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北京遇上西雅图,好吧,从心术开始吴秀波的角色就是各种医生,这回竟然又穿越回古代干老本行,当然干好本行之余,副业也要玩玩政治,搞搞军事啥的,这种T字型门客当然获得剧中其他众多人物的深爱,屠岸贾是法律出身,程婴是医科出身,再次表达了这两行里聚集了高素质人才。
不过此剧最大的缺点还是中国电视剧的老病:情节进展的太慢。
说一句话,得咽两口吐沫,估计要不是这么咽,也到不了40集。
而且有些地方也实在是太二了,自从赵朔被灭门之后,我觉得真正疯的不是宋香而是程婴,主角从此以后的技能完全就是段誉的六脉神剑,失灵时不灵,一会儿聪明到可以看出来老头子心里有鬼,一会儿又任由疯老婆带着赵武到处乱跑。
估计吴秀波的心里也很无奈。
好吧,还有二十多集呢,慢慢看吧,大四毕业前一定能看完。
程婴自称“小小的一个医匠”,其智慧谋略,却可抵屠岸贾上千门客,且心智坚强,心怀大义,耐心隐忍19年,只等发出那最后的一击。
有人说程婴圣母,理由是他为了效忠赵朔连自己孩子都摔得,程婴得自私自利,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献出赵朔的孩子,才显得“正常”,才不会圣母。
的确,圣母这词,说的人多了,褒义也变成贬义,没有也变成了有。
大概当今人已经不相信忠义,不相信牺牲,任何忠义都是居心妥测,任何牺牲都是自命不凡,只有自私和狠毒,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存,你看朱元璋建国后不顾旧恩几乎杀尽功臣,他的皇位才坐的这么长,你看刘邦在项羽用他老爹威胁时,说出“分我一杯羹”的无情之言,万里的江山才最终姓了刘,他们都不是什么忠义的好人,他们有着自私和狠毒的举动,他们最后成为一代帝王,威名长流青史,所以忠义无用,自私保身,所以一但有人做着忠义之事,善良之举,台下就嗡嗡“圣母”,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程婴到底是不是圣母,什么样的标准才能判定圣母?
我斗胆认为,标准只有两个字:底线。
善良和忠义都是有底线的,盲目的忠义是愚忠,盲目的善良是愚善。
例子就请移步西游记,看看我们的唐僧同志。
在剧版西游记里,我记得有这样一个情节;孙猴子杀死了强盗,唐僧气个半死,质问孙猴子说那都是几条人命啊,孙猴子答道他们都是强盗,杀了他们反而是除害,唐僧不听,嘴一张就念紧箍咒,孙猴子边打滚边说不敢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唐僧,他只看到孙悟空杀生,却没想到他杀的都是强盗,杀了他们,就会有更少的财产被抢劫,更少的人命被杀戮,更少的妇女被强奸,更少的家庭被破裂,唐僧看不到这些,他只看到了流血,只看到人死了,他不明白,他的善良没有底线,所以只能叫愚善。
你再看射雕里的洪七公“老叫化一生杀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大奸巨恶,负心薄幸之辈,从无杀一名好人”可见杀亦有道,善亦有道。
再回过头来看程婴,他对赵朔的忠义令人动容,但这不足以让他亲手献出自己的孩子,所以导演还安排了一个条件:如果没有找到赵氏孤儿,全城的婴儿都要为此陪葬。
他的面前是深渊,只有一条孤零零的吊桥放在他面前,他终于别无选择了,即使他突然自私了,不想为他的赵朔大人尽忠义之心,即使他想让自己的血脉活下来,但他不能让全城的新生婴儿为他的孩子陪葬,这就是他的底线。
记得程婴第一次看见自己刚出生的儿子时,喜得跑到院子外面振臂大呼:我程婴有儿子了!
我程家有后了!
