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园台七号

繼園臺七號,樱桃巷7号,No.7 Cherry Lane

主演:张艾嘉,赵薇 Wei Zhao,林德信,吴彦祖,章小蕙,蒋雯丽,冯德伦,张孝全,田壮壮,许鞍华,陈果,潘迪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上海话,法语年份:2019

《继园台七号》剧照

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1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2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3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4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5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6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13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14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15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16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17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18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19继园台七号 剧照 NO.20

《继园台七号》剧情介绍

继园台七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背景描述在 1967 年的六七暴动,还在英国殖民下的香港,一名大学生、单身的母亲与年轻女儿,三人错综复杂的感情故事。有趣的是杨凡导演在 1965 年于香港定居,两年后,香港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左派抗争事件,根据 Variety 的报导,杨凡表示该部电影正是一封送给香港与电影的情书。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塞尔拉·伯格斯是废柴偶像星愿第三季Part.2欲杀教师黑色大丽花你好上帝爆笑角斗士命运-冠位指定-月光/失落之室-爱情冻住了灵药危情艾希曼的末日爆裂魔神少女时光里的我们蜜熊的音乐奇旅致命塔罗重返大福村背后有人军人使命亲爱的厨神大人坏妈妈揭秘圣诞节:莉莉的命运幸福的面条美国之旅2心跳源计划真爱致命诡计致奥利维亚别动!自己人爱之奇迹好好生活烽火奇遇结良缘

《继园台七号》长篇影评

 1 ) 当怀旧已成事不关己的赌气

时隔一年多,《继园台七号》香港院线定档了。

说说我看完脚本后的感受。

迷恋光影美色的人,不可能不对杨凡这一类导演有期待。

他的目标观众群,某种意义上就是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感性追求的老色痞。

与此同时,回顾杨凡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几部代表作,都可以被视为向这群老色痞提供的高级AV。

我们总在期待着他能用另一个合理的故事,引领我们沉浸在两小时性爱式的观影体验中。

解释得更粗暴一点儿,如果说王家卫和关锦鹏更着重于探讨“你为什么爱或不爱我”,那么杨凡除了两部改编自亦舒小说的作品,则一直在探讨“你为什么跟或不跟我做爱”。

当然,他上一部执导的《泪王子》,连这个最具有个人风格的母题都模糊成一盘散沙。

因此,他的主体受众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心生怨念。

所幸的是,继《桃色》和《泪王子》连续两部矫揉造作的烂片后,《继园台七号》总算回归了母题比较清晰的叙事和富有魅力的角色设定。

这可能是威尼斯电影节把最佳剧本奖颁给他的主要原因。

人物、画面和氛围都足够性感,可见杨凡深谙熟女和男同志的审美G点。

可是杨凡描述情欲心理和行为的镜头语言,始终不可避免地流连于香水广告般的挑逗边缘。

从《妖街皇后》到《游园惊梦》都能看到这种刻意为之,只是这些痕迹都还被他掌控在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范畴中,以至于内涵完全悬浮在半空中的《桃色》和《泪王子》令人很难入戏。

相比王家卫和关锦鹏对于母题的坚持,杨凡的情欲母题,到了后期总给人只满足于用镜头意淫年轻美男子的嫌疑。

我并不介意让时代洪流只担任某种特定情调的布景,任何时代中都有大把消极避世的存在,比如王家卫镜头里的旭仔和周慕云,不管一夕之间外面的世界变了天,他们只执着于私人母题的求索。

但时代毕竟给予了这些孑然一身的人物有限的选项,让他们跳不出既定命运的轨道。

时代让他们身不由己,而时代也对他们不起作用。

杨凡却似乎试图让我们相信他所追忆和刻画的这段逝去的时光,对于主人公的一切行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然而并没有。

杨凡镜头里的时光,曾像波光粼粼的潮水,裹挟着《流金岁月》中的张曼玉和钟楚红,也曾像园林里的一片花荫,裹挟着《游园惊梦》中的王祖贤和宫泽理惠,在角色和观众各自的潜意识里形成认知的统一,即便不认同也至少能理解,从而心生怜惜。

而《继园台七号》后半部分中人物的情欲和时间的关系,衔接得稀里糊涂,让人感觉至少其中有一方面是完全不重要的。

街上声浪鼎沸的政治运动,戏院里正在上映的爱情电影,书架上的《红楼梦》,只被用来影射和佐证虞太太内心如夏日盛开的凤凰花般的情欲,但这份情欲放在任何时代似乎都能够成立,那个时代和那时的香港,似乎都没有被刻骨铭心地怀念过。

