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Isabella

主演:杜汶泽 Chapman To,梁洛施,黄秋生,田朴珺,贾晓晨,曾国祥,何超仪,詹瑞文,余文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6

《伊莎贝拉》剧照

伊莎贝拉 剧照 NO.1伊莎贝拉 剧照 NO.2伊莎贝拉 剧照 NO.3伊莎贝拉 剧照 NO.4伊莎贝拉 剧照 NO.5伊莎贝拉 剧照 NO.6伊莎贝拉 剧照 NO.13伊莎贝拉 剧照 NO.14伊莎贝拉 剧照 NO.15伊莎贝拉 剧照 NO.16伊莎贝拉 剧照 NO.17伊莎贝拉 剧照 NO.18伊莎贝拉 剧照 NO.19伊莎贝拉 剧照 NO.20

《伊莎贝拉》剧情介绍

伊莎贝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前。澳门司警马振成(杜汶泽饰)因惹上是非遭停职,警察生涯即将终结。马振成与伙计仍然夜蒲,盲打误撞遇上一名神秘少女张碧欣(梁洛施饰)。张碧欣随之跟着马振成回家,醉酒醒来的马振成以为自己与对方有了一夜情,再加上碧欣声称是他与初恋情人分手后生下的女儿,更加令马振成错愕不已。 碧欣因欠租数月以致无家可归,其心爱的狗狗伊莎贝拉亦被无良业主赶走,下落不明。身为父亲的马振成希望能弥补以往的责任,其后碧欣坚决要与马振成同住,令一向放浪的马振成生活顿起变化。 为求自保,马振成企图以身犯险令自己得以脱罪,他的好友杜Sir(黄秋生饰)亦屡劝无效。张碧欣欢欣鼓舞地准备与父亲落草,对着同校男生也难掩得意之色。然而渐渐地马振成从张碧欣身上,体会到什么是责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青天衙门2荡寇风云校队风云梦想临时工主播监狱风云第五季英雄无语太空熊猫历险记绞刑架2:二次行刑花腰女儿红特殊演员粉红豹2天使特警层间声音许我爱你大巫歌:恨与兴追你到天边我属于谁人面鱼:红衣小女孩外传律政英雄特别篇突击中央银行十年日本外星萝莉@账号已删除未来的太阳走到尽头生而为人相亲侦探征服恋恋巴黎

《伊莎贝拉》长篇影评

 1 ) 澳门,熟睡而忧伤的“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葡语里的"Isabela",伊比利亚岛的"Isabella”,那个“对上帝承诺”的女孩。

今天读到廖伟棠的《旧欢似梦》,猝不及防,我搜索脑海里那座近乎要被遗忘的,包裹着初恋的城市——澳门。

《伊莎贝拉》这部有关于澳门的电影,两年前在北京的大学宿舍里看过。

那时临近毕业,所有的情绪都被校门外的花花世界所涌动,仿佛即将要迎娶一位艳丽的贵族千金,全然忘了南海边的半岛上有一位和自己相恋过、正在熟睡的姑娘。

她一次次从梦中醒来,却发现自己的爱人不见了。

她一次次默默忍受,倾尽了自己所有的好,却总遭人遗弃。

当,被人遗忘,是一种常态。

这是一座留不住过客的海港城市。

打开电脑,找不到在澳门拍摄的场景。

2002年,第一次离开家去澳门上学,从关闸出来抬头望着那拥挤逼仄的楼房,带着逃离社会主义的快感,嘴里唱着"big big world”,那是一见钟情么?

我确实喜欢过这座城市。

黄昏时搭乘28c过跨海大桥,夕阳,海水,天空,各式中西建筑——那是一杯澳门特制的醇美的葡萄酒。

没有鲜明的四季,只有是最湿的四月,在湿季中,晾在阳台的衣服总是干不了,身上那粘糊糊的味道,是我能记住的,她的味道。

报纸里没有太多新鲜的事情,若干年后唯一能引起我震惊的是曾经同校的内地女生被人勒颈窒息致死。

这样的新闻是可以上小城的头条。

我怎么能将你忘了呢?

听fado的时候,我想的是葡萄牙;听粤语歌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香港。

我忘了,2003年4月1日,住在澳门文华酒店对面,新闻滚动播放张国荣从文华酒店跳下的新闻,我们集体跑到阳台却发现一切“太平”。

看,张国荣选择的也是香港的文华。

上《澳门史》的时候,发现,澳门从来都没有承认过被葡萄牙侵犯。

从大航海时代中没落的葡萄牙贵族在500多年前,航船经过澳门,想必也是一见钟情吧,被这里的温柔和安静所打动,便停留了下来,但始终要归航到自己的伊比利亚半岛。

不像傲慢如帝王般的英吉利王国于之香港,葡萄牙对待澳门,就像对待一位情人,不给承诺,不刻意她改变。

所以,500多年前过去了,她的面容依旧,妈阁庙里香火鼎盛,玫瑰堂里也一直响着结婚的钟声。

白天,她秩序井然,各式各样好玩好看的车子总能在小小的停车位中再瓜开一小份,安停在某家门前的碎石小道上。

夜晚,她会偷偷跑到海边的指明灯下纸醉金迷,夜夜买醉,唱一首《小城事》。

没人会在意她的悲伤,她的哀怨连渐渐被边缘化的香港这个大怨妇都比不上。

于是,她习惯在纸醉金迷后,静静沉睡。

在梦中忘却从她身边经过的、爱过她的人们啊,忘却她不为人知的忧思啊。

她的美丽,总教人遗忘。

想起她,仿佛突然遇到一个曾经被自己遗弃的人,那《伊莎贝拉的呼唤》叫了好几年,我却从来没想过要回到她身边。

尽管知道她百般的好。

她包容了一切——中西两种最难相容的文化。

但有谁留意,小城市里小人物?

