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个多元有情的社会,从而滋生出多元的爱。
无论何种形式的爱,如果不被祝福,那请多多给予包容。
不求被理解,但求不歧视。
艾草妈妈以平和的心接纳了这一切,姐姐与法国人婚前生育,弟弟没办法逃避小凡,舅舅与外省人结婚。
有些情感我们没得选择,但既然认定远方,我们会一路携手作伴。
2016年
周末在家想看一部电影,最近一直标榜自己是小清新,就在B站(真的小清新也上B站的!
)搜索了“台湾 电影”,第一页比较偏下的位置看到了这部。
它的标签包括:台湾、公益、同性85分钟并不长,看完之后我决定拿下所有的标签,关于这部电影。
我身边的同龄人,在谈论到同性恋时,第一反应是:我不是!
别人是我也不反对不歧视。
实际上,很多异性恋只是说的好听,在他们的思想里,异性恋还是这个社会的中坚,是起到主宰作用的群体,他们对同性这个群体最大的恩惠就是“不歧视”。
有些人还会扯上什么进化论啊,自然规律等等理论,用上下五千年的事儿来证明男女相爱结婚生子,才是这个宇宙继续运营下去的真理。
说来真是可笑,谁要你一介凡夫俗子来推动宇宙进步啊。
影片中,当亲戚们对姐姐的混血儿女儿不知所措时,当邻居在门前指指点点时,妈妈挺身而出,抱着外孙女挨个和亲戚打招呼。
妈妈之所以选择接受,就是因为爱吧,母亲对女儿的爱,一个女人对家庭的爱。
哪里有爱那里就是家。
很显然莫子仪不够出名。
因为搜狗这么强大的输入法居然没能打出他的全名。
不过这一点都不妨碍我越来越中意这个演员了。
《艾草》倒也不是多好的一部片子,可能是最近看的片子少了,越来越无感了。
这几年比较流行同性恋题材,所以看得多了也觉得有点呕了。
早之前的《蓝宇》还有点限制镜头,现在的GAY片居然都清一色走纯情路线了。
包括盛夏光年还有之前让所有师奶疯狂的暹罗之恋。。。
这实在是抹杀了看GAY片的一大乐趣。
GAY片如果没点帅哥没点好身材,再没点情节,守在电脑前一个半小时忍住看完,实在是*&……%¥。
没人想要看一群野兽的肥肉在你面前抖来抖去。
十七岁的天空里的DUNCAN、暹罗之恋里的两个小正太,盛夏光年里的张孝全,《艾草》里,当然是莫子仪。
不过,这部片显然是导演为了借GAY片横行之风打了个擦边球来扮嘢。
四个女人才是真正主角。
我完全是热爱帅哥的私心所以才这么大篇幅的给莫子仪。
其实片子的亮点应该是姐姐和女儿的出现。
姐姐是在影片后半段才出现的,(所以片子前头的铺陈有点长,十分不满),不过看姐姐和小朋友互动的那段,发现这个演员身材不是很好,若是换个身材稍微好点的演员,要冶艳辣妹式的大波浪豹纹窟窿网袜那就再完美不过啦。。。。
女儿的小演员也很强大,怯生生地叫人,但是一点都不怯生生的眼神让人真是想狂揉一把。。。
诶曾几何时,我也是顶着那样一头卷毛被我爸妈领上领下领出领进地被人玩弄啊 阿嬷的演员实在是太具喜感了。
他和艾妈这两个角色才是让这部片子的大大大亮点啊。
难道现在的片子都流行师奶当主角帅哥陪衬的咩 阿嬷这类型的角色必备的几个要点就是:粗口、嗓门大、保守、带金饰、掩饰情感、神神叨叨。
不过这部片子里的阿嬷不吃槟榔,这多多少少是个遗憾啊。
艾妈的哭戏稍稍地作了点,现在的妈妈都很坚忍了,很少会这么哭了。
标准正常老妈哭戏请参照《天水围的日与夜》的鲍起静。
不过艾妈打太极还是挺好的。
如果我是那样的老人,小孩出了一大堆破事,是需要做点什么体力活才能让自己不要崩溃的。
给莫子仪买很怂的内裤这个也很深得我心啊。
不过幸好,这是部没有什么结果的GAY片,没有拿父母知道他们的事之后发生的事情作为高潮,这事相当难得的。
没落入俗套,也没第三者插足,所以这也就姑且可以当做没有发生特别情节的弥补。
话说虽然有gay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应该不算是同志片吧……我觉得主题很好……而且其实女儿的私生子,儿子的性取向以及妈妈的性格冲突都融合在了一起,反而主角应该是妈妈……就像《海南鸡饭》一样……只不过不同点在于,海南鸡饭里的3个儿子都是gay而已……然后艾草……主题应该不是为了宣扬“伟大而崇高的兄弟情义吧”(摘自CCTV10对BBM的评价……=_=),而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妈妈的存在着的价值与意义吧?
