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婚纱》这个片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爱情。
这部影片确实是讲“爱”与“情”的,但并非男女之间,而是母女之间。
这部影片的情节不算新颖:单身妈妈得了绝症,相依为命的小女儿经过蜕变、成长,懂事了很多。
但如果就这样落入窠臼,这部片子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关键在于,它把真情诉诸于细节,使人不禁落泪。
看影片的时候,你会有这样一种感觉——熟悉。
而种种细节又因为前后对比更为明显。
影片的开场,是一场淅沥的秋雨。
玻璃窗里,女主人公——婚纱设计师高芸,正在认真地画着一张设计图,脸上洒着一层淡淡的幸福。
高芸正在工作,蓦地,她的搭档——婚纱店店主美金子,匆忙跑来告诉她有一个客户婚纱拿错了急着去换。
高芸急忙下楼,而手机也在此刻响起——女儿(小珞)忘了带伞,需要她去接。
高芸把车开进校园,在小珞站的教学楼前停下。
她招手让小珞自己跑到车里,小珞怕会淋湿自己,站在原地不动。
高芸只好披上衣服,下车带小珞上车。
衣服下,小珞笑了。
车上,高芸用宠溺的口吻轻轻地抱怨:“早上明明已经告诉你,有80%的可能会下雨,怎么不带伞啊?
”小珞一脸别扭,淡淡道:“早上又没有下雨。
”高芸无奈。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熟悉?
某天的某个时刻,也许我们也曾给某人惹了这样不大不小“麻烦”,他们也曾经这样跟我们抱怨过,又被我们很“理不直气也壮”地反驳回去。
然后我们得意地笑着,幸福着。
而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
像是生气,可为什么嘴角还是微微上翘着?
那时的我们,注意到了吗?
之后,故事真正地展开了。
可以说,整个故事,共有两条线索:小珞和高芸。
她们各自活动,故事便逐渐变得完满起来。
故事,并没有从高芸得知自己患病讲起。
似乎由始至终,高芸都是知道自己的病情的。
初看会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看第二遍的时候就会发现,剧中早就埋下了伏笔,譬如:她早早地开始为小珞设计婚纱,一进她哥哥家就直奔厕所(应该是去吐了),打算为哥哥买辆新车,满足小珞的愿望给她买了很多种游戏机,因为打游戏时小珞的一句“电视机太小了”就买了新电视,熬夜学做寿司,帮小珞请假带她去郊游……在高芸妈妈忌日那天,她晕倒了。
兄嫂送她到医院。
医生的一句“现在的情况很危险,不太乐观,建议住院治疗”,使所有人都了解了真相。
在回去的路上,她只说了两句话。
一句是“对不起,哥哥,我总是让你这么累。
”另一句是“小珞不知道。
”然后,她就哽咽着再也说不出什么了。
整个影片中,最引人注目叶最为感人的,是她们的两次争吵。
第一次争吵,是因为小珞的洁癖——她不和别人一起吃东西,还因此和班里的同学发生冲突,高芸被老师叫到了学校。
回到家后,高芸并没有批评小珞,只是问她为什么不跟小朋友们一起吃东西。
后来说到小珞以后也要有社会生活,妈妈不可能照顾她到变成老婆婆。
小珞突然说:“没有妈妈的照顾我也可以自己一个人生活!
”高芸的眼眶红红的,咬了下嘴唇,忍着泪水和愤怒,问:“你知道什么是自己一个人生活吗?
”小珞回答的倒也干脆:“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写作业,等不到妈妈我就一个人睡觉,我一直都是一个人。
我怎么不能一个人过?
”高芸一时语塞,委屈的泪水积在眼眶里,说:“那是,那是因为我比较忙啊。
”小珞继续回嘴:“那你就继续忙啊。
没有妈妈我也可以继续做得很好,你不用伤脑筋的。
”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高芸,她再也忍不住了,朝小珞吼道:“我怎么能不伤脑筋?
小珞有想买的东西……”小珞也不示弱:“我有想买的东西去找舅妈就好了,比起妈妈,舅妈对我好多了!
直接问为什么吵架就好了,干嘛这样啊?
”高芸撂下一句“那你去跟你舅妈过好了”,就冲进卧室里了。
这样的“苦口婆心”,会不会有些耳熟?
