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大环境隔离 就找了很多灾难片看 特别是韩国的灾难片 那真是一绝 看了流感 海云台 铁线虫 隧道 本片 看过之后 只能说韩国电影思维意识很超前 而且很多时候天灾只是引子 人祸才是真正导致事情变坏事态严重的罪魁祸首 天灾30% 人祸70% 哎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 少一点天灾人祸 真的不希望这个世纪戴口罩 下个世纪戴防毒面具 啊稀巴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看多了韩国电影,其实大部分观众都清楚了他们的套路。
但不得不承认,韩国人特别擅长拍灾难片,韩国人民也真是多灾多难。
既汉江怪物、釜山丧尸、隧道塌方、致命流感海云台海啸、铁线虫入侵、摩天楼着火之后,这次核电站又爆炸了——《潘多拉》
影片名《潘多拉》即为潘多拉的魔盒,喻指灾祸之源,许多人用它指代不幸的礼物。
该片由金南佶、文正熙、金英爱、郑进永等人主演。
围绕核电泄漏话题展开,讲述强震导致核电站出现裂缝,在放射性物质泄漏的危机下,核电站工作人员、居民和消防人员协力克服危机的故事。
说起这部影片,咱们首先要了解一个事实,韩国是全世界核电站密集度第一的国家。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许多国家都决定反核,但韩国目前依然增设了6座核电站,并拟定了建设4座的计划。
影片一开始,是五个小孩之间的对话。
胖男孩儿问其他小伙伴,“你们知道发电站里面有什么吗?
”他自己说那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机器人。
另一个小男孩反对他说,“不对,是饭锅,因为那里有饭锅,我们才能享福。
”“多亏他,我们国家将来才能成为富国。
”而坐在他们身边的另一个小女孩反对了他们,“老师说,核电站就像个箱子,一旦打开就会出大事!
”小孩们都不相信,他们始终认为核电站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好的东西,不信就等着瞧吧!
十几年后,这些小孩都长大了。
他们之中有一个叫姜在赫(金南佶 饰)刚好在核电站工作,他是技术人员。
可他迫切地希望离开这里,因为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因为核电站事故失去了生命。
而他却遭到了母亲、女朋友以及其他朋友的反对。
他们从始至终都相信政府说的话,认为核电站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只有好处。
“核电站的工作这么好,你怎么总想离开这里啊?
”
住在核电站附近的村民也不喜欢核电站的存在。
但是他们都没有因此而搬家和逃离,而是找到政府部门逼着他们中断运行,封闭核电站。
“若不赶紧封闭我们都要没命了!
”韩国政府,从总统到总理,再到他们手底下的其他工作人员,并没有把村民的话当回事儿。
谁知,突然发生了一场6.1级的地震,引发了核电站的爆炸……大规模强震引发的爆炸导致核电站出现裂缝,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发生。
核电站突然陷入了危机!
傻了吧唧、没有话语权的总统,不把人命当回事儿的总理,什么也不懂的外行核电站领导,敷衍了事的下属。
又因为一部分人的瞒报、故意拖延时间,反正就是从上到下都没把核安全当回事儿。
以至于这场毫无预警的灾难,使所有人被混乱恐慌笼罩。
所有人都想逃离这里,甚至是逃出韩国,城市都陷入了瘫痪。
然而韩国政府依然不作为,还试图掩盖真相,断掉了互联网,又把人们困在核电站附近。
原本姜在赫已经从核电站里成功逃了出去。
可是核电站爆炸后,他又看到了那些受重伤的工友们被抬出来的场景。
再加上已经有不少消防员为了保命不愿进去,以及领导们停止救援的要求,他再也不能视之不理,决定重新返回核电站进去救人!
紧接着,姜在赫发现事情变得越发不可控制,除非牺牲自己,才能保住所有人的性命,包括远在外面的家人的生命。
面对死亡,谁又会不怕死呢?
就连动物看见人类要杀自己都会跪下求饶,更何况是人呢……姜在赫痛苦地哭着,“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他的父亲和哥哥就是核事故丧生的,轮到自己也是这样的结局吗?
