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女子把她的爱给了你,你就能摘到天上所有的星星。
一个让生活中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男人,将要在悔恨中承受孤独,而满天下所有的叹息也未能安抚他的灵魂...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最近刚看完的书《人生海海》里面最后的话,“没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叫人生”,遗憾总是会有的,就像乔纳斯和艾米丽的遗憾,那句迟到的“我爱你”也许只有失去之后才会说出口,遗憾也无法弥补,悔恨终生。
满屏都是明媚的风光,青春面庞和诱人胴体,还有阿尔及利亚的质朴的大地、风吹麦浪,蓝色的大海,以及小孩子淳朴得能让上帝流泪的眼睛。
当然,这并非电影的主题,这仅仅是拿来烘托气氛,营造情绪的。
这只是枝节。
这片片的主体讲述的是:个体命运在时代背景下的反复和无常。
或许我们可以主宰个体的命运,却无法左右时代的车轮;当时代的车碾过我们年轻的生命的时候,作为个体的我们又能做什么?
是万念俱灰,自甘成为时代的一粒灰尘,还是尽力保全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彰显个体生命的不息,这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一生的课题。
乔纳森的父亲和伯伯虽然阶层不同,一个在荒坡上种地,后来土地又被族长强占了,来到了成里的贫民窟,靠打零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命。
可是,城里的“族长”更多。
于是,他连力挺也养不起了,只好把儿子送给弟弟养。
而他自己,终于没有肩住这黑暗的闸门,而消失在沙漠里。
乔纳森的父亲出走后,母亲和妹妹在一次盟军对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军港轰炸中,被炸死。
乔纳森的伯伯是一位医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娶了一在美丽法国女人;但是,他秘密参加阿尔及利亚的地下抵抗法国的运动,被迫卖掉药铺,带着乔纳森远走他乡;从繁华的都市搬到了一个白色小镇。
战争结束了。
到这里,电影故事才真正展开。
枯黄的山坡,翠绿的花园;高岗,舒适透着奢华气的建在山顶的别墅。
生气的大地,充满朝气的城镇。
这就是1950年代初的被法国殖民的阿尔及利亚。
故事就在这里发生。
23岁的乔纳森,凭着荷尔蒙的召唤,上了一个富婆。
但是,一失足酿成千古恨;这个富婆却是……蛋糕上的奶霜,香槟酒的气泡,其实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乔纳森在13年后又遇上了艾米丽。
艾米丽是谁?
艾米丽是乔纳森随伯伯一家搬到白色小镇时,来伯伯家恨跟他伯母学钢琴的小女孩。
那时候他们两小无猜,是乔纳森的朋友。
此时,艾米丽已经出落得是一个大美女了。
当然,两个人迅速进入了恋情。
可是,艾米丽的妈妈,正是乔纳森上火的那个贵妇。
更严重的是贵妇要求乔纳森向她上帝发誓:不动她女儿一根毫毛。
艾米丽的伦理是:跟妈妈上过的男人,绝不能在去跟她女儿恋爱,因为这是乱伦,是对上帝的亵渎。
故事推进到这里是不是有点狗血,但是,狗血到此为止了,精彩的还在外下面。
镀银的大海,苦艾草的香味,生满雀斑的少女乳房。
这片片绝非单纯到只有爱情,导演很有野心,试图讲述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历史的和现实的;还有,在在20世纪的上半叶,人类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转弯的时候,生于斯或者从不同地域被命运推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命运和个体选择;以及一直在流血的历史的伤口:殖民者给当地人造成的伤害。
还有,宗教、战争、族群,等等。
可圈可点的还有音乐,尤其是清脆的的、舒缓的,激越的、缓慢的,非常有效地烘托了情绪,显得整部片子一气呵成。
应该说完成度还是不错的。
至于爱情,对于便乔纳斯来说,这是个诅咒。
这个诅咒来源于艾米丽的妈妈;设置这个角色是有深意的,也是个隐喻。
至于导演到底在隐喻什么,那就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怎么会有这么隐忍的人生?