那个在官也街卖猪扒包的资深师奶也曾是葡京赌场叱诧风云的发牌手。

  新马路、大三巴、渔港、妈祖、大炮台,我们都曾在澳门半岛上那个长得像圣母玛利亚的观音像旁静静等待一场流星雨。

旧爱总沦为心灵埋葬。

也许有一天,我再度从梦中惊醒,想起她,也会像今晚这样,陪她在地球的另一端静静流泪。

ps,我从来不觉得这是彭浩翔最好的电影,却是配乐最绝妙的一出,首推金培达的ost。

 2 ) 我不是你的伊莎贝拉

有个男人说:我不是你的藤井树,你也不是我的伊莎贝拉。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脑袋忽然飘到很多年前的北海道,那里的春天有樱花开,那里的夏天有轻拂侧脸的风,而那里漫长的冬天,有个女孩子在积雪的山上奔跑,她抬起头,对着天空大声的喊着,“你好吗,我很好啊”。

我无法忘记那一年《情书》对我的触动,我爱的不是那个叫做藤井树的男生,也不是那个叫做藤井树的女生,我喜欢的那个人叫做博子,她是个面对真相还能够温柔的爱着的人。

心里隐约知道,这样的爱情少了,这样的人不见了。

回到《伊莎贝拉》。

我对于这部电影唯一的想法只是为了看看上头那个男人心中的伊莎贝拉是怎样的,我想知道我是否有成为那个伊莎贝拉的潜质。

而我看完了,知道了,原来我永远不会是那个伊莎贝拉。

在大部分女人的想像里,她们总希望有一个男人爱她,即使分手,他找的那个女朋友也要象她;我不知道男人们的想法是怎样,是不是也希望有个女人爱他,却不打扰他的生活,甚至于在他最落魄的时候派另外一个人来拯救他。

在《伊莎贝拉》里,那段年少爱情派来的天使,她穿简单的T恤,短小的热裤,长手长脚,说着,我是你的女儿,带点纯真带点性感带点撩人的风情,她满足所有中年男人的想像,年轻貌美,简单直接,能够带回他们随着岁月流逝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她爱他,崇拜他,并且哭着说,不要扔下我。

多么美妙的……童话。

可是为什么我觉得童话这么的无趣呢。

十六岁的时候你爱上一个人,即使不能和他走下去,心里总也希望他要一直记住你,在他的心里总得有个地方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是只属于你一个人的。

等你大一些,你爱上另外一个人,你偶然偷窥到他的心里有个地方有花有草,却不是你的。

你很难过,反而却会爱他多一些,希望你的爱让他的心里长满只属于你的花。

再老一些的时候,遇见了年少时爱着的那个人,可能他牵着另外一个人的手,他的心里已经没有你的位置了。

即使这样你也可以释怀的笑。

我想,在我心里,这才是真正的童话。

所以,那个男人说的是。

我不是你的伊莎贝拉。

 3 ) 凑几个字

还是有些味道了;音乐想起公主复仇记,情节的波折被迷幻的缠绕其中,反不觉得有何奇峰拉,埋伏拉;想起不久前看的《蝴蝶》,怀旧的画面,轻轻流淌的音乐中故事就自然而然的发生、演进着,让你觉不出乱伦、女同有啥过分和不可思议的当然,不负责任的透漏一点的说:是差点乱伦。

但情感拉,男女拉,情爱拉,互为依靠拉,许多事就是人情使然,见怪不惊的父女这个尴尬和无外界因素干预的关系处理,呵呵,刚才看到半截忽然错愕,原来想起了才看不久的《秘密》(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5084/,老实说《中毒》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8491/的故事套路和它更像)--共同点是都涉及乱伦因素,但又必须每日面对,就这么干耗着,某一方被主要折磨着,呵呵另,开头有些奇怪为啥把阿杜放澳门呢?

难道是涉及乱伦和警察渎职?

后来看贯穿始终的字幕明白了,大彭还是跟《AV》一样,想和政治擦个边,譬如本片多少反应了澳门警界走私的情况,回归前夕似乎也象征性的严打了一阵子 tips:余文乐和大黄、何超仪客串龙套了一把;阿杜和葛民辉、张达明一样都是不着调或说骨子里无厘头的男人,呵呵,大彭推想可知了;阿杜挑梁还是使得的,多少和梁朝伟的眼睛有些许相似;阿杜不在的时候一帮子PPMM被其女劝退杀败那段真是让人嫉恨这个灰不溜秋混了半辈子的矮胖司警;不认识女主角,名字耳熟,那个跟她拼酒的倒是蛮靓眼摄制是“不是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温了点,再犀利骠悍一些,大彭-·找OST下来听哈

 4 ) 演员的电影/导演的电影

关于这部电影我首先想说的是:演员的电影还是导演的电影。

举两个普遍例子,周星驰电影包括他导的电影,但是由他主演并命名为“周星驰电影”的数量和影响更广。

这就是演员的电影。

“王家卫电影”,尽管他都用的是最一线的演员,但这些演员着实被王家卫华丽炫目的个人风格罩得严严实实,这就是导演的电影。

《伊莎贝拉》这部电影时不时就让我由衷地感叹,表演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

有这样几场戏:1、两人吃饭,镜头从阿成背面摇到侧面,问小欣怎么不去上学那场。

从右后方看到成咀嚼的幅度,轮廓。

我很费力地思考,这场戏如果表现杜汶泽的正面表情确实善乏可陈,但是从这个角度,体现这他几个问题的节奏,反应,以及内心活动,因为没有表情和夸张的身体语言的打扰,却能表现得更为突出。

