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很长很难熬。
所以看的很辛苦不说,还不能快进。
不然就会漏掉重点。
这两天做梦都是妖魔鬼怪的,主要是这作品的名字起的太神仙了。
悬疑的也很过分,包含了乱伦,分尸,机器人什么的情节。
重口味哈。
晚上睡觉怕怕,就和lg讲了一下这个剧情,lg刚听完魍魉专吃美女这个释义就拍拍俺的肩说“没事儿,你安心睡吧。
”
看了原著再看的动画片,总体来说还原度还是很高的,并且也帮我好好的理了之前看的原著的顺序。
不愧是京极夏彦,原著读后半个月了,这个故事还是深深冲击着我的三观。
奇特的构思,变态的伦理关系,还有深刻的喻理,虽然读后余味很糟,但是的确是个非常棒的故事。
动画后的魍魉之匣帮助我用眼睛和脑子更好的理解了这部作品。
我想象中的京极堂是个有两撇小胡子的清秀的男人,结果是个大叔哈。
我把自己的世界闭了起来,从里面关上了匣子的门。
从此之后,这里只有你和我,我亲爱的女孩,我真开心。
说,我们谁也不会离开谁,我们会陪伴着彼此走过这漫长的光阴。
说,你就在我的怀抱里,在离我最近的地方,在我每次想念你的时候都可以感觉到你,不会再无能为力。
我愿意让我的世界里只有你,这是莫大的幸福,一点都不孤独。
-->>>>>>>>>>>>>>>>>>>>>>一开始时对这部片子的评价是四颗星,但是后来总是会不经意地想起它来,我在想念那个“匣子”,忽略了魍魉。
我在羡慕雨宫,不管你说他是多病态多可悲的人物。
你笑我,说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始终都学不会“用理性来平衡自己的生活”,在这种“不饱便是饿”的生活状态里,抓住每个给我温情的人,却还是觉得不够。
你对着我微笑,可我心里却充满恐慌。
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你的负累,你会因为我的不快乐而感觉厌烦,你会用嫌弃的眼神看着我,最后你会离开我。
匮乏的温情,无力的语言,脆弱的人际关系。
若是能像雨宫那样,能够时刻将自己的热爱抱在怀里,始终都可以感觉到对方在一个亲密的距离里,不需要再惶恐些什么,不必再患得患失,多好。
或许,我被魍魉附身了。
<图片1>作者:酱牛腱这个系列的第三篇,依然由原作者和动画的关系来进行导入。
上一篇(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778993/)中我们提到过,由于小说内容相对十三话的动画而言容量过大,系列构成的删改极多。
但对此敬爱的京极夏彦老师表示,小说在付梓后就不再归作者,而是归读者所有。
无论是被改编为电影、漫画还是动画,只要有趣就没有问题。
所以京极老师在自己的著作改编上,从未给制作方主动提过任何意见,《魍魉之匣》的动画也是一样,简直是原作者的典范。
而他唯一对于制作的介入,或许就是担任片中的声优。
本片的音响监督本田保则是日本音响界的泰斗,以充满比喻的演技指导蜚声业界,比如“平田你这里要配得春天般温暖”,“森川啊你这里的碳水化合物要减两克”。
京极老师听闻此事后兴致大发,抱着送脸上门的态度就去了。
然而老师也不是声优素人,以前就配过《鬼太郎》的动画,结果他发挥演技,配一次就OK了,本田根本就没吐他槽,让老师失望不已。
幸而和老师对戏的饰演关口的木内秀信没能一次过,于是整段重配,让老师体验了再来一次的乐趣。
当然和外行对戏居然还能拖后腿的木内受的压力就很大了。
顺便一说,老师在作中配的是黑衣男子,但他本来想配的是美马坂和增冈…<图片2>除了声优之外,京极老师忠实于自己的读者身份。
他观看动画后最为感叹的便是动画并非只是撷取原作的情节拼凑后分成十三段,而是更为用心地刻画原作中所没有描绘的时代与社会的背景画面。
老师把这归功于监督和脚本的想象力,他表示小说和动画作为传播媒介的本质不同,如何将只有文本的原作扩展为影像世界,需要动画制作方把更多的原作没有提及的部分依靠想象力画出来。
而具体画什么?
