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11天

冰雪11天,冰雪十一天,The Next 11 Days

主演:刘桦,冯远征,黄奕,郭家铭,奚美娟,柳岩,梁丹妮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2

《冰雪11天》剧照

冰雪11天 剧照 NO.1冰雪11天 剧照 NO.2冰雪11天 剧照 NO.3冰雪11天 剧照 NO.4冰雪11天 剧照 NO.5冰雪11天 剧照 NO.6冰雪11天 剧照 NO.13冰雪11天 剧照 NO.14冰雪11天 剧照 NO.15冰雪11天 剧照 NO.16冰雪11天 剧照 NO.17冰雪11天 剧照 NO.18冰雪11天 剧照 NO.19冰雪11天 剧照 NO.20

《冰雪11天》剧情介绍

冰雪11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8年1月26日到2月5日,突如其来的寒潮,使花城广州呈现一片北国风貌。数十万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故乡在召唤每一个游子的心。 没有人知道,满载团圆之梦的列车什么时候能够到来。这是广州交通史上最难忘的一次春运,无数旅客晕倒、哭泣、呐喊。 危难时分,数万名公安干警以自己的身体组成人墙来维持秩序,保障安全。11个不眠之夜,他们的眼睛充血了,嘴唇干裂了,声音沙哑了。11个不眠之夜让警民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敲击真相老妈老爸的浪漫史第一季桃子男孩渡海而来武法律师松根乱射事件毕奥神父明星志愿通缉令人间失格亿万富翁女生爱女生恶棍少爷别碰我突围行动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理查兹帝国姐弟傩之恋七月半之恐怖宿舍追鹰日记谜情公寓末世遗言万圣节前夜2首尔破笑组沉默的巡游我的女神女汉子国王口信张三丰之末世凶兵恐龙那时候那些人小皮匠登基

《冰雪11天》长篇影评

 1 ) 大灾无情人有情 郭家铭演技蜕变献真心

别指望看《冰雪11天》就能得到像看《后天》或者《2012》那样的视觉刺激。

虽然,《冰雪11天》确实是一部灾难片,但是它又绝不是好莱坞式的那种动不动就山崩地裂,烈焰熔城,或者暴雪寒潮冰封世界的灾难大片。

《冰雪11天》没有豪华的明星阵容,也没有让人震撼的电脑特效,甚至都没有直接将镜头对准冰与雪,但是这部灾难大片真实揪心,会让每一个观众都会触动,那些黑压压的人潮,那些同胞的各种表情的面孔都会告诉你什么是中国,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安危又是谁在保护着。

影片以2008年发生在我国南方的特大冰雪灾害为背景,展现了在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都受阻的情况下广州公安民警保护及疏导滞留在广州火车站百万旅客的11天完整过程。

是的,没错,《冰雪11天》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歌颂国家歌颂公安民警等部门。

但影片不仅仅是赞颂,更是记录与展现,是在用非一般的电影手段在大银幕上讲述咱们老百姓的真实故事,经历过2008年冰雪灾害,以及那些每年春节期间被淹没在春运大潮人流中的人们,还有坚守在岗位的铁路职工以及协助春运的各种警力都懂,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多么的真实。

冯远征饰演的公安局长,刘桦、郭家铭饰演的警察,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而小保姆,饭馆老板一家,饭馆服务员记者,以及无数的警察与手握车票等待回家的人们,这些专业或是业余的演员们,都是让这部纪录片式的非纪录片更为真实感人。

《冰雪11天》中展示了无数的警察形象,但除了刘桦、冯远征、侯勇这样有着丰富表演经验已然已经到了一定境界的实力派老演员来说,郭家铭在片中饰演特警队队长同样让人过目不忘,郭家铭在片中与柳岩饰演一对夫妻。

在冰雪灾害到来时,他正与妻子离婚,心情郁闷,但是面对难以预见的灾难,面对车站广场上的人潮,面对家庭、孩子、女人以及母亲和同事等社会不同阶层的人,郭家铭都保持独特的态度,坚持履行自己应尽的各项职责。