而在这里节奏,幅度,情绪的控制上,杜汶泽的表演确实恰如其分。

表演是否要完全还原于真实生活这是另一个话题。

但他在此处的表现让我体会到真实情感,又有清醒控制的戏剧张力,十分耐看。

让我找到了关于表演是否要还原真实生活这个问题上的一种答案。

2、阿成接到关于可能发现了小欣爱犬尸体的电话,放下电话过了一下才告诉女儿这个消息,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他搭在沙发边的手没有必要地一连弹了几下烟灰,把犹豫,不安,不忍心的情绪说的很到位。

这个细节相信不是导演的安排,而是表演上的精到。

然而导演在这里提供的帮助也很清晰——即使你并没有注意到在这场台词缓慢,画面单一的戏里,刚才究竟是什么微微动了一下,也可以从这种静中有动的细致的构图处理中体会到弥漫开来的感情。

这个细节跟后来发现狗尸并非“伊莎贝拉”的时候又有一点呼应——阿成先查看过以后,二人全景,情感不确实的镜头里,他叫小欣自己也去看一眼;小欣的半身背后,杜汶泽脸上有点观众猜不透的表情。

然后真相大白,被女儿嗔怪,一路推搡着阿成远去。

观众松了一口气,也不禁喜笑颜开。

联想到之后逐步交代的阿成这个角色的个性,这种情节的出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转折像这样处理很有人情味,不是指善良观众渴望团圆的皆大欢喜,而是指导演并未过多渲染紧张伤心的气氛,没把观众当猴耍。

这让我想到一个反面典型——《十面埋伏》。

宋丹丹恶狠狠地把刘德华推进竹林,反复特写,夺命音乐起——砍下去!

却是砍开绑刘德华的绳索,并且令人诧异地说:兄弟!

你辛苦了!

在电影院看的时候我周围先是一片愕然,继而响起不怀好意的哄笑。

这样耍观众,结果就是失去你不尊重的衣食父母。

3、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对这场戏印象深刻:小欣喝了一点酒,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乱唱歌。

这让我不得不感叹女孩子天生丽质真是一种美德。

从头到尾她的表现都是灵气十足。

时而熟练的抽烟,用漫不经心的口吻说刚学来的江湖黑话,装老成打发走阿成的一票情人,和人拼酒;时而又变成一个脆弱顽皮的小女孩,坐在街边吃冰棍,走路甩鞋子,就要浪迹天涯,却像去春游一样准备着蚊不叮和防晒霜。

这部戏交给其他的几个美少女来演大概会是这样:章子怡,她会把江湖的一面演得很野性,纯真的一面演得很清澈,所以她会演成莫名其妙的两个人;董洁会演得模糊不清,不知道本来究竟是要表达什么;林心如,根本不可能跳这么精彩又这么傻乎乎的一段舞,而且她很可能不会接受这样的角色;张柏芝,她不会这种笑,像朵小花绽放一般;朱茵,她俩长得还真有点像,但是她的腿短很多……还有谁?

还有谁?

所以说,粱洛施的出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是个惊喜。

杜汶泽在这个角色眼神的处理上是非常经看的。

总没有直视的坦诚表现,要么微微低头向上看,要么微侧着头向边上看,即使是正视也带着一点闪烁。

忍着笑意,忍着恐惧,忍着心酸,忍着多情。

没错,这就是那种经历过生活磨难,内心善良,玩世不恭,温柔的泼皮老男人的眼神。

我给他打90分。

有的人依靠本能的才华表演(如伊莎贝尔.阿佳妮),有的人则依靠精雕细琢的技术和平常心态中对生活深情的观察。

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十分清新优美,我注意到一些人说这部电影视觉上和王家卫相似。

我认为一点也不像。

他难得的把一个不算愉快的故事讲得不带抱怨,不做情伤。

金培达出色的音乐,自然流畅,在节奏舒缓的叙事里烘云托月,滋润心田,不疏远却带有异国情调。

我们要的就是这点亲切温柔,似是而非的调调。

相信这是一次经过充分沟通的拍摄,导演还是演员引导观众,地位并不一目了然,呈现出来的是非常完整的电影面貌。

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向和进步。

 5 ) 局促的伤怀

没看电影之前,看到媒体评论说彭浩翔片子风格模仿王家卫。

据说也用了法国的摄像云云。

     看过之后发觉完全不是。

     正如上面的海报,isabella的色彩基调是红色、绿色,另外附以部分白色。

王家卫在《重庆森林》里也有过,不过那是为了表现香港的灯红酒绿,浮光幻影。

而到了彭浩翔这里,红色则更多的暗示了迷乱、危险;绿色变成了距离感、局促感、伤怀。

     彭浩翔一如既往的排斥回归,还在继续着自己的伤怀故事。

从《大丈夫》的97伤怀,到了《isabella》的99莫测。

一个私警,在回归时,劫数难逃。

正是彭浩翔心中回归前的澳门人乃至整个澳门的命运。

他曾想逃,但逃到何处?

葡萄牙人是海盗的后代,东南亚连饭菜都不可口。

哪里才是主人公的归属?

