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高畑勋深受中国水墨动画的影响,辉夜姬婴儿时期憨态可掬的动作配合音乐节奏,充满了对老一代中国水墨动画致敬的意味。
不过这不是我最大的感受。
我最大的感受是,看完这部动画觉得自己膝盖中箭了。
高畑勋想表达的主题并不是大部分评论认为的女主热爱自然追求自由一类老生常谈。
他在很多关键情节上重构了这个故事——其实原本的传说要表达的倒是蔑视权贵那一套——而高畑勋的这一重构比较模糊,不足以让观众注意到二者差别,这也是我认为《辉夜姬》票房惨败的原因:对日本人来说这个传统故事耳熟能详缺乏新鲜感,改编后也没玩出什么明显的花样。
而很多国内观众只要看见高畑勋就不管内容,跟风吹一句神作大师就算完事——现如今左右很多人评价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谁拍的,这人名气大不大,得奖了没,别人怎么说——瞅准了这个就乱评价一气,不过是拿人云亦云代替自己的思考罢了。
高畑勋实际要说的和他的《萤火虫之墓》差不多。
那部电影被几乎所有人认为是反战电影,可角度刁钻的高畑勋大概觉得这误解太普遍,实在坐不住了,忍不住出来评价自己的作品,他说:这部动画与‘诉求反战’这件事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作品里头的任何一幕一景也完全没有刻意去传递反战思想的意思,主要想借由故事中清太与节子脱离社会群体、想以仅仅两人来建立一个家庭生活的行为,来影射出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特别是一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们。
” 据高畑勲解说道,(本片)描绘的兄妹二人虽然成功构建起的闭合的家庭生活、但因为拒绝依赖周围的人活着而最后失败掉的这种生活状态,和生于现代的人有共通点。
换言之,他想描述宅男宅女是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失败的。
他的观点是,主角本来可以活下去,放弃一点自尊,回到亲戚身边(动画中曾经有人劝告过主角),但是主角不听劝告离开社会自己生存,最后以妹妹和自己双双死亡告终。
如果不是高畑勋本人证词,谁要是如此评价《萤火虫之墓》大概会被认为精神错乱吧。
而这部《辉夜姬》的潜在主题和《萤火虫之墓》相差无几。
豆瓣有条评论很有见地地指出公主“不明不白地来了世间一遭,因为什么都没有努力体会过,没有真的活过,所以才遗憾……这才是创作者想要我们思考的——我们为何来世间一趟?
怎样走才不遗憾。
”正是如此。
公主的人间父母很爱她,她有很多次机会清楚表明自己的意思。
听到别人侮辱她,可以站出来反驳,面对不喜欢的相亲对象,可以拒绝不见。
不喜欢城市生活,可以声明自己要回村里。
路上遇到舍丸,可以跳下去叫官兵住手和舍丸在一起。
整个过程没有人逼她,是她自己一直被动不肯面对。
她不拒绝不主动,含含糊糊态度暧昧,导致父母从始至终误解她的意思。
最后还产生了逃避思想,像月亮发出请求要离开人世。
当天宫的人来接她回去时,她后悔了,在那一瞬间觉悟了,可惜已经无法回头。
有别于原作里一开始就就是要嘲弄权贵们的女主,动画里的女主没有勇敢追求过,没有站出来彻底拒绝大声说不。
对人间还谈不上什么深度体验。
而女主真正留恋的只是她的童年。
舍丸是她的童年记忆的组成部分,她也不是真的爱舍丸。
一切的一切,究其原因就在于,女主是被加速成长的,身体已经长大,心智依旧停留在儿童阶段。
之前看的一本书里引用过日本学者柄谷行人的话,他“曾比较过传统和现代社会对待孩子的方式,其结论似乎让人大吃一惊:在传统社会中,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是不存在的。