似乎有一些些烦,有一些些罗嗦,还有那么点不近人情。
而这样的“自以为是”,哪个小孩子没有过?
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父母基本都是要上班的,而家里又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自以为比别人更早地明白了“自己一个人”的含义。
我们觉得自己可以一个人,却从未真正体味到“自己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小时候,我们常常认为很多人都比父母“好”,因为那些人只对我们好,而从不对我们发火。
我们就那么“童言无忌”地说着:“某某比我妈妈好,某某比我爸爸好……”每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有谁注意过父母眼中一闪而逝的失落?
我们凭什么这样“肆无忌惮”?
只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世界上唯一不会真正“离开”我们的人吗?
卧室里,高芸并没有在生小珞的气,她捂着自己的嘴,一再责备自己“该对她再好一点的……”“应该做得好一点的……”她捂着胸口,却揉不散心里的剧痛,泪,终于夺眶而出。
她只是在不断地责备自己,像个受伤的孩子。
可是,她很快把泪抹掉,因为小珞还在外面啊,怎么可以让她一个人在外面?
毕竟,她还是个孩子啊……高芸从房间里走出,小珞还在写作业,。
她没有回头,只是自言自语似的说:“妈妈,对不起。
变老婆婆前都跟妈妈一起过。
”应该微笑还是落泪呢?
每当我惹父母生气,看着他们转身离开的背影,我总会在心里担心他们进屋后会怎样数落我、怎样对我失望,甚至担心他们会不会因此从此不喜欢我。
可是,听到高芸那句“该对她再好一点的……应该做得好一点的……”的时候,我明白,我错了。
是啊,这,就是父母啊——不管我们怎样伤害他们,他们总会觉得是自己错得多些。
渐渐地,心,也像高芸的眉似的,紧紧皱在了一起。
但小珞很聪明,与她朝夕相处的妈妈的变化,她怎么会毫无感知?
她的猜想,在舅妈那里得到了证实。
她请舅妈帮她保密,自己也装作完全没有发觉的样子。
可是屏幕外的我们,会发现小珞变得乖了好多:她学着自己梳头,然后去上学;她主动陪妈妈加班,就算很困了也不自己回家;她自己提出翘课跟妈妈呆在家玩一天,还答应代妈妈挨老师的骂……可是,“懂事”的背后总是太多的辛酸:在走出家,关上门之后,她低声呜咽,怕让妈妈听见,却又无法压抑那种悲伤;妈妈劝她去睡觉,她不小心把心里话说了出来,“不要,闭上眼睛,就看不到妈妈了”;和妈妈玩得累了,在沙发上睡了,梦中发现妈妈不见了而惊醒,发现妈妈就在身后安静地睡着,她小心翼翼地检查妈妈是否还有呼吸……这样的“乖巧”,着实令人心疼。
可日子似乎总没有这么平静。
小珞和妈妈又发生了冲突,原因,依然是小珞的洁癖问题。
这次,小珞和民宇哥哥(小珞舅舅家的儿子)吵了起来。
高芸问小珞知不知道错。
小珞说她没有错。
高芸急了,说:“你要一直这样吗?
谁能容忍你这些?
谁?!
”小珞先是沉默,片刻后,说:“妈妈!
”高芸一愣。
小珞接着说:“妈妈活久一点,容忍我这一切不就好了?
单车、游戏机,这些有什么用?
全都不要了!
没有了给我买这些的妈妈,不要,我不要!
我就只有妈妈了,现在就已经开始想念妈妈了。
妈妈,不要死,和我一起过。
”高芸把小珞搂入怀中,不断跟她道歉。
两个人都哭成了泪人。
我们,似乎很少想过:谁能容忍我们所以的坏脾气?
谁能原谅我们每一次的任性?
谁能忽视我们一切的不完美?
除了父母,还有谁?
那句“妈妈活久一点,容忍我这一切不就好了?
