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比较怪异的电影,有一些血腥、乱伦。
但男女主角的爱情就在这漫漫的长路当中萌发了,他们在小酒吧跳舞的那段,真棒。
女主角演的很好,也很漂亮,就是没查到更多她的资料信息。
找到了找到了http://www.imdb.com/name/nm0126284/一开始我真以为她就是个盲人,非常形象。
我希望自己能够写出一些好东西出来 我喜欢车,但对于古老的车认识并不多,《The Goddess of 1967》其实是一辆车,一辆雪铁龙公司在1967年出产的车,车的名字就叫做Goddess。
或许和现在的许多车名一样,什么飞度,依兰特,都是车子的名字。
一个日本人,叫做Kurokawa,从网络上面见到澳大利亚有个人家,有一辆1967年出产的Goddess,和对方谈好了价钱以后,Kuokawa就出发来到澳洲。
在一个类似于农场的房屋里面,Kurokawa敲了很长时间的门,几乎要离去的时候,影片的主人Byrne出现了,这是一个红色头发的盲人女孩。
推门进去,Kuokawa见到房间里面躺在血泊里面的夫妇两人,两人为了那笔卖车的钱争吵起来,最后相互杀了对方。
Byrne告诉日本人,要得到车就必须带她到一个地方去。
两个人开始了一段旅程。
这一段路程其实是Byrne回家的路程,在童年的记忆力面,Byrne清楚的记忆着回家的道路,一路上的两人路过的地方,都有Byrne母亲告诉Byrne的回忆,追寻着这一切,Byrne的故事也渐渐的打开。
Byrne是一个小时候遭受父亲性侵害的女孩,母亲的懦弱,只是让孩时的Byrne做祷告,期望宽恕自己的罪过。
最后,母亲无法忍受父亲的折磨,带着Byrne离开了父亲,在一座屋子里面,母亲点燃了火。
Byrne没有和母亲一起,她逃了出去。
故事就带着一段段的回忆,将整个Byrne的过去和内心世界揭示开来。
在酒吧,Byrne和日本人跳舞,回忆着自己祖父母年轻时候跳舞的场景。
在最后的目的地,见到已经发狂的颓唐的父亲,最终Byrne没有开枪,没有去为了自己的童年报仇。
影片曾获多项国际电影奖项,或许那些看惯了好莱坞大片,那些看惯了骟情片子的导演,能见到这样一部简单的片子,会有一种新的味道。
导演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故事的叙述里面,而更多的时候,仅仅是对于场景,和色彩的描绘,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女孩红色的头发,金色的田野。
而就在这样美丽的场景下面,是女孩受尽摧残的内心,由于长时间的摧残,女孩的性格显得有些歇斯底里。
而两个人的旅程,也在寻找着一种无法触及的东西。
女孩的内心充斥了暴力,强奸,吸毒,自杀,酗酒,堕落,这所有的一切,都以女孩是一个盲人来从另一个方面揭示开来。
女孩从来没有见过阳光,和外面世界的精彩。
而对于身旁的那个日本人,也仅仅是帮助女孩叙述故事的一个引导人而已。
最后女孩宽恕了父亲,是这段旅程,还是后来的生活,教会女孩该如何去去过自己的生活。
影片记述的是一种美丽,一种来自于大自然的美丽,就仿佛是一部记录片,旅程中的各个场景,色彩都如此美好。
即使是所有的黑暗和伤害,也是安静的表达出来。
導演的心理壓抑和變態似乎只能通過這種病態的方式發洩,而且津津樂道。
即使女主角的滿頭鮮豔紅發也沒有是使這冰冷、生硬的故事有絲毫的改變,片尾那昏暗的地洞,那橫屍餐桌的與片頭相呼應的老鼠,無一不映襯著導演陰暗的心理,而女主角扔下手槍也就顯得虛偽的可以。
到是片中對於東京的描繪略微可感,因為我對於北京也有類似的感受。
最近被安利了罗卓瑶导演,补课了好几部片。
有几部早期作品还是耳熟能详的呐。
嗯,很好奇其实罗导演作为一个女性导演,早期在香港竟然是很吃的开呢。
好剧本,大制作,好演员手到擒来的哟。
可是,论拍李碧华的奇情本子,她却显而易见地远输于徐克。
拍于1993的《诱僧》,是一部很有野心的作品。
据说专门现搭了一座唐代木构寺庙,大篇幅铠甲兵马的战斗场面,还有叶锦添一言难尽极其花钱的法式日系唐风妆容和美术,再加陈冲,吴兴国,张丰毅全部现场收声的高质量演绎。
