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这片定位类型有问题, 应该属于宗教悬疑片, 算不上恐怖,奔着看恐怖片来的难免失望。
不过平心而论是一部很好的反宗教影片,把宗教的精神枷锁,思想控制等等都给贬了,但又反的不算特别厉害,结尾也宣扬了宗教起码有点心理安慰作用 。
虽然恐怖内容不多,高能镜头极少,但影片在辩论部分与场景布局上都下了极大的功夫,细看的话,都可以感觉到处处都暗藏玄机前后呼应,比较值得细看的电影。
《异教徒》这个片子很有意思。
刚开始导演通过两个年轻女孩私下里的谈话,向我们展示了她们很私人的一面,张口闭口都是性,显得她们很内骚的样子,而实际上她们却是一个规矩很严格的教会的宣传小蜜蜂,转头就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教会怎么怎么好,形成不小的反差,让观众在心里觉得这俩女孩假正经,并且肯定会因此遭罪,尤其是那个眼镜妹,聊到性的时候打从心底发出喜悦之情,说不定会提前领便当,因为在往常的美式恐怖片中向来如此。
后来遇到休格兰特饰演的深居老汉,事态果真按照观众预想的那样发展。
这位老汉用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宗教观对两个女孩子进行长达半个小时的反向输出。
两女孩年纪轻轻,能有多少知识储备呢,很快被说得哑口无言,尤其到了地下(教)室,更是被老汉借助教学工具搞得花容失色蓬头垢面痛不欲生。
在转入地下室场景之前,故事还处于斗智阶段,由相对比较正经的那位妹子和老汉battle,两人之间主要是关于宗教教义的辩论。
这个阶段的台词内容涉及大量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知识,我作为东大无神论患者,没怎么看懂,因此不予置喙,但老汉的“宗教抄袭论”我是听懂了的,因为他结合了流行音乐抄袭和侵权的案例,大意就是晚诞生的宗教在核心理念上总有那么一丢丢抄袭先前诞生的宗教,这个发现和我在先前文章中表达的观点很相似,我忍不住隔着屏幕在老汉的额头上点了个赞。
我只是抛出了观点,老汉却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细腻雄辩,显示出他浩瀚的阅读量和触类旁通的思维能力。
这么精彩的发言不去大学开课可惜了!
与观众的刻板印象相符,那位相对比较正经的女孩率先走出了老汉用语言布置的迷魂阵。
她看出来老汉的旁征博引只是假象,其实是在断章取义,为的是自圆其说,于是她动用起自己在教会里学到的知识进行反击,让老汉颇感惊讶,哟这美丽的小脑袋瓜里还装着学问呐!
中间几个回合下来,老汉自觉理亏,开始动用主场优势,将战场转移到了地下,随后就操持起武力和暴力这两项传统男性的手段对两个妹子进行压制。
这一部分片子有点回到恐怖片老套路的意思,但A24毕竟是A24,它坚持不用jump scare吓人,而是设置了一个较为巧妙的桥段,这个涉及到剧透,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大家可以自己到片子里去看。
就包括两位女孩的下场也是有点反常规的,和片头给观众形成的心理预期南辕北辙。
不走寻常路,有点意思。
看完这个片子,我感觉把宗教内容剥离,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女孩子出门在外,碰到爱唠嗑的老男人可千万别被他唠晕了,一定要坚持最基本的常识,在确认对方唠的不是什么正经嗑后,尽早结束谈话并离开。
生活中像休格兰特这样给屋子设置机关的老汉不多,但缠着女孩子唠没完的,据我观察不少,尤其是从事推销保险啊、房子啊这些在社会主流价值观里不是什么正经工作的女孩子,能遇到更多。
他们都以为能借着这机会揩油呢,哪怕揩不成调戏几句过过嘴上的瘾也是好的。
最后关于这部片子,我再次由衷感叹A24花小钱办大事的能力,我意思是这个公司每每能够用很简单的场景和故事,把片子拍出深意、拍出复杂性来。
就感觉他们的每一个道具、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其信息含量都比别的公司的片子高,可以多次观看反复推敲,耐琢磨。
在这里我把自己看过并且觉得很赞的A24发行的片子列出来,与大家共享。
其中加粗的是我着重推荐的。
2024 异教徒2024 血爱成河2023 利益区域2023 博很恐惧2022 鲸2021 杨之后 2021 绿衣骑士2020 米纳里2019 仲夏夜惊魂2019 原钻2019 灯塔2018 遗传厄运2017 灾难艺术家2017 第一归正会2016 瑞士军刀男2015 西部慢调2014 机械姬
影片开头,一对摩门教姐妹在传教过程中,take a break,她俩坐在长椅上聊一款营销产品:magnum condom大号避孕套。
长椅上贴的广告:Who says size doesn't matter?
影片片名金发女子抱怨:如今人们除了相信商业广告的marketing营销,似乎不再相信其它。
她认为,marketing都是洗脑,magnum condom和普通避孕套size并无大小上的差别。
这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目的是:卖产品。
(即:抓住男女顾客都想要大dick的心理,买了这款就证明你size super大,比普通的大。
尽管没有人的dick会像marketing里画得那样长,违背真理,很ridiculous,但是却还是这么营销了,人们也愿意相信)而黑头发女孩则认为,自己听姐姐提起过,男友size像巨蟒、大象鼻子很长,他们就用这个size (magnum condom)。
即她并不认为这是虚假营销,男性的size确实不一样,magnum condom确实比普通的型号要大一号。
这是俩人存在的一个分歧点。
从后面黑发女子胳膊上有埋避孕针的信息来推测,黑发女子很可能见证过不同的dick,所以她知道,两款condom确实不同。
金发女子不信,显然是Virgin,没经历过,不知道实践真相,所以才不信。
接着金发女孩又提到porn。
说前一秒女演员还在卖力出演高潮,享受sex。
但片场隔壁的后人让她小点声!
女演员被狠狠带入现实之中,显得狼狈和尴尬。
之前呻吟证明自己享受高潮,但被隔壁邻居无情揭穿,显得窘迫。
金发女孩叫paxton,她聊这个故事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她坚信上帝的存在,因为每个人都有灵魂,这是神的证明。
搞得一旁的黑发女孩怀疑,Paxton是否经常看黄片
然而Paxton很生气,否定三连,都快生气了。
Barnes一直在安慰她,看porn其实是正常的。
根据后面Barnes胳膊上的避孕针,再结合这里她并不随意评价paxton的话题,对观看porn也很中立,可以推测:Barnes并非死守教条的书呆子。
她信上帝,但并不会以教会的解读为权威,换而言之,她自己读经书,自己悟。
故事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二人是传教士,聊的话题比较open,看你选择相信她们很纯洁(信上帝)还是很虚伪(伪信)。
这里的闲聊可以看出,她俩并非老搭档。
估计只是这次被分到了一起。
黑发女孩叫Barnes,已经施洗了7、8个人
注意,Paxton此时的问题是:如何证明教会是真实可信的证据
Barnes并不否定信仰,她信God,但显然,她不认为教会的存在就是权威
然后她露出了思考的表情,随即低头看书。
可见,她话少,喜欢安静思考。
但尽管话少,她喜欢自己读自己理解god,也成功施洗了7-8个人。
在教会出生长大完全听教会的paxton施洗了0人,而兜兜转转最终才选择摩门教的皈依者Barnes却已经施洗了7-8人。
由此可以推断出,Barnes施洗的内容和方式并不传统,不严格按照教会的模式。
她和她的观点一样,有自己的思想。
俩人休息完,继续开始传教工作。
路过一个街区。
遇到了同龄人。
Teenages ask can they give a pic.Paxton欣然答应。
此时可以看出,Paxton更加外向、顺从。
显然没经历过黑暗,人更单纯
Paxton主动配合青春少女的合影,积极融入,不拒绝别人的性格在此铺垫。
而一旁的Barnes比较慢热,不过最后也缓缓露出微笑配合。
和后面所说的一样,传教者几乎不会拒绝他人。
本片的女主和16、17岁街边女孩一样,是同龄人,但是她俩是教会成员,日常工作不是上学,而是传教。
街头女孩借合影为借口,扒下paxton的裙子,看看她们是否真的穿魔法内衣,以此取笑戏弄她们摩门教。
Paxton被羞辱哭了,Barnes一边默默聆听,一边推进今天的工作。
她似乎并不理解,为什么paxton会这么伤心。
paxton很委屈,觉得世人在嘲讽她们摩门教
而Barnes则表示:自己也关注过负面评价,有些其实还蛮有意思的。
这句暗示了:在Barnes心里,其实并非别人说什么她就信什么。
教会一定不喜欢那些嘲讽他们的文字,那些歌曲也因不认同摩门教而写词嘲讽他们。
Barnes并不站在教会角度,她也会站在中立角度去思考。
她见paxton还沉浸在消极情绪中,转而真心安慰paxton:“Anyway,who cares what people think?
