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小妞(或老妞)主题的影视一抓一大把,新生代有《大城小妞》,《伦敦生活》,再到名声响亮的《破产姐妹》,《燃情克利夫兰》,相比以上抓马但总体向上的姐妹们,单身女郎麦维斯独居酗酒单身邋遢,搞得扮演者塞隆顶着眼袋形容枯槁,动不动掉发,浑身散发着沮丧,在后者的从影履历里难得地那么不讨人喜欢。
麦维斯同学,年轻时也曾是高中风云人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貌美,受欢迎(仅限男生)。
不过美人向来心气高,麦维斯同学厌恶她出生成长的小镇的一切,原话是“这个散发着恶心鱼臭味的鬼地方”,狠话撂下就头也不回奔向大城市。
校花时光一过,成年人时光全然一地鸡毛,麦维斯女士住单身公寓,做着影子写手写着垃圾小说,关起门来活得邋邋遢遢,有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感情生活无一着落。
人在脆弱和空虚的时候往往怀念从前。
只需要任何一个看着还算勉强靠谱的借口,立马就能朝着前方的水坑踩过去。
脑洞清奇的麦维斯女士凭一封歪歪扭扭的喜当爹例行满月起名宴邮件就断定前男友对自己还有情意,瞬间找到生活的动力:情人果然还是老的好,我要去把他从乏味的小镇解救出来,全然不顾前男友已婚。
这么一咋看故事貌似是“前舞会皇后抢夺已婚前任失败大作战”。
且不论抢回已婚生女生活幸福的前任是多么清奇的脑回路,麦维斯女士,她确实有这种动机,毕竟写青少年恋爱小说的。
麦维斯听完前任巴迪的老婆表演完当年自己和前任喜欢的老歌,那首她一路开车回小镇一路追忆旧时光幻想夺回前任单曲循环的歌,她的表情里有落寞,难以置信,不甘心,失落,塞隆很好地表现出来,其实麦维斯这时候已经已经意识到她输得很彻底,支撑的是她的不过是惯性的倔强和不甘心。
她潜意识地拒绝长大成人,永远想做夏日里最后的啦啦队长,众星拱月,牛逼哄哄。
被男生殷勤讨好,被女生暗地嫉妒。
倔强的麦维斯果然在表演后向乐队成员发难,不能向前任巴迪老婆发火,她的一腔怒气全撒在另一个无辜之人身上,上蹿下跳婊气十足,有句话说女人年轻时出头掐尖要强起来还泼辣可爱,老去了还这样不知进退就显得有些尖酸刻薄,鸡蛋里挑骨头了。
塞隆的表演活灵活现,确实很令人担心对方会揍她。
麦维斯打着叙旧的名号跟前任碰面,奈何前任不太吃这套,各种顾左右而言他,被麦维斯逼到绝处了就尬笑。
跟麦维斯不断共同追忆似水年华的反而是当年麦维斯不大瞧得上的老同学:饱受过校园欺凌的胖男孩马特。
美人老去了但眼神不会老去,女神落魄了也依旧是女神,起码高冷的范不能输阵,麦维斯对马特是极尽挖苦讽刺,各种金句层出不穷。
某种意义上来说,麦维斯和马特是同一类拒绝长大的人,马特的爱好是动手做手办公仔,陶醉在自己世界;麦维斯写小说,对其他事物仿佛自带绝缘层,一部电脑,一只手机,一只狗狗,是她能够真心相对的全部。
撇去外表,其实这两人蛮谈得来的,马特苦劝女神回头,撒娇女人不吃回头草,你的前任巴迪同志现在生活幸福美满,没有想要逃离,也没有厌倦妻女。
故事引爆点在最后的命名宴,塞维斯大爆发,在全镇人面前出尽洋相。
她哭着去找暖男马特,两人果然不负众望滚了床单。
马特也是很可怜了,被当成备胎的资格都没有,两人滚完床单聊的话题还是巴迪、高中时期、和麦维斯始终无法忘怀和解的过去。
看第一遍的时候觉得麦维斯只是从来被宠坏了,惯性地认为自己本该得到巴迪的全部,再看的时候好像并非如此。
她下定决心回到小镇前翻箱倒柜找出当年巴迪喜欢的混音磁带。
她开着车反反复复听着Teenage Fanclub的The Concept(也是巴迪的老婆在酒吧表演的那首)她打扮地花枝招展一扫倦容去见巴迪,只为喝瓶啤酒。
她在少女时期的卧室里仔细地找出巴迪的旧衣服来穿。
麦维斯在宴会上爆发的那一句“本该和巴迪幸福生活的人应该是我,我也怀过他的孩子,只可惜那孩子流产了”。
不是“没得到”,是“本应该”。
一定是爱过的,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执念。
但麦维斯显然更爱自己,她不喜欢小镇生活,选择出走,如果当初为巴迪留下来,现在那个巴迪太太是不是自己呢?