可是海报也好,介绍也好,即使对于电影中的切入点,都是以男主角为主的……虽然不得不说这孩子也是在矛盾中存在着的,要考虑到妈,要考虑到男朋友,可是这些也并不能代表他的最突出的那个点。
这个也就有点怀疑,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也许只是为了新闻点吧?
所以看完这部片子,在感慨男主角的幸福之外,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当妈的那一份欣慰……所以名叫《艾草》,才是关键的精髓,也觉得大家不要把这个重点都放在俩男主角的身上吧……(虽然我承认我也是因为这个才去Youku找来看的。。。。。
)所以,其实还是一部好片子……突然想到了CCTV-6的那些自拍数码电影……剧本什么的其实也都使这种,既生活,又充满了矛盾……还很特别……挺好的虽然也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这么着,也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拍一部电影……是不是也挺好的呢?
哈写个剧本吧……
也许人生很壮丽,但是生活却总是淡如白水。
无论是怎样的意外,也许会有内心的纠结,但却没有仇恨,没有无谓的冲突。
这就是生活,你会慢慢被它所融化。
有网友说,看那些XX之恋,不是嘴巴里出一口凉气就是屁股后出一股热气。
而看了这片后,大大方方从从容容从肺里呼出一股清气。
我妈妈没有艾草这样好听的一个名字。
我却一直有一个和艾草一样好的妈妈。
艾草是普通的,闲来无事在公园里打打太极,练练身体。
艾草是好学的,会利用吃饭的时间去记下一个单词,写在本子上。
艾草是善良的,无论是对母亲还是保姆都能一视同仁,刚正不阿。
艾草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丈夫20年前去世,养遇一儿一女。
儿:宋海一个年近三十的帅小伙,有稳定的工作,单纯、孝顺。
女:宋伶法国留学生,新潮、个性,有自己的思想,享受自由。
艾草偶尔回乡下看看自己的母亲,老太太具备了所有这个年龄老人喜唠叨、爱碎嘴、小心眼等等缺点。
艾草的生活很简单,期望也很现实,希望儿子结婚,女儿常回家看看。
但是很不幸,她的儿子是个GAY,她的女儿未婚生子。
她看到儿子专注于聊天,照片上儿子和另一个男生笑得很开心。
她去参加朋友的婚礼,埋怨礼金只出不进。
她注意到垃圾桶里满满的啤酒罐。
她面对儿子不明来历的同事抑或朋友,不是没有疑惑。
女儿归国,忙忙碌碌,看房整理房间包饺子炒菜,每做一样都不觉得辛苦,脸上始终挂着微笑。
可结果是……女儿带回来一个黑人小美女,而且喊她阿嬷,她的卑微的下半辈子或许要在亲戚、朋友、路人的指指点点下过活,甚至连门都不敢出,人言可畏。
现代人的那套理论,不适用于一个年过半百的母亲。
她失望、伤心、难过、无法理解,但她同时又是坚强的、勇敢的。
她抱着Nina,教小孩叫“舅母”“舅公”“阿姨”“阿祖”……她或许永远也无法明白年轻人的世界,但她却试图去理解去相信他们。
这就是艾草。
她从没想过去拆穿儿子那蹩脚的掩饰,如果能改变儿子性向的女孩还没有出现,何必去拳脚相向谩骂诅咒呢?
