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看了好几天,从一开始的稻叶党已经转变为了伊织党了。
看到最后的时候其实还是会蛮难过的,因为是真心想这太一和伊织要是在一起该多好。
所以刚在网页上找寻好多好多答案,现在平复下来了。
1,太一说过不管伊织变成什么模样都不会改变心意,也认得出她,可是呢,大约还是爱的还是不够深吧,否则怎么不会发现伊织的难过和恐惧。
却一心想,让伊织快点变回以前的那个开朗女友。
2,既然伊织已经决定开始了新的人生,放下以前那个虚伪的自己不是对自己最好的结局么。
谁说未来不会遇到一个更合适自己的呢?
3,所以一时的错过,大约是等待日后对的那个人出现吧。
ps:太一完全是所有动漫里的烂好人形象啊,没有稻叶这样强大的腹黑女,其实伊织也是驾驭不了的吧。
也好,太一和伊织的感情彼此可以真实面对后坦然放下,大家都更懂得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人了吧。
至少谢谢你曾让我如此用心的爱过。
PPS:百度后得知因为声优的连带负面影响,造成这个动漫的收视率很低,未来不太会推出第二季。
只能说,跟它自己这部戏的命运一样呀,太虐。
但是,我还是认为如果还有第二季伊织,一定会得到很好的结局。
那个稻叶,我已经无爱了。
一声叹息啊看动漫!
参考书籍: 1:《伯克毕生心理学》 2:《简析荣格》 3:《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永濑伊织的心理问题&成因 直入主题:以下分时期讨论永濑伊织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因永濑伊织在不同现象中戏份不同,重点选择表现力最强的集数进行分析。
1:(幼年-E0)缺失父爱和母亲的关怀&家庭暴力→“完美”人格面具诞生 伊织至幼缺少父亲的关爱,母亲的多次再婚中的第二个父亲给伊织带来的影响是永久性的。
因为要讨好他,伊织和母亲才不会遭受暴力,所以她渐渐养成了在别人面前戴上他人喜欢的人格面具的习惯,从E17伊织被撕破最后冷漠的面具中暴露出的心声我们可以看出,她对于自己戴上他人喜好的面具这件事的要求存在二元论断,也就是说戴上面具这件事只有两个结果:做好或者做不好,做不好就代表着一切都结束了。
这也是他的父亲带来的:因为做不好,没有办法讨父亲开心,就会被施压暴力,这样童年处在的扭曲家庭环境促使了伊织戴上了讨别人喜欢的面具,而这样的面具也确实为她带来了快乐和友谊。
使得她在这样的正向反馈中不停地发展面具。
3:(E0-E5“人格交换时期“)人格面具膨胀→同一性构建障碍 戴着面具的伊织无时无刻在扮演着他人理想中的角色:妈妈眼中的好女儿,同学眼中的活泼天然呆,仿佛这就是真正的她。
戴着人格面具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人面前展露出不同的样子。
人格面具对于人的生存说来也是必需的,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
它能够实现个人目的,也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
但是伊织过分地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了,如果她把自己仅仅认同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人格的其它方面就会受到排斥。
受人格面具支配的伊织,逐渐与自己的天性相疏远(异化)而生活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因为在她过分发达的人格面具和极不发达的人格其它部分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冲突。
但是这样戴着面具的伊织正好处在青少年(12-20左右)同一性构建时期。
这个时期的核心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即:“我是谁”),它将为成人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戴上10年左右面具的伊织在构建同一性的时候发生了障碍:我一直在扮演他人理想中的角色,那么真正的我在哪里?
伊织无法找到真正的自己,她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和想做的事情,虽然她在努力,但最后还是决定充当气愤的调节器。
她的同一性构建发生了延缓的现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伊织虽然是在有意识地追寻自我,她也在不停思考和作出努力,但是伊织的人格面具已经达到荣格所说的“膨胀”的地步了,即:将人格面具等同于自我并以人格面具自居。
4:(E14-E15“感情传导时期”)面具被撕裂&颓废期 “感情传导”发生后,太一表白,伊织重新审视了自己:她对太一的感情是自己的感情吗?
还是自己因为童年缺失父爱,只是对父亲感情的投射?
还是被稻和撮合,想要满足她的下意识的迎合反应?
太一知道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他会喜欢我真实的样子吗?
