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保罗沃克生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吧,死者为大,安息永好。
影片以一个真实卡特里娜飓风为背景,讲述了初为人父的男主角在一天中接受妻子死在手术台上、女儿的降生、飓风来袭、先天有病、无人照料等等事实,很残酷,但又都是不得不去面对的。
把妻子从冰冷的地面上装到尸袋里,是一件痛苦的事,转头去看保育箱里的孩子,眼睛还没睁开呢,就被医生遗留在了医院。
天灾难御,人祸又至,在死亡面前丧失良知的人们开始了抢、杀、掠,即便是有救援的情况下,大家也会争先恐后的去占有这份零星的资源,这就是人性。
虽然交代的有些伤感。
保罗跟女儿不断地对话,不断地摇动发电机,不断地浮现和妻子的欢愉时光,不断地自救跟命运反抗,真的,很难不为之感动。
这也是人性。
美恶善恶,该说的,都说出来了。
没人怀疑里面的逻辑太过天真,在那种场景下,保罗饰演的父亲,真实有力,也让我摆脱了他飙车的印象。
刚刚好的开始,却又刚刚走掉。
比较喜欢这部电影,而且认为生死倒数这个名字有点动作片感觉。
在各种情节的映射下,我们完全能够感觉到这部电影的巨大张力,其中作为一名父亲的伟大行为是在灾难中对于婴儿最大程度的关护,他的行为体现出了人性中的至善的一面,并且成为人类本能中最令人感动的一个侧面。
另外,主人公对亡妻的思念穿插于各个环节,使得整部电影在紧张中不乏轻松,也侧面说明了这位初为人父的男主角如何把自己对亡妻的爱全部灌注于这个尚在保育箱中的新生女婴身上。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是整部电影的线索,在灾难来临之际的人们的本性的显露又是另一条线索,纵观全片的风格,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我是传奇》中威尔·史密斯扮演的那个悲怆的角色,那个具有代表性的手表的滴滴声,以及空旷的如入无人之境的绝望感,还有一条乖狗,这些都符合一部灾难片的要求,于是我们同样由这部电影产生了关于人性的反思,人之初,性本善的这种基本假设在各种极端条件下被一次次的检验着,事实证明,一个正义的人不管他处于何种环境下,承担多么巨大的压力,最终他都是一个能够将意志力与善行相结合的人。
在几乎是最后一个场景中,这位伟大的父亲产生了较多的幻觉,而行为也难以受脑部的控制了,这已经是停电后的第42个小时了。
全片的情节也似乎要走到了尽头,这是观众的念头中想到最多的也许是"解脱",距离婴儿能够成为一个标准婴儿的距离也只有大约6个小时了,这时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这也是在人性的验证中最剧烈和有效的部分了,无助的人会走出这最后的困境么?
又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一直支撑着他?
这或许是每个观赏这部电影的人的疑问吧?
让神来为我们揭示这个最终的结果吧。
综上,虽然票房不一定叫座,但这部电影不能不成为一部伟大的影片。
apokay.blog.163.com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君君电影院],ID:TVwanda《 生 死 救 婴 》又名《生死倒数》 /
之所以说是转型之作源于《速度与激情》系列可能更多体现的是刺激而非演技但保罗生前并不满足于只追求速度,而是努力探索与突破《生死救婴》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几乎就是一部独角戏除了保罗,其他人多是配合着打打酱油
电影主要讲述了,初为人父的男主,当他的孩子降生在超强飓风袭击新奥尔良之后,医院人员已被抽调一空这位新爸爸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保全他和孩子的性命......豆瓣评分 7.0
归属的类型为——灾难和剧情君君觉得如果单从灾难片的盛大场面和视觉刺激的角度来评论,给出7.0分确实不算低但是这部电影并非把重心放在大排场和大格局上而是回归到简单纯真的家庭亲情
若是从这一层面上评判,君君会觉得影片远远不止这个分数可以说保罗·沃克的这部独角戏遗作——不再是炫车技,而是飚演技!