”
paxton感激地笑了。
两人来到Reed住宅门口,准备开始今日最后的工作——向Reed传教。
Reed让姐妹俩等了很久才来开门。
姐妹俩在等待的过程中,也潜意识觉得,reed并不迫切她俩的到来。
一个伪装“不在意”的信号。
(实际上Reed肯定看了门铃,知道她们来了,立即到最底层安排被他囚禁的先知prophet(实则女奴隶)今日任务,再确认各功能无误。
简直处心积虑,营造不急人设,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两位女传教者的心防)时间从下午走到了傍晚5:00多。
外面也从阳光明媚到飘雨。
paxton和Barnes在门口淋雨,祈祷圆满完成今日任务。
施洗Reed。
Barnes想着paxton之前说没施洗过任何人,为了鼓励她,cheer her up,所以善良提出,让Paxton做主导者。
自己作为陪伴者。
她把手机给了paxton
paxton利用等候的时间顺台词门终于开了。
注意看paxton的头发几乎湿透。
可见等了很久。
俩人选择等,而非中途开溜回教堂,说明她们很虔诚,把传教当成重要事情。
不容亵渎。
(真信)门打开,Barnes露出迷人微笑,和之前寡言少语的模样截然不同。
(也印证了之前Paxton说她已经拉到7-8个人头。
可见,Barnes业务能力在线,传教率更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paxton做开场白
这是Barnes的开场白
显然,Reed回应了Barnes。
说明两种引导而言,Barnes更成功然后paxton开始不合时宜的传教。
注意Reed的表情,他在观察,这个女孩子的性格。
此时paxton作为引导者,显然是失败的。
因为她只是自顾自说话,并没有引起reed的注意力。
她没能“控场”。
说这些的时候,也不看着Reed而是低头背书
barnes忧心忡忡地看她。
估计她俩第一次搭档,之前没合作过,Barnes被她的传教方式吓到了。
机械背教义?
这是什么方式?
注意,Reed开始尝试控场。
Reed看她俩淋雨,在门口传教,提出让她们进屋。
(看似是好意,但却是让她们远离真相、靠近危险的开始)
Barnes控场
Reed被她的话题控制住了
Barnes表示,如果reed没有女室友的话,她们并不介意站在门外、雨中聊天她俩表示,教会规定一定要有女室友在场才能进屋。
注意看此时,Reed开始制造新概念替换概念,尝试控场。
因为他的目的是引诱,所以他顺着女教士的话说,引入“老婆”这一概念、话题。
对于女孩们真正关心的话题“女室友”避而不谈,转而制造新概念,引导、分散女孩们的注意力
把人从“最核心的冲突问题”引开。
进一步用老婆、灵魂伴侣来分散注意力
传教女孩开始忽视自己的观点,用与引导者同样的语调讨论问题。
Reed又开始引导(控场)
控场非常自然是不是?
完全不像图谋不轨的坏蛋。
热情、绅士、体贴。
是俩女孩自己选择进来传教(自找的)
引导主动帮她们挂外套。
女孩同意。
随后Reed消失不见。
留她俩在前厅自便,“feel like home.”
女性的毛线🧶。
毛线织成的壁画。
幽默化解疑虑前厅干净整洁,以及明显属于女性的物品。
俩女孩对视,笑了笑。
找到了有女主人在家的证据。
(她们以为那是证据,其实只是Reed伪造假象的道具,和后面他用毒蓝莓派杀了“先知”一样,都是人造假象)进屋后,Barnes观察到,窗边有一只蝴蝶,获得她注意力后,蝴蝶主动飞到头顶灯罩里,做挣扎、被困之相。
困蝶,无法逃脱。
暗示Barnes不要进去。
(这里可以看作是神迹)结合本片最重要的意向——蝴蝶🦋,其实可以理解为神迹——Barnes死去的爸爸在追随Barnes,提醒她Dangerous!
但是,金属墙壁和灯罩束缚了她(蝴蝶🦋只能停留在灯罩里)隔着距离,远远提醒,危险⚠️别进去。
这一幕很有意思。
这里的蝴蝶我个人更偏向于:Barnes的幻觉。
独属于她个人能察觉到的神迹。
为片中后面提庄周梦蝶做铺垫。
(“庄周梦蝶"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的一个著名哲学概念,出自《庄子·齐物论》。
这个故事体现了道家思想中关于现实与虚幻、主体与客体之间界限模糊的哲理思考。
故事讲述的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悠然自得地飞舞着,完全不知道自己原来是庄子。
当他醒来后,发现自己是庄子,但又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一只梦见成为庄子的蝴蝶。
这则寓言引发了对于真实与梦境、自我认知以及事物本质的深刻反思。
)
一旁的Paxton看到的却是Reed和狗的合照。
没有wife。
事实上,这些最初信号,她俩本应该认真严肃重视,却选择性忽视了。
Paxton此时还很单纯,看人只看表面,她的解读是:Reed爱狗,有爱心。
结合庄周梦蝶隐喻,以及真实与梦境的相生关系,DOG颠倒过来就是——GOD。
毛线球🧶+毛线装饰壁画=表面,困蝶+只有男主人照片=内在真相。
当两种证据都摆在眼前,你更愿信哪一种?
其实你是由自己引导的。
选择了自己所愿意相信的,并无视相反的证据。
结合影片后面的特写镜头,颠倒概念重复出现。
有人说这是但丁神曲里的地狱图。
Reed看似去帮她们挂衣服,实际上却偷她们的车钥匙,到外面解开车锁,藏匿自行车,回来安排“prophet”——处于死亡边缘的受害女性,把自行车锁锁在最底层门把手上,再把钥匙🔑交给他,由他故意放错大衣口袋,故意制造危险⚠️信号。
(两种信号都有,研究她们到底信什么。
即使她们发现了reed的手脚,不再相信自己,其实都通往相同的结局——被控制。
做完一切,Reed从厨房出来,端着可乐和蓝莓芳香烃香薰蜡烛。
笑意盈盈的在沙发上坐下来,招待她们。
注意,摩门教规定不能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包括可乐。
paxton注意到他头发上的水珠、湿发。
但她没多想。
(危险⚠️信号被她无视)她完全被表面热情礼貌周到的Reed引导,在听到Reed说自己一直企图弄清真正的一神教one、true religion时,Barnes露出了下面👇这个表情。
她发现没有蓝莓派、只有两杯可乐。
而摩门教不能喝可乐。
Barnes察觉到了不对劲信号。
Reed一直在提“wife”、蓝莓派(新概念)还说对摩门教感兴趣,但他招待她们用的却是可乐(禁物)。
警惕⚠️信号,理性思考的BarnesPaxton和Reed small talk 时,Barnes的话题一直是:“the pie is amazing”,reminding Reed关于他拿出wife 和pie存在的行动(迹象),即:Barnes希望Reed拿出邀请她们进屋的前提条件,期望reed可以拿出证据打消她的疑虑。
以此证明她们选择进屋是正确的。
而reed则问她们,“猜猜是什么派?
