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动物朋友的豆瓣点评,说什么的都有,对我来说,让我看一集甚至说只有开头相遇的时候就让我想要一直看到结尾,甚至想故事慢慢的推进,永远不要结束,就一个简单的原因,朋友们间纯纯的爱,不掺杂任何杂质,只此一点,此漫封神,这种感觉就是有珍贵到让整个故事甚至富有一种理想乡的意味,动画又兼并了一股末世的感觉,就这样在如此平和舒缓的故事中展开了,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
在首度播出之时,或许世界上没有人能料到《兽娘动物园》居然会成为近几年最成功的原创动画之一:简陋的3D建模、生硬的配音使这部剧从开头之时就散发着一股粗制滥造的气息。
而让更多人望而却步的则是其略显尴尬的“兽娘人设”——我至今记得某个路人朋友看到这部剧的疑惑表情,他指着屏幕中的摇头晃脑薮猫:“她说自己是什么动物……就因为头上戴着那样的耳朵么?
”明明只是小孩穿了身花衣服,却说自己是动物并深信不疑。
在不了解日式动画的人看来,这实在是有些荒谬乃至惊悚的情节。
这种路人的疑惑其实描述了二次元的某种常识:这就是《兽娘》一剧所采用,被广泛使用至滥俗的设定——萌系娘化。
1 娘化大潮与现代汉语不同,日语中的“娘”指年轻女子。
而“萌系娘化”顾名思义,是将各种原型转化为可爱少女的作法。
萌系娘化的手法应用甚广,被转化为娘的原型包罗万象:例如,早先将军舰拟人为少女的“战舰collecting”,即舰娘游戏,催生了后续舰娘R、碧蓝航线,以及坦克娘、枪娘等军械拟人;圆谷公司将怪兽拟人成怪兽娘;而以亚瑟王为代表,Fate系列则将历史人物形象重设为各种少女,推进了“娘化浪潮”。
为什么制作方偏爱炮制萌娘形象?
编剧虚渊玄曾笑称用少女主角的好处在于读者会对她们更为宽容。
这或许是原因之一。
但萌系娘化滋生繁衍的土壤无疑是日本独有“卡哇伊”文化:可爱少女不容易受女性排斥,而对男性受众有更大的吸引,而后者恰恰是二次元文化的重要受众。
男性受众中观点极端者甚至认为“萌力至上”、“只有可爱就没什么不可以”,而以展示美少女为主要特色萌娘类动画无疑能投其所好。
其结果就是“万物皆可娘化”,催生了一众缺乏区分度、粗制滥造的跟风作品。
受其影响,即使在中国也出现了“萌娘百科”这类以不断制造、戏谑娘化作品为乐的民间组织。
所以,当2017年的观众第一次看到兽娘动物园时,他们多半没有什么新鲜感:僵硬的建模、不明所以的台词以及看上去陈旧落伍的形象,怎么看都没有优质作品的影子。
而兽娘是如何在萌娘作品中独树一帜的呢?
因为通过重构,它极大完善了萌娘作品的空白,修正了萌娘化作品的先天弱点。
2 被边缘化的娘化剧情萌娘化作品拥有比同类作品更多的美少女角色,其代价就是——很难从剧情上解释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非常态的少女。
要怎样用一个合理而不那么糊弄人的方式解释少女的大量存在及其与原型间的关系就成了萌娘化作品的共同问题。
而大部分作品采用的作法就是置之不理。
例如,观众知道舰娘能划水、发炮、扔雷,但不知道她们为什么同时既是舰又是人,不知道舰娘装备为什么只能用于少女,而非经受充分训练的海军陆战队大叔;看圆谷公司的怪兽娘动画时,观众也不明白怪兽娘和怪兽的关系,以及为何怪兽外型各异却始终是少女外形;Fate玩家也不明白亚瑟王为啥是女人,这个设定有何必要性。
但一般而言,观众并不会动脑认真思索这些问题,而把它视为虚构世界理所当然的一部分。
为什么我们不会和娘化的设定较真?