以《毕业生》的形式开头,却没有去为爱情做半点努力。
坦白说我并不同情尤内斯,他不仅搞砸了自己的爱情、人生,也让他的朋友深受其苦,他爱的人也一直在为他的行为买单。
他为什么要起那样的誓?
他不愿意去爱她,就应该跟她讲对她有没意思。
当他有机会再做努力时,却没有勇气多做尝试。
他欠她的,即使被她扇耳光,用脏水泼照单全收也不过分。
也许爱米丽说的对,他(尤内斯)是头怪物,是她此生遇到的一场恶梦。
她没办法不去爱他,儿时的相遇为他们的爱情奠定了牢靠的基础。
可是这个家伙不像爱米丽一般重视他们的爱情,他融入了新的环境,把那个为他弹奏钢琴的小女孩忘了,才会跟她的母亲勾搭在一起。
但是你又没办法去讨厌他,他付出了足够惨痛的代价,跟他爱的人再也没能笑着言和。
最后一幕坟前闪过的青春影像,更是加深了这种伤感的情绪。
过这样悲屈的人生太不值得了,坟前的种种释怀有什么用,人已经死去,年华已经老去,再也回不到过往了,而他白白糟蹋了他们可以尽情相爱的最好青春。
影片还有另外一种对立情绪存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敌对情绪。
恐怖的阴影在阿尔及亚上空盘旋,敌友之分很容易判断又因为各种感情纽带互相依存。
最欣赏尤内斯伯父伯母的爱情,一个是阿拉伯人,一个是法国人,他们的爱情经受住了政治和时间的考验,看起来是那么的幸福。
可惜穆罕默德终究没能抵受住政治的把戏,郁郁而终。
人人都想计划好了去生活,但生活却从未对于任何人怀柔过。
坚硬的生活总是会给大家带来某种让人无法预料的痛苦,通常在承受这些痛苦的时候,你依旧不得不活着。
期待的生活总是会跟现实中的生活千差万别,很少有人能真正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但生活依旧是生活,我们即使痛恨,也无法从中抽身。
或许错过从来就是生活。
《今夕何夕》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本片讲述的是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期间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段故事贯穿了几十年,当主人公一个个的老去的时候,他们仍然对于彼此之间的爱的信念毫不动摇,这是一段值得歌颂的故事,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决心,有毅力去完成的故事。
阿拉伯裔小子尤内斯从小家庭就突遭变故。
父母不得已将自己的孩子送给了自己的哥哥去抚养,尤内斯不得不改名为乔纳斯。
乔纳斯的伯父是一个著名的药剂师,虽然对于乔纳斯来说,伯父家的生活很美好,但是他仍然不愿意将伯父称之为自己的父亲,乔纳斯带着这个名字在小镇上生活了很多年,直到他成年后邂逅了美丽的艾米莉。
作为自己童年时期见过几面的好友,如今的艾米莉成长为了一个美丽的大姑娘,本来这段美好的爱情会有一个不错的结局,然而乔纳斯之前一段血气方刚的故事却使得他一生都要遭受这种离别之苦。
艾米莉的母亲是一个风流的女人,某一个热天午后,他引诱了乔纳斯,过后却狠狠的抛弃了这个小伙子,正当乔纳斯沉浸在这种抛弃中的时候,艾米莉出现了。
艾米莉的出现使得乔纳斯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而艾米莉的母亲的威胁却使得乔纳斯再一次绝望,她威胁乔纳斯,如果敢跟艾米莉在一起的话,就会将两个人的关系曝光,乔纳斯自然心有余悸,于是,看着心爱的人而无法得到的乔纳斯只能眼睁睁地将艾米莉拱手相让。
艾米莉不理解眼前的这个让自己一见钟情的人,即使是经过了多年的分别依旧是不理解,这种不理解一直持续到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爆发且获胜。
这个国家驱逐了法国的殖民者,与此同时,乔纳斯作为阿拉伯裔留在了小镇。
乔纳斯失去了自己的朋友,还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多年过后,乔纳斯收到了艾米莉离世的消息,在墓碑之前,往事如烟。
《今夕何夕》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般的故事,这个故事以爱情为主线,为观众们勾勒出来了阿尔及利亚风云激荡的数十年以及独立战争的惨烈。
