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此等好影片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加的认识了老一辈的不易,珍惜眼前的生活,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加强国家建设,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更加要珍惜老一辈革命先烈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的生活,此影片能给年轻人深深的上一课,里面的内容真实,内人寻味,从开头到结尾一直看着我,生怕错过了重要的镜头
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是这部片子,却总让我的眼睛湿湿的,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都被演员活生生的演绎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
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
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新中国!
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
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一集封神!
这部剧生动形象的讲中国人民站起来坚韧不拔的精神革命人物在时代风云中的行动选择和坚毅品格,大大激励着新时代青年继承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让我们明白了现在的和平生活多么的来之不易,让我们珍惜,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争光!
加油吧少年!!
引言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配?
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一九二八年十月1982年,杨开慧旧居修复过程中,在墙壁中发现了杨开慧烈士的遗物,其中有五言诗一首《偶感》。
《光荣与梦想》第一幕,便是在杨开慧的吟诗中展开,低声细语,催人泪下……镜头转到七零年代,晚年的主席悄然打开封存的旧箱,一张妻儿的旧照突现眼前… 他回想青春时光,与爱人牵手而行,共同走向探寻救国之路。
思念之情,化成一行老泪,夺眶而出!
(边看边截屏,经典场景,不容错过)
(源自公众号:小一时空)
最近,第27届上海白玉兰奖公布了入围名单,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张桐在《觉醒年代》里成功饰演了李大钊,却没有入围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很多人直言:“白玉兰奖这是发大水了。
”不过,看完入围名单我们就能明白其中的端倪了。
《觉醒年代》这部剧是近年来难得的主旋律精品剧,讲述了1915年到1921年的6年里,陈独秀和李大钊为救国上下求索最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整部剧不仅品质精良,演员也是全员演技在线,豆瓣评分也从开画时的8.4分一口气飙到了9.3分。
不过全员演技在线也造成了一定的“内卷”。
比如陈独秀和李大钊谁才是这部剧的男一号呢?
陈独秀的戏份更重,可剧尾的字幕里却把李大钊放在了第一位,很多剧迷也是争论不休,为此编剧龙平平还专门出来解释,这部剧是双男主剧,排名不分先后。
不过考虑到于和伟在《巡回检察组》里也有精彩的表现,最后于和伟入围了视帝名单,张桐遗憾出局。
同样的“内卷”还发生在配角上。
《觉醒年代》里,马少骅饰演的蔡元培,曹磊饰演的鲁迅,朱刚日尧饰演的胡适,张晚意饰演的陈延年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最佳男配的提名只有一个。
最终马少骅提名最佳男配,其他演员只能遗憾陪跑。
简单分析就能看出,并不是白玉兰奖发大水了,而是《觉醒年代》太过优秀,给观众的和评委带来了幸福的烦恼。
不过,这些没入围的好演员不必太过沮丧,因为这两年精品好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属于他们的春天到来了。
在《觉醒年代》快结束时,弹幕里有观众就说,希望这样的好剧能够一直拍下去,最好从1921年拍到2021年,续集的名字就叫做《革命年代》和《复兴年代》,这个提议获得了许多人的点赞。
万万没想到,观众的心愿很快就得到了满足。
5月25日,电视剧《光荣与梦想》开播,这部剧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觉醒年代》的续集,张桐在本剧里继续饰演李大钊。
本剧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到1954年抗美援朝胜利为终点,讲述了我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一口气看完了5集,有一种酣畅淋漓而又意犹未尽的感觉。
《觉醒年代》是由张永新执导的,他之前的代表作是《军师联盟》;《光荣与梦想》是刘江执导的,他之前的代表作是《黎明之前》和《咱们结婚吧》。