这是因为兽娘前的所有作品都有这样一个前提:观众不会对娘化较真。
观众被默认忽视一部分剧情合理性,获得的补偿就是有趣的少女角色和福利。
换言之,萌系娘化只是剧情上的一个外挂元素,一种吸引观众的噱头,不会真正进入主线中受到严肃地对待。
但与前辈不同,兽娘动物园却前所未有地重构了“娘化”这一元素,将其进一步融入了剧情之中。
3 “娘化”重构一部与兽娘动物园有异曲同工创作思路的是魔法少女小圆。
小圆在前辈的基础上对魔法少女类型作品进行的重构,将一些仪式化的细节赋予了新的意义。
前代魔法少女作品理所当然地将变身器、萌兽及爱与正义视为魔法少女的一部分,小圆则开始讨论:“魔法少女的本质是什么?
在人类文明与历史中扮演什么角色?
她们的力量根源是什么?
变身器如何运作,原理为何?
萌兽和魔法又是什么?
它们为何要来到地球,帮助人类?
为什么要选择少女为对象?
”同样,兽娘也进行着对娘化本质的进一步挖掘,基于同样的现实主义思路,对“兽娘”这一现象问除了以下问题:“什么是兽娘?
兽娘如何出现?
加帕里公园是什么?
它和兽娘又有何关系?
”而与兽娘起源之谜相对的另一条主线则是人类之谜:“小包是什么?
人类是什么?
人类是否依旧存在,如果是他们现在生活在何处?
人类与加帕里的秘密与兽娘的本质又有何关系?
”头一次在萌娘化作品中,“萌娘”为什么会出现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设定的疑点与矛盾之处在别的作品中应该是被习惯性逃避、忽视的部分,却在兽娘反而成为了推进剧情的动力,推动着观众焦急追寻了兽娘背后的真相。
最后砂之星的剧情完成了整部作品由“认识兽娘、寻找人类”到“了解兽娘本质、人类本质”的回环。
在丰富剧情的演绎下,兽娘们也不只是戴着耳饰、身着Cos服的萌娘形象,她们的一言一行中时不时会传来与人类不同异质感——幼儿园小朋友一样的智力、各类野兽习性的痕迹以及对周遭世界单纯而实用的看法。
当薮猫面对放置宣传册的玻璃盒子伸手抓挠而无法取出,对着纸飞机大呼小叫的时候,读者会一步步感受到自己在面对一种异质文明,似曾相识却又与人类不尽相同。
这就是兽娘与一般萌娘化作品的差异:后者将娘化视为一个游离于剧情之外的外挂元素,而兽娘则把娘化作为剧情的一部分进行了讨论与揭秘。
这也是与同类作品相比,为什么兽娘的结局能给人更强的圆满感,因为其更全面回收了每一个元素,包括那些被同类作品忽视、而放弃解释的设定内容。
这种强调逻辑与合理性的作法,让兽娘动物园这部作品对兽娘的演绎有很强的古典之美,而其对设定的严格控制又使其具备了科幻作品的风采。
4萌系科幻我曾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及驼鹿监督作品具备的科幻风格(从兽娘到烟草——浅析驼鹿监督故事创作的科幻特征)。
科幻作品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在于,后者聚焦于数千年历史的人类社会,以人类社会内的同类冲突为核心,如婚恋、繁衍、嫉妒、复仇、权力冲突等,前者关注自然,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宇宙纬度的存在意义、广阔时空外延下人性与伦理的变迁等。
换言之,后者强调人类存在的意义,强调人性的永恒,其越是探索人性,人的独立性就越是伟大;前者则关注人类在真实宇宙中的地位——人类不过是无尽荒凉宇宙角落中的一份子,并无特权,对宇宙万物了解得越多,人类反而越渺小。
而同另一部作品烟草一样,兽娘同样存在着科幻风格的宇宙观,一种人类去中心化的趋势,一种将人类从社会的温室中抛出,扔回荒凉宇宙的倾向。