乔纳斯是历史的见证者,同时也是动乱的经历者。
对于乔纳斯来说,这个阿尔及利亚的小城有着自己的朋友,有着自己的爱人,有着自己一生一世都不会忘记的时光,更有着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炽热。
时光流转,我们究竟要往哪里去。
对于阿尔及利亚的原住民来说,法国殖民者夺走了他们的土地,这是一种侵略行为。
小小的尤内斯早早的就经历了自己的童年时期的苦难,这种苦难是殖民者带来的,原本自己的父亲所深爱的土地在行将收获的时候,却被地主一把火烧掉了,这把火直接导致了尤内斯变成了乔纳斯。
在来到了大城市之后,尤内斯一家很快地落入到了贫民窟。
此时此刻,尤内斯被迫告别了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及妹妹,而迎来了自己的伯父一家,尤内斯变成了乔纳斯。
而一场意外过后,父亲下落不明,母亲与妹妹很快就离世了。
这些风波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乔纳斯无法接受自己原来的身份,更加无法接受自己现在的生活。
然而生活却总是跟他开玩笑一样,不断地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打击这个年轻人。
亲生父母打小就离开了自己,自己感受到了的亲情却从不是父母所发出来的,养父母对于自己很不错,但依旧避免不了家庭突遭厄运。
来到小镇上的乔纳斯很快de地便有了好朋友,但他却无法阻止自己的法国朋友对于阿拉伯人的欺凌。
原本意外邂逅了的中年女人却在感情上让乔纳斯伤透了心,不仅仅她抛弃了乔纳斯,而且在她的横加干预下,乔纳斯与艾米莉只能苦苦守望。
此后,还有政变让乔纳斯的生活继续动荡。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在经历了这些波折之后,生活一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这对于乔纳斯来说却并非如此,他依旧热爱着生活,依旧热爱着自己的艾米莉,即使是今生再也没有机会过着某种相守的生活,但在内心深处,乔纳斯一直留着一个空位。
生活使得这个年轻人经历了太多,但他依旧是没有放弃生活,乔纳斯接受了不完美,因此他接受了自己的一生。
痛苦,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
……你好,再见
影评最上面的两个我觉得分析的很好,但是看到影评里面还有人说这时间跨度本来讲历史更好,可以拍成史诗剧;爱情又太平铺直叙,没什么起伏。
我不能苟同。
影片都是分类型的,这部影片明显不是战争片,历史剧,标签也明显标明是爱情。
这是一个人在最美好年纪中错过一生挚爱的故事。
这部电影本来讲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男主人公因贫穷,因信仰,或因战火而命运转折的一生。
而他真正的生活是从跟随大伯来到里奥·撒拉多村这里才开始的,因为在这里结识那一帮朋友,他与这群人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好的少年时光。
这是导演在用长篇幅刻画的事情。
友情其实在全影片中占了很大部分,爱情是其后悄然降临的。
而历史只是让他们几个人分离的背景,就是因为战争,他的一个个朋友才会向他说,永别了,乔奈斯。
女主人公的母亲曾再三的对男主角说,你才23岁,你真年轻,真好。
恰恰就是在他风华正茂的时候,他又遇到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但是因为青春的懵懂和荷尔蒙,他率先葬送了自己真正的爱情。
我觉得男女主的爱情线拍得很好,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朋友都在探讨谁先走过去打招呼,一直不说话甚至一直被取笑害羞的他竟然是第一个走到跟前的。
后来绽放烟花,她看着烟花笑的很开心,而他看着她笑的很开心。
就光是这种场景都让人觉得很美好。
有人说这部电影像是电视剧,没有起伏不好看,我反而觉得如流水般缓缓流动的故事才最真实,也最动人。