平日温良如玉的程先生,却在“有儿子”这句话中傻的毫无形象,让人笑中带泪。
没有人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死,还是被自己亲手摔死,他的心痛终是被人忽略了,而荧幕前,则响起“圣母”“做作“的叽叽碎碎。
程先生负世人之骂,公主之恨,屠岸贾之忌,到满之敌,妻子之疯,苟且十九年,他的意志已经百炼成钢,他的心性已经无坚不摧,他值得更好的评价,而不是随随便便,不经思考的一句“圣母”。
之前看电视剧的时候,基本看到1/3就开始忍不住要看剧情了,但这部电视剧却老老实实的忍着一集集的看完。
不得不说,精彩,非常精彩。
1、这是一部看了名字就知道结局的电视剧,所以它看的是过程而不是结局。
但这个过程确实有点隐晦、有点生涩,不像其它历史剧哪样的忠奸分明、针尖对麦芒,金戈铁马,驰骋战场,让人热血澎湃。
而是一点一滴的通过人物的生活,微妙的表情慢慢渗透着。
渗透出君道、臣道、民道、尔虞我诈、大忠大义、人性。
所以对于没有耐性的人,说实话看起来是挺累的。
屠岸贾灭赵朔,又是声东击西(除掉韩厥),又是借刀杀人(借国君之手),没有一次是正面交锋。
即使两人见面也都是和和气气,从表面看就如朋友一样,这样的交锋如何让人热血澎湃呢?
程婴为赵家报仇,一忍就是19年。
19年来对屠岸贾是大人长大人短的哪点看到怨气、看到仇恨,如果不是最后一集,程婴拦截屠岸贾时候的大爆发,估计我也以为当赵武报完仇后,他已经原谅屠岸贾了,看来不为人父母,是不能理解丧子女之痛的。
2、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隐于市的程婴,隐于朝的屠岸贾。
3、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屠岸贾老谋深算,为了自己的一代霸业,用尽心机,无所不为,可是即使这样的一个大人物,对于自己的妻子,儿子也是无可奈何。
程婴说他最大的弱点是他妻儿,其实不然,他最大的弱点是他自己,而具体到现实是程婴。
程婴一而再再而三的威胁着屠岸贾,但是屠岸贾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着程婴,即使最后知道程婴的孩子是赵武也放了程婴。
其实在19年前他没有杀程婴时他就注定要输,不是输给别人,而是输给自己。
程婴、屠岸贾在对方心里,何尝不是另一个反面的自己呀,对于自己又有谁可以下的了手。
程婴做到了,所以我觉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面程婴描绘的有点太过了,我看到的是一个圣人而不是一个凡人。
4、相濡以沫,爱的真谛。
有时我恍惚间,反而觉得这不会是部爱情剧吧。
其实爱情有时做到此也别无他求。
屠岸贾对孟姜的一片真情,公主对赵朔的一片痴情。
不过最令我感动的是,程婴和宋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牵就是十几年直到相拥而去。
虽然不是轰轰烈烈,死去活来,但最难得的是这份一成不变。
相爱易,相守难。
宋香:“我老了,满脸的皱纹,有什么好看的。
”。
程婴:“娘子再老,在我程婴眼里也是最美的,再香的花也没有宋香这朵花香。
”。
5、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历史是人写的,所以谁对谁错也是人来指定的。
国君是明君么?
如心无猜忌,何会杀错忠臣;如忠奸分明,何会逃宋。
屠岸贾大恶么?
到满何要舍身救主?
其又何立朝十几年而不倒?