儿童,乃是近代才被“发现”或“发明”的一种新生事物。
柄谷认为,现代人与儿童打交道的方式,是建立在将儿童视为一种特殊动物的基础上的。
由于这种动物在成长过程中与成人世界的人为隔绝,等到他们在18岁之后被投放到社会中去,他们与这个社会的紧张关系是不言而喻的。
交往恐惧等精神问题只不过是后果之一。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爱谁,对亲密关系社会交往充满了警惕和恐惧,却又不敢真的独立,不具备独立活下去的能力。
被逼着相亲,被逼着面对,既不敢要,也不敢拒绝。
以追求自由为借口逃避责任。
辉夜姬的身上有着多少现代青年的影子,我承认这个电影让我坐立不安,因为我看到了自己。
辉夜姬从月球回眸的一瞬,望到了宇宙中的地球,这景象很科幻和传统故事不怎么搭调,很滑稽。
她毕竟是神,有选择有退路,而我们是凡人。
威尔杜兰说,只有神和天使才有资格在人生舞台上旁观。
像辉夜姬一样内心还没有长大的宅男宅女们该怎么面对现实如何成长,这才是高畑勋要人思考的地方。
禅宗的迷人之处,就是它有一种解构主义的气质。
《辉夜姬物语》所探讨的一大内核就是,既然生命得来的荒唐,为什么我们还活着,人和兽既无区别,为何要千方百计地摆脱兽的天性,转而寻求人工的东西?
在叙事上,电影并没有什么特点,讲的是公主被逼婚的故事。
让我感兴趣的是故事的前半段,公主从小孩长大,然后逃出来,然后回去。
是一个人进行社会化的隐喻。
人被迫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前几年只用负责长大,不论是恶语相向、砸毁物品还是心安理得地索取,大多数行为都会被原谅——“小孩子嘛!
”大家都这么说。
年龄低下赋予了小孩被免于追责的天然权利。
记得小时候,我把家里所有零食都拿出来,放在一个小朋友面前。
并不是给他吃,而是故意摆出来,引诱他。
等他想吃到伸手求我的时候,再把一怀抱的土豆片、汽水、牛肉干,全部锁进柜子里去。
看着他无法得到零食而嚎啕大哭,我感到非常,非常得意。
长大以后我对这种得意有着深深的恐惧和顾虑。
这是无理由的恶,是作恶之后的兴奋。
破坏比建设轻易,放弃比坚持轻易,同样,接受荒谬比追寻意义轻易。
正因为思考的不易,所以,活着才给了人类一个不去死的理由。
那就是去想,为什么不选择死。
影片大致给出了一个理由,人活着要经历,实在到青草和繁花,抽象如财富和爱情。
我选择活着,是因为社会关系的丝线一根根缠绕着我,家族的血缘把我栓在这沟壑纵横的山脉里面,每卖出一步,就离故乡远了一步,轻易地死去,只能证明我在这毫无意义的出生时刻之后,把无意义延续了下来。
加缪总说人活着是最大的荒诞。
在这凌乱的世间,人必须不断构建社会关系,才能活下去,活得更好,可是也必须建立自己的主体性,这样才有追逐意义的前提。
这两者没有一项是轻易的。
电影里的公主不断地拒绝婚约,在我看来是一种对未知的恐惧。
不确定性让人焦虑,确定性让人感到无趣。
奔走在二者的之间,正是意义追寻的过程。
公主带着乡下哥哥飞翔的片段,是人对乌托邦的期待。
总以为,成了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一切无碍了。
社会关系是无形的网,没有一个社会人能够逃脱。
日语里将社会人称为「人間」,将自然人称为「人」。
电影最终没有讲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它暗含着“要成为人,也要成为人間”的思想。
世界这么荒谬,为什么不去死?
现在来说,大概是因为,忙着成为一个人而没有时间吧。
电影打动我的地方,也是这种鼓励自主却又肯定他者的态度,况且画风那么好,花上两个多小时看也划算。
这是等了好久好久的吉卜力作品。
我喜欢这样的画风,是水墨淡彩还是水彩呢,想想我们小时候看过的水墨动画,这个源自中国的艺术不知道现在中国的动画制作人还能做出符合我们文化积淀的作品吗?