配角的个体和群像,通常一面充当主人公欲念和行为的镜像,一面展开更多元的人性画卷,然而Steven们和梅太太们的设置,虽然多多少少有杨凡先前杰作回光返照的感觉,却只完成了单一的映照功能,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杨凡终究没能达到他着力追求的普鲁斯特式的惆怅,也没能达到风月宝鉴式的清醒。

他对那段时光那座城市的怀念显得天真迫切却又满不在乎。

但他确实用这部《继园台七号》给一直以来对他心存期待的老色痞们奉献了又一场旖旎而短暂的春梦。

至少,在对情欲母题的回味和畅想中,我们也说不上很失望。

2021/8/23 于玫瑰园

 2 ) 对于喜欢香港的人是一场灵魂盛宴

影片里的香港

“那个年代,朴实中带着繁华,繁华中带着真诚,实实在在,绝不炫耀。

”在讲这个香港的故事之前,大量的香港的气息已经涌出。

在慢慢的叙事中,主人公像是提线木偶,也像是被封存起来的角色,连同着那时候的香港,永远在我们的记忆里。

是一个足够慢节奏的电影,会慢慢被治愈。

是一个有些恶俗的故事,很帅的男主同时吸引了一个继园台七号的三个人,甚至包括一对母女。

最后男主选择了把他当作救命稻草一样的母亲。

“这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我们也只不过是在寻找自己。

 3 ) 杨凡一出迷离的香港梦

这部电影画面和配乐都非常之美,堪称传世之作。

半倍速的旁白,很影响观影感。

“从前的日子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话一直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旁白说,1967年的香港,时光缓慢,端庄优雅,这是真的吗?

不,杨凡自己都不信。

在说这句台词之前,范子明和斯蒂文正在一个破烂的网球场进行着一场无球的网球比赛,围观的人群就是一些衣着破烂、脸面脏污的底层——这才是当时香港的真相,被华丽优雅的虚伪表象所掩盖的真实的污浊生活。

当时处在意识形态冲击的香港,动荡不安,年轻一辈激进如许,反帝意识迅速崛起,最后演变成一场大型的港英政府对年轻革命者的暴力镇压运动,殴打、逮捕、驱逐,一切看似都已平静下来,但是在结局这种表面的平静再次被揭破——一个神似范子明内心书呆子的同学,在继续散发着传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整部影片充斥着亵渎与被压抑的欲望,最后欲望战胜了克制,当年政治激进却又向现实生活低头的虞夫人选择与范子明逃离那个正在转变的香港,而看清一切选择与范子明斩断情丝的虞美玲,则对范子明说“未来是属于我这种年轻人的”。

范子明、虞夫人、虞美玲,都各自映射着香港的一部分:动荡时期摇摆不定的香港人;曾经抵抗过,后来又被迫向现实低头的香港人;向往更美好未来的香港人。

虞夫人瞧不起那批年轻人,因为他们“革命”的方式与她曾经亲自参与的方式不一样,可是她忘了,时代变了,她也变了。

所以,虞美玲也瞧不起那个完全丧失锐气的虞夫人。

那个夕阳下的吻,是旧香港和新香港的吻别,是剧变背景下时代的切割。

然后,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留下了。

一代人与一代人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僵硬如清朝遗老,迷途如戏里戏外分不清的梅太太,也都曾有过各自辉煌的时代。

如果说曾经有个时代的香港无比美好,那一定只存在于少数衣食无忧香港人的旧日美梦中。

追忆似水年华,只有美化过的记忆,才值得追忆啊。

是时候和过去做个诀别了,大人,时代变了。

 4 ) 刚看完

听片尾曲脑子里想起了我为歌狂(胡彦斌那首)大量的信息中,人物的迟缓是一种解脱,自由,风格不是在木刻板画和线条画那几段中展现变化,每段都快转的让我惊讶。

一阵画外音插来,你知道不是真人肌肉浮动的人物硬直直的扭头动手,我会立马脑补出流畅的不得了的动画人物的动作,但冷静下看,它们只是做了那几个动作,我既听的心旷神怡也看的清清楚楚睡醒了后没完全醒是《3—4x10月》,你知道这种感觉,清醒时试图驱动身体做那种状态是《继园台七号》

 5 ) 天真造作 满纸情欲

一九六零年代末的香港,彼时还没有高楼林立遮天蔽日,彼时启德出发的飞机低低略过市区矮楼投下一片阴影,彼时的北角还未改头换面成小福建,街头巷尾徘徊的精致女子吴侬软语香软问候,彼时维港熙熙攘攘渔船穿梭,两岸飘扬着米字国旗。

一开场,杨凡就用水彩画和钢笔画手绘出一个五十年前的香港,一派怀旧气息扑面而来。

单从剧情本身来看,《继园台七号》本是个三十分钟即可讲述完的三角恋爱,年轻英俊的港大学生范子明和从台湾漂泊而来的虞太太母女同时发生了感情牵绊,但杨凡偏偏穿插了许多缀笔将这段情发散出曲折的绮思,而深深沉浸在充满情欲想象和乡愁感伤的审美趣味中。