”多么理所应当,却说得人眼圈红红的。
不知道现在的小珞有没有在后悔:后悔当初自己怕被雨淋,虽然是很短的路,也非要让妈妈冒雨下车来接自己;后悔当初妈妈要跟自己亲亲的时候,嫌妈妈腻;后悔妈妈问自己,妈妈和游戏机谁更好的时候,不假思索地说“游戏机好”;后悔,从没对妈妈说过那一句“我爱你”……不知道现在看影片的其他人有没有像我一样后悔:后悔当初对父母的忽视,后悔自己一直以来的自己为是,后悔从未真正地像他们疼爱我们那样地疼爱他们,哪怕是一天……高芸还是住院了,小珞每天去陪她。
有天晚上,高芸听到了这样一段广播:“下面是张晓珞小朋友寄来的明信片:我亲爱的妈妈,能做妈妈的女儿我真的很开心。
虽然不会做饭,每天因为工作都没能好好地陪我玩,但我还是最爱妈妈。
你是知道的吧,妈妈?
妈妈,你很痛吗?
妈妈,我能替你痛就好了。
妈妈,我会乖乖洗碗、打扫,也会做饭给你吃,妈妈就这样躺着就行了,妈妈和我永远在一起好吗?
妈妈,非常非常,最爱你。
”高芸看着怀里已经睡着的小珞,轻轻说着:“小珞啊,小珞是上天给妈妈的礼物,妈妈也是小珞的礼物吗?
我爱你,小珞。
”她在小珞的额头轻轻吻了一下,一滴泪滑落。
紧紧地搂着小珞,高芸也睡着了,再没有醒来。
就这样,妈妈离开了。
小珞,真的变成“一个人”了。
似乎是自己给自己下的“诅咒”,它变作现实。
但结果却不仅仅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写作业,一个人睡觉”。
当你没有一个人可以等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绝望?
可是,小珞远比我们想象中坚强。
影片的结尾处,又一个下雨天,又是一群小学生拥挤着走出校园,又是那个走在最后的小女孩,可是这次,她缓缓从书包里抽出了一把伞,撑着走进了雨里。
一步一步,平缓而坚定。
小珞的脸上带着微笑,很美好。
静静地影片结束了,却留给人无限思量。
几乎每个人都会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且,不是一点点。
看完这部影片,我很想对父母说那句:“非常非常,最爱你。
”静静地,深深地。
当下的自己,正身处异国他乡努力工作,为我,沃家庭更好的明天二打拼。
而看这部电影的初衷不过是打发时间,结果不仅很好的多国了夜晚的无聊时光,也极其了内心许多儿时的回忆。
电影中的那份母爱,世间的儿女们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或许你所收到的礼物远比游戏机,单车贵重,或许你远行的地点远比海边遥远,远比大海精彩。
你的母亲从未大声呵斥,一直维护着你的种种怪癖等等,只是这份母爱是否还依然清晰留存在你的脑海?
我无法如数家珍般将过往母亲所做的一切都保存完好,但这份母爱将永远铭记心中。
今天的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家人能够更好的生活于世。
这个经济的社会,想要生活的滋润惬意,没有金钱作保证,似乎什么都遥不可及。
但是,但是,人生莫大的悲哀就在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千万不要像影片中患病的妈妈一样,在倒数着母亲将要离开的日子来完成那些曾经触手可及的愿望。
所有正常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广交朋友,所以不要介意与你的朋友分享食物。
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不要孤老一生,所以敞开内心封闭的大门,去迎接世界的美好。
所有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能够在将来成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谋生手段,所以即使你不那么喜欢芭蕾,还是应该勇敢的走向学校,而不是因为某个同学的缘故就此放弃。
能够在一夜共枕之后,想自己的母亲告别,未尝不是最好的告别方式。
虽然在门外的身嘶力竭,泪水横飞让人看得心都快碎了,但有一个孩子不在自己父母离开人世时,能够依然心神淡定呢?
只是哭过,闹过,伤心痛苦过之后,你还要独立面对生活,肚子面对世界,还要独自面对没有人给你送伞的下雨天!
谁对你最好?
妈妈谁最爱你?
妈妈一个女孩,一个女人.这是一场没有爱情的电影,却是一场满满都是爱的电影.女儿是上帝赐给妈妈的礼物,那妈妈呢?
妈妈是上帝赐给我们的礼物吗?
不是!
妈妈只是上帝借给我们的礼物。
总有一天,上帝会毫不留情地把这个礼物从我们手中夺走!
我们大叫,我们恸哭,甚至破口大骂上帝。
可是这都没有用,没有用,因为这根本不能动摇上帝收回这人间最最珍贵礼物的决心。
当有一天,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们成为没有礼物的孩子,我们只能像晓璐那样,安静地抽出包中的伞,坚强的为自己撑开,然后消失在茫茫的雨中....