就像是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 《海街日记》 ,杨德昌的《一一》,都是这种平铺直叙的拍法,像是生活一样,没有任何大的起伏,甚至面对家人的死亡都觉得是很稀松平常的事情。
因为这才真的是生活原本的模样,而人生中真正美好的瞬间也都是很平常的。
电影不一定是要高潮迭起,给人震撼,它也可以是娓娓道来,让人感悟,启迪观众。
这同样也是好的影片。
总之我看到最后,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两个相爱的人错过了一生,满满的遗憾都快溢出屏幕了。
他回想起自己的年少岁月,看到了很多人,最后看到的人是艾米丽,这一次他勇敢的走过去和她并肩,但却只是一场虚幻。
虚幻里,圆了少年时不敢表达的爱意。
也正如影片最后所说:一个让生活中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男人,将要在悔恨中承受孤独。
但又因为曾经有过开心的年少岁月,也算是安抚。
(大量剧透,文末有部分截图)这是一个宏大历史背景下的爱情故事。
男主人公:尤内斯·马赫伊丁,阿尔及利亚人影片由一片丰收的麦田展开。
饱满金黄的颗粒,在尤内斯一家看来是真主没有放弃他们,给了他们一条活路。
然而族长早已觊觎这块地,得不到则毁之,半夜熊熊烈火烧完了整片田地,尤内斯父亲跪在火焰中,卑微、无助、绝望。
庄稼既毁,尤内斯一家屈服,无奈的离开这个他们生长的地方,搬去了奥兰——在尤内斯看来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
而奥兰,正是尤内斯父亲的哥哥居住的城市。
1939,奥兰,尤内斯10岁。
尤内斯的父亲,贫穷而倔强,和哥哥处于完全不同的地位和阶层。
尤内斯一家住在奥兰的贫民窟,将前来探望的哥哥的黑色西装衬得有些突兀。
他不愿意接受哥哥的好意,宁愿去卸一天的面粉袋也只有2法郎(一开始人家说的是4法郎,但当别人最后不耐烦的只给了他2法郎,他无计可施)。
在这里,贫穷的人没有发言权,只能忍受与屈服。
后来尤内斯的父亲不想让尤内斯一辈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如大伯所说“当一个擦鞋匠”,将尤内斯送给了哥哥一家(哥哥一家无儿女)。
从此尤内斯改名“尤纳斯”,居住在了大伯家。
中途因为想念回了家,给了妹妹一只洋娃娃,而那个洋娃娃,在几天后成为了他对妹妹的唯一念想。
——几天后在一场恐怖袭击中,尤内斯的母亲和妹妹不幸丧生。
父亲也出走,下落不明。
至此,“尤内斯”结束了,新的“尤纳斯”继续在奥兰生活。
一年后,因为马赫伊丁一家的种族因素,无法继续留在奥兰,全家搬去了里奥萨拉多。
尤纳斯开始上学,因为点名,全班都知道了他真名是尤内斯,一个典型的阿拉伯人的名字,他受到了几个男生的欺辱。
但是尤纳斯还是凭借真诚和忍耐,与他们几个成了最好的兄弟。
时间一下子过渡到1953年,(时间过渡的镜头很赞)。
在海边,尤纳斯遇到了他生命里的“第一个”女人,一个重要到影响他一生的人。
女人是离婚少妇,风韵犹存,年轻气盛的尤纳斯禁不住女人的诱惑与她发生了性关系。
后来在一次舞会上,尤纳斯与一个年轻女子相遇。
那一瞬,二人目光交汇、含情脉脉,蓝色的瞳孔里全是对方的身影。
原来,这个女子正是曾经在他家学习弹琴的小女孩艾米丽。
小女孩为尤纳斯弹琴一曲,尤纳斯摘下窗外玫瑰,夹在女孩包里。
分别已是十三年,二人只此一眼,便望穿岁月,直抵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然而命运却给尤纳斯开了一个大玩笑。
——当他发现这个女子,是那个女人的女儿。
女人找到尤纳斯,把他带去教堂,告诉他这是乱伦,极度淫乱,威胁他让他起誓永远不动她女儿一根毫毛。
从尤纳斯说出“我起誓”的那一刻,覆水难收,尤纳斯的一生注定充满了悔恨与遗憾。
正如阿尔及利亚是在血与泪中收复的,尤纳斯的爱情,也充满了爱而不得的痛苦,然而他始终无法说出口,那充满耻辱的历史。
于是,他亲眼看见艾米丽为了刺激他而和自己的兄弟让·克里斯多夫搂抱,甚至最后和好朋友西蒙结婚。
而让·克里斯多夫也从此和尤纳斯产生隔阂。
结婚的前夜,艾米丽在他楼下,只为等待尤纳斯的一句话,然而尤纳斯没有勇气,没有勇气面对那段过去,面对已经起誓的事实,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一生的挚爱。
艾米丽问他“是不是因为我是法国人所以你不接受我?