妙玉——“此时的妙玉心中只是如痴如醉“当虞太太和范子明喝茶聊天,初相识便从济慈谈到华兹华斯,从普鲁斯特聊到红楼梦。

相谈甚欢之后,余太太心中已是浮想联翩,满心荡漾,躺在床上衍生出一段代入了妙玉的春梦。

“如痴如醉“几个字像是被烙印在了心上,她想象着妙玉极洁极净的身体落人贼人手,被挟持在背上随其轻功在屋檐上下翻飞,晃晃月色在她朦胧眼中也起伏翻动,青鸾翩翩划过暗夜,这个段落分明溢满了情色的意味。

而后这般的情色变本加厉了起来,画面一转,月光阴柔的隐喻变成了幽深深林,从中脱身出若干条蛇,缠住妙玉的身体,沿着欢愉的界限向上攀沿。

撕开贼人恶狠狠的面具,那分明是子明温柔俊美的脸,撕开妙玉圣洁禁欲的脸,那是虞太太禁锢已久的春心。

借由妙玉来表现余太太素雅外表下汹涌欲望,这番解读也许会招致《红楼梦》读者的不喜,但这恰恰也是杨凡对于当时香港的解读。

经历过战争,但未曾历经革新便被割让,香港在欣欣向荣的外表下,清政府的传统未曾远离,而遏抑的欲念却被煽动萌芽。

不伦——“那天,出去散步是不可能了。

“《简爱》的开头也循环往复在虞太太的女儿美玲的心上回响。

范子明上门是给美玲补习英文,所选课本就是《简爱》和《呼啸山庄》。

这两本分别都有地位不平等的恋爱和对于自由的追求,与红楼中曲折幽深的东方旧世界相比,勃朗特姐妹所代表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所引领的西方新世界。

美玲恰好是这个新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摩登少女,泪痣上的那双狡黠眼睛,怀着崇拜般的爱慕投向了范子明。

子明似乎全盘接受一切,自然地游走在母女二人之间。

他陪虞太太看西蒙女士的外国电影,在电影院的昏暗中情愫翻涌。

他又带着美玲看时装走秀,出入校园参加舞会。

常人看来乱了道德纲序的不伦之恋,在这三人之间心照不宣悄然展开。

满月——“良辰美景奈何天“歌舞升平之外,新旧交替中的香港正酝酿着一场政治运动。

目睹母亲和男友电影院亲热的美玲穿越过抗英游行的人群,踏着说唱的流行节奏,翩然穿过历史事件的布景。

和虞太太墨镜下欲言又止的含蓄不同,美玲却大胆地在维港边向子明直接挑明这段三角恋情。

此时距离子明第一次上门已一年有余,再次回到中秋满月时分。

虞太太独自等待,她模仿电影中西蒙女士点起了一支烟,心中也燃起了妖异的孽火。

这次的旖旎幻想,既缠绕着欲望,也夹杂着嫉妒,楼上那对鬼魅般的戏子和暗恋子明的书呆跟随着范子明双双出现,黑猫甚至爬上了子明的身体,撕咬开他的衬衫。

臆想中,虞太太露出了与平时不同的诡异面目,猜疑和不安噬咬着她的心,而让她变得阴郁邪魅,刻薄地恶意揣测子明:所有人都爱他,爱他阳光硬朗气宇不凡,爱他英俊貌美身材完美;而他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卖弄着自己的年轻气盛招蜂引蝶。

只有在西蒙女士的电影里,她才能幻想自己能谈一场自由的恋爱;只有在梦境中,她才能做一个肆意妄为的坏女人。

梦醒之时,月满北角,虞太太等回了子明和女儿归家,仍然端上一碗汤圆庆祝中秋。

如梦中一样,女儿娇嗔道:“妈,你坏”,却不再是剑拔弩张的对峙,此刻子明选择谁不再重要,而团圆却显得更加珍贵。

欲望和理性,感情与理性无声中达成和解。

全片的慢倍速可能会让人觉得难耐,但可能更难耐的是旁白。

从《美少年之恋》开始就觉得杨凡写的旁白过于文艺造作,在这部里更加如此。

大概是极喜欢普鲁斯特,导演也将那种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写入了旁白,也将意识流的梦境糅入叙事,听起来倒是像写小说。

画外音将画面中展示的内容再一一复述一遍,像是在完整的影像语言之上画蛇添足又加了一笔。

镜头又刻意扫过虞太太家中满眼萧红鲁迅曹雪芹,影像语言又被嵌套上一层文学掌故,使得其所承载的文学性太满太过,与普鲁斯特红楼梦在古典和浪漫之上创建的奇观相距甚远,而更近于亦舒和琼瑶的言情小调。