影片的结局解释到,姜在赫不是讨厌核电站工作,而是害怕这份工作。
可最后挽救国家于危难的竟是一开始就被牺牲的底层工人,每一次牺牲的都是底层人物。
可又有谁想做平民英雄呢?
无助又英勇、被逼无奈,不过都是为了家人罢了。
苦难永远压在老百姓身上,政治是灾难的制造者,普通人是权利的牺牲品。
总的来说,这是部剧情刺激、故事走向毫无意外的灾难片。
戳中人心、贴近人性、感染力和煽情程度也很强,还有就是他们把大规模人群恐慌 、骚乱拍得很到位。
愿以此为警戒,远离灾难,永远不要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都说韩国电影只敢批判政府的不作为,却从不改变现状。
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在不遗余力的过度抹黑韩国政府的形象。
可事实上,韩国政府及总统的所作所为,的确没有获得韩国人民的认可。
前几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就因为一句话引发了众怒。
他在纪念“三一抗日独立运动”104周年仪式上称日本是韩国的“合作伙伴”。
由于尹锡悦在抗日纪念日认敌为友,因此有不少韩国民众在他的雕像前边打边骂,用鞋底抽脸,是他活该吗?
如果没有核爆炸,或者在赫最终会迫于亲人和心上人的压力,屈服于现实,在家乡结婚生子,留守在核电站日复一日地重复一样的工作,虽然免不了对工作与生活的抱怨,但至少还能安度余生,颐养天年。
但是,生活从来就不按常理出牌,在赫也从未想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而在这最后的时间里,他被迫不断地接受重重的考验,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责任……6.1级地震发生后,预感到核电站将会出事的在赫本可撇下坚守岗位的同事朋友,独自逃离,从而避免后续的一系列灾难,但他没有!
他只是怒同事之“争气”,继而同样投入到工程修复中去。
核爆炸发生后,苏醒后并无大碍的在赫本可迅速逃离,但他没有!
他积极开展伤亡救援,即便消防队和救援队因核辐射厉害无法进行救援他仍义无反顾扑入核辐射核心地带,最终甚至被冷却水浇灌一身,扑倒在地。
贮水槽裂缝修复工程宣告失败后,在赫本可不吱一声,跟随大部队出离,但他没有!
他还是坚持说出心中所想的补救方法,最终还身负独留房间引爆炸药的重任,亲自将自己送入必死之局。
有时你不得不感叹,亲情既是自己的盔甲,也同样是自己的软肋。
亲情的羁绊促使满身伤痛的在赫即便知道危险重重,仍选择再次进入核电站开展贮水槽裂缝修复工程,一切只是为了身后的亲人能够活下去!
在即将引爆炸药前,在赫透过屏幕在亲人面前展示了自己软弱的一面,坦诚自己不愿如此死去,毫无一点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但是这样的他有错吗?
在此之前,他是如此的痛恨核电站,无时无刻都想逃离这个“鬼东西”!
作为一个小人物,他只想尽量赚多点钱,出人头地,为亲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做心上人坚强的后盾。
这仅仅是一个普通人最基本的心愿啊,这难道也有错吗?
然而,命运偏偏开了个玩笑。
青瓦台政府为了经济发展与政府声誉,置民众安全于不顾,为了核电站多番博弈衡量,在排放氢气、浇灌海水等本因当机立断的事情上犹豫不决,政府的无能偏偏要在赫这些普通人埋单,这样的结果,不让人觉得悲凉吗?
