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孙傲谦
主演:于坤杰,李蔓瑄,孙心福,兰海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东北方言年份:2019
简介:11岁的男孩小杰(于坤杰 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孙心福 饰)一家共同生活。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李蔓瑄 饰)原本答应为弟弟买书,然而大舅突遭车祸,真凶拒不赔偿,全家陷入麻烦之中。 小杰不忍为家人再添烦忧,决心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图书。他穿行在..详细 >
好烂的电影,好令人讨厌的少年,这样的小孩就是典型的熊孩子吧。表姐有点像钟楚曦的感觉。
【釜山电影节展映】世界首映。非常惊艳而风格多变的处女作。开场文艺沉静,中途喜剧魔幻,收尾严肃现实。小演员的选角是整部影片的亮点,其潇洒不羁收放自如的状态太棒了。再加上东北话自带强烈的搞笑+忽悠套嗑属性,金句频出。魔幻现实主义元素运用营造出梦魇般氛围,匠心独运地串联起闪回叙事。三人乐队的几次乱入一度有那么点库斯图里卡式的荒诞悲情感。两处长镜头完成度蛮高,冷暖色调的变化与调色也用心。能感觉到某不可控因素对电影结构有不小的影响,片尾和谐字幕更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不过映后导演不卑不亢的坦然和美好希望,令人肃然起敬。//2021-01-04 全国艺联冬暖影展北京站二刷
想要表达的太多了,可是不能呈现出来
废船内的戏很喜欢。恍惚之间,以为在看《黑猫白猫》了,相信导演肯定有受老库的影响吧。
姐姐在阳光下晒白床单太美了
好看好看
「如安哲般娴静的诗意影像(以及偶尔超现实处理)」与「东北碎嘴男孩的轻喜童年日常」,形成了较大的拉扯。如果侧重前者,则应弱叙事、少台词,强化作者风格;如果侧重后者,则应有更完整的故事与情感、更现实主义关怀社会议题的表达。目前成片效果有点混乱,两者互相搭配不起来,很难被市场识别与定位。但不得不说,视听设计非常出色,错过电影院观看的机会是蛮可惜的。
你可以记不得爸妈的样子,拿不出买书的巨款,看不懂成人的世界。但你是少年,可以高喊过了山海关就找咱爷俩,可以质问我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可以把十块换成五块插在树梢,可以在煮沸的水里成为支棱的虾。见过废船下热闹的生育和悲伤的婚礼,你该知道忘记不代表不存在,海怪不在海里,而在人的心里。
難以想像這個小男孩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的滑頭
看不懂文艺逼的电影,但是姐姐很漂亮。
空镜攒的影像感,演员一讲词就全部破功…镜头看似华丽,实则某些时候与叙事不搭,中间整超现实,把自己当库斯图里卡…实则支离破碎,不明所以,符号大于内容…
镜头看的让人有点头疼,看着挺像回事,但感觉啰里八嗦也没什么美感。小孩演的虽然很好,但好像也无法感受到他太多的能量,劲儿使的挺满,却完全不如李红旗“寒假”里的小朋友们有着生猛的力量。另外几乎从头至尾一袭红裙的“姐姐”的人物形象实在太令人遗憾了。
小孩子演得挺自然的,整体还是值得一看。
#19青年导演展#画面和色彩非常好看,几场戏有惊艳的感觉。能理解孩子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生长出不合年龄的早熟,但是过于成人和东北段子从孩子嘴里蹦出,还是有点难受。摇曳的红绳,满床的苹果,废弃的船,老人乐队,红裙子白裙子,嘶吼的海怪叫声……非常多意向性元素出现,魔幻的同时有点琐碎和混乱。素人演员很野也有点生,略有跳戏。
中国的农村竟可以像油画般浪漫,从未想象到。
真的扛不住这类各种大师元素混搭作品[捂脸]从片头暖黄色调,母亲白色长裙,红色皮鞋,满屋的苹果这些意象化符号出现时就知道这片垮了一半……少年的俏皮太过用力,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在电影中怎样呈现一种被放养被抛弃的状态,即便他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其实蛮希望导演能够真正走入少年的内心,而不是用各类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呈现,少年的双眸有戏有故事有疑惑有失落,但故事却没有……能够感受到导演的用心,但他把灵气生生的演化成匠气,有时真的很想在处女作中看到一个深入内心故事,简简单单,不要被刻意的表现形式带偏,然而事实是看到的本届影展国产导演处女作总是那么偏爱形式[心碎]结尾那一句又傻又楞的话实在应付,像是教育部命题拍摄的儿童教育片,谁的人生不是在上一堂课?哪怕说两句矫情话,把少年和海的主题点一下也比现在强……
演员整体都用力过猛。
小孩是不是油了点?有几场的情感戏,我觉得是有点割裂的。一些超现实的镜头,其实没怎么看懂。虽然其实看不看懂也不是很重要,但这就会造成情感连贯性上的欠缺。开头的第一个画面做的太好看了,像伊甸园,视听语言和镜头调度的功力很强。