”再次引导。
控场。
Paxton说闻上去像蓝莓派。
她孩童般的天真和纯洁,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Barnes的疑虑,让她放松一些,随即回以微笑。
她们成功被引导,放下警惕之后,Reed询问Barnes,她父亲是如何去世的。
(reed故意冒犯barnes,佯装天真烂漫开了个玩笑)paxton则面露尴尬神色,解释是肌肉萎缩症。
Barnes眼眶湿润。
随后Reed道歉。
barnes出于职业素养,选择微笑“原谅”(职业假笑)。
这一轮心理博弈,Reed看出barnes较为有城府,针对她下手,冒犯心理弱点,企图让Barnes分心分神,降低注意力,不去想wife和蓝莓派的事情,更多沉浸在过去回忆中。
从而达到控制目的。
Barnes下意识去摸胳膊上的伤疤。
而Reed也暗中观察到了
随着Reed故作绅士的道歉,Barnes强颜欢笑😬(职业素养要求他们不要轻易拒绝他人的善意,哪怕是道歉)
职业假笑完,Barnes是这个表情。
似乎在思考Reed说的为何父亲会死?
难道也是上帝的安排?
“如果真有上帝,为何自己人生中没有遇到过神迹,比如说父亲回来看她的征兆。
之前paxton也问过她,她说没思考过。
一旁的paxton是这个表情。
随即她说:“死后想变成蝴蝶🦋,跟随爱的人。
”(这里可以看出来paxton非常善良,她是在安慰Barnes:你爸回来陪伴你了,变成了蝴蝶,你刚刚看到的,这就是上帝的神迹,如果我死后,我也会这么做的)
Barnes听完,露出了感激的眼神。
这里可以看作是一种约定,和后面会呼应然后就是Reed又在装模作样催pie,一种心理暗示。
反复提及pie,使girls放下心防,他得以问出“一夫多妻”话题。
进一步引导,层层深入引导深度。
善意-恶意-道歉表示无意-善意-恶意-后退表示绅士-善意-恶意……随后的Reed大抵就是这么一套组合拳。
这里可看出Barnes在思考reed的话
Reed输出他关于一夫多妻的理论,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的信仰之后,Barnes问:“能见见你妻子吗?
”Barnes提出要Reed拿出邀请她们进门的前提条件——见他口中的wife。
一个老男人和两个年轻女性共处一屋,然后老男人还询问她们关于一夫多妻的看法,这实在是有点危险⚠️。
尽管Reed一直以辩经方式聊天,看似在聊宗教,但这个场景里的散发出的危险信号也太多了。
让人不得不注意到。
Barnes要求见Reed的wife,算是一种防御。
也算是一种引导、控场。
由于此前Reed吹灭了蜡烛🕯️,蓝莓芳香烃停止燃烧,所以Barnes嗅觉上察觉不对劲,她没闻到蓝莓派味道,好奇Reed妻子在干嘛,怎么还不出来?
以及她作为妻子支持一夫多妻吗?
提出要见wife是情理之中。
Barnes还想赶快见完Reed妻子,然后离开。
Reed起身去后面。
这里隐约可以听到后面餐盘碰撞的声音。
猜测是prophet——奴隶在做派(后面有个先知prophet由于太过饥饿,即使是毒蓝莓派她也吃了,但蓝莓派不可能凭空产生,估计是另一个奴隶在后面按照Reed的要求做派,然后发出了餐具碰撞的自然声响,这也能解释为何前面paxton和Barnes回坐在沙发上比较放松的small talk,如果没有听到后厨餐厅餐盘的声音是不可能的,Reed一定营造了后厨有人在做派的假象)
Barnes与生俱来感知到了危险,即使不想吃蓝莓派,但也不好意思拒绝。
所以暗示paxton说打包带走
灯光、香薰蜡烛和可乐都是不对劲的信号📶
钥匙在外套里,自行车要靠钥匙开锁,两人商量不要外套和自行车了,走回去。
外面下着暴风雪。
(电影里也需要用糟糕的环境衬托人物处境恶劣吗😅)门打不开。
她俩根本无法控制门、窗、灯💡。
是待宰的羔羊。
(除了ask for Reed's help,选择相信Reed,即:往房里走,别无他法。
)一切困境都由Reed设置,看似困境,其实都掌控在Reed手中。
并非天然困境。
简而言之,这里是以reed为主场的现实世界,一切听令于他。
他是GOD。
一旦ask for his help,向Reed求助,就是相信了他,相信他说有老婆,在做派,然而她们正是看到不对劲的signal📶才感到诡异决定离开的,说明潜意识不相信Reed,但出于礼貌或者教义约定的be nice,不拒绝他人,选择相信Reed。
Reed是如何引导成功的呢?
先是伪装毫无恶意、善良、等待救赎的人,诱导传教士主动传教,打开自家大门,靠撒谎引导传教士进屋传教。
噩梦真正开始。
每次发出危险信号,都伴随一个safe信号。
安全信号——Reed一直提及的wife、蓝莓派,以及诡异黑影(后来发现是柏拉图雕塑),通往书房、能顺利打开的门。
危险信号——就是各种bug。
人已察觉到,让她们感觉处在危险边缘的信号。
就像Reed预判的那样,她们选择更进一步,打开通往内部的大门(下意识选择相信)就像她们小时候被告知要信摩门教。
打开门,里面是书房,放着古典音乐。
这里是布置的第二层幻象,书房干净、整洁。
引导女孩们,这完全是女主人收拾后的房间,并非独居男性房间。
(释放safe信号📶)引导她们相信他是个正人君子。
有老婆。
大可不必紧张。
巧妙立人设手段,暗示自己高级知识分子,有审美能力,并非weirdo。
打开门,印入眼帘的书房
无论如何,Barnes都是那个主心骨。
穿着也说明不同性格。
paxton穿粉色、蕾丝花边,就像处女一样单纯,Barnes则是墨绿色高领毛衣,更加保守有故事
Barnes捕捉危险信号的能力更敏锐
Reed心理引导,引导她们只能往里找出路。
此时她俩站在书房入口处。
是否会接受reed的引导?
目前仍可选择后退。
事实上,后来教堂负责人——主教按门铃,门完全可以开。
只不过被Reed设置了机关,但此时,reed却对她们说:“大门不会再开。
”引导她们继续深入他布置的陷阱。
观众这里也能看出,Reed才不是什么God,他就是一个撒谎、不放小姑娘们从前门离开、并偷偷藏起她们自行车的老男人、伪君子。
Barnes警告Reed,“Reed先生,教会知道我俩来你家传教,一旦我俩失踪,你逃不掉。
”言语里引导、劝他别乱来,有证据证明是他。
循循善诱的Reed。
站位也变了。
the front door 给人家锁上,鼓励人家走后门出去。
(实际上诱骗、引导、控制小姑娘一步一步走入布置好的陷阱)
Barnes提出质疑,谁家好人会设置一个如此诡异的前门,这太奇怪了。
而且这明显是个陷阱
Barnes暗示Paxton,reed说的话有问题。
再单纯如Paxton也想明白了,这老头有问题。
她的眼神说明,她不再维持之前的nice,转而是怀疑、警惕。
注意演员这里的表情处理,发现Reed不对劲,觉得他坏,所以一脸警惕的看着他。
和后面地道里绝望的表演对比,演员演技👍面对质疑,Reed又开始释放safe信号,企图通过真诚引导、缓解两位的疑虑。
“我理解,现在的情形,2个年轻女性,1个老男人,对你们来说确实是个问题。
我不会强迫你们留下,你们随时可以离开。
”“我没有不让你们走,你们完全可以走,门在那里。
”他直接说出两位内心的恐惧和疑虑,以此激起女性天然负罪感和发挥气氛调和剂的本能,让女性自责、自我攻略“oh,他贴心考虑我此时的感受。
坏人不会这么做,说明他不坏。
”
Paxton听完稍微放松了点(演员演技真的牛)这招有效吗?