走远了。
虽然是水墨,但极富日式美学,用这样的方式来讲述一个日本传统童话又给我带来了心底冒出来的一丝丝快感,这是吉卜力对我的魅力。
我不熟悉日本文化,所以并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传统故事的存在。
高田勋明显把吉卜力一直崇尚的自然,生命,和谐的理念放进了这个故事。
一个天仙被凡间的凡物吸引来到凡间,在体验过程里有欣喜,欢乐,自由,有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打动的幸福,也同样被虚荣,虚伪,欲念,占有等人间丑恶而伤害。
最后来自所谓月宫,我觉得也可谓天堂的公主还是不愿意离去这个五味杂陈的凡间。
她说她总算明白她为什么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活着,这个对人生价值的解读我还第一次体会,有苦有甜,有悲有喜的人生,辛苦但值得一过。
哪天我能哭过痛过后还庆幸此生为人的时候才算真正找到价值了吧。
(现在还更愿意下辈子做猫,吃饱了就睡才是王道,求被猫奴领走)
有些人动不动就说这是我们几十年前的水墨动画风格,日本人模仿了我们,比不上我们水墨有底蕴之类的,看不见世界只看见自己,这种人越多越被日本拉老远,就跟清末一样。
首先人家日本压根没想完全学中国水墨画,人家想做自己的风格。
与朝鲜韩国不同,日本传统文化向来不是以继承中华文化为傲,而是以独立于中华之外又能吸收优秀的中华文化为傲。
中国水墨画留白太多,写意太深,简单几笔勾勒人物,反而没有这部辉夜姬的视觉冲击,在现代市场基本活不下去,所以这几十年你看不到一部像样的中国水墨动画也就几部学生实验作品。
这部辉夜姬主要受到日本传统的鸟兽戏画的影响,吸收的水墨画风只是一部分。
而且确实也使用了西方绘画手法比如速写和水彩。
日本想做继承又有创新的东西,而不是完全复古。
所以日本动画,不只是国内,全世界都被认可,这部辉夜姬在国外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热门人选中口碑第一的作品,相反现在中国水墨动画能像日本动漫走出国门?
连存在都难以为继。
其次,中国当初那批水墨动画本身受到很多日本动画人的支持和帮助。
我记得3月前,看过一篇媒体采访监督高田熏,里面提到过,这部动画确实有致敬中国老动画的意思,但是画风受到的主要是日本的传统鸟兽戏画的影响。
有些人不会以为只有中国有水墨画吧,日本古代画家有的是。
另外制作大量水墨风动画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本身就是受到日本人帮助建立起来的,有些二战中在中国的日本电影人战后流了下来帮助中国建设电影和动画事业,有些水墨动画甚至是日本导演的,比如不射之射等,制作东亚传统绘画风格日本动画人也是做出建议和贡献的,不要把光都落在自己身上。
第3,日本留白写意的水墨画大家有的是,浮世绘也只是一种日本绘画风格罢了,江户时代有很多水墨名画,而且还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只不过那只是一种风格,人家没把它看得这么重。
中国有千年水墨底蕴又如何,人不还是就活不到百年,哪个水墨大家不是靠几十年学会的绘画,凡是“认真学过水墨”的即使是日本人也能画出真实风韵的水墨画。
第4,再怎么说中国水墨是最纯粹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抱出小蝌蚪找妈妈,高山流水,那也是几十年前,现在中国有不追求商业动画的动画人吗?