在重新思考这些问题之后,她决定拒绝太一。
她害怕让他人触碰到真实的自己。
文研部的五人虽然关系不错,但是并没有亲密到无话不谈,心表如一的地步,特别是伊织,她一直在戴着别人喜欢的面具,借此保护自己。
在太一表白后,她害怕别人窥探真实的自我,出于对于自己内心的保护—筑起了层层高墙,伊织拒绝了太一。
之后在文研部的“感情传导”让她彻底崩溃了。
她一直在扮演别人喜欢的角色。
但这次脸上的面具被活生生地连皮带血地撕下来,漏出最致命的地方。
别人心里最真实的想法也像匕首,一刀一刀地捅在她的人头。
她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伊织这样活到了现在,第一次让别人看到最真实的自己。
前面提到荣格的“人格面具膨胀”,这样的“膨胀”所导致的危害在于:如果一直所扮演的角色达不到预期的标准和需求,就会受到自卑感的折磨并由此陷于自怨自艾,这样引发的后果是自己与集体疏远,并深困与孤独感和疏离感中。
之后伊织疏远文研部的四个人,以及对于自己在操场上表现出强烈的内疚、自责和失望切实表现了这一点。
她放弃了平常元气的姿态,以挫败无助、冷漠的姿态处于社交,并把自己孤立于班级之中。
和前几次不同,在母亲不断再婚时,她可以面具让双亲开心;在学校,她可以通过面具成为班级的人气王;在文研部,她可以面具与这四个人友好相处。
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她是什么样,心里怎么想。
她可以通过不断努力来保护真实的自己——之前努力,拼命,都能战胜的困难,这次行不通了;伪装了这么久,这次无论怎么努力,怎么挽回都是杯水车薪,如同沧海一粟,伊织感受到了无力——这个世界上有她怎么做,怎么努力,怎么拼命,怎么撞得头破血流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她觉得累了,第一次觉得累了。
她已经绝望了:她之前可以通过努力伪装来实现的平衡现在崩然倒塌——因为“感情传导”使她无处藏身,越努力伪装,就越是把真正的自己与伪装的永濑伊织的鸿沟拉得越来越大,越是起到了反作用。
之前几次,她有可以依靠的同伴。
而这次太一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是鼓励她,推着她成为那个戴着面具的伊织,但这样的是不可能的:被撕下来的皮要怎么贴上去呢?
这只是雪上加霜罢了,然而最悲剧的就是这样善意的帮助,明明想要拯救,却在一次次地撕碎她,折磨她,蹂躏她,她早已破烂不堪了,却被不明白真正自己的朋友一次次踩踏。
现在的她才是真正的孤独,无助,被剥离了生存的意义。
她是一个人:孤独,荒凉,找不到人求助也不想求助别人,就像被隔离在玻璃瓶中,深知无论她怎么声嘶力竭的叫喊,别人也无法听到,听到了也无法理解她,理解了也无法拯救。
就像在ED中,无论真实的自己怎样求救,带上伪装的她再怎么想帮忙也只能是流泪和无视。
5:(E16-E17“感情传导”后期)同一性构建&治疗 伊织属于幼年的家庭暴力和亲情缺失综合人格面具膨胀和同一性构建障碍导致的神经症,神经症者都是完美主义者。
她无法接受现实中那个有缺点的自己,无法与自己和平相处。
她的思维方式是非此即彼的,全或无,她想找到一种方法,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却永远也找不到。
她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不能容忍一种有缺陷有遗憾的生活和人生。
她的自我是分裂的,既自负又自卑。
“他希望自己无能为力……但与此同时又……坚持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
她倾向于感到自己无足轻重,一文不值,但如果别人不把她当天才看待,她又会勃然大怒。
”(卡伦·霍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伊织在面具被撕破,不与任何人社交,把自己束缚在自己的小岛上,很多人很心疼她.但对于神经症,荣格并非把症状视作一种无味的受罪,而是把它们是为灵魂在逃避恐惧和寻求实现的挣扎过程中经历的成长的烦恼,一个获得意识和成长的价值无量的机会——神经症是一个尚未发现其意义的灵魂的所遭受的痛苦。
神经症是让病人注意到其生活中所缺乏的东西和有问题的方面的一种呼唤,是让病人踏上自我发现之旅和重生之路的一种呼唤。
荣格把神经症的治疗分为四个阶段:这些阶段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重叠,也并非按照顺序进行,它们是: (1)忏悔-Confession:这是进行宣泄的最初阶段,此时病人把她扛在身上的秘密告诉分析师,而在剧中,伊织由于文研部成果被毁的契机,加上稻和坦诚的谈话,才激发了伊织忏悔,或是宣泄的治疗的开始。
