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东南亚某地,女主角是一位女警官,因为丈夫自杀而陷入抑郁当中,当她也准备了断自己时,却无意间被卷入一个抛尸案中。
本不愿介入这个案件太多的她,带着一位年轻的新入职的女警官在上级的要求下开始调查这件案子。
随着调查的深入,她的干劲越来越大,最终是拨开迷雾找到了真凶,同时也找回了自己。
我没打分,只想说说电影究竟哪里不好。
立意不清。
电影要表达什么思想我没看明白。
是说人之所以变成魔鬼是因为遭受了感情的伤害才会报复社会,教育我们在爱情里要讲道德,不要既骗感情又骗钱。
还是说告诉陷在情绪里的人要向前看,沉溺过去不能解决问题。
或者是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替社会边缘人(非法劳工)的艰难处境发声,呼吁社会关注。
以上似乎都是电影想要表达的,但却不够深入不够透彻。
描述照相馆老板情感方面的笔触太少,根本感觉不到他付出多少感情又受到了多么大的伤害,感觉是电影需要一个变态,而变态需要一个成为变态的理由。
接着是女主,女主因为男友自杀已经消沉了一年,还差点自杀。
却因为“冥冥之中”的安排介入此案,通过查案的过程解开了心结终于走出了男友自杀的阴霾。
电影中,非法劳工吞枪自杀的画面和女主男友自杀画面反复交替呈现,意在告诉观众目睹劳工自杀对女主内心产生了震动,某些东西被唤起了。
但是,这个安排依然很牵强,劳工承受了多大的压力非要自杀呢,总觉得是为了呼应男友的死而死,然而男友是抑郁症自杀,这和劳工的死有什么可呼应的呢?
完全是形式大于意义。
吞枪不是核心问题,死亡的内心活动才是,男友和劳工的死有什么共性或者关联性,我实在看不出。
对非法劳工的描述也是浅到只为剧情服务,多说一句似乎都有碍剧情,只有在男主慌慌张张让前女友妹妹(非法劳工N号)赶紧离开时,男主慌慌张张帮忙掩埋尸体时看出了一丝他们这个群体的生存不易。
演技尴尬。
张钧甯是美的,但是没看出多演技有多好。
开场几分钟在上司办公室对着新人说,你可以胜任吧?
刑警的气质不够,太温柔,不干脆不利落。
接着和新人探讨案情的戏份也感觉不到思维缜密,果断利落的自信,总觉得太过书卷气。
新人女生演技更是糟糕,台词水平就像背台词,实在不够自然。
剧情可笑,配乐弱智。
从新人把手铐拷错了人开始,那场戏就是一场闹剧,但是为什么要在这么严肃的时候安排这样一出混乱戏码,我没懂;一行人找到了套牌出租车,新人又对着女主说"一姐你看,这个车被砸到的地方是好好的。
”这就是句废话嘛,镜头给了一个完好的车门就足够了有必要再说一遍嘛。
同样的尴尬还在新人中刀之后那句“一姐,这次应该没有谁受伤了吧”。
天啊,太做作了,真的。
有必要这样安排吗?