故而在历史面前,并无所为的大忠大恶,只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其实对于这样的国君,赵朔也罢,韩厥也罢,只不过是愚忠而已,不如自立门户。
6、演技。
其实刚开始看这部剧是冲着吴秀波看的,但最后却被男二号折服了。
孙淳把屠岸贾这个角色描绘神了,特别是每次内心变化时,嘴角微微上抽、撇小胡子的动作,真是刻画的是入木三分。
至于其它的,丧妻痛哭孟姜和屠岸无姜打仗回来后先面不改色,后屁颠屁颠跑到孟姜床头诉说都是非常精彩的。
不过本人最喜欢撇小胡子的动作,这个微妙的演绎,可说才是把人物的精气神都完美表现的精湛演技呀。
7、至于其它的太多了,数不胜数。
在这只写出独白,看官自己甄别。
到满和屠岸贾针对赵朔的:“他看过的书我都看过,他写的奏章我每篇至少看3、4遍。
”。
程婴和公孙忤臼针对屠岸贾的:“我去过他的书房,到处都是书,屠岸贾每天没事都会在这里看书,有时甚至研读到深夜。
”。
程婴和宋香针对识破计谋:“我在这想想看还有什么漏洞没有”。。
。
。
。
。
末,整体来说这部电视剧是非常隐晦的,是一个需要看了过程才能了解的电视剧。
导演、编剧、演员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各位看官,它描述的不是历史、不是大忠大义,它其实描述的是生活,一个真实的生活。
屠岸贾为成大业几十年的步步设计努力,程婴为报仇19年的苦心经营,这些没有一丝惊艳,都是平平淡淡,一步一步重复着走出来的。
所以生活永远都是平平淡淡的,即使有再大的仇恨、再大的抱负,都是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出来的,只有在到达终点的一瞬间才是精彩激荡的,之后又会归于平淡和重复。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走向终点。
写到这里才明白了程婴和 宋香相拥而去的结局,真是画龙点睛之笔为此特献5分。
(不好意思,太隐晦,写不出来这部分感受,只可领会不可言传。
嘿嘿)
程婴真是个无耻之徒啊,给一群卖国贼舔屁股。
韩厥,因为想复仇,损失10万晋国将士,却在这里大放厥词,说什么卖国,叛国,他是最没资格讲这句话的人。
公主,因为想复仇,可以将晋国军事机密泄露给秦国,却在说为国除害。
屠岸无姜,放着国君的位置不做也算了,告发他爹也算了,到最后还要维护他爹,叛国肯定是要处死的,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个?
结果最后要跑路。
程大业最后也以赵武自居,要复兴赵氏,对程婴倒是不屑一顾。
程婴就是为这样一群人,一群卖国贼的主子,养一个小孩,还自以为很伟大,我靠,这个世界天理何在。
这个狗血剧。
无力吐槽。
看到22 集后,终于下了结论:程程,屠岸大人对你是真爱啊。
话说这位志向远大谋略超群杀人如麻的阴谋家,睥睨天下,唯独把程程放在心尖上,只有在你面前,他才是一个有着寻常性情的坦率君子形象,开怀畅饮,把酒谈心,他何尝不知你义薄云天,仁济天下与他正邪殊途,可自从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那刻起,屠屠的心亦如被跌进深深地湖水不可自拔,当程程被公主连连陷害起,看他奋不顾身前去相救,把个到满的心伤的哇凉哇凉的,不仅仅他无法做到程程在老师面前的位置,更因为作为智勇兼具的称职门客他看到程婴活着终会让老师山河梦断的凄惨结局,可惜啊,他的老师傲视天下,英雄惜英雄,他说:“天下之有一个程婴。
”他说:“人间只有一个程婴。
”城门前,他低声下气,言语殷殷的挽留心爱的程程,那个场景,好不心酸,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筷子手如此的痴情,而多情到悲悯天下的程程,唯独对你,单单对你无情,试看他是如何让你这个“大奸臣尝尽世间最苦”,抛开世事风云,你也知道世间知音唯此一人,但你的词典中白天和黑夜注定没有交集。
1,赵氏 父子这么弱智的。。
从小的时候 不可能生存下去赵朔 为了医生 放弃 整天要搞倒他的屠岸贾,这个不科学。
弱智都知道 什么 重要 事,什么不重要 。
后边跟秦国联手进攻楚国 还为了挽救 民众 居然将自己的军粮 都捐出来。
这个智商 做小卒都生存不了。
赵武 长大之后 。。
知道 自己养父 然后就反目。。
这个智商 真的生存下来吗 ; 后边有杀父仇人 虽然养他们 这么多年。
但 灭族之仇 这么大。。
你这么‘正义’居然 不想报复?
