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的日与夜》里,那对乐观坚强的孤儿寡母被搬到了古惑仔大本营旺角,王胖子的拿来主义还真是用的炉火纯青。
看演员阵容还以为是文艺片,可一看导演是王胖子,心里便有数了,按照近几年王胖子的规律,想来又是一部烂片。
抱着【围观到底电影能拍得多烂】的心情的看看,竟然还有那么点可看性。
虽然片子廉价的可以,却依稀还有一缕港片的味道。
相比中港合拍片,那种不咸不淡的垃圾电影不知道强出多少。
三俗的剧情,多少也令人找到了点90年代王胖子的影子。
戏中王胖子不忘拿杜琪峰开涮,又借疯子辉之口话当年,想一想,港产电影从辉煌到没落也不过几十年而已,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只可惜,王胖子还是那个三俗的死胖子,观众却早已不再是过去的观众。
戏中的波霸美女被古惑仔箭猪爆菊,除了一如既往的三俗,真的好没进步,连人格分裂的疯子辉也那么的似曾相识。
香港电影人惋叹香港电影没落之前,我觉得也该反省下自己吧。
《旺角监狱》由香港非著名导演王晶编剧、监制、导演,王晶在剧中出演一个男配角,男主角是金像影帝张家辉,是一部典型的纯正的香港电影。
警察、黑帮、妓女、大哥小弟,这样的剧构对于香港电影人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但要拍出新意,还是需要编剧和导演的一番功夫了。
还好,由王晶一手操刀的本片还基本保持了香港电影的一贯水准,虽然不会给人太大的惊喜,但也不会给人太大的失望。
看这部片子,让人不由得想起好莱坞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同样讲述一个罪犯因长期在监狱服刑,而导致与社会隔离,即使某一天出了监狱,也如同进入了另一所形式不一样的监狱。
三十年前,张家辉饰演的阿辉在旺角砍死十余人,被警方逮捕并判终身监禁。
三十年后,获得假释的阿辉得以短暂离开那个禁锢了他三十年的监狱。
可是,三十年后的旺角已不再是当年的旺角,江湖也已不再是当年的江湖,就连以前有上千个座位的大影院也变成了拥有很多个厅的小影厅。
这个有些精神分裂的男子站在熙熙攘攘的旺角街头,总觉得有个18岁的阿辉一直跟在自己身边,是那个年轻的阿辉指挥着他的一言一行。
被黑道两派作为棋子的阿辉,他是否还会走上一条不归路,是否还会回到旺角的监狱?
人生的剧情是否有得自己选择?
片中有一段男女主角在影院看戏的戏,有一段关于香港电影的对白。
这应该是王晶,这位香港导演关于香港电影的一点表达吧。
——以前看电影很开心,差不多一千多人在戏院里,一起笑一起鼓掌,就算坐第一排,看得脖子都酸了,也一样很开心。
——现在香港人都不看香港电影了。
——香港人不看香港电影……,以后没有香港电影,不知道会怎样?
——现在大陆拍好多电影啊。
——那是大陆电影。
的确,现在而今眼目下,纯正的香港制造是越来越少了。
那个有着多种类型片——功夫片、武侠片、警匪片、喜剧片、古装片——而流行于整个华语世界,靠功夫片走向海外的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吴宇森们有的去了海外去了好莱坞,有的退出江湖很多年了,张国荣们到另一个世界演绎另一出戏去了,当年酷毙了的小马哥演起了圣人孔子,发哥李连杰们都有了皱纹,曾经繁华一时的香港电影要如何焕发第二春?
诚然,一方面,还有很多的香港影人在坚持着拍香港制造的电影,而另一方面,很多的香港电影人,因为有与内地官方签署的电影优惠协议,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还是投资方,纷纷转战大陆,把大陆当作了一块香饽饽,所以,香港内地合拍片是越来越多了。
只是,在赚钱才是硬道理的指引下,谁来拯救香港制造?
关于香港,我们知道多少?
是繁华的金融中心,购物天堂,美食之都?
是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都市?
还是黑帮当道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之地?
对于大多数未到过香港的内地人来讲,我们了解香港,大多是从香港的电影电视开始的。
从警匪片里,觉得香港到处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黑社会,但同时,香港警察也是身手一流功夫了得。
从喜剧片里,觉得香港人讲话真快,与台湾人讲话的风格简直就是对立的两个方向。
从都市爱情片里,觉得香港真是一个时尚现代的大都市,帅哥美女美食和购物的天堂。
这些是真实的香港吗?