马特也有自己的故事。
当年的麦维斯是学校里的风云辣妹,马特的储物柜在麦维斯隔壁。
马特被一群男生拖进树林毒打成了瘸子。
麦维斯和这群男生貌似有过暧昧关系。
马特对麦维斯说“那时候,你的储物柜里有面小镜子,你看镜子的时间加起来比看我还多”。
整部电影有的是不知所措和愁云惨淡,塞隆在那里上蹿下跳,从颓废到试图振作再到颓废,抓马感一弱下去,压抑的微弱痛楚就浮上来,哪里是在说麦维斯一个,根本在说每一个麦维斯,你,我,他。
故事的最后,马特的妹妹给了崩溃边缘的麦维斯一点信心,哪怕是很卑微的信心,麦维斯驱车离去继续醒着做梦了,她一直试图拖稿的即将被砍的青春小说也收尾了:白马王子已死去,公主伤心之余也在淡忘过去。
发现没,想从过去的回忆里取暖的人最后都失败了。
生活的出路是一地鸡毛,很沮丧,却还得过。
轻飘飘萦绕我们如空气的困窘之境,小尴尬、大社死,幻想与真实,活在过去和活在新世代,小镇与城市……喜欢女主和Matt睡的那晚他们关于“最美好的时光”的对话,然后一切流动在轻喜剧的氛围里,什么都不需要改变,这电影有一种“放那里吧”的精神,美丽的豪言壮语在一本过气青春期系列读物的终结篇,但无论如何,漫长的漫长的书中故事里,迎来了毕业式——个体人生的视角里,让一些人携带着所谓“最美好的”消失于大海,前面还有更美好的。
看上去女主沉浸式活在自己的世界没有长大——什么叫长大啊,实际上,也许我们一打眼看她确实忽视了现实生活漫漫对她的影响,小镇人令人迷惑的同情是世俗眼光的约定俗成,当然世俗不一定不幸福,只是女主角不属于这一种“幸福”的模式罢了,做一个怎样的人又如何呢。
但不爽的生活一定程度应当也是她执意认为曾经和巴迪在一起的时间才是她最好的时间的原因。
结局各归各位,young adult又如何, 和“最美好的”一起消失海上的,还有截断17岁的不美好。
最后,希望被女主嘴炮之神箭穿过的妹子,有过上她想要的生活,哪怕是试试而已的机会,姐妹,你说那句“那是因为他们的境遇不重要”时比女主更像个作家,如果没有紧接着那句的话。
以前不理解别人所说的一夜长大。
成熟和变老是完全两个概念。
小的时候,幻想王子,公主的惬意童话。
幻想着完美的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别人炫耀对于自己的迷恋。
再大一点,自以为现实,有个不那么帅,但是视我为掌上明珠,任由我各种拳打脚踢,刁蛮任性的人。
结果才发现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一种交换,虽然现实里我们谁都没有直接的说出来。
之后又给自己说,有个人帮自己把世俗的一切,那些市侩的眼神。
繁琐的人生,粗俗的生活都远离自己。
对方最好给自己建造一个城堡,好让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不堪,以及一切丑陋的本性都隔绝开来。
结果才发现,那是说辫子姑娘,那个为她建造城堡的却是巫婆。
女主角和残疾的男人躺在床上。
那个时候并不是你最好的时候。
而我最好的时候,你却看都没有看我过我一眼。
这里的人又肥又蠢,而你美丽又成功。
有剧透!
本影评的重点在于探讨美国文化里的高中生活,建议对这方面有了解的人看,不是很了解的可能不能完全理解我的话,不过你感兴趣也可当作参考来看。
这些天看了不少美国校园片,为了一项工作,因此看完这个片子后的第一感受就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TEEN MOVIES里PROM QUEEN, DUFF, HOT GUY, LOSERS等人的成年人生活。
男主就是美国校园里典型的风云人物,性感男神,受到万千女性的追捧和喜爱。
女主是校园女王,返校节皇后,也就是TEEN MOVIE里典型的POPULAR GIRL的形象,集万千宠爱与仇恨。
男主的妻子就是校园里的DUFF,外表不出众,内心善良却最终被男主这类性感小子喜欢的女孩。
男二是个非常典型的校园LOSER,性格朴实但是被校园暴力,直到成年后还有心理创伤无法MOVE ON。
男二的妹妹是校园里FOLLOWER的类型,这类人非常喜欢附和QUEENBEE,希望依附在校园女王旁边,因为她们羡慕受欢迎的生活,也就是所谓的WANNABEE。
在影片中我们对女主的角色很难产生好感。
她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不对,而且有没有感觉她的故事其实就是TEEN MOVIE里女主的对立角色(MEAN GIRLS)的心里想法,她们总是觉得女主角愚蠢平庸,像男主这样的HOT GUY是不可能发自内心喜欢上这类DUFF的。
不仅如此,女主还歧视所有人。
她看不上除了男主以外的其他人,因为她觉得自己和男主是一类人,是“天命”,是“命中注定”。
所以对她来说她把男主看成与自己是一类人,所以不会去歧视男主,而是把仇恨和愤怒施加在男主的妻子身上。
因为这个“DUFF”夺走了她的一切,她认为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最完美的组合。
她把事情归咎给DUFF,但其实她和男主之间肯定是有隔阂的,不然女主不会结过婚又很快离婚,男主找到“天命”建立幸福家庭。
反观男主呢,我们仍然能看到他的成长。
因为对于TEEN MOVIE而言,HOT GUYS一般都是“JERKASS"的成长史,学会去寻找真正的爱情,成长,放弃生活里的TOXIC,也就是女主这类。
现在,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因为这部片子让我明白为什么MEAN GIRL最终不能与HOT GUYS在一起,并不因为DUFF是普通女孩的形象,而是MEAN GIRLS的生活是在太TOXIC。
在电影中,男主一开始对男二的态度还算良好,为他感到PITY。
反观女主一开始对男二的态度,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这就说明了尽管HOT GUY在高中可能是个JERK,但是他有悔过,并且有人性化的同情心。
那么他为什么会改变?