另一重个人趣味的体现是对于男性肉体的迷恋。

电影旁白与人物台词多次提及男主有才有貌,是港大的高材生,但就像《美少年之恋》和《游园惊梦》中一样,俊美的男主角却从来都是最单薄的人物角色,是无论男女老少所渴慕的阳刚肉体,成为欲望投射的客体和是完美无缺的性符号,而其角色的完整度却远不及两位女性角色,甚至不及虞太太楼上雌雄莫辨的戏子名媛。

尽管个人风格强烈、审美趣味妖异,但杨凡在动画中所呈现出来的整体魅力和怀旧情感依然动人,而以动画所呈现的方式也更大胆自由。

剧情看似是讲述不伦恋,但主题却依托在这段三角恋情之上,让旧日的香港借尸还魂,意识流循环往复的回忆是乡愁,肆自流淌的白日梦是狂想和不安预兆,这是杨凡以自己的方式写给过去香港的一封情书,也是写给未来香港的天真随想。

 6 ) 樱桃一般的,一段色彩鲜艳却不鲜亮,酸甜交杂的短小的梦

看了《继园台七号》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首映。

片子入围了今年(2019)的主竞赛单元,在sala grande展映。

电影开场前遇到了剧组的红毯。

喜欢英文的片名,No.7 Cherry Lane。

樱桃一般的,一段色彩鲜艳却不鲜亮,酸甜交杂的短小的梦。

故事关于土地、时代与情怀;复杂的爱欲伦理、压抑与反抗;年轻与季节时令;古代与西方文化的介入(红楼梦、布鲁斯特、好莱坞…),以及写实历史却又像梦境般写意的画面美感。

影片用故事映照故事,又何尝不在用自身映照我们的故事,从而形成耐人寻味的三层叠置关系:缓慢的帧率、大量的留白、偶尔不真实的梦境、切割式片段式的情节,不像极了我们关于过去的记忆么。

导演用这种形式上的编织,像是造梦师般地制造了一段记忆本身。

就像齐豫的仙嗓遇见激烈的rap,我们的记忆原本就总是没有理由的拼接与粘合。

有人说电影节奏缓慢到挑战观众耐心。

可相比起可以主观能动的当下与未来,对于既定的过往和回忆,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没有回忆,便不是我们,便没有现在与将来。

总之电影的艺术性是高的,大概可以顺便参加隔壁的艺术双年展。

当然凡事越接近艺术,便引发越多分歧。

而我对这一层级作品的认知没有好或坏,只有是否足够特别。

我们总需要看到一些不一样的。

 7 ) 饱含追忆与眷恋的精巧制作

杨凡导演历经十载,不惜变卖私藏张大千真迹投资制作的动画,既是个人情怀的淋漓宣泄,又是对一个已经逝去时代的致敬。

影片中的各种表现手法和寓意,无一不再向我们娓娓道来导演自己对那段似水年华的无限追忆,以及对香港未来的憧憬与忧思。

虚实交映。

动画开篇呈现的男主范子明与朋友在网球场上,全神贯注地打网球,距离拉近却不见网球。

何为真,何为假?

影片开始便引出这个宏大的社会命题,又自然地为男主接下来与于太太母女相遇并印发的畸形三角恋命运做满铺垫。

而于太太作为一个曾经的激进学生运动带头人,经历现实的毒打,彼时已经脱胎换骨为内心沉静如水的高知女性,当她与范子明第一次相遇,便不由自主地为他俘获,多年隐藏于心的欲望之火被瞬间点燃,两次半梦半醒间的玄幻想象,更是将这个素雅平淡表象下充满波涛汹涌原始爱欲的女人,内心深处的彷徨与挣扎、焦虑与困惑刻画得惟妙惟肖:妙玉被贼人掳走时半是惊恐半是享受的迷离眼神,贼人的脸庞飞快变化最终定格在范子明英俊刚毅的表情上,象征着诱惑与贪婪的蛇四散开来,既将于太太沉溺于伊甸园时欲念升腾、灵魂出窍的超脱感拉满,又折射出她迷失在黑暗中不知所措的担忧与恐惧。

而第二次于太太在客厅里的幻想,则是将全剧拉向高潮:每个人都彻底撕掉伪装的清高与端庄,血浓于水的母子成为针锋相对的情敌,英俊儒雅的家庭教师幻化为欲望横流的浪荡子,连楼上鬼魅般的中年男旦此刻都化作真的鬼魅加入这场争风吃醋的大戏里。