”然而我想,事情的真相远比种族原因更让人痛心和讽刺吧。
尤纳斯只是深情而爱怜的看着艾米丽,直到艾米丽伤心欲绝的离开。
而尤纳斯的心,又何尝不在滴血?
1962年,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大街小巷充满了阿拉伯人的欢腾,举旗,而战败的让·克里斯多夫也因为和尤纳斯的关系而被释放,尤纳斯见到昔日好友,依旧是真诚的微笑“而有我在此,这不就够了吗”。
在尤纳斯心里,友情不分种族、信仰和国家。
让也终于和青梅竹马的伊莎贝拉在一起(这是全剧唯一一对历经艰辛终成正果的伴侣)。
尤纳斯得知艾米丽也即将搬离后,及时赶到车站,见到了艾米丽。
艾米丽的丈夫——也就是西蒙,几年前丧失于炮火。
尤纳斯终于鼓起勇气,想去保护她和她的孩子,而艾米丽的心,已经被伤的体无完肤。
也许从一开始尤纳斯一直不回应她热烈的爱开始,艾米丽的心已经被伤透了,最终选择和一个自己完全不爱的人结婚,也是为了忘记尤纳斯给她带来的阴影。
一段让我感动且心疼的对话:“我要保护你,保护你和孩子。
”“为什么才想起来”“这个我永远说不清楚,我对此极度的悔恨,我将把一切都给你”“一切都结束了,尤纳斯”“什么事结束了”“一件从未有过开头的事”至此一别,山长水远,艾米丽再也没有见过尤纳斯,也从未拆读尤纳斯的来信。
而这期间,尤纳斯曾经去找过艾米丽,躲在树下看到艾米丽和孩子都生活的很好,没有再向前一步,像现在这样就足够了,艾米丽的伤痛会结痂吧,此时尤纳斯的出现一定会在艾米丽的伤口掀起波浪吧。
不打扰,是我最后给你的温柔。
1962-2010整整48年穿越半个世纪的你和我,再遇见,却是你的葬礼当已是满头华发的尤纳斯来到墓地的时候,微风吹起银丝,苍老斑驳的面容却看不出悲喜,人生的大悲大喜,早已浸润到心里了吧,深邃的眸子,映出的始终是那个他挚爱的艾米丽的容颜。
打开艾米丽生前写的最后一封信,夹着的是一朵玫瑰枯枝。
10岁时尤纳斯为她摘下的玫瑰花,依旧被悉心保存。
而今风雨飘摇,玫瑰花早已不再娇艳,化作枯枝,花瓣散落,在风中飘零。
跨越时间,跨越种族,却跨越不了内心的恐惧,跨越不了那信仰,那誓言。
尤纳斯年轻气盛时犯下的错要用一生来偿还,不能和深爱的人在一起,也终生未娶。
悔恨的是,在诱惑下控制不住自己。
悔恨的是,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挚爱。
还记得大伯临终前对尤纳斯说的话吗,“如果一个女人把他的爱都给了你,你就会得到天上所有的星星。
”这是不是一种注定,注定了尤纳斯得到了女人的爱,却依旧不能在一起,分隔两地仰望同一片星空。
而艾米丽也与他不再联系。
尤纳斯对他来说,是永恒的爱人,却也是一生的伤痕。
影片一个插曲:在艾米丽结婚后,她妈妈跟尤纳斯说,如果她坚持选择你,我也会答应的。
(我内心OS:这算什么,让一直恪守诺言的尤纳斯心里如何承受??
你这话里的意思是我明明可以和艾米丽在一起吗?
