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
The Nightingale,夜莺的哭声(台),夜莺的哭泣
导演:詹妮弗·肯特
主演:山姆·克拉弗林,艾斯琳·弗兰乔茜,达蒙·海瑞曼,伊文·莱斯利,查理·肖特韦尔,纳撒尼尔·迪安,哈里·格林伍德,马修·桑德兰,贝卡利·加纳巴尔,Sam Smith,Mich
类型:电影地区: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影片获得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和新锐演员奖。讲述1920年代塔斯马尼亚岛的一名21岁爱尔兰囚犯克莱尔被判7年徒刑,她非常渴望摆脱虐待她的主人霍金斯中尉,而后者拒绝释放克莱尔。克莱尔的丈夫艾丹进行了报复,而中尉和他的密友们因此对她犯下了可怕的罪行。 由于无法从英国当局得到公正的审判,克莱尔决定追捕霍金斯,霍金斯却..详细 >
8分,这片子严重被低估了,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复仇电影,这是一部三层结构的反抗殖民压迫的主题,爱尔兰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当爱尔兰人以仆人或者奴隶的身份,跟随英格兰人一起来到澳洲的时候,又成为了殖民者,从武器装备的水平来看,时代应该在爱尔兰大饥荒的前后,爱尔兰本土饿死了差不多四分之一。有一点挺好奇,这片子香港公映了吗?
剧本不错,女主好差
略有疲软
第一次站在电影院门口排队,悉尼电影节上看了这部影片,放映前导演开玩笑的说一定要看完噢,等影片结束后部分主创也上台来分享体验。总之,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掌声总共响了好几次,证明故事真的很动人,尤其是还原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令人震撼。有两点值得说一下,第一影片中有比较血腥的场面,导演没有避讳而是大胆的展现,我觉得这种令观众反感的画面非常精彩,因为只有直视这种残酷,才能让惨痛的情感更加鲜明;第二是导演在Q&A说的三个词,这是一部有关love,compassion,connection的影片,无论是爱尔兰语的民谣,还是土著语的消亡,白人似乎在反思自己,毕竟这是一条bloody road
这是我看过的最没种的复仇女性
电影真闷,女主很漂亮。
烂片
浪费我一个晚上想打1星
可以让女主角色一路觉醒绝杀到底,加强力度大的,但看到后面太气人了,还好剧本塌了之后,演员的演技一直在绝杀最佳女主状态。这样看,今天貌似看到了金狮和最佳女主,个人的。。。
颇有cult片中古风味——75亿个人就有75亿种选择。身处某种权力结构、殖民构建的历史中,总能理解做出身不由己的选择、乃至于顺应恶的循环。但大路之子知道真正的力量绝不在于杀戮,也知道如何在天地中安置他们的心。
评级:B女主一家被杀的那段实在是太残暴了...直接引起了我生理上的不适...后半部分肉眼可见的泄气...有点可惜...
还特么以为是恐怖片…搞了半天是民族复仇
3.5
片子在一个叫Australian outback的seminar提到所以去看了 看完之后确实只感受到了outback
期待的重口味,原来只是无下限的妥协和萎靡,骨子里就有被奴役的属性,仇恨只是站起来的第一步,要打破阶级恩怨真的任重道远,女主被仇恨吞噬了懦弱,表现的很果决很勇敢,杀气四溢凶光毕露,等真的复仇的那一刻却突然怯懦,被欺凌的下级属性显露无疑,导演用了两个小时的铺垫,却在最后一刻泄气,女人不争气的缓缓放下了枪,黑人男性代其举起长矛杀死了阶级头目,铺满杀戮和血腥的路上,冲破束缚和打破阶级向来不是一个人的努力,电影前半段加剧了仇恨的火苗,后半截复仇路上逐渐坍塌,头重脚轻优柔寡断,女性导演视角的畏首畏尾,想看一场畅快淋漓的反击请绕道吧,只挑起恨得牙痒痒的情绪却无所作为,编剧和导演真的该死!★☆
今晚电影之夜的第二部电影。这可能是最古典的强奸复仇电影,但由于其以殖民地时期的澳洲为背景,导演还令人讨喜地设计出作为白人女囚的女主和原住民男主合作,怀着各自的仇恨向代表殖民和男权主义的军官们发起复仇的情节,既符合时代潮流又感人至深。塔斯马尼亚风光既原始粗犷又唯美旖旎,很适合作为一出既热血又悲伤的戏剧的舞台。
又长又蠢 萎得不行
一个复仇的故事。殖民地军官的坏和夜莺的雄起都来得太过突然和猛烈。
英伦优雅范的帅哥演起恶贯满盈的坏蛋实在令人心理不适,女主也不够美,很残酷也并不愉悦的观影历程,但反映的历史令人揪心。
血腥与野蛮,恰恰是文明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