导演大概是想呼应新人之前手铐拷错了人,间接导致劳工自杀的自责心情。
但这么表达真的很low,既不符合现实(人受伤了会急着说这么一句话么)也丝毫起不到煽情的效果。
最最最糟糕的是男主到照相馆二层看到照片时那场戏的配乐,我真的要想飙脏话。
音乐好激昂啊,搭配男主仿佛内心被撕裂痛不欲生的表情,我就觉这部电影完了。。。
记不住这段配乐用了什么乐器,似乎有小号(真的记不住了),那种振奋的悠扬的感觉既不符合男主的心情,也不符合杀人狂的心情,因为杀人狂要表现的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别人看的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快感,一定要有扭曲变态的感觉,但配乐和这场戏中最主要的两个角色,男主、杀人狂的内心戏都没有搭配上,不伦不类,尴尬至极。
其实我对推理悬疑题材一直是很包容的,但这部真的太糟糕了。
其他大部分在讲为情所困。
前半程很好,阮经天在警局里的一些剪辑很好。
表演的很好,编排很好。
可凶手暴露之后的剧情急转直下,节奏拖沓,很多镜头长的磨叽,女警独自行动押着犯人去救人的段落情节怪异,密室逃脱也没有亮点,女主由求死到求生的转变没有心理依据。
男主好脆弱全程在痛哭,表演有点用力。
大和谐的收尾非常潦草。
表演是好表演,就是影片拍的实在太稚嫩,做点减法,砍掉男女主和反派的情感戏,多在剧情转折上花点功夫,拍成简单的犯罪悬疑类型片也是能看的,东南亚非法移民在银幕上也比较新鲜。
四个人物,像各种电影类型元素同时堆砌在同一个画面上,有一种割裂感整出一个四不像。
女主是文艺片路线加上负责各类降智操作强行推剧情,女二是偶像剧过来串场,反派是《七宗罪》的凯文史派西角色超低配模仿犯但角色没任何魅力。
阮经天是演技大爆发但故事节奏匹配不上他,这导致一种他表演越好越严肃我越忍不住想笑的冲动,比如反派激将男主,想让男主看他女友被挖走的心脏,这时候其实观众都早已经领先剧情知道要看到什么了,然后影片呈现出一种恐怖片氛围让阮经天飙演技,倒像是剧情介绍完毕后把阮经天扔进片场开始一段即兴表演一样,非常别扭。
到最后我依旧不明白,男主失去女友,女主失去丈夫跟反派被骗婚杀妻后开始连环杀人之间能有什么共通的精神联系,结尾怎么大家就都释怀了?
#电影追缉#电影是悬疑+女性成长+自我治愈题材。
电影音效不错,因为晚到了一分钟,突然的恐怖音效给我吓得一激灵。
这次最惊喜的是阮经天的演技,演了一个底层的小角色,失联务工中介,把一个不修边幅,感情失意的边缘人物刻画的很形象,中泰粤语说的很溜啊。
张钧寗这次演了一个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女警,被受害人救了于是抽丝剥茧为受害人找出真相。
情绪渲染很到位,感情创伤需要去治愈。
悬疑题材看多了加剧本杀玩多了,开局就猜出了凶手,不过通常观影的小伙伴都说还挺有高能反转的感觉!
现场看到了张钧寗好瘦好美,阮经天状态太好了,太帅了!
两位太有cp感了!
真的真的很少给豆瓣上我看过的电影打一星,这电影想了半天愣是没想出给两星的理由。
闲来无事妻子说想看便一起看看,只能说还好当时没去电影院现场看,用妻子的话说看到最后的段落简直能让人着急的原地起立。
首先,一星可以给阮经天那还算可以的演技,其他演员表现一般,其实说实话主角配角加起来也没几个演员没几句话。
说阮经天演技不错是把他这个人物该表现出来的应对各种情节的反应都演出来了,尤其是最后参观凶手住宅时的反应,不过话说回来这不是一个演员应该的吗?
毕竟,阮经天也算是鹤立鸡群了,其他角色,像女主一个开始就要自杀的角色可以想见生活态度表现得也就是平平淡淡的,至于和老公的情节情感表现描写得也就一般,这就导致整个人物表面上有一些波澜实则是一潭死水。
尤其看过当年重案六组的朋友应该都对其中的季姐有印象,这电影主角被同事称作一姐,在角色塑造上简直是天壤之别。
剩下三四个半熟脸配角性格特征有是有,但因为是配角着墨一般,总的来说角色刻画整体可以说较差,也就阮经天还行。
其次,整部电影太过冗长空洞。
本来以为电影不到一百分钟算很精简了,没想到真看起来还是觉得这么冗长可以说无聊,有些地方让人看着着急,无他,但剧情太过空洞尔,我开始还以为是偏文艺片,但即使从文艺角度依旧没有传达出主角的精神内涵,或者说情节段落表现力度不够,这就又回到第一点了。
最后,剧情不仅空洞而且太不切实际,让人不禁想问,台湾警察就是这么慢慢悠悠办案的吗?
这可是连环变态杀人案欸,没看到大案要案的办案团队,从头到尾就俩女警,一个菜鸟加一个开头就要饮弹的,后面警察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可以出现各种无语的状况,简直令人目瞪口呆,台湾警校这么弱鸡吗?