这部作品中,主角要解决的不是人类社会内的问题,与婚恋、复仇、财富无关,而是寻求如何在未知自然中生存,寻找归属的主题;发生的地点不是人类社会,而是荒凉未知不可测的自然。
甚至主角本身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是人类文明的继承者。
文中的一切都无不在暗示,人性并非永恒:人类离开后的世界,兽娘却可以在荒野中独自开心地玩耍。
当木桥与公路废弃后,残留的废墟却成为了小水獭玩耍的乐园。
美洲豹拉着木筏游动,承担了损毁木桥的角色。
人类离开后破败而依旧快乐生活的兽娘让人感慨自然的无情与奇妙。
这种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慨,为全片笼罩了一种超越性的审美,原本微观的故事背后,却透出一种隐隐约约的史诗感,其废土末世的荒芜环境与Friends天真无邪的性情及萌系画风形成了鲜明反差,反而造就了这部作品难以被模仿的特色。
5 萌娘优势虽有着自身的创新与改良,兽娘动物园仍然是萌系娘化作品大家庭的一员。
我甚至认为,兽娘是萌娘化思路的受益者。
失去了这一特色,整部作品反而会大大失色。
首先是萌娘在传播上的贡献。
商业作品与纯艺术创作思路的差异,在于后者只需要思考艺术性本身,前者则需要将传播学因素纳入战略。
现代社会信息的出产率大大提升,但每名潜在观众每天的时间与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无论每年有再多的番剧出产,每人也只有至多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可以观看。
这意味着商业作品要获得成果,不仅要自身素质过硬,更要从成千上万的对手中抢夺观众有限的注意力,其竞争对手不仅是作品,更可能是游戏、社交网络、短视频。
这也是为什么流行作品,尤其是原创作品需要一个“爆点”,同时具备高唤起性和易于传播的特点、如小圆的“掉头”、钢炼的“大哥哥”、巨人的“吃人”、Lovelive的“妮可妮可”。
这些梗本身可能猎奇且缺乏内涵,但粗暴通俗、易于传播,能为作品带来大量关注。
而兽娘的传播爆点正是萌娘化元素的贡献:小爪水獭的“塔诺西”伴随着鬼畜风格的重复滑梯镜头开始了疯传,同时发展的另一个梗则是由网友自行加工出的“你是……的Friends”这两个梗的传播力显然在创作者的意料之外,萌娘画风无心插柳产生猎奇效果给这部作品吸引了更多的关注,造成了一般刻意猎奇的作品都难以企及的效应。
其二则是受益与萌娘化的拟人设定——娘化角色和原型间的联动很好丰富了作品。
这种联动是各类娘化作品的传统。
我们会在Fate中看到娘化人物使用与历史原型相关的武器与技能,在舰娘中看到人物说出与舰船历史相关的台词。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萌娘化”也是一种同人与二次创作,Fate是历史同人,舰娘是舰船同人,赛马娘则是赛马的同人创作。
同样,单从人设上看,兽娘也是动物的同人创作。
兽娘可爱不仅仅是因为角色本身的成功,更因为她们也成功激发了人们对其动物原型的喜爱,并迁移到了兽娘作品中。
从纯创作的角度,相当多的兽娘角色本身塑造并无出彩之处,而是与其原型动物间的联动塑造了更高的人气形象。
如果去掉动物拟人的外设,该剧中的许多角色都将魅力大减。
而本剧编剧驼鹿另一部削弱萌娘化元素的作品就是《烟草》。
如果是兽娘的人设都是自然界动物的同人,那《烟草》中的人物则都是原创的结果。
但两相比较,兽娘系统的人物比烟草更鲜明,易于记忆,其设定也更自然简洁:隔了一周以后,你或许记不得烟草中谁是姐谁是妹,经历和技能为何,各类烟草分别代表什么颜色,但绝不会把薮猫和狮子搞混,或忘记水獭喜欢玩石子,浣熊爱洗手。
