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在家看书,看碟,吃饭,睡觉,整理思绪,很无聊的日子。
发觉还是有很多的书没有看,很多的碟看不完,或许这就是生活,总有你做不完的事情,等到一天你把所有的事都做完了,或许就找不到生活的目的,我们都是凡人,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刻苦的追求,但我们可以在点滴的生活中去感悟快乐,去体验生活。
晚上看了部片子,《小孩不笨》新加坡的家庭伦理剧,读心理学的时候一个同学推荐看的,本来想着是个喜剧的,无聊的打算消磨掉长假的最后一个夜晚,谁知道竟然又把我惹哭了,好久没流泪了,不记得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应该也是看了什么片子,感动了一把。
好象是《人生遥控器》吧。
2/3的部分一直很轻松,说父母与孩子如何在沟通上有问题,都各自在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按各自的想法去要求对方,却不得其道,当中充斥着不少笑料,直到看到孩子越走越远,那个叫JERRY的小男孩偷了学校的钱,他爹妈很生气,以为他是拿来买卡通,正要好好教训,谁知孩子说,他要钱是为了买父亲一个小时的时间,因为他爸爸一个小时的演讲值500元,他希望买他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学校看他的演出。
人与人沟通真的很难吗,或许当我们都用了对方都听不懂的语言,不仅要用心去体验,还要学会怎样去爱,学会怎样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爱,不然爱也未必都会带来快乐!
故事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好的,互相沟通与体谅,父母们终于发现家庭最重要,孩子又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
但在现实中问题依然会存在,生活依然会继续。
最后引用片子的结尾语:你有多久没称赞过别人了,多看到些别人身上的优点,多看到些改变与进步,你的生活也会更美好。
对于片子,第一想说的是典型的教育,典型的制度,就如所谓的社会主义制度,大家都知道这么回事,却还是会为之限制.公平也只有相对的.然而受到感动的是一种亲情的力量,这里渲染得算成功.让人知道这个世界亲情力量是那么的无法抗拒,感人.特别是两代间的沟通.而片中那种受委屈,是一种不被理解的悲哀.那种委屈感是不是又让你感同身受?之能感到惋惜,与隔膜.片中讲的是在"没救班"的三个孩子与他们家庭的事情,情节有些平淡俗套些,但是却给人很强的真实性.真实之中又带有戏剧性,也许现实中出现的几率较小,但还是会牵扯你那个跳动的心灵.总体上还是好的,以喜剧结局,也算符合大众胃口.人们的误会得到了和解,孩子也得到了成长,还是隐藏着一种希望在里面.最后想说的,典型的社会,典型的教育,不衰的人间之情,还有反省与希望.
2018年的第一部电影1.电影情节电影讲的是Terry,文福,国彬三个小孩的成长故事。
在新加坡小孩都是按照成绩分为EM1,EM2,EM3,而他们三个都读最差的EM3。
Terry,家境富裕,爸妈都是做生意的,从小娇生惯养,吃饭都是由家里的菲律宾女佣侍候,小到连泡咖啡,涂面包这样的事情都不会做,从小被妈妈教育不要多管闲事,特别听妈妈的话,毫无主见,不明是非。
在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国彬两次被学校主任误解为爱打架的怪学生时,他都不敢出来作证,而是哭着弱弱地说了一句:“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妈妈告诉我不要多管闲事……”看到这里内心真的是很捉急啊,对他妈妈的教育方式简直无力吐槽,好在最后Terry在经历了一场绑架之后,终于知道自己在影片开头所说的“失去的东西”——勇气。
文福,家庭条件一般,母亲靠卖面为生,他性格要强,虽然身在EM3,但仍然在帮助母亲捧面,照顾弟弟之余努力学习,考到了EM3的最高分,可以说是很励志了。
国彬,成绩特别烂,但是天生会画画,无奈在新加坡大人们只在乎成绩的好坏,他的妈妈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他能考到90分,每当考试结束之后,他都要经历他妈妈的一顿鞭打,内心特别痛苦,甚至想过跳楼自杀。
当发现妈妈患了血癌之后,国彬特别地努力想考到90分,不想让妈妈失望,结果发现自己还是做不到,伤心地哭了,看到这里真的心疼这个小孩。
最后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妈妈终于发现了他的天赋。
2.几点感想🌸李老师应该是影片中对三个小孩还蛮重要的人,印象最深的是当学生问她“是不是因为数学和英语不好才来教他们”,她回答“是的,我数学不好,我也很讨厌数学”,随后,全班学生欢呼鼓掌,她又说道“但是不要怕它,要跟它做朋友,然后把它的底摸得清清楚楚,就可以打败它”。