透过貌似温情的电影故事,彭浩翔的回归伤怀,漂泊、迷惘漫溢整部电影。

     isabella是一个葡萄牙名字,偏偏属于一个中国女子,就好像澳门的名字macao;isabella在片中不见了,女子已经死去而狗已经走失。

彭浩翔找不到isabella,就像回归后,他找不到曾经的macao。

     开场的两次红色使用很有趣。

第一个场景,中景,强烈的红色暗示危险、迷乱,几乎为整部电影定下了基调。

随后的父女乱伦更暗示了澳门地缘问题的矛盾性。

第二次红色是随后女儿用酒瓶砸破父亲的头,两人均受伤流血,暗示两人的关系由普通向血亲转变。

     澳门是个小地方,如果注意一下,会发现整个影片中中近景的使用相当多,这样的镜头除了凸现人物外,更多的表现了局促感;几次楼梯间的俯拍勉强算是全景,却利用楼梯的结构强调了压抑感。

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家中整体色调是绿色,使得电影在一种相对压抑的气氛下展开。

沙发背面的墙是暖色,多场父女交流的温情戏均是在沙发场景进行的。

前半部里,女儿着绿色背心,暗示她内心的距离感,到后面父女关系逐渐亲近,衣服换成淡红色。

但此时,私警面临着人生劫数,服装也转成冷色。

  剧情中段,父女喝醉时的场景也很有趣。

狭小的街道是温暖的暗红色,强调气氛。

两人依次站在好似舞台的台阶上宣言,月光落下,如梦似幻。

但背后远处的大厦仍是阴冷的暗绿色。

两个普通的小人物,可以在夜深时做一个畅快淋漓的美梦,但远方仍然是铁一样冷酷的现实。

  随后的父女爆酒瓶更强调了这一暗示。

当父女被指责扰人清梦,开始逃跑时。

看起来好像是两人边跑边笑,好不尽性。

其实,路边的一排排铁栏杆却限定了两人的方向。

无论你开心与否,该走的路是无法改变的。

  影片末尾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

一个是女儿抱着狗狗哭泣,个人认为狗狗没有找回,这里只是意识流。

或近似于类比蒙太奇,强调澳门的迷失。

尤其此时拉丁风格配乐使得暗示更加明显。

另一个地方是最后女儿和同学的对话。

我们不知道男主人公的量刑,是二年、四年或者更多。

我们只看到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已经即成现实的幻想,也许明天会更好吧。

     电影故事本身似乎颇富亲情,实际上更多的是亲情的迷失和对未来的莫测。

 6 ) 不经意而来的感怀

会去看这部电影纯属无意,本来以为只是又一部港式快餐电影,但结果出乎意料的好。

谈摄影谈细节谈演技谈台词都可以谈出一堆好来,问题却是,好电影应该动人,虽不说满分,但《伊莎贝拉》,的确撼动了自己的一些坚硬……虽明知其实电影处处布局,却偏偏说不出它造作;虽明知有时不过煽情,但还是为之所动。

于细微处见功力,化大局为无形,这次导演的功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让我为之写个“服”字。

两个主角的演技未达我的要求,但胜在让人偏爱。

虽然偏爱会让人做出错误判断,但能演到让人偏爱,不也就够了吗……提外话的感慨:这两三年,感觉得到香港电影在劣境后的蜕变,变得更深沉得无形,更浓郁至若轻。

从《无间道》《黑社会》到《伊莎贝拉》等,越来越多元化。

港片,不再只有《甜密密》让我可以怀念了。

 7 ) 以犯罪片的角度看懂《伊莎贝拉》

今天认真地重看了一遍,发现我这篇分析有很多漏洞,搞错了葡萄牙籍警官遭到枪击和男主买枪的顺序,错误地认为这是一起栽赃嫁祸。

如果给看过这篇东西的友邻带来了误导,万分抱歉!

—————重新修改分割线——————————————————— 从前把这片当爱情片,看得云里雾里。

如今以看悬疑犯罪片的心态重温,突然发现这部片子其实逻辑严谨,很有悬念。

尝试一下梳理犯罪线的剧情。

故事很简单: 阿成和吃货上司以及警局中的一些同僚利用职权之便,与黑道勾结做走私的勾当。

然而适逢99年澳门回归之际严查,他们的一批货就被海关扣了。

上面调查下来,发现涉案的不仅有自己人,还有葡萄牙籍警官,事情闹这么大不好看,于是各方权衡之下决定,让男主阿成一人当替罪羊,保全高级警员和洋人的面子。

黑道小弟咖喱文将做污点证人在法庭上指认阿成。

而阿成对这样的安排并不心甘情愿。

这就是整个犯罪线的背景。

这部片子有两个线索:时间线:阿成和阿欣的伤 (绷带——创可贴——痊愈) 由于澳门没有分明的四季,所以在电影中难以看出时间的推移,其实男女主角共同生活了几个月之久。

案情线:竖题的字幕。

绿色字幕与后面紧接的剧情没有时间上的顺序关系,但是有剧情上的联系。

阿成和上司的这起走私案东窗事发的时间早于所有竖题字幕叙述的案件。

阿成此时已被革职,所以每天无所事事,但上司仍然在职,所以阿成找狗需要上司帮忙。

根据房东丢狗以及女主旷课的时间,可以推断阿成收留女主阿欣的时间应该是6月10日左右。

6月10日左右,阿欣跟踪阿成时,阿成和上司在火锅店见面,商量对策。

上司看似顾左右而言他,其实说的都是他们干的这起走私案。

上司:“葡国人怎么能靠?

(葡籍警官靠不住,出卖了我们)……退休了回葡国拿长俸吧(出了事葡国人甩下烂摊子回国了,不用负责还能离休接着拿俸禄)……到最后逼虎跳墙,杀了那卧底(你没别的办法,只能杀了污点证人)”,这里“卧底”指的就是做污点证人的咖喱文。

吃货警官这句话无异于暗示阿成,可以谋杀证人使自己脱罪。

阿成又去找一起搞走私的黑道大佬求助,但是大佬女儿表示父亲不愿见阿成,试图帮父亲撇清关系:“首先你别觉得我爸联同外面的人骗你,咖喱文做污点证人这件事,连我爸都觉得不对劲(让你去顶罪不是我爸的主意)那又怎样,难道杀了他?