还是说这等程度的案子在台湾都不算什么,小儿科不值得出动那么些人或者大拿?
如果这是台湾的实际情况那真是太可怕了。
真的要说,如果我给这部影片三星,那简直是对最近几年几部在豆瓣上及格线上下徘徊的晓明哥最后的真相、张小斐拯救嫌疑人的不尊重。
今年看过不少华语悬疑类型片,而《追缉》算是令人眼前一亮的一部。
《追缉》继承了很多台湾地区悬疑类型片的优点,既在悬念和反转的设置上构思精巧,也在尺度上敢于突破,同时也非常注重人性的挖掘和故事内核的深化。
这部电影有趣之处在于,表面上是个悬念拉满的探案故事,实则是一则可怕的爱情寓言,它讲述的是那些在爱情中受伤的人陷入执念的漩涡,或画地为牢,或一念成魔。
真·悬疑惊悚《追缉》在氛围的营造上,颇有点惊悚片的味道,故事一开始,本片的女主角刑警副队长吴洁(张钧甯饰)在荒郊野外的一辆车里想要开枪自杀,便以闪回画面营造了恐怖的氛围。
闪回画面既交代了吴洁自杀的原因,也凸显了她的心境,这些画面突然闪现、惊悚感十足,让人觉得像是在看恐怖片,但事实上,这就是吴洁此时的心态,她的思绪就是在现实和回忆里来回横跳。
她的男友因为抑郁症在这辆车里自杀,她始终无法走出这段感情创伤的阴影。
正是深深烙印于脑海中的男友自杀的画面,驱使她要以同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也就意味着,她已濒临疯魔。
而一具女尸的出现,则打断了她自杀,将她从疯魔状态中拉了回来。
电影以惊悚画面展现人物的心境,在转场上,也极力地营造突然性和惊悚感,带来感官冲击,影片中从相机镜头盖到男主的出场,就吓了人一跳。
实质上,导演很擅长用镜头语言制造惊悚效果,带给观众感官刺激,而这,也形成了影片的独特风格和气质。
悬念足、尺度大,带来沉浸式的探案爽感在故事方面,电影开始就通过吴洁的自杀和女尸的出现,铺下了两条极富悬念的线索:一条线是吴洁心理创伤线,她始终活在男友自杀的阴影中,那么她男友为什么自杀,以及她能否摆脱创伤走出阴影,都成了悬念。
第二条线,也是影片的主线是,那个突然出现的女受害者是谁杀的?
为什么被掏去心脏?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影片的两条线索,看似是彼此独立的,但实际上,又彼此穿插,彼此影响。
突然出现的女尸,打断了女主吴洁自杀,而吴洁受过的感情创伤和放不下的执念,也影响了她在破案过程中的判断和决策,追凶之旅,事实上也是她逐步解开心结的自我治愈之旅。
影片的尺度也比较大,凶手的杀人方式很诡异,电影中的女尸被凶手挖去了心脏,无名指也被砍掉,同时,所有指头的指纹也被磨平。
指纹被磨平证明凶手是个很有经验的惯犯,而无名指被砍掉和挖去心脏,则和《繁城之下》中每个案件一样,显得很有仪式感,很诡异。
法医对吴洁说“婚戒是戴在无名指的,埃及人认为,无名指的血管通向心脏,而心脏是主管爱情的。
”吴洁判断,案件和爱情有关,也许凶手有过情伤。
这又为案件增添了一抹离奇色彩。
这些信息让吴洁认定案件为情杀,于是开始调查死者的男友林佑生(阮经天饰)。
她的调查符合情理、合乎逻辑,但是恰恰是这种“合乎逻辑”,将吴洁、也将观众迷惑住,并进入了破案的“歧途”。
凶手的作案手法,是影片中的一大悬念,我在看到死者被挖去心脏时,想的就是凶手挖心脏会不会和买卖器官有关?
砍去受害者手指会不会只是一个烟雾弹?