不清楚。
但是,朝廷电视台里报导的香港,那是真实的香港吗?
更不见得。
君不见,在CCTV4的《中国新闻》里每天都有港台连线,关于香港的新闻都很和谐,关于台湾的新闻总是很犀利很丑闻。
每个人眼里的香港当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局外人,还是香港人。
本文最初发布于2010-5-26
传说中王晶的第一部“cult片”。
为了瞎显摆,特意去百度了一下,“Cult Movie”的特征描述大概包括:B级片,风格粗俗夸张,多元素,亚文化,自成系统,小众,艺术电影等等等等。
看到这里我当然好奇,除了“风格粗俗”,其他形容词都和王晶能攀上什么关系呢?
90分钟看下来,就是一部不温不火的商业片,故事没新意,桥段也俗套,拿来当噱头的激情戏就像小钟的魔术表演,他自己High得很,观众却只觉想笑而已。
硬要说动力,那就是影片卡斯:去年的影帝影后,最佳男女配,算上入围新人的莫小奇,实打实的全金像阵容。
眼前仿佛四座奖杯排排站好,金光闪闪,发出清脆悦耳的梆梆声。
且不论别的,单凭我对智叔的死忠,就已足败下阵来。
香港街头的小混混们,没有三句话讲不完的人生。
开头的时候个个都很年轻,好勇斗狠,意气风发,一个不顺眼,说杀你全家,就杀你全家。
后来理所应当出了事,无所谓,统统揽上身,家法伺候也好,赤柱猫监也罢。
老大教过:“出来行,错要认,打要企定。
”统统很傻很天真,以为十八年后,真的又会是一条好汉。
再后来,十几二十年仿佛弹指一瞬,少年子弟江湖老。
一脚踏进来,想要离开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回不了头。
这才明白为什么那时人人都说:“十个古惑仔,九个衰到底。
” 王晶无论怎样力求精巧反复,都逃不开这个框架,留给“黐線辉”一个和所有古惑仔一样带着悲情色彩的剪影。
动画感觉的片头做的很精致,黑白映画中红的鲜血,蓝的气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罪恶之城》的影子。
人格分裂的主线已经不新鲜。
远的不说,近期的《神探》就炉火纯青的玩了一回全套。
不过王晶也算是饮水思源,一面偷师,一面又不忘借韦家雄之口调侃老杜一把: “《PTU》嘛我知,吴宇森拍噶!
” “是杜琪峰!
” “杜乜琪峰?
杜乜琪峰!
我丢你老母!
” 哎……若不是看豆瓣上有人说他俩其实老友鬼鬼,又不免八卦王胖子对他老爸这位高徒是不是有心结了。
张家辉现在越发沉郁内敛,偶尔闪出的一个似笑非笑的尴尬表情,还是和傻兮兮对着林熙蕾喊“初恋”的样子如出一辙。
鲍起静,陈丽云延续了她们擅长的那种自然朴实的表演方式,平淡中见真挚,暖暖内含光,有种钝钝的感染力。
一老一少是亮点,廖启智的表演依旧没话说,暴戾冷酷又不乏温情的警察,这是他驾轻就熟的路线。
气场强大,张弛有度,编剧把人物矛盾塑造得很突兀,全靠智叔的酣畅淋漓的演技化解尴尬。
梁进龙眉清目秀干净清纯,和台湾地区的王柏杰一样,都没有眼下男新人的那种幼稚和媚俗,可期待发展。
说王胖子的戏,就不能不说他用的女人。
由于孟瑶这次宽袍大袖的扮智障,所以福利男性观众的任务落在了莫小奇身上。
一出场,玉腿修长,纤腰款摆,在镜头有目标有节奏的起伏中,峰峦迭起,沟壑蜿蜒,一派荡漾春光。
不过这次她的戏份依旧以大胆热辣为主,如果之前《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算文艺片,那勉强还能说是为艺术牺牲,这次跟了王晶,只怕会站错队,沉底沦为肉弹。
至于现在孟瑶,算是残了一大半。
同为王晶目前用着最就手的女演员,《金钱帝国》里尚能和刘洋平分秋色,到了《00狗》,就已然退为专业的“咖哩啡”。
去年台湾的“童颜教主”郭书瑶赴港宣传,孟瑶被推为本土系列与之PK,无奈此时的孟已经腰身圆润,皮肤粗黑,在19岁的“杀很大”面前上演了一场岁邊邊月不饶人的完败。
但实话实说,若早个一年,局面必定不至于此。
08年的某部例行公事般的赌片,剧情不负众望的弱智,男主角也是张家辉,但只见此女一头红发,肌理晶莹,笑容娇俏甜美,有事没事都叼根棒棒糖蹦蹦跳跳。
“一不小心”钻进男主的浴室,宽大的白色衬衫立刻贴身而湿。
我和韵不由自主面面相觑,嘴巴都和片中的家辉一样张得老大。