她依然会迎着朝霞、晚霞练太极,只是她的身边多了个小可爱,同时她不惧怕告诉全世界人这个小可爱是她的孙女,尽管她的女儿没有结婚。
Nina,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孩喔。
艾草,你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母亲喔。
很久没有这样认真去看一部电影,然后想想可以记录些什么。
新闻说导演姜秀琼非常在意写实度,希望所有的镜头都是自然而不造作的。
可能正因为这一点,整部电视电影看起来非常的贴近生活,演员也表演的很到位,特别最后老太太的镜头真是太惊艳了。
好真实的艾草跟妈妈的对话与背景家庭的布景。
还有艾草跟妈妈都是台语对话,跟儿女就是普通话参着台语。
开头是妈妈艾草一个人,结尾是艾草和孙女Nina,也代表妈妈思想的觉醒。
同性性取向和未婚先孕都没有错。
异性恋和结婚再生孩子也没有更高贵。
人有许多的生活方式,是世俗的偏见禁锢了这些本该是正常的行为。
有色眼镜让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无关社会道德。
女儿宋伶的未婚先孕和儿子宋海的性取向都没有对错,错的是这个时代,是人们的观念。
何为旧思想,又何为新潮流呢。
外省人本省人;外国人本国人。
分的是区域是国界,但都是地球上的一份子。
艾草妈妈是守旧封建的一派的代表,言语与思想上、精神上对艾草进行攻击,旧社会留下的贪小便宜的个性。
艾草或许以前就讨厌着这个重男轻女的妈妈,但在潜移默化中,以前敢忤逆妈妈,不顾妈妈劝阻而嫁给外省的丈夫的艾草,也变得越来越像自己的妈妈了。
但为了自己的女儿,艾草再次反抗了妈妈。
孙女的肤色不会由黑变白;正如儿子宋海的性取向也不会如妈妈艾草期许的那般遇见更好的女孩就改变。
爱是心之所向。
所以外国友人背包客的作用就是拍下艾草打太极拳照片的作用咩。
原来是因为女儿在法国留学,艾草才这么努力学着英语。
Nina睁着个大眼睛看着阿嫲艾草给她准备早餐那一幕也好可爱啊。
阿祖跟保姆结尾这里真是无奈又好笑。
小凡和宋海的BL支线好甜,虽然互动不多,但从肢体接触中也感受到他们的爱意。
床上那里好甜啊!