毕竟如果不是为了买卖器官而挖走器官、砍断死者手指,这凶手也太过变态了。
这就是电影情节设置的高明之处,会设置一些具有迷惑性的元素,带动观众延伸想象,沉浸式探索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追缉》是为数不多的以女性为主角的悬疑探案剧。
在很多悬疑片里,都有女警参与破案,但往往是作为陪衬。
而《追缉》中,整起案件的侦破,都是由女警主导完成的。
虽然在和凶手的搏斗中,吴洁由于体力悬殊,显得左支右绌险象环生,真实展现了女性在体力对抗中的劣势,但即便如此她们依然义无反顾奔赴一线,恰恰彰显了她们的勇气,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力量。
《追缉》的女性视角和对女性群体的关注是显而易见的,影片的受害者都有一个统一的身份——外来女性劳动力。
这些外来务工者是社会的边缘群体,受到伤害也很难引起关注。
实际上这也延伸出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议题——外来务工者,尤其是女性外来务工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障自己的安全。
从这个维度而言,也可以将《追缉》视作一部关注女性生存状态的电影,这也是电影的“人文性”所在。
反转出人意料,破除了“为反转而反转”的魔咒谈悬疑片,必然要谈到反转,很多悬疑片都以“层层反转”达到震撼观众的效果,但可惜的是,往往都弄巧成拙,确实做到了层层反转,但反转得很刻意,成了“为反转而反转”。
《追缉》的优点在于,它的反转处理自然顺畅,实实在在地达到了出人意料、震撼人心的效果。
一开始,根据吴洁和“菜尾”项睫如的调查,案件的真凶确实指向了受害者的男友林佑生。
林佑生的种种反应和特征,也很符合凶手特征——在和受害者的交往中受了情伤,在正经的营生之外还干外劳中介的非法营生,被警察查时鬼鬼祟祟,被警察跟踪时又极力要摆脱跟踪。
直到林佑生为了查出女友死亡真相,挖出自己曾经帮人处理的另一具尸体时,我还在怀疑他是在演戏,是故意要迷惑警方。
直到真凶出现时,我才完全解除对他的怀疑。
当然,这种迷惑性说明对林佑生的角色塑造非常成功,阮经天将林佑生这样的底层边缘人演得非常鲜活,他身上既有社会人的混不吝,遇事非常暴躁、情绪化,同时又因为非法生意遮遮掩掩。
看起来就不像好人。
影片的第一次反转是吴洁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林佑生貌似不是凶手,转而怀疑他的合作伙伴黄东棋。
黄东棋也是外劳中介,此前的表现更是奇奇怪怪,这也让女主由怀疑林佑生到怀疑黄东棋的反转顺理成章。
第二次反转是黄东棋出现后,吴洁发现他开的出租车有刮痕而监控录像拍的出租车没有刮痕,再加上黄东棋遇到变故都尿裤子,杀人挖心可能干不出来,凶手另有其人。
这次反转也很顺畅自然。
《追缉》中的反转之所以能做得自然、不刻意,是因为它完全是遵照女主办案的逻辑来完成反转的,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反转,都不过是女主侦察方向错了而已,所以一开始会被牵着鼻子走,到反转时也会觉得合情合理。
而当终极反转到来,真凶浮出水面时,才和影片中的角色一样陷入震惊:原来那个最不起眼,看起来最人畜无害的人,才是凶手。
我们果然,不能以表象去判断一件事,或者一个人。
爱情寓言:一念成魔,一念成痴我喜欢这部电影,除了因为其悬念和反转设置得很好,主要还是因为其内核和主题,它本质上像一则爱情寓言,探讨的其实是人该如何面对生命中的伤痛,爱情中的创伤。
电影中的主角们大多受过爱情的伤,他们都活在伤痛和执念里,画地为牢,成痴成魔。
然而吴洁是幸运的,她同样经历过痛苦和创伤,同样挣扎过、困扰过,甚至一度走极端想要以老公同样的方式去死,但她在追凶的过程中渐渐意识到困于执念的可怕,也拥有了面对过去、面对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所以她在垂死之际砸碎了那个牢笼的玻璃,完成了自救。
《追缉》告诉我们,人生的痛苦和爱情中的伤害或许在所难免,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执念,走出阴影,陷进去会觉得暗无天日、痛不欲生,但是走出来会发现云开雨霁、海阔天空。
所困扰我们的可能并非那些伤痛,而是自己的执念。
但是电影并没有以说教的形式讲大道理,而是以悬疑惊悚的形式,让人在触目惊心的故事里去感受、领悟。
愿每个经历伤痛的人,都被生活温柔以待。
也愿每个经历创伤的人,都能放下执念,走出痛苦的深渊,不回头,向前走。
有点儿可惜了。
这片豆瓣的标记才一万多可见票房有多惨,可能以为19年缉魂票房很好以为爱情犯罪片在内地有出路,结果搞了几场观影活动之后基本没什么水花,票房比不上缉魂,口碑比不上目击者之追凶,但其实这片不差,至少比什么消失的她强,爱情犯罪悬疑,有故事有立意,差啥啊,差演员没有观众缘?