(谋杀证人的主意又被提了一次)”

这时阿成已经下定决心,要谋杀咖喱文。

现在需要的就是弄来武器。

而武器就是片中所谓的“海盗葡国菜”。

“海盗”指达伽马这些航海家的后裔——葡萄牙人;“菜”则是因为黑市习惯将枪装在饭盒里出售,故称为“海盗葡国菜”。

阿成与上司在面馆见面。

阿成:我想吃葡国菜(我想买枪) 上司:“葡国菜有什么好吃,你走吧(买枪做什么?

使不得)……找到叫你(不过还是会帮你找找,等着吧)”

阿成去黑市找一个葡萄牙人买了一把手枪。

根据阿成头上的绷带可以推测,买枪的时间应该在6月,至多不晚于7月中。

黑市枪是哪来的呢?

导演前面就交代了。

警方查获一批走私军火……警员因偷枪等罪名被革职。

这枪显然就是走私进来,甚至是通过司警内部流出来的赃物。

9月20日,很可能是吃货上司所说的那个坐等回国养老的葡萄牙警官遭遇枪击。

这段字幕后面紧跟着阿成买枪的画面。

导演似乎想卖一个关子,让观众猜测阿成与这起枪击案是否有关。

理论上讲,阿成有嫌疑。

但我倾向于不是阿成干的。

阿成需要干掉的是咖喱文。

(成天抱怨葡国人靠不住的吃货上司倒是很有动机)

阿成与上司在车上见面。

上司:有人看见你买葡国菜了(有人知道你买枪了)别乱来(别杀咖喱文,太危险了)btw此时阿成额头的伤已痊愈,阿欣手上还贴着创可贴。

这时候可能是7月底8月初。

阿成在路上被几个人堵,一个男人一边扇他巴掌一边说:“你耍咖喱文就是耍我们。

快回归了,算了吧。

”这几人是一起涉案的同事,想让男主不要对证人下手,乖乖顶罪,从而让上面尽快结束调查,保全自己。

另外这里可以看出,阿成想杀证人的企图已经人尽皆知。

阿成把手枪扔进了河里,放弃了谋杀证人的计划。

阿成也没有逃亡泰国,而是选择了上法庭接受审判。

按他对女主所说,只会判四年,表现好两年就出狱。

然而我对这套说辞表示怀疑…… 从他出发前对着镜子剃须的神情,以及他坐在摩托车后流下的眼泪,我总觉得他知道自己的命运远非那么明朗。

会不会他说自己做的是走私香烟只是安慰阿欣,实际上却是走私军火、涉黑、勒索,每条都是重罪?

--阴谋论分割线---我之前推断上司陷害阿成,卖给他袭击葡萄牙警官的凶枪,重看之后发现这是错误的。

因为阿成买枪时头上还有绷带,显然早于袭击案发生的9月20日。

但是我直觉上还是认为上司身上有疑点。

他在饭桌上反反复复表示过对葡萄牙人的不满,不满葡国人靠不住害惨自己,却还能拍拍屁股走人回国坐享俸禄。

因此他有动机谋杀此人。

在火锅店貌似不经意地暗示阿成可以杀了卧底,暗示完之后又立刻说“当我没说过”; 阿成来面馆对他说自己要买枪。

他先假意拒绝,让阿成走,但是又马上答应帮阿成找枪; 这种含混的态度实在有点passive aggressive的感觉啊,说着“不要”暗示的却是“要”。

阿成杀掉咖喱文,是不符合上司的利益的。

污点证人死了,案子并不会就此变成悬案,而是会继续调查下去,总要查到他头上。

只有阿成乖乖认罪才能保住上司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上司暗示阿成枪杀证人明明不合逻辑。

除非上司自己也想谋杀葡国人,然后嫁祸阿成。

当时回归将近,很多案子可能都处理得比较匆忙,买通一个葡国人出来指证,或者买通检察官在证物上动点手脚,既走私又涉黑还被看到买枪的阿成,再多一个谋杀指控又何妨?

阿成的上司每次出场都像一头饕餮狂吞食物,或许挡路的葡国人,和替罪的阿成都会像羔羊般被他的贪欲所吞噬。

 8 ) 《伊莎贝拉》性爱报告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种颠来倒去好几遍才能把整个故事弄明白的片子,但我还是选择了推荐这个用复杂的手法讲成的简单的故事给大家。

但在此我并不是要写个什么评论,因为我确实不感冒这种类型,我只是想把片头那二十来分钟被导演用剪刀解构得支离破碎的故事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结构一下。

说白了,就是阿成和阿欣这对由伪父女发展成的真情侣在那晚做爱了么?

导演的那把剪刀真是厉害,他前后共解构了三个主要的情节。

一个是张妈妈到底堕胎了么?

有个她从医生那里跑出来的场景给人感觉就是她反悔了,然后生下了阿欣。

最后导演给了我们答案,确实是堕了,让我们终于能如释重负地跳出乱伦的阴影。

另外一个是阿成到底是干嘛的?

这最后也由阿成自己给出了答案,在他给出答案之后,再回过头看,才发现黄秋生等人的客串出演的那几场戏实在不是单纯的噱头,比如那句一语双关的“有人见到你买海盗葡国菜”,都是在为交代阿成的真实身份作伏笔。

而剩下的一个情节,导演却没有明确给出答案,反而是在片中时不时地放些烟雾弹来扰乱观众视听,让我为这种乱伦的爱情故事揪心了好半天,直到电影看完,虽然乱伦关系不复存在,也有一个光明的尾巴,但我还是以为他和她在那晚做爱了。

有人会说,做不做爱对理解这部电影很重要吗?