还有宋海靠在小凡腿上玩他的手指头也很甜蜜。
小凡会亲昵地点着宋海的鼻尖和脸颊,这些小细节也好甜哦~不是吃腻了卤肉,是想跟喜欢的人一起吃。
喜欢的人送的礼物,就会笑得很甜的宋海。
是会记住心爱的人的喜好的小凡。
我想我愿意,我希望我每天能在你起来之前,看着那束光在你脸上慢慢晕开成那道彩虹我想我喜欢,每天深夜在我突然醒来之后,看看月光下的你的睫毛,用自己的耳后感受你的鼻息,轻轻在你额头深深的吻下去我想,我很喜欢和你在路边摊好好坐下,看你点了无数的烧烤,帮你倒酒,看看你微醉的脸,傻傻的对你笑我想,我或许能在那个黑黑的夜晚,和你拉着手,穿越那条小路,我感谢月光没有照耀我们的角落,而没有被别人发现让你甩开我的手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和你像普通人一样拉着走,转街过巷,不会遭遇奇异的目光,或许我会真的很开心我想,有一天,你父母会真让我跟你回家,让我能叫他们一声:“爸爸,妈妈”,我一定会幸福的死掉我想,如果我能有机会,我或许可以在我的无名指上套上那枚闪闪亮的指环,然后疯狂的告诉全世界,我有戒指了我想,我可以每天都回家煮一点家常菜,然后等你回家,温暖的开饭,然后听你骂我笨蛋,今天煮得没有昨天好我想,我看电影的时候,黑暗之中那个个宽阔的肩膀会来承受我承受不了的泪水我想,如果我很认真的睁开我的眼睛,我的眼睛里面的银河可不可以让你情不自禁的亲下去我曾经想,我们那么不容易,会不会就这样平静的走下去我想,那个曾经在我之上喘息的气息,会不会依然可以回绕在我耳边我想,当你心烦的时候,我可以跑得远远的,让你一个人安静回来的时候,我还是可以有一个微笑来说爱你我想有一个我父母会发现,其实他们有两个儿子,生活或许会困难,但是他们两个儿子的生活是幸福的我想,你可以每天都是抱着我睡觉,早晨会搂着我死死得睡着,而我却面对你熟睡的脸,不忍叫醒我想,这一切都只是梦,我想这一切我或许一辈子都做不到,可是我真的不忍放弃我想,我真的没有做错,我只是爱上了一个好人,只是我或许爱的东西和别人的不一样我想,左撇子和别人有什么区别,或许就是我们和你们的区别我想,我会重新整装,挤出我的小酒窝,来面对你已经离开的世界我想,你说过你会好好爱我,绝对不是骗我的,只是这个世界的风太大,你承受不来我想,微笑不是这个世界的必需品,可是我还是无法对你坦然一笑,因为我真的太在乎我想,我来不及和你说对不起,可是我只能消失在人海中我想,我是真的爱你的亲爱的,你还可以对着我微笑吗?
看完艾草,觉得很为这个母亲感动。
其实每个母亲都是伟大的,但是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虽然我没同性倾向,没未婚生子,但是同样有让母亲头痛的问题。
她有时会很恨的说:”真希望没有生过你。
“我知道那是气话,就像电影里的艾草,说到:”你们是我生的,你们有什么事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做,塞回去再生一次吗?
”那是一种无奈,对不争气儿女的一种自我安慰。
艾草面对女儿未婚生子,平静地说道:“不是你们做任何事情,我都必须接受。
”我还不是母亲,可能不能理解,但是平心而论,你能接受母亲做任何事情嘛?
我们有时候总是认为家人就应该无条件接受我们所有都一切,其实这也是一种自私。
艾草对待儿子是GAY的态度,是最朴实的反应,自我欺骗。
希望出现一个女孩能改变儿子。
但是也不敢直接捅破这层窗户纸。
同样身为儿子的宋海,也绝不会和母亲说的,大家互相善意的欺骗着大家。
片子的结局很安静,TINA和阿嬷一起练太极,姐姐找到了工作,弟弟和心爱的人准备一起去印度旅行......就是这种安静才让人辛酸,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不容易。
最后只想再说,请别把这本片子当成GAY看,而是家庭片来看,看一个母亲的儿女的那种爱护。
研究生期间有一阵比较闲,看了好多台湾电影,忘了是怎么找到这部《艾草》的,看完就觉得暖暖的。
最近又想念起来,翻出来再刷,被一家子人的勇敢和爱又深深感动了。