即道出内心中真正的自己,也是在被撕碎了“完美的人格面具”和“冷漠的面具”下真正的她。
这个阶段通常和强烈的解脱感、卸下重担的感觉联系在一起。
罪疚感减轻了,孤立感,自卑感以及为社会所不容的感觉也同样如此。
阴影的整合开始。
(可以说那些小混混为伊织的心理病症恢复打了一记漂亮的助攻)
· (2)解释-Elucidation:这个阶段大致等同于Freud(弗洛伊德)的“解释性”分析。
症状和移情现象得到考察,俄日能得到发展的区域被确定下来。
开始认真发掘潜意识的工作了。
(3)教育-Education:(1)(2)所获得的顿悟被投入到生活中。
一个人开始对自己产生不同的体验,并开始探寻新的存在方式。
这通常伴随着对社会要求的一种改进。
关于这两段治疗是在伊织获得太一肯定其人生价值,即:不管你伊织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永远是朋友,我永远肯定你。
和在稻和被绑架后的心理挣扎之后。
(4)转化-Transformation:对潜意识的发掘是的一个人直面阴影,以及其他被激活的原型成分,这些原型成分是是对之前狭义的,神经症的或片面的发展的一种稳态补偿。
伊织真正的转化成功是在最后击败小混混后,害怕得跪倒在地,完完全全暴露出自己心中的恐惧和懦弱,以及嚎啕大哭的外在反应。
这是整个文研部发生超自然现象以来,伊织在别人面前表现了自己的脆弱,人格转化的时候——伊织虽然很害怕,但却没有表达出懦弱。
欲望解放的时候。
伊织也在努力修复文研部的感情,并鼓励和肯定了稻和的生存方式。
在时间回溯的时候,伊织借着文研部四人的帮助拒绝逃避过去,肯定了现在的自己。
之前任何时候,她都是那么完美,帮助别人,鼓励别人,而她唯独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恐惧。
现在伊织终于放下了一切防备,直面不完美的自己,“完美的人格面具”由她(也必须由她)亲手击碎了。
这代表了转化的完成和治疗的结束。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伊织这个人物在参考几种心理学资料之后的人物心理分析。
介于本人并不是心理学专业,只是一名小小的二次元宅。
如有专业人士觉得我胡说八道,妖言惑众。
欢迎批评指出我文章排版和内容等各方面问题所在,来使这篇文章更好地被阅读。
(心理疾病患者的人物心理着实比正常人复杂多了,就喜欢这样矛盾有深度的人物)
明明泽城很适合傲娇的说,稻叶的确也是傲娇,感觉是不是泽城声线有变化了?
略显苍老?
不适合学生了?
大概吧,总之有些违和感。
本作挖掘人性有一定深度,结局显得略蛋疼,永濑伊织的转折有些突兀,细想之下的确也说得通吧,总感觉最后作者充满恶意,通过伊织吐槽稻叶,揭露了本作主线三角关系的真实形态,男猪的优柔寡断,摇摆不定,随波逐流,四处留情;稻叶是内心骚动,心口不一,反复无常;伊织倒是敢爱敢恨,最后完成蜕变(最后感觉她是上帝视角了)。
让人无力吐槽的是男猪最后,还敢摆出一副圣人姿态,对伊织说不管怎么样的你我都喜欢,然后直接无节操的倒向稻叶的怀抱,稻叶也是一拍即合,喂,这还真呼应翻译的中文标题“随意”了啊。。。
于是咱就成了伊织粉了。。。
明明对丰崎爱生不感冒的说。。。
顺带一提。。。
妹妹很萌的哦。。。
无意之中在b站中被推荐了这部很赞的冷门番,很现实很有意义,四种现象让五个人都直面自己的落点,成长起来,了解别人,了解自己,了解过去,按照自己的态度去活。
此番最喜欢的还是女主伊织,因为感觉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人,不善于表达感情,其实很多负能量,但又要强撑伪装,我们很多时候不也是这样吗?
很真实的人物,只不过稍微夸张了点。
因为我妹妹的性格就是这样,感觉他本来就是爱笑,容易消极,负能量多的人,但大人却一直让她多笑,其实不必刻意改变,人生只有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就好了。
你们这些人不要伊织,我要了。
还有我妹妹,很可爱的。
关于青春的话题真是永不褪色。
当然好看与否还要看你怎么讲故事。
台词摘录或其他灵魂交换大家本质上以灵魂或者说是意识、所谓人格这种东西,来判断“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而这无法触碰的人格使我们平常通过身体来辨认个体,倘若那个身体,例如因为人格交换变为暧昧的存在的话,我们还能够以我们的身份存在下去吗?