这点我们之后对比。
男主明显成长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他和女主的相处时间越长,他就忍不住变回原来的JERK GUY。
在电影里有几处桥段是女主的MEAN WORDS AGAINST PEOPLE,男主原本是没有说MEAN WORDS的意思,但是在女主的“暗示”下他还是忍不住说出来了。
你能看到有几处台词表明男主心里的MEAN THOUGHTS完全是由于女主引起的。
(当然,我也不会否认男主在内心里他可能多少还是个JERK,但能肯定的是与女主相处只会让男主刻薄的一面激发,让他变得和她一样TOXIC)这就是为什么HOT GUYS NEED DUFFS. 男主与他妻子的互动都是有爱的,幸福的。
你可以看到他很在乎他的女儿,他支持妻子的爱好,为妻子准备惊喜。
但是当他和女主在一起的时候,他时不时会被女主的MEAN引导,从而也变得JERK起来。
与之同理,电影也曾暗示MEAN GIRLS NEED NERDS. 为什么这么说?
男二就是一个典型的NERD。
他宅,他胖,他总是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
但是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的是,他极力想要女主变好,至少是以他的方式引导女主告诉女主你这么做是不对的。
他是一个本有可能承担救赎女主的角色。
那么为什么影片最后女主的性格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呢?
因为男二的目的其实只是让女主放弃打扰一个已婚男人的家庭而已,并且找到一些与她多相处的机会。
所以,男二完成了他自己的目标。
他成功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男二是不在乎女主性格的人。
男二自己都在影片承认,他这类男生注定是要喜欢上女主这类女生的。
是的,尽管他知道女主看不起他,歧视他,说他坏话,但还是义无反顾地喜欢,并且以他自己的方式追求女主,甚至仅仅是陪伴在她身边。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他知道自己是LOSER,他不需要女主变成GOOD GIRL告诉他他的品质有多好,他如何为女主付出,他只希望得到女主的陪伴和关注,这对他来说才是HIS OWN HAPPINESS。
他明确自己失败者的定位,所以任何一个赢得女主的关注在他看来都是一番胜利,这种希望女主认可他的渴望让他即使面对第一次见面时女主那些MEAN WORDS甚至是之后的MEAN WORDS都视而不见,还是对她表现出兴趣,并且愿意花时间陪伴她。
那他后来在树林爆发是为什么?
因为他发现无论他怎么做,女主还是那个HIGH SCHOOL MEAN GIRL, 还是一如既往的为HOT GUY着迷,还是那么刻薄,所以他一下子就被女主的话点火了,让他情绪激动,内心压抑很久的想法终于表现了出来。
在最后,女主去找他他还是表示自己很喜欢她,甚至忘掉女主对他的歧视。
这是真的吗?
其实我个人认为他只是想完成他的终极“目标”而已——实现一个LOSER的美梦,那就是和MEAN GIRL有“关系”。
在校园电影里,女主这类女生就是典型的LOSER们的幻想对象,一个至高无上的女神。
对他们来说,得到女神的爱实在是要求太多,但是谁会拒绝与女神实现“美梦”呢?
接着,我们简单说一下DUFF, 也就是男主的妻子。
相貌平平,一份充满爱心的工作,有点点小“叛逆”的爱好,爱家庭也爱孩子。
男主的妻子放在一般的TEEN MOVIE, 甚至是ROM-COM里都会是女主的性格代表。
因为她们很善良,是发自内心的善良,就像女主对妻子泄愤的时候,妻子那么冷静,甚至还邀请女主来派对,尽管她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女主,并且所有人都知道女主对男主的“余情未了”,但妻子还是对女主态度很好。
妻子不傻,她对女主的可怜我认为是真的,因为女主第一次来她家话里暗示羞辱她时,男主的表情都变了,妻子也是,但是妻子还在转移话题为女主找台阶下,但是女主还是一如既往的咄咄逼人。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TEEN MOVIE里很多HOT GUY都BELONG TO DUFFS了。
因为与DUFF这类善良的人在一起,他们能变好,能成长,但是和女主这类人在一起就完全不行,甚至会越来越坏,越来越堕落。
很多人可能会说校园片里的MEAN GIRLS本来也不完全是HOT GUYS的菜啊,至少他们中的有些人会选择和MEAN GIRLS分手,保持单身。
但是这些TEEN MOVIES里几乎毫无例外地都会提到HOT GUYS曾DATE过此类MEAN GIRLS,并且在一些电影中他们还会因为MEAN GIRLS的TRICKS重新与她们复合。
其实,根本的重点在于,大多数的DUFF主角在最后都实现了自我成长,而MEAN GIRLS没有,这也是为什么让HOT GUY与DUFF的组合看起来更加合适。
(有点离题,让我们继续讨论男二的妹妹吧)男二的妹妹是典型的FOLLOWER, 也就是WANNABEE。
一开始与女主的相遇她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她的高中故事,生日送甜点。
她讲这件事时明显是紧张,激动和胆怯夹杂在一起。
除此之外,这件事也为后来她看不上小镇的一切埋下伏笔。
能肯定的是,她曾经是女主的粉丝,非常向往受欢迎的生活。
而男主的妻子的乐队朋友们,你明显能看到他们对女主的鄙夷。
在最后,妹妹完全把自己对小镇的真实想法吐露出来,你会发现她的言行和女主出奇的一致,某种程度而言她是实实在在的讲出了女主的心里话。
为什么我说她是FOLLOWER呢?