两位导演的风格不同,但在创作这两部剧时却好像达成了某种默契,使得两剧是有一定的继承关系的。
首先是故事上的继承。
《觉醒年代》是以五四运动为全剧的高潮,以中共建党为故事的结尾,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光荣与梦想》开篇用旁白的形式讲述了五四运动的意义,接着就用大量生动的细节完成还原了中共建党的全过程,看完《觉醒年代》的朋友可以无缝切换到这部新剧之中。
其次是演员的继承,张桐在本剧中继续出演李大钊,侯京健在本剧中继续出演青年毛泽东,有了这些熟面孔,观众也能快速切换到新剧之中。
最后是画面上的继承,两部剧从取景到运镜到画面的色彩处理都呈现出了电影般的质感,张永新和刘江联手拔高了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天花板。
不过,两部剧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觉醒年代》用43集讲述了6年的历史,主要角色就几十人,主要以文戏为主,讲述的也是新文化运动启发民智的故事。
这使得《觉醒年代》拍摄的方式是“小而精”,全剧好像在芝麻上绣花一样拍的很精致。
比如不同的场景之间用版画的形式进行衔接;比如毛泽东出场、鲁迅写下《狂人日记》、陈独秀和胡适分道扬镳时都用了一种艺术化的处理方式;比如全剧用大量的动物来进行隐喻:用蚂蚁爬行来反映左倾思潮,用青蛙来暗讽保守派是井底之蛙,用牛来暗示毛泽东是执牛耳者,用骆驼来表示古老的中国负重前行等等。
而《光荣与梦想》用40集讲述了35年的历史,包含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抗美援朝等大事件,有大量的战争戏,剧中出现的真实历史人物达到了400多人,参加的演员多达200多人,拍摄的场景多达700多个,其中黄埔军校的戏只有12场,可是剧组却专门搭景还原当时的场景。
这使得《光荣与梦想》的拍摄方式是“大而全”,它以点带面讲述故事。
比如刚开始重点讲述中共一大成立的细节,然后下一个场景就跳转到2年后国民党一大召开,接着就是1年后黄埔军校的成立,几个事件之间是作留白处理的,这样的拍摄方式少了《觉醒年代》那种黏性,但格局和视野更加宏大。
在演员方面,两部剧都是老戏骨压阵,都保证了下限,但也是有巨大的区别的。
《觉醒年代》因为人物比较少,在演员选择上就以演技为唯一标准,这使得全剧里戏骨云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历史人物都都戏骨们塑造的形象而立体。
但《光荣与梦想》涉及到的演员有200多人,全部选择戏骨出演是不现实的,它在演员的选择标准上更加多元化,看点是要超过《觉醒年代》的,但在演技的稳定性上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比如张桐和侯京健都在两部剧中出演了李大钊和毛泽东,但在《觉醒年代》里张桐是主演,侯京健是配角,而到了《光荣与梦想》里,张桐成了配角,侯京健成了主角,两人的表演方式自然也有了变化,观众能否接受这种反差是个问题。
再比如马少骅在《觉醒年代》饰演的是蔡元培,在《光荣与梦想》里饰演的是孙中山,这位老戏骨饰演两个角色时是有明显的差别的,欣赏这种差别对于观众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对演员却是一大考验。
还有《光荣与梦想》中,侯京健、佟瑞欣、唐国强分别饰演毛泽东的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黄晓明、刘劲分别饰演周恩来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几个演员之间如何做到无缝衔接也增加了看点月难度。
此外,《觉醒年代》里于和伟成功饰演了陈独秀,而《光荣与梦想》中达康书记吴刚出演陈独秀,吴刚的造型更接近陈独秀,而于和伟的表演更有个人风格,两位戏骨的隔空PK十分有看点。
《光荣与梦想》也有争议的点,比如王劲松首次饰演蒋介石、李晨饰演张国焘,黄晓明饰演青年周恩来都遭到了观众的质疑。
对了,导演还邀请了张一山、谢孟伟、曹骏、关晓彤、高圆圆都有争议的演员饰演历史人物,也是一招险棋。
演员选择的多元性决定了它的看点更多,争议更大,整体性更差,拍摄难度也更大。
但不管怎么说,《觉醒年代》和《光荣与梦想》都是几个老戏骨撑起来的剧,于和伟、张桐、马少骅、唐国强、刘劲等老戏骨才是两部剧成功的关键。
两剧的创作理念不同,拍摄方式不同,演员的表演风格也不同,但恰好从两个侧面证明了老戏骨定律已经成为电视剧创作的铁律,好演员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最后,我给大家一个建议:想要系统全面了解中国近代史,可以先看《走向共和》,再看《觉醒年代》,最后看《光荣与梦想》,这三部剧承前启后,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近代史。
好的历史剧并等于真实的历史,但是却是引导观众去了解真实历史的一座桥梁,从这个意义上看,《觉醒年代》做到了,《光荣与梦想》也做到了。
觉醒讲的是一大前,拍摄风格偏艺术化,浪漫。
大浪讲的是一大本身(五四到一大用了六集来讲,因为这个会其实开了一周)以及之后各种会议和战斗的决策过程和各人物的性格转变,也可以看成是毛思想的形成过程。
风格偏写实,质量也是天花板水平。
光荣讲的是大事件,比如战争,所以五四到一大只花了一集。
从昨天第一集来看,非常能体会到导演的用意,整体感觉很不错,比较安静、克制。
光影风格像2000年左右的电影,就是有点偏黄,有人觉得好有人可能不喜欢。
目前觉醒是9.3,大浪估计8.8,光荣预估8.5拭目以待!
