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是当前看过极度离谱但所有的离谱都符合当前叙事这种极度奇怪的影片。
影片具体地点放在洛杉矶好莱坞、流行文化生产地,影片拍摄选址就已经充满讽刺意味。
导演刻意的用一种类似游戏的方式来构建剧本制造不合理的感觉,在加菲第一次读完银湖之底漫画后一系列我们似乎认定这一切都只是加菲的想象片段导演在这里特别鸡贼的反馈观众”是,也不是”每一场戏塞满了现代文化的产物,找彩蛋、揭谜语每一个单独的元素搭配起来都极度不搭调但这种不搭调也恰恰体现流行文化最好的方式。
而对找彩蛋、揭谜语这种大众觉得在流行文化中获得参与感、满足感的东西则被导演最终解释为不就是资本为了挣钱和控制阶级的把戏嘛,这个点我太喜欢!
第一次看到这么有力的开炮整个现代文化。
本片的视听语言奇怪的恰恰好,大部分以宽银幕镜头人物居中构图。
留大部分空间塞满符合和细节元素,让观众自身也投入猜谜的参与感中但最终会发现啥不是只是一种玩笑罢了。
也是对漫威为主这种娱乐电影塞满了现代符合彩蛋的一种有力讽刺
既然电影的主旨是秘密,我也很想知道那只鹦鹉说了什么,于是我把影片拖进PR,放慢百分之五十,听了十多几遍,我听清了,那只鹦鹉说:end is world. 而美国鹦鹉们虽然被关在笼子里,依然欢天喜地,不遗余力地唱着美国的赞歌。
所有的物质和欲望,只不过是牢笼里虚假的美好罢了。
我们骗着别人,却看不见其实是骗着自己。
有一部恐怖片,小影期待了很久。
看懂它的人,直言刺激得要死,甩手打了五星。
没看懂的,一脸懵逼,统统一星伺候。
甚至还有人,连一星都没打,而是很形象地给了一串问号。
哦!
这该死的两极分化。
作为恐怖片爱好者,实在是太好奇了。
这不,它刚一出熟肉,小影就迫不及待的给大家推荐了——《银湖之底》
导演大卫·罗伯特·米切尔。
我想大家应该更为熟悉他另一部作品,《它在身后》。
这部荒诞惊悚片,有一个很毁节操的设定——少女和男友啪啪啪后,不幸感染了奇怪的诅咒。
她只有尽快和另一个人发生关系,将其传递下去,才能被治愈。
看来这位导演,貌似很喜欢在年轻人身上搞事情啊。
今天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不仅其中掺杂了大量的色情,血腥镜头。
从设定,剧情,配乐,元素上来说,也比《它在身后》玩的更嗨了。
影片的主角,山姆,是一个屌丝宅男。
没钱没车没房,更没有正经工作。
山姆以偷窥为乐,房间里也全是《花花公子》的成人杂志。
每天的日常就是躲在出租房的阳台上,偷窥对面的美女(or大妈)。
最近,对面住进来一个美女。
一个金发碧眼,笑靥如花,像是从希区柯克电影中走出的美人。
这个叫莎拉的美女邻居,喜欢养狗,经常穿着比基尼在游泳池边遛狗。
而山姆,就像一个偷窥狂一样,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
终于,山姆通过狗狗,接近到了女神。
两个人躺在床上聊天,喝酒,气氛暧昧。
当他们想要做点什么,更近一步时,房间外面来了三个装扮怪异的男女。
她们都是莎拉的朋友。
美好而暧昧的气氛戛然而止,心不在焉的莎拉赶走了山姆。
仅仅几分钟,观众就可以感受到莎拉的世界和山姆的不同。
莎拉是空有灵魂的美人,她身上有一种不在乎一切的慵懒。
房间的电视上,放着玛丽莲·梦露的电视剧《愿嫁金龟婿》,也暗示了莎拉对金钱和名利的向往。
而山姆,是个孤独,又很丧的宅男。
面对经济的压力,他只能在流行歌词,寻宝解码游戏,成人杂志之间寻找意义。
莎拉是山姆幻想出来的吗?