不仅是因为她想和女主逃离小镇,更重要的是她对女主的恐惧。
她总是害怕自己的话有没有说错的地方,这就意味着她非常在意女主的看法,她不想说出女主不爱听的话,不想让女主对她厌烦,而是拼尽全力想要证明自己和她是一类人。
这就是典型的FOLLOWER THOUGHTS。
这类人生活的中心是围绕着一个主角的——女主这类人。
她们崇拜女主这类人的生活,而不在乎是否TOXIC,因为她们只想摆脱LOSER的生活,她们宁愿咄咄逼人,变得高高在上和待人刻薄也不愿成为一个生活无光的LOSER。
为了实现这一切,她们必须讨好女主这类人,并从她身上学习,这也是为何妹妹提出和她一起离开的想法。
那么,女主为什么拒绝?
不仅是因为女主的性格没有成长(她仍然看不上妹妹),更重要的是她不需要一个FOLLOWER,或者说,一个跟班。
毕竟这是成年人的生活,女主也不是《穿普拉达的女王》里的米兰达,她留下一个所谓的崇拜者有何好处?
女主这类人分得清什么是利益最大化。
像妹妹这样的人,在大城市生活见过世面后,她迟早会找一个更为强大的人依附。
女主可不是城市里的成功人士,也就是说对于妹妹来说女主很可能只是一个大城市的入场券,她日后抛弃女主完全是有可能的,而且是很大可能(这一点可以结合TEEN MOVIES来理解,很多有野心的FOLLOWERS都是如此)此外,女主是一个自认为非常独立的人,她也不需要跟班来照顾她。
但是女主养宠物狗,这说明其实女主是非常孤独的,但是她不需要被谁“拯救”。
我猜她不接受妹妹也有一个原因是她回到城市后还是会继续过着以往糟糕的生活,而不是做出新生活的改变。
女主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了,电影中已经体现的非常好了。
她就是一个典型的PROM QUEEN, 一个MEAN GIRL, 一个“被羡慕”的女人。
女主的性格成功的解释了TEEN MOVIES里的MEAN GIRLS。
在高中的环境里人人喜爱,其实每个人都讨厌她。
尤其是在成年后的生活里,女主这样的人不再是他们的威胁,不像曾经。
女主在高中拥有的权力最后也都消散了,因为成年人的生活与高中的社会环境是两种状态。
在成人世界,MEAN GIRLS和HOT GUYS不再能够成为独裁者,除非她们可以达到米兰达的岗位。
但大多数人都不是米兰达。
还有一点是,女主的行为也解释了一些有关HIGH SCHOOL BULLY的研究——被霸凌者受到的创伤对心理影响很大,不可泯灭,而施暴者仍然是毫无悔恨的态度(但也有研究表示会有施暴者为霸凌行为后悔,女主显然不是这类)。
最后一个分析,为什么女主没有成长?
其实,这根本就不用疑问,而是肯定——女主不会成长。
不仅因为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更重要的是她沉迷于HIGH SCHOOL里的成功角色——年轻迷人,完美的男朋友,受到万人追捧...女主写的青少年小说大家也知道这本书里的女主就是她自己。
女主写书的时候提到过她在高中那么成功,为何男主还是选了一个“DUFF”离开了她呢?
她觉得曾经的自己拥有一切,而成人世界的她就是她一直鄙视的LOSER,她拒绝接受这一点。
她对LOSERS的嘲弄和讽刺简直要溢出屏幕,她的虚荣和虚假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其实是害怕的,她很恐惧自己成为LOSER,她不敢接受现实就是因为她不想成为她鄙夷的人。
我个人对女主想要追回男主的解读是,她认为自己得到男主后就会回到人生巅峰。
因为男主代表着她年轻时的成功,女主自己也说她认为高中时的自己是最好的自己,所以她完全沉迷在过去,因为她意识到现实里她一无是处(一个枪手的工作就是用来衬托的。
曾经的她作为一个人人羡慕的对象,竟然成了一个给别人做绿叶又不知名的小人物,这就是对女主这类MEAN GIRLS的讽刺)。
在书店那一段她极力向店员证明书是自己写的,甚至问他要不要签名。
她不能接受自己成为陪衬,成为LOSER,成为没人在意的小人物,这恰恰就是她不愿接受现在生活的表现。
她想要逃离这个失败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当她看到宝宝的邮件时突然间就去找男主。
她以为追回男主就会让生活恢复到高中的时候,她会重新获得成功,所以我们在一开始看到一个近乎病态的女主对已婚男的追求,让自己相信男主也是喜欢她的。
她还是那个高中时期的小女孩,永远走不出来。
总而言之,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是针对MEAN GIRLS, PROM QUEEN这类在高中受欢迎的女孩们做出探讨——她们的成人生活是怎样的?