孰真孰假,开篇的那个命题,在经历了一番沉静如海又一波三折的感情戏后,又一次扔到了观众面前,也升华了影片的主题。

蒙太奇。

如果说于太太与范子明的感情戏是影片的主线,那于太太女儿美玲则是这条主线上最明媚的点缀。

她和母亲一样,在第一次遇见范子明时便一见钟情,喝掉了他使用过水杯里的水。

后来很长的一段,都在表现范子明与于太太的情感发展,而当美玲无意见发现母亲与范子明在影院接吻后,失落、愤怒、彷徨的她冲出接头,在一众学生游行队伍中仿佛一道特立独行的风景线,穿过喧嚣的人群,伴随着动感的节奏,香港六七暴动的历史版画成为美玲的背景,似乎那一刻的大时代伴着美玲的崩溃情绪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确如其是,美玲身上所代表的香港新一代新生力量,此时第一次以强有力的隐喻形式迸发出来,也是此刻一笔带过的叙述让我们知道,原来范子明和于太太恋爱的背后,也在和美玲恋爱,这段畸形的三角关系就这样猝不及防的出现在观众面前。

然而美玲毕竟是新生代的香港青年,很快她便接受了这种现实,在维港与子明的谈话,既是对母亲所代表的旧时代青年运动者的否认与悲悯,也用一席黄色丝巾随风而去和倾泻而下的青丝宣告自己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真面目,也正基于此,美玲才会在回家后看到由幻想被拉回现实的于太太身旁烟盒后,娇笑着调侃“你坏”,并释然般地成全了母亲与子明,任由她们逃离香港追寻自由,而自己,则会承担着新青年的新使命,用迸发出的活力重建这片乐土。

戏中戏。

范子明作为男主,在影片中的内心戏最直观地体现为与于太太在影院观看的几场电影:英俊潇洒却出身底层的男青年爱上贵族少妇西蒙夫人,意外被毁容后西蒙夫人承担起照顾男青年的责任,却因为自己逐渐衰老的容颜而对影自怜,而后现实的残酷让两人分道扬镳,踏上邮轮远走他乡的西蒙夫人在船上又与一位政治犯男青年邂逅并产生短暂的激情。

影院的电影与本部电影遥相呼应,体现着范子明心中因为阶级、年龄、思潮的差异而对这段跨年恋的惴惴不安。

而影片最后借于太太想象之口,道出了范子明看似道貌岸然、博学多才的嘴脸下,实则是贪图虚荣与享受的伪君子。

所以电影里的渣男形象是不是映射男主?

猥琐男书呆子的形象是否是男主的另一层人格写照?

男主是真的投入感情还是游走于母女二人之间享受这种征服的快感?

留白的意境给予观众无限想象空间。

影片在细节营造上也可谓煞费苦心。

上世纪60年代香港启德机场飞机起飞时闹市区洒下的大片阴影,于太家客厅各种古香古韵的文化元素、线装版《红楼梦》和民国时期出版的萧红作品、上街游行时学生们手中拿的红宝书......加上悠远绵长的慢速国语文艺旁白,若不是导演真的对那个“朴实中呈现着繁华,繁华中又带着些真诚,实实在在,绝不炫耀,却是一个永远逝去的盛世”时刻葆有追思和眷恋,断不会创作出这样一部精巧的动画。

因而,片尾的“献给香港”,既是情书,也是悼文,绝非空穴来风。

 8 ) 今晚我地齐齐姣到出晒汁

这张是今年tiff目前最奇特的观影体验。

就电影本身叙事来说撑死了3分,但就观影体验来说妥妥的5分。

因为一场子黑压压的人被撩拨得口干舌燥的。

好些年前我认识一个好像是纽约来的小富豪,他的生意里似乎也有电影发行和投资之类的。

在多伦多的电影节上又见面时,聊到杨凡的≪游园惊梦≫刚在国内做过。

他说认识杨凡,据他说杨凡家里满满当当摆的都是古董,时常一高兴了就大把的钞票贴出去拍电影。

虽然他的电影很多都有点一言难尽,我俩都同意杨凡拍的戏每帧画面截住了都是最能体现高级老queen精致艺术品味的美轮美奂,但故事时常讲着讲着就不知道扯到哪里去了。

≪继园台7号≫和我看过的许多杨凡作品类似:似乎是散文诗白日梦风格的想到哪里拍到哪里,这张电影并不大在意我是谁/我要干嘛/我要到哪里去之类的问题,所以自然也不知道如何到达想去的方向。