稻叶说,“这样的情况可是非常绝望的”。
当在死线徘徊时,永濑伊织选择要跟永濑伊织的身体一起死亡,“杀掉他人的人格,占领他的身体活下去,这太沉重了,我背负不起”。
欲望释放互相伤害,互相麻烦才是朋友嘛。
在有可能伤及对方的情况下,哪一个更重要呢?
是不让对方受伤,还是通过交谈解决问题?
顺便说下,我认为人就是互相伤害的存在。
不想伤害别人而制造堡垒。
撒迷西的话,说出来不就好了嘛。
时光逆行青木义文:“人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呢,死了不就毫无意义了嘛,所以我决定要尽全力地享受人生,那样无论什么时候死去都没有遗憾了吧” 为了确认自己现在的心意而去见旧时的恋人,简单交谈之后便头也不回地走了,青木还是有点帅气的嘛。
— 你想重来一次人生吗?
— 正因为有了那些过去,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因此要是否定过往自己走过的路,就是否定现在的自己。
如果没有过往的累积的话,我现在一定不会站在这里。
(永濑伊织)感情传导“如果我现在流泪道歉的话,是不是还有令人感动的结局在等着我?
真不好意思,没如你的意。
但是,我已经厌烦了,已经腻了。
我已经装不了什么悲剧剧本里的主人公了。
你到底想让我揭露几次自己的内心啊!
你想让我被折腾得破烂不堪多少次啊!
一次次的!
一次次的!
” 永濑伊织总是扮演着理想中的自己,开朗阳光、十足耀眼,是啊,这样自己也很开心,既回应了别人的期待,也逐渐靠近理想中的自己。
可本身自己应该是个更阴冷的人啊。
有一天突然厌倦了,不仅厌倦了过分迎合大家期待的自己,也许更多厌倦的是,把自己的活力十足当做理所当然的大家吧。
“快变回以前的伊织啊”大家这样期待着。
因为习惯、规律、约定俗成的东西被认可了,世人往往就认定其为本质甚至是金科玉律。
少数则异端,党同伐异不是很常见吗。
私以为,这世上最带恶意的事情之一就是强加价值观。
王小波说,“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
” 伊织这因为风船葛带来的一系列混乱而扩大的阴暗心情不久就因为文研部遭暗算以及稻叶被绑架而冰释(当然还有友达的种种安慰)。
因为自己的不够坦率,最终没能够和太一更进一步地展开恋情而变成“曾经喜欢过”。
心疼伊织啊。
(虽然还是很萌官配)——————————————————————————虽然说人与人之间心灵的链接会展开无限的可能性,可还是不要过分地窥探人心为妙。
人心太复杂,灵魂从来都是独立的,谁又会想赤裸裸地把自己完全展现呢。
用疼痛填满伤口,填些嫉妒,再填些热情。
填些冷漠,再填些希望。
填些绝情,再填些期盼。
五味杂陈,无望地咆哮。
—— Lia 「I scream Chocolatl」(ED4)还是腹黑的泽城最好玩啊,哈哈哈。
泽城一生推。
爱生这部的演出无需多言的精彩。
果然对CV飙戏什么的没有抵抗力。
至于丑闻事件,寺岛拓笃和金元寿子表现出的对人的不尊重非常恶心。
就这样。
好喜欢台版的译名啊,这样不是更译得形神兼备吗:心連‧情結最后标题控摘上每话标题01. 気づいた時には始まっていたという話(注意到的时候,已经开始了的故事)02. なかなか面白い人間達(很有趣的一群人)03. ジョバーとローブロー (常败选手与卑鄙手段)04. 二つの想い (两种感情)05. ある告白、そして死は……(某个告白,然后死亡即将……)06. 気づいた時にはまた始まっていたという話(察觉之时又已经开始的故事)07. バラバラと崩れる(分崩离析)08. そして誰もいなくなった(然后谁都不在了)09. 止まらない止まらない止まらない(停不下来,停不下来,停不下来)10. それを言葉にするということ(将那化为言语)11. 気づきを与えられて始まったという話(被察觉到就已经开始了的故事)12. 雪降る街へ(向飘雪的街道去)13. この五人がいれば(如果这五人都在的话)14. 壊れてゆく日々(日渐崩坏的日子)15. なにも見えてない なにもわかってない(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看不懂)16. 覚悟と氷解(觉悟与冰释)17. 心をつないで(将心连接)
本来不打算评说老番,这次谈论《恋爱随意链接》,到底还是因为这个动画“太有意思了”。
谁叫它是是轻小说衍生的动画?