差观众吃不了细糠?
其二是可惜是在这片为了B故事把A故事讲的太敷衍了,无论阮经天还是凶手都沦落为工具人,一看导演都不太想在A故事上下功夫。
但唯一的也确实做得很好的反套路就是阮经天的身份牌,我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等阮经天什么时候暴凶手,前面为了诱导观众阮经天是凶手铺的很细,但是!
又给了你凶手的暗示,那场特意把男主朋友调出去,只留下男主、凶手、受害者三人拍照的戏真是巧妙,回想起来更巧妙,导演在玩弄观众!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可惜啊,男主和凶手的线都没有做起来,男主对外劳恋人的感情没有前因,所以男主为死去的恋人的任何行为我都无法被打动,徒留下一场七宗罪的结尾,也很难带入。
凶手的前情也是一笔带过,被外劳骗的代价也不接受能足够当做犯罪动机。
或者是我对爱情有点儿偏见,总觉得这片里因为爱情导致的犯罪和追凶都很难成立。
说到这儿想到可能是这片的背景环境外劳之类的距离内地观众太陌生所以没兴趣?
借此推荐下八尺门的辩护人。
其他就是节奏稍慢,动作戏很弱,张钧甯真好看,弯弯的演技都很棒之类的观感了。
Raven
台湾制作班底,聚焦非法劳工问题,外劳务工女性接连被杀,且手法残忍变态,剧情想填满惊悚和悬疑感,再展现主角的自我救赎过程。
在办案的过程中,对人性的复杂和阴暗面刻画不够,说教味倒是不浓,也能吸引人往下看。
爱人离世与感情受骗的男女主,共同完成自我救赎。
结局以为不会是猜到的那么简单,会有反转,但结果就是这么的简单,这也算另类的反转吧…完成度还算可以,但不够精妙,行为逻辑还是有硬伤的,警察的配枪可以随意给别的警察的,枪是很容易被抢的,女主未婚夫抑郁症没有原因的立不住或是交代不够?
自杀原因是什么?
抑郁症可以当警察么?
办案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支援?
警察永远是不能团队办案的,永远有个难搞的上司,菜鸟新人工作状态真的就要那么差嘛,这个刻意设计有些过时了。
不能为了营造刺激不顾逻辑呀。
悬疑片最怕接开谜底时矫情,是大忌。
凶手的遭遇、犯罪动机和心理根源没交代清楚,最后的大和解也是没啥必要的。
演员的表演,张钧甯痛失爱人的低迷-清醒-到密室的求生也是自我救赎的过程,演的很饱满完整。
她的自律与女性力量的内核都体现在脸上了。
阮经天演戏有了越发成熟的魅力,造型颠覆,几处表演上细节表达很棒。
演员很卖力,今年院线电影演员大于剧情的又一案例。
这个电影真的不要营销悬疑和犯罪了,悬疑没什么大的反转,犯罪又没探讨犯罪心理,不如聚焦女性力量与自我救赎吧。
爱人先爱己,永远不要放弃自己,活在当下追寻未来。
这还是值得看的。
『追缉』宛如《缉魂》的姊妹篇,不变的是张钧甯那便秘般苦大仇深的表演以及男主出色的演技发挥,缉魂虽略显凌乱但至少创意和想法是在线的,而此作完全是套着悬疑、警匪的壳在拍文艺和爱情,看似要探讨外劳的社会问题却一直没有去深切,云里雾里的探案过程更是和莫名的情感纠结形成压抑抽风的氛围,实在是让人抓马。
【4分】
张钧甯和阮经天的演技是ok的,但是剧情是莫名其妙的。开头的镜头很有感觉,没想到剧情这么拉垮。
光是以爱解救自己这点就足够给推荐。谁说一定要别人解救才是一个好结局的
三个人抓一个然后枪跑到嫌疑人手里真的把人笑炸了,整个台湾一共就俩女警察能出警吗?援军也太慢了…一姐该开枪的时候不开,对着半个队友阮经天开枪倒是十分利落,太离谱啦,动作戏非常拖沓,全程都非常叽歪…
开头以为是女性题材什么的,结果两个女警都非常拉
多重反转,每次以为真相就要被揭开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那么简单!得知真凶时,吓得我汗毛竖起!根本猜不到!