这是当年的孟瑶,一招曲线毕露,就让我们看烂片也看出肃然起敬的感觉。
所以,美人如果自暴自弃,比寻常女子都更见凄凉。
在豆瓣给了这部片子三颗星,一颗给老练呛辣的智叔,一颗给摇曳生姿的莫小奇,最后一颗仍是给孜孜不倦的王胖子。
并没有过分宽容他,虽然离“cult”的距离依旧十万八千里的远,但比起之前支离破碎的《卧虎》,荒诞虚浮的《金钱》,《旺角》已然进步许多,起码看得出明星在掂量着用,感情戏在学着往里收。
更唏嘘的是,影片里有多处毫不掩饰对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缅怀。
“礼拜六,十一点半,新片午夜场。
我见过张彻带着姜大卫,狄龙,傅声他们一起看电影。
那时候姜大卫头发的头发好长,垂到胸口,真想揍他一顿。
” “怎么会没有午夜场呢?
以前那里人山人海,不知多热闹。
” “我不知道啊!
不过听报纸讲,再过两年,连香港电影都没了。
” “没香港片?
那我们以后看什么啊?
” “其实现在已经好少香港人看香港电影了。
” “香港人不看香港电影……那看什么?
” “其实……现在大陆都有拍很多电影啊。
” “那是大陆电影咯!
” 那么壁垒分明的排斥,是因为最美好的那些早已经留在心中。
那是最好的时代,他们有真正的江湖,有最深挚的情谊。
男人不论英俊与否,都有伟岸的背影,会潇洒的拿枪,从容的流血。
女人都是那样美,各有各的风情。
即便轻解罗衫,也丝毫不见猥琐。
他们想要让你笑,从不介意玩命的耍贱耍白痴。
他们想要让你过瘾,立时就可上演一掷千金的豪赌,乞丐皇帝,一念之间。
他们的爱情在那座城市里铺开,展平。
温润坚强,云淡风清。
多年以后再见你,何以招呼?
有人以沉默,有人以眼泪。
有人还是会开口说:“不如我哋由头来过。
” 然而大部分的爱其实都没办法回到从前,在很多人的心里,曾经的香港电影就像一个明丽璀璨的公主,艳光四射,笑靥如花,叫人不忍逼视。
后来时移世易,她的领土越来越小,宫殿越来越颓败,锦衣华服也渐渐蒙上尘埃。
然而爱她的人依然爱她,在他们心里:公主仍是公主,其他宫门外的那些,再美,民女而已。
有港片的特色,但也有王晶的特色。
这些年,王晶大导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不再局限娱乐大众,也想拍点有深度的、有个人想法的。
冷不丁的,又加了一部黑帮片,还请到一众大牌影帝影后。
看过许多黑帮片,要拍出新意来很难了,这仍然是一个复仇与还债的故事。
30年,时间足以是两个世界的跨度,蹲30年监狱,也足以击垮一个人的精神防线。
由于香港没有死刑,对于这个重刑犯,能做的也仅仅是关押。
进了监狱肯定要接受教育,这么多年下来,脑中的邪恶基因,竟然由于长期的被教育,分裂了出来。
也好,起码有伴,也不寂寞了。
其实挽救这样的人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曾经凶残地犯下重罪,如今还精神分裂,放出来不是危害人间么。
从影片看,他出狱后,最重要的就是送妈妈最后一程,一个盼了他30年已成痴呆的可怜母亲。
其他时间,他只是个被利用的道具,没人会真的在意他当年的作为,虚假的尊重背后只是阴谋。
因此在冷血的黑帮片中,少有的温情片段就显得很苦涩,30年前的社工还在为他假释而奔波、母亲在洗头中闭上了眼睛,他们期盼的到底是什么呢……对于本片的结尾,不时太满意,警察的性情大转是个问号,行为是不符合他之前塑造的人性的。
而杀人犯本身,多次无法走出内心的监狱,似乎就是告诉观众,出狱只是对当年的事情和人做个了断,当一切都灰飞烟灭时,他也可以离去了。
不得不把这样的思想归结为王晶的无厘头,总觉得结尾没有做好,或者没有完全表达出导演的意思。
影片中还有一个插曲,就是不时为拯救香港电影而呐喊,多处的怀旧都烘托出如今的市场相当萎靡,与30年前的鼎盛不可同日而语。
但这其中的责任也有王晶的一部分,他拍了这么多只追求商业利益的烂片,不就在加速恶化这个市场么。
疯子辉在监狱29年,他的眼睛总是笑着,说话也很温和,可他一旦可能受到欺负时,那个年轻的小辉就出现了,这时候,他表现得暴躁,暴力,却又正义凛然当他偏过头去,对着空气说话,样子蛮吓人的,他始终走不出监狱,说阿sir不让他走,他很痛苦,那什么时候能走呢?
