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出于道德和理智的缘故,被深深锁在了心底。
电影从某种角度释放了我们的真实一面,由于电影的虚构性,我们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像在真实世界中,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潜意识的过滤过的。
所以在影视中,我们看到一个人被香蕉皮滑倒,在路人面前出尽洋相时候会哈哈大笑,却不曾想到现实中却要抱以违心的同情。
我们会不自觉地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把电影中的通天大盗、黑帮老大当成自己的偶像。
片中小主角路笑的名字似乎揭示了这个观点,“路人的笑”-旁观者大多是一群幸灾乐祸、看人出丑的无聊的人。
越是违背道德、伦理、法律...的题材在影视中越是受欢迎,老百姓缺的就是生活中很少见的“新鲜事”,媒体的职责就是挖掘更多更出乎意料的东西,真实的也好,虚构的也好,都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网络的发展让“爆料”这种好事不在是媒体等主流群体的专有权利,只要你有够猛的“料”,你就会在网民的拥护下名利双收。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在这种名利双收的致命诱惑下,什么道德、原则等统统抛下,上演了一场网络的混乱之治。
《回家的路》表面上看是讲述的一个小孩寻找妈妈的故事,却从另一面向人们揭示了媒体的唯利性,观众的空虚性,在经济利益驱动一切的今天,商业逻辑的泛滥,已经逼迫我们不得不把我们自己玩弄于股掌之间,我们只有自娱自乐,并在狂欢的刹那间,出卖我们的金钱、隐私、自由,乃至生命。
不管是媒体还是观众,都需要找到一条回家的路,我们已经被利益和空虚的自我控制得太久了。
今天不幸得又看了一部范冰冰小姐的电影,我对此人不仅毫无好感,简直厌恶至极,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反正哪儿哪儿都不爽。
但是这部电影还是我最近比较期待的一部电影,因为是杜汶泽第一次演正剧,所谓正剧,就是说阿泽这次不搞笑了,所以很是期待。
我看电影之前一般不会刻意去找有关电影的资讯,第一是为了保持新鲜感,第二是因为那些“资讯”十之八九是骗人的。
而在知道这部电影的信息时(当然事先有所闻啦,不然怎么会期待),附有一小张剧照,镜头里,范小姐轻捱阿泽的肩膀,灯光很温馨,同时配以“主旋律电影”的口号,我以为阿泽要演地下党,心情无比激动。
铺垫了这么多,你也该明白我下面要说什么了。
其实我真的无法想象杜汶泽也会cheap到这个地步拍这种片的,我一直都将他视为电影质量的保证。
哎,果然经济大萧条下,明星也得开饭啊。
影片讲的是一个“真人秀”的故事:《回家的路》主持人田聪,让自己的儿子充当自己的节目主人公,谁知在节目中不慎爆出自己的隐私,她却将计就计利用节目挽回了自己的形象,并且让收视再创新高。
范小姐当仁不让是这个抛弃家庭、利用儿子和丈夫的女主持了,阿泽饰演她倒霉的丈夫。
看剧情就够无聊了,谁知演起来简直乱七八糟。
老旧的场景,让人一看就感觉像上世纪末的上海小成本电影,剧情荒诞,还自以为笑料百出,不时制造些低级的笑点,例如让一个小男孩天真得去摸女性的胸部,这种明显低级趣味的笑话,说轻点是教坏小孩,说重点简直伤风败俗。
还有些什么让小孩当街露屁股之类的,这究竟是不是定位在“亲情电影”的影片啊?
电影里都知道小孩当街露屁股的行为不妥当,需要立即请嘉宾来补救和解释这种不恰当的行为,怎么在电影之外就完全不用考虑这些呢?
好,笑料低俗,是因为这是电影的普遍问题,那这部“亲情电影”,感情戏如何?
OMG,我只能说:垃圾。
范冰冰作为电视台的主持人,利用自己的儿子做节目,完全不顾及孩子的安全和心理,一心只想节目收视,结果自己的儿子差点被车撞。
儿子跑了她去找,骗取了孩子的信任之后,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向摄像机挥手!
儿子害她身败名裂,她还会发脾气扇他耳光,而且还非逼孩子哭。
这算什么妈啊?
这是什么母爱啊??
她亲自己的孩子,还这么犹豫,当她想认回孩子,孩子反而不认她了。
那最后她究竟是认了孩子还是没认,我也不知道,最重要的是,我完全看不懂她最后究竟是悔过了还是仍然在做戏?