总体上来看,《潘多拉》在塑造人物矛盾关系、推进剧情、引导高潮上做得很到位,朴正宇也是花了很大心思导演了这样一场场面恢弘的灾难片,值得一看。
— end —
挺好看的,虽然会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所长离核辐射最近,却撑得最久;比如即将爆炸的时候,操控室里的大部分演员,都用力过猛,“演”得痕迹太明显。
但,仍然很好。
首先是把人们想象中的最坏的一面演了出来,这其实很难得。
用画面的形式告诉你如果真的发生灾难,人会怎么样,街道会怎么样,经济会怎么样,国家会怎么样,人性会怎么样。
很直观,很残忍。
其次,很感慨,对每一类穿上制服的英雄的感概。
消防,救援,医生,工程队。
一身衣服就代表着一身责任。
我想到了15年天津港的年轻消防队员们,前赴后继,也是肉身之躯,也是责任。
再次,好在结尾,人性的呼唤。
都是爹生娘养,都是血肉之躯,会有选择,自然也有恐惧。
姜在赫在哭着喊“妈妈我好害怕”的时候,我也哭了,很难不动容。
这才是鲜活的人。
最后,电影呈现了“选择”。
总理不见得就是恶党,只是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选择,他的选择就是牺牲小部分人来保全更多的人。
慈不带兵,不见得总理的选择就全然错误。
但这时人性的考验又在质问,“如果被留下的那个人是我呢?
”我想到了2020年初的武汉,想到了今天在徒步回家路上的富士康员工。
谁也不知道,一个简单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以及引发何种蝴蝶效应。
有一个感悟,要锻炼身体,提高反应速度,培养危机意识。
2020年的武汉,2022年的梨泰院,以及更多不确定的明天,都需要这些求生技能。
“里厄大夫决定撰写这部到此结束的纪事,旨在扼要谈一谈在这场灾难中学到什么,即人身上值得赞美的长处多于可鄙视的弱点。
”——加缪《鼠疫》
这几天连续看了《隧道》《海云台》《潘多拉》,但要属最震撼的,还得是《潘多拉》。
看过很多网友对《潘多拉》的看法与角度,都很有见解,但在本篇文章我想提及一个可能没有被提及的角度——“在舍生赴死前,人到底是恐惧还是无畏?
” 相信在我们传统的动画,电视剧,电影内容当中,在我们漫长的成长路线当中,伴随着我们的始终是这样一个场景——主人公怀揣着赴死的决心,必胜的信念,坚定的眼神,勇敢的心灵......可能是去炸敌人的碉堡,可能是去炸敌人的坦克,也有可能是去刺杀敌军首领。
但是这一切好像总有一种......太过随意,太过轻松,太过简单。
一个人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真的有如此的坚定吗?
当然,我们当然承认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会有一些舍生取义的英雄之士,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生死于脑后。
但是,历史,英雄事迹是由一个个平凡的人,一个个最平凡的躯体所造就的。
是人,总归就会有恐惧,有担忧,他们有自己妻子孩子要去牵挂,有自己的父母要去赡养,甚至自己去充当“敢死队”也是犹豫犹豫再犹豫才决定下来的。
《潘多拉》在最后,男主人公哭着对家人说:为什么我得这么死去呢?
我不想就这么死去。
我真的,我真的非常害怕......我好害怕。
对啊,当他一个人看着自己的队友一个个离去,只能对着头盔自说自话,看不到,听不到自己地母亲,妻子,家人的面庞与声音,面对着犹如人间地狱般的房间,即将到来地“坍塌”“辐射”“冷却水”......他怎么会如此坚定地去赴死啊,他怎么会无所牵挂啊,他怎么会......不害怕啊?