不,可是你让我起誓了,我不能那么做。
)原来恪守诺言的人,无愧于神灵,却悔恨一生。
影片很长,看完后内心压抑非常。
这部影片以阿尔及利亚与法国战争为背景,涉及种族与信仰,贫穷与富庶,欲望与纠葛……悲剧结尾让我愁肠百结,我一向不喜悲剧,却明知是悲剧还是忍不住看完。
带给我的震撼也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明白的。
鲁迅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爱情一直是美好的,至少在这部影片中,两个青年至始至终对对方真挚的爱。
也许我太感性,选择性忽略男子做过的无法改变的丑事,依旧觉得两个人的爱情,很美好。
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社会,能够从一而终爱一个人的人,真的不多了。
记得影片里艾米丽跟她妈妈说“我爱一个人,是会爱到底的”而她妈妈则与之完全相反,做过的事可以过了一夜就翻篇。
感动我的,是从一而终的爱;而让我难过的,也是从一而终的爱,没有善果。
我的内心,还是相信童话存在。
偏执的相信相爱就要在一起。
看到两个相爱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够在一起的人,依旧感性的会伤感。
只是,现实让童话一点一点破碎。
毕竟,戏如人生,但,戏终究是戏。
我想,单纯分析爱情,对于这部我认为很经典的电影来说还不够。
也算不上分析,就是一点感触。
因为这部电影的背景,我专门去了解了法军镇压阿尔及利亚独立暴行。
真实的黑白照片里是惨不忍睹的屠杀,割鼻、活埋、杀戮……让我想起影片里一个士兵坐在车里射杀平民的镜头,想起一颗炸弹从天而降,一片建筑瞬间化为灰烬的景象,战火纷纷。
民族的歧视也无处不在,尤纳斯刚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讲过阿拉伯人很懒惰,为此尤纳斯还一脸难过的去问他大伯,大伯给他讲阿尔及利亚的历史,讲发动独立战争的先驱,为的是让尤纳斯知道自己是“尤内斯”,永远是尤内斯,即使身处繁华地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血脉。
尤纳斯从那个时候开始明白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每次当朋友拿阿拉伯人开玩笑,他都会二话不说就离开。
倔强的就像他父亲。
除了歧视,还有一如既往的贫穷与不公。
在城市边缘废弃的土地上聚集起来,居住在简易房里面,生活条件艰难,比如在阿尔及尔的某处地方,一平方公里的面积里面就居住了八万穆斯林,形成了城中之城。
穆斯林们的工作机会非常少,使得一些人跑到法国去找工作机会,主要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如同影片里尤内斯一家)贫穷与不公平一直是民族主义的温床。
以下,是部分截图(主要是结尾,让我涕泪千行)
忽略部分弹幕……下面是头发花白的尤纳斯在艾米丽墓前,眼里“看到”的景象。
在他心里,艾米丽一直都在,从未走远。
泪目。
全剧终。
尤内斯对艾米莉的母亲是青年人难以自持的性冲动,对艾米莉是发自内心的深情。
一切似乎太过于巧合,都说战争让两人感情坎坷,但正是由于战争,尤内斯才敢正视自己的感情,对艾米莉吐露深藏于心的痛苦和压抑。
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艾米莉的爱情早已在等待中变得沧桑,一段从没开始的事情,就这样被了结。
陪伴尤内斯的,还有从小便经历的人生百态,处于社会底层阶级父亲视若生命的尊严,儿时经历的各种分离,和艾米莉的爱而不得,朋友的离去,种种情感,压抑在尤内斯的心头,有些遗憾,或许可以弥补,有些遗憾,一生难以苛求原谅。