有的人像女主一样沉醉于过去,因为成人后的她们是失败者;还有一些人,像《永不妥协》里的女主(她曾是选美皇后,不难排除她在高中也是很受欢迎的类型),她们接受生活,认清现实,并且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新生活。
这两者中最大的差距其实是对生活的态度。
女主不停的讽刺挖苦,好像这样她才能感受到成功,感受到高高在上的力量,但实则她们是消极的,她们只看到不好的一面——把男主的妻子当成贫穷的丑女,把男二当作废柴瘸子等等。
而这些人物美好的品质被她无视——妻子的宽容,男二的真诚...她选择活在一个MEAN WORLD里,这让她永远也走不出来,永远也无法成长。
而《永不妥协》里的女主,她绝对不是一个MEAN GIRL。
她可能曾经很漂亮迷人,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与喜欢,但是表现出的完全是积极向上的态度。
面对艰难的生活她没有妥协,而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拼搏出属于她的美好人生,这类人才是一个POPULAR GIRL应有的形象。
《Young Adult》反应出一个可悲的现实,那些在高中里的成功人士,在步入成人世界后也会成为他们鄙视的失败者。
我们总是觉着自己已经长大,但是又隐约渴望回到小时候的那种万事无忧。
成长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并不是结婚了,工作了,成家了就代表你长大了。
尤其是我们这一代总是赶着进度的去完成人生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小时候被赶着读书,然后赶着大学,然后又赶着工作,二十七八又被赶着结婚,然后我们这群人赶着赶着就麻木了,以为人生应当如此,只是在各种不一样的人生出现的时候,怀念过去的自己,虽然长着一脸胡须,内心却惦记着青春痘时期的吉他,不安且幼稚。
查理兹塞隆演这种大龄狼狈女总觉得沾不上边,虽然是卡蒂特意为她量身打造的剧本,而且查理兹塞隆也的确演得不错,不管是邋遢的服装和下垂的胸也无法让人忽略掉她精致又略带刚硬的长相,那种精致气场一旦华丽起来就跳出这种设定了。
其实塞隆演的角色很简单,高中是一个类似贱女孩中那样的坏公主的角色,有着得意而辉煌的高中生活,毕业后一人独身在大城市里消耗成为大龄脾气女,只是多年的城市生活似乎并没有让她成长,于是各种细节镜头揭示着塞隆邋遢颓废的生活状况:毫无目标的生活,颓废的得过且过,看着别人安定的人生,突然觉得自己在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多,开始恐慌,然后又希望用通过寻找辉煌过去来掩盖这样的不安的恐慌,一直到最后因为这种自我认识,得罪了全家乡的人,最后还画龙点睛的依靠一个胖宅男和掐媚的宅男妹妹的话语来打败自己的挫败感,重新拾起信心生活下去。
好像她经历了一场感悟一般,其实本质上却没有改变,她依旧是那个自私而没长大的孩子,嘲笑着别人的平庸掩饰着自己的恐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
可笑的是,查理兹塞隆在离开家乡的时候,这种还故作矫情的面对撞坏的车,life,im coming。
这片让我想起老男孩,老男孩说的是那些成为坚持梦想的成年人,这部电影可以解释成用幼稚的态度过着生活的孩子,只有年龄是老的,人却没有成长。
反过来想,其实自己又何尝不是了,老爸总是当我是孩子,两周一个电话问近况,见面就唠叨个不停,我却还是嫌弃不已。
生活随性而至,然后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微博上都只是聊着自己的话题,说着自己的事情。
遇见生活狼狈的时候就放大忧伤,开心的时候就是各种炫耀人生精彩,不想回家乡也没有和儿时同学有过多联系,一个人生活,也就只是简单的顾着自己,没有切实的梦想也没有完整的人生想法,耗着年岁,混着生活。
编剧瞄准的就是这样一种人,半成熟过渡期的孩子,自我自私不安分,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变化以后,每个人的观念会各种延伸,不管是角度还是想法,会逐渐的露出峥嵘的尖角,提醒着彼此应该保持的距离。
也正是这样的后校园时代里,更加刺激我们心中各种各样往日的回忆。
回忆一旦袭来,各种伤感继踵而至,在黑白回忆里那些离去的人,坚持的人,逐渐着色成现实的摸样,在恍然察觉各种变化。
风华正茂,青春飞扬这样的老土的字眼里,生硬的代表了我们一段纯粹客观上的时间,彼情彼景,都完好的矗立在那里,每次回忆一次就如同上了一层漆,最后变成绛色的摸样,好吧,反正,生活都是自己的事情,至少我们都需要不停的审视自己,让自己在自己眼里变的更加好。
37岁的女主,沉浸在20年前的花季雨季的青春浪漫无法自拔,不时借着书写的小说怀念那个时候风光记忆,忽略了窗外人间的世事变迁,可笑、可悲又可怜,还好,她有自己的谋生之术,还有别人看起来能在大城市立足,远走高飞赚大钱的资本,虽然不过都是假象。
其实她没有她自己和亲人以及小镇的他们以为的那么金光闪闪、坚强勇敢。