中国当年做水墨时期每要做一个动画就要让一个大家来画动画原稿,中国的水墨风韵无疑都是来自这几个大家。
让欧美类似于达芬奇,塞尚这样的大家来帮动画出原稿试试,那也会佳作频出。
而吉普力用漫画家的水准能画出现在的水墨动画,在现代绝对是杰出的。
现在日本的水墨动画无疑超越现在的中国这点需要承认,即使中国水墨动画重新出现也要追很久的,不要一顾的看着过去的辉煌。
经过几十年的文化真空,民间高人路边大爷一手好水墨画功力也无法做出一部真正的能拿到台面上来的水墨动画才是现实。
即便你有了满载水墨神韵的原画稿,有日本的电影制作产业背后的流程经验和人才吗?
有久石让的配乐吗?
有背后强大的技术积累吗?
有行销世界的口碑,门路吗?
不认清这点躺在上世纪60,70年代的功劳簿上做梦最终只会被现实击垮。
可以说,这种东亚文化不是专属于哪个国家的,谁能让它发扬光大就是好样的,中国古话说“礼失求诸于野”,不端正心态一直以中华第一,且永远第一,不摔跤是不可能的。
高田熏采访里直接说,宫崎骏和他对现在的中国动画很失望。
这部辉夜姬物语制作费高达5000万美元,约合3亿多人民币,请问中国有不追求商业利益去做一部传统文艺气息浓厚动画电影的人吗?
有人家高田熏气魄的吗?
没有就别在那酸溜溜的说什么这部动画不错,不过我们“过去”有很多比它好的动画,不痛不痒的贬低别人也在贬低现在的自己。
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而不做好现在就没有未来。
其实观影体验并不是最佳的甚至一度看到只剩30分钟时开始揣测为什么这个故事能够有那么高的评价;我能欣赏这种平淡的日式美学也觉得水墨的画风真的很特别,尤其是在表现写意式的着红衣的辉夜姬奔跑在雪上的场景真的是充满东方意味的美学意义但是剧情真的很平淡竹取物语的故事算是非常出名了其实和桃太郎一类一样都是日式的物哀精神所致的对花鸟鱼虫山石草木的向往我本以为改成电影会改编出比较跌宕的情节来但始终电影都是一种不温不火的讲述辉夜姬来到人先是体验了人世的温暖亲情也好友情也好懵懂萌生的爱情也好但是接下来的东西又让人世的面目变得模糊了就像小时候我们看故事总是一眼能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可是真正活在人世间我们所接触的人都是模糊不清的,慈爱的父亲逼迫辉夜被礼节束缚去嫁给王公贵族就是恶人吗?
他只是以他的理解在给予他所深爱的女儿最大的善意;那些只因传闻中辉夜的美丽费劲心机地求亲的贵族甚至天皇是恶人吗?
他们并没有逼迫辉夜他们只是单纯地向往美好的人美丽的事物又有什么错呢?
小时候陪伴着自己长大,为了保护自己而受伤,偷瓜会分自己一半甚至会害怕自己的离开的少年是好人吗?
他离开辉夜自知地位悬殊很快也娶妻生子,却也在重遇初恋的女孩时把家庭忘得一干二净信誓坦坦地要带着女孩私奔,他,他们,都不过是最寻常不过的人罢了,会用错方法会错事,会给人带来伤害,也会真心诚意地爱一个人,想给她最好的东西,哪怕失去生命,因此不存在原谅与否的说法,人世的苦痛也好幸福也好,都是月亮上没有的东西,它构成的人间纯良又诡谲,方在世上的人痛恨它的丑恶的一面和无常的变化,可没有一个人不在被迫离开时生出留恋的。
辉夜姬想知道人间是怎么样的因此来走了一遭,也许大家都是这样呢,那么痛苦的活着的感觉,也许在某一天,也会笑着怀念吧。
这部动漫最大的看点就是画面和剧情。
画面上,该影片的有一种东方水墨画之美,是纯手绘的动画作品,首次采用将人物动作和背景合而为一,最能体现的就是影片中表现辉夜姬在自己的命名宴会上逃离世俗奔向山林的想象的情节,狂放写意的线条与色块将辉夜姬内心的挣扎与对自由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欧洲动画作品图像里浓烈鲜艳的色彩、精致的内容相比起来,东方美学的古朴气质会更显得恬淡一些,大量的留白和古朴的线条也依旧可以让人感受到那种绘画构图的精细和倾注。