对女警强行降智,空手夺枪,无脑相信连环杀人犯,全警局只有2个女警吗?什么烂剧情啊真服。2星全给演员的卖力演出。演员表现力很强,拍摄的质感也不错,但是挽救不了烂剧本。
像精简的“刑侦版《八尺门的辩护人》”,同样将以外劳处境作为驱动故事的社会议题,再装点类型出发的设计;那种困扰心魔,在真相追缉与现时状态游走的神韵似乎也乘《东城梦魇》之风;这么说,或许是希望真的看到“吴洁”有更多的故事,或者得以允许探视她更多的世界。因为知道影展版会有128分钟,忍不住会去向那个版本会有怎样的调整,以及加多半个小时是否会受用;最后又觉得落在这里,似乎也刚刚好。A-Lin的歌声响起,似乎就浮现了整出故事的力量以及填满了所有想象;很让人沉浸的一部。
原标题更好,很好的多个互文故事以大框架统合的商业范本,拍成拼盘的都学学。互文的内核可以再细致凸显一点,悬疑部分到后半段就有点拉胯拖拉了
看之前知道是悬疑犯罪片,没想到在音乐和剪辑的加持下还有一点“惊悚”色彩。影片有不少反转,但不是那种“反转反转再反转”或“为了反转而反转”的推进方式,而是一直暴露新的谜点和线索,能激起观众猜测欲和推理欲。每一个演员的演技都好到位,男女主的角色甚至是“各自迷人的”,一部有质感且能给人很好观影体验的影片!(对张钧甯路转粉,她还是这部电影的监制!)
b解版,小天的演技一直都没的说,张钧甯演技进步了很多啊,可惜是删减版
非常简单的悬疑与反转,非常多段莫名其妙的爱情,很多时候蠢得气死人的女主,实在打不了及格分。最后那句“愿每个经历伤痛的人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给我气笑了,以为是在看《悲伤逆流成河》呢。
真是够难看的,讲破案就好好破案,老是搞一些煽情有的没的。合着这些女生无辜被杀死,就是为了治愈女主?完全都是两个警察在查案子,其他人都死了?
剪辑很带感洗车房里求婚2025-04-13二刷
全员尬演。台词太别扭了,明明说的是中文,但完全不是中文的语法。明明是部悬疑电影,最后十五分钟居然都在谈情说爱。对社会议题(外劳)的触碰也仅仅是借题发挥,没有任何深入的批判。
槽点确实太多了啦
尸体细节删减,推理线索神出鬼没,背景虚化打码,重头情绪戏就像发癫,直接把台湾《七宗罪》拍成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挺幽默的
悬念基本保持到最后。吴警官太喜欢单干了,抓到凶手后完全可以呼叫增援一起去救人嘛。这段设计有点牵强了,不合理。最后的感情戏有点拖节奏。
看的我厌蠢症都犯了
该片前半段营造的悬疑氛围和影片质感还是可以的,只要有个合理的结尾。但是后半个小时直接降智处理,交代凶手,让女主独自抓凶,为了突出女主而突出女主。后半段的打斗、纠缠没有任何意义。最应该是凶手的是阮经天,然而没有反转,也没有开放结局,直接狗尾续貂,成片效果拉垮。
我完全被阮经天震撼到了,首先是妆造完全颠覆他以往形象,再就是短短六十秒可以切换多种情绪,神演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