是的,很重要。

这无论是对分析阿欣还是阿成的性格和心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认真看了片头几遍之后,我确定他和她没有做爱,而且导演其实也想透过这些画面来告诉观众这一点。

但很明显的是,导演高明过头了,至少没让我这样还不算弱智的观众弄明白这一点,就更别说他把阿成都骗了。

哈哈,如此好玩的事,大概也只有在“作者电影”里才能看到。

那么,我最初的理解,大概也是很多观众最初的理解是什么呢?

一般是这个样子:阿成和黑帮的混混碰头,把那个案子破了,那天晚上,他和她做了爱。

第二天,她把他头打破了,然后告诉他她是他女儿。

再然后,他(习惯性地)又和一个妓女过了一夜,这时她没地方住了来找他。

然后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下面就由我这双剪刀手来重新结构这个故事:缘起:一年前,他和她在DNA的偶遇,“你的眼睛,很像我第一个女朋友。

”事件:他朝黑帮混混砸酒瓶,然后套出了交货的时间地点,因此有了电影中的字幕。

也就是说,这场砸酒瓶存在的合理性是为了把贯穿全剧的字幕引出来,而字幕是为了表达电影的一个背景,澳门回归前整个社会的不安。

同时,就是这个砸酒瓶混淆了观众的视听。

(我第一遍看的时候重复了三遍,确认她明明就是砸到他了啊,还莫名其妙了好半天。

)这时他对那个本来陪混混的妓女说“你今晚赚不到他钱了”,下一个镜头就是他和妓女在家门前的过道上的激情戏,再下一个镜头就是妓女起床,没掏够钱,然后走了。

妓女出门的时候碰到了无家可归蹲在门外的她。

这前前后后通过妓女的着装红裙子就可以判断出是同一人。

不过,前后两次妓女起床的镜头角度有些不同,理论上应该是同一个场景,但唯独阿成的动作却略有不同(第一次把身体完全扭过来了),难道是导演的疏忽?

她进门后把他家好好看了个遍,冰箱里没吃的,然后就自己弄吃的。

他起来之后把她当成了晚上的妓女,因为没弄够钱所以没走,于是他说给她去提钱。

正因为他以为她是妓女,所以还调戏了她,她只好跑掉了。

这一幕大概也说明她还是很单纯的。

她跟了他一整天,到晚上,她跟他去了夜总会,那个跟她搭讪的男的说了一句:“如果我是你,我会让自己放纵一晚。

”这句话也很容易误导观众。

而她砸他,也很好理解,因为他是个从没养过她的“爸爸”啊。

砸酒瓶的技术不高,也说明了她的单纯。

他在医院知道了这个“妓女”未成年,而她说了一句:“你没跟我睡过,但你跟我妈睡过。

”已经说明了她确实就没和他做过,可上下文的存在让观众不会认为前半句是真话。

接着两人去了饭馆,又是一段对话:“你明知道你是我女儿嘛,昨天晚上还跟我那个。

”“你关心吗?

我以为你不关心呢?

你那么多女朋友,有时撞到自己女儿,有什么奇怪的。

”这无疑让观众觉得事实是当然的了,两个当事人都承认了嘛。

而实际上,他说这话确实是他误会了,她其实也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即使这句话被理解为承认,也是因为她之后为了向他要钱而这样说的。

有人可能会问,她想要钱的话认他爸爸不就够了?

但后来从她说“我来找你,不是想你做我爸爸,我只想要三千块钱。

”就可得出结论,她也确实没认他做爸爸,而一直当他是男朋友。

再到第57分钟时,她和他在马路上玩砸酒瓶,他扶她回家,镜头也停在家门前的过道上,这一方面似乎是在暗示观众做爱的那天晚上同样是她,一方面又似乎在暗示观众那天晚上不是她,因为穿着不同。

之后在床上两人有一段对话,将缘起引出后:“其实那天真的很想和你回去。

”“为什么?

”“看看你的家,还没看过呢。

不过想想还是不要了。

你好色,跟你回去了还得了啊。

”从这段话,提供了两个信息,一是她想看他的家,于是就有了那天妓女出门后,她进门好好端详他的家的一幕。

这也说明,她之前没进过他的家。

二是“跟你回去了还得了啊”,大抵说明了她不是个随便的女孩,她也知道他是她爸爸而不会和他发生关系,本来人家就只是个单纯的缺少父爱的未成年学生嘛!

结论:他和她根本就没有发生过性关系。

一方面,她由于没有父爱的经历,更没有过恋爱和性爱,所以她对他的爱彷徨在了亲情和爱情之间,终于走向了爱情;另一方面,他则由于误以为和自己的女儿“那个”过,于是带着内疚并负责任地做起了父亲,但当他发现他并不是她爸爸时,这种亲情也开始了向爱情的转变。

这是一场背负着子虚乌有的性交易和乱伦最终得以走出迷离的美好爱情。

 9 ) 迷失的人伦《伊莎贝拉》

许多年前,一个家庭面临破裂的十三岁男孩坐在屯门的蝴蝶湾沙滩上,怀着极坏的心情和同龄友伴们喝着酒,抽着烟。

朋友带了个高贵傲气的女孩来加入。

她说:『叫我ISABELLA』,友侪们嘘声四起:『什么名字啊 !

