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子女最大的想望不是擁有,而是保護他們不受傷害,在父母眼裏,自己的子女都是天使,苦心竭力的幫助子女做到他們最完滿的自己。
這和愛情不同,愛情達到一定階段的唯一目的的彼此占有,惟我獨尊。
你在幹什麼。
照看你。
你不可能一直照看我。
直到你能作出選擇。
選擇什麼。
一切你想要的。
要是壓根就沒有選擇呢。
父親低頭不語。
我想他想說的是,孩子,這樣你會很辛苦。
片子的背景一直是海邊陰沉的天,卷卷浮雲一直掛在天邊,是人們心裏抹不開的陰翳。
片子始末一直漂浮著深沉的詠歎,是親情的歎息,是生命的無奈,是自然的捉弄。
結尾又是給的大海無垠的鏡頭,我想是父母給予子女的愛就是如此吧。
深遠遼闊。
如果你不是父母,我还会爱你么?
如果你不是手足,我还会爱你么?
如果你不是男人,我还会爱你么?
如果你不是人了,我还会爱你么?
等到现在终于又有时间和精力看电影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
昨天和两个人喝酒,喝到半夜,疯得不成样子。
《XXY》中的关于性的主题也只是个吸引眼球的噱头;改变与坚持,才是隐藏在背后的核心。
《谁懂了我的奶酪》只是恶俗的扯蛋。
最难的一定是坚持原样,而改变总是容易的。
整部影片中唯一一直坚持着没有动摇地不想改变的就是雌雄同体的主角Alex本人。
医生夫妇则站在改变的一边,希望Alex改变,希望自己的儿子Alvaro改变;他们认为只有改变得符合“普通”才是最好的。
而Alvaro以及Alex的父母则在摇摆着,徘徊着。
尤其是Alvaro那个角色,对于自己的同性恋性取向自卑而犹豫,与Alex的关系将他的信念左右摇摆;直到最后,在桥边与Alex告别时,他也不能回答Alex问他的问题,他也不能确定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他也不敢真正坚持自己。
因为他知道,虽然他很想像Alex一样坚持自己,虽然他很喜欢和Alex间的怪异性爱,但他却“应该”成为父亲那样,成为那个正常的样子。
另一个小角色,一个变性成功多年的男人的温暖却虚伪的生活,也是对主角Alex的反衬。
影片的镜头冷静而犀利。
多次出现的旁观者式的镜头,将一种外在的价值判断与角色自身的价值判断叠合在一起。
阴冷压抑的环境,将整个故事放在了一个边缘的位置,隐喻了坚持的主体的边缘位置。
也正是因其边缘位置,其坚持才是艰难与痛苦的。
除了双性人对性别选择的问题,这部片子还探讨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涉及爱、性欲、尊严与骄傲。
最打动我的是alex的父亲说,从我看到她第一眼,她就是完美的。
他的小孩是特殊的,但他却很骄傲,极尽所能的保护她鼓励她。
与之相反的是另一个家庭,一流的外科手术医生父亲对儿子说,我只有一点喜欢你,你没有天赋,将来也不可能有。
那个儿子太可怜了,即使他是“正常人”却远不及alex这个“怪物”来的幸福。
他的同性恋倾向也注定不会被他父亲所接受(他是个软弱的0)。
双性人、同性恋小孩的父母,普遍怀有的愧对子女的心情,或是耻辱感,这些都成为他们不愿面对子女性倾向的原因。
对于这种莫名的愧疚和耻辱,电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生下双性的小孩并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能决定的,你能做的是选择正确的对待他/她的方式。
之前常常看到双性人选择性别,然后做手术成为单性人的新闻,以为雌雄同体犹如兔唇,似乎是外科手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然而电影让我们看到,那种选择的困惑,以及引发我们思考,是否存在另外的选项,那就是不做选择,不再用药物和手术来改变自己本来的面目。
演员把alex这个角色演绎的极有魅力,双性人的诱惑力让她变的更有尊严及更骄傲。
你会接受生下来便同时有男和女的性器官?