由于本作拥有悬疑要素,不能是单单增加画面的信息,而是需要把增加的信息“再利用”,让原作不存在的信息也参与到故事悬念和气氛的营造之中。
而《魍魉之匣》动画有原作无的最大要素,正如老师前面所说,是对于时代与社会的背景舞台的描写。
原作大部分时间靠对话推进,不少事件来自转述。
转述的事件在原作中的环境描写自然不会太多。
而台词最多的京极堂自己也是一位不爱出门不爱运动的阿宅。
想他出门脚踩禹步怒喷教主那段,在整个百鬼夜行系列中的运动量排名第二,老师笑称京极堂回家肌肉得酸痛几天。
而出门少,自然也没什么背景需要描写。
但是动画没法和小说一样处理,无论是转述的事件,还是京极堂不多的外出,不可能不画背景。
而且也不是光画个背景就完了,如何让原作未提及、动画追加的舞台背景为整个故事的主题服务?
和上一期的内容结合起来的话,嘴炮怎么拍的问题解决了,嘴炮在哪拍?
得找个场子。
<图片3>尽管原作有很多环境景致没有直接描写,但是具体时代作中明确指出是昭和27年,也就是1952年。
中村亮介监督用于表现1952年这个舞台的,正是上一篇中提到的“光和影”。
我们已经谈过中村监督领衔各话分镜时,通过在分镜上的明确光影指定来增强演出家对于成片画面的控制力,而光影指定最终需要摄影来进行实现。
关于摄影处理,中村监督给摄影监督五十岚慎一的要求是:对于分镜已经大致指定的光效进一步具体化,对于每个镜头都给出明确的光源设定,明暗对比度要尽量高,从而给画面营造出景深效果和透明感。
而为了突出50年代初的感觉,摄影有意注重阳光射入屋内的光影分格,用以表现日本旧式房屋未进行城市化改造情况下的采光不佳。
同时也有意控制夜晚路灯的光亮,以描写当时日本电力不足造成的昏暗夜景。
除了光影之外,动画中较为明显的摄影效果还有MADHOUSE家特别喜爱使用的模糊,用以表现作中的空气感。
我们知道嘴炮动画中远景镜头有限,在距离不远的情况下出现模糊,可以表现空气中温湿度的感觉,在增加观众的景深意识同时,还可以体现1952年其时的科学技术尚不发达,对于大自然的环境只能默然接受(说的很玄其实就是没风扇没空调)。
这和《魍魉之匣》主题之一的人类依靠技术对环境对自身进行改造的矛盾也是相合的。
另外模糊效果对于不同距离对象的连续使用,可以体现当前镜头为某个角色的主观视点,如前两篇所提到的,为镜头增加感情。
<图片4>而为了实现这些摄影细节效果,中村监督再次引入独自的流程。
一般动画会根据美术担当制作的美术板来设定各个场面的场景风格。
而中村监督一直以来觉得摄影也需要同样的流程,用以增强全片的摄影统一感。
原本他为了控制每个镜头的摄影效果,需要在律表上填写摄影指示。
但这部作品摄影特效用得那叫一个多,除了刚才提到那些模糊光影外还有好多层。
监督自己也表示,有一次编辑全片的时候,有一卡上完色还没加特效的混了进来,看到这卡时简直觉得在看另一部片。
为了写这么多摄影指示,造成的问题就是律表被他写满了。
为此他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从《魍魉之匣》开始引入摄影板的概念。
对于动画各集,他事先和摄影工作人员讨论制作摄影样板,用以确认这一集中特定场面的摄影风格,供进入流水线作业后摄影工作人员参考使用,之后就只需要把特殊的摄影指示往律表写就够。
这种做法既可以增加摄影工作的推进效率,又有助于整体风格的统一。
除了《魍魉之匣》外,离开MADHOUSE后的中村监督在他监督的剧场版作品《被狙击的学园》中继续使用摄影板系统,而《被狙击的学园》的摄影特效也加得更加花团锦簇,整体感觉五光十色。
<图片5>不过五光十色并不适用于《魍魉之匣》,美术方面为了表现时代感,除了某些特殊的场面之外,有意抑制了画面色彩的饱和度。
颜色的干涩而不鲜艳也是刚才提到的加特效前后天壤之别的原因。
我们知道色彩在动画中的存在感是非常强烈的。
有意对色彩进行抑制,其目的也在于之前提到的,突出光影分明的高对比度效果。
最后,光与影的高对比度对于50年代初场面的刻画,除了之前提到的对客观环境的描写之外,不要忘记了中村监督是一位注重主观多于客观的演出家。
76年生人的他终究没有亲历当时,而他也很清楚地认识到这部作品的观众同样不会有多少实际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
对于执导作品的他和观看作品的观众而言,与其努力去接近实际的1952年,不如去试图挖掘他和观众心中对于1952年的主观印象。
有趣的是这个思考模式恰恰和百鬼夜行系列小说第一部《姑获鸟之夏》开篇的话题近似。
那么现代人对于1952年的主观印象最多来自哪里?