这个智商。。
2,屠岸贾 这么奸,还有英雄梦。。
不科学做大事者 哪有这么公平 的玩法, 所谓的坏事已经搞到一半。。
临尾一脚 居然干 不出来?
早早干 悼程婴。。
知道他不忠 ,可以早早干 悼。。
然后 后边 晋主 知道 身边 太监也被收买的时候 。。
整个大局没关紧要。。
屠 早就把握整个大权。
3,医生这么高智商感觉有太假, 他的智商 最多就是葛优版,最多有些演技, 但做到料事如神,没什么 迫求 ,就屈当一个普通医生,如果他对学医有迫求至少可以达到神医水平。。
不太科学,
这里很多人说历史剧,我不可能去查,难道编导,宣传 说过?作为历史剧,这个是0分.基本上一说话就不对头.我甚至听到商鞅的名字..各种常识错误,网络用语..搞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站在历史角度说.首先历史上不是没有确凿记载吗. 民间传说也只是对屠..退一部说即使是历史事件.这个也毫无思想性.但是作为情节剧,尤其是流行的谍战剧 还是很不错的 4星. 跌宕起伏,确实精彩..整体说是 3星,对于我来说,是偏高分..
一写又超140了orz,大概是看片花,又有波叔和孙淳,期望值调高了,看了正片,很想吐槽-ep0102港台那块的编剧来大陆做历史正剧,还是欠火候,台词写得太没有张力了,拉完两集,没看到任何印象深刻的对白和情节,虽然不雷,但也很是普通,希望只是在埋线,之后会有爆发。
这片子走的应该是想走正剧范儿,就目前表现来看,别说和走向共和、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的神级正剧比,就是相对台词那块较弱的贞观之治,也不大比得上,人家至少是从史书里白话出来的,可以当纪录片看,而赵氏孤儿大量情节是编剧杜撰,体现的是编剧水准,台词写得依旧乏味,不应该啊(同样是编剧自己yy情节,参考大明王朝编剧刘和平,对白非常抓人)。
前两集人物出现那么多,没怎么铺排好,性格都很薄,唯一立起来的几个人物,感觉都很,呃,怎么说呢,圣母化倾向很严重,我并不太认同。
没错,程婴是很伟大,但我一直觉得他伟大的点是在于,不仅是他所做的事儿,而是他的身份,他是一个小人物,没有贵族家训重礼义的熏陶,没有诗书典籍所谓天下大道的教诲,但他还是选择他心中的直道而行。
所以,虽然电视剧和电影都给他安排了医生的职业,医者仁心,试图以此将他此后的行为合理化,但不得不质疑,职业对人的影响会大到这种程度吗?
电影那是没办法,容量有限,电视剧你有三四十集的容量,完全可以抽个一部分空间丰满程婴的心理刻画或是转变。
人物有阴阳面,全是阳面,会弱化最后程婴作出选择时的内心挣扎程度。
同样圣父化的还有庄姬和他老公赵朔,屠岸贾非要赵朔在xx(原谅我忘了他的名字,反正选他对赵朔有利,都没给正脸orz)和程婴夫妻之间作出选择,要救程婴,就拿xx去跟屠岸贾换。
然后,晚上赵朔跟老婆一脸纠结诉苦,下面人都不让我救程婴,庄姬一脸严肃跟老公说,要讲情义,不然无以立足于诸国间,然后赵朔开始动摇。
亲娘咧,作为成熟政治家,你俩该考虑的不应该是怎么两全其美么,你以为是对方屠岸贾是洪兴帮大哥啊,讲义气,说好换就换,弄不好你把xx交出去,人一开心,就把程婴给杀了,我看你们怎么办,这种时候,不应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给屠岸贾谈判,暗地里把人给弄回来么。
不得不提,剧本的政治部分写得非常不好看,本剧的人物的政治水平都弱化成菜市场大妈。
大白天的,屠岸贾敢在家就跟自己怀孕的老婆说,我要让我们的儿子做国君,卖糕的,你怎么知道你家没有国君放的探子,回头就把你说的话报告上头,赶明儿就弄死你。