我要做什么才能让我走呢?
阿sir很冷酷地告诉他:到时候你自然知道!
我不知道这个阿sir,王晶导演是为了指代谁,是老天?
是良心?
是社会公正?
是阿辉内心的警察?
看着阿辉的敬畏、无奈、彷徨、恐惧,令人不忍。。。
他命案在身,哪能不受老天的报应。。。
我想:那个手持气球的小男孩是不是理解因为气球的飞走而丢了爸爸?
所以当气球回到手上,他才能心安,才能走出旺角?
注定他是要死的,因为,那是走出去的代价。。。
自由就像那些飘在空中的蓝气球,看得见,却抓不住。。。
这里面不仅他一个疯子箭猪是个丧心病狂的疯子,好色,胆小,怕死,不讲兄弟情义,这样的人比真正的疯子更令人憎恨;小凤是个弱智,用我们当地人话说是癫子,长得眉清目秀,逃脱不了被箭猪强暴的厄运;阿辉的母亲七家,因为不愿面对儿子坐牢的事实,而疯疯癫癫,七家心里清楚,疯子辉心里清楚;那个采访疯子辉的女记者,丝毫没有同情心,却利用疯子辉的同情心达成和peter的交易,和疯子又有何区别。。。
影片里最令我感动的镜头:妈妈说我好久没有洗头了,于是阿辉为妈妈洗头,大小凤回来了,阿辉要去开门,妈妈欲言又止,开完门,妈妈已经停止了呼吸。。。
29年来,她太累,太辛苦,太痛苦。。。
现在看到儿子平安归来,又有儿媳在身边,她终于可以松口气了阿辉看到妈妈“睡了”过去,对妈妈说,“你不要这样子,刚才我们还聊得好好的,正聊着,你又走了……”大凤意识到老人去了,失声痛哭起来(偶之前还不曾落泪,却被大凤的痛哭给引爆了)悲伤是可以传递的,小凤看着大凤哭起来,小凤也哭了。。。
偶觉得阿辉的妈妈——鲍起静刻画妈妈细腻形象,真情流露,很感人可能因为扮演的是神经分裂者的缘故,张家辉的表情木讷,感觉演得并不十分好
港警,影片让我看到了一贯类似影片,不一样的状态!
警察也是人!
我觉得更加人性了一些!
我喜欢!
当然是香港的警察!
大陆警察?
……………………我无语!!
30年前阿辉是仁义社的团员,替老大执行杀人任务后被警察打伤因此被判终身监禁进入赤柱监狱,狱中他患了精神分裂,因此30年后被假释出狱。
出狱后回到了面目全非的旺角,再也无法找到当年的感觉。
阿辉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无法与其相认,此时他认识了沦落风尘的大凤以及大凤的痴呆妹妹小凤无时无刻不在帮助她们,并以此段感情为寄托。
此时的仁义社两派--箭猪、Peter正在竞选新一任老大,因此都想拉阿辉聚敛人气。
现时的阿辉和他精神内有暴力倾向的那个年轻气盛的阿辉除了赤柱监狱,但却进了旺角这个大监狱,似乎永远也出不来。
有一天,辉母突然清醒与辉相认,却于当日逝世。
阿辉也因为营救大凤姐妹招致箭猪对他的报复,在最终的火拼中他走上了不归路,还是没能逃离“旺角监狱”。
王晶用本片宣告了他黑帮题材的再次回归,并且在本片筹备阶段就抱着不在内地上映的想法,也使得王晶在创作方面不再畏首畏尾,敢于大搞一番。
本片尖锐的反应了香港底层人士生活艰难的现实,应该说是一部只给港人看的港片,其中某些桥段还借剧中人之口慨叹香港电影的现状。
张家辉的表演已经比多年前的青涩进步了不少,尤其是本片对于人格分裂的男主角的演绎。
王胖子在戏中一如既往的演绎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角色--KTV老板蛋挞,他也总是喜欢在自己的戏中露一小脸。
孟瑶原名孟尧,21岁,青春无敌,34D、26、36骄人身材,因早前主演“被张钰告潜规则”的名导演黄健中执导的《银饰》,勇露两点一战成名。
后来被王晶招致麾下,在《七擒七纵七色狼》里大卖性感身材,虽然影片在香港票房不够理想,但孟瑶的性感卖点已经博得不少眼球。
对于本片两极分化的评价,本人不想过多地置评。
我只想说,对于很多高水平制作来说本片的确不算什么或者只能说是泛泛之作,但是对于低迷的香港电影,王晶的本次回归我却认为有着不小的意义,至少他找到了自己擅长的和可以发挥的题材,当属明智之举。