依哩呱啦』 女孩极不高兴,不多久离群坐在远处。

男孩坐近她静坐。

终于他开口问:『妳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 』她说不知道,是母亲给她的英文名 。

谈下去就是半个晚上,男孩的友人习以为常他的『手段』.不来打扰。

本来一腔少年『热血』的男孩知道女孩正为父亲离开家庭而苦恼时,打消了本来的大计。

用心地听下去.直到天微发亮。

目送她离去。

从此就再没见过她一面。

男孩继续长大,生命中失去母亲的他总是拚命地想找回母爱,但不果。

渐渐开始用男人的方法,迷恋大胸,用尽力『回归母体』。

倾倒于女性在床上的叫声。

对这一切行为他不求甚解。

直至大学时一天因追求上心理学的女孩而去旁听佛洛伊德理论课,才无意中听到,母亲生小孩时的惨叫声是孩子和母亲一起努力的印证,是母爱的第一印象。

他彷然大悟。

但无补于事。

男孩成了男人,这一晚他在一片大雾中奔向这部多年前他接触过的名字为题的作品【伊莎贝拉】。

由一个城中都叫他作【傻强】的家伙监制和饰演男主角,一个被同学称为【四眼多咸湿】的小胖导演。

一个资料上家庭成员只有母亲,姐姐的ISABELLA主演的作品。

说的着回归前的澳门.一个拚命回归母体的男人,遇上自己素未谋面的女儿的故事。

有说人的初恋情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男性爱的是母亲,女性爱的是父亲。

这个澳门【傻强】的家中除了床上就没有一丝家庭温暖的痕迹。

这个ISABELLA从失去母亲起彷徨无助。

不顾一切奔向父亲,二人开始用现代人最善长的『疏离』方式互动。

唯有酒后放肆的《舞伴》才勾出难得的笑容,从未见过【傻强】笑得那么吸引。

像个父亲又像个情人。

彭浩翔从未如此深情过,之前的作品中以阳具崇拜为主。

唯独《公主复仇记》中的阿娇和陶红曾稍稍令他柔情地,顺从地向女性主义敬了一个礼,再恨恨地打了俊男王子一把。

当日曾被笑道是为【泡到妞儿的可怜虫】出了口气。

今次从片名到故事都拜倒在这个ISABELLA裙下。

足见她的魅力。

笔者在观片后也叹一口气。

这的确是块瑰丽的宝石。

自打被小说《全职杀手》迷倒起,便相信彭浩翔是个喜欢,沉迷,善长说故事的人。

这次也一样,尽了力去铺陈场面,安设角色,音乐由金培达拈手而来是一片葡国风情。

金熊奖最佳音乐拿得合情合理。

南亚作品能把欧洲列强的最后一个殖民地风情拿捏得如此准确,入围柏林影展也可服众。

既然尽了力把故事说好。

那奖项的得失已不太重要。

在这晚的大雾中走在湾仔的街头上,感受这个信念迷失,父君伦常失调的大时代气息。

人们就是在这片雾中走着。

看不清道路如何走下去 ?

我想,唯有一路走下去。

向着前方的微弱街灯光线.踏着《梦伴》的拍子。。

走下去。。。

口里可哼着。。。。

今天今天星闪闪剩下我北风中漆黑中带着泪念当天当天跟他一起的每天今天今天星闪闪剩下我漆黑中北风中带泪悼念。。。。。

 10 ) 誰說這不是彭浩翔了

人人都說《伊莎貝拉》很王家衛甚麼我背水抵抗,這與我是否喜歡王家衛或我是否覺得王家衛的戲好相全不相干。

一是因為與事實不符,二是因為這說法實在懶惰得要命。

宋體字懷舊歐陸風味再加拉丁音樂便是王家衛,現在送大禮足金金猴嗎?

《伊莎貝拉》看上去是一個戀父的故事。

杜汶澤是一個潦倒的澳門司警,夜夜笙歌性伴不知幾個。

借梁洛施的話,澳門咁細你搞咁多女人搞中自己個女有乜出奇。

梁便是杜以為悲劇性地錯搞了的女兒:他十六七年前丟下的女友所生下的女兒。

女兒的母親肺癌過身前給她買的同名小狗isabellA,又因四個月沒交租而遭包租公放走了。

這是戀父的故事格局,因為梁本來只想找杜拿幾千塊把小狗贖回,結果日是卻預計之內的梁杜互相依靠進而曖昧——當兩人都不見得對其父女關係有甚麼懷疑。

彭浩翔的反類型小智慧,在宋體拉丁懷舊的一大片煙幕中,的確是相對收歛了。

《公主復仇記》裡的以時空錯位作為骨幹和動力把故事推進,事實上也不是《伊》的殺手鐧。

《伊》似是想多談情而少玩橋,但卻不等如彭在電影中把自己一直以來建立的風格簽名都賠上了。

有號角聲老兵是聽得見的。

電影其實有兩 個轉折位:一是杜了解到梁並不是故意騙他上床,勒索他並宣判他以倫理死罪迫他悔疚不已的。

話說那天他起床走出客廳梁大無私樣的在吃即食麵,便認定她是之前一晚醉得色心衝上天花板時帶回家的女郎。

女郎由第一個出現的鏡頭開始,不是下身便是修長誘人的背影,當然女子穿的是粉紅背心裙而梁的是青綠背心牛仔超短褲,這老土點說是線索,但電影後來才有交代的是在床邊的光滑背影與登堂入室吃即食麵的不是同一個人。

梁之所以能夠進杜的家,與及被杜所誤會,只不過是女郎離開時打開門才把梁放了進屋。

這是直線沒影像的文字所負擔不來的說故事能力,也是彭一向的小智慧所在。

另一轉折在是梁的出處。

電影的名字是isabella,聞說在西班牙還是葡萄牙文是作責任解,在電影中分別是梁的母親和小她的小狗的名字。

攤出來的倫理地圖指出了杜與梁關係的原始偶然性和不可能性:不是杜拋棄了梁的母親,梁便不會走到這個世界,若不是梁要找回名叫isabella的小狗她便不會走到杜身邊。

這段關係之所以發生,換言之便源於杜的一個錯誤決定。

杜與梁的關係越叫杜享受,當天那錯誤對於整個故事的決定性便越是回逆性地被加強,彷彿是命中註定天網灰灰。

當天錯誤決定,在電影裡一直都屬回憶性質的影像,沒有被親口說出或怎樣證實:少年杜和少年梁的母親坐巴士去打掉孩子,心亂弱軟的少年杜放女友進去後便先行離開,母親折返卻男友不見了,心痛欲絕是必然的也是杜所知的版本的盡頭。