不知道。
反正第二天,当山姆再去找莎拉时,却发现已经人去楼空。
整个房子,只留下一张照片,和一个意味不明的神秘符号。
山姆跑去问物业,莎拉为什么连夜搬家。
得到的答案却是,也许人家根本就不待见你这个穷屌丝。
不管怎么样,快要撩到手的女神突然失踪,山姆的内心是极度失落的。
他拿着女神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开始满城市的找她的踪迹。
千回百转,不辞辛苦的寻找失踪的邻家姑娘,其实是一件挺浪漫的事。
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山姆似乎卷进了一个神秘又黑暗的巨大漩涡。
而漩涡的中心,是一则新闻报道——洛杉矶的亿万富翁神秘失踪,几天后被发现烧死于车内。
而这其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细节。
知情人从现场发现了一顶帽子,和莎拉头上戴的帽子一模一样。
这一切只是巧合?
亦或是莎拉当时就在车里?
她的失踪,就像一个线头一样,引导着山姆不断的寻找更多的暗号和线索。
在山姆的城市漫游中,更是遇到了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人和事。
比如,骇人听闻的狗狗杀手;
狂妄又似魔鬼般的作曲家;
回家路上不断出现黑影;
生吃人肉的变态;
漫画狂热爱好者的自杀,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猫头鹰之吻的现身。
猫头鹰之吻,赤身裸体,头戴猫头鹰面具,专门以杀人为乐。
派对上的女孩们,狰狞地朝着山姆叫喊。
最后,叫喊声竟然诡异地变成了狗吠声。
奇奇怪怪的人和事,热闹沉醉的派对狂欢,不断出现的神秘暗号。
导演通过加入个人风格极强的恐怖元素,来表达一个病态扭曲的现实社会。
银湖之底,暗喻“金钱的深渊”。
当代人一直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阴谋当中,他们被娱乐至死愚弄,沉迷在虚无缥缈的电子世界中。
美丽性感的莎拉,毕生的夙愿是想嫁给富豪。
而真正的富豪,则是妄想在人间建立属于自己的天国。
这一切,都发生在洛杉矶。
这里,就是陵园一样的人间,更是黑暗版的成人童话。
性感美丽的模特,回到家后脱下衣服独自哭泣;
电影演员为了生存,明目张胆地等广告从事皮肉生意。
亿万富翁失踪,他的女儿却在派对酒会上玩乐狂欢。
洛杉矶这片风月地,很容易吞噬那些年轻躁动,渴望成名的肉体和灵魂。
他们每个人都是物欲的傀儡。
外表带着光鲜亮丽,满不在乎的面具。
其实私下里,如同扑鼻而来的臭鼬味道,散发着恶臭。
混乱浑浊的洛杉矶电影圈,和清澈的银湖水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个故事,通过山姆这个第三视角铺展开来。
诡异的人和事,透着一股荒诞感,就像一场艳丽迷幻,遁入虚无的终极幻想。
在视觉上,导演又将复古和科技结合。
他让电影始终包裹在希区柯克,大卫林奇等悬疑大师风格杂糅下的神秘惊悚感中。
尤其是梦境与夜间场景的转换,让人在现实中不断产生幻觉,虚实彼此间的界限模糊。
简直就是一场炸裂般的视听盛宴。
除此之外,片中还出现了很多影迷梗。
影片刚开始,山姆偷窥美女邻居的情节,就是在致敬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
山姆房间的墙上,贴满了经典电影作品海报。
希区柯克《惊魂记》,《后窗》,还有恐怖电影《两傻大战化身博士》,《黑湖妖潭》等等。
山姆手上粘着的,他嫌弃到不行的漫画,也有渊源。
这本漫画,正是饰演者安德鲁·加菲德尔曾经演过的《超凡蜘蛛侠》。
美人从泳池中爬出来的这一幕,模仿了玛丽莲·梦露在《濒于崩溃》中的经典动作。
总的来说,《银湖之底》是一部完整度很高的电影。
迷影气氛与配乐极其复古,情色中不失迷情,始终让人沉浸在一种神秘的氛围里。
故事由开始的女邻居失踪事件,一步步指向电影真正讽刺和批判的核心——对颓废生活的恐惧与不安的精神状态。
故事的最后,有结局吗?
