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角的圣诞夜

Christmas Eve In Miller’s Point

主演:马蒂尔达·弗莱明,玛丽亚·迪齐亚,本·申克曼,索耶·斯皮尔伯格,弗朗切丝卡·斯科塞斯,迈克尔·塞拉,艾尔西·费舍尔,尼尔·汉博格,凯维赫·扎赫迪,Leo Cha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4

《米勒角的圣诞夜》剧照

《米勒角的圣诞夜》长篇影评

《米勒角的圣诞夜》短评

Capturing both the cheer and frustration that accompany holiday gatherings, Christmas Eve in Miller's Point is a yuletide chronicle that rings true.

10分钟前
  • Richard Wang
  • 还行

8th PYIFF,如果选为闭幕片露天放映发放啤酒会好很多,充满困意的同时又过于清醒的观众深夜被按在座位上看别人联欢几乎没办法共情,更无法解锁其中的那份惆怅。

12分钟前
  • 神秘列车
  • 还行

你瓣现在这么喜欢老美学院风吗?这不就是美国b级恐怖片的前戏合集吗,这片子最大的缺点就是最后没出来一个假扮成圣诞老人的杀人魔把这些人全杀了。当然我看到这部片收到比那些老美b级片更多的关注和好评心里不平衡而已。

13分钟前
  • b110园长
  • 推荐

4.5。国内还没什么人拍出来的90后记忆给美国90后拍了出来,林克莱特后继有人!喧嚣和宁静共存的记忆图景,热闹背后是用感知层捕捉切身氛围的境外之景,那个“我”既属于家庭一员,也像录音机外在于此,悄然刻录下声光轨迹。因此没有完全明确的人物-主体和叙事线,他们依附于那个虚焦的氛围进行无指向的交互,显露的不过是经验自身的持存模样,隐藏着无须展开和装置的忧愁与暖流。(显然,是青少年视角开启了整个经验流。或者说,最终是记忆自身在运转,未把主动权过渡给那些主体,尽管其表面呈现为一些类型化的组织和看似有形的轨道,却时刻环绕着记忆的流动基质,越过事件中心,滑入声光的晕圈(这恰是寺宇之间失败处)。So本片的圣诞景象就超越了“圣诞快乐”这一文化符号的远观,而内化为“过年好”的私人经验,触及深处

17分钟前
  • Acchan
  • 推荐

人物的面孔完全是卡萨维茨式的,当用特写镜头放大演员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时,整个空间都被肢体语言所具有的压倒性的模糊属性所支配,物的坚实轮廓也会开始溶化。

20分钟前
  • Gymnopedie
  • 还行

一部家庭群像戏,围绕圣诞节展开。好像讲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讲,挺无聊的,其中有佳句无佳章。

25分钟前
  • 如果我是dj
  • 较差

作为一部圣诞电影,是没有戏剧冲突、无事发生甚至有些无聊的,但对家庭代际群像的刻画、家人团聚氛围的塑造是无比真实准确的。节日元素营造的喜庆氛围下是通过日常化言行的反差映衬出的淡淡悲伤,大家只是在一场欢快的主题表演里展现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身体每况愈下的老人、调皮胡闹的小孩、夹在中间被压力包围的落寞失意中年人,现状太扎心便默契地集体忆往昔,有压力和情绪不如喝个大醉发疯宣泄,年轻人趁着大人扛下所有便不顾世界死活地撒野狂欢……团聚中传统家庭框架也在默默分崩离析,全片四字概括就是——“大过年的”

26分钟前
  • 周日乔治在公园
  • 推荐

6/10。挺惭愧的,电影进行到小孩们开车出去鬼混的时候实在是坚持不住了,大概间断地睡了不到十分钟(结束前恢复了),本来以为会错过什么十分重要的点,结果散场之后听旁边的路人小伙讨论,确实是没讲个啥。这片最重要的还是中前段关于老母亲养老善终的各种安排、争吵与妥协,这部分内容还是蛮见功底的,别的就实在是太过于发散了。不过,就单凭影片开头那几个镜头设计就能完爆这届很多的国语片了。跪求平遥排片人以后别把这种片子放到午夜场了,折磨人呀!9-26 平遥电影宫小城之春厅#8th PYIFF 2024年 第6部

27分钟前
  • 捆绑↑天堂
  • 还行

+ 也许导演自己也没意识到吧,一部关于圣诞夜的电影,同时也会是一具对于美式电影的反讽装置。它对准糖霜、蛋糕、饼干、火鸡、毛衣和雪花,对准家人、同伴“脸谱化”的表情和反应,陶尔米纳充满肥皂泡泡质感的记忆,同容许无限留恋、停泊的消费主义时间,共同构成了阈限空间式的镜头景观。时间的内与外,空间的冷与暖,随之,(影像)记忆里的所有的恋物与恋旧都变得有了温度。