乱七八糟的剧情,让人晕头转向。
哦,阿泽,要提提的。
说阿泽演正剧,那简直是胡扯,阿泽仍然是搞笑的份儿,正的大概是这个所谓“亲情电影”的主题吧!
至于说阿泽演得好不好,我只能说他交足功课了,但是这种电影,他是不可能有什么发挥的。
除了剧情让人不舒服,场景和造型也是非常无言。
这是我见到范小姐最丑的一次扮相。
偏见归偏见,我也承认她确实长得不错的,但是这一袭看不出是哪个时代的过气长裙套装,再加上那个不长不短的学生头,是不可能不丑的,不过倒也挺符合上世纪的主持人形象。
而上海优美的外滩、东方明珠、夜景,也不知道怎么拍来拍去都只是乱街景和大批群众。
最后不能不说那个让我比吞了苍蝇还恶心的配音。
据说影片如果不配粤语,在广东地区的票房会有一定影响,但是这一句普通话一句粤语的对白,真不是普通难受,我宁愿你所有都是广东话,也比现在周围的人说普通话,主角非要配粤语强。
再说了,谁不爱听原声啊?
也没听说英文片不配粤语广东人不买账的事,太小看广东观众了。
还有什么想踩,嗯,大概方方面面都齐全了吧,就这样。
哦,片名我说了么?
好像还没,叫《回家的路》,大家记得了,千万别买票入场,入场了早点出来。
~~~~~~~~~~~~~莫名其妙的分隔线~~~~~~~~~~~~后记写了这篇东西之后的第二天,Blog的当日点击量恐怖到达到97次,一度让我以为自己的BLOG受到攻击。
后来发现,原来是范小姐魅力大啊。
托儿那是满地的,Fans也是大把,愤愤不平之人,以及怜香惜玉之人更是难以压抑心中的怒火,纷纷留言谴责之。
收到一个留言说我嫉妒FBB成这样。
大惊,我要嫉妒她什么好?
是不是要嫉妒她漂亮?
不需要啊。
是不是要嫉妒她是“名演员”?
不屑啊。
是不是要嫉妒她够狐媚?
傻啊。
那嫉妒她RP够好?
所有的制片集体笑死了。
某位豆瓣网友说,本问是宣泄了一位女性对她的不满,这明显是男性说的。
这部电影据说是她的转型之作,对此我也没有否认她的演技,我只是在抨击剧情让我不能接受。
但是各位英雄主义的好汉自然不允许我贬低他们的女神的,即使是贬低角色那也是侮辱的。
那其实是我不客观,还是这位英雄不客观?
至于说我对剧情的不满,那纯属个人喜好了,即使过激了,那也真是,我自己的事儿了。
谈到我对阿泽的个人崇拜,也许有一点崇拜,那是因为他比较会搞笑。
所以我只能说这部电影的宣传文案大大忽悠了我,对此,我对那些断章取义,不按实际说话的文案表示谴责。
最后,我喜欢和不喜欢是我的心情,好像也轮不到谁来批判我对电影的评价如何如何。
如果一部电影要从视觉效果、拍摄手法、剪辑、美工各个方面来一一分析评判打分,那它还是打动我们的电影么?