不用你自己接受,医生会帮你决定。
因为如果一个孩子在出生时的性别较为模糊,医生和父母很快便会决定确定孩子的性别。
当然,手段是一系列外科手术、激素治疗和心理治疗。
在中国这个地方,说不定多出来的那些男的都是从两性人变来的。
呵,讽刺的封建愚昧。
然而,在“xxy”里面,alex没有xx或xy的性染色体,取而代之的是xxy。
父母没有帮alex做选择,只是当alex女儿养着,从城市搬到了僻远的海边。
15岁的alex,开始讨厌将自己保持女生状态的药物和手术。
因为朋友的背叛,alex不得不承受伦理的叱责和旁人复杂诡秘的目光,甚至是强暴、玩弄和耻笑。
世俗提醒alex:你必须做出选择。
要求与同性恋男生alvaro做爱,alex是想结束对自己性别的迷茫感?
是想找到其实根本不存在的性取向?
alex意识到自己根本无法选择。
强制下的判断只会使alex讨厌自己的身体。
就这样保持原样吧。
alex的勇敢,让alex释然面对生理性别的考验。
这显得不敢直面自己的alvaro,很渺小,很懦弱。
他不敢承认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管是对于别人,还是对于他自己。
Alvaro想要的只是与男性性行为的快感,他并没有接受alex两性共存的状态。
说喜欢,也只是欺骗。
基因给了alex选择权,却没有一点指引和提示。
某程度上,选择总是痛苦,甚至悲伤的。
有父母帮我们做选择的日子也该结束了吧。
be alex,be strong
影片中以两个家庭为支点的思想体系的抗衡拼不出短兵相接的锋芒,因为Alex性别缺乏一个绝对的真相。
这个真相也许埋藏在Alex的内心深处,也许取决于医生的诊断,也许依附着父母对于后代性别的期许。
但作为生活中的话语,性别意识以及其表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角色、分工的认同。
医生夫妇想要矫正Alex,遵循的是最为普遍的价值观。
而Alex一家,作为所谓的对立面,在否决了“正常化”提议之后,难能得到一个取而代之的真相。
毕竟一个与XXY这样的科学名词相呼应的社会角色代号除了传统性别的衍生词之外并不存在——这也是一种语言上的阉割。
在影片的进程中,Alex的父母一步步对于固有的观念产生了松动,但又对于所谓的真相而感到失语——这种犹豫不决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Alex身体和心理的转变过程、对于一个缺乏既定航线的旅程的茫然。
即便如此,Alex能够逃脱社会的规训吗?
以影片所提供的范例来看,答案并不明朗。
和Alex不同的是,他所表述的的“性别真相”从始至终都是明确的,甚至更贴合医生夫妇的价值观。
并且为了巩固这个“真相”,以及他本身的合理性,他借用了非常经典的家庭模型。
妻子,儿女也许是他生命的一切,但是他尝试复刻这个模型的方式(领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也无法对于Alex作为XXY认知的复杂性提供参考。
*XXY作为遗传病,症状以及群体在科学语境下其实很具体。
在我尝试着去形容Alex时,XXY似乎并没有与导演为其设定的角色相匹配。
影片所呈现的Alex作为染色体异常者的核心、也是唯一的矛盾便是性。
在Alex的一众处方药中,所知的功效也仅是抑制男性性征的发育。
诚然影片需要一个焦点,但是在遗传病议题下对于病理的简化难免令人觉得有些贫乏。
所以Alex到底是谁?