没有快进一分一秒看完,每一个伟人,每一个不知名的战士,视死如归,都让人心疼,生活在今天回头看过去,五味杂陈,现实比剧里更揪心吧,希望逝去的他们安眠,如今的盛世美好离不开他们的心血和牺牲,感恩,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人民团结一致。
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富强!!!!!!!!!!!!!!!!
看完了《觉醒年代》,最近又把《光荣与梦想》看完了两部剧各有千秋,前者讲的是1915-1921,聚焦思想启蒙,更为细节化。
后者讲的是1921-1953,全景式展现了我党建党到建国后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跨度很大,但节奏掌握适当,很多细节也有体现。
两部剧也有梦幻联动,比如张桐在两剧都饰演了李大钊,在前者饰演蔡元培的马少骅到后者那里饰演了孙中山,“鲁迅”则成了“聂荣臻”……上次推荐了《觉醒年代》,最近频频上热搜,这次再推荐《光荣与梦想》,尽管讲的是还是这三十来年的党史、国史,但是,每次看到一些细节,依然会让人热泪盈眶,就像弹幕提到的“代入感太强”、“很容易共情”,这部剧讲的故事不是编造的,也就是这一百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件,为了后人的幸福,为了心中的理想,这些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先辈前赴后继,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强大的中国。
剧中最后的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在跨过鸭绿江前,领袖们开会也有争论,“打还是不打”确实是个难题,但最终,党中央决定“打”,打得一拳开,免得万拳来。
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三年的时间,近20万将士献出生命,换来了战争的胜利,换来了合约签署,换来了国际的尊重,换来了和平的环境。
当得知停战协定签署的消息,功德林里的国民党那些“名将”战俘都欢呼雀跃,多少年,我们被人掐着脖子,卡着咽喉,。
而如今,我们把武装到牙齿的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败,这是意志和信仰带来的,也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人民军队可以做到。
最后一幕,在台湾的蒋介石听闻消息,手中的茶杯都拿不稳,水洒了一地,他知道,反攻大陆的梦想永远破灭了,他问何应钦,为什么会败,是上帝不眷顾国民党吗,何应钦回答,是老百姓不眷顾啊。
不知道蒋介石是不是明白了这些道理,他的格局和眼光,是没办法带领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失败也是注定的。
国际歌唱的好啊,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
要创造幸福,只能靠自己。
对于如今的中国,更是如此,别想着有人会施舍什么给你,要紧的是在各方面拥有自己的技术和专利。
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接续奋斗,当然,千万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
中国共产党,万岁!
作者:杉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也忽然多了起来,献礼剧成为荧屏热点。
最近,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光荣与梦想》上线了。
从2019年开拍,我就开始关注这部剧了,它的卡司,太让人期待了!
导演刘江,既执导过《黎明之前》《岁月》以及抗疫剧《在一起》这样的大场面历史剧集,又有《媳妇的美好时代》《老酒馆》《咱们结婚吧》等现实题材情感剧。
黄晓明、张一山、关晓彤、高圆圆、李晨、黄觉、罗晋、吴刚、韩庚、李小冉、聂远、王丽坤、王劲松、倪大红等众多明星联袂出演。
首次用电视剧的方式完整、生动地呈现出中共一大期间鲜为人知的细节。
《光荣与梦想》从中共一大召开开始,横跨近三十年的历史,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历面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单薄到壮大的光辉历程。
电视剧制作精细,剧中严苛考究各种制式的服装与场景,涉及的真实历史人物就超400人,场景超700个。
例如,黄埔军校的戏仅有12场,但剧组还是专门搭景,重现了当时的场景。
它是一部大气磅礴又精致如丝的艺术品。
网友赞它:一集封神!