最后落幕时的结语让人感叹:一个让生活中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男人,将要在悔恨中承受孤独,而满天下所有的叹息也未能安抚他的灵魂。
《今夕何夕》改编自同名原著《What The Day Owes The Night》,字幕上译作《白天不懂夜的黑》。
这种译法倒是与电影风格不谋而合,将夜与昼的对立柔化诗意。
故事始于上世纪30年代,在阿尔及利亚摆脱法国殖民统治的宏大历史背景下,镶嵌了一个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爱情悲剧。
男主人公尤内斯是一个漂亮的阿尔及利亚青年,自幼年起就生活在法国、西班牙的亲人和朋友中间,并爱上了一个法国女孩艾米丽。
这种种族身份的碰撞影响了他的一生
这部电影看的很早,故事发生在战争时期,法国人占据阿尔及利亚,两个年轻人相遇相爱却又错过,后一个回到法国,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当时看的心里很难受,那个时候恰逢我刚从天津和秦皇岛回来,时常怀念秦皇岛街边巷子里的一片绿绿的爬墙虎,就像离开台湾前澎湖那些颓败的建筑,让人情绪万千,我常常告诫自己,遇到喜欢的人就要努力争取,不留遗憾。
如今却发现,莽撞的争取,会给自己带来满身伤痕,因为直觉引导并不一定是对的,但无论怎样,还是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爱情值得我们去付出,给我们激励与希望
今天决定什么也不做,就来写这篇影评。
这是我第一篇正式的影评,没学影评的具体写作格式,尽量输出工整清晰。
(有剧透) 昨晚“熬夜”看完一部2012年上映的法国剧情片,有关历史,有关战争,有关人生,有关爱情。
故事主要是在两个地点围绕展开,阿及及利亚和法国。
个人感觉男主自身一路还算蛮顺的,虽然小时候离开了父母,但是被在法国开药店有钱的大伯收留,过着富贵的生活。
就算后边事情发展各种走向,但好像始终殃及不到男主个人。
男主就好像没事人一样,静静的观着变化。
可能是剧情设置安排,我感觉乔纳斯(男主后来改的名)是一个有点第三人的视角,出世的感觉。
哈哈,又无可奈何。
但唯一比较困扰他的就是一个不知为何对他一往而深的女孩艾米莉。
其实个人觉得,抛却故事在的两个国家背景,看整个故事剧情,还是有点狗血的。
但可能由于自身不太熟悉阿拉伯和法国的陈年往事以及被法国浪漫的异域风情和阿拉伯的一些宗教文化吸引,个人觉得此片看着还是挺新奇不错的。
我最想评价的就是电影中执着爱着的女孩和固执拒绝的男孩。
可以说小时候乔纳斯和艾米莉的相遇相识的情感其实还是处于孩童阶段的懵懂好感。
但是艾米莉执着爱了乔纳斯很久,甚至长大后回来镇上和他相遇。
对此,笔者怀疑两人生情愫一个原因可能是处于那个年代,资源接触渠道有限,大家又确实在一个小镇待太久了,没离开也放不下。
尤其是女主还是这样一个固执,爱人要爱到底的“单筋”女孩。
另外个人觉得,其实长大后乔纳斯和艾米莉的再次相遇,那时乔纳斯是还没爱上艾米莉的。
最初还没得知艾米莉是太太的女儿时,乔纳斯只是一个好奇潇洒帅气的年轻人,对身材姣好长得又好看的艾米莉生情愫也是正常的,再加上两位是熟人了,两位年轻人试着发展一段恋情也不是不可。
只是偏偏剧情安排,艾米莉居然是乔纳斯曾经一夜风流过对象的女儿,这剧情确实论谁看了都觉得有点狗血啊,但是不知是演员拍的好,还是新故事背景代入感强,笔者在看完本片后也深深代入这种无力感可惜中。
要我说乔纳斯后来之所以爱艾米莉,我感觉更多是因为女孩对他的深情。
以及他对她的“辜负”。
谁能抵挡承受的住这样的一份深情呢?