我们最终得到的只是一个符合大众想象的,却又含糊其辞的双性模型。
在这个模型之上,XXY成为了赘述,将Alex的身份替换成跨性别者似乎也不相排斥。
这并非是要求窥探遗传病患者的生理,或者是对于性少数心理认同议题的轻视,反而对于Alex身体更加现实的塑造能够打破笼罩着的神秘色彩,使得这类人能够走出我们在已知系统上构建的想象,进入并且拓宽我们的认知。
*在初次相遇的时候,Alex问Alvaro他的父母是否爱他,而Alvaro对于稳定的家庭模版并没有质疑,如果说Alex一家的在最终选择了在不确定性中共情,Alvaro对于传统家庭观的信心则是在将近临别时彻底地被打碎了。
而正是因为他们在Alex的性别认知上存在差异,Alvaro和父亲的坦诚变得充满了戏剧性。
Alvaro的悲剧也是影片对于社会范式坚定的支持者的一个警示吧。
至于Alex和Alvaro的关系,也是受篇幅限制,似乎除了在初次冲击为两个家庭结构造成的余震,也并没有留下有效的情感。
在二人离别的时候,Alex的问题标记了对于亲密关系的思考——作为一个性对于其身份规训的展示,也同时是去核心化的开始。
《我是女生 也是男生》是一部阿根廷电影,原名为《XXY》。
这是年轻女导演露西亚-普恩佐的第一部剧情片,其父路易斯-普恩佐也是个导演,作品《官方说法》曾获得1985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我是女生 也是男生》讲述的是一个双重性别的少女雅莉丝的内心挣扎,以及父母在面对孩子的痛苦彷徨时,那种无助与无力感。
雅莉丝一出生就具有双重性别,是个女孩,也是个男孩。
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为了不受到歧视,雅莉丝从小就跟着父母到处搬家,不断转学。
每天,雅莉丝都要服用女性荷尔蒙,确保脸上不会长出胡子,声音不会变得低沉。
15年来,雅莉丝都是以女孩的身份,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这原本不是个太大的问题,毕竟小男生和小女生没什么实际差异。
但是进入青春期了,有些事情再也不能蒙混了,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是男、是女,差别很大。
雅莉丝的父亲是个生物学家,专门研究海龟的性别平衡问题。
雅莉丝一出生时,医生建议立刻动个小手术,这样以后就再也没有烦恼了。
但是雅莉丝的父亲不同意,他看着孩子那特别的身体,觉得很美、很自然,他不愿也不能为孩子决定性别。
因为他是个海龟专家,海龟的性别不是由基因决定的,而是由海龟蛋发育时,周围的温度所决定。
任何人为的选择和干预,都是破坏自然、打破平衡的举动。
他决定让孩子以最自然的方法活着。
雅莉丝的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她的愿望就是让孩子快乐地生活。
她同意丈夫对孩子性别的决定,但坚持不能让孩子因此受伤害,只要有人对雅莉丝的状况有所察觉,他们就搬家,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
孩子15岁了,母亲对这种生活方式不再有信心,她考虑也许该让雅莉丝接受手术,在这个对性、对爱开始产生好奇心的年纪。
于是她瞒着丈夫和雅莉丝,偷偷找来了最权威的整形医生。
整形医生带着妻子和儿子一同来访,假装是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
虽然不知道整形医生一家人来访的目的,但是在饭桌上听说了他的职业,雅莉丝和父亲立刻猜出了母亲的动机。
雅莉丝随即抛出了个坏消息,她被学校退学了,因为她痛殴了她最好的朋友梵多,几乎将他的鼻子给打断了。
梵多是唯一知道雅莉丝秘密的人,而他把秘密泄流出去了。
这让雅莉丝的父亲很担心,怕没法好好保护自己的孩子,也怕为雅莉丝动手术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手术,他还没想清楚。
整形医生的儿子阿尔瓦多,外表纤细瘦弱,刚满十六岁。
他对父亲的专业才能充满羡慕,但明白知道自己远远不及。
他知道父亲厌倦了隆乳、割双眼皮这种小手术,但不知道一家来这个海边小镇的目的。
他还不知道雅莉丝的秘密。
不过很快他就会知道了,在他和雅莉丝一起探索性的秘密之后,在他被雅莉丝从背后侵犯之后。
然而阿尔瓦多并不讨厌这种特殊的做爱方式,因为他对性别的认同也在朦胧的探索阶段,虽然他并不是个双性人。
雅莉丝的父亲其实是不希望让孩子接受手术的,但是在无意间窥到雅莉丝和阿尔瓦多的私密画面后,他开始犹豫了,孩子终究是到了青春期,终究对性产生好奇,而且并不单纯的认为自己是个女生。
父亲偷偷地收集了简报,那是关于首例双性人的性别手术。
他偷偷地去拜访这个从女变为男的人,想知道手术后的生活状况。
对方告诉父亲,手术后没有什么问题,但唯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耻辱。
最令人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镇上几个男孩攻击了雅莉丝,因为他们想看看双性人的身体长什么样。
虽然“昔日”好友梵多及时救出了雅莉丝,免除了身体上的伤害,但是雅莉丝的心灵还是被打击了。
雅莉丝的父亲一度来到了警察局的门口,但是却鼓不起勇气进去,最后只是找到了那个个年轻人,给他们最郑重的警告。
父亲问雅莉丝,想不想报警?