有效。
再次有效。
两位从一开始的“抗拒提议”到此时的“思考这个提议的合理性”。
成功被引导。
即被新话题分散注意力Reed说服她俩的理由是,前门锁了,要走就走后门离开。
不会阻止她俩离开。
Barnes也好奇这个Reed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
困境。
一个由他设置的困境,然后他好心扮演无辜角色:不是他迫使她们选择,他给了她们选择权。
换而言之,她们自己决定传教,自己决定进入他房间,决定坐下聊天,现在她们决定离开,所以,理应自己决定要不要走那个后门。
一切都是她们自愿的。
并非被引导、控制的结果。
看似开明的发言。
他无时无刻都在说政治正确的话。
引导她们,自己话的正确性。
又是赤裸直指人心的真实问题每次面对女主的疑惑,reed的套路就是说出“wife”、“pie”、“welcome to leave”、“I understand”等 soft 词或者真相,来引起女性的“自我攻略”、“自我洗脑”、“自我保护机制”,从而逼迫女主忘记此时的困境是他人为制造的。
被引导着做选择。
(无论何种选择都是被预先设定好的,通向设定好的结局,即被控制)包装在信仰和宗教外衣之下。
给女主们一种“他只是在进行思想实验”,一个“反传教”为目的的心理攻击、嘲讽手段,从而全然忘记自己危险的处境。
(分散注意力、新话题覆盖核心问题)
又开始用父亲的死攻击Branes的心理防线,激发逆反心理,逼迫、引导她做出选择他俩完全可以在外面坐着,直到主教来找她们。
但他们还是选择跳入reed制造的逻辑陷阱,去做选择(即被引导、控制)这片子很有启示意义。
如果你察觉不对劲,不要再move,stay 原地都比胡乱行动有效。
胡乱根据他人看法、观点、信息move,最后反而是一步步被套牢(像不像缅股大A?
散户被市场上喧嚣的、有心之人布置的虚假信息影响,风声鹤唳,最后亏本)all a lie.魔鬼的低语。
诽谤宗教、诽谤信仰。
just because somebody asked you to believe them他揭示说: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你被告知的,你只要停止相信,放弃这外在的声音,什么信仰、什么宗教、什么传教、什么选择,你放弃就好了。
别信就好。
你其实潜意识早就知道宗教这一切都是假的,是别人告诉你的,正如我告诉你我有老婆、有蓝莓派、前门是锁着的。
女主意识到reed说的是对的,这屋子的一切都是假的,不需要做选择,不需要从后门走。
前门锁着也是假的,手机没信号也是。
都是reed人为告诉她们的。
Branes祈求reed让她们给教会打电话。
意思是她不想进行这辩论了,她确实有被羞辱到。
她承认她们传教失败,现在只想离开这鬼地方。
她承认Reed羞辱人的行为和前面paxton遇到的青春期女孩一样,目的达到了,成功羞辱到了她。
reed说:没有电话。
此时paxton还天真选择相信,开口说reed的家非常像church,说明他内心相信宗教,说明他信,说明他不是坏人。
眼见Paxton还心存幻想,被自己的安全信号引导,还愿意相信自己给她说的一切,甚至无视危险信号,Reed配合地笑了:“我妻子建造的。
”意思明显:paxton继续无视现实、选择找证据证明reed善良,信宗教,那么他乐意提供谎言、解除疑惑。
引导成功了。
猎物上钩了。
barnes大脑飞速运转经过短暂思考后。
Branes决定从reed的后院离开。
(这里我想不通,为什么!
为什么barnes这么聪明的人,会同意选择二选一,正常情况难道不是坐在外面的沙发上,等教会的人来找她们吗)为何要主动往下走?
但丁的神曲里的地狱图剧里给的解释是,barnes认为,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是一场思想实验,是Reed设置来考验她们的。
(有点强行降智了我觉得,可能是为了剧情发展吧)
她大义凛然,分别打开两扇门观察,发现都不像离开这里通往外面的通道。
Reed又开始冠冕堂皇解释,说自己家在山顶,出去的路in order to go out当然是往下的。
reed问:“Do you want me to help you?
”Branes说:“Yes.”这里我又freak out了,为什么聪明如你branes会选择相信reed会帮助你们!!!
这里逻辑很奇怪!
已知reed撒谎家里有wife、引导她们进屋,如果reed不撒谎,她们根本不会进来。
都知道🈚️wife了,为什么还选择相信他会提供帮助。
只因reed释放了善意?
说了“do you want me to help”?
(又是看似退、实则进的strategy)居然又引导成功了。
看上去把选择权给了女孩们。
但其实困境都是他人为制造的。
是否邪教能吸引人,是因为它真假掺杂?
她俩本来站在入门口,现在好了,站到了书房中间,又往里面走了一步
“温柔一刀”确实可以让人卸下心防,偷袭成功。
Reed拿出了大富翁。
继续忽悠(传教)
之前的危险信号都给你吓出冷汗了,怎么还在这里听这个老家伙传教冷汗,你都吓出汗了。
说明你身体已经感觉到了危险。
所有的危险信号都直给了!
但随着reed掏出唱片机,播放柔缓的音乐,掏出大富翁,巧妙地把她们注意力引入到新话题,从而忘记自己的危险处境。
(邪教头子的strategy)
女孩们以为自己仍然处于安全的辩经中。
之前的危险都是自己吓自己。
自己是安全的。
没有人强迫她们进行这场对话。
可问题是,她们一开始目的是寻求出去的帮助,然而reed提供的却是温柔舒缓压力的新对话。
(用新话题覆盖核心矛盾,引导人群进入自己设置好的圈套,说出自己需要他们说的话题)结合片尾Reed说出的灵魂拷问:“why you give me the right to contol ?
”
其实Reed的这句话也非常杀人诛心。
杀死你的刀都是自己递出去的。
混淆“帮助”来混淆女孩们的警惕。
使她们从人参危机转移到精神危机上,误以为reed是在反向传教。
让她们天真以为这只是一场恶作剧、就像少女故意脱掉她们魔法内衣一样的恶作剧。
吸引她们来,不是为了接受传教,而是为了反向传教。
戏弄她们。
嘲笑她们。
但是branes非常清醒reed说:“Everything.”继续控场。
由此可见,这个困境就是他编排并导演的。
barnes认为,reed是在做实验。
研究她俩。
所以她选择了belief的门。
而Paxton一直在提醒姐妹,reed很明显不相信宗教,他在暗示我们disbelief这门是回家的门无论你接不接受Reed的引导和控制,你接受也好(选择disbelief,顺着他的话),是死路一条;你不接受他的理论,(选择belief,反对他的话)你也是死路一条,都是死。
他已经预判了们你的预判。
他要的从来不是辩经、真理,他要的是控制。
可怜的paxton,一直用善良揣度他人。
而barnes看上去冷静,但很显然也被引导到了错误方向(又再次忘记她们一步一步被引导进入reed人为设置的trap之中)
她一开始不相信这两扇门的任何一扇通往外面,后来被洗脑说自己被研究,这是一场思想研究实验,确实有一扇通往外面、于是她开始思考二选一,完全被套进去了,忘记初衷。
仅仅被指引就轻而易举开始2选1。
同时她也自信将现在的处境理解为“It's a game”。
barnes成功被洗脑,她认为,现在真正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游戏,她们信与不信上帝才是最最重要的。
(大错特错,真正重要的是你们被错误引导了)这就等同于,主动放弃了之前所有的“不安信号”,进入了reed设置的trap里,开始按照设定好的方向选择。
毕竟就两种选择不是吗?
reed安排两种选择是很容易的事情。
怎么就轻易落入圈套了呢?
