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之后自己回溯来记录~✅第一集:吃与生日吃——“牛百叶+里脊肉+牛杂汤”独活烤肉套餐💬食物好不好吃,与多少人在吃无关体验——礼服店与豪华车上的“单人蛋糕”💬感受当下的感受✅第二集:地方特色动物园💬看水族馆/动物园是为了通关吗?
为什么要把所有的动物都看完?
意外的翻到一部剧《独活女子的推荐》,女主是位40岁的独身OL,每天下班后就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自己吃烤肉,自己租礼服乘豪车看夜景,自己看天象馆,自己逛水族馆动物园,还自己去住LOVE HOTEL。
虽然全剧充满东京小众旅行的硬广,但是也讲述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才能静下来去感受自己想感受的世间种种,和别人一起的活动世间种种就变成了与人链接的媒介。
这么说来,不经意间我还是个能深度体会“独活”快乐的人。
自己享受做饭过程,自己享受拼搭积木的成就感,不用在意别人赶时间,不用迎合别人的感受说话,想看什么内容的电视也不用与人争论是否为糖水剧,花钱也只用负担一人份……相对于放低自我不停的迎合别人的生活,独自生活真的很轻松。
当然,人是需要有社交的,独活也需要有能分享的对象。
所以,SNS平台能一直存在。
学会取悦自己,是快乐独活的重点,好好爱自己[爱心]
这段话很喜欢,不过中文翻译有点不贴切
首先再次强调,独活不等于独自生活,不等于自己宅,独活是指独自活动,请会错意的出门右转我自己也算独活女子了,会自己去博物馆,美术馆,公园,自己吃饭因为还是个二次元,还自己去漫展以及cosplay但是独活并不等于与世隔绝,在独活中渐渐的遇到了很多人,拓展了交际,人也更加开朗我以前也和女主一样是很害怕人际关系的,不善于和人说话,苦于团体活动。
但是随着独活,我开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跟各种人交流,生活也更加快乐最后一集女主的状态就是我现在的状态:享受独活,同时能融入集体生活片中推荐了很多不错的独活场地,当然是有恰饭的成分在,但很多会让你眼前一亮,原来还可以这么玩啊(比如第一集的豪车游)片中女主有非常多内心独白,我觉得这是最写实的部分,因为独活的时候确实会忍不住自己跟自己说话,一边玩一边跟自己发表一些想法。
如果内心什么都不想,大脑一片空白,那说明人傻了白玩了,还不如在家睡觉。
而且女主不来点内心戏,这片看着多单调无聊啊希望更多的人能享受到独活的乐趣,也希望这个世界能对独活的人有更多的包容有钱有有钱的玩法(豪车游,法餐,热气球),没钱也有没钱的玩法(博物馆,公园)而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不要以独活为耻,不要以单身为耻,生活已经很苦了,让自己快乐些吧
中国的美食千千万,而我独爱烧烤和火锅。
现在正是毕业季,各个大大小小的餐厅饭馆都挤满了结伴吃散伙饭的学生们。
今天看了《独活女子的推荐》EP11,独活姐姐去BBQ了!
剧中野外烧烤地点我爱吃烧烤,但是真正的下馆子或者野外BBQ的经历却屈指可数。
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在美国读书时期,和同学老师以及朋友们一起BBQ的。
当然我之前所经历的BBQ,绝对属于经典模式:一群人烤着肉和菜,喝着酒水,欢快的聊天,以及愉快的品尝美食。
现在的我,独居在一个十八线小地方,没什么朋友。
想吃火锅,自己做!
想吃烧烤,出去买!
好久好久没有吃烧烤了,我想如果可以的话,等忙完这段时间,我想一个人去餐厅,吃!
烧!
烤!
两月前和家人去了一趟市区,在一个商城内,吃了一顿饭。
吃完饭,我就东张西望,物色着下次可以去尝试的餐厅。
是的,我已有心仪的选择了!
那家日料店!
如果某天我真的去了那家店,点了烧烤,我一定回来汇报!
想吃的东西很多。
首先,肉!
各种肉,猪肉、牛肉、鸡肉、鱼虾,排骨、鸡翅也不可少!
其次,蔬菜!
金针菇、茄子、韭菜、青椒、玉米、土豆!
还有,面筋和豆制品,香干、豆皮!
主食少不了年糕和小馒头。
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一定要尝尝烤棉花糖!