这就是人类对自然界原有认知与情感迁移至角色的结果,是同人作品的优势所在。
最后则在于萌娘化作品的特长——为观众带来治愈与欢乐。
相对于男性,女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亲社会性更高,在生理上体现为更高催产素水平,行为上则是更多的利他行为。
同时,萌系的另一个特质是低龄,即稚态延长——所有人物都更具备孩童特征,头身比大,更容易引起人的怜爱。
在女性与稚态的萌系元素下,治愈的剧情很好符合现代社会个体的孤独与对和解、亲密感的宣泄之情,加帕里公园中天真无邪的Friends造就了新的乌托邦。
而与《少女终末旅行》、《学园孤岛》等同样强调萌系元素与末世废土风格反差的作品不同,《兽娘动物园》讲述了一个合家欢的故事结局,为乌托邦点燃了一个治愈的结局。
6 结语综上所述,兽娘动物园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在已有萌系娘化范式基础上结合创作者个人风格,重构改良而成的作品。
通过批判继承萌娘作品的优势,这部作品巧妙平衡了通俗性与艺术性,流行元素与科幻元素,末世公路片的苍凉与萌系乌托邦的治愈,制造了难以复制的成功。
但平心而论,兽娘并不是一部激进革新的作品。
相反,这更像一部博采众长、平衡良好的中庸稳健之作:好莱坞式的主角成长历程、萌娘化的人设与背景、末日废土与萌系元素的强烈反差、转折后合家欢的大结局,每一个元素都非独创,但其对以上元素的精巧紧凑的结合却创造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其本身质量上的优势,使这部作品经历意外性的爆红后依旧经受住了考验,让一度陷入绝境的兽娘企划实现了最后的回光返照。
更重要的是,这种极具个性风格、出于个人小作坊之手的作品是对流水线一般流行番剧的反抗,告诉智慧和毅力可以战胜绝境,滥俗的题材、艰苦的条件,也并不能阻止匠人头脑中灵感之花的绚烂绽放。
首发于B站专栏: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6946138
b站一月番列表看到这部片子的标题和配图时候,浓浓的子供番味道,动物拟人化好像又是打萌豚牌,最让我槽点的地方就是“什么为什么有兽耳还要有人耳啊”,考虑到兽娘爱好者了吗?
3d效果看pv好想吐槽这还不如少儿频道的3d…从小也是个动物园爱好者,对新奇动物生活习性也很好奇,但是也没想去靠动画体验,纪录片还有一大堆没看。
随着集数的累积播出,推特p站话题量的增加,也让我好奇起来:看似简陋的动画,真的这么有趣吗?
一直追到现在的我表示:“对,就这么有趣!
”,看似简陋的画风背后却是对动物习性的认真研究,不同动物特征融合到兽娘的服饰和性格设定,每集还会很贴心的请世界各地的动物园饲养员们介绍各种动物特征。
作为动物爱好者表示大满足,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真实世界这些动物了(制作组的阴谋) 而最能吸引我去观看的,还是故事的整个设定,兽娘是动物遇到砂之星friends化的产物,保留了动物本身特色外还对其加强,天蓝怪则是兽娘对应的敌人,会使兽娘变回动物;整个情节看似每集就是主人公小包和薮猫与不同种类的兽娘小故事,帮助解决了她们的烦恼,背后却是一个废土公路片的感觉。
ed图基本以废弃游乐园照片加上若影若现的兽娘剪影,和兽娘欢乐的对话时不时抛出的各类设定,无不暗示这是一个废弃的动物园,而失忆的主人公一路走来,追寻的也正是我是谁?
我要去哪?