影片片头是一系列不同领域人们日常生活的特写镜头以此作为开场
画面节奏和音乐节奏都由慢变快天气从阳光明媚到乌云密布再到暴雨来临一切都预示着一场灾难即将爆发
进入了主题后,节奏骤然变慢削弱了开片所笼罩的紧迫感和压抑感而此刻,男主迎来了人生中大喜大悲的一刻他迎来了女儿的降生,却失去了挚爱的妻子
娇嫩的宝宝还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只能被放在暖箱中依靠机器辅助求生
然而,“卡特里娜” 飓风突然降临垮塌的大坝更将灾难推向顶点所有医患连同食物都被撤离独留下男主和呼吸机中的女儿
正在吸氧中的婴儿,需要48小时之内都维系着吸氧的状态飓风切断了一切可利用资源他只能依靠着一台人力发电机维持女儿的生命孤独的男主必须与时间和命运赛跑用一己之力保护他在这个世上最后的亲人……
一个备受折磨的男人,一个刚刚失去了妻子的丈夫,一个宝宝陷入生死之间的父亲,唯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去坚持、去守护这样的一个男人,在保罗·沃克的拿捏之下,非常动人
单一的场景,单线的故事,一个同时经历了丧妻和初为人父的男人从开始的抗拒、到慢慢接受事实随后在不知不觉中将对亡妻的深情完全转化为对女儿的爱与责任在天灾面前,不顾自身安危、一根筋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
看着男主一次又一次摇动发电机听着他对女儿讲述自己和妻子的点点滴滴令人心碎又动容
局限于电影题材和剧情需要除了寂静守候之余偶尔加了一些趁火打劫的惊险桥段和来自外界的温暖画面之外电影没有过于复杂的人物设置和故事情节
无论是那个把食物留给他的厨师还是在灾难中陪伴他的狗狗或者为了给他拿盐水袋而被杀害的女护士都有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让人为之感动
这部饱含深情的佳作,是保罗最后的绽放保罗完美地展现了他的演技,却随后死在了另外一个故事里相对于《速度与激情7》里的型男形象《生死救婴》里更好地展现了保罗的另一面并且完美展现了保罗的魅力与演技
其实很多人都想陪着保罗在《速度与激情7》的剧情中再多走一程如果真的有这种不舍那么就请把《生死救婴》作为续集吧
开篇语:首先不得不说保罗·沃克的猝然离世,令人扼腕叹息,其中很大的程度来自一些好片子,如果说遗传自母亲的标致脸庞,那么真正让气质独特来源于他的兴趣,一个真正崇尚自由的人,一个远离浮华、名利的人,一个独闯印度、哥斯达黎加的背包客,一个不爱浓妆艳抹女星的男人,一个独爱户外和海洋的男人。
再见了,永远的阳光男孩:如假包换的金发碧眼,希腊神像式的标致五官,一脸可以融化积雪的阳光笑颜,令人赏心悦目的俊朗。
从无绯闻,远离好莱坞的喧嚣、名利和浮华,享受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看最后一部作品《生死倒数》感叹你的演技,永远难忘《速激》和《南极大冒险》,而说好的速度与激情7呢?
《生死倒数》(Hours)剧情简介:2005年8月29日,威力巨大的强台风卡特里娜即将袭击新奥尔良。
在当地一家医院,男子诺兰·海斯(保罗·沃克 Paul Walker 饰)却迎来了人生的悲喜时刻。
他刚刚迎来新出世的宝贝女儿,但美丽的妻子阿比盖尔(珍尼希斯·罗德里格兹 Genesis Rodriguez 饰)却在分娩过后撒手人寰。
娇嫩的宝宝还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只能被放在暖箱中依靠机器辅助求生。
面对眼前完全陌生的小生命,诺兰和妻子一幕幕美好的回忆相继浮现眼前,令这个经历了重大悲喜变故的男人百感交集。
暴风雨渐趋强烈,医院人手不足,医患被迫紧急疏散,而垮塌的大坝更将灾难推向顶点。
孤独的诺兰必须与时间和命运赛跑,用一己之力保护他在这个世上最后的亲人 ……《生死倒数》个人评价:我没有想到《生死倒数》是看过的保罗·沃克最后一部片子,而《速度与激情6》也将成为他的经典遗世之作。
虽然保罗这次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风驰电掣的布莱恩·欧康纳,新片也不再打速度牌,但同样是一部与时间赛跑的片子,从英文片名《Hours》就可以看出来。
如今的保罗已为人父,依然要跟时间去赛跑,因为现实中保罗已有一女,相信通过现实的生活让他诠释父亲这一角色时,会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因为飓风被困医院,作为一个初为人父的男人,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丧妻之痛,并把所有的爱用来拯救自己的女儿。
首先片头处,一片祥和的氛围,静止的路标、安静的小镇、玩着橄榄球的孩子们、收拾晾晒的衣物、坐在摇椅上的老人、开过的列车、轮船,这些场景无不为之后发生灾难性的一幕埋下伏笔,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以为灰烬。
手术室之前的诺兰紧张、忐忑,但还是不停的安慰妻子,等待期间,一楼的大厅的门被狂风打破,护士纷纷转移病人家属,此时诺兰说了这样一句话:“The Doctor told me to wait here(医生让我在这里等)”也足以看出他的紧张和关切,在得到护士肯定的答复后才惺惺的上了楼。
更多的细节体现是:不断转弄戒指的手、上下抖动的腿、左顾右盼的神态,尤其是听到医生叫病人家属名字的期盼,足以将一个父亲、丈夫的角色诠释的淋漓尽致。
在得到医生的召唤后,听到女儿顺利降生,他第一时间询问:“How's Abigail doing?”(我妻子怎么样了),医生只能不停的、无奈的说:”I'm sorry“,而诺兰显然是不可能相信的,此时的他几近崩溃,”Not my Abby,She's fine,Tell me she's fine“ ,而”Tell me she's fine“他重复的、咆哮的说了三遍,他希望医生告诉自己妻子没事,最后强忍住泪水看躺在呼吸机里的羸弱的女儿。