做工精良,电影画质。
而我,完全没想到,从一开始就被其中细致、动人的故事线所吸引,原来,献礼剧也可以拍的这么棒!
虽然才看了十集,但已多次泪目,它是电视人献给共产党、献给那段历史、献给平凡伟人们最美的情书。
01在电视剧开拍之前,导演就给出了“见人、见诗,见细节、见冲突”的创作要求。
要求的重点是:要把党史中的人物生平经历,变为惊心动魄的励志故事,让历史人物更具有温度。
所以,《光荣与梦想》给我的第一观感就是:它是有人情味的、有烟火气的,滚烫的热血和生命就在其中。
故事的开始不是战场,而是回忆。
1982年,3月的某一天,瓦匠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时,从砖缝中发现了杨开慧当年的《偶感》等手稿开始。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的诵读声让故事回到1973年的中南海菊香小屋。
小屋里不是别人,正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他步履蹒跚走到书桌前,看着杨开慧和孩子的照片,拿起一把木梳,陷入了沉思。
时间回到1919年,张敬尧公然行凶,年轻气盛的毛泽东去京城告状。
当时的政府,表面上给了一个满意的回答。
但暗地里,根本没有任何行动,只是想甩掉他们这群大麻烦。
年轻的毛泽东意识到:靠一个贪污腐败的政府,去拯救黎民百姓,这条路,走不远。
于是,他们开始组建自己的力量,起初只是想赶走张敬尧,没想到慢慢的,这股力量有了自己的党,有了自己的纲领,实现了国共合作、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壮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开始了北伐,开始了抗日......中共一大召开、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北上、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第四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历史书上草草带过的时刻,在这部剧中居然如此生动,居然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中共一大的召开,本来是在上海李公馆,大会虽然是秘密进行,但大家热情似火,几乎是用争吵的方式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会议间歇,他们也到处走,到处看,体察风土民情,感受百姓迫切的需求,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工农红军打下坚实基础。
大会还没有开完,一个穿灰色长袍的中年男人闯进了李公馆,外国警察随后进行搜查破坏。
李达妻子王会悟女士当即提出,大家把会议的地址转移到浙江的嘉兴去。
为了不引起注意,他们有的买到杭州半路下车,有的则直接买到嘉兴。
大家佯装游玩,在嘉兴租了一条船,借打麻将游湖的名义,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而这位提议去嘉兴租船开会的女士王会悟全程追随,她坐在船头一面激动的倾听着大会的内容,一面提高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破坏分子。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王会悟女士和剧中人物的神态、装扮十分相似。
(历史上王会悟女士)
(剧中的王会悟)一个出场仅仅几分钟的人物,都能如此用心,剧组诚意着实感人!
在这里,我看到了弥留之际一遍遍说着“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孙中山。
看到了在危难面前,要孙中山先走的宋庆龄,她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
看到了“你我风雨十载,舍命舍子,志还在”的革命夫妻。
我看到了年轻的毛泽东,他还没有成为重要领导时,冷冷清清的宣传部,被他打扫的一尘不染。
看到了爱护后辈,给其他同志夹肉的方志敏。
看到了年轻有为、大义凛然的周恩来,把枪留给别人,要知道,有武器就是生的希望啊!
我看到了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在参加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时,身形清瘦到让人质疑。
但当他表达了“我就是要一新参加革命”的决心时,评委为他亮灯。
看到了天生就就是将才,骨骼惊奇的大将陈赓。
看到了千千万万“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年轻军官。
毛泽东、周恩来、方志敏、徐向前、陈赓、叶挺、左权、李大钊、陈树湘......向我们走来。
在这里,他们不再是神坛上的将军、烈士,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03作为一位女性观众,在所有的剧情中,最吸引我的是感情戏。
杨开慧第一次亮相,是和毛泽东相见,他叫了一声“开慧妹子”。
毛泽东远行,杨开慧送她一把梳子,那是革命的女性的柔情。
他们开办了文化书社,为工农讲课。
多少次,两个人畅谈中国革命。
不谈工作的时候,毛泽东和普通的丈夫一样,会抱孩子笑,给家里劈柴。
寂静的夜里,毛泽东拿起梳子为杨开慧梳头,我们和她的反应一样:原来毛泽东也是柔情铁汉。
中共一大召开前,杨开慧问毛泽东:这次在上海开完会,中国会不一样吗?