“我是个兵。
我是个老师。
我是个大老板。
我是个新闻记者。
我是个电器修理工。
我是个计算机工程师。
我是个国务级领导干部。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为了这个职位付出了多少时间多少努力,你都不算成功,你都不能得到满足。
所有的我们,乞求着好人生而奋斗着的人们,都是傻瓜。
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职位,唾手可得,那就是作一个称职的“孩子”,这与生俱来的,你可曾做到最好?
《婚纱》这本电影让我读懂的不是母爱的伟大,毕竟有太多深沉有意义而且感人肺腑的故事已经诠释了各种层面的母爱的外在和内在,奉献牺牲或是不离不弃。
对这份爱的歌颂是难以言说而且永不生厌的,毕竟我们凡世之人都在追求的爱的纯粹与无私,尽在其中。
这电影真正打动我的,不是病痛里的努力和母爱的坚持,而是一场争吵之后的理解和孩子的力所能及。
这不是一部单纯赞颂母爱的电影,也不仅仅是述说孩子成长的电影,也许更重要的,是彼此理解。
总有些人念叨着缺爱,述说着爱情的悲苦,生活境遇的坎坷,工作的压力。
生活毕竟不是电影,有铺垫推进高潮结局,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都只是碌碌无为的过渡戏,平凡的好像不会被任何人注意,可是这些细枝末节,才是所谓真实的关键。
和朋友在一起,难免讨论着诸事烦恼,互相宽慰或是一起破口大骂。
回家以后埋头大睡,然后在妈妈唠叨着快起来怎么总是没精神时大吼“你怎么一点儿也不理解我!!
”心里怯怯的,明明知道妈妈们关心的表现就是唠叨,每个当下还是昏了头。
和妈妈闹变扭就会极其蛮不讲理,心里委屈到不行只想着“你是我的妈妈你怎么就不惯着我!
”然后哭起来,生闷气。
然后在吃晚饭的时候故意弄出好多响动,让她先和我说话,然后傻笑。
其实特别怕妈妈生气,因为都是为了一些小事吵开,过一会儿连自己都觉得任性。
唯独有一次,为了一个我不记得原因,严重的争吵起来,之后我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大哭,妈妈当时一边搞卫生一边哼着小调,似乎是无所谓着。
于是满心都是悲伤,觉得为什么自己那么受气,然后一冲动跑出去。
之后回来,爸爸叫住我,说你妈今年搞了一天的卫生,一边拖地一边哭,去道歉。
那个时刻突然特别揪了一下心,可是嘴巴倔得很,说着“我没错!
”。
爸爸就说,谁都没错,可是就是应该你去道歉,你是孩子。
小时候总觉得这是大人的自大,孩子永远是错的,直到现在认真想想,才理解其中的深意。
妈妈她有她的压力,那是即使作业再多零花钱再少我也体会不到的社会压力,甚至在她难过极了的时候,都不能大闹一场、大发脾气,而是只能隐忍地流眼泪,一个劲儿地靠劳动发泄。
如今想起来鼻子都是酸的,妈妈对我付出了太多。
在哪里看到过,青春里的孩子面对每一场灾难都以为是世界末日,事实上,一切才刚刚开始。
说得真好,我们总是把自己的悲戚看得太重,满心都是自我也许就会慢慢让我们变成自私冷漠的人。
所有所有我身边的人们,当我们互相靠近又分离,究竟谁能够真正的彼此理解呢?
至亲都尚且不能全然理解对方。
就像电影里,母女两个大吵一场,两个人都是头脑冲动的,看得我好揪心。
可是事后两人心里都是痛,抱在一起大哭一场。
争吵毕竟是意气用事,唯有歉意和爱,才在我们心里留得最久。
看完那一幕心里大惊,这样的情形每次和妈妈吵架都会发生,不理解的吵闹,哭,然后满心歉意,道歉,然后抱抱,要么开玩笑要么聊天谈很久。
有时候太亲的人,反而会伤害太深,也许爱就是会让人得意忘形吧。
看完《婚纱》后打电话给妈妈,说“亲爱的娘亲大人你现在有什么心愿啊?