这种画面的特色不禁让观众眼前一亮,很有看点,很有新意,能在众多的动画作品中脱颖而出。
剧情上,辉夜姬生于自然,也在自然中成长,却最终被迫里来到了日本的京都,但是心里却一直牵挂着从小长大的山林,即使到了最后的日子,也要涉水千山回到那片最初生长的山林里。
这种剧情反映了对于山林质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于纯真的渴望和不懈追求内心的自由。
《从辉夜姬物语中摸象》◇三郎好作品,看了之后让人明白一些事。
心里澄明一些,放下一些包袱。
或者就像喝了一壶酒,什么也说不上,那也能算知者不言了。
竹子和月光,辉夜姬物语给我的主要印象。
没有比竹子和月光更贴切隐喻——生命之光,文化之光。
生之迅速,传播之迅速。
皆存大众的美喜。
往深里去,是生命,生之喜悦的共鸣。
罪,枷锁,遗忘,离别,造化弄人。
在这喜面前,那都是次要的。
往广处说,文化,文化之美如自然百花温润俗世。
生命,文化,深邃的事物。
意识探索之道,食天地灵气诞生的角色,自然代代有人会做。
生命之道在于自然,朴素。
艰苦朴素的生活反而让生命更加幸福。
生命之道被贪欲所逼偏离了航向,因此生命之道就成了生命之苦。
富裕,金钱,都不符合生命的自然之道。
同样文化之道被粗俗绑架,被交换、工具、机器,限制了自由,因此文化之道也成了文化之苦。
最后,生命和文化,一切美好,都将离去了,并不会重来。
各种往昔之美,都在离开苦难的人间。
(因为)这苦难人间布满了粗俗、强豪与父权,各种假扮的振奋人心的数据,以及生活在文化高墙,认知障碍,各种伪装中的人群。
如果人的生命,不再有生命力,如果你的世界,不再有文化。
那么有多少人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就这样成为这世间粗俗、强权、高墙、障碍、伪装,所有肮脏黑暗冰冷的一份子?
高畑勋乐于给故事里面的各种人事物祛魅。
意蕴丰富的作品远远不止那么点内容可以说。
因此,这样的作品,是一种大象式的作品。
高畑勋要做的即是一部大象式的作品。
只要做出了大象,就有一群盲人来摸。
类似辉夜姬物语这样难以描述的作品,还有穆赫兰道等等。
(高畑勋和大卫林奇都能属于那种很容易揭穿读者个人信息的作者)(注,此处并不是要将大卫林奇和高畑勋本身进行比较。
)2014.12.7
最初看这个动画是日文版,只看出了父亲窒息的爱。
后面想再复习,偶然找出了中文配音版。
不知道为什么,是我女权的知识增进了,还是中文配音的台词配的太活灵活现,还是因为我大中华的父权过于根正苗红,从头到尾都充斥的扑面而来的窒息父权和男性气质。
这位美丽女性一生的不幸,从头至尾,全部来自于男性社会。
父亲最初的禁锢,几乎于囚禁一般的养育。
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感激不尽。
次次都是因为他的所做所为得到了周围达官贵人的赏识,他自始至终都没有问过女儿想要的是什么,哪怕女儿已经几乎每日都在后院耕田织布,他也没有明白,或者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无视」。
因为女人所渴望的生活,只要与父亲所认为的有所不同,那就是一种没有见识的「愚蠢」的想法。
母亲,虽然体贴又温暖,但在女儿的生活中不起任何作用,无论她说什么,都会被无视,所以她几乎没有发表意见,没有做过什么决定,对于丈夫所有的决定,都是「全盘接受」。