既然很有些嚼头,就让我们大家来看看吧。
首先对以这个题目,又有一种译法叫做《心灵链环》,似乎从全文内容看,后者概括的更好,而前者比较简明易懂。
所谓恋爱,虽然有之,总觉得并非最为总要的东西。
不过广大观众朋友乐于看恋爱,这是本番的一个元素看点,甚至能作为串联动画好几个组成模块的线索,也就不能等闲视之了。
然而你回去看,仍旧可以知道,每一个模块主要并不是讲什么恋爱的事情。
嘛,动画究竟是动画,依旧遵循着约定俗成的规矩,有老好人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太一、腹黑机智骄傲强势的稻叶,娇小可爱还是无数少女的桐山唯、懒散而又小色情的青木,遇到一些青春的烦恼和心里的创伤的故事,相互关心帮助,用无私的友谊拯救同伴什么的等等不多说,无论任务和剧情走向,不还都是一些标准配置的东西么?
(作者网络评论员赵小航)哎,不过即便是三元次,我们身边“俗套”比比皆是,也没办法计较了。
那么既然这样,老鸟你还为什么评说如此老番呢?
我的回答是:因为看起来很不合理而又似乎很合理的设定。
硬要说的话,我可能会把《心连情结》归类为心理学探寻类的动画。
二元次本就是一个理想的设定,认真你就输了。
这里故事发生在一个比较小的圈子里,尽可能的排除了过多的干扰。
几乎所谓“文化研究部”就是一个实验室。
只不过主人公从实施实验的人变成了被实验的人,如果你被当做实验的小白鼠,并且合理合法,你将作何感受?
是不是不太敢想,那么我们在实验台上,对小白鼠们做的种种都是合理合法的。
仅仅是因为实力决定一切么?
那么至少在动画中,基本上就是这样。
主人公们对于所谓的风船葛,毫无放抗之力,只能按照他的要求活动。
(如此实验也甚不仁道,真佩服这些声优们,在奇葩转换中还可以应付自如。
)不过小说出来之前,你也许还真的没想出来过这玩意儿穿造力和想象力还真是个好东西,奇葩设定也能引人入胜,就像现在正火的《暗杀教室》。
谁叫大家都审美疲劳呢?
(作者网络评论员赵小航)小说已经出到了第7章乃至于第10章动画还是4部分的样子,这样也不要紧。
姑且从动画那些心理学和精神学的现象,我们可以发反思自我。
最能感动人的反而是最简单而真挚的情感,最普通最实在的行动。
热情而不单纯、善良却又笨拙,这不也是曾站在青春路口上的我们吗?
人格互换:我们用什么来识别彼此呢?
首先还是外貌和肉体。
三元次中,用唯物主义观点看,我们的精神是依附于肉体而存在的,即无数神经元写作的结果。
因而“感同身受”只是在相似的境遇上,如你做了过山车我又做了过山车。
于是我对于你的境遇感同身受了。
而这里直接互换身体,那么你就是那个“他”了,那么简直没有隐私。
欲望解放:这个没有那么玄乎,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也都有冲动的时候。
只不过文中的冲动不可抑制,这在三元次中叫做狂躁症。
动画中的主人公只是“被强制”患上轻微的精神疾病,比歇斯底里什么的要轻多了。
突然变成小时候:作者给了我们欣赏萝莉正太的机会,太一嘛,开主角光环免疫了外界干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于是透视视角从平行角度转移到了时间轴。
心语传输:想什么别人可以听见,真要命。
从肉体上没有隐私变成精神上没有隐私了。
小说后面的没看(作者网络评论员赵小航)青春中的我们比先前很成熟了,但是实际上有很不成熟。
主人公们暴露的,实质还是青春期成长中的种种烦恼。
本番二元次中放的轻松的很,特意给我们无数搞笑无厘头的片段,以及林林总总的小色情的开心果。
对于这五个人,突如其来种种现象很麻烦 。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洪水和火山破坏了原有的村庄,却留下肥沃的土壤,留下生机给未来。
我们的主人公们在共患难中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并且构筑了更加坚强的友谊,甚至解开了伙伴的心结,也得益于此吧。
有时候我们虽然看起了很无力,但是行动就会有所得。
我觉得不好的一点就是,作者把应该怎样做,甚至于怎样思考全都很详细的告诉观众了,于是几乎成了教科书一样的风格,作为观众缺少思考的空间。
题目和封面你们是和乌龙事件约好一起毁动漫的吗?
这番划到恋爱什么的我第一个不服(可能学医一般闲着没事喜欢研究人性),这是教科书级别的剖析人性番好嘛!
风船葛你的能力不要太帅!
人格交换、欲望解放、时间逆行、感情传导,你简直是人生导师好嘛!
(虽然我更相信👉大老师!