但结果是叙事糟糕,节奏不畅。
连李碧华原著的生死大义情欲纠缠也未表现出十分之一。
这与同年的《青蛇》的成功简直相差千里。
在此片的票房惨败后,罗导演已经很难在香港拿到像样的资源了。
然而,以丈夫的原创剧本转战海外后,却意外地叫好了。
2000年在澳洲拍摄的《寻找1967的女神》,是非常有嚼头的一部片子。
有点奇情,有点浪漫,有点先锋,有点幽默。
像颗橄榄,滋味新奇而回甘悠长。
在影像节奏上,罗导演有自己的风格。
大概只有老公的本子才能踩在她的点上。
『有时候就是想回去追寻她和自己的足迹。
也不觉得年少时的偏好有什么错。
』“东京的气味是面条的气味。
”七八年了,我一直记得这句话,出现在《清醒纪》里。
这便是我知道这部片子,并且选择看掉它的原因。
风景很美。
日本男人长得有点妖媚,让我想到某种蜥蜴(像他热爱的动物一样),说英语照常地怪异。
某些片段很悲伤阴郁。
跳舞那段骚劲十足。
亲吻和做爱的场景引发不太美好的回忆。
有些台词很美又很绝望。
时不时地变态和莫名其妙一下。
还有略显诡异的驾车背景。
关于死亡、星辰和面条的对话我很喜欢。
关于上帝的让我厌恶。
片子里面的人物经历饱含悲情。
The stars are very, very, very far away. Their light takes millions and millions of years to reach us. So what you're feeling right now is actually millions of years in the past.我完成它了,这个追寻。
PS. 每回要看冷门片子都拜托A找来,多谢。
蓝天白云在澳洲总是非常地纯粹,映照着白沙枯树,一片世界尽头的感觉。
有的时候,天是深蓝的,像一杯水般透明而能够望见杯底以外的浩瀚宇宙。
但更多的时候,只是纯蓝的,浅浅地,像动画片里涂抹的一样。
深绿的树叶招摇地直指太空,那天外的路标。
落日的停留,带来的是夹杂着血丝的天鹅绒那样的幕布。
“在很久以前,宇宙里有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爆炸……”妈妈搂着年幼的女儿,坐在秋千上,声音飘缈。
“我可以感觉到它们。
”眼瞎的女孩伸出双手,笨拙而迟钝地触摸着。
“它们需要成千上万年才能到达这里。
所以,你看到的是几万年前的它们……”无望的母亲失声痛哭,拉紧了披在两人身上的毯子,下定决心奔赴最后的带着希望象征的绝望。
单纯的孩子不明所以,仍旧幻想着自己的世界。
未来的结局已经近在眼前,可是她毫无预防。
冲天的大火滚滚而起,在因为热度而扭曲变形的空隙里,母亲的脸若隐若现:“我爱他。
我们都是罪人。
”从此她无法做她喜欢的事。
她的一生就被困在回忆的束缚里了。
一直觉得东方男人有一种隐忍的温柔。
非常喜欢的一幕是当女子半夜爬起来暴饮暴食般嚼着零食,甚至不愿细嚼慢咽不顾呼吸。
那种饥饿是来自某种恐惧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的绝望。
她知道她别无他法。
因此唯有神经质地抓住身边的东西,将它们化为自己的。
日本男孩弯下腰,拿走了被撕得零落的食品袋,在她身后轻轻为她抹去了脸上的残渣,柔声道:“去睡吧。
” 女孩要求他陪她,他沉默一会儿答应了。
她脱去衣服,让他也这样做。
她带着好奇的玩笑语气说:“它硬了。
”他抱歉:“我没法控制。
”她笑:“我本以为你不想做爱。
”他慢慢地说道:“我确实不想。
”她道:“那我等你睡着了再和它做。
我一直没有做过爱,现在很想试一下。
” 镜头慢慢地移到女孩的脸上。
在那一直微闭着的双眼里缓缓流出了晶莹的液体。
她一点点睁开眼,用迷离的眸子望着黑暗中不知所处的远方,像要穿透某件起因某起结束。
他攀上她的肩,小心地将她拉近自己。
她问他:“东京是什么样子的?
”他想了想:“像火星。
”“没有人来往?
”“不。
是像火星牌巧克力。
” “那东京看起来像什么?
”“像面条。
”“闻起来像什么?
”“面条。
” 那个和他一起吃面的人早已不在。
鲜红的脑浆在地上开出一朵不败的记忆之花。
是朋友,是竞争对手?