视觉印象上必然更多地来自于文艺作品。
中村监督和系构村井在寻找资料时发现,当时的图像资料非常难找,除了电影。
而1952年恰逢日本电影战后黄金时代的开端,中村监督为此观看了大量描写当时时代的电影,深刻感受了一把沟口健二和小津安二郎的伟大,其中他尤其感受到共鸣的是小津安二郎的作品画面。
而小津的黑白电影正是在画面不具备色彩这一要素的情况下,利用黑白分明的光影配置对画面进行构图,体现出空间的层次感和人与物的立体感。
而想来小津作品在当时其他图片资料缺乏的状况下,也成为了现代人了解当时风土环境的主要途径。
在这个前提下,无论是高对比度的光影还是对于色彩饱和度的有意降低,都可以看出监督对于“黑白电影中的1952年”的刻意追求。
这刻意追求想来同样触动了从电影中了解那个时代的现代观众,并从中唤醒心中那个主观的1952年。
而看到小津安二郎,相信有心的读者应该可以猜到,我们终于要讲到大腿了(撒花)。
<图片6>小津安二郎1949年监督作品《晚春》。
注意构图中光影的配置所要表达的情绪。
另外他们是父女。
<图片7>《魍魉之匣》之后,中村监督在MADHOUSE监督了青之文学动画中的《奔跑吧梅洛斯》,这片基本就和魍魉没区别,演出一个味道,美术流用,摄影照来,BGM都直接借用魍魉,另外演技略显浮夸,不是非看不可。
2010年后,中村监督因为和丸山社长理念不同退出MADHOUSE,之后受他的老同学,日升八组的平山理志制作人所约,在日升制作了剧场版《被狙击的学园》。
这片有些不错的作画和先前提到的绚烂摄影,不妨一看。
但是下回将要成为主题的《AIURA》,作为中村监督登上大腿监督宝座的里程碑作品,一定要看。
而且这片是泡面,12集看完一个小时都不用。
一定要看!
一定要看!