他们都没有发现或者是并不在意她只有身躯在变化,内心还是那个没长大的小姑娘,他们也没有在意她是不是真的快乐。
看起来她似乎是个被宠大的任性女孩,她的父母似乎是对儿女天然本能的宠。
但她似乎并不喜欢自己爸爸妈妈的意识形态和一成不变的生活氛围,甚至似乎将那份爱视为束缚,毕竟倦鸟归巢的她还想躲着他们。
回到家,爸爸一如既往在关注她揪头发的小事,妈妈的关注点仍旧在衣食住行,偶尔从他人口中“了解”女儿近况会莫名的自豪,但并没有意识到她心底的寂寞幼稚与孤苦。
他们应该还蛮喜欢他的前夫,或者觉得有个丈夫有个家就挺好,但是并不太在意她心灵的成长和发展,是一对过于真实的小镇传统父母。
小镇男人的幸福观一致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包括曾与她海誓山盟的前男友。
他们自然而然得成长着,该结婚结婚,该生娃生娃,快乐着最简单的幸福快乐。
似乎他们此生最在意做好丈夫爸爸和营造好一个家,像自己父辈一样,传统地幸福快乐着。
而一直这样幸福下去似乎也真的挺令人羡慕。
(记得高中时计算机老师让大家写梦想,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班里居然有那么男生写了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是我第一次听说那个词,简直惊呆了,而不切实际的我却只妄想着远走高飞天马行空,被嘲笑简直是个疯子,只庆幸亏了他们不知道那是我写的梦想) 也许他们心底里根本没认可过她的成功,那种唯我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不值得羡慕的,甚至是神经质的。
她是孤单寂寞冷的,而他们是社会化的,仿佛被笼罩在小镇似有若无的相互交融的一个网中,他们有他们共同的价值体系和荣辱观,而她是只另类的漏网之鱼。
暗自揣测那个男主对女主的异想天开其实应当是早就察觉意识到了的,不然不会说一开始就觉得邀请她是个错误。
因而打一开始他们其实是彼此同情着,以为对方不快乐,而其实,是根本没有认同和理解对方的喜怒哀乐。
结尾以大写的尴尬狰狞得暴露了一切。
现实是骨感的可笑的,曾经的记忆有的人早已选择忘记,只有她在执迷不悟,拒绝成长进步。
男主虽然是个顾家的“好男人”,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但觉得他其实也挺渣的,他似乎不太排斥偷情,希望维持着好丈夫和好父亲的形象,同时却又享受着和前女友的暧昧,直到前女友试图突破他的家庭底线。
他一本正经道貌岸然得坚信着暧昧无罪,是前女友的企图和幻想及越界的言行有罪。
其实是幼稚的女主还没有习得成年男人这种自然成熟的极具杀伤性却极易抽身甩锅的模糊情感,她还相信爱情呢!
相信和怀念着他曾经时愣头青小伙时的激情话语呢!
还不信男人的嘴,骗人的鬼,说的话出口即废!
那些模棱两可、似有若无、不置可否的话语,像是诱惑却其实是深深的陷阱和沼泽!
她的归来,她的妄想都是因为不成熟、不理智,她不懂得保护自己,一往情深,而他却因为不主动、不明确随时可以全身而退,玩不下去时可以赶紧用一巴掌让她看清现实的一地鸡毛。
但她没有委屈可以诉,没有冤情可以讲,她要承担所有的罪责,因为她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没有站稳自己的立场,在主动的那一刻她就输了。
毕竟越想爱的越想被爱,却越爱而不得。
但作为一个丈夫他还是有担当的,至少他懂的界限,懂得适可而止,他的妻子还算幸运。
而且那个大度成熟而又精通人性顾及他情感需求的妻子真的很适合他!
无辜的恰到好处,完美的无可挑剔,炫耀得漫不经心,诛心的悄无声息,坚强而又勇敢,宽容而且大度。
也许她真的是一片好心,不是因为对前任好奇而发出邀请,只是深深的同情身在远方的她的孤独,不料歪打正着让他丈夫认清了现实真相————朱砂痣只是蚊子血,白月光只是白米粒,都没有现成的幸福来的真实。
她实在没想到那个姑娘太傻太天真了,身为白月光非要当陨石拿记忆去碰撞现实,落得碎骨坑深毁灭自我,作为朱砂痣非要撞电蚊香撞得头破血流鲜血四溢。
一个误会碰巧让所有人认清她为人妻的温柔善良玲珑娇俏,不像那个活在记忆里的姑娘只能远观不可亵玩,敏感而偏执,如花瓶般脆弱,易碎且容易扎手!
毕竟那个他只想享受温暖,却不想受伤或打扫卫生!
也许爱情只适合活在记忆或幻想的光晕里,要想保鲜就要保持神秘的曼妙的距离,如跳交谊舞一般,你进我退,偶尔托举高飞或打圈晕眩。
而婚姻家庭要持久,则是要融入社群、认清人性,让围城中的另一半一方面成熟稳重,尽心担起职责付足沉没成本,畏惧眼光、舆论和社会性死亡不敢轻易突破;一方面破灭幻想,在允许他偶尔做梦的同时引导他自己发现那美梦其实苍凉无益,容不得一丝冒犯,像气泡一样要一直在空中飞舞才能圆满,还是要认清现实珍惜拥有。
作为一个成年人,你长大了吗?
想成熟吗?
岁岁年年,青春不再,可是时间不会停止运转,无从阻止。
所谓愿你归来仍是少年,是因为少年青春赤诚热血沸腾容易为爱奋不顾身吗?
其实到底是怀念少年那个他,还是曾经被少年爱的那个你呢?
成熟的男人可能“爱家”、“爱面子”,但哪个会奋不顾身爱你呢?
而且若是一把年纪还敢奋不顾身的你敢要吗?
为什么没人愿你归来仍是少女呢?
也许是因为只有少年会想着当你老去依旧爱你,而成熟的他们无论何时都能随时喜欢上新的少女吧!