毛泽东坚定地告诉他:会。
我想,正是因为他们革命的精神如此之坚定,如此之纯粹,才能支撑日后更多的磨难。
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杨开慧被捕,壮烈牺牲。
她本可以登报和毛泽东脱离关系,逃过一死。
但为了稳定人心,杨开慧拒绝了友人的提议。
她托朋友翻出家里的布料,为她做一身青布衣服,奔赴刑场的那一天,穿在身上,格外单薄。
之前,我只知道杨开慧为革命壮烈牺牲。
但在这部剧里,细节都刻画的十分到位:杨开慧先生中弹后,导在地上,满脸都是沙子,她三四个小时还没有咽气,用双手在地上挖出一个两个大坑,狗日的发现她没死,又回来补了一枪。
听到消息的毛泽东,第一反应是,看看天空,他没有大哭,但天空快速移动的白云,代表着他此刻的心情。
怎么会不痛呢?
毛泽东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夜,第二天早上他开门说“我没事了”。
但风吹起,桌面上翻飞的“霞”字,是他写了一夜的思念和痛苦啊。
《光荣与梦想》是属于那些革命英雄的、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更是属于那个时代的。
他们书写下的伟大历程啊,注定不是这几个字就可以书写的,但我们能做的是,尽最大的努力还原,是更好的呈现出一个个有血有肉、鲜活热血的生命。
《光荣与梦想》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为我们带来了一道津津有味的文化大餐。
《光荣与梦想》是真正属于当代人的革命故事!
刘焕解读党史系列:1、百年前,那群90后的青年们——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2、刘焕解读有趣的党史——焦裕禄累死累活,还的是宋徽宗的风流债3、刘焕解读党史——朱元璋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凤阳一直这么穷1903年9月11日,周作人在上海散步的时候,走到了黄浦公园门口,看到公园里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他正准备进去,却被印度保安拦下来了,只见门上写着“犬与华人不准入”七个字。
原来,这里是英国租界,虽然是中国的领土,却属于外国管辖。
周作人的记载在后世不断被证实,杨昌济于1913年写道:“上海西洋人公园门首榜云:华人不许入……又云犬不许入”1923年蔡和森说他看到的是“华人与犬不得入内”八个字,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一文中说是“狗同中国人不许入”这八字。
此外,陈岱孙、方志敏、周而复、曹聚仁、苏步青、宋振庭等都说此牌确实存在。
这大概是中国人对于百年屈辱印象最深刻的记忆。
很多人不清楚清朝打败了哪些仗,甚至不知道是和谁打的,但是他们知道这句话,也知道“东亚病夫”的称呼。
“东亚病夫”一词出自上海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1896年10月17日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国人,用“Sick Man of East Asia”形容中国,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初,美国《华尔街日报》重新用这个词语形容中国,结果一年后,美国死掉了60万人。
大家对东亚病夫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李小龙踢碎该招牌。
那么,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到底怎么了。
这就是那个时候的中国人,全民吸毒。
让中国人染上毒瘾的是英国商人,大量贩卖鸦片给中国,换取茶叶和丝绸,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惹得英国的军舰前来,事后,广州人还骂林则徐,为什么要惹英国人。
是的啊,就让我们吸毒,不是挺好的吗,醉生梦死间,要那么清醒干吗?