魍魉之匣,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的作品,每一个推理迷都要感谢京极夏彦给大家带来的这样的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而动画和电影确实也都没有让我们失望,一丝丝迷幻的交织,一层层剥落的掩饰,一点点托出的真相。
已看过小说和电影并熟知结局的情况下仍能让我彻夜刷完的动画,怎么样的评价都是不过分的。
很赞。
看这个,一定要有耐心。
一共13集,一开始是四个案子(加菜子被推遭火车碾压、女性连环被杀尸体遭肢解、须崎太郎被杀、匣子宗教御筥样骗钱案),外加久保的小说,关口的小说,还有超能力测试,人体试验的铺垫。
各种乱七八糟的伏线,各种似真似幻的小说代入以及梦境,各种碎片信息潮水般扑面而来,让人眼花缭乱,云里雾里,思绪纷乱如麻。。。
耐着性子看下去。
后面3集爆炸式地揭秘,之前所有的案件,所有的信息都在京极堂的解谜之中有条不紊又极其巧妙地串在一起了。
谜底能让观众惊讶得合不拢嘴。
说句实话,一颗青春痘引发的血案都没有惊讶到我,因为动画一开始就对加菜子和赖子的“友情”铺垫非常详细。
这俩姑娘,怎么交往,如何相处,彼此的心灵自白,尤其是赖子,看她的心灵自白就不大正常。
她做出什么事,我都不惊讶。
但是,加菜子的身世,以及雨宫对加菜子神奇又诡异的爱恋,阳子对她爸爸的情感,还有久保和雨宫相逢后发生的魍魉式反应,我是真的惊讶得没合拢嘴。
看完后,你会发现,前面你觉得烦琐无聊的每一个闲笔,你看得云里雾里的那些信息交代,居然全都是必要的,并不是作者在凑字数。
相反,作者还把这些信息简化到最少了。
动画是clamp作画,京极几人组画得很帅。
尤其是榎木津,跟大家相比,他的画风直接跳到了少女漫的王子款。
笑。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意识,以各自的观点看待和思考事物。
对我们来说的现实,不过只是各自的意识在脑中编织的故事。
然而,这也只是在名为自己的匣子中,窥视到的主观世界。
总体来说,很赞的一部动画。
推荐一看。
京极夏彦故事里的书斋创作味极强。
这个人坐拥庞大的知识宝库,在如何运用、排列素材方面却睥睨现实,故而是纯粹的幻想小说。
幻想愈深,离人性的边界愈近,书里的角色也扭曲变态得越厉害,我将之视为拒绝进一步思考的俗套一种:人心中的宇宙博大,人生活的宇宙中则并不总有那份包容。
真实感的拷问潜伏在幻想的角落里,一旦离现实太远,非但读者不买账,故事的结构也将倒塌了。
在幻想中虚构真实感是个技术活,但我看京极并不大乐意把才思挥洒在这门工夫上,《姑获鸟之夏》的犯罪故事立足于精神病眼前的幻影,《魍魉之匣》则干脆在坦然罗列历史之余延伸出一个科幻故事。
其逻辑比起推理小说,倒是更近于作者饱读的怪谈,诸多行为逻辑止于勉强成立,在可信度堪堪足够让习惯了京极堂长篇大论的读者产生暂停怀疑的界线上铺开谜题和真相,的确是宜用所谓“妖怪推理”概括的调子。
但,不可信的角色和俗套的变态伦理剧中仍然孕育出了真实可感的美和悲怆。
这不是一篇书评,因而我并不从其文本中得出结论——翻完《姑获鸟之夏》、被婆妈又巨婴的神经病关口和满嘴叨叨民科民哲的京极堂气到,对那个盈满日式扭曲家庭关系、galgame一般对主视角男主无限包容的伤情结局大呕其吐之后,我还是在京极夏彦仿佛能永远持续下去的叨逼叨里找到了自己无法割舍的魅力(没有一本书不是有意思的哪,京极堂如是说)。
但我作了明智的决定:先奔《魍魉之匣》的动画来了。
嘿,感谢madhouse和clamp大神,看脸的确能解决很多事。
譬如,关口居然不讨厌了,京极堂居然也不显得啰嗦了。
小说中有些欠缺实感的台词,在二次元世界中变得自洽。
木场的硬汉特质唯有在美型画风下成为百分百的可靠而可爱。
檟木津,那完全是从画里走进画里了。
赏心悦目。
在此向美术团队献上盛赞。
节奏太他妈的紧凑了,层层抽丝剥茧般的推理,精美的让人大气都不能出一口,让我忍受着爆肝的危险一口气看完了13集,妈妈的,回头一定要看原著,今天的精神状态——死定了。
昨天早晨五点起床的人,至今还未能睡上一觉,今天又要高价赴宴(一天一夜之后)话接上回,从死神一样地狱般的痛苦经历中梦回,长达10小时的睡眠,总算是把缺失的精神弥补回来一点,但是气温骤降,让人应接不暇……话说我不是一个爱剧透的人,所以这篇评论依然继承以前的光荣传统,坚定不移的不剧透。
此剧中一个主要人物是中禅寺秋彦,他是一家旧书店的老板,同时也是阴阳师。
对于日本的阴阳师此类的故事能联想到只有安倍晴明,说起来没看本剧之前确实认为类似的神道或许传承于中国的道教,或者其他五行类的巫祝,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但看完此剧才发现,或许我的这些想法才是给自己树立了四面墙,困在其中的我变成了阴影,使我看不到真相的光明,从而变成了——魍魉。
魍魉:它既可以指“影子外层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无所依的样子”,前者在《庄子》里还有个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赋》中也有提及。
(参照《王力古汉语字典》P1739)至于后者,《淮南子览冥训》中有个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
魍魉,严格地说,是“山精”,是“木石之怪”。
《国语鲁语下》说,“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两。
”罔两、万良——魍魉者,绣山万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剧中用了长达约40分钟的时间都在做关于神道及阴阳五行,正、反物质相克相生等等的阐释,导致许多人认为作者刻意吊书带。
实际上,就好像治病的医生通常要找到得病的原因才能因病下药的原理一样,没有这么些详尽的渊源解释,我们无法探求那隐藏在匣中秘密的阴影究竟来自何方,或者就算知道了真相也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理。
没有被剧透,没有看过原著的我看完第一集有些许的错愕,这到底是在讲一个魔幻百合片还是一个封建迷信宣传片?