31分钟前
  • 花地
  • 推荐

# PYIFF 2024还好中途离场去和伊藤诗织聊了会天,不愿再看中产白人家庭絮叨琐碎的圣诞记录

35分钟前
  • O莙
  • 较差

小孩子撑着眼睛等圣诞老人,大人们在路边等着消防车彩灯巡游。年轻人在房间里抱出蜥蜴,情人们在车里激情热吻,流浪汉在街边垃圾桶里找贝果,老太太在轮椅上陷入睡眠。你闯进一家小店就能得到一扎啤酒,门口的巡警置身事外却也在庆祝的气氛中。享受圣诞的热闹也要承受结束后的落寞,圣诞仿佛不会过去。

36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金色、红色与绿色交织的复古色调,电影复刻了80年代的圣诞氛围——闪烁的彩灯、丰盛的圣诞大餐、树下堆叠的礼物,每一帧都流淌着节日的暖意。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而是聚焦平凡却动人的生活切片:全家参与圣诞游行、围坐观看家庭录像带、闲谈工作与琐事;孩子们沉迷电子游戏,年轻人驾车夜游,长辈们笑着摇头。这些细碎的日常,像一杯冒着热气的可可,散漫中透着温馨,慵懒里藏着深情。导演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将“家”的松弛感具象化。观众仿佛置身于米勒角的壁炉旁,感受着毛衣摩擦的窸窣声、笑声与雪落声交织的治愈感。这种不刻意煽情的生活流叙事,恰恰成就了影片独特的魅力——它让我们相信,平凡烟火才是圣诞最珍贵的礼物。

39分钟前
  • kerrysun
  • 推荐

接受无能

40分钟前
  • IckleBickle
  • 较差

8.5+/10 不是因为感动落泪,而是幸福得想要掉泪。事件的去中心化意味着你随时可以暂停(放空)或是醒来再看都不影响什么,镜头轻扫过每一个人的面孔串联起我们共同的记忆-西方的圣诞,中国的春节以及儿时久远的时光。不同情境的变速处理时常令人目眩神迷,或是基于当下的现实或是基于天真的想象,而导演从未沉湎于任何一种氛围舍不得抽身,要么直接跳到另一个场景要么做个漂亮的转场无缝连接下一场戏。陶尔米纳的厉害之处还不止于此,这里的确有体感丰富的群戏,更重要的是群像之所以能立住是因为他精湛的调度化演员的表演无痕,他们和那些过往似乎真的存在过。于是即使再舍不得夜晚的结束,我们也都知道分离是迟早的事,只是无需说再见便消融在最后凝望的眼神里。

42分钟前
  • 无语的dreamer
  • 力荐

仿佛是给千禧年代的一封情书,居然可以从头到尾都沉溺于一种情绪中无法自拔却又不令我生厌。马丁说来自山西小镇的小武让他想到了自己的一个叔叔。米勒角的圣诞夜也一样在把我的思绪不断地拉回到童年时在西北的老家度过的那些除夕夜。那个时候所有的家人都还在,我也感觉不出成人世界隐秘又复杂的人际逻辑,只觉得那个时候全身被节日的气氛包围,每个人都很快乐,虽然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快乐,就好像在电影中被胶片颗粒与恋物感伤包裹的圣诞之夜。它美化掩饰了非常多的东西,像是只属于自怜老人的怀旧童话,但也想毒品一样让我无法自拔,这是昨日世界的遗留切片

47分钟前
  • montage
  • 推荐

一个永恒的圣诞梦与徘徊在其周边的阿纳塔西,警察既防止梦向现实外溢,也阻挡梦中的犯罪份子。相比前两部,Taormina不再满足于单个“光值”最高的点,而是反复开启闪光灯,反复“第一次”打开这座大房子的门,反复重温那些聚会中气氛的高潮点,因为很快,我们狂喜的感觉会飞速消失——就像飞速驶过的光车一样,我们需要这种迷人的、催眠的光影,因为它足以让派对持续闪着亮光,而不是在黑夜中孤独地熄灭。

52分钟前
  • Théo
  • 推荐

其乐融融与层出不穷的严肃、悲伤和孤独,混合在一处依然是甜的味道。影片很碎,各个小品融合的很好,温柔与苦涩在空气中流动着,每人的心情就像扫地机器人无处安放。惊悚小屋找蜥蜴、一闪而过的光影卡车(形似鬼魅或消防)、无人钢琴与双人合奏、三次对卖房的讨论与母亲的对比、没有收到礼物的人与扔掉礼物的人、警察奇怪的期许、围成一圈的汽车选择伴侣、那场雪、偷窃的圣诞老人,合并一处,皆是温柔

57分钟前
  • 半弦月
  • 推荐

美利坚之回家团圆饭

1小时前
  • 泥巴
  • 还行

好冷清

1小时前
  • 视奸反弹
  • 较差

#10684. #8th PYIFF# 卧虎。前入围2024戛纳电影人双周。赛前最期待的片子,2024当红炸子鸡Omnes小组作品。但是看了也就……那样。复古气氛抓得挺好,但实在有点太过冗长,尤其后半段,结尾收得也有点奇怪。不过居然从中也看出了一丢丢《麦秋》式的“这是我们家最好的时候”的物哀情绪。

1小时前
  • 胤祥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