独活姐姐吃的烤鳗鱼我很少吃海鲜。
这一集里,看到独活姐姐吃了扇贝,目睹了她大快朵颐的全过程。
OMG,我也萌发了一定要尝尝的念头。
独活姐姐的烤扇贝昨晚刷朋友圈,有人白天打了疫苗,晚上和朋友们去吃了烤肉。
嗯,看到真的是非常羡慕。
是羡慕他吃了我想吃的美食,还是羡慕他有朋友相伴?
我想我是羡慕他去吃了烤肉!
想吃就去吃,有想法就去实现。
不用在意外人的目光,不用在意外人的猜测,不用在意外人的言语。
有条件就去实现,没条件就创造条件去实现。
我想就是独活的真谛吧!
剧中烧烤的地点
是因为爽,才独活的。
——日剧《独活女子的推荐》
关于追剧和弃剧,我觉得这全靠缘分。
因为眼缘,所以你看的津津有味。
又或者,它可能不是当下的你所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哪怕它出现在热门排行第一,你也会很快的划过它。
今天要推荐的是《独活女子的推荐》这部日剧,它有我喜欢的调性。
但是它还不足以让我上头到反复刷很多次。
这么说吧,它是值得一看的。
当你一个人安静下来的时候,看它就好像你走进了女主人公五月女惠的生活一样,然后你可能会发出“啊,我也想要......”的感慨,观看之后,内心也会平和好多。
关于这部剧,有人说它是旅游宣传片,广告硬核度满分。
它主要讲的是五月女惠的下班后的独活。
相比独居,独活(独自生活)这一词确实更加契合。
它对我的吸引点是,在独活过程中,与自己对话。
01我这个人的生活,有一个误区,这也是我最近才发现的问题。
太擅长忍耐,总会给自己灌输一种理念“等到......就好了”。
就比如,之前刚合租的时候,我会嫌搬家麻烦,所以一些必备的厨房用具和其他的,能精简就精简,以至于我妈来过我住的地方之后,吐槽我“过得太可怜了”,二话不说,给我添置了很多东西。
极简甚至匮乏的那个时候,我想的是,“等到搬到新家就好了,我就可以很齐全的用东西了,就不会用那把可小的水果刀来切面条了。
”我把生活过艰难了。
不是说只有消费主义式的生活才会提高人的幸福指数。
我的问题是,面对生活,我的态度是将就,告诉自己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一直在期待着那天,但是事实是,等到了那一天,我又会有新的“等到......就好了”,然而,在我的等待里,我失去了人生里很重要的时间,失去了乐趣,还有换来了自以为是的感动。
这部剧,我并没有看完,但是它告诉我的道理是,好好生活的第一要义是要忠实于自己的欲望。
欲望太压抑不好,太膨胀也不好,一切都要刚刚好。
02我记得网上一直流传一个段子,关于“十级孤独患者”的,罗列了十件一个人要独立完成的小事:看电影、去快餐店、去咖啡店、吃火锅、逛超市、搬家.......我倒认为,孤独有时候更是一种境界。
有人陪是一种感觉,一个人去做这些小事,也不能完完全全被看作可怜,有时候也是一种惬意。
我记得,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曾很享受一个人出校门去离学校尚有一段距离的面店去吃打卤面。
我虽然吃面不配蒜,但他家面是真好吃,满足了一个山西人的好胃口。
我想大多山西人都会懂,跌一碗面的快乐。
和家里人生活也好,和亲密的爱人生活也好,独活怕是好多人都难以割舍的。
需要一个人的空间,一个人走走,会自愈的。
但是,也不要太久独活,我大概经历了很多不需要发声的日子,太明白有时候会囿于自己的小世界的忘我,感觉好像自闭一样。
人还是需要多吸吸人气的。
03我在刷某短视频平台的时候,它会推送给我很多类似的“月薪多少的独居女孩vlog”,博主人设相同,甚至开场永远是“进门开灯”,主要内容是洗菜做饭。
我相信博主们的初衷是分享生活,但有些像极了网络生产流水线的产品,对此我不置可否。
喜欢《独活女子的推荐》,因为这部剧诉说的是,要慢慢生活,学会搞活儿。
女主人公五月女惠她在品生活。
一个人去动物园,她不盲目的走完全程,只为她心里想的那个动物。
一个人点好多份某一种喜欢的寿司,吃到爽。
一个人吃烤肉,一个人去情侣酒店......她搞活儿,她享受。
“有些事必须要自己亲生经历才会懂,然后每经历一个小真相,就觉得自己心中的百科事典又增加了一页,因此能获得一点自信。