不应该啊!
难道是因为barnes的好奇心吗?
她好奇这老男人到底有什么东西,让他不相信god?
barnes开始辩经
开始放下教会给的束缚(不与潜在客户起冲突),开始表达自己觉得被冒犯
这里可以看出,barnes思辨能力水平确实高,片头说她成功拿下7-8人应该是真的
虽然我此时选择belief,但那不代表我在回答你的问题,是因为我主动选择捍卫我的信仰,我选择坚定我自己
barnes:我不去猜你信不信,我觉得你信你就是信
barnes这里简直和刚开始的barnes判若两人。
开头的她不善言辞,寡言木讷,但这段在高压下仍能理性思考reed的论点存在的逻辑漏洞和错误并勇敢指出来,可见她真实的人格是这个
barnes也知道这是reed设置的陷阱,但戳破后,依旧选择坚定捍卫信仰,同时她用实际行动向reed宣誓,别侮辱人了!
停止你可笑的实验、游戏。
到此为止。
你不加入我们就不加入我们,我们也不会被你反传教。
这里barnes觉得自己成功逃过了reed设置的逻辑陷阱,逃过了reed的引导,即reed一直引导她们自己不相信上帝。
然而barnes觉得,reed怎么可能不相信上帝,他研究这么多宗教,肯定信。
只不过reed没看到神迹,开始动摇怀疑罢了。
因而才布置这个实验,来观察她们。
barnes真的勇啊。
聪明、冷静、理性、又信仰坚定。
推开门的神情。
暗示自己并未被引导,她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
她相信god,也相信god会bless them
Reed的神情很值得品。
他根本不失落,反而阴谋得逞。
不管你选择哪扇门,都已进入下一个阶段——被囚禁Reed根本不在乎你信不信,他相信的是,只要把人一步一步引入下一层,最底层,信不信不重要,愿意听话做事就可以了。
把女性放置在死亡边缘,她们就会心甘情愿做你指引的事情。
开始邪教了 教唆paxton主动去die
开始洗脑
不,你不可以。
你只是把人关在地下室,然后强迫她们相信。
你这样传教是暴力强迫
Barnes由于之前有过濒死体验,认为Reed一直在利用死亡边缘这一手段,让人就范。
这里barnes的智商特别高,在极度恐惧下,依旧保持理性,指出reed的问题所在:“给一个女子制造困境,然后逼迫女子按照reed给的指示去做出被预设好的选择。
”和之前reed一路引导她们一样,把她们一步步带入死亡的边缘,然后给一点蓝莓派,引诱饥饿无助的女性说出预设的台词。
一旁的paxton已经用眼神示意barnes,自己准备好了,不想再跟这个邪教头子对啰嗦,准备杀他自保了。
可惜。
reed先动手杀了barnes。
他大概看出barnes难搞,很难洗脑成功,沉默成本太大了,不如先解决掉,然后攻略paxton,她服从度比较高。
幸运的是,barnes的死,让paxton也醒悟了。
不再自欺欺人寄希望于reed良心发现。
她决定挑战他。
假意辩经。
实则伺机下手。
reed继续洗脑,对paxton说barnes是一段程序,所以才没有复活(reed又开始循环之前的做法:把女性置于死亡的边缘,引导女性只能听从他的指令做被期许的选择)
reed故技重施 又开始引入新的概念 以此来混淆当下局面,即barnes惨死,被他刀死,开始洗脑Paxton主动寻死
甚至引入道家的庄周梦蝶
注意看Paxton的眼神,barnes没死之前,paxton一直非常情绪化,只知道害怕和服从+寄希望于reed良心发现。
barnes的死、让Paxton成长,明白眼前这家伙就是为了杀人,而且是诱导自杀。
诱导Paxton寻死
paxton这个演员的高光时刻 演技炸裂了 演出了一种 事已至此 害怕也没用 我选择相信直觉和理性
她的脸上褪去慌乱,剩下一丝疲倦和无畏
理性辩经
这里也解释了为何她们会一步一步陷入此等困境。
因为好奇心。
她们允许reed一而再再而三和她们辩经、因为她们内心也真的想知道真相是什么。
换句话说,之前,barnes经历过很多故事,面对reed给出的辩论,她一定也很好奇,想辩论。
当Paxton经历过barnes的死后她也很好奇,reed指的唯一信仰是什么。
同时,她也知道,她根本没得选,这一切困境都是reed制造的模拟困境。
再者,要是能逃早逃了,还沦落到这步田地?
正是因为逃无可逃,唯一的选择就是往下探寻真相。
可能对于有信仰的人来说,辩经是一种诱惑,她们也想通过辩经看看事情真相。
好奇心驱使他们心甘情愿一步一步往下走。
Paxton无所谓了,下就下去吧。
然后reed就狠狠关上地下室的门。
他根本不在意paxton怎么想,是否猜对,只要把她囚禁到更下一层,任务就完成。
辩论的目的不是真相,而是控制。
一层一层制造困境,把目标囚禁,从上往下,别无他法,再理性也没用,因为物理上没法逃。
除了顺从。
到此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宗教是为了控制。
最后的结尾也很精彩。
我猜测可能是barnes死前在为paxton祈祷,祈祷她能逃出去,能够活着得救。
自己化作蝴蝶,按照paxton之前讲的那样停留在她的指尖。
这样paxton就可以认出来。
而现实世界里,Paxton找到了逃生窗,逃了出来,她感觉亲眼见到了奇迹、神迹、上帝存在的证据。
但是在没经历过这一切考验的观众视角,却看不到神迹。
觉得🦋是paxton的幻觉。
由此可见,神迹是一种感觉,心交,懂的人自然懂。
而那个自诩掌握宗教密码的邪教头子Reed却死于思想上的狭隘,他不认为有GOD,自己也想成立教会,控制他人,以此满足控制欲。
但当他在死亡边缘时,他也相信了祈祷的力量,甚至想靠近天使宝宝paxton,从一开始的轻蔑、暗自嘲笑到后期的靠近、相信,reed的信不是发自内心的声音,而是一种恐惧。
他被命运放置在死亡的边缘,相信上帝尚可有一线生机,而选择“不相信”则如同被上帝关死前门一样,并不是一个选择。
简而言之,Reed没得选,只能信。
Barnes姐妹的复活,只能说是她确实是天选之女,复活并不是为了自己得救,而是拯救值得救的人paxton。
这部剧卡司选的太好了!