李老师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很让人值得学习。
🌸小孩不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努力去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五口之家爸爸妈妈是工作达人,大儿子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小儿子是懵懂的孩童,还有奶奶。
还有另一个单亲家庭,下岗的父亲带着儿子生活,不善表达爱意的父亲,用拳头打散了亲情……渐渐的孩子跟父母之间就出现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这是成才的爸爸临终前才觉悟的。
他不是不爱成才,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打大的,不希望成才再重蹈覆辙,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和表达自己的爱,才导致了今天的悲剧,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孩子的成长与回头。
“苹果虽然烂掉了,可把烂的部分去掉,还是好苹果,如果扔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就像学生,就像孩子,当他们犯错时,老师和父母的打骂是对他们的否定、放弃。
《小孩不笨》一共有两部,这两部中,清楚地描写了很多孩子的心理,大人也要了解。
家长有时候也不以身作则,就像Tom和Jerry在吃饭时,父母不准他们接电话,可是他们自己却接了电话,而且还是无关于工作的事。
家长以为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我们孩子根本听不进去,都是一直耳进,一直耳出。
看着它,我不得不掉下眼泪。
我为成才父亲对成才的爱落泪;Tom为父亲买剃须刀修电脑却被否定而哭泣;为Jerry 想让父母去看他的演出而付出的努力而哭泣;为Tom妈妈为了儿子辞去工作而哭泣;为父亲Tom为了儿子下跪而哭泣;更为两代人之间不能互相理解而哭泣。
你記得小時候的你,聽不聽爸媽的話嗎?
你是那種完全聽從師長命令的孩子嗎?
還是那種總是被視為亂源又很有自己想法的孩子?
無論你是哪一種孩子,你後悔當初的決定嗎?
或者,你滿意現在的自己嗎?
本片的角色設定很簡單,但卻囊括了最常見的三類人一種是完全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自己主見的Terry;一種是成績不好,但卻很有繪畫天份的國彬;一種是家裡經濟狀況不佳,但非常講義氣的文福。
東方的教育文化似乎都非常的相似,所以這部片開始沒多久後,我就像是重新回到了10多年前那個只知道讀書的我。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著一種觀念:唸書,才能出人頭地。
我不會去否認這個觀念,但我想說:這只是其中一種出人頭地的方法,而且是最簡單的方法。
我當然也是被這種觀念灌輸長大的孩子,但讀書讀到現在,如果你問我:你出人頭地了嗎?
我會答:當然還沒,而且我並不覺得自己會有那麼一天。
你再問我,讀書讀了那麼久,你滿意你現在的生活嗎?
我會答:我不是不滿意,但我不喜歡!
小時候,我是那種師長都喜歡的乖寶寶:因為我很聽話我也厭惡那些總是違規的同學,心裡總想著:難道你就不能好好聽話嗎?
遵循命令是那麼的簡單,但真正難的其實是造反。
我從來沒有造反過,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因為我找不到理由造反:我覺得師長說的話一定都是對的,爸媽說的話也絕對不會錯,所以我要做的,就是聽話、遵守紀律。
就這麼過了20年,這20年來我沒有想過要違抗自己的人生,因為我從來沒試過、也從來沒想過:光是在腦海中模擬一句違抗父母的對話就足以讓我的心跳加速、冷汗直流於是,就這麼平順的過來了,教出了一個很聽命令的孩子:這就是東方教育所謂「成功」的產物。
/而就在你已經習慣20年來只需聽從命令的生活時,突然要你為自己的未來做些決定的時候,你會驚覺:腦袋裝的三角函數、化學計算式、物理定理全都一點用也沒有,這些知識無法幫你決定未來、也無法給你一點意見以為自己通過各種「邁向成功」的考試就會有明亮的未來,在這一瞬間全然破滅你只不過是一個會背一點計算式的普通人類而已,沒有自己的想法、創意、主見,在這個社會上處處可見,沒什麼特別的這就是東方教育,在師長眼下看似極為「成功」的產物,其實說到底也只不過是個只會讀書的平凡人類而已:空空的軀殼裝著滿溢的知識片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是:Terry和文福被綁架後嘗試脫逃,眼前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筆直且好走的路,另一條是沒有人走過的崎嶇道路文福見著便說:「這條路太直了,很容易被抓。
我們走另外一條!
」Terry:「這條路?
這條路從來沒有人走過,會不會有危險?