这恐怕也跟动画的篇幅有关,我们没办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获得原著那么大量的信息,因而对事情的经过跟发展进行有限的联想,导致故事与想象中有了一些差别。
但这也正是一个优秀的本格推理小说家才具备的良好素质,让观者陷入脑髓的地狱,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老话说的好,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此剧中贯穿整个故事始末的一句话就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
”事实如此,看到如此,但每人的反应伴随着个体差异、环境事务、心理变化、时间递进总是以不同的形态出现。
每一个犯罪故事背后都有一个所谓的杀人动机,法律界中将“动机”看的非常重要,这是区别犯罪与否或犯罪主观恶性强弱的主要依据。
如果是根据“动机”的判断,是防卫杀人的杀人行为结果很有可能会变成减轻或免除刑事处罚,至少也是个从轻;而相反的看,杀人后碎尸匿尸的通常被认为主观恶性极大,手段残忍令人发指,对待这样的罪犯从重从快的刑罚手段就成了应对民愤与社会舆论的法宝。
但动机是什么?
不过是寻求一种看似合理的判决理由罢啦。
会不会杀人并不取决于犯罪动机,而取决于“那个”会不会来。
可以说一个完整的犯罪行为应该包括:犯罪动机,犯罪实施条件,犯罪冲动,冲动转化为犯罪行为这几段来的。
而犯罪动机不过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况且也并不是必备因素,很多案件中犯罪通常动机很离谱,那就是因为——根本没有犯罪动机。
故事以日本战后的乱境为背景,以《匣中少女》的小说形式展开,小说的主人翁在回乡下奔丧的火车上,见到一个怀抱盒子的奇怪男人,这男人在对盒子诉说着什么。
不久,盒中传来了轻微的“呵”的一声。
看见他好奇的表情,男人友善的向他展示了盒中之物。
那是一个少女的头颅,她的眼睛向周围打量,目光定睛在主人翁的身上,朱唇微启,发出“呵”的一声。
这一情节让我不禁想起还是孩子时期所看的一本前苏联科幻小说《陶威尔教授的头颅》,与那个教授一样,这颗匣中的头颅是活着的!
而接下来的故事则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神秘主义的观感。
你要说日本人都是变态的,那么你就已经把自己四周竖起高墙而藏在阴影中了。
作为京极夏彦的代言人,中禅寺秋彦是一个善于将别人的匣子打开的人。
匣中藏着的是阴暗,污秽,见不得人的魍魉,是被边缘化的同类。
人之所以变成了魍魉,差不多也都是因为把自己关在匣子中,而缺乏阳光。
用这样的理论来解释犯罪冲动最合适不过了。
所以说这部片子并非一个怪力乱神的宣传片。
前12集的故事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风貌,每一集的最后都留下一个勾人心魄的尾巴,如果是在日本看它连载早就被自己迫切的心情逼疯了,好在我们现在可以在网上一口气把它看完,哪怕的累的爆肝也是值得的!