一个个都是影帝影后级别,接得住戏,每个场景细微的人物心理变化都非常真实。
宗教题材的电影总是那么令人着迷,从直接各种神魔大战到邪教献祭这种超现实的元素,或者如本片这种纯现实但着眼于人性美丑,每次看到这类题材的电影上映,再加上惊悚元素,那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了。
影片在男主真的上手动刀之前,我觉得都是很精彩的,每个角色都很立体,尤其两个女生的设计和后续的进展,真的很有意思。
金发女生一上场看起来傻傻的,不仅大聊特聊自己的私密生活体验,还在被反问时试图掩盖自己的感性和欲望,而且进门前和刚进门这一时间段,金发女一直侃侃而谈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 反观黑发女生看起来则又酷又理性,不仅前半段一直充当智囊团的角色,后半段也通过避孕器植入的设定打实了她世俗且理智的人物性格。
但是影片中间教授让两人选门的时候,金发女生非常圆滑的顺着教授的意思走,说你把我们说服了,我们不信了,我们这就走,可以说非常的社会人了。
反而本来理智的黑发女生坚定的走向自己的信仰。
而这之后两人的角色又发生了反转。
理智的黑发女只关注在如何解决当前问题如逃生。
而感性的金发女则注意到了女尸动作不一致的细节,为后来的翻盘对峙提供了依据。
最后又落回到了自己最开始朴素的信仰,通过明知无用但虔诚的祈祷,帮助自己摆脱了危险。
这两人此起彼伏和此消彼长,对比着看真的很有意思,就好像有些情况下,理智冷静的分析,果断专注的执行是正确的选择,但似乎对生活的热情,对身边的琐事和细节的关心也大有益处,怎么说呢,越想越有意思。
但教授这边就差点意思了。
前半段喂饭一般的引导和说教,配上越来越惊悚的节奏控制,再加上两个女生到位的演技,可以说挺让人刮目相看的,但从教授真的自己上手开刀之后,这一切又落回到传统惊悚片的俗套里了,变态反派和主角之间的刀刀见血的你死我活。
而且细想一下教授这么做是要干啥呢?
你对自己的理论那么坚信不疑,非要找几个女生悄摸摸的实验有什么意思呢?
自己都说了,成功的宗教都是宣传的好,控制的好,那这关起门来自己嗨哪能成功呢?
而且低端到了真的自己上手沾血,那能持续得了几天?
影片最后其实留了挺大的开放空间,从黑发女乍起反抗开始,这后面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发生都不得而知了,毕竟前面坐实了影片没有超现实的力量,那黑发女的复活是不是真的要画上问号的。
金发女出来后 ,室外的场景分外的美好,光影柔和,但是却没有任何其它人出现,没有路人没有警察之类的,落在手上的转生蝴蝶也是转瞬即逝,哪些是真的,哪些又是自己的想象呢?
要是故事上再加把劲儿,把后半段改成教授真的只是用某种流程和体验上的设计,把两个女生说服了,或者哪怕只是怀疑了,自相矛盾了,有惊无险的回到了现实世界,教授这边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这种,那就好了。
但可能有商业考量,必须要加一些血浆元素吧,或者最后怎么圆回来也真的很难想,我反正是想不出来。。。
但瑕不掩瑜,整体还是好看的。
“Do you still believe that my wife is in the next room?
”这才是A24的味儿!!!
房子模型还致敬了一下《遗传厄运》。
在进入地下室之前(前55分钟)甚至想给5星。
影片在解构惊悚类型片的同时也在质问宗教信仰者的信仰动机与原因。
但是对于宗教的思考也只停步在了“控制”。
两个女主不知道墙里有金属板意味着什么;饱读经书的老男人也以为埋在胳膊皮下的金属棒是什么人工智能芯片。
(有被骂到的感觉,大谈什么宗教就是控制,宗教就是让一夫多妻合理化的人,看着金属棒,嗷,人工智能芯片?
笑死)我们不知道巴恩斯最后的“复活”是因为她被取出了避孕棒(可以想象这是什么样的教会),重新与神连接上了(一般认为孕育下一代是神性的体现),还是因为帕克斯顿的祈祷。
bingo!
我们发现了男人家墙壁里的金属板和巴恩斯埋在胳膊里的金属棒形成了互文。
男人说这房子是他老婆建的,也就是说他老婆的离世让他对所有宗教信仰失去了信任,也将他自己与外界声音隔离开来;巴恩斯的金属棒则是摩门教给她植入的“避孕器”,使她能坚定信仰,并隔绝其他“异教”。
所以互文的主题是“控制”。
剧本还是很工整的。
结尾更像是在叠甲。
所以影片的开头也很耐人寻味。
两位传教士坐在画有避孕套的长椅上讨论超大号避孕套与常规避孕套有无区别。
當代恐怖片最驚悚的場景,從來不在幽靈的尖嘯,而在人性的裂縫中悄然滲出的冷光。
斯科特·貝克與布萊恩·伍茲聯手執導的《異教徒》(Heretic, 2024),便是將這道冷光化為手術刀,剖開信仰的皮囊,露出底下蠕動的靈魂蛆蟲。
兩名摩門教女傳教士踏入休·葛蘭特飾演的孤僻男子「里德」的宅邸,像兩隻純白的鴿子飛入銹蝕的鐵籠。
她們本欲以經文馴化異端,卻反被里德以神學辯證為餌,一步步誘入精心設計的密室棋局。
信仰的傲慢與知識的陷阱在此交鋒,看似傳教者與被救贖者的角色,在幽閉空間中如沙漏倒轉,細沙流淌間,權力與恐懼的界線早已模糊如霧。
休·葛蘭特褪去昔日英倫情人的糖衣,將里德塑造成一具行走的悖論。
他的眼神時而如懺悔者般濕潤,時而如審判者般森冷,嘴角揚起的弧度既像慈悲的聖徒,又似嗜血的獵人。
導演刻意讓他的獨白沾染詩意,彷彿撒旦在伊甸園朗誦《懺悔錄》——當他質問「若上帝只是人類恐懼的投影」,鏡頭掃過牆角剝落的十字架,陰影中竟浮現尼采的臉。
這棟宅邸本身即是隱喻的集合體:旋轉樓梯如螺旋上升的信仰階梯,地下室藏著焚毀的聖經灰燼,閣樓的彩窗將月光濾成血色。
攝影機如幽靈穿行其間,將驚悚片的慣用手法昇華為存在主義的鏡像——當女主角索菲·撒切爾的瞳孔因恐懼放大時,觀眾看見的何嘗不是自身對虛無的顫慄?
最諷刺的是,全片真正的「異端」並非里德,而是信仰體系本身。
當女傳教士被迫面對「殉道究竟是奉獻還是自溺」的詰問時,鏡頭突然切換至教堂彩繪玻璃外的現代都市,霓虹燈管拼湊出的十字架在雨夜中閃爍,恍如上帝遺落在人間的電子殘像。
貝克與伍茲的野心顯而易見:他們要撕裂的豈止是恐怖片的類型框架?
更是文明社會賴以運轉的認知繭房。
散場時想起托翁筆下的金句:「所有聖殿的地基,都是用懷疑論者的骨灰夯實的。
」《異教徒》的恐怖,正在於它證實了這句讖語——當里德焚毀最後一頁聖經時,飛揚的紙灰中,我們竟分不清那究竟是魔鬼的狂笑,還是先知早該被聽見的哭泣。
-两个小姑娘还挺好看的。
-说了半天,老婆还没出现。
-真是吓坏了,不说一声就要跑吗?
可是因为啥吓坏了?
-选哪条路,都是到这一个地下室啊。
-不懂,为啥不能快点拽地毯。
——看完了。
-太多宗教性质的,所以能体会到一些东西、一些感受,但是不能更多的感到震撼。
-标准的惊悚片。
-男人的一划一捅,还是吓到我了的。
↑2025.2.9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要是上帝启示经由人类之手,并且人有缺陷、罪恶且撒谎,那我们怎么知道启示是正确的?
”“因为它让人感到这样是正确的。
”“没错,正是如此,就是这样,我很赞同。
关键在于自身与上帝的联系有多强!
”“为什么我们不讨论塔可钟?
”“因为这样我们就要为了讨论塔可钟,而去解释为什么我们不讨论塔可钟。
”也就是所谓的摩门教、科学教、伊斯兰教、佛教。
你了解的越多,懂得越少。
每个宗派、邪教、信条、教派,都声称拥有唯一真正的教义,但经过推敲后似乎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
信息被淡化,原作被掩盖。
犹太教是最早的一神教,理应拥有最多的信众,远超其他宗教。
而犹太教徒却只占世界人口的0· 2%。
“教会要么是真的,要是欺诈,它是上帝的教会和王国,要么就什么都不是。
”“我个人认为,当今世界所有一万种有依据的宗教,就像你们所属的象征教会一样,是人为制造的,闹剧!