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冰雪11天》有电影的拍摄的画面,还有大量当年滞留广州火车站时的实拍画面,真实画面结合电影艺术处理的手法,让《冰雪11天》接地气,而郭家铭的戏份虽然有限,但与刘桦、冯远征、侯勇这样有着丰富表演经验的老戏骨放在一起也可圈可点。

从新版《永不瞑目》中不同风格的肖童到电视剧《要过好日子》的小人物常江,还有数部影视剧各种不同角色的打磨,郭家铭稳扎实打的锻炼着自己的演技,一步一步的前行,一点一点的成长,已然从一个偶像派升格成演技派,就好像在《冰雪11天》他饰演的这个奋战在事故一线的特警,用从容不迫的表演诠释了一个背负着各种压力的男人,他的苦恼、担忧、愤怒与坚毅、诚恳都展示的恰到好处,让人觉得亲近又自然,就如同身边的人一样,没有半点浮夸刻意的感觉,让人对他未来的演艺之路充满了期待。

 2 ) 字数超了写不了短评

特警这条线的编剧好会写,所长师傅带出个胜于蓝的局长徒弟,师傅带队在一线站岗,心疼部下,申请轮班,被拒,觉得委屈,两人在对讲机里大吵一架。

接下来编剧两头写,一是吵完架以后师傅还帮忙找他丢失的警官证,二是因为站太久,师傅痔疮犯了,擦凳子上的血被徒弟瞄到,这时候他的反应不是上前关心,也不是把师傅换下来,是偷了女同志的卫生巾包在报纸里托小警送过去,师傅打开之后,在公频里骂了一句:“衰仔!

你好嘢。

”只有正在站岗一动不动的徒弟能听懂。

啊啊啊啊..... 好一招化骨绵掌,月光如水照缁衣。

另外有很多细节都特别好,比方说指挥官的声音到后面越来越哑;两手拿行李的人把票咬在嘴上,检票员剪完票再塞回去;某个等急了的老乡爬上高处唱民歌,一对恋人在火车窗口吻别,被急于从窗口翻进去的乘客挤开...... 一定是调查做得很扎实。

笑点的安排也完全不轻浮,是一个人找他的妻子,结果特警把名字听错了,于是火车站各处都在喊“谁是张曼玉?

”有个女孩惊讶道:“张曼玉跟我们同一趟火车!!

”同伴说:“飞机飞不了,只剩下火车了,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小女孩的白色小狗进站挤丢了,春运过后广场空荡荡,它从垃圾堆里爬出来,呜呜呜呜呜因为有这些盘根错节的小根须,集体场面,命题作文式的升华都显得不尴尬,虽然电影质感和美学方面显然基本无追求,但是真的好好呜呜呜呜,写论文的时候连主旋律片都可以这么好看

 3 ) 《冰雪11天》郭家铭用冰雪温暖“TA”的心

《冰雪11天》无疑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是主旋律电影并不一定代表着古板和乏味,相反的,这部电影通过对2008年初广州火车站滞留乘客的真实情形再现,通过对郭家铭饰演的普通警察在危急时刻坚守岗位的人物塑造,让观众在如今这个喧嚣的时代,感受到一丝真实的感动!

《冰雪11天》用刘桦的话说,这部影片没有任何的叙事技巧,故事发展也并未追求太多的起承转合。

只是用平常的镜头,描述了一件真实存在过的事情,假如有人把这部影片称之为纪录片,或许也并不是不可以。

通过纪录片的视角,也许观众更加相信自己看到的那一个个晕倒的女孩、失散的亲友、困倦的特警…..都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情形,也许这样,观众菜梗能被郭家铭饰演的这个普通警察所感动!

标题中的“TA”并没有特定的指向某一个人,因为这个人并不确定:“TA”可能是片中郭家铭饰演的阿波,因为这11天的昏天暗地让他真正懂得了家庭的温暖有多么来之不易;“TA”可能是感情濒临破裂的妻子,但因为这11天的牵肠挂肚让她真正明白了爱人在自己心中的无可替代;“TA”可能是广州40余万滞留旅客中的任何一位,他们不知这位特警姓甚名谁,可是在这11天的漫长等待中,他们已然融为一体,感受着彼此的悲观与期待;“TA”也有可能是为一位看到这部影片的观众,当一张张万分焦急的脸出现在大银幕上,一个个身负重任的民警坚守岗位,尽管阿波只是其中之一,但是,观众无疑也被这个平凡的人所打动着!