只在最后,快要失去女儿的时候,终于瞒着所有人,做了一个决定,把女儿带了出去。
公主说是自己不断的欺瞒自己的愿望,才导致了月宫的人来迎接。
但那是一种女性的悔恨,明明自己知道自己的心意,明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却一直一直一直一直无论事情发生到什么状况都没有实践过自己的愿望,没有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任何的行动和努力。
看了大部分的评论,都在说后面谈婚论嫁的部分有些无趣。
但我觉得谈婚论嫁这个部分,才是最精彩的。
男人们把美丽的女人,比喻成宝物,公主在听到的时候,愤怒的攥紧了自己的拳头,似乎还气的发抖。
她知道自己对于这些男人来说不是人,哪怕没有见过,不知道自己的性格,不知道自己的精神愿望,只要有着美貌才艺好听的故事,一个竹子里出来的美女,觉得无比的适合装点在自己的家中,成为彰显自己权利身份地位的物件而已。
在选择声优时,据说导演想要的是一个有自己意志的女性的声音。
我想导演只是在凭借着直觉说了这个话,他应该不是有意识的去体现男权,但是这个故事所有的悲剧都来自封建男权社会。
就好像曹雪芹的《红楼梦》,他自己以为只不过是一个情情爱爱的小说,但却在无意之间反应了封建悲剧。
在看到天皇出现,甚至可以不透过帘子说话,直接上来就抱住了公主。
这里应该是有她老父亲的默许和授权,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只要是天皇想要的,没有得不到的,所有人都只能服从,哪怕是自己如宝似玉的女儿。
天皇的每句话都令人作呕,每个动作都让人恶心。
但这就是男权的顶峰。
如果不是公主是天上人,拥有法术,就是当场被奸污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这对于他的老父亲来说,都是荣耀。
这五位王孙公子也是很有趣的。
手工打造的玉枝,故事编的天花乱坠,结果钱都没给人家。
花了自己全部家产做出来的火鼠裘经不住火炼,而且最经典的是他说:「公主你要用火炼去验证真假,可能会对我们以后的生活留下芥蒂。
」公主也是气的浑身发抖,但还是坚持让他用火验证。
像不像自己做贼心虚,但为了不让女朋友看手机使劲恐吓女人的男人。
如果你看了我的手机,对于我们将来的生活是不利的,你这么疑神疑鬼的我就没办法喜欢你了。
听了这些话的女人们,真的没有一个无法不恐惧不害怕不自责。
把自己妻女赶出家门,兴建行宫,出海找龙珠的武士,也不过是个胆小怕事的凡人。
有劲儿都冲着自己家里人使了,真遇到困难,跪地求饶都嫌太晚。
花言巧语的男人,在看到丑女之时立刻就变了风向。
无数美丽的公主,都葬送在了这言语的幻境里。
最后是傻傻的男人,为了搞宝物自己死球了。
这个男人人品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他的盲从,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寻找合适的方法。
没有胆子做坏事,但同时也不明白正确的事情要怎么做。
永远都只是在听别人的,脑袋空空,谁说什么就信什么。
这五个男人几乎也代表了众多典型的男人,虚荣的,虚伪的,大男子主义的,说一套做一套,没脑子没主见的。
最后就是女主的真爱,山里的哥哥。
女主哪怕很有钱,身为女性也是弱势的被囚禁的,没有钱权的男性也是弱者,因为偷东西被打的半死。
最后两个人飞翔遨游在天地之间,就好像已经殉情了一样。
但公主无法剥夺他的性命,他有他的家庭,一切都只能是她的幻想而已。