在这样一个小镇上,而且对象还是一个不错的美女。
不过我个人还是不是特别欣赏男主不拒绝也不跟女孩说清楚的态度的,很冷酷的样子。
诚如片尾说的“一个让生活中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男人,将要在悔恨中承受孤独,而满天下所有的叹息也未能安抚他的灵魂”女子有时过分的深情,而年轻的男孩没有能力承受那份爱。
其实过分的执着我现在也是不提倡了。
有时候人生能保持在一个正常的状态轨道上已经是不容易了。
这样那样的欲望,执念,不甘,痛苦。
但这样一份双方到老都想着的爱情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而这在现代已经是一件奢侈的事了。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让生活一切变得太多元,充满太多可能性了。
不过浪漫的法国片看看就好了,回归生活, 爱情并不是全部。
撕心裂肺、让人沉浸心碎的情感其实并不理智。
还是回归正常生活好好奋斗吧,远离消耗的感情,岁月静好,还是不要打扰。
保留一份平静,就像电影后面艾米莉给尤纳斯(男主原名)的信说的“生活中的平静还是不要打破啊,请你原谅我,因为我也原谅你了”。
看到这确实泪目了..演完了人的一生。
(本来以为看完影片,把自己心中千丝万绪的情感表达出来很容易,写出来才发现好像有点词不达意,驴唇不对马嘴了。
就着看看吧,这不只是点评更多观后感了)最后影片涉及背景风景也拍得很美,看完笔者对阿拉的文化更好奇了,打算后期再找找有关地区的好剧情影片看看,有推荐也可以留言。
影片可以反复观看,但不建议沉沦。
很好看很喜欢很有趣很精彩
这个片子这是毒药。有了孩子之后,再看最开始的父亲的无能狂怒,觉得好搞笑。后面两个人算个几把的爱情啊,矫情的要命。这算哪门子的错过,这是同性相斥,永不相见好不好
艾米丽,这是怎么回事?一瞬间花落人亡。‖好像终于能理解一点殖民地下相互残杀和背井离乡的痛。‖一群沙雕朋友让生活充满欢乐。‖剧情太尴尬。电影最后一句话“一个让生活中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男人 将要在悔恨中承受孤独 而满天下所有的叹息也未能安抚他的灵魂”一种爱情至上的论调,但有些事情太挑战人性爱情也无法轻易抹去。恕我偏狭。
看了电影频道的译制片。。略违和,不过,人美景美,时代宏阔,感情细腻,抱憾终身。。
我自己特别感同身受!但是感慨于命运的戏弄,两个人相爱的人无法在一起,但是彼此有自己,还是相爱了一生。
老母亲的道德观法国人看了都要笑,奇葩女儿可着男主兄弟圈耍,被pua的男主坚持成就了一段爱而不得的爱情史诗。在种族和殖民历史得背景下,爱情还是主题。阿尔及利亚原来那么美。
完全已经超越了爱情片的范畴,这是一段法国与阿尔及利亚的前世今生啊!从一开始介绍男主的身世,从亲生父母家被过继给伯父家抚养,先有一个伊斯兰教的名字——尤内斯,后又改换成了法国名字——乔纳斯,这里面就已经映射法阿之间的殖民关系了。男主与法国籍女主从一见钟情到纠缠半生的爱情故事,像极了法阿之间的历史渊源。而倾向民族运动的政治主张也使得男主和艾米莉(法国)始终都无法走到一起。用一对恋人的爱情来讲述两个国家之间的相爱相杀,满满的高级感。四星半
区分带来区别,区别就会有隔阂,财富、种族、政治,诸如此类
2022年7月23日观看。长了点。
电影名称翻译的真好,与剧情完全一致,今夕何夕啊。
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而放弃爱情
大时代的背景和小人物的命运基本脱节,通篇的煽情也就失去了意义。
可能是我逼格不够的原因吧……
“一个让生活中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男人,将要在悔恨中承受孤独,而满天下所有的叹息也未能安抚他的灵魂。”
《关于一次代价最昂贵的做爱》
大时代下的爱情悲剧,阿尔及尔混乱时代下,破落少年被父送富家,四少年一起长大处世,各自奔前程寻找爱情,男女主情愫被迫淹没,生离死别各自奔忙乱,大时代下悔恨来不及。
叔叔说让我点评一下,我只能说太长太无聊啦。这种故事看太多了,男主总被骂懦弱了也是有点冤啊。
【CCAV6】无法忍受男主角的怯懦和女主角的作…虽然阿尔及利亚的风景真是美。
一个让人生的爱情擦肩而去的男人。。。
宏大的历史背景,感人的爱情故事,只是更喜欢看圆满的结局,哪怕是编的也好。对这种爱而不得,充满悔恨与遗憾,命运捉弄人的爱情故事,感到憋屈与压抑,扣掉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