我总觉得杨凡要是去拍广告或者MV的话,可能更能吸引观众们掏钱,因为他好些电影似乎并没明确的主题和方向,全在于个人的喜好。

但这么些年了,这位堂吉诃德式的勇者还是在一张接一张兢兢业业的拍电影,我自九十年代中后期也都基本每张去老老实实捧场了。

再莫名其妙的故事我也有滋有味的从头看到尾,终其原因,除了他每个画面都是我向往的美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因为好色:杨凡喜欢的所有那些骚浪贱我全都喜欢[害羞]所以你看作为一名文青有钱多重要。

有钱了才有资格天马行空的胡说八道,自己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来捧场:陈果出演了香烟盒上一只黑猫。

田壮壮出演指甲六吋长的老二尾子佣人。

冯德伦当敬业的花瓶、干脆一上来就露点洗澡,还得意洋洋对着窗外挑衅似的一寸寸自己摸。

张艾嘉干脆叉在躺椅上湿淋淋汗津津的做她的师奶春梦。

两岸三地的明星大导演们庄重体面全不要了。

结束时我边看字幕边发出一阵阵咯咯咯打鸣似的狂笑,旁边几个华人小年轻很可能觉得这个中年胖子疯了。

他们说这张电影讲的是什么来着?

政治?

怀旧?

凭吊逝去的时代?

写意风格的纯爱?

母女抢男人的三角恋?

也许吧。

在我看来这片子两个钟点做下来只有一个词——欲望。

谁会想到大陆出生台湾长大的香港导演,拍了一张67年香港左派暴动背景的片子,居然是水淋淋各种呻吟的欲望?

而且还是五彩卡通片。

而且妙玉(没错,就是那个妙玉)一丝不挂的躺在森林里的地上,给一群花花绿绿五彩斑斓的大蛇缠绕着,当众来了高潮。

≪7号≫的动画似乎是大陆做的,风格造型有些像≪大鱼海棠≫,倒也符合杨凡向来的唯美。

这戏要换了真人来演那就真成不折不扣的色情戏了。

当然不会是欧美那路叉着腿数毛的色情。

是杨氏纯东方古典韵味的色情:写意的散文诗配大段旁白,若有若无的音乐配斑斓的五彩卡通,露点不过二三次,但却让你看得脸红心跳,觉得淫荡得不得了。

做男主角的这个叫什么林德信的国语口语差也罢了,台词功力实在让人费神捉急。

不过想想也不怪,杨凡的戏很多女性角色都有性格人格,男性的尤其长得好看的很多都是兴高采烈的当花瓶。

这种物化男性不能不说是华人文化圈里近些年极大的女权和同志平权的进步——早二三十年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尤其是在香港。

我去网上看这林先生的照相,一看是个美艳肉弹,还想是什么无线小生之类的给杨凡瞄上了,再一看简介,艾玛亲娘耶这林氏原来也是大歌星大明星家里的公子,他自己也是写歌唱歌的艺术创作者。

在电影里虽然他没有和母女俩的床戏,露着阴毛和两只猫的床戏有一场。

Sensational。

虽然也只是春梦。

下次杨凡再出了电影,我还是一样会去看,边看边嘀嘀咕咕着。

要不是他为我们这号金鱼佬咸湿佬麻甩佬出头,简直不知等到哪年哪月能正大光明的看戏,毕竟大家都是向往美而已。

Tiff '19 Fri Sept 13th TIFF Lightbox

陈果是只烟盒商标猫

田壮壮最近扮相

冯德伦在这张戏里很雄伟诶

可惜杨凡没来。

我觉得他去威尼斯去错了,应该直接来多伦多。

那个什么最佳剧本奖不要也罢,他又不是拍给那些人看的

 9 ) 杨凡:这是给香港的情书;香港:我不要。

范同学,被青衣大妈咸猪手30秒后,反抗台词:“请把手拿开,我可是港大的高材生”。

还是范同学,被虞太问起所学专业:“学的是济慈诗”;读的是追忆似水年华——“法版红楼梦”,“没有好的译本”,“或许我以后来译”。

(国语配音就没读对过“追忆”二字)依旧范同学,给小姑娘补习英文读简爱,开头“今天不能出去走”复读10遍。

简爱读罢读呼啸山庄。

虞太,花样年华女一号,素色旗袍,寂寞空虚冷。

由无产阶级gm者,摇身变成采购舶来奢侈品的资产阶级富婆。

岁月静好的家中,墙上一幅鲁迅,桌上一本呼兰河传。

最爱红楼梦112回妙玉被掳走时如痴如醉。

虞太活了四十年还没精分,我很疑惑。

虞太女儿,假发上面戴绿帽。

最后给母亲一个大大的泳抱,说和我男朋友走吧你会幸福的。

致敬美少年之恋和游园惊梦,开场五分钟澡堂捡肥皂的戏码就安排上了,对,字面意思的捡肥皂。

致敬金敏红辣椒,勉强成就了这部时长120分钟的电影里唯一能看的20分钟。

当然致敬和抄袭一线之隔。

一般玩儿别人玩儿剩的还要装高级,我们称之为抄袭。

致敬法国女演员西蒙女士,QA环节外国观众:为啥要致敬她?