的寻找自我经典问题。
除开设定,制作组剧情安排也是紧凑展开,故事一直是欢乐不失紧张,解决问题豁然开朗后又抛出新的疑问让人真的每周都对后续发展期待万分,久违的追番乐趣又回来了。
跟随着小包一路解决问题,仿佛让我们又重新认识了人类,跑的不快,无法水下呼吸,体力较弱,friends化的兽娘比人类强太多,但是看到小包通过人类特有的智慧解决问题,薮猫赞赏的说“你一定是很特别很厉害的friends呢”,觉得人类也挺厉害的。
笔者现在已经看到第十话,在还不知道结局和可能设定反转的情况下,忍不住向大家推荐这部动画,当然我这个标题其实也算是预警吧,毕竟还不知道最终如何,结合ed的歌词和薮猫酱的眼泪,心中对本季这部动画依依不舍。
不管结局如何我想小包也会对薮猫说“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吧(当然这个标题也是魔法少女小圆最后一集的标题) 半夜看了第11集的直播和b站熟肉,内心的冲击依然很大,故事伏线被迅速收拢,被巨大天蓝怪袭击的时候紧张万分,完全不知道会怎样展开,以及boss走的时候那句小声的“啊”和仿佛眼中含泪的两个分镜,瞬间感动到了我。
当然最后戛然而止的那个画面也让我愣了神,正是一直以来作为观众看着小包的旅程,看着她代表着人类,一路成长所以才会看到这一幕眼泪真的掉出来。
ed消失了兽娘的轮廓和预告背景变旧只剩下boss都让人分外担心“这个周要怎么过啊”。
最后,让我期待一下第十二话《游乐园》吧(久违的追番乐趣) 最终话看完真的是依依不舍,真接受不了下一周没有兽娘们的星期三,真的是太棒的追番体验了,和一口气看完一部动画不同,每集若有若无的废土感,大量伏线的猜测和各种目不暇接的同人创作填满了每周的等待,甚至在最后一集最后的镜头还在透设定,每周的讨论和研究真的是太愉快啦(塔诺西) 感谢从冬到春的陪伴,和小包一样,我也从中寻找到了生而为人的感受。
一开始的子供番掩盖着末日废土真相的公路片模式非常吸引人,简直可以和十月的《少女终末旅行》媲美。
然而,往后子供内容越来越多,废土暗示越来越少。
最后从11集开始完全就是一个烂尾的展开。
如果说一开始废土风和废萌风衬托得相得益彰的话,最后几集就完全用废萌风消解了废土风,很令人失望。
(朱鹮唱歌太少,很令人失望)其实吧,我觉得大家只是想为自己看子供番找个借口而已,那么这部片子其实还是有其价值的。
但是回顾了一眼我喜欢的作品们,还是无论如何无法给它高分。
我理解的兽娘动物园世界设定大概类似西部世界(没看过的自行百度)……在未来世界……动物多数已经灭绝……于是人类建造了一个动物拟人化的动物园……这个动物园的设定是通过沙之星使死去的动物拟人化……人类通过与这些拟人化动物的交流沟通了解它们……之后再通过天蓝怪将动物还原……主要目的是消除记忆……为了防止知道真相的动物造反……毕竟动物的能力比人强得多……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动物园正常运转了许多年……里面的一个工作人员受不了了(初代小包)……她觉得人类这样利用动物实在是灭绝人性……于是她策划了一场由她参与的反叛……也就是薮猫为之流泪的失去的记忆……她希望消灭天蓝怪……让动物不会再被还原……但是她最终失败了……而且连她自己的记忆也被消除了……但是她的行动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动物们掌握了击败天蓝怪的诀窍……这个动物园最终被废弃了……所以动物眼中人类的灭绝其实是这个动物园再也没有人来了……而作为惩罚……失去记忆的小包被永久地隔离在这个异世界……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剧情:50分。
演员颜值和演技:72分。
画面:70分。
服装道具:70分。
音乐和音效:60分。
配音:50分。
综合评价:6.5分。
剧情方面:轻松、治愈,作品充满了友情与和谐,是一部比较轻松、愉快,带有消遣性质的作品,剧情水平,一般吧。
演员方面:人物设计很有趣,比较美型,动作一般,不太流畅,表情丰富但不细腻,人物配音声线优美,水准也很高。
画面:作品的自然风景不错,但其它方面呈现一般。
服装道具:就是一些常服,没什么可说的。
音乐与音效:插曲配乐还可以,OP,ED也还行。
所以综上所述,本剧推荐指数:三星,可以不看。
一开始看了第一集,以为只是一般的萌豚还有点子供向的番,画风又是粗糙的蜜汁3d,就没看下去了。
后来在p站发现同人好多才知道成了话题作,结果回去看就一口气十集停不下来,成为我冬季唯二追完的番(另一个是小膜女)。
个人猜测动画的剧情实际上是游戏停服之后的世界,我有时也会想想在现在流行的构筑世界、沉浸式的游戏中,当玩家不在后,那个世界会变得怎样(醒醒起来搬砖了!