郭家铭在《冰雪11天》中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但阿波这个角色却是片中心理活动最丰富的人物。

当他奔赴一线时,内心深处一定还在不甘心的想着那个曾经很温馨如今却要不复存在的家,一个可爱的儿子和让自己又爱又恨的娇妻,也许在他看来,腊月二十,春节倒计时的日子里,别人家一定在为过年忙碌着,尽享天伦,其乐融融。

可是再看看当下的自己,天上飘着冰冷的雨雪,自己的内心却比着雨雪冰冷一万倍,然而不断涌入车站的人流却无情的打断了他的思路,他不得不收拾好心情,去面对比他更需要人理解的乘客。

因为真实,所以感人,因为真实,所以难忘!

冰雪之中,看着阿波偷偷捡起一颗乘客遗落的芒果,背过身塞到嘴里一顿狼吞虎咽时,你怎能不被他感动?

人海之中,看着阿波对愤怒的乘客左右推搡,再想想那个让人既向往又恐惧的家,你怎能不为他感到痛心?

阿波的坚强、无奈、隐忍、苦楚、无私和宽容,都通过郭家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演绎的淋漓尽致。

影片的结局当然是好的,好到让人感觉有些假。

阿波的结局时好的,此处的好,却让人发自肺腑的想去祝贺他。

挤碎了手镯却重获了妻子的芳心,经历了11天的冰天雪地,却用这大自然的冰雪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4 ) 只是觉得评分低了

挺好看的电影,这么多低分的老离谱了,电影本来就有艺术加工。

我08年才在读小学,只知道08年奥运会,这样的片子让我知道在同一年有这样的灾难,都说春运春运,让我看到春运的模样。

看了一些资料,可能当时的场景,更加严峻,主旋律电影站的角度不同,可能是有些诟病,但已经很不错了。

内部也会因为精神紧绷而吵架,领导也会不小心遗失证件,不都是很平凡的人吗?

里面的抽烟 喂奶,这些现在电影不是一剪没吗?

摊手,真不知道是怎么了,许是这两年的流量电影冲击?

真觉得这一分委屈了,要演技有演技,又是根据真实题材,整体框架也还可把,关于车站车次提醒那个拍得挺好的。

看了下评论,不少说把底层群众往愚民方向拍,对立国家机器???

不说春运,就说平时节假日出游,那人山人海的,不是你挤那是被挤着走啊,2020年了,都这样,我觉得我没经历过的08年春运影片拍得挺好。

国家基建好啊,经过不断的发展,感恩年轻一代的我们不用在通宵排队买票,在火车场排队到晕倒~最后,难道中国的灾难片也是要个人英雄拯救世界吗?

那流浪地球你们又喷什么,真的奇怪

 5 ) 有感于《冰雪11天》拍摄现场

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具体的日期了,只知道大概是在2012年的5月或6月,初夏。

我在网上找到一个群众演员兼职。

群众演员,用港片里的说法就是“跑龙套”。

1天50块,预留一天,每多一个钟加10块钱。

我们在拍摄现场领了棉袄和包包,扮演滞留火车站的北上民工。

活倒不难,只是自己找个位置保持不动,装出失神落魄的样子,而专业演员则在旁边不断地一遍遍地重复某个镜头。

更多时候就在那里干等着,导演一声令下,即刻进行战斗状态。

这相当考验一个的人耐力。

羊城初夏的晴天是“高温高湿”的代名词,此时让你穿着棉袄坐上一整天,没有休息也没有水,哪怕你竭力保持安静,不久之后脸和耳朵还是会开始发热,进而头晕眼胀,像坐上了长途的拥挤列车。

大家一直期盼着拍摄工作的结束,5点、6点、7点、8点,我们总觉得应该会在某个整点结束,但这小小愿景每次都落空。

吃饭了。

两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盒饭。

每人拿一份菜,一份饭。

米饭像高校食堂的一样,保证没有香味。

菜有两种:炒青菜基本没油,像水煮的一般,菜脯炒蛋基本没蛋,咸得要命,倒是好下饭。

如果一份不够吃,可多拿一份。

几百人个个一样。

“不患寡而患不均”,孔子这话说得特对,我们吃着一样烂的饭菜,没有嫉妒,没有鄙夷。

导演还没吃,也许这是演艺圈里的优良传统,让群众先吃吧?