我认为我们许多的历史,始终忽略了每一个真实而具体的人,同时每一个真实而又具体的感情随机也被忽略。
我们有选择性的去放大我们希望放大的,所谓的“坚定”“勇敢”,这当然有一部分的合理性。
但是如果我们看不到在这些人所呈现出来的“无畏”“坚定”背后的情感,或许我们会变成一个未加思考便劝人“无畏”的冷血动物。
这些平凡的人当然会害怕,这是人的本性,这不可抹杀。
但是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在历经恐惧之后仍然做出了“逆人性”的选择——这便是闪耀在人性的光辉之处。
我们可以笑着赴死,我们也可以哭着牺牲,无论是哪种姿态,都值得被人民铭记,被历史歌颂。
想以此篇感想,致敬每一个平凡的英雄。
“现在出事了,一开始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还瞒着大家。
现在有人死了,才让国民来收尾,这像话吗?为什么要我们为这个狗屁国家而死?"看了几部之后也熟悉了韩国灾难片的思路--政府高层某些人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导致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解决,最终酿成大祸。
灾难来临,生命一下变得不堪一击,然而在这样的灾难片中,我们看到拯救世界的并不是那些有着超凡能力和不死之身的超级英雄,而是那些原本平凡,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是他们真真切切的牺牲才换来最后的力挽狂澜。
“总统阁下,他不是那个人,他叫姜在赫。
”我很喜欢这个细节。
虽然我们常说聚沙成塔,大灾大难之后的胜利也常常会以集体的名义被铭记。
但是那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那些为了他人舍弃自己的逆行者们,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们,不该成为被人遗忘的沙粒,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被记住。
《潘多拉》这电影拍得真是左。
男主怂,怂得彻底。
但他临死前那一连串号哭着的絮语,痛骂了资产家血腥剥削的本质,否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根本执政合法性,揭露了国家机器"人造英雄"的虚伪与无耻。
就冲他最后这几句话,我给电影满分。
它比《挖掘机》《的哥》,更加接近韩国社会矛盾的本质。
他问,"我不过是想要一个幸福的生活,这很过分吗?
为什么就这么难?
"临死前他说,"你活着真是苦了你了。
"从头至尾,他只是资本家们手下的一颗不情愿又无力反抗的棋子——哪怕是死,哪怕是成了英雄,这一切也与他的本愿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什么拯救国家?
什么人民英雄?
狗屁!
我要不是为了我老娘我妹妹我嫂子我大侄子,谁他妈的愿意死!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
韩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斗争精神,令他们更加接近于"伟大"。
看完之后我想了解我们国家新闻了,想了解中国哪些地区修建了核电站、哪些又是已经老龄化、人民是否能够信任我们的政府,面对灾难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预防啊……人们多长点心吧。
首先还是要膜拜一下韩国电影人。
这部电影延续了韩国灾难片的高水准,特效非常不错,故事感人震撼,剧情紧张跌宕,讽刺当局政府也很有力。
男主最后的告白非常真实,我认为这才是正常人的想法。
点赞。
电影中间部分无力感太强烈,“核电站爆炸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念头深入人心,很成功,但是好残酷。
很真实又很沉重的一部电影,不像某国一直高光颂扬政府,而是很勇敢地抨击无能政府,同时从各角度刻画人性,政客的丑陋和懦弱,小人物的怕死却又必须向前冲,核灾难的恐怖和人们在灾难面前的众生相......结尾有点过于煽情不切实际,剧情稍微有点拖沓,其他都还好。
忽然回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小日子核污水排海,真的很讽刺,所谓的大和民族,知小礼而无大义,世界的毒瘤。
我们可以没有一个小岛,但不能失去海洋。
片子内容和节奏都很流畅,只是夸张了抗辐射能力。
很多人以为这片子黑政府,殊不想什么人会拖延、阻挠,可不就是那些蛀虫与硕鼠!
在福岛事故之后,大陆也从来没有过反思,建议五毛们去查查大陆有多少核电站,东部除大人物住所所在河北范围内其余地区全有,说到底大人物只关心自己别死。
以大陆的人口密度,发生事故后几无可能开展有效疏散、隔离。
不管是和平还是战乱,核电站这种张着嘴等着吃人的东西,要来何用?
编剧灵感应该就是来自于隔壁霓虹国的福岛事故,五年打磨出了本片。
日本拍了一部电影指着政府和东电鼻子骂,这个也是指着电力公司和青瓦台骂(这个胆子更大,地球人都知道南棒整个国家都是三星的资产)。
剧情也基本和日本那部一样(按时间顺序应该是日本抄袭本篇),一个因为家人邻居许多都被辐射害死还不得不依靠核电站提供的工作来养活自己的本地人怎能不恨。
(注意男主起床都要看一下辐射量可见内心只害怕,看着自己可爱的侄子也要生活在这里内心深处应该很绝望,那是自己家族的未来啊!