”最后,关于真正的独自生活,我想说的是,它不只是独居,是我自己可以为自己的所有行为能够负责,做所有重要的决定,并且在此基础之上的好好生活。
愿你我都可以“好好”生活。
还有更多治愈影评都在公主号 呼啊喂🌸
因朋友的推荐看了这部剧,使得我独活的目标更加坚定,虽然我和女主的情况一点也不一致,有一娃,离婚,目前没有工作,但是心态极佳的拥抱生活。
当我看完这部片子后,我忽然领悟到:“这样的生活状态一定是以后生活的主流方式,我们这些从泥沼中走出来而提前领悟到独活精髓的人比当是这种生活形态的先驱者和引领者。
”以前被社会主流文化各种洗脑,说什么老了必将孤独;一定要合群啊,不合群的人没有人脉,没有朋友,以后不会好过的;女人一定要结婚生娃,老来所依……我以前深陷在其中无法自拔,自我要求自己变成这些模样,我的内心焦灼到可以分分钟杀了自己,真的不是吓唬人,那种众人都是大同小异的思想,我总觉得自己超级错误,活出了另一种版本似乎是不对的,因为大家都能彼此认同,就是不能认可我。
后来成为了母亲,最开始作为新手妈妈,脑袋是大的,不知道要怎么办,娃娃一天天长大,要怎么抚养一个娃?
我自己都无法了解自己,没办法做到做好自己。
况且从结婚开始一直到有娃,我都是浑浑噩噩地,心里觉得这场婚姻不可能到尽头,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一言不合对方就是玩消失。
我简直无语到极点,每天脑子里就装着我怎么这么倒霉,这么不受生活待见,生活给我制造出这么多的麻烦,我要怎么活嘛!
可是慢慢地,随着时间一推移,我的思维开始发生改变。
分居是不可避免地事情,刚开始还因为大人的话想着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慢慢找到一个和对方相处的模式,毕竟孩子都有了。
后来越发觉得这样地委曲求全太作践自己了,一不做二不休,在一次争吵之后,我们彻底地不联系,反而让我的内心平静,也会享受当下,和自己独处,对自己好点了。
所以遇到低谷,听从内心的声音,就是什么样的方式能让自己舒服,就去做。
不要因为别人的声音而去为了迎合他们的建议而出卖了自己内心最真切实际的想法。
所以当我看到这部独活女子的推荐时,一是很大程度上能在很多方面产生共鸣,因为我已经独活好长时间了;二是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我更多的灵感,原来独活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而不仅仅只是去一家好吃的餐馆,或是逛商场,或是去公园走走……
毕竟喜欢的就是喜欢,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所谓人数、眼光、性别、价格、年龄的限制,某种程度上都是限制自己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的诅咒。
以下整理了五月女的独活推荐。
给想要体验其中一些项目的影迷们备忘。
1独自烤肉 要蘸上忠于欲望的酱料
牛百叶 酱料:芝麻油和盐里脊肉 盐腌牛杂汤2通过单人豪车了解东京
在舒适的空间里放松 一边享受沿途的景色 一边听讲究的音乐
3独逛动物园唤醒独活新人
动物园里可没有关卡我要看我想看的动物看到心满意足为止4水族馆
一边在夜晚的水族馆里喝一杯一边在彩灯中散步5天文馆
全方位视听享受6女子会服务宾馆
体验:餐饮,浴池,床铺7独活工厂夜景游船与其他独活女子相谈甚欢
人会在意他人的眼神 会被社会常识所束缚 还会逞强装好 还时常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来包装自己 但根本不需要那样做 因为没有包装掩饰反倒更好8独自品尝的法餐,更能细细品味。
香槟
菜花蛋奶冻配鱼子酱
滑嫩鹅肝酱配黑松露
金箔包裹的真鲷鱼肉
烟熏法国鸭胸肉
香草冰激凌9独活热气球 让人变成风
有些事必须要自己亲身经历才会懂 每经历一个小真相就觉得自己心中的百科事典就又增加了一页10低消费酒馆的独饮 助我意识到自身的成长