大量吸毒必然需要大量鸦片,结果中国自己种上了鸦片,安徽和河南本是中原粮仓,不种粮食,都种上了鸦片,所以民国时期多次闹灾荒,没有粮食吃。
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了东亚,去了新加坡、中国上海和日本,在日本的时候,爱因斯坦得到了很好的接待,称赞日本人懂礼仪、保留传统文化很好。
在中国上海,爱因斯坦记录下了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景象:中国人是勤劳的人,也是肮脏的人,中国人吃饭不坐在凳子上,像欧洲人蹲厕所那样蹲在地上,就连小孩看着着也非常愚钝、智力低下。
中国人大概有生物性低劣,繁殖力却十分旺盛,如果中国人取代了其他种族,对于我们来说,想一想都是无法言喻的悲伤。
这就是爱因斯坦笔下的中国人,当然了,我们无法苛责受到德国精英式教育的爱因斯坦,他还与罗素一同营救过1932年被捕的陈独秀。
但是这句话却真实反映了那个时候的中国人:行尸走肉,和畜生无异。
试想一下,一个全民吸毒的民族,一个浑浑噩噩的民族,一个眼里全是迷茫的民族,一个从小孩子就看起来智力低下的民族,一个满是生物性低劣的民族,一个世世代代都只能做奴隶的民族。
这个民族有希望吗?
这不是人,是畜生吧。
还有一个例子,今天美国颁布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法案,要求修筑铁路等基础设施,可是今天的美国,已经没有华人劳工可以用了。
美国为了修筑东西铁路,从中国广东贩卖来大量奴隶,被广东人称为“卖猪仔”,而招工馆则又被称为“猪仔馆”。
这些人在美国从事着非常繁忙的体力活,却得不到侨居地的公民权利,最终大多数就客死他乡了。
可以说,美国的每一条铁路下面都有一个华人劳工的尸体。
可是,美国人不在乎,这些人叫做“猪仔”,既然是猪,那根本就不是人。
所以,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无怪乎日本人说三个月要灭亡中国,都是一群行尸走肉了,三个月,还不足矣。
难怪乎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一个士兵就可以屠杀上百人,那些人浑浑噩噩的眼光里没有希望,活着也是被杀,没有一个反抗的。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中国人怎么了?
中国人的“魂”没有了。
中国人的魂魄是逐渐丢弃的,外敌入侵,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起义轰轰烈烈,可是,全都失败了,农民知道了,没有希望,世世代代都是奴隶,就这么作为猪仔活着吧。
中国人的魂魄是逐渐丢弃的,晚清也有冯子材大站镇南关,左宗棠出关收新疆,可是无休止的外敌入侵最终让中国千疮百孔,康梁变法证明了改良路也行不通。
这样的中国,怎么办?
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被关押大牢时,他的妻子李闰前去探望他,悲恸地对他说:“复生,我还未给你留下一子半女呀,如今你却要离我而去了。
”谭嗣同说道:这样的中国,生一个孩子,就是多生一个奴隶。
是的,这样毫无希望的中国,中国人不就是奴隶吗?
所以才有《十问未来之中国》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悲痛地写到,如今的中国,军阀遍地、饿殍遍野,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够国家统一、主权完整?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够国家独立、摆脱列强控制?
什么时候中国人民才可以当家做主?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够粮食自给自足、再也没有了饥荒?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够生产国人的生活用品、生产国防所用的钢铁舰船?
什么时候中国才能变成一个真正的强国?
那个时候的中国,尊严谈何存在?
上海、广州的租界上还飘扬着英法的国旗,法国人、英国人还在中国的国土上横行霸道,这个叫中国的国家还四分五裂积弱不堪。
那么,中国怎么办?
有人说,是中国共产党给了中国人以希望,给了中国人以“魂”。
可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到1949年才是执掌国家机器的执政党,所以中国共产党发挥的效用有限,比如抗日战争,就只是敌后抗日战场的作用。
那么中国共产党给了中国人以希望,给了中国人以“魂”,这句话对吗?