后来有辆面包车打破了我一厢情愿的猜测。

那车来势汹汹,从上面抬下来一块木板,板上盛有酒菜,用薄膜盖着。

导演、主演等几个人就坐在我们面前边吃边讨论。

丝毫不在意众人贪婪的眼光,似乎早已熟悉这一幕。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预留一天意为从九点半留到这一天结束,而工钱仍旧是五十块。

那次我们工作到凌晨一点多,算是加多了一个钟,足有十六个钟头,领了六十块,平均每个钟有三块七毛五。

中间没有休息,没有饮水,只有两餐极为简单的饭,还得眼巴巴看着指挥人员在你身边吃香喝辣。

有些人自己先撤回了,所以他们没有拿到一分钱。

我倒是拿了钱,然后在公交与地铁皆已停开的广州的深夜里,拿这六十块钱打的回学校。

我完全体谅制片方。

毕竟钱是通过中介拿到的,吃饭方面则可理解为群众演员太多,交通上也许是制片方不熟悉这城市,不知道深夜里的变化。

这一切都不能给我留下一丝半点的阴影。

但这次经历的的确确在我心里投下一个阴暗面,制片现场的某些冷酷场面使我打心里发寒。

在此之前,我几乎崇敬任何制作电影的人,以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值得人们竖起大拇指。

不过打那一天过后,我觉得他们当中的某些只配得上人们的中指。

陈国星扎了个小辫。

在他身边有两个人,一个中年大叔,稍胖,圆头虎脸,还攒了一脸大胡子;一个瘦高文艺青年,似乎是操作器械的。

陈国星是不折不扣的导演,那大胡子也被工作人员叫做导演,但《冰雪11天》职员表所列的两个导演都不是他,大概是副导演吧。

大胡子很凶悍。

大家对其命令反应稍慢或领悟稍错,动辄破口大骂,直至人格侮辱,好像周边人都欠他的债。

开工不久即有人气不过而离开现场。

制片方工作组人员也对其畏惧有加,小声劝慰受气的群众演员。

一整个上午,我们都处于萧杀的气氛当中,完全不是以前在电视看到的轻松有趣。

为了拍摄一个“孩子哭”的镜头,大胡子不惜使用恐吓与暴力,而且对象还不止一个。

我记得那最终上了银屏的小女孩(片中72分11秒处),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是多么令人心酸!

小女孩并不知道她在演戏,被大胡子一把抢过,又吼又捻,竟似要杀她一般。

她全身颤抖,战栗着、不断地、无助地哭喊“妈妈”,我分明可以感到她是那么的心悸与惶恐。

大胡子很满意,对其母亲说:“你孩子将来要当明星。

”大家只是静静地看着,没人上前去劝阻,哪怕几个孩子的妈妈,也未对大胡子加以颜色。

从她们礼貌式的笑脸中,无法断定其真正想法。

也许她们也心疼自己的孩子吧?