致敬毕业生,怕你看不出,给你影院门口写出来。

致敬霸王别姬,直接告诉你,我在致敬霸王别姬。

致敬亦舒张爱玲,抓住男渣女作精髓,母亲:“你知道你的本钱,知道女人第一眼都会被你迷住,你看似衣着简单但总是卷着袖子,说明你爱慕虚荣”;女儿:“我知道你不爱我,但你越渣越吸引我。

”以上所有,0.5倍速呈现。

再加入一段rap,只听清一句xxx Mother Faker。

美少年之恋、游园惊梦、流金岁月、玫瑰的故事、意乱情迷……我还算是有导演滤镜的宽容观众。

但这么拍我真的,再多情怀都救不了。

电影比起狗血,更怕做作。

因为生活或许就是狗血的,但生活不做作。

 10 ) 又一或无缘内地的佳作 荣获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

#豆狸推荐# 继园台七号 | 动画/中国香港又一或无缘内地的佳作荣获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剧本奖杨凡导演送给香港的「情书」英国殖民的大时代洪流下继园台的一对母女与大学生的情感纠葛「唯美精致与欲望爆满的尺度画面」映射出小儿女的爱恨情仇推荐指数:⭐⭐⭐⭐️杨凡老先生编剧并执导张艾嘉、赵薇、林德信、吴彦祖、章小蕙配音

《继园台七号》短评

豪华的配音阵容和舒适的配乐选曲 在习惯刻意放慢帧率的画面之后 是时候领教这次跨越时空的地缘交会 模糊了男女性别 突显了情欲迷醉;Jungle Drums还是妙啊

7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推荐

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出戏要用动画的形式拍出《追忆似水年华》的质感,那种掉帧缓慢、动作错位的思想漫游。如果功力深厚,这视听语言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这导演显然不行,整部片看下来感觉有了,确实是意乱情迷,亦真亦假。却差了一口气,这一口气差下来,令观众只看到了这部片宛如一位大都会文艺处男的臆想。

10分钟前
  • 朱锁
  • 较差

如果早一段时间看了这部和《2046》,可能「鸡同鸭讲」那期节目还会有加入更多优秀案例。人物动作的缓慢是一种怀旧感很的缓慢,在风云变幻的大时代里,这种缓慢甚至带有一丝抵抗意味,与时不时漂浮、游荡的镜头相对照,前者有重量,后者则很轻。同时这也是一部关于电影、电影史的电影,皇都戏院的历史此刻又能联系到The Bowery,皇都的前身是“璇宫戏院”,与坐落于包厘大街的纽约最后一家关门的中文电影院同名——世界华人史真是趣味无穷。当年的片名译法似乎青睐三个字,如动画中提到的《金屋泪》《愚人船》《丽人行》,后来是不是变成更喜欢用四个字了呢?这和中文里双音节词的增加有没有关系?那个时代的青年能大声喊出“明天是属于我的!”,这着实让今天的年轻人羡慕,无论是来自香港、台湾还是内地。

12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画风清奇,充分利用了动画的优势,这慢了N拍的慢吞吞节奏恰如其分的描绘出哪种新旧交替时代下的汹涌,社会思潮和本能欲望的交杂互现,道不清呢~~~~最近难得又见到能产生通感的影音,痒兮兮,晕乎乎,飘着一丝风,还是暖的~~~继园台说是香港的小上海,这几个拌着粤语和英语的上海腔虽然很带感,但是~~~对于上海人来说出戏了啦。另,最后的配音清单堪称本片高潮~~~可不要被剧透哦·~~

15分钟前
  • 画瞳
  • 力荐

是喜欢的,但也是怎样解都可以的。甚至让我可以喜欢喜欢者的喜欢,也喜欢不喜欢者的不喜欢,是高明的。哦,或者说其实并不高明,但真诚,也就成了最好的高明。总做不了绝顶聪明的张爱玲,却也没有她的刻薄。

19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恕我浅薄…这…是个啥么玩意…

24分钟前
  • 爬行隧道
  • 较差

#启明会观影节#9/10。“满清遗老遗少”中不那么保守的知识分子拍的文人电影,能从中看出王家卫、今 敏作品的影子,也有点剪纸艺术的意思,充满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美,好棒。2023年北影节大师回顾了杨凡,没有借机深入了解他,有点遗憾。