”妈妈考虑一会说,“愿望啊,你读好书能有个好出路我就开心了。
”楞了一下,然后强调不是啦,是你自己的心愿啦,然后妈妈特平静地说,“就想好好休息休息。
”真的是,一下子就哭出来了。
也许我也一直没有好好理解过妈妈,她真正想要的是些什么,毕竟作为一个母亲,她的世界里全部都是孩子,随时想起的都是孩子。
作为她自己,也许慢慢的,都失去了一些东西。
那些璀璨的,不羁的,飞扬的孩子气,那是一些多么美好的特质,拉着爸爸妈妈说一些没营养的趣话,无论多少年,想起来都是一脸的微笑。
随着时间流逝年龄增长,我们都会被某些东西束缚,成了有责任心,却也不再孩子气的人。
除了爸爸妈妈,任何人都不能真正称你为“孩子”,至多是“小孩子”。
你是父母的骨肉血缘,是他们忙碌时唯一心心念念的小宝贝。
这份独特,又怎是别的爱能比拟的。
某一天,你被告知失去了作为一个孩子的权利,那才真的是无论你如何努力,都不可回头的遗憾。
于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妈妈和小女儿互相理解,年幼的孩子知道,要做一个好孩子,让妈妈放心,她努力学芭蕾,尝试解除洁癖,和大家交朋友,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都那么美好甜蜜,因为作为一个孩子,我们能做的只有那么多,做好妈妈希望你做的最小的事,就已经是无比珍贵的了。
每一个你,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还有多久的好时光,去做一个“孩子”。
自由固然好,可是有时想起来,能被一个人唠唠叨叨着穿好衣服吃饱饭多运动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好过自己一个人寂寞地喝酒抽烟,然后一脸颓丧的回到没有人的家里。
不对,那至多是公寓,有爱的地方才叫做家。
明天就是母亲节,我亲爱的妈妈,我最最爱的人,我们还有好长的时间要一起走下去。
从你牵着我走下小院子的楼梯,一直到我扶着你去看满园的馨香。
我是一个贪心的小孩,我要和你还有老爸一直一直吵吵闹闹哭哭笑笑地在一起很久很久很久。
我想母爱是这世界上最最不需要回报的纯纯的爱吧对恋人,很多人对于对方要求的太多,因为执着于得到,所以失去...但对于父母的爱,做儿女的往往都在平时不去注意,直到突然失去的时候才会后悔。
也许我们的父母会对我们打骂,也许现在的你还是在抱怨他们为什么理解不了我们,但我们要知道,他们一生都在担心我们,挂念我们,我们受了一点点委屈,他们会一晚上睡不着觉,我们遇到一点点的挫折,他们就会像自己遇到挫折一样为我们捏把汗......想起了我的奶奶:(奶奶去世了那么久,一想起她,爸爸还会掉眼泪,他说“这辈子,只有奶奶会在他一进门时就为他准备好一大碗他最爱吃的热汤面,奶奶去世后就再也没吃过”从现在起,对自己的父母多些理解多些体谅,因为他们现在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小时候胡乱发脾气时,他们都忍过来了,现在他们发发小脾气,唠叨唠叨,我们有什么理由用我们的沉默来拒绝他们呢?
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总觉得看电影是一种心情。
同一部电影在不同的心情状态下的感觉会相差很大。
这部电影虽然是韩式温情系的老套情节。
但是我看了之后依然在深夜流泪不止。
我的哭点发生在小女孩的身上。
我想到他的妈妈离开她之后她一个人又那么小该怎么办?
