一张哈尔滨银行黑卡的时候,嘘声和笑声再也无法抑制的响起来。
说了很多负面意见,但卫生间里的xxoo、制服诱惑、SM,也是本剧的看点哦。
必须给个五分平衡一下。良心话讲比电视版更发人深省。问题是全剧只看得上李晨的演技。。。别的几乎都不能看。还有那段床戏挺逗的。
不如电视剧
康凯介绍的~~
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
陆涛草根了很好,但陆涛的事业和向南性格的漫画处理是个败笔。把奋斗的故事的理想主义抹去的突破尝试,结果更像是半成品。但是,离成功不远。
电视剧既视感
烂!李晨的气质和陆涛相去甚远。
上海版奋斗
拍给看过电视的人看的吧,看了没啥感觉
向南挺可爱的,夏琳选的不好。。。
本来对这片也没有多高期望,看下来也没觉得灭顶,反而觉得还比电视剧真实些,不是俊男靓女过家家,也许故事讲得不是很连贯,有点琐碎,演员也都不生动没个性,也都没有爱情
看过电视剧的都不会给它打高分吧,幸好哥几乎没看过电视版。。拍的还挺搞笑挺温情啦。。苏州创意园取景。。哦
很欢乐的场面,但是剧情实在无新意啊……如果是自己下载了躺在床上看那会是如何的悲剧啊!!//夏琳变成了小女人,晓芸则成了男人婆……//制服诱惑真的很诱惑……//米莱实在太丑了……
这种电影也好意思拍。。。。。。
有梦想 并不代表你可以任性 可以自私 可以放弃爱你的人
一路快进到底 女演员太丑
到底不是电视剧...有点紧凑的...但还是可以的么...
比电视剧好多了。董璇很性感,李媛很可爱。被人嘲笑的梦想,越有实现的价值。董璇和李晨吵架的画面让我想起亲爱的了,以后不给你鸭梨,要一直让你开心。一定会幸福的。。。
奋斗的路上,有人互相支持,真幸福
比预期的要好,比电影版《武林外传》《将爱情进行到底》也要好。一个简单的浪漫爱情励志轻喜剧,故事圆满,人物逗乐,情节轻快,又很都市。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男才女貌》《合约情人》和《完美嫁衣》,三片在豆瓣被骂的体无完肤,但实际上都是很舒心、愉悦的电影。适合学生情侣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