《脱线女王》我不敢面对你已结婚,已生崽,婚姻美满,生活和谐的事实我第一次为你blow job时听的歌曲一直强势地将我拉回那个时空 那一刻我属于你 你属于我"YOU and ME,Born of a couple"所以,我就是要抢回你,生了崽又怎样,你是我的,是我的FUCK YOU, ALL THE ONE 你们这些嘲笑我的人,劝我去看精神医生的人老娘不是没吃“脑残片”老娘只是,只是,不愿长大不愿失去你不愿失去曾和你厮混过的青春豆瓣上给了《love》四颗星,其中两颗都是给郭采洁当小霓忍住泪发泄道:“我很挑剔 我很难搞 我讲话难听 我常常臭脸 可是那就是我啊 我就是没有办法像你一样 听话顺从又牺牲奉献 就因为我没有那么伟大 我就不配爱人 我就不值得被爱了吗?
”因为这一段似曾相识的道白,荧幕前的我被强势拉回那个时空你说我总是口是心非 嘴贱 得理不饶人你说我那么难伺候 脾气不好 挑剔 你说可是我就是喜欢你啊脱线女王在影院的黑暗中握紧友人的手,默默流泪我希望在你面前我就是我,毫不掩饰的我我的臭脾气 我的坏习惯 我的企图心我的搞笑脱线 我的温柔善良 我的一切一切你看到的每个瞬间都是我不假思索的真实呈现若你接受 你便得到最完整的我所以,我很后悔,错过了这样一个愿意抓住所有的我的你可是,你们会后悔,错过了这样一个对你袒露所有的我然后...在经历那么多的擦肩而过,撞得肩膀生疼后,脱线女王会长大她咆哮道:不要再对我唱“I didn't want to hurt you”,老娘不会被打到,好嘛!!!
好朋友这样形容她的男朋友 “第一个我觉得别人怎么抢也抢不走的人”多好呀!
她说,你也会遇见的是呀,终于有一天,脱线女王也会有她“抢不走的人”他们会一起散步买菜旅行做爱他的手婆娑着她的身体,抚平她所有的过往“喂,对,就是你,快来带我走出青春”
周五晚上百无聊赖,忽然发现自己papa john‘s的积分居然有46分,25分可以换一个large 3 tops pizza。
订好了pizza,去redbox找了这么一张影片。
取pizza的路上差点被一辆下高速闯红灯的车给撞个车毁人亡,于是当影片开头是无尽的隐广告时,从可乐到维多利亚的秘密,我有些后悔了,为什么只租了这一张碟,浪费大号冒着生命危险取来的pizza。
随着时间推进,渐渐进入影片中。
女主角37岁,离婚,人入中年,事业危机,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不满,对自己尤其不满。
当她收到大学恋爱4年的男友告诉大家女儿降临的邮件,无法淡定,决定回到家乡小镇,把ex夺回来。
这一所有人认为荒唐的举动,被她冠上爱的名义而义无反顾。
推己及人的想法和行为,有时也是可笑的。
EX的一举一动,都经过她的思维的过滤,被贴上新的标签,殊不知EX依然沉浸在他小小的幸福中。
影片的名字叫Young Adult,女主角在影片中饰演的脚色,是系列书作家,系列书名也叫Young Adult。
讽刺的是,身为37岁的经历离婚的女主,却似乎从未长大。
男二号问女主角,为什么非EX不可,为什么不能是其他男人。
答案被我猜中,因为"He knew me when I was at my best."看到这里突然很伤感,并联想到女主角在创业初期,也曾为别的名人执笔捉刀,却无法堂堂正正将自己的名字印在出版物上的作者一栏;曾经也怀有baby却不幸流产。
多年的事业颠簸,看似风光的大城市生活,让她变得如此没有安全感,如此不敢去尝试幸福并相信快乐。
可即便这样,在男二号妹妹,这代表小镇大多数平常人的眼中,女主依然是她们曾今羡慕更加嫉妒恨prom queen。
两拨人隔岸相望,距离足够远,使他们看不到彼此的痛苦与艰辛,却又足够近,足够快乐的粉饰在他人的瞩目下闪闪发光,只是自已无法看到。
也许女主其实只是过于关注自己的生活,快乐抑或悲伤,而忘却了大多数人其实也只是平凡的。
生活其实是中立的,自己的行为方式决定生活是快乐还是感伤。
如果能克制不停拔头发的冲动,能够打扫屋子,外出运动而不是xbox,社交而不是抱着电脑写字,喝水而不是可乐或者酒精。。。
如果有时间照顾下爱车,而不是让播放器上沾满酒水痕迹,mini couper其实很美好。
以前不理解别人所说的一夜长大。
成熟和变老是完全两个概念。
小的时候,幻想王子,公主的惬意童话。
幻想着完美的男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向别人炫耀对于自己的迷恋。
再大一点,自以为现实,有个不那么帅,但是视我为掌上明珠,任由我各种拳打脚踢,刁蛮任性的人。
结果才发现所有的感情都是相互的一种交换,虽然现实里我们谁都没有直接的说出来。
之后又给自己说,有个人帮自己把世俗的一切,那些市侩的眼神。
繁琐的人生,粗俗的生活都远离自己。
对方最好给自己建造一个城堡,好让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不堪,以及一切丑陋的本性都隔绝开来。
结果才发现,那是说辫子姑娘,那个为她建造城堡的却是巫婆。
女主角和残疾的男人躺在床上。
那个时候并不是你最好的时候。
而我最好的时候,你却看都没有看我过我一眼。
这里的人又肥又蠢,而你美丽又成功。
真心觉得是一部讽刺电影。
女主看到最后其实挺惹人厌的。
说白了就是自破底线还有一大堆理由,完了又再看不起所有给她生活力量的人。
不过整个故事看起来她就是借着踩踏他人的价值观扰乱他人的生活,给自己找到生活的勇气——当然这种因“对抗”产生的力量,本身虽不强韧但会让人自以为牛逼。
因为觉得自己“不同于这帮又肥又蠢的人”。
没有谁的选择低于另一个,小镇有小镇的活法,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生活。
不过如果觉得大城市更好也没什么问题,但真心麻烦活出点样子来。
话说得漂亮容易,要每次姿态漂亮就难了。
其实到最后她都没有真正想清楚自己为何不幸福。
那种会一口咬定前男友“过得好惨需要我来拯救”的妹子真心不够自知,也太自私。
当然最后她也对曾经自己不正眼看但如今还一同翻云覆雨的胖子哥说是因为EX“认识最好的自己”。
她一边嘲笑着和自己一样陷在过去的人,一边觉得生活要“向前看”,真正十足是个笑话。
没有人能彻底抛下过去的。
除非你完全淡出那个圈子。
而对于她和肥仔哥的419真真让我觉得,女人哪,你输什么千万不要输了你的底线,有些东西真的不是越多越好,饥不择食就是在自扇耳光。
不过极品总是成对出现的,所以前男友也相当有戏。
片中有句台词是女主对肥仔哥调侃前男友的车——“自由?