虽然我知道,这不是你的本意,是编剧生怕观众不明白你在那儿作死作活干坏事的目的,让你来吼一嗓子,但编剧也好歹照顾下人物设定吧。
政治部分好玩的就是各种隐喻和不确定性,以及政治家们优雅从容的外表和缜密无痕的挖坑手法,以及肮脏不可见的内心。
本剧的朝堂争斗部分大概就不用指望了。
或许所有一切,该归结为编剧自身的历史沉淀问题,参看编剧的履历表,之前的作品离正剧都有些遥远,大多是戏说,希望编剧之后能给我惊喜,别浪费一手好演员和好制作班底。
ps 这年头正剧两字也缩水掉价,谁都敢说自己是正剧,严格正剧应该是完全遵照历史走向的,历史人物基本不走形,不过体谅这部历史追溯比较古老,历史资料也少,编剧也很为难的,希望能给人话剧的冲突感就好,千万别闪雷。
pps 编剧不大给力,只能希望演员表现加分,把不出彩的台词,演绎出经典味道来。
赵氏孤儿案已播出过半,波酥的表现越来越好,别婴摔婴那是神殿级啊,有木有啊,有木有。
淳叔也是炉火纯青,棋逢对手。
都是好演员。
我是多么期望,波酥通过此角把所有那些拿过的,没拿过的视帝悉数收入囊中,所以我对此剧编剧剪辑台词的槽点真是一忍再忍。
然而心中憋闷,实在是不吐不快啊。
摔婴前十几集的铺陈那叫一个拖沓,战争场面,赵朔,公孙杵臼之死拖得太长,拍得又不精彩还有穿帮镜头,何必呢,剪短点加快节奏又不易穿帮,不好吗。
赵和公孙两个演员的表演也弱了,导演期望拍出来的视死如归的气势明显没有达到。
屠岸贾的那些阳谋对于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来说并无太过高明之处,感觉情节完全是靠赵朔一方的弱智在向前推进,完全没有你来我往的高智商互博,让人对赵朔的死少了不少同情,我想有不少人跟我一样盼着他早点死吧,觉得他死得活该吧,不死天理难容吧,他是笨死的呀。
公主的人物设定也让人精分啊,有木有。
前后判若两人。
前面坚定地跟她的傻老公一起仁爱,还要劝老公仁爱,后面居然对全城婴儿的死活漠不关心,熟视无睹。
就算程婴摔死的真就是赵孤,一个真有仁爱之心的公主也不应该那样疯狂地恨程婴,而且恨且仅恨程婴一个人。
尼玛,老娘真要骂人了,你该恨国君你弟弟和屠岸贾好不好,至少一起恨啊。
是要告诉我们公主之前那都是假仁假义吗?
不过这样看来公主前后的智商倒是还稳定,稳定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
还有那啥采儿童鞋的表演啊,也给剧集减分不少。
你除了会瞪你那美丽的大眼睛还会什么,以为赵武死了以后的悲痛欲绝我也没看出来,跟波酥的对手戏完全弱爆啊,有木有?
港台真的无演技吗,尤其女演员,连花瓶都当得勉强。
幸亏是配音,还弥补了一些表演上的不足,不然就惨不忍睹啦。
看过一篇对编剧的采访,说是他觉得收视率没有期望的高有部分原因是观众不喜欢看政治斗争所以转台了,还说什么编得故事要照顾到大多数观众(大意)。
编剧大人,你太高看自己,太低估观众的智商了。
就你那些计谋有一个出人意料的吗?
有哪个不是赵朔一方太笨而成功的?
真正好看的戏码应该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你来我往,防不胜防,然后让一方由于更崇高的精神追求而惜败,才会精彩。
您都编得让观众三观不正,恨不能让赵朔早点死了,还觉得是因为观众傻缺,不愿意动脑筋才影响收视的。
尼玛,又要骂人了,您以为观众的智商都跟公主似的70以下吗?!!
您要真这么想,那我要说您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港台编剧功力还是不够啊。
故事框架起来了,填进去的料确是虚的。
那台词啊台词,我都快吐槽无力了。
您这算是半文半白?