)。
在friends的角度看就是在某一天(关服的那天)人类突然神秘地灭绝了,之后人类留下的遗迹也逐渐荒废,加爬犁公园慢慢变成废土世界,最终被日益强大的天蓝怪吞噬。
动物朋友一个特殊的有趣之处,正是因为游戏漫画等本体的暴死,反而成就了这部番剧。
个人怀疑大概当时制作组已经对这个作品不抱任何希望了,于是编剧直接弃疗,把惨淡的现实写进作品中,结果这种悬疑废土公路片的剧情和本应是废萌的基调的强烈对比反倒产生了迷之效果,让人觉得各种细思极恐。
(废萌:全称废土萌,指在终将毁灭逐渐凋零的世界中卖萌搞事)另外我自己想太多的一点,就是这个内容似乎也可以做出一些批判现实的理解。
番中的剧情,很好听的oped的歌词,描述和也都是动物friends之间的友谊,而动物friends对于人类的代言小鞄也是单方面的给予友谊的。
但现实中人类最终总是离去和背信弃义的一方,此时这些友谊也变为了讽刺。
对于小鞄,我个人觉得不是真正的人类,而是人类的遗物(本体帽子?
)friends化的结果,因此没有人类的自觉(失忆?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friends),所以才可以和动物friends成为真正的friends。
而真正的人类,只能是屏幕外的游戏玩家和观众,即使和friends一起度过一段时光,但游戏也总有关服的一天,一切也都有结束的时候。
刚在b站补完这部一月黑马,满怀欣喜来到豆瓣发现评分竟然只有8.5,我是很不服气的!
我向来是很不喜欢看大家口耳相传的那些所谓的“神作”的,特别是这部在日本每集口碑翻三番,op被各路音乐人推得审美疲劳的番剧,实话说看之前心里是非常抵触的,当时想得无非是“就是一群兽耳娘卖萌耍宝而已”,所以说天蓝怪出场的时候我是很震惊的,感觉是不是编剧没啥可写的了,整出这么魔幻的东西来了。
我第一次对这部动画感到震惊是因为ed。
那种灰暗的,寂寥的废土风突然让你开始怀疑这部制作简陋的动画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阴谋。
从这里开始,我就对它欲罢不能了,不光是因为萌萌哒friends,不光是因为背景设定,不光是因为背后的深刻内涵,最重要的是friends之间的羁绊啊!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社会,只有japari park还能带给我一丝温暖!
カバンちゃん为了救サーバル从废柴一个变得能爬树能游泳;而サーバル为了救カバンちゃん,学会了使用火和纸飞机。
最后friends们集体出动,释放野性的时候,不知道为啥,我想起了《海盗电台》最后千帆竞逐的场面,赚了我好几盆眼泪。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动画,价值观非常纯净,非常积极向上,非常治愈人心!
不说了,我回去听朱鹮和ppp合唱去了……
“天赐良缘 一生一会”“萍水相逢也是前世因缘”“把这世界的奇迹聚集起来”“才能和你相遇”
我的朋友来自稀树草原地区,她有一双长长的耳朵,健硕的双腿;喜欢玩捕猎游戏,吃加帕里馒头;害怕大型天蓝怪和火焰。
她会游泳、跑得快、弹跳力强,却会对一无所长的我说:“没事没事,不同的friends擅长的事情也不同,而且小包酱很努力呢!
”为了顺利找出我的身世之谜,她离开了她最爱的领地,和我一同踏上了漫漫长路,不离不弃。
旅途中,只要我拿出一点主意,她都会高兴且自豪的对其他的friends说“不愧是小包呢,太厉害了!
”遇到危险时,她会把我和BOSS推开,用她的身躯保护我们。
当她得知我为了救她牺牲自己时,她会不顾一切的冲向她最害怕的天蓝怪哀求着:“还给我,把我的小包还给我!