最后她就像是失去了魂魄的人偶一样离开,只在孩子们的歌声以后才苏醒。
仙女说把这里的污秽都遗忘掉,公主说这里并不污秽,一切生灵都美丽,可还是被接走了。
一切的烦恼和痛苦都被做了切割,也可以说她选择了自己一个人离开人世。
没有责怪父母,没有带走爱人,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人,哪怕这个人世间令她生不如死。
这就是所有女性的写照,女人们都要做圣母,仙女,不怨恨任何人,就想要让所有人快乐,从不敢说自己真实的想法。
最后终于在痛苦崩溃的边缘,选择了自我毁灭。
古时候的女人,想要拒绝做任何人的附属品,要么自裁,要么出家。
所以说本片真的是男权社会的隐喻,越是美丽的女人,越是容易成为权利金钱交易物品,因为女人在男人看来就是物品而已,越贵的,越容易被争夺,也就越容易失去自由和希望。
高田勋的辉夜姬,真的是一出封建男权社会的女性悲剧。
影片根据日本的民间神话改编,具有一定的虚无性。
吸引我的一点就是整部动画电影线条粗犷,色彩浅淡,有些类似中国的水墨山水画。
一对善良的山间农夫农妇砍竹子的时候,遇到了一根会发光的竹子,竹子里面是一个迷你小女孩,老爷爷亲切地把她称为小公主并将她抱回了家抚养。
小女孩生长速度奇快,长得明艳动人,于山野间自由生长,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同小伙伴一起偷瓜摘果,一起砍柴捉野鸡,她是自由的欢快的。
山间四季,花草瓜果色彩斑斓,她吟唱着那首悲伤的无名歌,可是脸上是幸福的微笑。
农夫后来在砍竹子的时候,竹子里陆续出现了碎金子和昂贵的衣服布料,他认为这是神的意愿,要让小公主过上真正公主的待遇。
他们搬家了,他们离开了山野,赶往了京都。
小公主被要求要像真正的贵族一样,坐姿礼仪容貌言行都有宫里来的贵人过来指导。
她像一只鸟,被困在了华丽的牢笼里面。
她学会了书法,绘画,仪容越发美丽,她的名字被取为“辉夜公主”,像光辉一样闪耀,前来提亲的贵族络绎不绝,她的名声越传越大,甚至皇帝都要娶她为妃。
可是,她不快乐。
她不会违背父亲的意愿,就算不喜欢的事情也能做的很好,她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只有做梦的时候生活才会欢快一点。
她越来越沉默,只有一块小菜园属于她自己,在那个小菜园里做着儿时的梦,假装快乐。
身上的华贵衣服就像一层层枷锁,她想要摆脱,就只能祈求,祈求远离当前的生活。
后来啊,她的祈求被月球听到了,月球的同类浩浩荡荡地摆着仪仗迎接她回家。
她不想父母伤心,也不愿同伴等久,她带着痛苦,遗憾远离了人间。
那首歌谣又吟起了,充满伤心与失落。
老爷爷,一心想把辉夜姬培养成真正公主的老爷爷可知辉夜姬真正想过的是何种生活?可知幸福为何物?可知辉夜姬是否快乐?
辉夜公主,下一世来人间,只愿你做个山野间的竹子,自由舒展,挺拔向上。
在男权思想盛行的封建社会,爷爷自认为的给予辉夜姬幸福快乐的方式就是让她过上公主般的高贵生活然后嫁个权贵老公快乐无忧地过一辈子。
但"高贵生活做尽了"公主一切厌恶的事情,剥夺了公主真正想要的自由。
爷爷觉得的“公主的幸福生活”≠公主想要的幸福生活,其中有一句对白如是说“我以昔日的手艺亲手为你编制了一个上等的竹笼”辉夜姬淡漠地说“谢谢你,父亲”这里就很讽刺了。
感觉辉夜姬来到人世是想拥抱自由、释放自我、感受春生万物,做个"野孩子",直到被皇帝轻薄后,她才有了要"回去"那清寂,没有生命色彩的"月亮之家"的想法。
看着这部影片更多令我思考的是“爱是什么?
”给予别人不想要的生活是“爱”,包容父母忍耐生活只为父母开心是"爱",给予别人真正想要的是"爱"?