在看望女儿时,诺兰还在询问妻子怎么样了,一度引起医生怀疑是否是他精神出了问题(医生用随身携带的小电筒去照射眼睛) ,然后他问女儿需要依靠这个呼吸机多久,48小时,就是这48小时让他争分夺秒的带女儿走向生的终点。
医生的一段话也将这对父女彻底困在这所医院,因为呼吸机无非搬运,因为女儿要靠呼吸机和营养液维持生命。
”I don't know you“这是诺兰对女儿说的第一句话,也表达他对挚爱的妻子用生命换来的女儿感到的不公。
影片到这里不得不说导演的妙手,诺兰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女儿,随后画面一转讲述他与妻子第一次相见,凝重的气氛下突然让人放松,交代他与妻子是如何相见、相识、相爱,同样讲述男主这一生中两个最重要,也是最爱的两个女人——妻子和女儿。
沉重和轻松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随后画面再次转回残酷的现实,因为记忆再美好还是要面对现实,诺兰来到停尸间,此时他还没有来得及见到逝去的挚爱,他惊慌的找寻死者的铭牌。
一直走到最后,当他拿起”HAYES,ABIGAIL“的铭牌时,面对亡妻的遗体,在这个空无一人的房间里,这个坚强的男人再也无法忍住所有的悲痛,所有的伤心化作泪水倾泻而下。
诺兰甚至说:”I don't want the baby now,I want you back,I want you,Please“(我现在不想要孩子了,我想让你回来,我只想要你,求你了)这个细节也是说,有可能妻子考虑丈夫的感受而执意的要生下这个孩子,而没想到因为肝不好,造成的失血过多不幸去世,诺兰面对这样的现实懊悔不已,甚至说不想要孩子也想妻子回来,这一点是通过对话就可以看得出来。
医护人员打断了处在悲痛当中的诺兰,也将观众中从那种悲伤的气氛中稍微带了出来,诺兰强行拭去泪水严肃的质问工作人员,妻子的遗体不应该这样躺在地板上,不管工作人员以何借口,他认为即使妻子死去,至少要用袋子装起来,最起码也要挪到一张床上而不是随便被扔在地板上,这些细节足以证明这个男人对妻子的那种挚爱(有经历过亲人离世的,会更有感触此时人对于遗体的那种尊重,渴望得到最好的安置),夹杂在那种悲伤的折磨之中,偶尔回忆起以前的温馨时光。
最后,他不忘说了一句”Thank you“,在国外的文化中,这一句话显得弥足珍贵,因为他在如此悲痛之下,还要说谢谢,可能也是因为工作人员帮忙安置妻子的遗体,表示出的一种由衷的谢意,并强调”我是真心的“,我猜想是这样。
在得到工作人员的提醒之后,他知道妻子已经不在了,而自己还有一个女儿,必须从悲痛中走出来,也为后面的种种困境埋下伏笔,初为人父的诺兰将对妻子的挚爱毫无保留的倾注在了这个诞生的小生命身上。
诺兰不断的听着妻子给自己留的语音信箱,面对陌生的护士轻松的讲述妻子的故事,这些细节诠释了这个男人的爱之深、痛之切。
灾情加重,整个医院被迫撤离,而却没有人帮助这个无助的父亲。
此时的他才意识到肚子问题,最后食堂的厨师不仅给他兑换了售货机的硬币,更给了他一块午餐肉。
医生的冷漠无情和厨师的热心又形成了第二个对比,其实结合现实,哪里都有冷漠的人,而哪里又都有好人,后面医生走后再也没有回来,更加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他完全可以在脱险之后发出求助,可能会有一架直升机前来营救,而医生却只顾自己的安危,当然如果是这样就没有这个故事了,而这也都是后话了。
飓风还在加强,危机悄然来临,医院的一楼已被洪水淹没,医院本来就不稳定的电力,随着备用发电机的被淹彻底中断。
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随着电力的中断,维持女儿生命的呼吸机电池即将耗尽,只剩下三分钟的电力供应,慌张的诺兰到处搜寻终于在储物室找到一台手摇发电机,这时让诺兰和观众都似乎松了一口气,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让我们记住这样的数字:呼吸机电池每次充电只能维持三分钟,每次至少摇发电机五圈才能充一次电,而呼吸机的电池每次充电所剩的时间越来越短,后面将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的心情随着刚找到的发电机稍感放松,就被再一次的揪了起来,为影片后续的情节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维系女儿生命的期间,诺兰一直在跟女儿讲着故事,他希望女儿认识已经离去的母亲,他希望女儿能够像自己爱妻子一样爱她的母亲,甚至用照片来向这个刚出世的生命讲述她母亲的故事(此时的诺兰更加紧张,因为他不知道靠发电机能否支撑住这48小时,而人紧张时就会很多表现:如有的人会不停抽烟,有的人的会控制不住的做小动作,有的人会不停的讲话,显然诺兰是后一种)。
期间镜头又多次进行切换,在充满温馨的回忆中与残酷充满危机的现实进行反差巨大的对比,也将观众的心随心所欲的调换,让我们紧张、放松,再紧张、再放松,我只能说:导演!
你这个挨千刀的!
在诺兰翻找物品的时候,终于还是让我们稍微轻松下来。
诺兰找到了一包纸尿布,轻松的对呼吸机显示屏说:”We don't need you.Go away“(我们暂时不需要你,闪一边去吧)注意:前面的对话中,诺兰用的都是”I“,此时第一次换成了”We“,也足以证明他现在的心跟女儿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面对充满变数的危机,他表现的好像在跟女儿一起做游戏一样,不得不叹服这位父亲的坚强。
诺兰一边看说明书,一边给女儿换尿布,显得呆萌又笨拙,还对女儿开玩笑的说:”你妈妈都喂你吃了什么?
难道是木炭?