我们有理由期待他的下一步作品会更好。
如果让我打,我打4星,因为我不确定我看懂没,在我不一定看懂的情况下,我觉得不还不错。
我喜欢片子监狱的概念。
“走得出赤柱这个监狱,你又走不出旺角这座监狱?”而走不走的出只有自己知道。
牢笼是自己设下的套,唯有放下才是出路。
阿辉在监狱里二十九年十一个月三天十九个小时,依旧在看蓝气球。
蓝气球代表自由吧。
张家辉代表好人阿辉,细辉代表坏人阿辉(也是阿辉的爸爸吧),还有一个小孩阿辉(最真实的阿辉),最后坏人辉跪倒了,好人辉跪倒了,小孩辉拿着蓝气球走出旺角监狱,而跪倒在街上的阿辉才是阿辉真实的样子吧,一个沧桑颓废的胖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做了三十年牢好人辉还才三十加)。
而阿辉的分裂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想是中弹后吧。
不然阿辉如果最初就有精神病也没必要做这么多年牢了。
那么是谁分裂了谁呢?
张家辉和细辉都代表过去,小孩代表未来,小孩走出去了。
过去就过去了,旺角已经不是原来的旺角了。
很多惆怅来自于对过去的纠缠,于是分不清楚现实与虚构。
阿辉一个,丁家一个,小凤一个。
一个疯的,一个老人痴呆,一个弱智。
但是平常人又分的清楚吗?
枪王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过自欺欺人永远是个笑话。
于是,丁家回光返照了,枪王余还债了,胖子爆发了,大小凤离开了,阿辉解脱了。
旺角,是香港的消费娱乐场所集中地,人流众多,繁盛有如不夜天。
旺角也是龙蛇混杂,品流复杂的地,长久以来,香港电影喜欢把旺角塑造成黑社会争夺利益而火并的地方。
《旺角监狱》 故事讲述阿辉( 张家辉饰 ) 替代怕死的好朋友箭猪(韦家雄饰)参与仇杀行动,以一人之力杀退二十多人,被第一天执勤的警员「枪王余」(廖启智饰)枪伤及拘捕。
辉被判终生监禁,坐牢三十年后获假释,性格变得温驯,患上精神分裂的他,具双重性格,经常幻想和年青时好勇斗狠的「我」对话。
阿辉重回旺角,物是人非,觉得纵使离开监狱,也摆脱不了旺角监狱 -- 囚禁自己的心灵桎梏。
辉一心只想回母亲(鲍起静饰)身旁尽考道。
但社团前辈欲拉拢辉支持箭猪继承社团首领,以抗衡另一角逐者Peter(谭耀文饰),辉身不由已再度卷入黑社会斗争中,心底潜藏的凶猛性格亦随时爆发……王晶拍过无数江湖片, 这次集合了应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得奖演员演出《旺角监狱》,更声称是他第一部「Cult (另类、偏锋)片」,大概王晶是指该片用上大量的摇镜、古怪的色调及漫画化的计算机特效,来描写主角阿辉的异常内心世界吧。
但相比王晶监制,锺少雄(本片的另一位导演)执导的前作《黑势力》(陈小春主演),《旺》片并没有突破,「双重性格」分裂成两个人物的设计,在韦家辉的《神探》已经用过,张家辉刻意低调的演出,反而与全片夸张情节格格不入。
王晶所谓的新拍摄手法在《黑》片已经用上,两派争逐领导人的桥段亦大同小异,但《黑》全片充斥粗言秽语,加上极其夸张以动画绘制的血流成河的斩杀场面,才算名符其实的「cult片」。
反而王晶在《旺角监狱》中,感叹「港产片」濒临消失边缘,这弦外之音更发人深省 -- 阿辉寻找的「丽声」的大戏院没有了,周末首轮港片午夜场没有了,没有香港电影,只有大陆拍的香港电影,阿辉说 :「那便是大陆片了。
」表达王晶对合拍片扼杀过去香港电影的灵活创意的抗议。
看了一下,王晶导演。
本以为是部烂片,结果看完后真的很感动。
旺角监狱 To Live And Die In MongKok蓝色气球 飞出去了旺角监狱 To Live And Die In MongKok不管哪一天,都记得那么清楚,这就是生命的意义现实的自我,内心的自我,我们在挣扎的是漫无的生活,还是本身看似真实的生命??