一直以来都被各种娇柔造作的片子,节目,电视看的实在需要找几句话来发泄,路远方的那些话,很出彩。
若干年后的一个下午,老年的鲁豫(依然头大身小)坐在沙发上,手扶着腮,腿互相搭着,丝袜包裹下的它们显得那么单薄.镜头转向大屏幕,上面的画面定格在一个小男孩光着屁股的图像上.她对着镜头说: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照片的来历..(下面有人喊想....)鲁豫回头很知性地看着他,已经是三十岁男人的邹砚文,他看着屏幕说:这是我演的第一部电影<回家的路>鲁豫:你当时几岁?邹砚文假装思索:六岁?不,是五岁半.鲁豫假装惊讶:触电好早呀,比我早了十几年.这部戏和你配戏的是杜汶泽还有.....鲁豫说这话时拿手指指着邹砚文,邹砚文咬牙:还有范冰冰.鲁豫:那时他们俩正是如日中天,非常红.你第一次演电影就和他们配戏,你是开心多一些还是紧张多一些.邹砚文再次思索:都有吧.鲁豫:我不信,你紧张吗,你在戏里有那么漂亮的妈妈,而且还和妈妈有亲吻戏.邹砚文面无表情.鲁豫:你还记得那场戏嘛?邹砚文装羞涩:不怎么记得了.鲁豫继续:那你当时明不明白那场戏是什么意思.邹砚文一惯地装思索:当时导演跟我说的是你从未和妈妈见过面,你要表现出对妈妈的渴望.(鲁豫点头,头部大特写)鲁豫:那场戏很感人,我当时就看了几遍,这一次为了采访你我又看了好几遍.再次回头对观众,大家想看吗.请看大屏幕.屏幕上范冰冰的特写,割过双眼皮的眼睛在颤抖,她的头一上一下的旁边是邹砚文当时的小脑袋.镜头切到邹砚文,他双手按在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鲁豫喊停,大屏幕中定格的是邹砚文和范冰冰两个交错的脸.鲁豫:砚文,你妈妈在你那么大时亲你吗?邹砚文吁了一口气坐直身:亲.鲁豫继续:你妈妈也像范冰冰那样亲你吗?邹砚文表情开始凝结:不,我妈只亲我脸不亲我嘴.鲁豫追问:范冰冰亲你时你想的是什么?邹砚文摇了摇头但表情很痛苦:什么也没想.鲁豫追问:不可能,我表哥在我三岁时亲我我就有感觉了.你没说实话.邹砚文咬咬牙:时间太长,我忘记了.鲁豫:那我们再次看一遍这个镜头,直到你恢复记忆好不好.于是大屏幕上反复着范冰冰的脸部特写.邹砚文突然大喊:不要.不要....他把他的脸埋在膝盖里,全场一下子静了起来.鲁豫缓慢地转向镜头:本来是一个温馨的吻,为什么会给邹砚文留下这么痛苦的记忆,一个五岁的天真男孩,不正是需要母爱关怀的时刻,而就在和戏中母亲接吻...不亲嘴....亲吻.....妈的这句话怎么说都不对劲(场外提醒说亲亲,以上内容在正式播时被砍掉)亲亲的时候,年幼的邹砚文到底在想些什么,广告之后内容更加精彩........忘了说这个访谈的名字叫<万金油之鲁豫有约:有关一个五岁孩子的舌吻>PS,虽然整个片子打着儿童亲情片的旗号,但从屁股,小便,乳房到亲吻样样俱全,完全应了片中那个假专家所说的性意识的觉醒.这根本就是向弗洛伊德的一次伟大致敬,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个孩子从肛欲到口欲的过渡,应该选为全国中小学校必看电影.
我们生活的时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科技的进步、物质的充裕,究竟是给人们带来了更大限度的自由还是限制了自由?
究竟是把人们推向了一个多元的世界还是将人们置于自我的对立面,在这样的多元世界里自我迷失自我疏离?
《楚门的世界》寓言式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
很显然,那个庞大的摄影棚是楚门的世界的全部,当然他对此完全不知道,他的出生、成长,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甚至包括他的死亡,都将在一个被人为操纵和设计好的舞台上上演,并被无以计数的生活于光鲜富足的现代世界的观众观看。
楚门就是他们的想象共同体,他们同楚门一起经历着他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离开楚门,他们的生活将无所适从,生活秩序将被打乱,生活将变得毫无意义。
但这场被设计好的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真人秀,却终因楚门的疑心和探求欲被击碎了。
在楚门走向真相的那一刹那,真人秀节目结束了,一个阴谋被置于阳光之下。
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深深的撞击,证明楚门又绝不仅仅属于楚门的世界,他同时就是生活在这个弥漫着商业电视硝烟里的你和我,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关于“老大哥在监视着你”的隐喻不言而喻。