并没有。
这个城市的黑色秘密也许永远是无法被发掘的答案,静静地躺在银湖之底。
想看?
关注微信公众号:深夜影荐,回复片名有惊喜喔
吸引我的是密码元素,看完后感觉被骗了。
魔谷力和任天堂里隐藏着世界的真相,可以说是对流行文化深度嘲讽。
男主所追求与信仰的流行文化,在大师看来不过是堆卫生纸。
男主的理想破灭,信念消失。
只剩下找到莎拉的渴望,一通折腾下也发现了富翁死亡的真相。
一群脑抽富豪在地下建地宫,堵死出路,带上三个漂亮女人,想着飞升。
三个女人明显为了财富放弃了自由。
loser男主也在被房东赶走之前敲响了女邻居的门。
总之电影很丧,某些理念并不认同。
吐槽:美元上的猫头鹰、眼神方向变化、唱片倒放、零食里的秘密地图、流浪者之王,能别搞笑吗?
银湖之底的漫画太俗套了很多东西没搞明白:杀狗的人是谁?
面具女是真的吗?
当然,再看一遍我是没这个耐心了。
影片表面上讲述一个无所事事的青壮年宅男,在偷窥的时候偷窥到一个漂亮的女人,两人第一次见面之后,约定第二天再见,女人的房子一夜搬空,宅男为了寻找失踪的女人,展开了一系列侦查、寻找、摸索过程,结果,也没有什么结果。
之所以说大量元素的堆积,是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很多的老电影、老音乐、老电玩,这些对于特定年代的人有很多的代入感,不过非这个年代的人,就没有多少共鸣了。
整个电影看起来有点昏昏沉沉,前面铺垫感觉很好,不过后来陆续出现的推理以及神经质的人物纷至沓来,云里雾里的感觉,惊悚没有得到,到是感觉更加神经。
影片充满了对洛杉矶、影视界以及边缘人的隐喻,在故事表面之下,创作者想要表现的东西太多,不过从表象中,有多少普通观众能够GET到快感?
这就非常难说了。
最起码对本人而言,对相关的元素并不熟悉,没有被吸引到。
对黑色电影溯源的话,可以追到法国的市侩侦探小说系列。
故事常常借由爱恨情仇推进,从而展现纷繁的社会乱象。
上个世纪40年代,由此衍生的电影系列进入好莱坞体系,以悬疑的破除从黑色电影的本体脱胎,《银湖之底》继承使命般地解剖和陈列了当代生活的痛症。
而就美国而言,制片体系摇摇欲坠的冷战中期,使这些先锋精神得以间隙传入。
上世纪70年代始奥尔特曼拍摄了《漫长的告别》,在爵士迷醉的氛围里,率先解构了经典好莱坞时代的黑色电影,成为即将到来的新好莱坞的反叛先声。
《银湖之底》志在呈现的或许黑色电影发展至今日的又一次反叛。
在狂欢化的今天,需要呈现的都被罗列了,但是纷杂,或许因为谁都还没有能力跳出来审视。
日版海报上的标注:“この街は何かに操られている。
”操纵这个小镇的是否另有他手?
银湖之底是什么?