)永濑伊织,说起伊织我们真的不要太熟,相同的家庭环境,相同的性格,这番因为你我都嗅不到恋爱的酸臭味了好嘛(我真的是资深白学家吗🙃?!
)最后一部分我都是吃着大把胃药看完的,因为特别想看到你怎么克服,你说过,“ 所谓的人类……所谓的自己究竟是什么呢 只要外表一样的话 即使内在改变了谁都不会发觉”“你们到底在期望怎样的我?
”感情传导暴露了你的内心,你害怕别人说你是骗子,害怕他们都不喜欢你,所以你装不下去,你崩了,你不再装了。
番里没人懂你,弹幕都站在道德至高骂你,说着什么三次元这样的人很少,我笑了,真的少吗?
风船葛说到底只是一个二次元的人物,但他的异能力在三次元那就是社会因素!
你真的是你吗?
你真的只有一个你吗?
你真的在大环境下没有伪装吗?
伊织就是这样大环境的产物,不同的是,家庭环境让她更期待那样的平和所以她想做的更好来缓解那样的环境,所以她学会了迎合,学会了察言观色。
最后朋友们的嘴炮线方向都错了好嘛,“这么多年你辛苦了,现在开始做你自己就好了!
”其实这样一句话,就够了。
她仅仅是想找到自己👈啊!
“我们做朋友吧”你这样和濑户说,你这是要重新来过啊!!
(白学去你妈,俺要交朋友😌) 妈蛋!!
一句话治好了我多年的胃病,谁都没想到你会说出这样的话,我特么一下子看到了人生的方向啊!!
我真是不如你nb啊😭!
(尼桑看到目测哭晕在厕所里,这么多年嘴炮,人不如番系列啊!
)那么,╳╳╳,我们做朋友吧👊。
不像大家那么高评价,我觉得如果在人格互换阶段结束,这作有9.5. 欲望解放阶段结束,这作有9.0. 突然变成小时候 结束,有8.5.但是心灵传输阶段结束,最多只有7分本作5主角 八重樫太一、永濑伊织、稻叶姬子、桐山唯、青木义文稍微说一下,八重,牺牲型人格。
也就是所谓亚撒西男主的超级进化型,问题一般都是由他解决伊织,讨好型人格,从小时候的经历起带上“面具”,扮演已经让她忘了自己姬子,谨慎性人格,前期比起自己的感觉更看重团队,认清以后忠于自己的感情,比起部长伊织一般是由她发号施令唯,受过男性创伤的天才柔道少女,放弃了柔道,和青木的问题都不算大,基本副cp很稳青木,除了无忧无虑,忠于自己,专一以外没有能力的废柴男二(感觉主要作用是防止进入后宫路线)也是本作虽然不器用,但是基本没病的的唯一一个人虽然好像是 风船葛 引起的全部事情,但是其实就是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剧情在人格互换阶段,基本上是说言语的力量,靠男主嘴炮解决了,姬子的太过谨慎(或者说不想露出自己的弱点),唯的恐男(进度较低,只能对八重),伊织也算认识到可以脱离面具做自己(进度很低),其中不乏校园四霸的风格,最后八重告白伊织结束,然后是欲望解放解读,这一个阶段主要是比起言语,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如果想要相互理解的,互相伤害是必不可少了,这个阶段基本是唯恐男基本上解决了,姬子认清自己对八重的感情,与永濑立下就算争男主也不影响友情的关系(此乃谎言,面具),变成小时候,解决的就是过去的遗憾,包括凑数的男二的初恋目标(唯攻略up),唯的柔道梦,永濑的第二个爸爸的受伤害问题并立下的五人一起就能面对从小的阴影(此乃谎言,面具)。
心灵传输阶段,永濑问题全面爆发,拒绝了八重再次告白,有了自我认知问题,不知道大家喜欢的是面具还是自己,这个阶段全面说明了前面那些过家家一样的实验,并没有解决永濑的面具问题,基本上这种问题也只能在找出自己前不加掩饰的活着,这时候朋友能做的也就是守望再加点鼓励,顺便稍微抑制,防止班级气氛变化,然后其余三个主角(废柴不算)一直喊着让她变回原来的自己,继续活泼什么的,充分显示了四人组根本不懂的永濑,也拯救不了永濑,这时候总是看不惯现在的永濑(她不扮演可爱你们还不开心了)的濑户内三人组居然不走软刀子霸凌路线(我不是说霸凌好,但是一般走向就是这样),直接干了票大的(部室破坏),最后实行犯(三男)还把姬子抓走了,没心灵传输直接里番路线了,最后原谅了濑户内,还把实行犯放走了,最后脑袋还被回手补了一钢管,可见作者已经圆不回来了,和理科生二期一样要用绑架事件来推进事件,外部威胁解决内部矛盾,最后大团圆,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又盖上了盖子,八重伊织分手,姬子上位,姬子恋爱后变可爱,发表会成功,文化研究部存续,副cp加进度,可喜可贺(棒读),可喜可贺(棒读),反正靠男主也拯救不了永濑,有些问题只能靠自己和时间解决。