上个世纪末以CBS的《幸存者》为代表的一系列真人秀节目的兴起,正好印证了博德里亚认为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极端丰富和精神生活匮乏所造成的“白色弥撒”,虽然博德里亚的观点是基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现状得出的。
如果放置到全球社会的发展形态上来看,这种思考多少带有前瞻性与预测性。
但就如今的社会现状来说,投资性社会,到处都弥漫着商业气息,消费社会的形态已经形成,尤其是随着中产阶级人数的日益增多,寻找刺激与快感首当其冲成为了白色社会人们普遍的消费目的。
真人秀的出现正弥补了这一类“寻找刺激与快感”节目原先的缺席,窥视人物的隐私、放大人物内心的阴暗面等真人秀元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物质世界里人们的窥视癖。
真人秀中人物的隐私是通过节目的叙事逐渐展开的。
我们平时所乐衷的电视剧,因为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的,不存在所谓的隐私,因此也就没有私人领域,而其实,促使人们观看电视剧的动力在于将这些虚构的人物隐私向观众曝光,从某种程度上说,真人秀和电视剧有很多相似之处,而最大的不同是电视剧的隐私是属于剧中人的,而真人秀的隐私却是真的,是属于普通人的隐私,所以从受众观看机制角度,对于这种不加修饰的第一手隐私的热情远高于虚构的隐私。
《回家的路》正是一部以当今消费社会的白色弥撒背景下,真人秀节目被刻意置于大街上的小孩在寻母的过程中所引发的对于收视率至上的电视台对于道德底线以及家庭伦理的反思的电影。
很多人把此片贬得很烂,我想很大程度上不是对于影片的不认可,而主要是针对女主角范冰冰。
我不知道这种莫名的憎恨来源于何处,但正如影片里那些毫无理性的粉丝一样,对于追星的狂热,那些无缘无故的迷恋与憎恨统统都是这场白色弥撒的消费主义社会的极端产物。
作为女主角,范冰冰在《回家的路》中的表演也算是尽职尽责,将一个职场上成功家庭生活失意的女强人演绎得有血有肉。
从故事本身来讲,这是一个悲剧人物,在职场上打拼无数,不满足于只做花瓶,一人身兼主持人和制片人数职,在这个依然男性在职场上还是占绝对领导地位的今天,她需要的也许仅仅是一个认同和肯定。
但收视率不佳、下属的篡权夺位、广告商的撤资、节目的被撤都使得这位外表冷漠的女强人一次次的遭受重创,这注定是一个以工作为中心的女人,所以尽管在直播的时候她内心曾受到孩子的触动,但在她身上,“母亲”的角色始终是处于一种缺席状态和游离状态的,因此这个东方明珠寻母的故事注定是一个悲剧故事,故事的悲剧性不在于她的失去,而在于不圆满,这个家庭终究是不会团聚的。
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时孩子认同了自己的母亲,母亲也同时找回了自我母亲的身份,但在这样一个商业市场打拼,一切向钱看的氛围中,母亲的身份还是会被女强人的身份掩盖,而这个家庭又很可能走向分崩离析,从这个角度来讲,影片最后的不圆满成全了我们合理想象的圆满,以一个善解人意的空姐代替了这个已经回头是岸的母亲。
由于孩子母亲身份的缺席,父亲一人既要承担父亲的责任,还得担当母亲的角色,因此我们看到杜汶泽饰演的父亲出场时,是以一个不那么成功甚至有点窝囊的角色出现的,六岁的儿子在父亲相亲的路上不断地给父亲出谋划策,这一点颇为让我感觉有些不舒服,似乎刻意把孩子弄得很早熟可以增加影片的喜剧因素,的确影片的前半部分出现了不少又囧又雷的桥段。
我们暂且已经认定了孩子的早熟,但后来儿子在真人秀直播过程中给父亲打的那几个电话就与自己早熟的身份有些不符了,尤其是在斑马线对电视台请来的演员实施咸猪手一段,看起来让人感觉孩子是在刻意假装天真从而弄出这么一个桥段博取观众的笑声,同时在这里电影也承担起了真人秀以噱头吸引人们眼球的终极指标。
《楚门的世界》和《回家的路》都有一个看似悲剧却实则喜剧的结局,然而从现实的悲观角度来看,在这个媒介操纵的时代,谁都不能不能底气十足地说自己与楚门或者路笑无关。
在我们热衷的各种真人秀中,我们难道看不到楚门的影子吗?
在众多为超女好男儿狂热呐喊声中,难道就看不到那些终日与电视机厮守观看楚门与路笑的观众的影子吗?
我们可以痛恨那些整天吃完饭无所事事的长舌妇们的东加长西家短,我们也可以对那些喜欢窥探别人隐私的八卦天后不齿,但是我们自己却不曾意识到自己同样也是一个真人秀游戏里的参与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不得不赞同麦克卢汉那句“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至理名言,或者更确切地说,不是媒介延伸了人体的某些功能,而是人体的某些功能被媒介化了。
那么这样的话,在楚门的世界寻找回家的路?