或许只是弱者眼前的高山。
经历了“杀狗者”警告、受到了符号化世界并试图探索真相的作家的启蒙,缔造文化的音乐狂人,自立门派的宗教遁隐的嬉皮士 赫然书写在地面和玻璃上的“当心狗杀手”和媒体的报道暗示了日常背后的,触发紧张情绪。
女性角色中弹的场景和被主角视为宝物的花花公子封面惊人相似。
战后,现代人面对失序世界,在硝烟后重建精神废墟的探索不止息。
在戏剧领域的最先坦露这部分焦虑,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荒诞派对狗杀手,这是贯穿全片的恐惧,也是又一个戈多式的荒诞表现。
从波普开始的解构和重建。
隐形眼镜和麦当劳广告的拼接。
迷幻摇滚 毒品 视觉禁忌和祛魅 渎神狂欢的情绪渗入小镇生活的各处。
无论是眼花缭乱的派对还是席地而坐的观影人群。
而内在耶稣亦凡人更是野心家的傀儡的渎神式解构, 嬉皮士的宗教。
西方人忌惮已久的狐面女郎的变体猫头鹰之吻exm这些如果都看成梦境 和现实 似真似幻的交叠 又是大卫林奇式的神秘互文性 在自我对应和历史观照中沉溺 有当代的角度 却也被各种符号钳制,面对主角最后国王受冕似的微笑,观众多是怅然。
这种电影向来是两极化口碑很严重的电影。
所以看到什么还是因人而异。
本质上电影的剧情是一个一无所有的音乐颓废宅男,意外邂逅了一个谜一般的邻居女孩想要找清楚她的失踪和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或许说爱上了这个只见过一面的人,你可以说我是如此肤浅,但是一见钟情这种事情你没遇过肯定无法知晓)再发生的奇奇怪怪人和事还有符号,在追寻和破解的过程中最终发现小丑居然是自己。
他释怀了,回到房间弹着吉他,想想的确是。
当我们在讨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
maybe大约是一个和你不离不弃的人吧。
这在我的角度是爱,可能在你的角度这算不上爱,大约如此。
就是我常说的那句,人难做,屎难吃。
当你看看别人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自己,原来始终发现,小丑居然是自己。
这样巧妙的感觉是如此美妙让人痛着笑着流着泪。
导演野心很大加入了大量的隐喻暗喻明喻。
大量的讽刺好莱坞名人以及在好莱坞怀抱明星梦的男人女人。
也同时在讽刺当今社会普通人与富人的社会存在议题和关系,以及新生一代的颓势。
大量的symbol符号,美国流行文化、宗教、艺术,各种东西比如猫头鹰,郊狼,任天堂,涅槃科本,吉卜赛女人,谜题,工作,性,一些现实社会问题的具体化。
严格意义上说,导演没有想要向人要传达什么具体化准确化的东西,更多是让人去联想和自我发现。
你可以从任何角度看待这些无逻辑无三观无控制的思想状态和内心。
我很喜欢这种邪典电影,我不知道为什么,非常迷人和让人欲罢不能,诡异的配色诡异的配乐诡异的剧情,无时无刻不让你停不下来的看。
这部电影是加菲在脱离蜘蛛侠商业大片后开始转型和磨砺演技的作品,如果没有这些前序的《银湖之下》、《主流》就不会有《倒数时刻》的演技升华。
有一天电影系学生(小桨)梦见了一个奇怪的事情,菜市场里有两个穿黑色连体服的男子(一胖一瘦)在街上行走,突然后面有人开始追逐,展开了一场刺激的摩托车追车戏(而且还是科幻摩托)。
第二天他和同伴一起拜访了自己崇拜的科幻导演的家(一艘沉船),不料导演已经去世,只有妻子接待了他们。
房间里自是有他的奖杯和照片,星光熠熠,金灿灿的家具都被罩上了白被单,这些白被单似乎都能够一页页地翻阅,有点像他的回忆录。
小桨似乎看到了更多,他从沉船内外的蛛丝马迹里发现了与他梦里情节的诸多对应关系,甚至认为导演谋杀了之前的一胖一瘦。
小蒋不敢把自己的猜想告诉同伴,推说想去露台看看,于是穿好潜水服来到舱外,接下来自然是偷偷游出安全区。