26分钟前
  • 捆绑↑天堂
  • 力荐

不讨论动画的风格(制作并不算出色),单论动画的形式,确实让杨凡的剧本显示出一种诡异的生机,它的主题是导演一直在表达的爱和欲望,故事是关于特殊时期母女二人和一个闯入者之间混乱复杂的情感,有政治的内容,有文学的部分,也有对于电影的爱,也正因为加入的内容太多了,直接的地方很直接,隐晦的部分又很隐晦,很多地方过于抽象,所以整体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精彩。

30分钟前
  • 大洋洲
  • 还行

献给香港,献给所有黑暗与黎明交替的时代。

35分钟前
  • 发条
  • 力荐

wtf怎么可以这么难看啊,怎么可以这么无趣啊,引用什么追忆似水年华、红楼梦、什么游园惊梦,无聊的要命还自以为聪明。哪里是电影,是导演在念自己的写得很烂的小作文吧,旁白男声(导演吧?)又拖沓声音又难听,非常不耐烦非常气愤怎么这么长怎么还不完,我不懂你们基佬的世界观和情欲,就完全无法同情,还要丑化一下左派,深井冰一样的片子……

38分钟前
  • 很差

你當00年拍變位和薄荷糖嗎?

42分钟前
  • Dussardier
  • 很差

慢慢习惯了它的画风之后,就开始沉浸在那个导演记忆中的年代,也发挥了动画电影的优势,在想象力和情欲戏上的趣味性飞起。

4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就画风有点诡异

49分钟前
  • 通叔
  • 还行

在人物的脸如白纸的画风下,就不要通篇的特写+慢动作。人物是没有眼神的,脸上是没有内容的,所以那段演出时间就是白瞎的。

51分钟前
  • 勘西桑
  • 较差

每一帧都是杨凡美少年之恋、流金岁月、游园惊梦的调性,但更深情、也更落寞,无疑是他最后一次献给HK的电影情书。听到旁白里他说:“......却是一个同样失去的盛世。” 但故事情节太杨凡固有的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配乐太动人,于是更伤心……

55分钟前
  • 我的名字叫红
  • 较差

#49th IFFR# DeepFocus-Signatures. 威尼斯最佳编剧。看完只想高呼“什么鬼”。旁白多到全片大部分时候是声画叠用也就算了,这个最佳编剧发得真是神经刀啊(发个评委会小奖可能更合适……)。当然影片既然是要做《追忆逝水年华》,叙事节奏慢和丰富的内心戏都要说出来也是情理之中。比较挑战观影习惯和动画观念。侧写香港67暴动,这个角度也是蛮刁钻的。迷影情结(若干次片中片),其实故事也cue了[毕业生]。想象力蛮丰富。配音阵容豪华且还基本都不是观众熟悉的声音形象也是很有趣。

6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婀娜寂寞的旗袍太太,藉由剑眉星目的男大学生给女儿补课,开启一段暗潮涌动的三角恋,体验《红楼梦》妙玉被掳的“如痴如醉”感。不得不说杨凡真是华语导演中的鬼才,1.5倍速看这个故事会被惊艳到,既淫邪大胆,又轻轻漫漫。继园台是香港北角的“小上海”,1967年大时代正从左向右转,然而对一个40岁思春少妇来说情感欲望才是天和地。电影带着很强的酷儿凝视,水彩画风优雅精致。结尾的配音名单出来绝对让人大跌眼镜,老太太都不扶我就扶许鞍华哈哈哈~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以0.5倍速讲述一个情欲涌动的温吞故事,几处颇含政治隐喻的片段完全成了点缀(尽管如此,依旧让我想起今时今日的hk),独特之余又有多少顾影自怜和卖弄。对青年男子和女性的情欲投射让人不适。

1小时前
  • uncannyblue
  • 还行

用动画展现旧香港很是新颖,文艺旁白也很有氛围,但这样的慢节奏在《花样年华》里会更好,漫画人物毕竟表情不够细腻,看起来就生硬做作了。说不好是什么主题,但有些怪诞,激进与堕落,革命与私情,过去与未来,历史循环往复。香港就是这样吧,一墙之隔就是两个世界,汇聚了杂糅了四面八方的万种风情。音乐不错,但没有中文字幕可惜了。

1小时前
  • 月夜流樱
  • 推荐

看了半个小时了,我受不了了,如果是在普通电影院看的话,我应该会直接离场的!这个影片真的没有慢放嘛!为什么没有二倍速!这个配音是什么鬼!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浑身难受,让我觉得为了它提前排队的一个半小时都是浪费!看到观影期间这么多提前离场的人,真的不觉得丢中国电影的脸嘛!这个片子明明底子还可以,就是一手还可以的牌打的稀烂的感觉!别问我为什么在影片放映当中评论,这个片子没有尊重我,我也不用尊重它。(补一句吧,“冬至”这一章还可以,可以有三星)

1小时前
  • 吖Bea_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