没有神圣可言,你们的宗教经典只是摆设,如同这些荒谬的桌游一样空洞,是资本主义的产物。
”“我看到的就是你的先知描述的景象,耀眼的白色光芒,满是白云,但没有天堂,想要返生,现实让我觉得不真实。
那不是预言,那是濒死体验。
当你大脑缺氧,或者心脏停跳时,会出现不可思议的幻觉。
”“你知道吗?
当你回忆某件事时,你其实只是在回忆你上次对这件事的记忆,你并不是真的想起了那件事。
”对记忆的回溯,一次次的重构。
如果非去不可的话!
因为我想知道真相,因为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去经历。
“我来这里不是因为我选择来这里,而是因为你让我做了这个选择,因为你想让我相信,唯一真正的宗教:控制!
”“宗教就是一个控制的体系。
”我让这些女士受冻挨饿,这和你们教会在海地受到飓风重创后,去那里发放《圣经》是一个道理。
某些人失去一切后,会变得更好控制。
“你让他们控制你今晚所做的每个决定,他们决定你向谁祷告,何地祷告,祷告的内容,他们甚至控制了你修女服下的衣物,你的魔法内裤。
”“祷告无用!
你没有听说过伟大的祷告实验吗?
他们将病人分成受祷告组和未受祷告组,研究的结果确凿,祷告没有。
但我觉得这很美好,我们为彼此祷告,即便我们都知道,祷告多半没用,不只考虑自己,还心系他人,这挺好的。
即便那个人是你。
”“我感谢你让我的人生遭受的苦难,以及你默默为我铺就的道路。
”
两个女传教士巴恩斯姐妹应邀进入男主里德的家,在那里她倆开始与里德进行神学讨论,而他几乎立刻就扭转了局面,给这两个女孩进行了一场关于信仰和面信念的考验。。。
呃, 本片巧妙地将宗教历史和反社会行为结合在一起:是《电锯惊魂》和《沉默》的结合体。
格兰特非常享受男主角色这个稍显黑暗的角色,与此同时他与撒切尔,尤其是与伊斯特的表演相得益彰。
本片摄影是另外一大亮点<( ̄︶ ̄)/ 镜头以如此引人入胜的方式掠过这座越来越充满威胁的房子,盯着黑暗的走廊和楼梯,让观者强烈地感受到紧张和幽闭恐惧症,呃, 导演也喜欢拍脸,让我们近距离看到充满泪水的眼睛和恶意的笑容。
( ง °皿°)ง⁼³₌₃《异教徒》真正的恐怖之处并不在于暴力,而是里德精心策划的计划所揭示细极思恐:其中不仅包括死后什么都没有,还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所有东西都是谎言。
然而,这部电影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反宗教。
它留下了一些最大的问题让你去回答。
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的话。
作为现如今恐怖电影的金字招牌之一,今年A24的表现说不上太好。
《玛克辛》《荧屏在发光》的口碑算说得过去,那《前厅》《Y2K》可以说是惨烈的翻车了。
所以口碑相较还算突出的《异教徒》,一直是我的年度期待和年度恐怖电影备选之一。
现在终于如愿以偿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正片,很可惜它并没有我期待的一些内容,但倒也有些意料之外的小惊喜。
这是个看上去复杂的宗教信仰谈话,前面有着大量关于信与不信的问答内容,后面又陷入禁闭的恐慌,而它最后所指引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的态度和个人力量。
Barnes和Paxton是一对传教士搭档,二人负责分发摩门教手册和上门传教。
这天她们敲响了一栋孤独大宅的房门,开门相迎的Reed先生看上去热情又温和,对摩门教似乎充满了兴趣。
他告诉两人他的妻子正在烤蓝莓派,他很乐意二人进来坐坐并且向他传教。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如Barnes和Paxton所想的那般顺利,Reed不断的提出问题旁敲侧击质疑着她们信仰的真实性,他极端的发言让二人感到不安。
更关键的,是Barnes发现Reed点了个蓝莓派味儿的香薰,他在说谎其妻子在屋内。
但此刻为时已晚,羔羊已落入狂人之手。
在谈论这部电影主题表达之前,先要明确的是前面所说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体现在人物立场和对错上,休·格兰特饰演的Reed毫无疑问是电影中的绝对反派,但他的话不是完全对和完全错的,包括Barnes和Paxton的反击也是如此。
在电影的前半部分,Reed尝试瓦解宗教皮囊。
在这里,Reed用约瑟夫·史密斯一夫多妻的私心,人性的缺陷和私欲去质疑所谓上帝传话的不真实性,提出教义是一种洗脑策略。
之后他也用自己各种刻意的细节再次强调,Barnes和Paxton的信仰是受到外界影响的对谎言的盲信。
通过Reed的基本剖析,导演提出了人为教义的虚伪性和成年人的代际影响。
而之后Reed又开始长篇大论,用大富翁的历史去瓦解宗教的神圣性,圣经是可以解释再用成为其他宗教的,把传教士比喻成推销员。
归根结底,他所说的依然是宗教背后的他人操纵。
此时Barnes向Reed提出了反驳,质疑了他论述过程的不严谨。
这里导演通过一次忍无可忍的反抗为Reed完美博学的形象施加裂痕,这也是一次人物立场的转化,因为Reed的形象从宗教的质疑者成为了宗教本身,Barnes和Paxton则从代表宗教的传教士成为了这场游戏中的觉醒质疑者。
前面提出教义私心的概念后,导演又通过反神迹指出了宗教传统的神迹骗局。
Paxton进入地下室的深层,这里出现了代表基督的七芒星和代表撒旦的倒五角。
来到诸多女人被囚禁的场景后,仿佛约瑟夫·史密斯一夫多妻的Reed提出了自己的最终思想——宗教的本质是控制。
其实这句话里宗教已经不再是真实主语,控制才是关键——宗教只是控制的存在形式之一,所以在访谈中导演明确的指出这部电影也和政治相关,或者说它和什么都相关。
到这里,能看出这部电影所探讨的并非信仰与神的有无。
其内核类似1971年肯·罗素的《卢丹的恶魔》,片中主角格兰迪神父在饱受摧残后不再亲吻十字架。
那并不是他不再信仰上帝,而是他已明白握在对方手中的十字架代表的是他人构成的教会。
该片结局里Paxton说她懂祈祷没有作用,但这很美。
Barnes起死回生上演了真正的神迹,击败了代表控制力量的Reed。
和导演所说一样,这都是对个人信仰和体验的肯定,和他人的影响操纵无关,就像格兰迪神父拒绝教会但信仰上帝。
总之通过三人的周旋,斯科特·贝克和布莱恩·伍兹在片中简单阐释了自己的观念——他人操纵的控制真相,个人体验的力量和美好,永远保持不确定的质疑反抗态度。
那么回到结局,导演给观众留了个有点扑朔迷离的答案。
Paxton逃出生天,一只蝴蝶落在了她的手上,镜头一转这只蝴蝶又消失不见了。
其实这完全没有正确解读,因为这是他们故意留下的开放空间,好让观众用疑问把这部电影带回家。
可以理解这是Barnes灵魂神迹的延续,对Paxton之前说想死后成为蝴蝶的回应,也可以当作Reed那死后苏醒新世界的庄周梦蝶理论是真的,全看自己。
离开这些控制观点,还是回望电影本身。
其实我个人对斯科特·贝克、布莱恩·伍兹的搭档组合一直抱有高期望。