这真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同性恋主题、未婚先孕主题、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间的矛盾观念冲突,无论是哪一个单拎出来,都足以撑起一部电影。
看惯了这类题材的电影中弥漫的剑拔弩张的气氛,倔强地头也不回的坚持,形单影只老人的落寞,思念却不敢接近的挣扎,《艾草》的表现方式和结局,让心里的纠结释然,在硬碰硬之外找到了更有爱的解决办法。
也许这部片子没有把矛盾集中赤裸裸地呈现出来,美化了身在其中者的日常困境;也许是创作者借这个温情的结局想给社会提供一种不太激烈的视角去看待类似的问题,不必理念不合终身不见,至亲之间反目成仇。
我愿意相信随着观念的推进,我们的社会和当事者能够更开放更包容,去接纳那些在人生重大选择上没有和社会大多数人“齐步走”的人。
艾草的角色塑造的比较到位,电影中对她一路心理变化的呈现也较为客观顺畅。
尽管自己幻想着一家人齐齐整整,未料儿子和女儿的选择都不如自己的心意,她的生气和崩溃是自然的,她的始终不理解也是自然的,让我感动的是,在已经发生的事实面前,她不是坚冰一块,她愿意用心去感受,她未必理解了子女的做法,但他们都是她至亲的人,她更不想失去他们。
影片不仅有艾草和自己子女矛盾的冲突,也有年轻时艾草的选择和她父母的冲突,每一代年轻人都是一样的选择,每一代父母都不愿孩子走更多的弯路。
身为子女,我们明白你们的爱,也不奢望你们赞同,只要理解就足够了。
和社会的规则和旁人的冷眼相比,父母的接纳才是最重要的啊。
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是给老太太过生日时,面对家人亲戚朋友的责难,艾草勇敢地抱起外孙女,穿过人们鄙夷打量的目光,让孩子喊老太太,一声不答应就喊两声。
艾草用行动为子女的选择正名,也未尝不是为当年的自己鼓掌,默默忍气吞声了这么久,这一次,偏偏要迎着头去面对。
本来就没有做错,也不是丑事,为什么要遮遮掩掩?
与其在人群里躲着,低着头不断道歉,倒不如直面审判的目光,迈开自己的步子,活出自己的样子。
其实台湾的有些电影刻画人物很深的小温馨的感觉很棒的电影
送给妈妈的话: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我们谁也管不了
不想看了
有这样的母亲,让她伤心真的忍心么?
论身为母亲的伟大。
儿孙自有儿孙福,父母只能慢慢接受。
我觉得艾草的好,就在点到即止,说的不满。天水围日夜也是如此。
个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
双受
没有结局
我要承认,其实我只看了五分之三。台湾的文艺片实在不是我的菜,我没有办法佯装自己是个有情调可以坚持看完还泪流满面细细品读其中哀伤的人。此片对我这个肤浅的人的看点有二,一是帅哥,二是帅哥之间的床戏。我之所以坚持不下去的原因有二,一是帅哥不够帅,二是床戏不够多。情节还不如我的生活。
哪有那么容易改变的妈妈啊太天真了,没啥值得看的非常普通。
无法割断的亲情。不听母亲话的女儿成为了一名母亲,当她面临儿子同性恋,女儿未婚产女,退休后的她该如何去应对这一切。戏核好但导演能力欠火候,放在李安手里,分分钟家庭曲第四部。
每个人物都很有个性,刻画生动,情节丰满,好过很多所谓的电影~
颜还不错,剧情白淡开水般……
还行
被母親的堅韌逼哭
同志的情感难以言喻,成人的世界纷乱喧嚣,天真的小孩无忧无虑,艾草的心酸无处诉说。
画面特别差,如果能各方面增加电影感,应该是一个挺好的片子
对孩子而言,父母皆祸害,也皆海阔天空的救赎,这一念之差转不过来,卡死过多少可能的美好关系?人避无可避地成为羁绊,那羁绊就意味着一场高于人性的豪赌。传统社会是泥沙俱下的深潭,即便是房产中介都要追着寻常家庭大做文章,难免在完整、脸面的概念下把所谓传统的人塑造成一把大刀,屠戮那些不在“正常”语序里的人。将近二十年前别人就在探索这样的故事,更早,是《喜宴》级别的冲撞,而我们还在展露愈发荒唐的绝对性与排他性。第71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