比起以上几位精神病人,有时候路人说的话都比主角团真实,本作唯一的人间清醒班长 藤岛麻衣子 才是真的厉害,无论是助攻(林间组队),还是收尾(实行犯解决),还有虽然喜欢永濑但是在永濑封闭自己阶段,并没像主角四人组频繁踩雷,虽然是被设计的便利工具人形象,但是实际守望+鼓励才是真的能解决永濑问题的关键,个人觉得算歪打正着了。
只是新闻,跟动画无关··························转自新浪动漫······························轻小说改编动画《恋爱随意链接》自7月开播以来表现得不温不火,然而最近爆出的声优丑闻却让本作站在了风头浪尖之上,成为最近几天日本2ch等网站“讨论热度”最高的新番作品。
所谓ドッキリ,是日本娱乐节目常用的一种整蛊方式,既营造一个整个舞台只有被整者被蒙在鼓里的虚拟环境来给观众取乐。
《恋爱随意链接》的先行上映会上就开了这样一个玩笑,制作组通知声优市来光弘前来试音,并号称他所配音的新角色将在先行上映会上当场发表,然而先行上映会当日宣布的却是市来光弘将就任《恋爱随意链接》的“宣传部长”,但不会在《恋爱随意链接》出演任何角色,并当场播放了对此豪不知情的市来光弘前来试音并合格时的偷拍录像。
这本来是一次活跃上映会氛围的玩笑,但市来光弘本来就并非人气声优,近年来的代表角色只有《Another》的风见智彦等数人,因此对《恋爱随意链接》的试音非常重视,为此努力练习了很久,先行上映会上可以明显看出市来光弘受到了很大打击,当晚在自己的推特上暗暗写下了“这一天我一辈子也忘不掉”的话语。
这一事件发生于6月底,由于当时《恋爱随意链接》并未开播,所以事件本身也并未在网络上激起火花。
然而最近《恋爱随意链接》的广播又让这一事件再次浮出水面,主持广播的男女主角声优寺岛拓笃和金元寿子对市来光弘大开嘲讽,表示“那是历史的瞬间”“看起来超可怜”“那样的人崩坏掉的瞬间很棒的感觉”,遭到了网友的严厉批判。
不少业界人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市来光弘表示同情,杉田智和在广播中称“要是我被搞的话就把在场所有人的脸记住就回家”,山本宽称“这样的傻瓜到处都是,一直占据着业界,没什么可意外的,当然我也是”,《零之使魔》原作者山口升则称以前参与试镜时迟到了被导演大骂,“那些声优都是在认真努力,不成功则成仁,抱着必死的决心来竞争配音岗位的,握有选择大权的我们不认真对待怎么行!?
”,以各自的方式对整人游戏的企划者进行了批判。
据最新消息,受于舆论压力,《恋爱随意链接》制作公司SILVER LINK的社长金子逸人已经在推特上进行了道歉,并宣布市来光弘配音的角色将从第14话开始登场,不过现在这条推特已被删除,是否是因为市来光弘选择了拒绝这份“施舍”般的工作不得而知。
·························分割线·············································上述事件确实过分。。
总之,这部片也彻底火了……
在满城动漫皆后宫的时代背景下,愿意讲故事的人少了,乐意看走光的人多了,于是这么一部逆时代潮流的动画着实地吸引了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部非主流动画的现状也叫人惋惜:制作方玩弄声优的丑闻、动画止步于17集、psp游戏发布2年未汉化、网上没有分集剧情介绍、动画剪辑中极低的出镜率。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恋爱随意链接中,作者所投影的理念也同样纷繁复杂。
叙事背景上,作者用祥和欢乐的校园生活背景衬托风船葛(幕后黑手)施加的随意异变(人格交换、欲望解放、时间逆行、感情传导),在两个反差背景下以忧郁的主基调穿插欢乐的插曲,是少数能叫人抹着眼泪笑哈哈,苦中作乐的作品。
叙事模式上,以随意异变模式分类,以17集讲述了4个章节的故事,难以预料的各章节结局和不落俗套的剧情走向对观众的好奇心发起了极大的挑战。
一般的作品往往只能在故事情节上出人意料,而本作中,仅5位主人公,我都猜错了人物恋爱关系…人物刻画上,作者通过主人公八重樫太一的第一视角,与文化研究部成员从相识相知到相濡以沫.人物的全貌随着故事发展才图穷匕现,紧凑的剧情和紧张的气氛把握得恰到好处.作为一部有思想的动画,在看似头脑简单的人物内心自然有着不简单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在黑历史折磨和随意异变的戏弄下,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身体、思想不再是隐私的时候,信任的危机也浮出了水面。