“撕下胶带贴在脑门上,终于成功的给女儿换上尿布,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他却显得比做任何事情都有成就感,并喝了一罐可乐作为庆祝,可能这种感觉只有为人父、为人母之后才能体会吧。
平静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大的危机——营养液即将耗尽,而这两样东西缺一不可:呼吸机、营养液,稍微放松的内心被再次揪起,慌乱的诺兰努力寻找备用的营养液,也是在此时进行了第一次发电机的倒计时接力:用秒表计时,在呼吸机电池三分钟的倒计时结束之前,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必须返回。
终于不负有心人,顺利找到药品,此时又有一个细节,诺兰紧张的针头都插不进药瓶,局促的背景音乐更增添了紧张感,女儿的生命终于暂时安全了。
慌乱的换上营养液,又迅速的摇动发电机充电,这时的诺兰都来不及思念亡妻,因为他只有一个信念——保住女儿的生命,这是他与妻子爱情的结晶。
我们来算一组数字,48小时=172800分钟,平均每3分钟充电一次,诺兰需要给呼吸机充电57600次,平均冲一次电需要摇动发电机5-8下,按最少都需要摇动发电机460800次,48小时就是2天2夜,呼吸机最长能维持3分钟,也就是诺兰一点都不能休息,甚至眼都不眨。
这还不算后面随着充电次数过多,电池维系的时间越来越短,而发电机摇动的次数越来越多,估计至少他要摇动近60万次,而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摇这样一个发电机绝对不是很轻松的工作。
以这样一种计算方式,再一次证明父爱的伟大!
影片中部出现转机,诺兰险些通过对讲机获得救援,只是为了呼吸机的接力他错过了,耽误几秒很可能葬送女儿的生命,他不能冒险。
这时随着不断充电,呼吸机的电池每次充电从维系3分钟变成只能支持2分钟了,又给后续剧情蒙上阴影。
无奈之下诺兰只好深入积水寻找备用发电机,期间他进行了4趟的折返,为呼吸机充电维系女儿生命,还险些被爆炸的发电机酿成灾难后果,在被几百伏特电压击中后他蹒跚的几乎爬回病房,拼命的摇动发电机,这一幕令人动容。
这时还有一个小细节:发电机的摇柄上留着鲜红的血迹,这个拼命的父亲对自己磨破的掌心毫不知情,草草包扎再次咬牙坚持,这个血一样的真男人令人佩服!
好不容易找到了信号烟火,奈何老天不配合,一只不慎掉落,另一只因为大白天起不到任何作用,好不容易被直升机发现,救援队却掉头营救他人,这个筋疲力尽、差点丧命的男人几乎崩溃,他大喊、他咆哮、甚至落泪,但于事无补,时间一到他又飞奔回去,为女儿续命,这简直就是一场与时间争分夺秒的赛跑。
气急之下他只能一拳砸在墙上,留下一个赫然的大洞,也书写着自己的愤怒和无助,试想什么事才能逼得一个大男人这般,也只有他一生最挚爱的人吧。
事情平淡总会化为危难,同样危难之后又总有转机,诺兰意外的救了一条救援狗,救狗的同时还不忘回去继续为呼吸机充电,而这条幸运的狗狗,最终也是拯救了诺兰和他的女儿。
他很热心的对待这条狗狗,给他自己唯一的食物(午餐肉),相信看过《南极大冒险 》(《零下八度》)的人都知道,保罗正是在那部片子与8条雪橇犬演绎了动人的故事,而现实中他自己也养了一条拉布拉多犬、一条切萨皮克海湾犬、一条叫”牛仔“的犬,所以跟狗狗打交道他轻车熟路,还玩笑的给他起名字:Shadow、Spot、Storm、Brutus,而狗狗只专注的盯着他,诺兰一摆手它就乖乖的坐在椅子上,真是条聪明的乖狗狗,Good boy!
而从狗狗胸前的牌子上知晓了它是一条搜救犬。
有一个小细节:诺兰开始用绳索绑住脚来摇动发电机,而从他的神情来看也实在是摇不动了。
危机再次来袭,营养液又将耗尽,却迎来一个不速之客,诺兰并无提防,被抢走了唯一的补给品,还好Sherlock(诺兰最终给狗狗起的名字)及时出现,赶走了抢劫者。
但不幸的是抢劫者已经枪杀了护士,气愤的诺兰火冒三丈。
精疲力尽后恍惚间看到了妻子,那个美丽的身着礼服的妻子,通过妻子的口吻我们知道了诺兰为何是一个如此好的丈夫,而他的妻子相信诺兰也一定是一个最好的父亲,这一幕又不禁使人动容,是啊,还有什么能给这个男人最大的力量呢?
唯有对妻子和女儿的爱,能使他更加坚强。
细节:此时摇动发电机的不是手臂、也不是腿,而是绑起来的衣架,这也进一步说明诺兰几乎已经力竭,只靠意志力在坚持着,再次感叹父爱的伟大。
在搜集药品时,诺兰拿了一筐的药品准备注射(因为药名特写看不清,没办法推断具体是什么药品,有可能是类似于提神类的,也有可能是毒品,诺兰不能够睡着他需要保持精力和清醒,所以他采用这种办法)。
此时再次出现入侵者,也由上次的一人变成两人,有了经验的诺兰没有冒险出现,他不能拿女儿的生命冒险。
他选择干掉落单的一个,然后夺枪制服另一个,在对方就要开枪的瞬间诺兰击毙了他,在如此危难面前为了女儿的存活,他杀人豪不眨眼,这就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做出一切,不管杀人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毫无惧意。
48小时就快到了,诺兰已经扛不住了,手上缠满胶带,跪在原地用自己的身体压迫去摇动发电机,但却不慎将摇柄弄断,陷入绝望的他已经毫无办法,只能为女儿人工呼吸,我们作为观众实在忍不了了,救援队!