」文福:「什麼事情我們因為怕有危險,而不去嘗試,最後就是死路一條。
」我想,我一直以來都是走那種筆直又好走的路吧,所以不必思考,只管往前走就好。
而無論是東方教育、師長、父母也總是將我們推向那種筆直、看似通往康莊大道的明亮道路我們乖乖聽命、行事;可現在,我多希望自己曾經走上其中一條沒人走過的小岔路,這樣的話,我會不會多一些主見、會不會多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突然很好奇當初那些總是造反的孩子現在都在做著什麼事?
他們會不會後悔當初沒有乖乖聽師長的話呢?
他們會不會後悔當初沒有好好背三角函數的公式?
他們會不會跟我一樣煩惱著未來呢?
我真希望聽到的答案是:會!
這樣我就能繼續說服自己,「聽話」並沒有錯。
最後我想說:我從來不否認教育的重要性,但到底該怎麼教、該建立什麼樣的觀念或許是我們都無法輕易解決的難題,也將會是永遠爭吵不休的議題。
而我想說:讓孩子愛上學習而非逼迫式學習,才是教育最重要的根本!
我所接受的教育曾經讓我厭惡閱讀,直到我自動自發的翻閱起一些被視為無關緊要的課外讀物後,我開始愛上閱讀、語言程度也突飛猛進:這不就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嗎?
為什麼我所接受的教育反而讓我對這些極具親和力的事物感到如此厭惡呢?
我們口中的「教育」,究竟是何物?
又代表著什麼?
也許是身為大人的我們都該好好問問自己的問題。
因为要做一个关于儿童期的课堂报告,找到这部电影。
昨晚,十一点多开始看,快到一点才结束。
躺在床上,困意全无,想起了自己。
*1小学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期中期末考。
那时候妈妈全职在家照顾我和弟弟的生活起居,每一次考的不如那些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孩子时,妈妈就会说,别人爸妈都不在家学习还那么好······,记得寒假成绩出来,不敢去学校领成绩单,直到其他同学告诉我,你获得了奖状,才飞奔老师那里。
小学升初中那一年,正赶上开始实行六年制。
除了成绩特别好和年龄过线,其余的同学都要读六年级。
爸爸从任课老师那儿得知,我成绩不稳定,估计得上六年级。
当时听到这些话,躲在被窝里哭了一整晚。
幸好,考试超长发挥,顺利上了初中。
*2初中住校。
学校条件差到连凉水都要跑很远,到附近的居民楼提一桶。
三年的时间,有两年身上都是各种皮肤病。
夏天再热,只能一个星期回家洗一次澡;冬天再冷,凑合着用凉水洗把脸。
更别说一日三餐都是咸菜。
现在体重不足40kg,怎么想都与小时候营养不良有关。
在这样一个吃不好睡不好身体不适的环境中,学习成绩自然一泻千里。
初一一共有四个班级,我们这个班每次考试所有科目都是垫底。
那个时候疯狂的写日记,盼望着高中的到来,听别人说,高中条件会很好。
初三,两个重点班,被分到其中一个。
物理数学经常不及格,印象最深的就是数学老师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拧我耳朵。
然而,老师越严厉,我上课越来越煎熬,越来越提心吊胆,整天想着就是去应付老师,应付那一堆作业。
中考前,班主任找到我,让我复读一年,这样明年或许能考上重点高中。
当时,班里成绩像我这样的同学大多被劝说留级,我固执的选择了参加中考。
奇迹并没有降临在我身上,以七分之差与县城里唯一一所重点高中失之交臂。
选择去了职业高中。
*3高中职业高中,简直就是小混混的聚集地。
高中班主任是一个较劲的老头,同时代数学课。
大概老师觉得我还有考上二本大学的希望(历届考的最好的也就是二本),对我要求特别严。
高中三年,都不允许我跟男生说话,看到一次,找我谈话一次。
我知道老师是为我好,我知道老师的心意,可是怎么给老师解释我和男生之间就是正常的谈话老师都是委婉的劝我。
后来,也就淡了和异性交流的心思。
高中三年,唯一庆幸的是,数学终于变成我的强势学科。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什么,高考,输的一败涂地。
暑假在家,老师来家里游说,让我回去复读,说复读也许能考个二本。
爸妈说尊重我的想法。
那个时候,经常一整天仰望天空发呆。
终于决定还是复读一年,去了重点高中的分部。
*4复读三个文科班,学生除了是重点高中转来的,就是分部的。
我们以前学校的学生就三四个。
我记得去报到第一天。
教室空荡荡的,只有我自己,我坐下,把出师表抄写了一遍。
和年级第一的女生相识相熟,一起吃饭一起回宿舍,我一点一点消化学习的差距。
第一次月考,分数出来还没有排名次,我和她差了几十分。
我记得那个下午,我们一起在操场散步,我习惯性的仰望天空,给自己加油。
后来,戏剧性的是,即使差了那么多分,竟然是班级第三。
当时,心里狂喜不止,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名次,更重要的他们重点高中的学生也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强大,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全可以超过他们。
这是经过初中高中给我最大的鼓励。
后来,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我不会的知识点越来越多。