爱与幸福永远是关联的水彩画风好治愈,有别于《我的邻居山田君》的水彩画风,《辉夜姬》添加了更多的传统风格,宴会上明明是主角却像人偶般不知所谓地被人晾在一边,被人言语侮辱后疾风出逃和得知求婚之人身死后情感宣泄的那个狂放画风,满满感受到了辉夜姬的躁郁愤怒与悔恨,渴望自由的感情,这里画风+赞了
画风清雅恬美,古朴之意扑面,色彩美轮美奂,容不下半点艳俗。凄美中绽放的炽热,让人感触良多,这套路化的民间传说在极致的美学表现下,竟然禅意十足,感叹。
2小时多的动画???看了什么,就是逃不出命运???
那段飞奔回山里的画风很喜欢之外,剧情拖沓得不行。没有了宫崎骏的吉卜力水准就这样让人失望啊。这个名叫公主的,你赶紧哪里来回哪里去吧。
无论到哪里都没有获得解脱
作画很强,但我怎么感觉看了个加强版“嫦娥奔月”的故事……
竹子的“罪”在于向往尘俗之地,月宫加诸她的“罚”便是让她目睹、经历人间过度的物欲、虚伪、等级等种种不美好甚至丑恶之事。她希求不受桎梏地活而来,却从未逃脱天设的禁锢。竹子始终还是天庭的附属物。世间的污秽、混乱、喧嚣,自由、真实、人情,鸟虫兽,草木花,她都没有机会感受到了。
一流的艺术风格,三流的制作立项,不入流的故事。
把かぐや姫写出绿茶婊+小燕子的神作。完全不值得去影院看。给一星是因为古筝的曲子不错。
三星全给作画,吉卜力最近越发手残。辉夜姬这种难得可以扇脸的在照常打脸之后居然给出一个青梅竹马原配拉郎……这个原配还各种弃妇风。另外恋童癖啊真是。这烂了一千年的三观是改不了了啊喂
画风很赞,画面很精致唯美,但是故事真的激不起我的兴趣
完全不是我的菜。何苦要来世上走一遭呢?
遗憾,它卡在了两个时代的中间 过去看可能真的会感动?可是现在 现在太清醒了 唯美画风浪漫音乐堆积起来的 是一个自以为是的父亲一个默许无奈的传统母亲 山里见一面便抛妻弃子的初恋 五个各具典型的渣男 自负且片面的皇帝 和一位被命运推搡毫无还击之力没想法没要求的笨蛋美女(你都会瞬移了你还在等什么) 这种人间有什么值得眷恋??这感情浅显轻巧的毫无半点珍贵可言 都散了吧 一群没什么意思的人凑的一条泛泛人间流水账
画风 音乐 等等形式上的、技术上的东西和现代感结合得很好 没得挑 是艺术,可是这故事我实在不能接受 这三观太有问题了。。。这来来去去的真叫瞎折腾 要怪真就怪高畑勋的拖延症 三星半不能再多了
水墨画风格比较独特,但故事比较一般,太长了……
我就是觉得舍丸很不要脸,作为有妇之夫,不道德,假如女主没被接回去,他俩准备怎样??剧情很渣,小侍女很萌,结尾很欢乐,But女主走就走吧,那么吓人要做啥?=_=
内心毫无波动。。。。
略流水账。
谁说是水墨动画,顶多算铅笔+彩绘,吉卜力也开始偷懒了;故事还行,但比起宫崎骏系列还是差远了
……故事太差,画风……只有男猪和女主是正常的,配乐超级赞,居然有两个多小时,看得太痛苦了……_(:з」∠)_
……怪不得东瀛自己国内口碑分化,画得再美,”畜道也不可谈神“,无法掩盖内里混乱的腐朽气。抱着回归田园的纸上谈兵心态也就罢了,还加上什么穷得偷东西也没关系……整个乱七八糟。心不够广博故事就不要这么弄啊。《萤火虫之墓》比起来胜在冷酷的旁观感,战争大前提下不加掩饰以”写畜“反写人世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