我不相信你能给我一个肯定的答案。
这个片子没拍好,很烂很烂。
但是有机会一定要看,里面的小男生实在是太可爱了!!!
应该谁都想当他的妈妈吧!
电视是反映了几个社会的真是层面,真人秀的,女主播家庭的等等2008 10 28,看完,出来后,脑子里莫名奇妙的。
不过看到了范冰冰穿职业装的样子,看到了东方明珠
我们不再能一脸正义态度,掐着腰奶声奶气地指着对面的人:你是坏人。
我们不再用好与坏去标签一个人,任何周遭物事都有了模糊标准。
很可悲不是么,我们终于成熟为人。
令人羡慕的路笑小朋友,迷着眼,九十度角仰望天空,他的世界仍是净。
穿着背带裤,晃晃当当地去找他妈。
妈妈在于他,不是一个人,是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没有特别的样子,只有标志性的小虎牙。
换而言之,任何一个有小虎牙的女人,都可能是妈妈。
小蝌蚪当年找妈妈,也是这么盲目和执著。
在明珠塔顶,当田聪抱着自己的儿子,像服了过期春药般狂吻自己的孩子,我料到了片子的结果。
亲情和欲望根本就是两码子事,这位妈妈已经在这个欲望都市的最高处,找不到回家的路。
名为“回家的路”的栏目、在找回家路的孩子、找不着回归路的女人。
戏里戏外,严密切合。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许多标志性符号,跳房子,碰碰车,棉花糖,还有,旋转木马。
眩目的逆光中,田聪的侧面剪影那么美。
在木马上亲吻孩子的状态却怎么看怎么像艳伶猥亵幼童。
上面两处是片中最让人揪心的,却恰好也是导演的处理高明之处。
这其中有饱满的同情,也有些许的批判。
一个已经找不到魂灵归处的女人,她所能给予出的母爱状态必然是扭曲的、非常态的。。
看完整片,我们没办法像憎恶被当街拿获的小贼一样去指责田聪这个人物。
她的美丽不可方物,上天的偏爱让她没办法甘心把自己埋在人堆里。
不给她拨牙的那个男人是有自己原则的,但当这个有原则的男人成了自己的丈夫,他又是那么乏力的。
他没办法给她向上迈去的脚垫上一个肩膀,白嫩多脂的皮肤更没办法撑得住她需要的那把大伞。
靠自己,女人最无助的选择。
每次从田聪嘴里蹦出一句“该死的路远方”,都好像这个女人在对这个时代和自己的运势进行着最隐忍的抱怨与诅咒。
田聪这个人物注定是悲剧性质的。
如果非要给她的悲剧性找个始作甬者,推举这个时代应该不是替罪羊。
我喜欢素颜、穿着国产老牌回力鞋的姑娘,但也不讨厌登着艳俗红色PRADA的女郎,你怎么知道她不是顶着脚上的血泡和父亲一屁股的债去和这个世界血拼?娱乐至死的世代,一个不靠丈夫,不靠和上司有一腿而博出位的女人,我们不忍心对她多加指责与非议。
片中对这个时代诟病的明嘲热讽随处可见。
眼球效应、娱乐营销、PK选秀。
艳照满天飞管他女主角谁是谁,讲点你不开心的事情让我开心一下吧。
我们即是病症的知情者又是加剧病情的作祟者。
其实早在我们老祖先那儿,选秀活动就早已有之。
只不过择取标准由优秀变成了作秀,那时的选秀一般是宫廷选秀。
以最近的清朝为例,选秀制度甚是严格。
康熙帝时后妃制就已经很完善,皇后、皇贵妃、皇妃、妃、贵人、常在、答应等,级差相当明确 说白了,无非是为皇室挑选美女。
不过一入皇宫深似海,一旦踏上了这条路,也就将熟稔身不由己。
田聪来到明珠塔下是迟早的事。
一票狗血粉丝堵住了去路,各路媒体、商业因素、官方压力齐齐作用。
她没有退路。
上去不容易,想下来同样不容易。
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生活态度。
包括不足六岁的路笑小朋友。
他坚强、乐观,注重环保,极具爱心。
面对生煎包和汉堡包,路笑态度明确,妈妈又怎么样,也不是你让吃什么我就非得下咽。
就算勉强应承,最后也是把汉堡肉饼喂了狗。
80后忧伤,90后嚣张,2000后的路笑小朋友可以在无意识的状况下当街脱裤、小便、袭胸。
貌似看客的观众嘴角带着笑,瞪大了眼睛为那个最后才以太阳镜掩面出现的周台长口中的收视率做贡献。