中国共产党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下面让我们来好好看看。
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学生的觉醒。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中,学生和工人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学生最是热血方刚,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可是,清政府只送学生去学习西方科技,却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鼓动改良的立宪派梁启超有一篇激情澎湃的散文《少年中国说》,歌颂了青少年对于国家的意义。
文中写道:任公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就此,少年觉醒了,少年崛起了。
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就此,中国的青年人终于知道方向在哪里了。
孙中山建立的黄埔军校就是无数怀揣梦想的青年人圆梦之地。
他们纵然信仰不同,有的加入了共产党,有的加入了国民党,但是他们都为了自己的梦想贡献了生命。
正是因为有了信仰,所以打起仗来的北伐军才会有了“魂”。
在攻打武昌的时候,曹渊牺牲了。
在攻打临颍的时候,蒋先云牺牲了。
在三河坝的时候,孙树成和蔡晴川牺牲了。
他们都是少年。
在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的时候,还没有觉醒的中国并没有这样的少年,所以我们败了,甚至英国军舰炮轰广州城的时候,城头上都是看戏的百姓,他们说:这是他们的国,与我何干。
如今,北伐战争的时候,青年们却前赴后继地献出生命,因为已经觉醒的他们知道,这是我们的国,我们要誓死保护。
这就是少年的觉醒。
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工人的觉醒。
工人作为无产阶级,在当时的社会下受到双重压迫,旧时代没有人给他们指路,他们只能做牛马般活着。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是因为没有发动最广大的大众。
可是,五四运动后,工人们觉醒了。
大家看看印度的贱民,身为种姓制度的最底层,他们世世代代从事着掏粪等下等工作,居住在贫民窟里,子子孙孙都只能如此。
菲律宾贫民窟,住着的穷人只能去掏厕所,他们每次只能用垃圾桶里找吃的,然后简单烹调下吃。
这样的等级制度,中国人也曾经接受。
可是,觉醒后的中国人再也不接受了。
什么梵天的种姓制度,什么天主教的穷人感恩,去他妈的。
中国人从来不信救世主,不信神仙皇帝,从来只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算你是秦始皇,也敢造你的反,扒你的皮。
北伐战争的时候,汉口工人大罢工,直接冲进了英租界,拔掉了英国国旗,收复英租界。
这是工人的觉醒,也是工人当家做主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更带来了农民的觉醒。
中国占据人口最大的部分是农民,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农民,所以它失败了,所以新的革命一定要发动农民。
从来没有人关注过这些农民。
这些农民,又丑又土,能干成什么呢?
可是,毛泽东经过调研发现:这些农民,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
农民需要的是什么呢?
就算是洪秀全,采取“拜上帝教”发动起义,一旦成功了,也要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农民需要的就是一亩三分地,而这些农民一旦被发动起来,就是源源不断的力量。
蒋介石轻视农民的力量,觉得他们没什么。
可是,共产党知道,四亿人口中有三亿是农民,只要他们得到解放,拿起枪,中国就是三亿战士,谁也打不败中国。
农会建立了,通过农会将农民组织起来,农民武装也建立了。
通过破除迷信与神权,农民被解放了,农村社会风气被改良了。
正是那句“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农民被解放了,这些农民只要拿起枪,就是战士,就能和侵略者作战。
而这些农民,则成为了红军源源不断的土壤,不断补充新鲜血液。
正是那句“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毛泽东最忠实的学生罗荣桓虽然是政工干部,却位列元帅军衔,就是因为善于根据地建设,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建设有大片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去了东北,在北满开展农村根据地建设,解放了百万农民,最终把东北野战军从十万人扩充到了一百万人。
毕竟,中国农民压抑太久了,如今终于找到了方向感,当然要拼死一战。
鸦片战争后,广州15000名农民在三元里包围英军,惩罚烧杀抢掠的英军,取得三元里抗英大捷。
太平天国时期,面对着英国人华尔的洋枪队,太平天国诱敌深入,将其全歼。
八国联军侵华时,面对着英国西摩尔的2000军队,义和团农民冒着火炮进攻,取得廊坊大捷的胜利,八国联军死伤200人。
这些壮举都是农民的怒吼,原来清军害怕得要死的洋大人,在农民面前也像一条狗一样被打败。
可是,统治者要么无视,要么甚至将其扑灭,因为他们恐惧,比起侵略者,这些压迫者更害怕农民。
如今,农民终于解放出来了,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数百年的怒火压着木柴,终于被点燃了,终于不周山下红旗乱,工农千百万倾巢而出。
百万愤怒的农民,拿起枪,就是百万愤怒的军队。
中国千百万迷茫的农民们,终于找到了方向感,那就是保护自己的家。
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力量是无穷的,当然要拼死一战,中国的战斗力就从这里来。
所以,当麦克阿瑟面对中国军队的时候,他轻蔑地笑了,中国军队,谁不知道,一触即溃的玩意儿。
可是,朝鲜战争上的中国军队告诉他,觉醒的中国人,为了自己而战的时候,是无往而不胜的。
觉醒后的中国人民终于实践了,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曾经的中国,浑浑噩噩,几千英国人就可以横冲直撞入侵中国,因为国家不知道有民,民就不知道有国。
百年之后,面对着悍然干涉解放战争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开炮,把它打残。
靠的是什么?