拜托您要是没那个功底也尽量少露怯啊,别用那么多成语,这是春秋的戏,您用的成语十有八九产生在春秋以后,容易让人出戏。
编导们,我承认在雷剧满屏的今天这部戏还算可以了,但是您列为是奔着经典去的,两位男主也是如今少有的搏命出演的好演员,就此而言,这部剧还差了不只是一口气。
真是对不住波酥都演出了心脏病。
四颗星,三颗给我酥,一颗给淳叔。
说实话,要不是因为波酥,这剧我看个三两集就弃了,最多后面再回来看看摔婴的高潮戏,当然如果没有我酥,恐怕别婴摔婴戏也不会那样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诶,看来还是要看脱水版啊。
这部剧再次检验出我就是个剧情控。
没想到结尾会让程婴自尽。
后来想想也是很合理的一个结局。
程婴是一个忠义的人,但绝对不是到满眼中的愚忠之人。
从程婴千里之外跑回晋国报信,为的是晋国,并非为赵硕而来就可见一斑。
公孙杵臼忠于的是赵硕。
所以视屠岸贾为敌人,甚至要求程婴为了救赵硕大人而给屠岸贾的夫人下药,以此为要挟。
为了保护赵武,在屠岸贾以屠杀全城婴儿为要挟的时候,想出上街去买一个孩子交给屠岸贾。
这才是愚忠之人,是并不把别人的性命看在眼里的人。
公主,因为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为了报仇,竟然出卖了晋国,卖情报给敌人,为的就是晋国亡国,晋国国君,也就是自己的弟弟,自己的杀父仇人限于民众的唾骂之中,陷入彻彻底底的失败。
再说普通人,程婴为了解救全城的婴儿,又不忍献出赵武(自己无法决定别人的孩子的生死)忍痛献出了自己的孩子,做了亲手摔死赵氏孤儿的人,成为了世人唾骂之人。
人们不骂昏庸的国君,不骂祸国殃民的屠岸贾。
单单骂一个名义上为了保护自己孩子,为了保护全城婴儿的程婴。
仿佛程婴才是那个最该千刀万剐的人。
人们并不在乎真相如何,只会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那个。
所以,程婴的让草儿说的换婴计成功了。
程婴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当普通人没有力量去对抗的时候,会选择玷污他,唾弃他(屠岸贾你那么厉害,都没有儿子,生了个女儿,被换成了仇人的儿子),并且幻想有一个英雄(赵武)的出现,替人们报仇,救民于水火。
公孙杵臼和程婴决定执行献婴计的时候,就说了。
生难,死易。
因此选择了死,选择把活着带大赵武的责任交给了程婴。
这是多大的难题。
且不说如何在仇人的眼皮底下隐忍偷生十九年。
就单单是没有把仇恨的种子种在两个孩子的身上,就可以想象程婴是遭受了怎样的煎熬和折磨,怎样的良心的反复捶打。
罪不及妻儿。
当屠岸贾选择程婴来教养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程婴在屠岸无姜身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的。
不是把他教成昏庸之人,也不是像倒满说的那样把他教成粗莽之人。
而是教会了屠岸无姜仁和善。
只因程婴觉得这是一颗树苗,这树苗还长在沼泽之上。
要想成材,得花更大的精力去栽培。
屠岸无姜也用他的行为报答了程婴,用一个正直之人的抉择,用忠的决心回报了程婴,最后把自己的父亲送上了不归路。
若是屠岸无姜学了父亲的丝毫的权谋,学了他的狡诈。
就不会不晓得国君不可能饶了自己的父亲,也绝对饶不了自己。
在众人的眼中(国君,公主,韩厥)都认为放了屠岸无姜他就会成为下一个赵氏孤儿。
程婴是孤独的,背负着骂名养大了赵武,不为报仇,不为杀死屠岸贾,只为了正义的审判。