巨大的木桨上有3×3图形的方洞,某个洞口似乎隐隐在播放着他此前的梦境,小桨不断靠近,但好几次快要看清楚的时候,总会有鲨鱼从侧面冲过来,只好穿过洞口躲在另一边,与鲨鱼擦肩而过。
不断探索之后,小桨似乎领悟了导演的秘密。
终于,他拍出了自己满意的科幻片。
感觉杀狗人又像是男主sam又像是那个king。
像sam是因为他的梦,像king是因为最后问狗饼干的眼神。
虽然阅片量并不够足以认得那些出现的海报,但喜欢这种荒诞的感觉。
音乐也超惊喜。
尽管内核并不一致,音乐,party和漂亮的女孩儿们会让我想到另一部电影:派对搭讪秘诀。
此片没有高分电影的加成,评价又两集分化严重,派对那个片应该算是邪典电影,买账的人也不会很多。
ps 本来只想写短评的,写不下了。
既然已经变成影评,那就在这里希望有看过两个片的同好来交流一下鸭~
我在最后的老电影里才认出,珍妮盖娜是日出里那个特别温柔漂亮好看的女孩子。
这样的女孩子第一眼就会喜欢,在默片时代相似的妆容里很有辨识度。
导演的私心,夹带了很多老电影,墙上的海报,希区柯克一样的配乐和气氛,加菲第一次敲响金发女孩儿的门她出来时的打光,仿若蝴蝶梦里的琼芳登,而他跟三个女孩车的连绵镜头,驶入这场迷魂记。
有理由推测金发女孩儿是幻想出来的,片里面很多人物很多符号都是幻想,那个作曲家那个富家女都是加菲拟出来帮助他完成游戏的角色。
金发女孩儿有比照梦露吧,第一次看的愿嫁金龟婿的电影和桌上的玩偶,加菲到漫画家房子作客看秘密监控小屋时,墙上一堆剪贴报里有一条梦露去世的消息。
以及最后那通视频电话,金发女孩儿对加菲说,反正已经在地底下了出不去,镜头切到好莱坞山,女孩儿和加菲的表情都是无可奈何的惆怅。
从银湖到好莱坞山的关键旅程,那些试镜服装统一仿若复制的演员,那些表情平静暴露身体的角色,那个穿插在加菲生活里穿着戏服来去的姑娘,那个在偷窥镜头里哭了的模特。
这只是一场城市漫游。
导演的前作它在身后里的神秘力量有现实指涉的话,这部里大多时候的神秘主义都没有意义。
没有意义,加菲,一个失恋失业,每个人见他都要问一句工作怎么样,面临着经济压力的混沌青年,只能在流行歌词、麦片寻宝游戏、宅男杂志之间拼凑意义找寻hint。
会偏执地想要在过去经历过的事件元素里推理出关联。
并且借助作曲家、打算飞升的教头这种反叛者的立场来嘲讽这一切精神物质文化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浮云幻象。
所以整部片的气质很dizzy,是跟着加菲的一场wandering。
导演的小成本片它在身后有获得一定成功,所以不知这个剧本是他在什么情境下编的。
加菲的气质把握非常合适,以及莫名和lalaland有些互文。
加州真是适合做梦的迷幻城市。
加菲说,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曾经搞砸一些事然后一切都不一样了,对比你原本应该拥有的人生。
加菲说因为我前女友有一条小狗所以口袋里有狗饼干希望遇上它的时候摸摸它的耳朵一切回到原样。
那个广告牌上的女生是真实的,前女友,他自己没有养过小狗,只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前失去了一条小狗。
所以到片尾字幕的时候才想到贯穿全片的狗狗杀手和寻狗启示是一种追寻吧,对于失去的人的追寻,家人亲人朋友,因为宠物小狗代表无条件的爱。
而银湖的秘密,他恍然间在泳池看到回来游泳并且有一些挑逗的金发女孩,在水中中弹和年少杂志封面相同pose的富家女,都有点像水中女妖的传说,那些把你拖进深海再也没有浮上来的迷惑人的意向。
如同飞升教头想让你摒弃这一世的教唆一样,这场漫游,加菲的角色一直处在分裂和挣扎里,人在困境总是一边发挥求生本能一边又想顺势沉沦,那个也许有迫害妄想症的漫画家自杀了,而加菲在邻居阳台抽着烟搬出了原来的屋子,也许是醒了过来。
都只是推测。
最后窗帘上印出鸟笼和群鸟再玩一个彩蛋。
电影的无意义发散两个多小时够长了点支烟结束。
现实生活里的谜题、有没有找回自己的小狗不是电影负责解决的。