毕竟只有她才能决定要不要报警,也只有她才能决定要不要动手术。
雅莉丝要报警,但是不要手术,因为她也还不知道自己想当男生,还是想当女,不过她愿意坦然接受自己的身体。
<全剧终>《我是女生 也是男生》是一部比较单纯的电影,导演以相对客观的手法,呈现身为双性人的困顿与挣扎,并试图不去批判,不去引导。
在短短九十分钟的片长中,色调虽然比较灰冷,但是并不悲情,对话虽然简短,但是并不沉闷。
内容中最引起话题的,是雅莉丝和阿尔瓦多发生性关系的场面,以及雅莉丝几近全裸的镜头。
除此之外,是含蓄的,是平实的。
双性人虽然难免受到歧视和不公,但是相对于其他性别倒错的人来说,是多了个选择,少了些无奈。
只要父母能处理得当,引导孩子有个正面的态度,其实不啻是一种上帝的恩宠,毕竟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权选择自己的性别。
而双重性别比起其他类型的肢体变异,可说是最为隐晦、最易改变的。
因此,我觉得导演能选择这种含蓄不煽情的拍摄手法,来陈述双重性别这个话题,是明智且恰当的。
不可否认,想看这部电影是出于一种好奇的心态,对于双性有一种探究的心理,于是怀着一种有点轻松有点好玩的心态开始看。
片头,一度以为是部恐怖片,被忽悠了一下。
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灰暗的色调,演员们无声的身体语言,开始诉说一个忧伤的故事。
Alex是一个双性人,父母为了避免对他造成伤害,隐居异乡。
随着岁月的流逝,Alex渐渐长大,到了她抉择成为一个女性还是男性的时候了。
妈妈请来外科医生一家来做客,其实是为了医治Alex,在相处中,Alex与医生儿子渐生情愫,也有做爱的冲动,当真发生时,Alex在上面,这一幕被Alex的父亲看见,一时受到强大的冲击,在内心不断挣扎要不要给孩子做手术。
之后又发生一件悲惨的是,有另外几个男孩子抓住Alex,伤害她,要看他的生殖器,这一场面实在太残忍了,虽然最后没有发生什么,但父亲发怒了,痛殴了那几个男孩,并决定不给Alex做手术,有一句话“她一出生,我就觉得她是完美无缺的”。
的确,不管他是男是女,这都是完整存在的一个个体,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改变他,只要尊重他的存在。
看得出,演Alex的小姑娘也很辛苦。
影片拍得很美,也的确很传奇。
但是立意还是似乎有点属于猎奇的味道。
片中的主人公在生理上是双性人,在日常生活中,在穿着和外表上,则是一个女孩子。
不知道演员本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片子的效果来看,的确令人称奇。
她(他)的身体体形特征,兼具男孩子和女孩子的特征。
肩宽而平,同时臀部也宽。
她行动的动作,却完全像一个小男孩子,一本一跳,与另一个同性恋的男孩的斯文形成对比。
脸部表情不时在男孩的刚毅和坚定以及女孩的温柔敏感之间转换。
这个效果是非常成功的。
她和女孩子一起洗澡,完全不会有性的冲动。
她最好的男孩子朋友是一个小帅哥,她的秘密告诉了他,结果被泄漏。
泄漏的心理,应该是出于压力,则说明小帅哥对她有感情。
小帅哥甚至对同性恋男孩说要他退出,似乎是自己要进入,但是镜头只表现出他们两个像顽皮的男孩子一样一起站着撒尿。
这个镜头显示出他们互相回归到哥们的关系。
那么结论就是,片中的主人公在心理上是一个同性恋者。
一个在生理上的双性人,在心理上的主动型同性恋者,这的确是“异类”中的“异类”。
然而还有很特别的,就是主人公不愿意通过手术去掉某一个性特征,而愿意保持原样。
而且她的父亲从她一出生就这么认为。
问题就是这样了:同性恋男孩可以接受这样的她吗?