毕竟2018年时二人写出了《寂静之地》剧本,用静默的强设定放大了很多恐怖电影热衷的声音元素。
2019年自编自导的《惊魂鬼屋》,也是不错的密室砍杀电影。
但2023年的《逃出白垩纪》真是把我给看噎住了,烂到没话说,都不知道拍这玩意到底是为了什么。
好在这次两人拥抱A24的效果还算不错,1000万的低成本能换来4200万的票房已经够看了。
对于这么一部大量对手戏和反派为主的电影,首先必须要赞赏的当然是越老越邪的休·格兰特。
这几年他一直乐意出演些怪怪的角色,甚至采访时也专门表示自己想演点不一样的。
这也是导演组第一时间就找上他出演Reed的原因,结果无疑是让人惊艳的。
休·格兰特运用了丰富且浮夸的表情和动作,这些表演往往充满戏剧感展现着Reed那种掌握全局的轻蔑自大,对两只羔羊的不屑戏耍。
而且休·格兰特迷人的气质,非常符合Reed前面质疑者的形象,让观众真的想要完全相信他是对的而又被后面的撕裂所冲击。
Barnes和Paxton,索菲·撒切尔饰演Barnes真是cool爆了,暗色调造型和她的气质实在是很搭。
索菲·撒切尔本身的表演也很出色,像是Reed一番质问后镜头特写下Barnes一连串的恐惧表情细节。
至少在和休·格兰特对戏的过程中,索菲·撒切尔这神迹幸存女孩的演出完全没问题。
导演的诸多小设计结合朴赞郁老搭档丁正勋的摄影捕捉也很亮眼,像是各个人物的情绪细节,雕塑后的诡异黄光,穿越车锁的镜头的暗示,逃离地牢时衔接大宅微雕的转场。
特别是那个古希腊风格的雕塑,真实雕塑是没瞳孔刻画的,所以电影里那个这么诡异。
不过话说回来,那雕塑是哪个古希腊哲学家,真没认出来。
最后的最后,不得不说一点小失望。
其实我以为Reed的宗教迷宫会更复杂,我看预告的时候一直期待这个,《闪灵》般的微雕与迷宫呼应的设计,血淋淋的受苦回廊什么的,没想到真只徒留在思想拷打上了,Reed的形象最后也有点落入了变态的俗套。
杨子:真是房外有房,爹外有爹,我要再接再厉
最后有点降智和强行升华。
宗教的部分我看的有一搭没一搭的,感觉有点对不起人家,不过休叔这个角色真是天选,听他叨逼叨我是能忍久一些的
Monopoly那段真笑喷了,那段之后剧情急转直上地好了起来。这部电影唯一的问题就是审美跟不上,概念和演员都做到了,人物弧光反高潮写得都很好,但是导演对于镜头语言的使用以及开头的那种编剧程式实在是有点老套了……这个电影可以再短十分钟。休格兰特确实已经成为了当代最优秀的演员之一,本来散场想开玩笑说这角色就是一个quiz疯了的教授,还好没说因为一起聊天的就是我们学校教授…………
一个关于宗教的信仰式答辩,对话类电影的某些台词和设想以及对宗教的思考分析算挺有趣味,两位教徒姐妹一个选择believe一个选择unbelieve,只是在自己的信仰方面上依靠个人思维去选择相信上帝是否亲临于自身,可男主却认为唯一真正的宗教就是控制系统,异教徒的身份则由两派不同的主导面向不同的身份,每个人都可以是另一方的异教徒。因此电影都在此铺垫上进行探讨,且结局反倒是迷惑重重,是否已经成为濒死世界也在于我们是否相信电影里阐述的宗教关于死后才是唯一真实的。当然作为一部略微“沉闷”的电影,基于大量对话和深奥的思考引导,观感确实也因人而异,三位主角的演技反倒是真精彩,其余便不太惊艳
a24的机关用尽已经到了花式拼盘流量卡司和填鸭挤塞流行热梗的定制趋迎影迷用户也再不能遮羞空匮贫乏剧本的绝望地步。张贴解剖宗教人造本质的名目迂回折返机械降神的传教宣传主旨,假借小妞大战老登的时髦恐影类型和母题糅合迭代,影片主体却仍是含有微量逃杀情节的白男说教和爹味讲演两小时低级阴谋论入门废话倾销。电影的施魅秘术被愚笨剧本行至后半降格神幻莫辨为物理装置骗局可笑的自我拆台反噬,全局恍如hugh grant自娱自乐的独角戏,年轻女演员们只得无力解控偶人般被挪移棋格的傀儡待遇,而编导选择摩门教作为撞针根本不是为了异端团体中妇女的非人境遇发声,他们的骑墙态度甚至从未敢于危及宗教虚构真相的核心,在直面虚无地狱之前即刻悬崖勒马在粗暴幼稚论断,龟缩回给真正目标观众:美国白顺直基督教徒社群,量身定做的抚慰神迹。
7/10
在角色设置和母题上均使用了“障眼法”去打破观众的类型片预期,这是这部电影最棒的地方。
宗教的本质是控制,而信仰本身是选择相信?
以为要憋个什么大的然后说最大的宗教是control…有种只硬了一半的感觉
小鬼遇大神
极好的台词对白,信徒为信仰而死,异教徒因肉体而死,不虔诚者困在生与死之间。女主角推理因果那段话真迷人,指出控制概念:宗教控制,性别控制;而本身她是个不坚定的信徒。三道门制造了悬念,定时开闭的门背后是一个信仰的阈限空间,还涉及了模拟世界,信徒恐惧、疑惑,异教徒化身掌控游戏规则的神,介绍起桌游规则,类比各派宗教。信徒接受异教徒制定的考验,神的唯一性在控制权转换时进行了交接。两个女主角的出口,要么是等物理的大门打开,要么化蝶离开,或者等信仰溃败,对现实认知抽离后以新身份重生。
8分,算是今年看了这么多恐怖电影中,唯一一部没有被欺骗的,A24还是值得信赖的!开头的一番说教及与休叔闲谈的段落过于技巧化,当两个女孩锁进地下室,休叔成了这场游戏的上帝之时,叙事才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从对宗教的反抗,再到以控制作为宗教的实质总结,最后运用祈祷实验再次揭示了宗教的实质。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女孩祈祷之时,似乎已死的女孩竟然有如此生硬的反转,第一时间没有感觉到编创的生硬,而是结合祈祷,使得宗教的实质再次模糊起来,又有了一种神学的超验性,想想真的是有意思啊。正如女孩所说,宗教是一种激励的信仰,是控制人性自私的表现,但当这种信仰成为了控制他人思想之时,这种信仰是自负的,宗教已经不再是宗教,而成为邪教了。演员表演的都挺不错的,休叔表演的也好,就是休叔慈祥般的面容倒是没感觉到坏人的戾气啊!
sophy
欢迎来到信徒不妙屋。
没想到那个长老居然是毒液。年纪上来了也是有别样的魅力。
一部实验性很强的片子,没有什么特别新颖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从信仰出发,心理和智商的精神博弈加密室逃生,惊悚部分少而又少,话痨式的神棍传教。文本性太强,台词密集,除了最后一幕较为失控(相比前部分而言)休格兰特这次的表演真心让人刮目相看。
6.5/10
看到一半真的要睡着了 本以为是恐怖片还买了Dbox座位 结果花钱去电影院听课去了 椅子摇摇晃晃的真的很好睡。 剧情也是毫无逻辑,搞得像两个人玩密室逃脱,两个女主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刺杀这个变态男她们偏不,看得气死人。最后一段强行柯南包青天剧情也是毫无逻辑,地下室囚禁那么多人也没人发现,无语到家了,千万别花钱看
没有任何侮辱智商的jump scare,完全是心智之间的对决与绞杀,仅这点就当得起年度恐怖片。在宗教与反宗教之间高空走索,通过密集对话将信仰玩弄于股掌,最后更人间清醒的直指宗教本质——控制,却又以庄周梦蝶留出一扇逃生之窗。A24选恐怖片的眼光好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