把一个由人组成的经纬错综复杂的杀人事件,以时间为轴线,脉络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虽然最精彩的推理仅仅用了一集20几分钟来展现确实让人有点意犹未尽,但总体来说,这样的一个让人既悲愤又沉默的一个结果能以这样一个详略得当的形式来完结,也真的让人禁不住鼓掌叫好。
严格意义上破解犯罪是一个心理推理的过程,设计犯罪情节的人总是醉心于诡异、凄惨、噩梦一样的犯罪过程而忽略了对犯罪者内心的探求。
究竟是什么导致犯罪的发生,这后面应该有很大的空间。
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会有犯罪意图,想要除掉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物,想要得到自己不能得到的人或事物,但除掉或得到这些东西,绝非像我们轻点鼠标del键或者下载保存这么轻松。
背负着对惩罚的恐惧,大多数人都还是老老实实的忍耐着惹自己反感的人或事物的存在,忍耐着自己喜爱的东西在别人身边那种痛苦。
如果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的话,这些让人厌烦的东西就越来越讨厌,积怨也就越来越深;而喜欢的东西会越来越爱,甚至爱屋及乌,或者不择手段也要占有。
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不由自主的害怕他们这些念头被人窥破。
这是受正统教育的他们不能认同的的怪异想法。
于是他们筑起高墙来掩饰这淡淡的影子,结果这影子越来越深,当想法指使行为实施真实的犯罪的时候,那游离在影子边缘的淡色变成为了匣中的魍魉。
魍魉形如三岁小儿,色赤黑。
目赤,耳长,发润。
好食亡者肝。
身体之于人,如同是装物的匣子,没有头脑的人,如同没有装东西的空匣子。
存在与虚无、物质与意识、科学与幻觉,很多时候作为一个人是没办法完全看的清楚明白的,因为人有局限性。
每个人都强调自己的故事,但那故事总是以满足自己为前提的。
许许多多的“自己”的故事,交叉在一起,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探求真理的人在众多方向各异的故事中往往陷入了真相另一端的阴影之中。
因为要消灭魍魉,就要靠近它,了解它,想它所想,为它所为,才能明白它喜好什么,惧怕什么,从而找到克服它的有效办法。
但这个过程中最可怕的就是,本想消灭魍魉的人,最后被魍魉同化,而成为魍魉。
柚木加菜子和楠本赖子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她们有不同的不为人所知的匣子,虽然动画中对背景的铺垫不太足够,没有对赖子究竟为何痛恨母亲的“本源”进行介绍,一开始我把那种恨理解为缺失父爱与青春期叛逆,后来看了原著之后才能领会赖子对母亲那种充满耻辱的恨。
而对加菜子苦苦希望得到母爱而母亲却恨她恨到要杀死她的情节,到最后一集才有了一个终极悲剧性的解答。
伴随着推理的层层展开,剧中人物纷纷都有了悲剧的故事,刨开人物坚硬的匣子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妖艳怪异,光怪陆离,社会背景,精神妄想,甚至是稍微普通一点的强迫症、抑郁症都在折磨着他们已被战争摧残的几乎破裂到不能继续跳动的心。
战争机器的运作让美马坂幸四郎癫狂,他陷入执着的疯狂境地,而一种不引人注意的魍魉连锁反应一样的直接影响到柚木阳子、柚木加菜子、雨宫典匡、绢子、久保竣公——他们每个人又都不同程度的扩散了这种影响,结果是犯罪像瘟疫一样的扩散开,像梦魇一样影响了普通人、被害者、凶手、记者、律师、警察、侦探……我毫无疑问的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从不相信怪力乱神的妄谈,神、魔、妖怪、魍魉都是人想象中的产物。
从这部片子我也认同所有的“幽灵”,不过是人的一面镜子,魍魉就是把在自己周围竖起高墙,把自己装进匣子的人。