威士忌苏打炖内脏和鸡肝铁板烧注:一道常吃+一道主推 断掉电子设备 专心喝酒享受放空换场续杯
烧酒苏打炖内脏11在游乐园了解自己的喜恶
害怕是因为在脑中描绘发生几率只有百分之0.0000000001的最坏的假设12独活寿司象征自由
用自己赚的钱吃自己喜欢的东西13独活保龄球 初识运动的快乐
即使失误也不会心痛。
回忆无条件的开心。
14黑暗单车为独活而存在
在黑暗和大声的音乐下 能够集中于锻炼。
15独活攀岩结识同伴
忘记时间的健身锻炼。
16因独活BBQ而了解到独活的残酷
无论失败多少次 只要在成功之前都不放弃的话 在记录上便会变为成功葡萄酒放进保冷的水壶中带来烤鸡肉 鳗鱼 扇贝 棉花糖17独活温泉试遍所有温泉泡法
泡温泉前后各喝一杯水首先淋浴然后五分钟的足浴之后洗发接着8分钟的半身浴然后清洗身体再来3分钟全身浴果汁牛奶18对独活友好的一人桑拿
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桑拿—冷水浴—休息生啤烤猪肉三明治独活是了解自己 治愈自己的行为 也是向不擅长的事情行动的行为
如题。
在日语里,这并不能完全被理解为「独自生活」。
类似的词还有「婚活」相亲活动、「就活」就职活动等等。
在外的用餐、玩耍、社交沟通这些会涉及到活动消费。
所以女主一直在花钱买体验,完全贴合主题。
如果不赞成也不屑于这种消费主义观念的,其实可以去隔壁台看《小森林》。
独立女性,独自生活,独自活动,花收入的一部分去享受从未尝试过的事情,突破自我原有的界限,一件一件的新体验丰富人生经历,逛动物园看喜欢的动物、在水族馆喝啤酒、租豪车过生日、住spa酒店、去高级餐厅、坐热气球…这些大多数人喜欢结伴而行的事情,独活女子们一个人全身心去享受。
不是为了打卡和po给别人看,不会因为需要跟人建立社交关系而把这些美好体验的事情当作一种社交氛围的媒介。
仅仅为了自我满足和体验人生。
这个剧很励志也很鼓舞人心,也有共鸣。
到现在快四年时间,我一直在「独活」,跟女主一样,享受不同体验,挖掘同一件事情跟别人一起做和自己一个人去做的不同感受。
三十多岁未婚未育,无车无房,对跟人讨论子女房价家庭话题毫无兴趣也不参与,有自己爱好和喜欢的工作,收入足够,对现状满意。
不管今后的人生是否一直有人陪伴,至少我希望一直能有自己的「独活」时间。
ソロ活最高(^_^)v!!
热衷乐活的我,的确还是有很多活动没经历,很多地方没去过。
不喜人多的地方,不喜人多的时间。
每次独活时,一边享受着独享的美好,但一边也会想象旁人的眼光和言语。
“她一个人来玩呀,肯定很孤单!
”“她一定很寂寞吧,估计还是单身。
”“她好可怜呀,没有朋友!
”可能吧,在某些情况,独自活动的人就犹如异类一般的存在。
这周,五月女姐姐独自游玩天文馆。
根本没什么人看我,甚至都没人在乎我,大家都忙着打情骂俏,当然了,情侣来这里就是要“制造在一起的时间”,哪有闲工夫去关心其他人呢,但是我还是会不受控制地脑补着,他们投来异样目光,而造成紧绷地神经。
于我而言,独自一人逛天文馆、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根本没难度。
在这些地方,是给予知识和增长见识的地方,只想心无旁骛地汲取。
不想被打扰,也不想迁就,更不想被支配。
独自去情侣宾馆,享受女子会套餐,这是我从未想过的独活,不过想想觉得这很酷呀!
挑战情侣宾馆,估计最尴尬的部分就是前台 check-in吧。
跨越了check-in这步,后面会有超值的享受。
品牌繁多的洗护产品,任你选择。
设施齐全的宽敞客房,任你独享。
免费提供的客房套餐,任你品尝。
(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 money)
独自去满是情侣的地方,会觉得不自在,但这种不敢去、难为情的情绪,都是自己脑补出来的。
现实是,哪怕客人只是一个单身女性,都会得到与其他客人一般无二的待遇。
其他那些客人,都不会在意我的。
总而言之,限制我自己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别人”对自己的限制“。
所以,下次的独活,就勇敢选择和尽兴享受,其余的让别人去尴尬吧!