最严重的第二次全市大考,我和第一名差了100分。
不过,我的心态特别好,我越来越知道考试唯一的作用就是查漏补缺,名次都是浮云,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完善自己的知识点。
又一年高考到来。
我以班级第三全县前十的成绩终于为我的高中画上圆满的句号。
经过一年的复习,文科总成绩增加了100多分,我的成绩成为学校招生的招牌。
*5大学考取了全省唯一的一所211大学,自由放任的学习环境让我终于不再因为期末成绩不合格而担忧。
必然,成绩不是很好,没有保研的资格。
这个时候,自己特别想来南京,就去问学姐,有没有认识考上这个学校的研究生的学姐学长。
学姐的花让我心凉了半截,前几届学姐都没有考上。
同学劝我放弃,选择其他的学校。
我自己也纠结了好久,然而还是好想来南京。
现在,终于我还是来到了南京,来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学校。
小时候,我们不能愉快地学习,因为大人的世界只看成绩,成绩不好的学生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长大后,我们依然被束缚在条条框框中。
学习不好,你就笨的无可救药学习优秀,你就前途光明还好,我没有放弃自己。
“IET学院代表‘没救了’”“只要一个人学有一技之长,就算没有文凭也会出人头地的。
”其实,我知道有的人会觉得导演很愤青。
其实,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代,愤青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并不相同。
而我觉得,在一种大的环境已经接受一种错误或有争议的方式时,也许,愤青的出现会透出新的智慧之光。
“我不断摸索自己,企图改变一些叹息,我知道你对我的期许,是将来眼光的抵御, 你今日的字句都带着明日的讯息。
我知道你对我的心意,而我却无能为力。
还有什么可以给你,我不断的问自己 我不断的想 不断的找寻,我知道你一直都辛苦,为我默默的付出,就算流泪也不愿承认自己的苦,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所以我用尽我的全部,来告诉你我没有认输。
我知道你的辛苦,我的爹娘我的父母,还有什么可以给你,我的爹娘我的父母……”歌词是很简洁的文字,真讽刺,大人都要小孩往大学这条路走,可是如今我们国家的就业问题不正映照了我们国家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们何尝不是走上了一座独木桥呢?
明明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那些站在高处的负责人还有那些含辛茹苦的大人们为什么就是看不见呢。
天空中飞翔的有很多:金龟子,飞鸟、雄鹰、蚊子,海鸥,它们都来自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语言。
那么我也很想有一片天空,在那儿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堂,飞出父母的怀抱,飞出自我的色彩,飞出世界的边缘,有梦不就应该飞吗?
以上为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旁白。
此片既温情洋溢,亦笑中有泪,赢得来自新加坡本土社会各阶层,包括政府高官的掌声外,更是「时代杂志」极力推介之作。
片中探讨家庭关系、小孩子自杀、教育制度以及父母与子女沟通的问题,深入浅出,嘻笑怒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故事有许多隐喻,利用小孩和成人之间发生的事件,来比喻新加坡人和政府之间的微妙关系。
两个新加坡家庭,因为缺少沟通,让孩子的心灵走向了堕落,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他们对孩子的爱,以忙为借口不跟孩子交流。
甚至认为拳打脚踢是管教的最好方法,却不知道心和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传递爱的桥梁。
《小孩不笨》故事讲述叁个就读EM3课程的小孩子,如何应付学业及叁个家庭所带来的冲突。
新加坡的小学生到了五年级,便要依学业表现,被分派就读EM1、EM2或EM3叁种不同课程,其中EM3内容最浅,亦被视为最没前途。
透过叁位编派到EM3课程的小孩,让大家看到所谓的「精英教育」游戏规则和家长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态,如何扼杀了一群无助孩子的命运。
三个读书不好的小孩-文福、国彬和Terry,进入了EM3的特别班级,分别承受着无形的压力。
国彬每次考试都不理想,却喜欢画画,而母亲不允许他画画,母亲看重的是分数,分数像一块石头板沉重地压在母亲心头上。
每次考不好,母亲是倍感压抑,脸拉得老长,谩骂乃至大打出手,这种态度与方法是不可取的,后来文彬考试作弊,被当场抓到,由于接受不了母亲的教育,于是就跳楼自杀,后来被警察救起,于是一家三口陷入了沉思中:难道考试考不好,发生这种事只是孩子的错吗?