或许只是一个很重要的人。
他说他要结婚了,所以送给他一个最后的礼物,然后消失在他眼前。
从此以后,整个城市都只是他记忆中的那个一起吃面条的地方的片断。
再没有什么可以入他的思想。
在远在千里之外的澳洲,他背着一大堆东西回到女神(车)那里。
“你回来晚了。
”“是啊,太阳下山了,所以我该回家了。
”他装作没事地说,“我只是不希望我关心的人走了,或是死了。
” 十年前或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似乎已经久远了。
但是它们所烙下的刻印还存有一道阴影。
她的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吼叫着,吵得她无法安宁。
即使有他的爱情以及承诺。
但有些事是需要一辈子来偿还的。
她用枪指着那个年迈的毁了她和她母亲一生的亲人,止不住地颤抖。
桌上已经积了一层灰。
死去而僵硬的老鼠,倾倒而破碎的酒瓶。
黑暗中她的手就定格在刹那。
后面的结局我一直没有看到。
于是猜想,或许两个寂寞的人会从那黑暗的井底逃脱,然后从此就驾着女神去亡命天涯?
又或者两人都死去了,在他们跳着那曲三十年前的舞曲时,当他轻捏着她的手,指导她怎样跳舞时,其实他们的一生就淋漓在那场发泄似的舞曲里了?
从没有如此放纵,于是一瞬间的盛开就注定了即将到来的凋谢?
失明的女孩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挥霍掉她一生的美丽。
同样的他,不过是个沉默的男子。
那场突来的死亡,让他用他交予他的密码做了一生的赌博。
仿佛就是完成他们俩之间未完的比赛,他偷取了巨款,然后远走他乡,只为找寻一辆女神。
从1959到1978年,女神赢得了所有越野障碍赛。
总觉得一切都是有缘由的,一切都有根可循。
好比两人的起因,好比两人的终点。
那个像是罪魁祸首的男人拥着年幼的女儿,一起躺在草坪上仰望星穹。
“太阳燃烧完了以后,就会变成黑洞。
”他似笑非笑,“多年以后,天空中只剩下无数黑洞。
” 那些黑洞,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终点。
一开始的蓝天白云旖旎灿烂,最终都是无垠星空中那黯淡不可见的黑洞。
凡事皆有因有果。
当最绚丽的乐章已燃烧殆尽,迎来的是遇见以后的黄昏那样意犹未尽的落幕。
标签:寻找1967的女神, 缩起正文 字号:大 小 2000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Rose Byrne楔子:东京的公路,镜头快速向前推动,背景音乐诡异急遽,同学说“嗯,惊悚片。
”接下来男主角JM清冷干净如实验室的家,色彩斑斓的大蛇,巨大的蜥蜴,背壳古怪的海龟,还有冷冻小白鼠,似乎一切都证实了我们的猜测。
然后是电脑对话“我想买神。
”消去“我想买女神。
”“要什么样的?
”“你有什么样的?
”“1967年的。
”......于是笑着对同学说“看来是惊竦加色情。
”35000成交,不仅大叹高级应召女郎,不过也是,两人笑着毕竟她是有着两大两小四只眼睛,异于常人的。
镜头切到美国,卖主夫妇为巨款高兴得手舞足蹈,不过妻子认为钱太少“不是说40000吗?
怎么变成了35000?
”着急导演为何还不让主角上场,35000的美女到底长什么样呢?
果然夫妇因钱争执死于非命。
正题:1967年产雪佛莱,罗兰巴特曾经将其比喻为“从天降临的女神。
”是每位爱车者梦寐以求的女神。
法戴高乐总统曾乘其访问,路遇杀手,十几颗子弹将汽车打得千疮百孔,右前轮轮胎更是脱落,然而车依然全速前进,终将总统带到了安全地带。
而这完全依赖于它超一流的悬挂系统(Suuuuuuuuper。
资料片上显示那辆汽车的轮胎真是惨不忍睹,绕是这样速度仍然惊人!