你们TMD还不来?
绝望之时又见曙光,诺兰力竭晕倒,救援狗Sherlock返回并舔着诺兰,就在救援队几乎没发现还有一个幼小的生命时,一声啼哭划破空荡的病房,仿佛这是一场生命的接力赛,亡妻过早的离去却诞下婴儿,诺兰穷尽了所有办法为女儿求生,这一声啼哭才预示着这个新生命成功的矗立人间,以一声啼哭彰显着诺兰父爱的伟大,伴随诺兰激动的泪水,女儿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这一切都值了,而这一切又太不容易了!
此后,诺兰必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自己的女儿身上,用一生的时间去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而小姑娘可以自豪的说:我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和一个为自己奉献一切的伟大父亲!
不知不觉竟然写了这么长,连睡觉都要忘了,写这么多一方面是影片由足够打动人的地方,另一方面保罗·沃克的演技也实在好,不过这却是他最后一部作品,我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纪念他。
看到保罗去世的消息,正好又看到了这部片子毫不犹豫的看了,算不上为了缅怀吧只是觉得好巧而已之前的《速度与激情》系列,说实话对他的印象并不是很深,纯娱乐的电影,看过就忘了。
可是《生死倒数》看完以后,我真的开始缅怀起这位保罗先生了不为别的,就为那失去妻子以后忧郁的眼神保罗很安静的走进太平间,深怕惊醒了妻子,直到找到妻子的铭牌,他其实一直都不相信妻子已经死了。
刹那间失去至爱的人,在那时我的泪也随着保罗一起喷涌而出。
有一种珍惜叫再也回不来幸好,很快保罗就意识到,失去的回不来,但是女儿会不会也失去就全看他的了。
此后的一切,都是为了不再失去。
真爱是永恒的,我可以一直摇着那个发电机,直到死去……
这是一部悲剧,观影者观影开始就被男主角带入了压抑待爆发的节奏,直到最后一刻,在男主角悲喜交加的画面中才有重获新生的通畅感。
男主角因妻子难产而亡陷入了自责、难过的情绪里,进而对初出生的女儿没有太多感情,见到躺在呼吸仪器中女儿不是特别关心,反而自言自语了一句;我不认识你。
接着便回忆起与自己妻子的种种美好画面。
这不是初为人父的反应,但却是人之常情。
这时候的男主还是在思念自己的妻子,对出生的婴儿是没有感情的。
恶劣的天气给医院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医生们纷纷撤离,婴儿由于太小需要在仪器中辅助呼吸,而无法撤离,作为婴儿唯一的亲人,男主便留下来进行照顾,但没想到恶劣的天气破坏了电力,老旧的辅助呼吸仪器储存电池又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男主每隔2-3分钟进行人工摇动发电机充电一次。
在这个过程中,男主在有限的时间里,男主逐渐从哀悼亡妻的思绪里调整到如何保障婴儿的生存,并克服种种困难,保障婴儿的正常呼吸,做到了父亲应有的责任。
影片最后,男主在体力透支,被救之后,模糊之中,拥抱着哭泣中的婴儿,喜极而泣,说了一句:我认识你了。
父爱得到升华。
说再见,其实是再也不见。
保罗·沃克在《速度与激情7》的最后,在岔道边,与他的兄弟相视一笑,挥别,然后消失在天际,驾车驶进了阳光之中,融化在那里。
我们都知道,此去即永别。
see you,But never see you again !