他现在哪里有自由?
”事实上毕竟曾经在最直白单纯的年纪深刻交往过,她真心懂他内心还有死灰等待复燃,不然也不会有阳台前深情一吻。
不过也许高中他曾经叱咤校园各种牛逼,可惜现如今只是一个就算心里有死灰复燃了也要惊恐地表示死灰从来没有存在过的怂人。
肥仔哥和他妹子自不必说,当初就是女主的脑残粉。
脑残粉只能助长头脑不清醒的人越走越远越来越刻薄且自以为是,好像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
全片女主武装出来的架势背后所有的真实是:一人在家的散乱、宿醉、酒精依赖,以及麦当劳一个人孤独脆弱的背影。
实际与表象差别过大造成的焦虑和尴尬,导致她只能维持一个尴尬的状态。
就算再不堪,也请坚持不回头。
所有的事情和人都有它的时效,过了那一段,会混搭出令人惊愕的效果。
26干16岁就嗤之以鼻的事——这并不酷也不是青春活力,而是黔驴技穷,原地踏步。
如果一味想从他人和过去得到力量,一定会越来越糟的。
我们每个人都爱回忆,只不过因为回忆可以按个人喜好,模糊掉事实,夸大美好或痛苦,我们需要什么口味的戏衬托自己,它就能成什么口味,回忆是这世上最能自我满足的独角戏。
一定要试着对自己足够真诚,才能学会真正不卑不亢,接上地气才真正鲜活有力。
一直向前看吧,只要一直走,总会有新人、新生活、新事件。
开头实在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人继续看下去
惨不忍睹的Theron,触摸不到的青春。
简直写出了我这个女屌丝的心声啊!!!!!骄纵、极度自我为中心、刻薄。就是我啊!!就是我啊!!!!
不喜欢。。。太神经质,从头至尾都弥漫着让人生厌的情节。~
一大早起床就喝可乐真的没关系吗?其实应该给三星的,但是突然看见三星后面弹出来的评价是“还行”……喂,三星不是一般么?【所以一般和还行有很大差吗?……这片儿很适合做一个大型的化妆品、造型广告什么的。
尴尬得差一点变惊悚片。
非常喜欢脱线女王那个翻译。开头睡眼朦胧去冰箱拿可乐的画面很有代入感。最后女loser终于长大了估计能move on了吧~所以说任何回忆的那种情怀都是我们后来的心心念念才加工的那么美好。回忆必须cut否则我们就绝对的crazy~
雷特曼最差的一部吧。。。
young adult也是美国的一种文学体裁,现在大红大紫的《饥饿游戏》就属此类,JK罗琳的下一本书据说也是。张志明的长不大偏良性,Mavis的长不大却是自毁的。
一个走不出桎梏活在过去的女作家试图找回自己的青春,却发现除了自己,别人都已开始了新的篇章,她似乎就像是活在自己代笔的小说里 —— 又是雷特曼最擅长的小故事,正如宣传语所说:"每个人都会变老,但不是每个人都会长大";当然,他也仍然会留下一个带着希望的结局;但总觉得缺乏一种韧度在里面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眼高手低,固步自封。
有种move on就是人家根本不把你当回事儿,你当然也不能把人家当回事,别搞得还像小时候似的,得不到得东西就要哭要闹。本来结尾就要成个励志故事了结果泻了气....把我郁闷的觉得这tmd狗屎生活帮真实的一样
不敢相信这竟是朱诺的班底。
grow up plz
哎 卢瑟总是一边痛恨一边向往着另一群卢瑟的某种生活,可以是无聊的安定,可以是寂寞的金闪闪
其实是很悲哀的故事,但被拍得挺有意思。美丽的剩女,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了,为何她还是长不大?查理兹塞隆实在太漂亮了⋯⋯
光明正大抢夺前男友,结果被前男友妻子挫败。
看完心里真的特别不是滋味儿。估计若在都市漂泊数载回到曾经辉煌的小镇也同样“不合时宜”吧。还是远远的被当做神话吧。
“人人都会变老,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长大。” 我简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好嘛!(虽然塞隆比咱漂亮多了) 还有这个责任心好男人让我对Patrick Wilson的迷恋又深一层,叔您太帅了!以后就找您这样的!
故事有点意思,但我看得相当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