“考孩子的知识,考妈妈的心态。
”其实我们不必被分数牵着鼻子走,因为分数与成功,没有直接的关系,分数只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一方面,决不能以分数高低论英雄。
母亲是否应该觉得,只要努力过了,考多少也无多大关系。
应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给予孩子鼓励,让他们不要有太大的精神压力呢?
现在孩子输掉的不是分数,而是一份做人的志气,人生中难免有跌跌撞撞,但跌倒再爬起来,这点痛算什么,我们要有超越别人,超越自己的勇气才行,爱孩子就要爱得久远!
让孩子全面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不墨守成规……Terry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生活起居都由女佣照顾,一切大小事情都听从妈妈的教导。
他是一个依赖性很强,没有主见的可爱小孩。
由于从小和台湾干妈学华语,所以他的华语很好,而英语和数学很差劲,也因此进了EM3。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是英文和数学的问题,我的智慧是没有问题的!
” Terry生活在过分的溺爱中,所以他总是畏畏缩缩,缺乏勇气与能力,没有主见,其实这也并不只是孩子的错,他的母亲一定认为自己是一个好母亲,把一切都给了孩子,然而她的行动却告诉孩子——你是无能的,不行的,没有用,只能让我来帮助你。
这样会直接影响孩子自身能力的发展,没有独立的品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
父母应教给孩子坚强不屈的意志,勇于参加与社会的竞争。
文福很聪明,处事也比较老道,大概是因为常常帮妈妈在大排档面店招呼客人的缘故吧。
但是“不会读书”仍旧被别人看不起,包括自己的姑妈和表兄。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学习也不理想,母亲于是对他失去信心,叫他边学边帮忙做生意招待客人,这是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家庭。
不论是富人和穷人都要接受教育,如今家长们应远见卓识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教育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
“望子成龙”几乎是每一位长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期盼,只因为内容各不相同,有的喜出望外,有的则望子成龙望穿眼,望来望去一场空,只因教育方式的不同。
三个主人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让我们看到了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对孩子的教育都只注重“会不会读书”。
表面上看,这是为孩子好,但这种家庭教育是片面的,孩子的个性和才能不要说被发掘,就连那一点“闪光点”也会被浇灭,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有反作用。
Terry劝阻了丢香蕉皮的姐姐,却被对方骂了一顿,妈妈因此教育他不要多管闲事,因为“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以至于面对国彬两次被人误会打架,Terry都因为胆小怕事而没有挺身作证。
孩子原本是很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的,但是在错误的家庭教育下,变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会关心和爱护别人,这是令人痛心的。
“绑架事件”可以看出这三个孩子在面对危险问题时的处理能力。
孰优孰劣,令人深思。
面对坏人的掳劫,国彬和文福逃下了车,但是看见Terry仍在车上,国彬大声呼救,文福则勇敢地冲上车救Terry,却被一起掳走。
被困小屋中,Terry不知高低,还像在家里一样要指定品牌的牛奶和面包,自己不会涂面包,歹徒无奈做了一回“菲佣”伺候他。
这个情节很搞笑,笑过却发人深省。
孩子身处险境却不知,根本无法判断好人和坏人。
社会的复杂性让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面对未知的险境,文福一直在等待时机和Terry一起逃跑。
Terry却天真地认为要听大人的话,不能逃跑。
文福很生气地告诉他不是每个大人的话都要听的。
逃跑的过程中文福选择了没人走过的小路,结果和前来救援的警察汇合,他们顺利得救了。
我很佩服文福,一个小孩在危急时刻可以冷静地一步步摆脱危险,表现了很大的勇气和智慧。
成绩优秀的孩子未必有这样的能力。
面对社会,处理危机的能力是我们必须要教给孩子的。
国彬虽然没有被掳走,但凭借惊人的绘画天分,素描了两名歹徒的画像,向警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材料。
看到这里,我很惊叹。
国彬和文福这样在学业上所谓的“落后学生”,融入社会生活中却表现得如此有活力,如果我们抛开“不会读书”的标签,这样的孩子可算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庆幸的是,新的班主任李老师看到了孩子们的与众不同,让孩子们看到了希望。
在她的鼓励下,文福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大,考到了92分;国彬拿到了国际绘画比赛大奖;Terry在同伴的影响下,逐渐懂得关心他人,分辨是非,变得有主见了。
教育过程中,给孩子三六九等地“过滤”,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他们在饱受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快班同学的嘲笑、亲戚朋友和社会的舆论压力。
他们稚嫩的肩膀又能承受多少呢?