从人到魍魉不过是一步之遥,关键看“那个”会不会来……
我们置身于地球这个匣,又置身于个人身体这个匣,在职业分明上又是一个匣,层层推进,殊知魍魉就是本身。
而个人出发点又能看到别的魍魉,又或者,本身沉溺于魍魉这个状态中区分不同的魍魉,或是自身魍魉,无法置身事外,更容易被魍魉所迷惑 ,这能决定成为匣或为魍魉,当中也包含更大一层的匣与魍魉了 个人既是匣本身,魍魉也是呢 其实作品不错,对没看过原著来说,人设不错(榎木津好棒)但一出场发现谁谁认不清这对剧情走向完全走迷惑线,时间线各种穿插表示这剧看得更困惑了中后又插入佛鬼蛇神念经…说的是理却意外混乱(其实作者本身就喜欢这方面的,加上其实中禅寺就是作者吧,有种作者就在面前的感觉,必须稍微了解下作者呢,才能理解原著)解迷篇各种跌宕起伏,等迷雾散去(稍微感觉被骗的感觉,因为百合戏份过多啦)但也是最精彩部分,只是,这个故事何其凄美对各种当事人,或许作者只是觉得,这只不过是匣子与魍魉构成的层层故事,有感而发的也只是评价一一幸福的方法是,只要不当人就行了-是啊,我们寻觅的只是幸福,但那不是人能拥有的,但福祸相依,才让人刻苦铭心
细长条的人设让我一开始不怎么习惯,但京极堂的剧情张力无情地控制了我无法不往下看.如最终话所说,把每个人的故事拼凑起来才能看清事实,剧情的分述做得很棒,每个角色都很丰满,不似单单关口的独白来得那么艰涩抑郁一路向北.跟电影中有出入的是1.久保的动机.电影中似乎表现了儿时的创伤,而卡通中只是看到了加菜子后的癫狂.2.久保和櫌木津是战友,电影中如是说.3.电影中塑造的黑匣馆实在让人叹为观止,高大深邃,层层扭曲的楼梯就像梦中的魔境,粗细不一的管道好似动脉静脉与神经的伴行,两队人马分批走入不同的境界,探索不同的身体部分...好吧,我是变态外科医生.总之我是完全因为电影中馆的造型及含义才喜欢上这电影才喜欢上京极夏彦的.幸好人的灵魂和肉体之匣的关系一脉相承着,外加了姑获鸟之夏中的一点剧情让关口的挣扎在崩溃边缘表达得更清晰,不过就辛苦了没看过原著的各位了.还有櫌木津的超能力,似乎没有明确表达.还好,还好我认真地读了第一部.期待未读的书中能有新的惊喜.一定.
想要幸福 别当人就行了
如果稍微少一点晦涩成分,会更好。
这人设,有够让我无语的!
完全没有原著的感觉
好精致的动画呀,要去补书理理思绪了,京极夏彦描写心理的句子也不错呢
又是一个用思想与肉体分立做由头的故事,不过表达形式很有趣。
恕我智力有限,除了真相大白的时候我能跟上剧情,故事结构大致明白外,前面的很多台词理解起来确实费劲。
看完小说后开始补动画版,不是很喜欢CLAMP比例失调的画风。还有这意识流的对白,没看过原著的绝对看不懂吧。
神作 我说的是只看画面就好了
今天看完的。是个悲惨的故事。最后一集大揭秘惨烈啊但是我笑得停不下来因为久保咬死了父亲被姐姐插死了身躯冲上天变成了烟花因为开着弹幕看的弹幕搞笑的
略失望,事件的起因太过偶然,中间涉及的人和事件,以及后面的女主身世等事件,统一性不高,不是我的菜。。
崩坏……没钱请不要乱画...观众可以——忍!
画面美。榎木津果然是美少年啊。哎我后悔为毛不先看书来着,闷死了。
动画出时看到第二集就放下了 一直到现在看完小说才补全...
原作我觉得还行,可是动画真的乱得我(Ω_Ω)……两眼懵逼
我是受虐狂。。。。。。
一定要坚持熬过乱序的前七集,熬过民俗学解说……线索收束后太精彩了,匣中之脑,人心魍魉,巧合与偶遇串联。推理+一点点伦理+一点点科幻
我不懂,我愚蠢
悬疑风的路线。每一件事情,在不同人的脑中,会形成全然不同的意识。然后每一个巧遇,会带领着你做出某一个你形成已久却从来未真正着手去实行的行动。我想,世界确实就是这样,也许上一秒你换一个方式,下一秒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偶遇那一个疯狂的念头。
太不合理了 没逻辑 全员变态 特别“玄学” 时间线也对不上 离谱的不能再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