人民的力量。
曾经的中国,3万八国联军就能入侵中国,攻入紫禁城,杀烧抢掠无恶不作,面对着帮助清朝的农民,清朝只有恐惧,甚至将其绞杀。
百年之后,面对着美国为首的十六国军,中国已经可以在朝鲜战场上和他们大战了,很多战士本身就是农民,是解放出来的农民。
靠的是什么?
人民的力量。
所以打完抗美援朝之后,彭德怀才会说,抗美援朝的胜利表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中国共产党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带来了“魂“,带来了中国人的觉醒。
觉醒的人民是有战斗力的,以前他们不知道为何而战,现在知道了,为家人而战,为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战,这种奋不顾身的力量就是战斗力的来源。
觉醒的人民是有疼痛感的,面对着侵略和挑衅,国土沦丧,岂能不痛彻心扉,不与敌死战?
这样的国家,会妥协吗?
会投降吗?
会做亡国奴吗?
觉醒的人民更是强大的,只要他们的怒吼,就能让敌人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直到死亡。
就是依靠觉醒的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给中国的“魂”。
如今,面对着美国在涉港、涉台、涉疆、涉藏、涉南海等核心利益的挑衅。
面对着新时代的八国联军围剿,中国人还能找到曾经的初心吗?
那就是完完全全地信任人民,依靠人民,利用人民的力量来取得胜利。
今天,中国的“魂“还在吗?
刚看完,整体能通过本剧了解近代史,黄晓明在演黄晓明,并不是在演周恩来爷爷中青年的时候,中青年的毛泽东更让我有代入感,王劲松老师的蒋介石让我有点心疼老蒋这个人物
好看 真的好看 根本停不下来任务选角超级贴切
致敬伟大先烈
我觉得吧,这部剧的初衷还是很好的,只不过因为时间跨度的问题硬生生成了流水账,给个四星鼓励一下
明星太多了
演周恩来的是谁啊,演技太拉胯了吧
从五四运动到抗美援朝,一部共产党人的理想和奋斗史。
觉醒年代偏拖沓,这部又太快。
拍成这个样子真是令人大失所望……
松弛有度,还可以的剧。
可以当做主流近现代史教材视频版来看,王劲松和黄晓明表演很好,除了中年毛主席,其他演员表现也不错
真的有点高开低走 开头第一集真的不错 包括找出杨开慧烈士的遗物 还有一大的召开 一直到黄埔军校都还可以 但是之后越来越像读课文 能省略就省略 能旁白就旁白 详略真的不得当 到了杨开慧牺牲个人觉得可以渲染但是没有必要过度渲染 顾顺章叛变可以一说一说没必要一笔带过 南昌起义之后越来越敷衍 虽然运镜不错 但是故事真的空洞 看了个寂寞 再加上个别演员演技实在让我没有心理支点 化妆也太难看 导致很出戏 我先观望吧 希望换演员之后能好一点 求求不要再一集一直念旁白了 我们演出来吧😭 还有演员太老了 尤其是邓 他出场那个时候也就二十四五吧 这个演员有四十了吧 🤬
广东卫视深夜档有十几年前拍的《长征》,可以供大伙儿去洗洗眼睛。演员的相貌不像就算了,台词功底,气质,差的太多
太燃了,又壮烈又燃,电视剧好多场景都拍出了我想象的样子
不好看
革命进行时,一路走来如此不容易,感恩伟人们和大佬们。看历史正剧也是学习,学习党史,学习新中国的背景和发展史,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党的理念。
2023.12.27日二刷至重庆谈判,转大决战再回来
非常棒,演技,配乐,逻辑严密,服道化优秀无一槽点。
前面还好,如果能把国民党一些爱国将领和战役也捎带提一下就好了。
紧接着觉醒年代看,这剧情过分紧凑,像是历史课本的影视版。历史事件的讲述也不均衡,前面是过于紧凑,后面抗美援将近五集。但是摄像和音乐非常棒,非常感染人,场面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