)昨天才看完最新的美国电影《不要抬头》,剧情映照现实。
看看因为疫情那些美分舔狗心中的理想国度什么情况,除了感谢我们脚下这片入地千年的传承没有断绝,我们居然真的变成了小破球里的优等生(虽然我们不是最有钱的也不是最横的)。
希望疫情赶快过去吧!
在一堆饿肚子的咸鱼小偷强盗云集的孤岛上老实种地活的有滋有味的也是一种原罪吧!
(这孤岛放大不就是小破球嘛!
)
核辐射那么严重还能电子摄影吗~
这种题材的灾难片,本身就值高分,悲剧的是,如同电影中拍的一样,在极端时刻,大部分政客和资本家,最关心的往往不是国民的性命,而是保住自己的位置。由腐败官僚造下的孽,最终却只能靠底层的小人物豁出性命去补救,切尔诺贝利是这样,本片也是这样,后面感动得稀里哗啦。为福岛核废水事件洗地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部电影。
总统最后换了身工装造型,这形象工程快笑哭我了。
有点冗长,然后那个女朋友有点烦人。
蛮感人的
从拍摄看故事说的太冗长,从立意看导演代表民众发声,中规中矩。
护士妹纸那么好看抢眼真的大丈夫?最后一段文字才是重点。故事很套路,黑政府远远不是一个总理就够用。相比起过往的韩国灾难片比较逊色。剧情拖沓,爆发点有限,不够跌宕。唯一可圈可点就是继承自《釜山行》的密集人体奔跑制造的视觉奇观。中规中矩,意识良好,仅此而已。
曾经脑洞过海峡或者三八中的一方发生人为的核电事故,导致区域不可居住,反而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民族融合。
确实一部很难评价的灾难片。。。真实度不够,政府过于无能,总理把总统压制的像个小孩子。。。韩国可没有这么弱的总统,在危机面前完全都在遮掩而不是救援。。。到最后居然是一个小人物以英雄主义的姿态爆炸结束,有些荒诞
模板化灾难片,对于核泄漏救援的部分拍的太儿戏了,众多角色也没有一个能给人共鸣的,全都是蜻蜓点水,没讲好一个角色。
韩国煽情英雄主义,结尾这字幕明显是站在反核的立场上呀
类深海浩劫的设定,格局却到了国家层面。全程靠吼的釜山方言很是糟心,韩式套路的煽情也用力过猛,但灾难的完成度确实不错。7.0(人设最讨喜的还是护士小妹)
前三分之二比较拖沓,后面常规套路煽情。又名《釜山行》前传。
1,假大空。所有主要角色都是整容脸,导演调教每个演员都启动马景涛附体模式,全片无节操的黑政府黑资本主义黑婆子妈。2,影射日本福岛核爆炸事故,虽然电影看着难受,我却对核辐射有了恐惧,想起去年的卡比乐下架事件,赶紧起身把卡乐比麦片丢进垃圾桶。3,韩国煽情电影走到尴尬境地,观众的鉴赏能力在这十余年大有提升,转型乏力,我们仍需好好追赶。
黑政府、平民英雄、狂煽情——韩国电影之日常,能拔高还挺难的,三星打住。最后煽起情来核废料都等烦了好么到底炸不炸啊……全程釜山口音分分钟脑补垃圾欧巴à~~~李璟荣又特么演个老混球儿烦死那张脸了。
2星半,后半段拖沓,依旧是黑政府玩煽情,无新意
切尔诺贝利珠玉在前,就更能对比出掌握氛围与技巧的差别了。这片可说是毁在一系列商业自导行为上面。韩国电影成功是因为商业化做的好,失败也是因为只照顾到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对核能的理解智商。从一个小人物切入,到小人物自我灵魂救赎乃至自我牺牲拯救大家的套路,在场面一片混乱的镜头里,根本就没有主角的存在感。这片从头到尾,没有踩对过一次节奏,渲染的是从上倒下的无数混账逻辑。
核爆折返
剧本有些粗糙,各种刻意和不严谨,一切都在套路里并且依旧煽情过度,但是看起来也还行。
煽情的点很在位,有对政府的抨击,但也恰到好处,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有,但可以接受,很舒服动情的两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