如果仅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能力,恐怕我们会失去很多优秀的人才。
我们在孩子的心灵播下的每一颗种子都会生根发芽,所以,要好好的呵护她们,千万不能主观随意的否定她们,批评指责更会伤害这些幼苗。
用包容的心态,赏识的语言,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幼苗,未来,如果有一天他们长大成材,她们会感恩,以同样的心态对待别人。
🎬《小孩不笨1》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去歌唱 ,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去梦想。
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走了九十九。
学校和文明,将孩子身心分离。
他们告诉孩子,不许用手操作,无需用脑行事,只要听,不必说,理解世界不必伴随快乐。
爱和惊喜,只在复活节和圣诞节才有。
他们要求孩子,去发现已经存在的世界。
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
他们告诉孩子:工作与游戏,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都是水火不相容的。
总之,他们告诉孩子,一百并不存在。
但是孩子却说:“不 ,其实真的有一百!
”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可是我们缺少聆听,可是我们缺少关怀,可是我们缺少理解。
我们真的需要,还给孩子自然,找回失去的真实世界吧。
孩子告诉我们,游戏就是生活,幻想代表未来,科学需要想象。
我们终于明白:孩子是成人的老师,因为有了孩子,我们才发现了一百。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小孩不笨 (2002)8.02002 / 新加坡 / 剧情 喜剧 / 梁志强 / 向云 梁志强
1⃣️学校心理学课堂推荐影片2⃣️两部片子都是有笑有泪的家庭教育喜剧片。
在课堂上放映第二部时,班上女生的啜泣声此起彼伏3⃣️片子里的笑点细节非常贴近生活:父母冷战、讲大道理时左耳进右耳出、饭桌上永远在看手机的爸妈……但仔细一想,之所以会产生共鸣,是否因为我们都曾经历过?
4⃣️我常常觉得中国的亲子关系有些拧巴5⃣️父母多少有些自恋与自负。
永远认为孩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永远认为自己给孩子做的选择是“最正确的”;永远认为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感激自己;永远有一种莫名的“悲壮感”与自我感动6⃣️子女多少有些无奈与孤独。
永远觉得父母不懂自己;永远被那些“被自愿”的选择所打压;永远认为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幸福;永远在做出叛逆行为时,首要目的并不是出于喜欢,而是可以伤害某人7⃣️我认为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并非好人被坏人打败,而是好人倾尽一生所做的事,却被对方冠以“坏事”的名义8⃣️于是,父母一生都在等孩子的一句感谢,孩子一生都在等父母的一句抱歉
剧情很无聊, 看的第一部新加坡电影, 了解新加坡社会的一个窗口
我能说我真的一点儿都不喜欢这个电影么……
我们都不笨。。
来新加坡之前看的新加坡影视,这个不像其他那么弱智
请到www.guanyinma.com下载第三张和第六张符 烧了喝掉就没事了……
孩子,都还是孩子
那五个巨星我只认出三个……
1.听懂孩子的语言。说孩子听得懂的话。正如如邱太太对文福说:“你爸爸太爱你了,你爸太不会爱了。”2.“天空中飞翔的有很多:金龟子,飞鸟、雄鹰、蚊子,海鸥,它们都来自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语言。那么我也很想有一片天空,在那儿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堂,飞出父母的怀抱,飞出自我的色彩,飞出世界的边缘,有梦不就应该飞吗?”——《小孩不笨》旁白
梁智強和黃百鳴長得好像,就祇是臉大一圈的感覺
说出孩子的心声
哭哭笑笑中的真摯!
结局过于理想化
哈,突然想到有个孩子需要这部电影~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是什么啊!?为啥评分这么高啊啊啊啊啊啊?!
很搞笑,还有,新加坡人的看家本领,乖乖听话,什么的,哈哈
不可理喻的人无可救药,如果是你亲人就麻烦了。沟通和表达很重要。
难得看到新加坡电影,可惜很单纯。
1
突然发现中国人说英语还是比新加坡人标准
CCT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