只是未在现场所发作罢了。

大胡子于是频频得手。

《冰雪11天》讲述了雪灾来临时公安民警、志愿者及社会各界用智慧与毅力保障滞留火车站的民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故事,剧情紧凑,感情丰满,那浓浓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触手可及,像寒天里的阳光一般温暖人心。

《冰雪11天》的拍摄现场冷血而无情,它禁锢了人们心中那片光明的天地。

冰雪带给这个世界一场残酷,为了演绎这残酷中的温情,我们又人为制造了另一场残酷。

我记得这样一个故事,美利坚某个小镇,一个银行绑匪被击毙在一个小男孩身边,溅了他一身血。

小男孩几乎吓破了胆,号啕大哭。

谈判专家尼尔森巧妙地化解了小男孩所处的危局:他说这是一场演习。

第二天,媒体集体失声,不报道此事,只为了保护小男孩幼小的心灵。

所有人都说:这只是一场演习。

他们明白,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必定给小男孩带来阴影,血淋淋的噩梦也许会伴随他一生。

而在华夏大地上,为了体现某些人的伟大,不惜伤害另一些人。

鬼才相信大胡子的屁话,如果那小女孩记得这事,那么她这一生也许与电影无缘。

甚至再也体会不到看电影的乐趣,她会以为电影里的东西都建立在痛苦与恐惧之上。

无论是真是假,西方故事本身已经体现了美国式价值观,它尊重每个个体的意志,不伤害哪怕一个无辜的人;而东方制片现场却明明白白反映了早已印记在我们每个人脑海中的观念:集体就是一切,为了集体可以牺牲个人。

个人意志在集体面前屁都不如。

小女孩哭了,上了镜,她真乖;在她之前那几个哭不出来的孩子太坏了,错失了上镜的大好机会,要打屁股。

 6 ) 我们这十几年,经历了什么

雪映出暗红色的夜,让绿的到来找到借口。

那想要归家的游子,要和谁诉说这漫漫归途。

零八年给中国人留下的印记太深了,也是这些灾难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所欠缺的,指明发展方向。

那天看到一个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博主在快餐店排队点菜的视频,突然恍惚。

我上次在肯德基这么排队点餐好像已经是快二十年前了。

但其实并没有那么久。

去火车站买火车票好像就距离我更遥远了。

我们步入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也不过短短不足十年罢了。

从内燃机到高铁,从三天两头因为天灾人祸就瘫痪到如今的基建大国。

又真的只是基建吗?

那不只是基础建设,是世界领先水平。

 7 ) 2021年看,真实动人

今年由于疫情,很多人响应倡议留当地过年,所以当看到影片里回乡过年的人着急涌向车站却又传来车次延误的消息那种心急如焚的表情感同身受。

不觉得这是部主旋律片子,放在疫情之下看,更多地是感恩。

当然如果故事叙事层次能够更加丰富会更好。

0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当年正在备战高考的我对周遭的变化十分钝感,现在回头看,真希望“请回答2008”!

 8 ) 能不能就谈电影,收起你们loser的负能量吧!

从来不写影评,评论里负能量实在太多看不下去了,能不能不要那么黑暗?!!!

很多人都是为了黑主旋律而黑主旋律,实在是非常不能忍!

换做是你就换来一句该做的,你会怎么想?

这么多人,很多未尽之处是肯定的,怨气能不能收一收,多替别人想想?

不可否认,很多主旋律电影一味高大全,很假,但是这部片子还不至于,局长丢了警官证,小波离婚了,大家都是普通人。

里面人物比起万历首辅张居正里面的张居正真实多了,那里的批评的确很中肯的,但是这里的很多指责都是无来由的。

当然,从电影的角度,一定要说是灾难大片这种宣传就太浮夸了,完全没搞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这种题材拍成纪录片会动人一点,哪怕是伪纪,影片有点那种意思,但是人物处理上又是故事片的调调。

一边用故事片的手法一味写实,卫生巾这种合理的艺术加工不多,一边又没利用纪录片的写实优势,使得这部片子除了平淡还是平淡,连煽情都没煽好,从艺术以及思想上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

说白了,导演功力不行。

 9 ) 冰雪11天

或许是因为场面过于宏大以及人物过于众多的原因,这一部影片好像缺少一个高潮点,让情感无法爆发出来;但是整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就是感情要出不出的;但是也清楚的让观众理解当时事件的整个过程;而且也可以很清楚的感受的警务人员等工作的艰辛和奉献,有其他的瑕疵,但是我觉得其他的瑕疵都不要紧,就是没有感情的高潮点,类似的影片还看过惊涛骇浪和横空出世等,看那些影片的时候就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觉,或许是对比过了,所以就有了这个感觉。