我们还知道,《速度与激情7》中,编剧们做了很大的铺垫,就是为了成全故事中保罗的全身而退,成全的理由是为了家庭,为了妻子,为了成长中的儿子以及即将要出生的孩子,离开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责任并享受生命。
但我们都骗不了自己,知道再见即不见。
于是,眼泪不知不觉中就溢满了眼眶,伴随着《See you again》的乐曲。
之所以再也见不到保罗,是因为在2013年的11月30日,他因车祸而意外身亡。
作为演员,他的身后留下了只拍了一半的《速度与激情7》,以及以及拍摄完还没有上映的《暴力街区》与《生死救婴》。
其实在2013年里,保罗的工作很忙,同年上映的电影已经有《当铺大作战》、《19车》、《速度与激情6》,《生死救婴》是赶着他死亡的消息上映的。
而且他还拍摄了《暴力街区》与《速度与激情7》。
满满当当,却突然离世,怎么能让人不充满惆怅。
眼里含着泪水,其实很多人都想陪着保罗在《速度与激情7》的剧情中再多走一程。
如果真的有这种不舍,那么就请把《生死救婴》作为续集吧,这个故事可以当作他隐居之后的不平凡的生活。
这部本来很小众的片子,影响力也没那么大,但却完美地展现了保罗的魅力与演技。
《速度与激情》系列是不需要太多演技的,观众想要看的是刺激,而不是炫演技。
但活着时候的保罗,显然并不满足于只有一部“速激”系列,而努力摸索与突破,《生死救婴》就是这样的一个。
当然,同年的《19车》也很拼演技,但那个故事的剧本实在是有些问题,于是迅速就被人遗忘了,尽管那也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片子。
《生死救婴》几乎就是一部独角戏,除了保罗,其他的演员都在打酱油。
保罗卖力地演出,将一个陷入绝境中的丈夫与父亲的角色,演绎的非常出色,活灵活现,沉郁动措之间,格外动人。
这成为了他最后一部飙演技的戏,如果他还活着,这部戏甚至有挽救的意义,让人看到他更多的可发掘的一面。
但是,现在都失去了意义。
《生死救婴》是一部脱胎于现实的一个故事,背景被放到了2005年新奥尔良卡特里娜飓风环境之下。
抛除时间的线线不管,我更愿意将它嫁接到《速度与激情7》的故事线上。
就像《速度与激情2》是保罗的外传一样,将《生死救婴》也当成是另外一个外传,一个没有飙车没有速度的忱挚的故事。
它不是一个动作片,而是一个故事片,讲述“保罗·沃克”的妻子就要生了,他带着妻子来到了医院。
在经过一段等待之后,得来的消息却是,由于难产,妻子死在了手术台上。
失去妻子的痛苦沉重地打击了“保罗”,他无法接受这一现实,甚至无法接受那个被挽救了下来的小婴儿。
就像任何一个遭受到打击的丈夫一样,大脑一片空白的他坐在医院里,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殊不知,在妻子那产的过程中,那个小婴儿的身体也承受了伤害,需要得到特别护理,须臾离不开吸氧。
当呼吸机被罩在还在的身上之后,卡特里娜就来了。
汹涌而来的飓风与海水,迅速就要将医院陷入汪洋之中。
为安全计,医院里的所有的人都要赶紧撤离。
就在这时,“保罗”才意识到妻子再也挽救不过来了,而那个小婴儿就成了唯一可以维系自己与妻子血缘的印记,他必须要要保护婴儿,不要让他受到伤害,要看着他好好地长大。
父爱,在一刹那间长大。
但是,正在吸氧中的婴儿,需要48小时之内都维系着吸氧的状态,不得有片刻的脱离,直到他自己的身体得到好转。
所有的人都撤离了,他却不能,因为孩子离不开吸氧气。
飓风带来的海水肆虐,已经彻底摧毁了医院的照明设施,也淹没了地下室与一层的部门房间。
“保罗”只能依靠着一个人力发电机,在努力地维持着吸氧机的运转。
一遍又一遍,他用力地手摇着那台机器。
用一个父亲的名义,去呵护着他的宝宝。
一个小时,又过了一个小时,一直是48个小时。
这期间,他遇到了一条逃难而来的狗,遇到了趁火打劫的歹徒,遇到了去而复返的医院护士,然后看到了灾难之下的人相食。
一个备受折磨的男人,一个刚刚失去了妻子的丈夫,一个宝宝陷入生死之间的父亲,唯有坚定的守护与坚强的毅力,去坚持着做好自己。
这样的一个男人,在保罗·沃克的拿捏之下,非常生动感人。
我之所以冒着剧透的责难,也要讲故事情节写一写。
就是想在脑补之中,将《生死救婴》看成是《速度与激情7》之后一个单独属于保罗的别传或续集。
它讲述就是离开了多姆之后“保罗”的另外一个故事,而且在这个故事里,更多地展现了保罗的个人气质。
当然,限于故事的格局,《生死救婴》也谈不上是一部经典之作。
尤其是在前半部,可能就会有些人忍不住关掉了。
作为一部独角戏,其中有些情节,的确显得有些沉闷。
但你如果坏了一颗纪念保罗的心,又知道这本身就是保罗·沃克的遗作之一。
那么,就不要做过多的挑剔,坚持着好好地看着,看一个像保罗一样坚韧的男人,如何在孤独地抗拒命运,孤独地承受着痛苦,然后勇敢地去守护着他的孩子。
不畏一切艰难与险阻,就是坚持着做下去。
这样的一个人,对于为父为母的人来说,可能会更好地理解一些。
因为他所承受的那一切,可能有一部分就是我们正在或曾经承受过的。
这是最后的绽放,保罗完美地展现了他的演技,却随后死在了另外一个故事里。
相对于《速度与激情7》里的型男形象,《生死救婴》里更好地展现了保罗的另一面。
如果想要纪念他,最好的莫过于看他的作品,那么《生死救婴》就绝不容错过。
谢谢,保罗!
再见,保罗!