)。
从60年代到90年代初,67年雪佛莱几乎赢了所有大大小小的汽车越野赛。
故事:这是一个很场很长的故事,花费了女主角BG的前半生。
很老的时候她会想起见到他的那个下午她说“那是我一生的分水岭。
”三十年前她的祖母埃斯达是这儿的舞厅之王,又高又美丽,这样的女人是不安分的,所以她跑了,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知情者说她和一个男人跑了。
留下一个日益沉默的丈夫和一个女儿玛丽。
一开始两人生活虽然清冷但是还算幸福,父亲会做葡萄酒,会给女儿钓大鱼,会抱着女儿坐在草地上看星星。
然后,嗯,然后,他rape了长大的女儿。
然后,玛丽生下了一个女儿,是个瞎子,她给她取名BG,“这是上帝对我们的惩罚。
”她这样想。
事情没有完结,既是父亲又是外公的人rape了BG,玛丽开车带BG离开,去了她们经常去祈祷的那个教堂,在那儿她期待着被拯救,用火洗清自己身上所有的罪孽不洁,BG害怕的逃开,和车一起来到了城里的表哥家中。
“有什么东西在我脑海里日夜想我咆哮,杀死他,杀死他,十几年了,他一直对我咆哮......”“不是我不相信你,我只是害怕,害怕,所有我关心的人都会死去,或者,离开我......”那个雨夜,在地铁站旁边的小面馆外他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车祸。
他给了他破解银行金库的密码,“我没用,因为我要结婚了,傻瓜。
”然后是他一生也无法忘记的场景。
“你问我东京是什么颜色的?
东京是拉面的颜色。
东京是拉面的味道。
在澳大利亚哪儿可以买到日本面?
”“在这儿买房子要多少钱?
我们就在这儿买房子,吃拉面,好不好?
不要往前走了。
我带你去海滩,教你游泳,比跳舞更好玩。
”“不要去找他了,忘记这一切。
我们出去,我们结婚,结婚,你懂吗?
我们结婚。
” 结局:她感觉到了他,十几年刻骨的仇恨让她因感觉到了他的气息而浑身发抖,举着枪她摸索着往洞的深处走,她听见他说“你终于来了。
”她摸过布满灰尘的桌子,桌子上的老鼠尸体,早已腐烂成灰的食物,依然新鲜香甜的葡萄酒,她听见他说“我的埃斯达,我的小玛丽,你们终于回来了,我们又团聚了。
”“她们都死了。
”他不听,继续往外走,“你们终于回来了。
”他喃喃自语。
她摸到了桌上花瓶中干枯的玫瑰花,轻轻一碰,变成了灰尘细细的飞舞,她听到自己流泪的声音。
他在桌边坐下,举起酒杯。
她端起手枪对准他的后脑勺,尽管微微发抖,但她知道自己绝对不会失手,这么多年,她早已练就弹不虚发的本领,“尽管我是瞎子,但是我有自己的雷达。
”她曾经笑着对他敲自己的前额。
然而,枪终于没有响起来。
(“在那一刻,爱终于战胜了恨。
”同学说,然后伸了个懒腰,“JM真是可爱啊,不过Rose确实演得好。
看来既不是惊悚片也非情色片呢!
”)摄影:色彩,东京用虚景,不停摇晃的镜头,梦幻的感觉。
澳大利亚,色彩如同油画。
音乐:JM热爱古典,他喂养的大蛇,生气的时候要给她们听瓦格纳。
速度和暗夜。
沽蓝色的东京。
沽蓝色的生活。
我如此享受我一个人的生活,伴随着大小混乱的歌谣和无数缸里面的宠物,还有,我1967的女神。
完美的雪铁龙,在黑暗的光泽这是有风声的颜色。
饥饿症在夜里无法压抑地蠕动汹涌而出。
我需要大量的食物充斥我寂寞的胃。
用亚曼尼香水的你带给我高斯模糊的东京超市。
沽蓝色。
无论是多少不堪承载的回忆,我们现在还是两个人在路上,湛蓝的天空棉花糖的云朵青绿的草地粉红色的雪铁龙,公路还是直的一条公路。
现在的阳光灿烂已经是幸福。
暗夜妖娆的酒吧,粉红色的灯光,没入黑暗的背景。
反正光线如何也只是一片黑暗的世界,可是如此的音乐,让人想飞起来的音乐,我开始不停舞动腰身。
我听见音乐以外裙子撒开飞舞的轻微的沙沙嗦嗦,我看不见可是我没有限制地跨越,从这边到那边。
你一直在我身边,用你的身体展示舞蹈的样子,所以我很安心,所以你会放纵我的狂野。
所以你会记得我的狂野。
无意中转到电影频道,看到一对母女跪在床边祈祷,一个红发女孩抱着一棵枯萎的大树,妈妈过来拖她去冲洗身子......好奇心让我继续看下去了,一直看到结束,才知道这部电影叫《The Goddess of 1967》片子充满了罪恶、矛盾、亲情、爱情、被判、乱伦!