 10 ) 灾难片类型、视角的分寸感以及大片气场

11月1号《冰雪11天》公映,距离它的对外首映是15天,15天的间隔已足够我去忘记很多细节,实际上,作为从业者,对主旋律电影进行评论本就是一件“怎落笔都不对”的事,普通观众在心理上对“主旋律影片”的普遍抵触的事实,即使在这类片子的创作者那里也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吧。

不过,今年曾在人民大会堂首映的两部主旋律电影,《雨中的树》也好、《冰雪11天》也好,从导演到演员都在试图通过自己的作品(或者下一部作品)去在观众心里做一种力量微薄的扭转,这样努力的结果是,2012年的主旋律电影,不论是《雨》还是《冰》,都不至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扭捏生硬、毫无美感。

豆瓣里写《冰雪11天》的影片类型,其中之一是“灾难片”。

当主线剧情开始荡漾全场的时候,我仍能记得当时我确实小声对同事说过这样的话:“有那么一股《泰坦尼克号》的劲儿。

”春运和高考时的景象,大概是只有在中国才会发生的奇观,且每年如此。

枢纽城市的火车站广场聚集的人群,包括旅客、车站工作人员以及维持秩序的警察,暴露在冬天的冷风里,无从抵御,如斯场景,早就该有第七艺术的镜头去对准他们,但对准时请不要小知识分子居高临下式的悲悯,不要毫无意义的指责,更不要莫名其妙的歌颂:比如像“那些懂得忍耐和顺从的人民”、“那些为人民服务、舍小家为大家、令人感动的工作人员”这类的词句。

还好,《冰雪11天》虽是主旋律电影,但恰有及时性和分寸感,它的视线不是居高临下,也不是对主角们一味仰视,而是一种正经的接触。

《冰雪11天》以08年春节的南国冰雪冻雨灾害为背景展开,那时全球经济危机的烙印正在萌芽,作为打工者聚集之地的广州大概还未做好准备接受大背景的考验。

事实上,这个背景本身正可以被拿来作为灾难片的温室,这体现了主旋律影片的价值,它们在无意间为中国特色的灾难片开辟了一条大道,陈国星、王小列拍摄冻雨之下几十万群众被迫停留在广州火车站的场面,并将之放置在电影当中,这不仅仅是一种只与视觉有关的奇迹。

电影里覆盖着大雪的铁道具有美感,会让我这个曾经的铁路工想起一年前江南大雪之时在野外荒凉的铁轨上跋涉的情形,这些场景回味起来极有味道,但放诸彼时彼刻则属于是一种被盼望快些过去的艰难困苦,11天后在通电的那一刻,车站里的屏幕上,关于车次的信息开始逐渐显示出来,被天意和“特殊国情”滞留在那里很久很久的旅客们睁开眼睛,和作为观众的我一起看到那时的一幕,不知会不会生出一种“真如梦与幻”的感觉,艰辛之后,乃有被反衬出来的欣喜,影片里旅客在拥挤之后终于登上火车,一瞬间的安稳让人心有戚戚。

就这样,一部反季节拍摄的主旋律影片竟然歪打正着地成了今年迄今为止最有大片感觉的国产电影。

饰演警察的冯远征的表演能够给人坚实感,刘桦、巩汉林则具有亲和力,虽然中间穿插的试图惹人发笑的情节对于这样一部影片的不易被发觉的价值而言,是一种雪上加霜似的伤害,但出于商业目的的考量,这样的伤害情有可原。

李健《异乡人》在电影里出现,黄奕饰演的记者坐在夜晚未打烊的小饭店里,一时镜头切向寒风中被阻挡在火车站外相互依靠望眼欲穿的人们,一时则是远在南京的她的男友的最后通牒式的催促,此时《异乡人》歌声从小店里传出,这种搭配,令我无比难过,那些城市里的车站啊,不知曾有多少人在此离别便永远再无相见的机会。