导演的处女作品。苹果红衣女子拉小提琴的人苹果应该都有一定的寓意,但是又没有很明显地表示出来。整体上挺割裂的,整体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千不该万不该,看睡过去5分钟。不过我清醒时分,都很喜欢这个片子。小孩的演技不错,得知他实际年龄比电影中大五岁,而且生活环境也和电影里类似时,我心里难受。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好烂的电影,好令人讨厌的少年,这样的小孩就是典型的熊孩子吧。表姐有点像钟楚曦的感觉。
【釜山电影节展映】世界首映。非常惊艳而风格多变的处女作。开场文艺沉静,中途喜剧魔幻,收尾严肃现实。小演员的选角是整部影片的亮点,其潇洒不羁收放自如的状态太棒了。再加上东北话自带强烈的搞笑+忽悠套嗑属性,金句频出。魔幻现实主义元素运用营造出梦魇般氛围,匠心独运地串联起闪回叙事。三人乐队的几次乱入一度有那么点库斯图里卡式的荒诞悲情感。两处长镜头完成度蛮高,冷暖色调的变化与调色也用心。能感觉到某不可控因素对电影结构有不小的影响,片尾和谐字幕更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不过映后导演不卑不亢的坦然和美好希望,令人肃然起敬。//2021-01-04 全国艺联冬暖影展北京站二刷
想要表达的太多了,可是不能呈现出来
废船内的戏很喜欢。恍惚之间,以为在看《黑猫白猫》了,相信导演肯定有受老库的影响吧。
姐姐在阳光下晒白床单太美了
好看好看
「如安哲般娴静的诗意影像(以及偶尔超现实处理)」与「东北碎嘴男孩的轻喜童年日常」,形成了较大的拉扯。如果侧重前者,则应弱叙事、少台词,强化作者风格;如果侧重后者,则应有更完整的故事与情感、更现实主义关怀社会议题的表达。目前成片效果有点混乱,两者互相搭配不起来,很难被市场识别与定位。但不得不说,视听设计非常出色,错过电影院观看的机会是蛮可惜的。
你可以记不得爸妈的样子,拿不出买书的巨款,看不懂成人的世界。但你是少年,可以高喊过了山海关就找咱爷俩,可以质问我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可以把十块换成五块插在树梢,可以在煮沸的水里成为支棱的虾。见过废船下热闹的生育和悲伤的婚礼,你该知道忘记不代表不存在,海怪不在海里,而在人的心里。
難以想像這個小男孩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的滑頭
看不懂文艺逼的电影,但是姐姐很漂亮。
空镜攒的影像感,演员一讲词就全部破功…镜头看似华丽,实则某些时候与叙事不搭,中间整超现实,把自己当库斯图里卡…实则支离破碎,不明所以,符号大于内容…
镜头看的让人有点头疼,看着挺像回事,但感觉啰里八嗦也没什么美感。小孩演的虽然很好,但好像也无法感受到他太多的能量,劲儿使的挺满,却完全不如李红旗“寒假”里的小朋友们有着生猛的力量。另外几乎从头至尾一袭红裙的“姐姐”的人物形象实在太令人遗憾了。
小孩子演得挺自然的,整体还是值得一看。
#19青年导演展#画面和色彩非常好看,几场戏有惊艳的感觉。能理解孩子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生长出不合年龄的早熟,但是过于成人和东北段子从孩子嘴里蹦出,还是有点难受。摇曳的红绳,满床的苹果,废弃的船,老人乐队,红裙子白裙子,嘶吼的海怪叫声……非常多意向性元素出现,魔幻的同时有点琐碎和混乱。素人演员很野也有点生,略有跳戏。
中国的农村竟可以像油画般浪漫,从未想象到。
真的扛不住这类各种大师元素混搭作品[捂脸]从片头暖黄色调,母亲白色长裙,红色皮鞋,满屋的苹果这些意象化符号出现时就知道这片垮了一半……少年的俏皮太过用力,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在电影中怎样呈现一种被放养被抛弃的状态,即便他的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其实蛮希望导演能够真正走入少年的内心,而不是用各类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呈现,少年的双眸有戏有故事有疑惑有失落,但故事却没有……能够感受到导演的用心,但他把灵气生生的演化成匠气,有时真的很想在处女作中看到一个深入内心故事,简简单单,不要被刻意的表现形式带偏,然而事实是看到的本届影展国产导演处女作总是那么偏爱形式[心碎]结尾那一句又傻又楞的话实在应付,像是教育部命题拍摄的儿童教育片,谁的人生不是在上一堂课?哪怕说两句矫情话,把少年和海的主题点一下也比现在强……
演员整体都用力过猛。
小孩是不是油了点?有几场的情感戏,我觉得是有点割裂的。一些超现实的镜头,其实没怎么看懂。虽然其实看不看懂也不是很重要,但这就会造成情感连贯性上的欠缺。开头的第一个画面做的太好看了,像伊甸园,视听语言和镜头调度的功力很强。
导演的处女作品。苹果红衣女子拉小提琴的人苹果应该都有一定的寓意,但是又没有很明显地表示出来。整体上挺割裂的,整体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千不该万不该,看睡过去5分钟。不过我清醒时分,都很喜欢这个片子。小孩的演技不错,得知他实际年龄比电影中大五岁,而且生活环境也和电影里类似时,我心里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