闪烁着亢奋眼神的粉丝们,造就了一个又一个泡沫偶像。
路远方也有自己明确的生活态度,找个贤淑的女人好好过日子是人生信仰:“就一分钟,我许你一个未来。
”他有坚定的职业操守,轻度的职业性强迫症:没错,我是牙医,但并不是你想拨哪颗牙我都可以给你拨。
空姐李昔有明确的生活态度。
她有清晰的是非观,善良,干脆,不矫情,还有极好的体力。
可以背着圆脸蛋的路笑、拉着旅行箱步行无数米,还毫不气喘吁吁。
综合素质绝对是做个好继母的合适人选。
天朋有明确的生活态度:生存就是王道。
摆弄着硕大的汽球在街头哄小孩子在他自己眼里绝对不是杂耍小丑,这是谋生途径,绝对热血敬业。
但有奶的才是娘,能在这个组散摊子后第二天立马在别的组走马,这也是种法力。
周台长有明确的生活态度,收视率就生命。
管你美女还是大牌。
田聪那个BOB头小助理亦有明确的态度。
忍辱负重怕什么,迟早有翻你盘的一天。
直到影片最后,才发现这个人物长得很美,但让人背后冒凉气儿。
一个以探讨娱乐营销社会现象的电影却没有以娱乐的态度去营销。
娱乐时代的娱乐现像都只能以娱乐的心态去处置,片子开端,炫目的灯光下女人性感的小腿,也是种娱乐效应。
导演的才华是掩不住的。
从2002年春天初播的《情不自禁》到07年的《桃花灿烂》,有用心的态度和扎实的进步在里面。
国际象棋的布局,换个方向的行棋,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但为了研究国片可以烂的底线,我还是看了。
别的就不多说了,还是用艾爷的那句话来指导性地总结一下吧:就算取消了电影审查制度,中国电影也没戏。
中国就没有文化,当然也没啥文化人。
不是原话,大意是这样。
现在我信了。
真想告诉导演,你拿这片子的胶片当草纸去擦屁股,都比拍成这样要环保。
本来就是混时间才看的这部片子,看完还是后悔,宁愿这段时间发呆也比看这部垃圾片要好多了。。。
为什么范冰冰要跟那个小孩舌吻?
OH!!NO!!
幸亏路笑没认范冰冰这个妈!
女人真的很两难。。
这个时候的范冰冰好瘦啊 我喜欢这个结局 不是大团圆结局的很少见 尽管主演是范冰冰 因果报应
心软,就冲小孩、杜汶泽跟空姐不能给2星,三星吧。。
单身父亲路远方(杜汶泽)一个人带着五岁的儿子路笑生活,为了去相亲,他把儿子路笑安置到了商场游乐园。 著名电视主持人田聪(范冰冰)的栏目《回家路上》进入直播倒计时准备, 因为收视不好,领导要停播,赞助商要撤资,田聪压力很大,节目马上开始了,可几个参加节目孩子都变卦不来了,现场一片混乱,一筹莫展的田聪想到唯一一个合适的人选——路笑。 路远方刚溜去相亲,田聪就赶到商场,带走路笑。田聪要求路笑一定要按照自己说的做,路笑没说答应也不没说不答应。直播开始了,路笑被一个人扔在大街上,此时路笑出现在千家万户的
前半段还有些亮点,节奏到旋转木马就国产传统起来。杜汶泽加上配音真不错。
披露炒作,可是入木不深。我不是你妈妈,其实我就是你妈妈,果然是糊弄小孩
范冰冰这个发型蛮好看,比浓黑长发和BOBO头顺眼多了
没啥意思,不值得去看的一部片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出于道德和理智的缘故,被深深锁在了心底。电影从某种角度释放了我们的真实一面,由于电影的虚构性,我们可以无所顾忌的表达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像在真实世界中,我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潜意识的过滤过的。
其实影片整体并不非常出色,但为了可爱的小朋友,4 stars
喜欢那个小孩儿,喜欢他说的那句:我爸说 哭多俗呀。
看不下的母子关系
漏洞也太多了吧
国产片越来越不能看,简直强奸眼球
喜欢的会很喜欢,讨厌的会很讨厌;此时合我的心情
这部电影像范冰冰一样假
小孩很可愛
小男孩好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