《冰雪11天》短评

在ZF眼里,08年的广州火车站或许惊心动魄,但客观地说,故事本身达不到搬上大荧幕的程度。总体感觉比较平淡,缺乏冲突,按照灾难片的标准看,差很远,按纪录片来说,枝叶又太多。主旋律的电影,ZZ任务,可以理解吧。

7分钟前
  • JUN
  • 较差

经历过春运,但是没经历过08年广州的春运,感受到春运的恐怖,可想08年广州春运的恐怖,火车站的人流确实鱼龙混杂,电影题材可以,不过故事没啥特别之处。

9分钟前
  • 悟空是江湖骗子
  • 还行

无意间因为“08年雪灾”这个关键词看到了这部电影。剧情和演员中规中矩,观后印象深刻的几个场景:涌动如潮的人山人海;坚韧、麻木的一张张脸庞。众多群像刻画了十几年后再看那个年代因为真实而涌露的心酸。没打开豆瓣前预估6.8分,实际7分。挺好!

14分钟前
  • 青田
  • 推荐

主旋律电影怎么拍才算有诚意?

18分钟前
  • 或许吧
  • 还行

抖音发现的电影,快进⏩新世界,感觉纪录片嘛?那个黄奕演的好像无良记者。。。。看到呼唤费老的弹幕我笑了

19分钟前
  • 涂涂
  • 较差

如果能配上事件背后的解释就更好了 就是几点几分因什么原因 不能进站 几点几分可以进站多少人了 还有多少人滞留 几点几分终于全部输送完 然后机场维护秩序的人连续多久了 又增调了多少人力过来维护秩序啥的 这最后看的糊里糊涂的 还是那句话 数据才是最好的表现力 另外最后那空无一人的广场 多少有点夸张了吧 火车站怎么可能有空无一人的情况 除非武汉疫情期间的封控的火车站

24分钟前
  • 理科女生爱历史
  • 还行

太垃圾了吧,什么玩意

27分钟前
  • 卡卡罗特
  • 较差

有黄奕的片子没法看

32分钟前
  • 既往不杂
  • 很差

很真实,现在电影市场这样的片子还是太少了

34分钟前
  • 你找不到我
  • 力荐

20211213从来没有什么基建狂魔,只有努力奋斗的工人

37分钟前
  • 道可道19642
  • 力荐

里面的纪录片段非常珍贵,反而剧情就像一段段mv串起来,忍不住快进

38分钟前
  • 风青木
  • 较差

一段值得被铭记的历史,电影可以拍的更好。

43分钟前
  • 这位先生
  • 推荐

为什么有人要饥寒交迫淋雨回家,而有人在温暖房间里看着电视跳着舞?

47分钟前
  • Mok.
  • 较差

在B站看的剪辑版,还是不错的。就是故事剧情太老套了一些,因为是改编自真实事件,所以大多数人仿佛被剧透了一样是完全知道剧情走向的。那么这个时候是非常考验导演的眼光和设计。一盘家常菜如何翻新如何精雕细琢,非常关键。可惜在这个影片中没有看到太多的信息量。另外,我是非常支持就地过年的,我也不太能理解为啥非要在家过年。我也曾是一个打工仔,我也曾漂泊异地他乡,但是对于我来说还不如找个网吧包几天,然后再回家。重要的是回家团聚,而不是哪一个人为指定的时间点。

50分钟前
  • 阿白
  • 还行

简单的动作,朴实的语言,真实的事件,温暖的情感

55分钟前
  • 千寻
  • 推荐

2008年史上最大的雪灾,广州火车站真实事件,40万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这是中国春运史上最大的痛,春运史最惨痛的一次教训,将国家逼成了基建狂魔。

57分钟前
  • 鄭泽燃
  • 还行

雪灾,春运的群像。不仅表现春运的艰难还有群众在春节对家的思念。

58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还行

总体中规中矩,几个配角设计得不好,硬转折。

1小时前
  • 伴月
  • 较差

细节拿捏的还不错

1小时前
  • 每天怂到底内心
  • 力荐

凝心聚力谋发展,立足岗位作贡献,埋头学做雷锋人,喜迎大会笑开颜!

1小时前
  • 水煮竹林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