今天有個十六歲少女在眼前,理所當然杜只好猜想梁是當年少年女友死就死把心一橫下養大的親生骨肉。

誰知這段回憶片段原來還有下文。

女友在診所出來看見男友不見了,與這傢伙所生的孩子怎樣養下去——杜回憶裡根本沒出現過的片段,便是梁的母親哭著臉走回診症室。

母親再識新的男人過後的新生活,梁便是新生活下咬緊牙關的產物。

一句講晒,不關杜的事。

說破了,杜不僅沒有與「女兒」發生過甚麼天理不容的親密關係,後來更發現梁根本不是他的女兒。

電影徒有一故意營造出來的亂倫格局,卻是別淘空了之以是亂倫的元素:父女關係。

而事實上,杜在片中的形像也難與甚麼父權威嚴沾得上邊。

他不過是個做司警的好色古惑仔,就像作為過場的警察貪贓枉法故事所描述一樣,由頭到尾都散發灰淡命定的被動感。

我不懂不知道甚亂倫是否本屬一個特別的電影類型,但作為一個主題,彭浩翔卻再一次顯示了他的嬉戲能力,拍出一套沒有亂倫的亂倫片,加上他那差不多已成了招牌的用影像表達的時空錯位,誰說這不是彭浩翔了。

http://yeahayeah.blogspot.com

《伊莎贝拉》短评

一个男人视角下的女人故事~~

6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很不喜欢父女情混杂着男女暧昧的感觉,让人不适。澳门回归的背景也是生拉硬扯,看不出太多关联

11分钟前
  • RealNoémi
  • 较差

导演以小智慧出彩,根本不适合这样的剧情片

16分钟前
  • Yee
  • 很差

剧情很糟糕啊,香港警察的形象和声誉在影片中向来不好

20分钟前
  • babyfan
  • 较差

节奏刻板 演技平淡 传达力微弱 浪费了我晚上洗完澡的心情呀

24分钟前
  • Pêche
  • 很差

有异国风情的小故事,讲小人物的小故事。小文艺小情怀。

25分钟前
  • 麦田
  • 还行

嘿嘿 红配绿 美术和摄影都有那么点意思

27分钟前
  • 北北
  • 还行

实在没有办法看完这个片子,纵使是个评价颇高的片子。不过OST确实很不错。

31分钟前
  • -laolv-
  • 还行

9.7;神作。不靠幻想,我们根本无法活下去

32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那天我在街上,看到有个小妹妹拖着一只狗。她经过我身边,我知道是伊莎贝拉。然后我跟她去公园,我们在公园玩了很久,我抱着它,在它耳边轻轻的叫它。它回应我。那个小妹妹告诉我,那只狗叫当当。我不想分开它们,我不敢告诉你,因为我怕找回伊莎贝拉你就会叫我搬走,你可不可以不再扔下我?

34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彭浩翔借澳门回归的话题性构建末世将临的孤独感,并通过两个人物的互相取暖来映射‘抛弃’与‘回归’的地域象征,满眼是喜帖街快要住满乌鸦,却几乎没有有效地表达自身的社会意见与底层关怀。议题完成度不及香港制造,画面美学也只是王家卫式的习作水准,凭借这样的作品在政治优先的柏林提名金熊,不得不说是很投机了。万幸情绪的烘托是到位了,音乐极好,杜汶泽与梁洛施舒展自如。

37分钟前
  • tankry
  • 还行

4.5 澎浩翔的這部電影其實還是脫離不了香港電影的某種隱藏味,只不過有了那么一些特別。金培達的電影原聲很貼合這部電影,有了楊提爾森式的迴旋。 梁若施真漂亮....

40分钟前
  • 大佑
  • 推荐

彭浩翔的作品看过几部,《伊莎贝拉》算是比较另类的,很唯美。更多电影评论,我的博客:blog.sina.com.cn/bluesliver

45分钟前
  • ken_zhang
  • 推荐

仲夏迷宮﹐拈花碎步。似乎言過其實。

47分钟前
  • 何倩彤
  • 较差

港味十足,青绿潮湿的负冲色调,在打不起精神的大多数时间里,偶尔的出离放纵就有四两拨千斤的情绪冲击力,依恋与依赖的纤细差别,好与坏之下的爱的本质——在遇见你之前,我没有目标你无谓希冀;在遇见你之后,我们有了重新来过的断腕勇气。

48分钟前
  • GIVIND
  • 力荐

其实我不是很懂欣赏这样子的电影、画面从头到尾都黑漆漆、女主的头发永远凌乱的湿哒哒、看着很不舒服、、、

53分钟前
  • Oo La La
  • 较差

澳门回归… 香港回归… 马仔想要个好profile嘛。杜汶泽蛮有幸运能被彭拍这部, 他没有这么温情的角色… 男人至死是少年嘛…

55分钟前
  • 小美
  • 较差

世界就是一座赌场,他们把你推进门,给你一种叫做“时间”的筹码,那是一种装在黑色袋子里的东西,谁也说不清自己手中的分量,掂起来似乎很轻。

56分钟前
  • 梨!神经被拔~
  • 还行

色彩太浓了,每一帧都像一张lomo照片。故事很喜欢~

1小时前
  • 旺财sindy
  • 力荐

澳门回归大背景。视角是最底层的生活。映像较深的主要是彭的闪回镜头,还有伊莎贝拉这个名字。梁洛施的演技在杜汶泽的对比下,稚嫩太多。

1小时前
  • 停止的时钟动了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