看到影评才知道保罗沃克是速度与激情的主演,此片从百度得知12月13日才会在美国上映,但是却先找了这部片子的片源。
一向在片中开快车楼美女的保罗,在这部片子中饰演了一个新生儿的父亲,在面对人类无法抵抗自然灾害的同时,不顾一切保住自己的孩子。
片中的情节起伏并不大,但是正是这样的影片却是最难演。
尤其一个人的独角戏,曾经这样类似的影片荒岛余生诠释了人类求生的欲望。
而生死倒数,却细致的体现了人类情感的健康。
保罗刚刚失去了爱妻,又怨又爱的把目光放在这个新出生的小生命上面。
其中独角戏一个人与新生儿的对话那一幕最为感动。
刻画出了真实的情感。
在发电机再慢慢的衰竭,却越来越激发出保罗带婴儿求生的欲望,小小的遗憾是,片中一些角色演员,忙乱的出现打破了整部片子的节奏,且出现只是小小的情节,只是升华了保罗对于婴儿的热爱,并没有对影片的剧情有绝对的推动型作用。
有些可惜。
感谢保罗沃克,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好电影,愿你一路好走。
听着片尾曲All I Feel Is You,感触良多,就忍不住想写一篇影评看惯了Paul在大银幕上帅气的形象,总是感觉Paul一个人可以带动整支队伍,无论是在《速度与激情》里面开着一辆GTR每每救Dom于危急时刻,还是在《夺命枪火》里面一个人单挑整个黑帮团伙,只要有Paul的地方,就会感觉安心,打打杀杀不在话下,但是这一次,一个全新的Paul的形象让我有了新的感觉。
电影一开始就是以主人公Nolan的妻子Abigail的生产开始,不幸的是Abigail在生产时死去,Nolan蹲在地上抽泣和与医生推搡的时候,我看到的是Nolan眼中的无助,Nolan可能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但是这样的噩耗足以压垮一个男人,而之后逐渐展开的剧情则开始成为Paul的独角戏,或者说,是Paul与一个婴儿之间的两人戏。
往往独角戏是最考验演技的,而Paul,把这一个绝望,无奈,但又总是坚持不懈的父亲演绎得淋漓尽致,Nolan的令人起敬,不是在于他有多厉害,而是他一直不放弃,一直在坚持,一直与自己抗争,为的,是他的女儿。
片中有个细节,Nolan望着他的女儿,说了一句:“如果可以,我宁愿用你换回Abigail。
”这时的Nolan,没有意识到这个婴儿对他的重要性,可是他又不得不面对人死不能复生的事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婴儿,是Abigail的精神存在,也是Nolan的救赎,是Nolan要与自己抗争才能完成的救赎。
Nolan爱Abigail,爱得癫狂,爱得壮烈,当Nolan意识到其实这个婴儿是Abigail的精神存在的时候,Nolan便开始不顾一切地要拯救这个婴儿,因为只有救赎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否则Nolan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完美的父亲,因为他太爱Abigail,他好丈夫的成分超过了他好父亲的成分,这个婴儿的诞生,是他成为好父亲的救赎,也是他自己的好丈夫部分与他自己的好父亲部分的抗争,Nolan是矛盾的,可以这么说,他在这一部电影中也是在探索另一个自己。
Nolan从一开始有呼吸器的帮忙,到呼吸器没电,到手摇充电,电量渐渐变小,到救护车上与救援擦身而过,再到直升飞机也化为泡影,Nolan在阳台上彻底崩溃,再到给自己注射肾上腺素,毫不留情杀退入侵者,Nolan也在不断进化,Nolan也在不断地抗争,他越是崩溃,越是探索到到自己好父亲的部分,而影片中不断穿插的与妻子的以前的画面则是他好丈夫的一面,两个部分的交换则是在Abigail的幻象出现,Nolan的两面开始有了正面的交锋。
“我甚至都没问过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只是必须得做,我一直在转动这个发电机,然后我检查我的宝贝,如果我的胳膊还能动,我就会一直转那个东西,一直到死。
”“我知道。
你还真够顽固的,那是我爱你的原因之一。
”“我无法接受。
”“接受什么,亲爱的?
”“这个,这一切,为什么会这样?
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知道,但有时候你只能尽力承受。
““我能做一个好丈夫,但是我不能做一个好爸爸。
”“你可以的,亲爱的。
你记不记得Marc的生日派对?
”“我记得。
”“我们在停车场闲逛,本来计划去旁边的潜水酒吧里面去玩,你不让我去,因为你说我第二天还有工作,你让我上床去睡觉。
”“是啊,你都发火了。
”“是啊,可是说真的,我还挺喜欢那个感觉的,因为那一刻我就知道了,你会成为一个很棒的爸爸。
”“可是我需要你,你知道吗?