那种很小很需要被保护的人却经受了至亲的人永远离开。
《婚纱》是想叙述罹患绝症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开篇即是她画给自己女孩的婚纱,她抿着嘴瓣满足的笑容,一点都不似绝症中的模样。
她准备郊游的吃食,教女孩骑脚踏车,告诉她妈妈一直都在身后不会远离。
然而这并不惊奇,我们可以设想这些事情发生的理所当然。
母亲想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陪孩子做完一切,她努力的想改正孩子的坏习惯,希望她在自己离开之后能够融于人群,不会孤独寂寞,安安全全和和美美的成长,然后结婚生子。
真正吸引我的是母亲的坚强以及延伸的对女孩微笑的模样。
我曾经在某段时间里担忧自己需要反复复诊的一个病情,虽然当时心里亦是明白很大的可能是杞人忧天,但仍是迈不过自己的那道坎,脾气暴戾,无端的对父母置气。
然而片中这样的患者却让人心生折意,当时想了最多的最糟糕的无非是顺水,心平气和的过完余下的日子,尽力做完想做的事。
恢复之后发现也只不过是想象而已。
事实落实到个人的时候,便不是三言两语的无病呻吟能够解决的事了。
然而在整部剧中,出彩的是女孩儿,女孩是早熟的小小姑娘,眼眸沉静如水,淡定又执着,她从蛛丝马迹中明白妈妈患了病,然后在夜晚的路上询问舅母母亲的病情,尖锐的涉及到是否会死去。
她开始尝试长大,并在母亲的面前保留孩子的纯真,她说现在就开始想念妈妈,她在梦中发现丢了妈妈,她在孤单的走道里抿嘴无声的哭泣。
这是过程,而结局是她让妈妈安心的离去,她是个勇敢的小姑娘,会自我安慰,会照顾自己还会照顾妈妈,她是妈妈的天使。
故事的最后,她撑起了黄色的小雨伞走在泥泞的路上笑容满满。
这是最好的结局了,我们不能奢望生命中出现奇迹。
奇迹的发生需要那么多的契机与努力,所能做的只是让他人离开的效应缩减到最小。
我有个朋友,母亲心脏病突发猝然死亡,彼时我们都还在学校里,她与我谈及的时候已然是一个月后,课堂上我无意消遣她的消减是否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她谈及这些悲伤的时候我讶异的发出惊呼声,反观倒是自己迅速的溢出泪水。
因为母亲对于我们的意义过于深厚,有一个无法触及的底限,至少在我们为人妻为人母之前的时候是这样,无法失去的,失去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存在。
人生太无常,我们所能做的是让生者继续生存,死者从速死去。
顺水而过,坚强并且珍惜身边的人和物事。
而记忆也会存留。
深知身在情常在,这是或许适合爱情,但不该用在这里。
看婚纱,我真的是哭了。。。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交际圈很大很大,打开qq一群群的“好友”,但你真正能牵肠挂肚的又有那几个呢?
多的是无聊时得闲聊、有难时的呼救、失意后的求安。
每当有事需要帮忙时,他人的“与我何干”的表情真是让人痛彻心扉,直至麻木,我只能笑脸自嘲道“确实,我也就是随便说说。。。
”而此刻亲人总是让人残存温馨。
突然觉得女娲好恐怖,如果真如神话所说人是由女娲大神一个个捏出来的,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无亲无故,岂不是每个人都注定是孤独的?
幸亏自然法则让我们代代繁衍,有了那痛苦的十月怀胎,也就有了那根牢不可断的血缘纽带时时围绕你抵御孤独。
母亲,对于这个称呼我不知道该加一个何样的定语。
少时是“严厉的”“古板的”甚至是“不可理喻的”而此时的我却是“慈爱的”“伟大的”“无可比拟不可替代的”而且有一点点“可怜的”,,,她在老去,这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她渐渐不能弯曲的腿,她愈来愈苍白的头发。。。
我不忍心再陈述这些残酷的事实。
当医生推开堵着病房门的晓珞时,她的痛苦,她的眼泪让身为人子的我再也把持不在了。
幼小的心灵也许还不谙世事,但人性的根髓是没有年龄之分的,看着她红肿的双眼,颤耸的双肩,我突然想象着我在未来某一天母亲离去时自己会是怎么样。
舍不得的是你,离不开的是你,但抓不住的也是你,,,年龄的催促让我无能为力。
有的时候突然觉得我离开您的身边,远在他乡奋斗到底是为了什么!