当然没有人能把神秘主义的氛围做到和林奇穆赫兰道妖夜慌踪一样无暇,但当作自我心境剖析的小片这些迷影这些怀疑还是挺有意思的。
。。。。。。屌丝裸体菲梦游洛杉矶。。。。。。
重看 4.5 当然不神秘,也暴露了导演缺乏真正的幽默感;但竟如此表层地试图呼唤电影的幽灵,以最好莱坞式的技巧抚慰观众;并非概念旋涡,而是虚张声势,无疑是可爱的。
各种线索实在是太杂太乱又太扯了,更不用提这个神棍结尾。不知道第多少遍说了,迷影和各种梗从来不能作为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还好影片的视听算是极有风格,但这种上流社会的腐臭,《星图》和《霓虹恶魔》都玩得比它好太多了。
要比氛围,在《燃烧》面前至少再减一星,不过这个阴谋论悬疑剧还是看得下去的。
理解导演想要的感觉 但拍的太过拉渣 从而把一个碎片化的“现实”遗忘在了一个更加碎片化的表象中 缺乏像林奇那样真正神秘的图像 只能说 导演这个外地来的孩子被好莱坞和这的小清新吓呆了
用一本正经、郑重其辞的技法讲述一个吊儿郎当、神经兮兮的故事,其间投入各种流行文化的废料供其爱好者探索解读,仿若片中男主角逃避现实生活,躲进解密谜案的行经。
一部探讨人生意义的神棍片,开篇的悬疑色彩是诱拐人们跌入泥潭的斜坡。
流行文化符号带来的神秘、刺激与性感,也表达着流行工业的原罪与宗教性。千辛万苦找进来,打个电话问候你的爱,把狗骨头交出来就可以离开。这些狗东西如符号般鬼魅,你可以享受它的网,却不能期待她回来。偷窥、翻墙、提防跟踪、抽空自己,干掉你的房子和车,你是新世界的英雄,尽管别人告诉你这一切毫无意义
杂糅的剧本,看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各种隐喻,明喻并没有画出一个让人信服/感动/震动的内核。对于社会/阶层的不满以及对女性的色欲化及脸谱化抹去了对好莱坞经典(配乐,打光,运镜,直接放片,点人名,甚至画面对准hitch大名)致敬的光环,有些细节还是很有意思,有些画面和情节却又太过太糟糕,过之不及,制片工作没做好,糟粕没拿掉,对于一个学制片的人也是.....。另,Andrew迷惘的脸一直在线,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与众不同的观看体验
每个悬疑点都让我拼命翻白眼,我果然还是不能get怪力邪典。
一切流行符号、思维方式、巧合和秘密都是被人操纵的暗号
80/100,整体质感与氛围太棒,极具感官煽动性的配乐,希区柯克式的调度处理与悬念铺设,大卫林奇式的迷幻神秘气质,以及走马观花式的流行文化大观,共同组成了这一迷影宅男的福利向电影,甚至连梦露都要致敬一把真是喜欢死。故事还是有所欠缺,与相当出色的前半段对应的却是羸弱而失色的收尾,但是偷窥、跟踪、暗语、解谜的运用使整个故事成为邪典式的黑色电影,所以总体来说是很有可看性的作品了,况且那片银湖,仍是如此叫人迷醉。
69/100 一场宅男的盛大意淫会。
评论注定两极分化。迷影人士会喜欢他的怀旧和致敬,类似B级片的拍法也让人眼前一亮,整体观影像在回顾好莱坞的黄金时代。然而肯定有人会讨厌这部电影,配乐基本没有停过还强制灌输情绪,剧情生涩且弥漫了一种死宅直男的宇宙观。当然了,加菲太可爱了就算是死宅直男还是一样金光闪闪,又裸又黄惹人爱。
又一部迷影情节和流行文化的大狂欢。加菲那无辜的小眼神从来没那么令人着迷过。在合适的venue和合适的crowd一起看是一件极其享受的事情。
#C- 我不喜欢,尤其是演员加菲的演绎,从血战钢锯岭就带有的偏见。片子本身是喜欢的,如果换个演员我是赞同的
对屌丝文化彻头彻尾的解构,出左转靠意淫。
很让人感觉莫名其妙啊
和宋麒讨论了一下,觉得我看睡着的原因是男性视角太足了,完全照顾不到女性的性伸张;如果换成女主角n多男配我可能能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