没有你我做不到。
”“你有我,我一直都在,你不是一个人,Nolan,她是我们俩的结晶。
”就是在那一刻,Nolan摆脱了好丈夫的一面对于好父亲的一面的束缚,因为他明白了,他把好丈夫一面的爱全部加入了好父亲的一面,从这一刻开始,Nolan对于小婴儿就是全心全意的爱,包括对于Abigail的爱也进入了对于小婴儿的爱,Nolan完成了他的抗争,成为了一个好父亲,Nolan也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最后当Nolan精疲力尽,躺在病床上沐浴着圣光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的时候,他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好父亲,正如Abigail所说:“I realized then,what an amazing father you would be.”P.S.第一次写影评,献给深爱的Paul。
电影改编于2005年8月25日登陆的美国卡崔娜飓风事故中的真实事件。
故事本来不是什么大制作,重点在于突出父亲这个角色。
在老婆难产去世,孩子刚降生,而自然灾害来临时,一个男人从丈夫到父亲的角色转变。
保罗对于这个角色的把握其实还是相当到位的。
毕竟是为了女儿梅朵,以一个父亲的角色来接拍的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本色出演。
(难以想象梅朵看到电影会有多伤心。
)于一开始老婆进产房,在外面不安的等待,等了一夜,大家都开始不安(飓风要来了)。
医生这个时候告诉他,孩子他妈去世了,只剩下孩子了。
他觉得无法接受,直到见到老婆的遗体,才真的控制不住了,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用了孩子他妈的名字,把对老婆的爱,对老婆的遗念,转化为对孩子的守护,从而一个丈夫到父亲的角色转让。
保罗在守护孩子的过程中也十分逼真,为孩子跑来跑去,找电源,找被营救的机会,以及最后体力不支了还心心念叨着孩子的名字。
影片命名为hours,可以说是为了突出这等待救援的48小时+,并且呼应保罗在废旧的电源发动机面前争夺时间的分分秒秒的那个动作,每次保罗想要在这短短的一两分钟里外出寻找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时,保罗的手表开始响闹铃,保罗又不得不回去人工发电,在这48小时+的时间里往返了无数次。
电影色调比较阴暗,比较符合真实情况,但其实应该不能归类在惊悚片的类型,应该是灾难片。
在这样的环境下,保罗一个人在病房守护婴儿,对着婴儿喃喃自语,回忆孩子母亲生前的事情,可能这是这个角色在这种绝望的情况下的唯一解脱,想到孩子母亲生前的一颦一簇,两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刚在一起的时候,是自己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是孩子和自己必须要活下去的理由。
救援犬的出现,算是给了绝望中的保罗一丝安慰。
在见到狗狗的时候,保罗式招牌笑容又出现了,保罗在现实生活中也很能与狗打交道,他救出了被困住的狗狗,还把自己仅剩的食物分了狗狗一些,本以为狗狗会和他一起被困下去。
但没想到狗狗其实是最后的救星。
印证好人有好报,愿与狗狗分享的保罗是能被上帝救赎的。
(为什么现实生活这么残忍。。。
)在等待的过程中,出来了一些阿猫阿狗对虚弱的保罗还有baby造成了威胁。
保罗这边还是以父亲的角色拼了命要保住孩子,而这些阿猫阿狗,实质上也是人性的反映,在大灾大难面前,人性都是自私的,甚至导致自相残杀,明明可以有更多可以活下去的机会,但是为了剩下的资源抢夺,人性的邪恶开始显露,我活不下去,你也别想活久了。
所以也算是反衬灾难面前只有真正的血缘关系才是真正纯粹的,父亲这一角色的更加深化。
说到电影的节奏,可能会觉得故事情节太拖沓了。
不过这样一部电影要表达的还算是清晰,不是为了大片而大片,而是为了父亲的角色塑造。
笔者认为这一方面还是很成功,算是一种纪念,对于真实事件中这一对父女的纪念,以及对于“父亲”这一角色的伟大赞扬。
最后,纯粹是为了保罗而看的电影。
保罗拍的片子不多,说不上是演技多么出众,或者说多么伟大的演员,但是真的是一个很有个人特色,追求自由的演员。
为了女儿接拍这样一个父亲角色的电影,因为他觉得这部电影的角色塑造真的很真实,他也很希望能演一个父亲的角色,就像影片中的父亲一样,他在现实生活中也愿意为了女儿付出一切。
速度与激情系列也是,相当于本色出演,自己就爱赛车,也热爱自由,愿与朋友相聚,一起追求自由、刺激的事情。
纪念保罗.沃克,这样一个傻傻的大男孩,卷金毛,蓝眼睛,在阳光下,生命激情里,做自己想做的事,尽己能reach out world wide,and change the world。
好无聊。。
很好啊,但是不感觉是灾难片。
基本上算是保罗的独角戏,但是太过平淡,看得好乏味。。。
纪念他~想到还是会难过。。。他留给女儿的好片子还要算上这一部~
一路走好
男主今天..........
遗作
真是一人独挑大梁啊 只是看到后来有点无力感 最后还是被一条狗救了 哎
我觉得是故事太无聊老套不是演员的错,不是因为保罗沃克最后一部你以为我会特地花钱买蓝光么。。。烂片!
俊男Walker的遗作,本来说理应致敬一把。但沉闷的剧情和男主角千篇一律的表演,外加主旋律的剧情,实在让我爱莫能助。2014.5.12
保罗·沃克演绎一位新生儿的父亲的独角戏,纪念这位逝去的演员,身前最后一部完成的电影。收了。
2013年, 保罗·沃克因车祸去世,仿佛就像电影的名字生死倒数一样。带着复杂的心情看完电影,一切已经超过了电影本身
一部适合在电影院看的电影~情人节跟老爸边吃店心边看完了~说父爱真应景~
波澜不惊的伟大父爱,感觉这片作为保罗·沃克的遗作好讽刺
有时候,你只能尽力承受……
保罗沃克的独角戏。比较沉闷。
那个坚持说到回来帮他的医生再也没回来,看来黑人当医生确实不靠谱,哈哈。非常细微的讲述,虽然有些稍显生硬或者牵强,但是很完整,温馨,感人。大难过关,更信不过的是人,最信得过的可以是狗。当狗狗出现,我就知道希望在它身上。
3.7,大可以拿枪指着抢劫那几个帮他要机器的么!!!
清硬盘系列。一个失去妻子的男人与新生儿的孤岛求生。48小时,不能睡觉、休息,没有食物和水的父亲,要每两分钟转动发电机,给女儿的呼吸机供电,很揪心的设定。但电影拍的劲道漂浮,温吞无力,视听也超级乏味。
五颗星全给保罗,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