空间变色,多镜头同步,动画特效。
宅心仁厚的老鸨,胆小如鼠的嫖客,有情有义的婊子,有点娘娘腔走路的小弟,深谙社会的人犯子,亟待上位不择手段的Peter, 情,爱,义,险混乱交织双重人格永远“出不去”的阿辉,因为儿子的事情不愿面对的“七家”,我们在面对现世磨难的时候正如影片《爱玛》所说: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的快乐。
“疯”儿子,“疯”妈妈,他们都在坚守。
坚守自己那片不愿被污染的净土。
就算最后玉碎。
没有了精神的寄托,如同鲁迅所说的“悲剧”,被人发现,撕碎。
在外人面前,我也会“家丑不外扬”,我儿子在荷兰开餐馆;可是“我”却知道他是我儿子,你是我儿媳妇。
这个世界上好男人很难找。
小凤,阿辉,七家。
彼此之间似乎什么都明白,却又一起装疯卖傻。
《日与夜》中的三个主人公再次聚首,只不过地点从天水围搬到了旺角,可是,旺角却搬了家,再也不是从前。
我们能为自己的母亲做多少事?
我熬了汤等你回来,快进来。
我什么时候才可以出去?
什么时候一起看电影?
我想去吃烤鱿鱼。
多聊一会吧。
说说话。
蓝色气球 飞走了。
放飞的是什么?
结束的是什么?
流下的又是什么?
有两种监狱是很难走出的:时代的大势,内心的牢笼。王晶明显是借着去年《证人》的成功拍了这部非雅非俗的《旺角监狱》。不说影片,但就张家辉的形象,还是沿袭得很成功的,去年那个独眼,今年这个一直保持着温柔微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还有就是莫小奇,确实妖娆魅力得很。
精神病的故事
总是让人感到不舒服…
很王晶,大胸mm,亲自出演,最重要的是台词:杜你老妈琪峰
还算挺逗的,尤其是那箭猪!
久违的港式古惑仔。旺角不是以前的旺角,香港电影也不是以前的香港电影了。
看片名和导演名字就知道剧情,但是是我喜欢的类型片张家辉,从演配角,很久的配角,然后影帝,然后很多主角,演技很扎实。可以和刘青云演的那个精神分裂侦探比较抗衡
又冇午夜场,又冇香港电影,甘我系边度食烤鱿鱼?假独立范儿,演技浮夸
再也不能被王晶骗了。。。
黑社会也转型了
一个大胸女和一个神经病,一个弱智,一个老年痴呆的黑帮故事,张家辉也救不了这样的片子,孟瑶很适合这样的角色,棍子捅我这段笑死了
还蛮喜欢这片的。洗头那段很温情。
挺好挺好....
各劳资看了20分钟就看不下去了.SB王晶.去死吧.
人格分裂看的累死了
王晶难得拍一部严肃一点的剧情片。里面“杜琪峰”的桥段不知道是致敬呢还是在挖苦。张家辉+鲍起静的组合,王导难道想转型走许鞍华的路线么?比起《窃听风云》和《十月围城》还是要差些,不过在目前众多的香港黑帮片中,这部影片拍出了难得的一丝文艺色彩,应该是钟少雄的功劳,不是王晶的贡献。以上。
居然还有这么低端的黑帮片
港片真的越来越没落了,一年都出不了一部好片
天水围的日与夜 里,那对孤儿寡母搬到了古惑仔大本营旺角,王晶的拿来主义用的真是如火纯情。只可惜,王晶还是那个淫贱的死胖子,观众却不再是以前的观众。戏中漂亮的女孩子被箭猪一竿大枪捅屁眼,除了一如既往的三俗,真的好没进步。其实人民群众需要三俗,但三俗也要巧妙点
永远都走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