”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取得了胜利,如今的我也将再度起航,可我知道我不能再带上她了,这一路走来她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难,她理应得到更好的生活。
可是我知道,无论如何我都忘不了她:虽然她很冒失,不太聪明的样子,还会被大家日常欺负,却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薮猫酱,希望某一天能和你再次相见。
“终点是离别的起跑线”“封存起过去的回忆”“迈出步伐的前方就是 未来”“无论前方有多少敌人也会支持你”“因为我是你的伙伴啊” ——《我的朋友》
一开始觉得是子贡向就没有看,后来朋友推荐我看,蹩脚的3D,一股廉价的感觉,先忍着看了3集,想着怎么都要看完3集在弃吧,但慢慢的越看越有意思,回过神来已经看完了,虽然太深的东西我没看出来,也没有认真去思考些什么,只是纯碎的去享受一部番带来的乐趣,没有错过你真是太好了,friends们!
有毒啊,出人意料的带感,为什么这么带感,好多friends都好萌,朱鹮好可爱啊,为什么这么带感啊。
没get到好看的点,但是薮猫可爱
周日开始看的 周一晚上看一点 周二看完 真的很不错呢friends
废土和碎片信息收集 友情和孤独感 放完了才开始补 因为第一集实在太太太无聊了而且名字也……十一集也没多惨 挺好看 人设也可爱 能用向导机器人和配乐让我无视制作问题是厉害 小鞄就是天蓝怪friends吧 用未来小姐的无机物恢复的身体 远离本岛火山以后身体也开始变黑 子供外衣真便利 才不是什么HE
看寶石之國的時候覺著二者微妙地有著相似點...(...沒有人類嗎....)
没时间解释了,快去看!
这种片的内涵区别在于一群人拿着尼采的书讨论哲学和一群人拿着A片讨论人性
很舒服的一部剧,小包应该是未来的头发与砂之星结合的生命化。小包一路解决问题的励志公路片、与薮猫的友情、层层解谜探险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相结合,一部给动物爱好者的科普片www
Friends的热情让NHK都紧急重播了十年前的纪录片的薮猫回。
心中的宅大叔的一边吸溜吸溜吃着泡面一边看着满屏幕的兽耳娘嘿嘿嘿的笑
一个教小孩认动物的子供番为毛做得这样黑幕重重啊 阴谋论者看得都高潮了 后启示录式残酷兼卖萌风格酷似AT 动不动就搞个大灭绝 企鹅组虽然各种海报上蹭曝光其实戏份没特别多 熊发现了火 你跑得快吗?你会飞吗?你会游泳吗?什么都不行嘛...すっごーい!吉崎观音和监督都天才 收视率硬是起死回生翻10倍
太穷了尴尬症犯了
子供向或者幼儿控肥宅会喜欢。。。3d太烂了。还不如不要3d。天蓝设定也很无趣。还不如弄成对人类友善的动物保护女主。对抗想伤害女主的动物。这样更有看点
竟然漏标,可爱和淡淡的细思极恐但理所当然(第二季别看
哈哈哈,蠢呆萌傻的朋友们
加帕里=ジャパリ≈チェ(ルノ)ブイリ=切(尔诺)贝利。如果不去想辐射的事,ed中空无一人的摩天轮和旋转木马多美啊……它提醒人类精致的文明何其脆弱,而人又是多么孤独。所以人类为自己建造了废墟上的幻想乐园。终有一天,小鞄会从全息舱中醒来,她将发现自己身处希德尼亚的飞船上,而加帕里公园从未存在过。
还是觉得有点傻。。。
假期第一天把《兽娘动物园》看完了,这剧我第 1 话 part A 直接弃了三次。看完之后还是挺失望的,我完全理解这个作品产生话题性的原因,但是还是觉得是过度解读。ED 好听。
如果不是一群萌化兽娘营造的反差感,而是特别硬派的废土题材的话,也是挺有趣的作品,但是评价可能到不了这么高。
不知道好看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