信任是贯穿动画各章节始末思想。
文化研究部的5人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成为部员也都是基于机缘巧合或被逼无奈。
就像believe中也有lie一样,表面的信赖早已千疮百孔。
本着人性最基本的防备心态,而面对自己内心却被一览无余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随意异变就成为了谎言终结者(同样也是傲娇终结者)。
恐惧的从来不是面目狰狞的妖魔鬼怪,而是要面对捉摸不透的人心。
在这样人心惶惶的氛围下,主人公迎难而上,巧妙得利用随机异变化解异变所带来的问题本身,也抚慰了折磨下同伴,更是获得了自我的救赎。
在信任的基础上,巩固友谊,抱得美人归。
silver link的动画,几乎是清一色的后宫喜剧,而本作算得上转型了吧(对后宫的界定:好感对象≥3)。
本作在画风上的确不突出,给人一种预算十分有限的感觉。
但是师从新房的大沼心并没有让人失望,最后的答卷还是让我十分满意。
我对声优了解有限,不敢班门弄斧,简单提及一下丰崎爱生,以表明对文章没有懈怠…“我曾今吧你当作过自慰的对象”,这句有特殊技巧的表白成为了本作超出作品本身的影响力(类似笨蛋测试召唤兽中的FFF团、秀吉)。
当女主角以同样的表白回应时,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我相信,无论是初入情场的新手,还是久经情场的老手都从中学到了不少。
能看到这里的读者真是辛苦了,但看完本作动画绝对是轻松的。
本着只字不剧透的理念估计也没人能通过此文了解了多少剧情,况且该动画也没有分集剧情介绍,所以希望大家务必看看这动画。
嘿_小强14jun.25
看一眼类库120yen
很有意思!就是人名记不清会不太方便看。。于是一直百度一下名字--。。来豆瓣一看分数这么低很不舒服 绝对五星啊!!!好片子啊!!
等网络放送
按照你的理论,你面对别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你自己,那么你自己又是什么样的?别太纠结于真正的自己,因为人总要与别人相处。
无力吐槽
其实片子还是挺好的,但是制作组rp太渣了!
一惊一乍的青春疼痛故事,属于会有噱头冲突使得人看下去,但是挺疲软的因为很白冲突都是很唐突很套路,属于片荒空窗期的影片我觉得本作最有趣的就是葛什么这个“角色”,作者大手的具象化,每当剧情没进展就强行机械降神去干预篇三>篇四>篇二>篇一整体是不错的,文戏大体不错,情节推进也很有节奏,就是每一篇都是这样,每每到一个高潮爆发点时候都用了非常烂的方法来收束,观感太奇怪了且逻辑成谜,看弹幕也是每每到这时候就开始各种问号和迷惑的了,作者到最后也没学会怎么合理收尾,回回都非常牵强。在此倒扣一星最喜欢的角色是本作真主角伊织,中段就确定最喜欢她了,她的个人剧情基本和主线高度关联,但是很可惜的一点成也是这败也是这,几次篇章高潮她的高光都搞得一言难尽
故事挺有意思的,可惜结局太坑爹
越来越啰嗦。。。
超棒!!人性是最有意思的东西!喜欢青木和稻叶,尤其是青木,全力活着的人生最有意义~
心理,恐怖片。姬子的声音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大妈。。
主打一个青春疼痛文学,自爆自爆自爆,朋友哪里没有摩擦呢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部该5星吗?
总的来说还算是挺有趣的一部作品..风船葛这个"想要看到有意思的东西"的想法我想大部分观众都有吧..ED3较出彩
有点小儿科
不就是个硬要把CP掰正的无聊故事么。什么阿,大家都喜欢稻叶儿阿,那我选永濑好了(说什么呢,最萌的明明是妹妹,啾,亲脸颊~~
还可以
额无语,永濑像是别人play里的一环
作画很好,声优表现张弛有度,剧情也还算说得过去——如果不是出了那样的事情,应该会是一部高销量的优秀的作品吧。默哀一下原著。(此分仅打给动画组的操作)
オレはイナばをおかずにしたことがある。ワタシもおまえをおかずにしたことがあ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