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
Norte,罪与罚末世篇(港),历史的局限,Norte, The End of History
导演:拉夫·迪亚兹
主演:Archie Alemania,安吉莉·芭雅妮,索利曼·克鲁兹,Miles Canapi,锡德·卢塞罗,Hazel Orencio,Kristine Kintana,Mae Paner
类型:电影地区:菲律宾语言:菲律宾语年份:2013
简介:菲律宾电影大师拉夫·迪亚兹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罪与罚》中获得灵感,讲述一个理想幻灭的法律系学生法比安犯下谋杀罪却逍遥法外,被误当成凶手的杰奎恩含冤入狱后,其家庭也随之破碎的故事。与迪亚兹的一系列“慢电影”一样,长达4个多小时的影片由多个长镜头组成,通过冷静客观、不介入主人公情感的平视角度,探讨菲律宾当代知识分..详细 >
“菲律宾另外不下雨的半年”。相比前作,视觉风格有变化,相当漂亮的摄影加运动镜头!一个农村愤青从对制度的关心,到失望,到行动,到尝试救赎,再到彻底对生命的泯灭,长达四个小时完整的塑造过程,相当令人震撼的结局(还好没有停在“救赎”那里,谢谢导演对黑暗的挖掘和展示)。
电影节唯一一部把我看伤的电影,又长又臭!
电影非常慢节奏,尤其中间非常沉闷,也就是在电影院里才有耐心看完。故事非常简单,如果剪成2个半小时,适当配点音乐感觉会更好。
这叫牛逼,贝拉·塔尔TM是神。
我也被终结了
一份给菲律宾,一分给时长。为了表达社会而一味表达苦痛,尤其是结尾女主火车死亡,很没有必要。fabier愤青,但在电影中,他家境还可以,除了最后草草提及的父母没陪伴他和姐姐长大(但在国外生活,家境很好的感觉),甚至是菲律宾少部分高等教育人才,无法改变社会就要毁掉身边一切吗,形象像个精神病犯罪分子。导演的立意并没有很好地表达、或者立意就很浅,应该多看杨德昌。
买票加了两次日程,所以买了两场。正在考虑多的一场要出还是二刷算了。
值得看的一部电影🥳整体感受4小时菲律宾电影,抱着好奇的心态观看的,整体感觉像用纪录片的方式拍一部电影,像真实展现当时菲律宾的状态,节奏还是很慢的,如果喜欢节奏快的不推荐,中途会有困意,如果想静静感受的,那值得推荐看🤩印象深刻的片段男主的变态映像深刻,和另外一对夫妻的悲惨世界结合形成了讽刺和活着的不易
一个愤青的“自以为是”及长镜头的舒缓来叙述”贫穷“才是原罪的剧情。实在喜欢不起来。
左且蠢且长。
也许从《法比安》开始,“法比安”这个名字就属于那些被时代大浪袭来无法自主的人,正如所有叫特拉维斯的人都注定要在个体的荒漠上寻找自己。拉夫迪亚兹用四个小时的时间从菲律宾社会的底层互噬一直拍到最后成为宗教寓言,因贫穷犯下的罪只会由更贫穷来赎罪。法比安的个体在这个时代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由朴素的善良化为愤世嫉俗,由自身的无力化为无尽的戾气,对“父”的颓唐只能以完成弑“母”的动作来自我解脱;与之相应的是导演塑造了被诬陷一家人的生活,勤勤恳恳地生活,期待高高在上的人可以大赦方能自救,导演将男二刻画为一个圣人似的角色,与法比安相应,电影最好的部分恰在形成这对俗套对比后,一切的湮灭,恨钢亦恨铁,最终相会三途河。第一次看迪亚兹的作品,长是真的长,但这还是一部以强情节推动的电影,延宕的情绪长镜头未必必要。
摄影中上,平淡又漫长,无法欣赏
250分钟是多久?
影片长达四个多小时,却并不枯燥,人物的命运在牵扯着观众的神经,而对于菲律宾日常生活的展现,也让我这样的观众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菲律宾。罪与罚的主题,导演在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得到很多的灵感。不过,导演并未止于此,还有更多对于人性的挖掘。长镜头很多,画面干净而美,给影片加分不少。
电影可以反艾森斯坦的激情,前提是构建的世界是有魅力的
匠气十足。
太。。。长。。。。。了。。。。。。。。
不错
菲律宾乡村版的“罪与罚”,“罚”被一分为三,凶手精神上的罚,丈夫为未犯下的罪受罚,妻子为人生的苦难而罚。每个长镜头都太美了,美丽又残酷!最后一小时尤其精彩:兽性的爆发,又让人不禁思考开头那句“后真理思想很危险,像是回到了中世纪”。最后几个镜头意味深长,阿彼察邦式的漂浮在林中,暗喻着灵魂的升天,渡河的场景又像极了冥界的摆渡。4个小时不嫌长,反而每一分钟都不想浪费,真幸运能大银幕看到这部
就是拍成1000个小时都赶不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原著几页纸的内容,这样的电影就没必要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