独活就是要忠于自己的欲望
EP01【一个人吃烤肉】先点椒盐牛舌,因为带酱汁的肉会沾到网子上,想吃肉的原味的话就要点带盐的肉
经验菜单:牛百叶(配芝麻油和盐),里脊肉(盐腌的),牛杂汤【一个人穿礼服、走红毯、坐豪车夜游东京】
tips:120分钟,最低消费25000日元(约1500人民币),一般33000日元(约2000人民币),还可以附加生日服务EP02【一个人逛动物园】不用迁就他人,不用被道德绑架匆忙路过每个动物,可以尽情花时间在自己喜欢的动物身上
宇都宫动物园【一个人逛水族馆】
品川麦克赛尔水上乐园tips:都市里的水族馆都是开到很晚的(待更)
1话弃,姐独自美丽,看到最后,哦,原来是硬广,都是些漂亮话
啥时候才能去日本啊啊啊啊啊!呜呜!
虽然本质似乎是大型系列广告,但我真的很爱看这种女生一个人吃,一个人玩,一个人慢生活的作品。而且本剧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社恐的生存之道绝对不是逼迫自己社交,恰恰相反,是充分独处,积累到足够能量以后自然能舒展自然地享受(一定量的)社交。
剧不至于两颗星,但是扣一星的原因是没钱啥也办不到。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评分这么高。虽然立意是享受自己一个人的时间,但是故事里充满着对于其他人群体性活动的不屑。难道不该是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吗?有人可以喜欢在豪车上开派对喜欢在动物园水族馆谈恋爱,彼此不干涉就可以了啊。
说是独活女子的生活,更像是独活女子割韭菜,告诉独活女子,只有独自消费才能过得快乐。毕竟很多独活的人不太消费,无法拉动经济,这部剧就是一个针对独自一人的大型广告片。一个人的豪车派对,一个人的烤肉,一个人去动物园还要买动物园里的动物点心,,,全是赤裸裸的消费主义,装点些煽动女性爱自己爱生活的话语。观看者要筛选出能让自己更美好的事情,不要算全盘被消费绑架,为了消费而去独活。
竟然有人diss它不拍女主的无聊日常,我真的笑了,剧的主题是独活推荐啊,不推荐活动是推荐什么?
另一种消费主义的狂欢~
看了5集,果然不止我察觉到这剧是单身消费主义指南,也许不去探索那么多地方和美食,只记录独居生活就会变成个人vlog吧……原本的立意是好的,一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必在意他人目光,尽情专注和体验感兴趣的事情,享受独处时光。传达出来的感觉像在评判选择集体生活的其他人,选择什么生活方式随心就好。
本来冲着江口德子和独活女子的设定来看的,结果看到的是满满消费主义的硬广,关键是废话太多,勉强看到E6弃。
你又有什么权力歧视别人的生活方式呢
看隔壁还在讨论纠结要不要养弟弟,艾玛,这是两个完全平行的时空嘛?
只看前三集,立意挺新颖,之后就变成旅游观光推广片了
算是東京的單身旅遊景點介紹嗎?看到第四集,覺得很像在介紹一個人可以去參加的外出活動有哪些。特別把女性拿出來講,主要是因為觀眾以女性為主,還是因為女生才會有這樣的一個人外出的需求呢?探究內心想法的劇情很有趣,但我覺得有時候自己開心就好,也沒必要什麼都思考的非常清楚。
独活の坦荡,大致上是杂志专栏的影像化~
仿佛在看吴珊卓 啊哈哈哈哈哈哈
其实一个人活动这个议题,很多很多年以前《欲望都市》就用几集主要探讨过,用Carrie的话来说就是date with the city,也是种一个人的浪漫,可是都十几年了日本再拍这个议题却还拍的有些沉闷,而且还很硬广,明明可以拍得轻松,诙谐,精彩,自然,要做广告完全可以用更流畅的方式软植入剧情之中,日本影视至今还是很少有能学到《欲望都市》精髓的,还不如泰剧泰影传神
独活不是迎合独身主义潮流的命题,也大可不必借公司女同事的嘴来衬托女主的独活经历有多新新人类,这就太做作了。
有一部分活动真的挺启发人的。找时间我也去试试看。另外剧里的滤镜真心不喜欢,咋这么暗啊!
过誉了过誉了滤镜实在太重了 也过于强调独活了 也可能大多数事情都属于我自己本来就会一个人做的所以就看着感觉 无趣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