赵武在最后的抉择时受到了来自所谓的正义方的压力。
国君设计借赵武之手除了屠岸贾(不择手段),公主只要报仇,韩厥要除掉最大的敌人。
民众需要杀了屠岸贾以泄愤。
列国要保全屠岸贾,以制衡晋国。
唯一能尊重程婴的大概是他最大的敌人屠岸贾。
屠岸贾十九年来,拥有太多的机会杀死程婴,但都没有这么做,为的就是难得的对手,屠岸贾只有在跟程婴过招的时候才会感到有那么点儿意思。
而也正是屠岸贾折服于程婴的智慧和人格才会把自己的儿子交给程婴教育,才会在到满屡次陷害程婴的时候都选择了不杀程婴。
珍惜人才,不若说是留下了一个可以映照自己的人,爱妻已死,能平等的跟屠岸贾说话的人,大概就剩下程婴一个人了。
屠岸贾死后,程婴不得不死,完成了大业后的孤独而死。
程婴的大业,不是复仇,而是把赵武抚养成人,成一个懂得“仁善是源,忠义是本”的真正的人。
而程婴所要做的最后一步就是还给赵武他自己的名字。
至于是否要报仇,那完全是赵武自己的选择。
这是程婴和韩厥,和公主最大的分歧所在。
程婴也看穿了国君的奸计(借赵武复仇之名杀了屠岸贾),一再告诫赵武,做了审判之人,就要公正公平,讲求证据,不能滥用权力,为所欲为。
私人之仇和卖国之恨都可以让屠岸贾赴死。
但如何去死,是对赵武的考验,也是对程婴抚养赵武成果的考验。
最后不得不称赞一下编剧,没有忘了屠岸无姜的结局。
给这个本性纯良,时时卖萌的少年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没让他死,为程婴的人格魅力的增值又加上一笔。
但不得不说太牵强。
甚至很理想化。
程婴,若真像编剧企图塑造的这么的仁爱,完美,在这个世上,注定是孤独的,也注定得孤独的死去。
最后他选择了自尽陪着自己夫人,这样尊严的方式。
他终于完成了在艰难世上的选择。
他太累了。
应采儿配了音惊艳。
在那么多婆媳剧爱情剧抗日剧的夹击下,今年终于有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古装历史剧能镇住场子。
像开了挂一样.....演员不错,剧情忍不了
就算不看剧也要看那版40分钟的片花!吴秀波孙淳等人的演技好的没话说!摔孤一场戏,看得人心惊胆战殇恸无比!无论内地港台演员在该剧里融合的很好,真心做戏的人值得称赞!
赵氏孤儿本身就有个好故事
程婴就是个小诸葛啊 料事如神麽。。。
秀波蜀黍是真帅演得也是真好,虽然不怎么适应他念台词的腔调跟吐字节奏。
因为在姥姥家住了一段时间,她家的电视台很少,所以就跟着央视追剧,然后···看着看着就觉得很好看
把简单故事抻开后,就越发做作漏洞百出了。把赵朔的忠诚塑造成了傻子,等着被屠岸贾一而再再而三陷害;把程婴塑造成神算子大军师,赵氏灭门案前就在两边上蹿下跳,匪夷所思;搜孤、救孤、护孤过程中颠过来倒过去制造困难太刻意;屠岸贾一会阴谋至深,一会大义凛然,既然为了逼出赵孤可以杀全城婴儿,为什么不把程婴的两个孩子都杀了,不就免去了辨别难题?庄姬追杀程婴,见到掉包后的赵孤后竟然认不出是自己的孩子???
(Ep03)棄。
这电视看了有种莫名的诡异感。。。
编剧三星,吴秀波演技五星,前面不错,后面略显拖沓,少了点意外之笔。
毫无新意,麻痹大众
弃在十六七集吧 节奏太慢了
表示这个明明是程婴传,人物神的太不合情理了呀
吴秀波和孙淳两大主演拼戏 前半部分确实精彩 但后面不敢恭维了 最多7.5
一般般剧情不好
看到第七集,剧情还行,台词太烂,弃!!!
编剧智商是硬伤
太拖沓,一個簡單明瞭的故事非要填充很多亂編的內容,真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