......在美国西部辽阔的平原上,在英国寂寥的山坡牧场里,在喧闹的日本东京,发生着一幕幕独立的、互不相干的惨剧。
但是,命运却让这些跨国界的人们相遇--因为一部“女神号”汽车。
整部片子使用了倒叙、时间穿插、事件互相交错的方式,演绎了一场场悲剧,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
是什么让人走上了错误?
是什么让人走上了背叛?
是什么阻止了一个人去杀另外一个人?
失败--背叛--乱伦--报仇;男主角的流浪,到遇上女主角;--爱情--最后男主角用自己的爱,让女主角放下手中的枪,踏上新的人生征程。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男主角那样,那么之前所有的悲剧都不会发生。
很多事情,都是在一念之间的决定而造成的。
如果能够停下来想一想,也许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悲痛。
p.s.这部片子有点像《通天塔》
记得有人说过,谁是谁的女神,谁是谁的一切.我以为那也不是真的.和电影有关的是,他也爱车.雪铁龙当年有着最先进的减震技术,在1967年,那是曾经的辉煌.我也喜欢古董车.很有种机械的味道.在老的美国片里,他们没有颜色.都没有这辆褪色的橙红色好看.都没有这个红头发盲女迷人.女神从田间土路上疾驰而过,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多年以来,她只是希望有人能带她到西部去,到她生父的地下洞穴里去,然后亲手杀了他.她坚信她别无选择.他或许真的爱她,或许只是以爱的名义.第一次冒险,戏团的小丑带她上路.被孩子们打得眼眶乌黑,满身泥水,她什么也不知道,他说他爱她,他不想伤害她...以着什么样的名义,行使什么样的权利,我们都在伤害着,不自觉地,下意识地,说出甜美的情话,伤害善良的心灵,太多东西是她无法驾驭的.为什么还要坚持?我们一起去海边,我教你游泳...日本男孩挽留着她.你不相信我么?...突然就想念起他来,谁是谁的女神?我又该相信些什么.无缘无故的.
整部电影就像现在豆瓣正采用的这个剧情简介一样中二得厉害。有句话很可爱:i don't wanna see someone i care dead... or gone, leaving me alone in a world without noodles.
4+ 罗卓瑶这部把个人的风格化做到了极致。前半重墨浓彩世纪末情绪,后半回归寻找主题又讲得全不俗套。多中景、俯角,回叙的段落也干净利落。对于SD模式的消解与治愈有温暖的解读和展现。主力落在摩羯双子,黑川力矢不错。对胃口。
很奇异的电影,地点是澳大利亚,演员都是外国人,但整体表达出一种东方意蕴。喜欢片尾字幕设计,像两人载车的轨迹,是归途也是新起点
对罗卓瑶的真正改观,大概是始于孤独到不知所以的《秋月》。看这部电影,为渣画质深深痛心,怎么着,将来也得在电影院大银幕看一次啊。很神奇的是,我也想到了马利克,但马利克老师不会编这么唬人的一故事。堺雅人真是神彩蛋啊
从片名到内容风格都透着一股村上的调调-_,-
就冲那个颜色~就值得推荐了
双向障碍电影
三星半。景极美,片极闷,如嗑药般的怪趣味。毕竟同是天涯沦落,伤心别有怀抱。
片子本身很闷,但看过关于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以及色彩的解读之后再看就懂这部电影的好了。那辆蓝色的笨重的大型列车终将走到尽头,女神才是未来。
像陈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一样线索繁多且拒绝观者作出单一线性的解释。
我其实是喜欢这种色彩的,但故事情节太松动。
那是堺雅人没错吧..?
男主很日本 女主很漂亮 表演很卖力 我很喜欢 但是故事很松散 让人时常放空
台词,配乐,摄影都很棒
喜欢,就是这种感觉。
what's it like in tokyo?it's a planet of chocolate.
气质独特。在东京和澳大利亚两个时空间穿梭的公路爱情。片头东京拍得好赛博朋克,高速转动的孤寂。萝丝·拜恩的演出唯有威尼斯影后的桂冠能匹配,酒店狂舞和做爱大哭两场戏都太太太太惊人。黑川力矢也太帅了…导演真牛逼,把几种截然不同的气质混杂在一起,最后呈现出来的是渣画质也无法抹去的孤独和感动。
Recovering. 特别喜欢这种公路片(嗯还有这种文艺片经常出现特有的狗血变态的故事(。画面很美
看起来好勉强好累的公路片子
三星上。两个孤独边缘人互相依靠取暖的旅程。色彩不错,自带了一种荒芜末日感。叙事手法也还可以,不时的插入闪回剪辑。但是自己没有心情看才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