同性恋男孩一直都是犹疑的,在这个时候也是没有立即回答。
父亲过来催促上船,主人公挽着父亲的胳膊。
到目前为止,她至少有父亲认同她的想法。
那么,做真实的自己,获得自己完美的幸福,虽然艰苦,也不辞辛劳,这就是影片的主题吧。
说实话,是被题目吸引去了。
同样,也后悔看了。
一种很压抑的感觉纠结在心里面。
阿根廷风味很浓,整个格调也很细很慢,可以说是一种不愠不火的调调。
也正是因为这样,或许更能体味出一种渴望平静生活的味道。
我还是想用她来说ALEX,瘦小的身躯,敏感的情绪,无助的眼神,痛心的泪水......她没有错,不选择是最好的选择,或许这是个上天给她,让她不同寻常的礼物。
多么希望能有个人出来保护她,不要粗暴的撕下裤子看怪物,看到这里真的很心痛,屏住呼吸在心里祈祷,求求不要这么残忍,不要拿自尊当玩物。
庆信她有个这么好的父亲,在爸爸眼里的女儿永远是完美的,纯洁无暇的。
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对于别人的惊讶,异样的眼光,淡淡的一句:“那让他们明白吧。。
”可是瞬间滑下的眼泪还是滴滴敲击着心里最脆弱的地方。
为什么不能给他们留一个地方,去包容,去理解。
边缘的人物过着边缘的生活,请不要再把他们推得更远,不要再剥夺他们最后的领地,曝光在所有人眼中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不一样,还有他们的自尊,他们的人格和他们跟所有人一样的渴求之心。
这是个沉重的话题,难以平静的去看待这个问题,我用我幼稚的笔调诉说自己心中那一份难以表述的心痛。
不想再说很多,也不当做力荐,痛心的片子要慎重的看。。
翻译得不太好,不太能理解
人存在的形态应该是保留自然最初赋予的。而爱的形式也应该遵从内心。不要把主流价值观当成这个世界唯一正确的指引。
没有想象的好看。。
挺明白的...
“雌雄同体”——只有欧洲的电影才敢选择这么边缘的体裁且尺度如此大胆。阿尔瓦多被亚历克斯唤醒了内心深处的小受本性,好诡异的故事……
非要把最主要的设定作为悬念处理,直到后半程悬念揭晓后才可以光明正大地探讨主题
雙性的身體和雙性的精神之間的相惜。//雖然在出生前兩個月就知道TA的不尋常,但是在父母眼裡,TA是那麼渾然天成,那麼美麗,很特別卻并不畸形。(其實我有一點感同身受,kind of。)那些“正常人”,難道就一定會得到被認可的感受嗎?“我需要的不只是被尊重,還要被渴望”。
雌雄同体;想起了《boy don&#39;t cry》
很沉重,看不懂。
此片选择的题材和选取的片段都很好,但是剧作上有点牵强,站不住脚
做自己是最好的
大爱平胸!~
xxy.we do not have choices, right? We born who we are.
题材挺好,拍得还算不错。还可以更好一点。
哈哈哈
完全看不进去
如果我真的如此特别,为什么不能告诉别人?——双性人,同性恋,正常人,我们该如何自处又该如何面对自己和对方。
南美洲很美。
就是这个窗子 喜欢啊 喜欢啊 还有她的头发
太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