看着现在愈来愈年老的您,我都觉得自己好残忍,,,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给我双腿,但我相信您给我们双腿不是为了让我们远走他乡,离您而去,而是想让我们围着您绕,,,妈,我想你了。。。
讲述亲情的电影总是特别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猛戳观众的泪点,犹记得这部电影整个宿舍一起看,每个都看的泣不成声。
电影讲述了以为即将告别世界的母亲,想在离开之前为自己的女儿亲手做一件婚纱,以及在这段期间母女之间发生的故事。
电影里的母亲怕自己的女儿知道自己的病情一直试图隐瞒,而女儿的乖巧懂事更加让人心疼。
电影并没有特意煽情的部分,但是作为观众自然而然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更能理解其中的不舍。
电影里的目前觉得能为女儿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为她做一件婚纱,虽然她永远看不到女儿穿婚纱的样子。
这件承载了满满母爱的婚纱,愿看到的人能更加珍惜自己的亲人。
成都忽冷忽热的四月天,我坐在昏暗的宿舍里吃着炒河粉看《结婚礼服》,看到一半就开始哭,冷掉的河粉和200抽的心相映抽纸。
坐在宿舍,怕惊动其他人,甚至不敢放肆的哭出声来。
所谓隐忍大概是东方人从小学会表达感情的方式吧,我们做了那么多,却无法告诉我们最亲的人,连我爱你都无法说出口。
一如我们的妈妈,一如我们自己。
最近总是被亲情片弄得泪流成河的。
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的剧情绝对俗套。
假装不知道自己母亲病重,假装若无其事的慢慢学习生活里自己承担更多的东西,自己梳头,自己上学,脸上永远是标准到公式化不让人识破的快乐。
小珞为了母亲的心愿,放下自尊和自己讨厌的人和解,努力补上落下的芭蕾课,让母亲能看见自己的演出。
于是,小珞强颜欢笑的每一个表情都是为这场死神规定好限期的爱不停的付出。
当我们知道每件事带来的快乐都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回忆时,我们都会加倍的用心。
我们都是倔强任性的小孩子。
之前不懂得体谅别人的付出,之后拼命努力,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这期间有多委屈。
只要是他们的心愿我们都会努力,不管自己是否快乐。
一如从小到大母亲从来都没看见过我因为不开心的事情掉眼泪。
哪怕失恋也是忍着忍着回家给她讲今天学校发生好玩的事情。
等到很深的夜色里听见均匀的呼吸声后才会锁起房门,站在阳台上对着外面寂静无声的窗景一个人默默的掉眼泪,连放声大哭都不敢。
我怕我的悲伤让他们流泪,而他们流泪只会让我更加悲伤。
小珞的洁癖让她变成一个孤僻的孩子。
有一个场景是母亲训斥她:谁能容忍这些,谁?
小珞回答:妈妈!
妈妈活久一点。
容忍我这一切不就好了。
单车、游戏机这些有什么用,全都不要了,没了给我买这些的妈妈,不要,我不要!
....我就只有妈妈了。
现在就开始想妈妈了....妈妈拜托不要死...”是不是在有限期的爱里我们才会懂得加倍珍惜和付出。
而没有了身边最亲的人谁又能容忍我们这样那样的不完美。
老妈,等我变成老婆婆之前我们都要在一起,好不好?
除了你在身边,剩下什么都不重要。
看了两次,都无法把电影看完,没有吸引力
虐心。我最见不得小孩子太懂事
学校分两次放 我各看了一会儿 也看了最感人的结尾部分 是因为没有一开始看所以融入不进去 还是泪点高 总之没有催泪…还有学生边哭边狂奔而去…
星是给小女孩的~~剧情依旧没什么突破
其实没有评分里说得那么好…妈妈很可爱,小女孩哭戏发挥的很棒,但是感情表达太过平铺直叙,都是些稀松平常的事情,无非妈妈有更多的耐心和童心,片子一般般
又是苦情戏,开场几分钟就知道结局,没意思!
典型韩国夸张矫情做作催泪片!剧情模式换一换吧!
你还记得第一次学习骑单车的情景吗?
果然这种类型的电影不适合我、完全戳不中泪点、但被小女孩的神演技深深折服。
又死一个...咦,我为什么要说又.
我怎么感动不起来...
韩剧为啥必须死人。。。
好一笔流水账,开篇30分钟的矫情劲我就没法坚持下去了。没法认同本片的所有,还有,片名和实际故事相差十万八千里,这跟结婚礼服有毛关系啊
小妹崽卡哇伊呐~~
只是为了感人而感人,简单到弱智的剧情。
韓國人都是給病死的
可能是我对棒子的偏见,为什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很感人,韩国演员真的很敬业,都奔着演技派发展,值得国产的"明星大腕儿"们学学!
催泪炸弹的东西我喜欢
并不是题材不好,只是觉得电影很做作,如此高的分数让我不得不觉得大多数观众有没有好好看电影。让我相信,或许大多数给高分的豆友们是因为抵御不了母爱而给的,就像我自己也抵御不了,但此电影还是着实让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