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前面半个小时,我都还以为这部电影只是在讲一个外星人奇遇记的搞笑电影,后来才发现是批判印度宗教的,如此大胆,怪不得在印度是禁片,可能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不适合看这部片。
这个外星人非常聪明,他有一套非常合理的逻辑,凭着幸运和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聪明(比如去跳舞的车里找钱,把神贴在脸上防止被打)他在这个外星球上生存了下来。
印度的宗教信仰非常多,这样一部批判宗教的电影以印度为背景拍出来非常合适,米叔真的非常胆大,但凡印度“广电”里有忠实信教的人,这部片子应该都很难过审吧,点赞点赞!
这部片子我唯一不太喜欢的地方就是外星人对女主产生了爱情,我更容易接受他们之间是纯粹的友情,尽管如此我还是选择给五星,剧情好玩,主题加分。
前半段说实话不太了解印度宗教文化所以看的有点难熬,而且节奏说实话有点慢,个人更偏高节奏快一点的电影。
他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其实就是想讲一个道理,但是这种本来想用重复巧合营造的笑点不太想买账。
不过后一小时的剧情相当不错,视角很独特,而且说实话,他能把宗教批判的如此赤裸裸也真心让人佩服,都说中国人没信仰,但是看了这个宗教普及电影,也有些许庆幸,无论我们是否信仰宗教,归根到底,我们信仰人性,信仰幸福,信仰真善美,有时候,你根深蒂固的信仰受到挑战,是继续坚定,还是重新思考呢?
值得探。
最后pk爱上jiagu以及之后的种种老套但也让人感动,说实话,爱上一个爱着别人的他,究竟是否该让对方知道呢?
宁愿相信世界有个鬼也不相信XX.人们信神的目的不能是追求逻辑因果,神是人的内心反映,人类所求神的内容必然是他们没有的。
一个内心渴望财富的人,他必然是拜神求财,即使在众人眼中他已经很有钱了,他仍然会求,因为他自己总觉得缺钱。
一个身体不健康的人,必然求健康。
而且人们求神的内容永远是不确定内容,一个丑人是不会求神把自己变漂亮的,因为这是确定的事情,比起来求神他更会选择去求整容医生。
同时这也反映了人对于神的能力是有一种估量,在心中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神能做到的,哪些事情是神做不到的。
这个片子的主旨当然是探索宗教甚至说抨击宗教。
相信无神论者看这部电影会觉得很给力,特别是对宗教严重反感的人比如我。
第一,这个多神,该信哪个神?
第二,为什么神对他的子民也就是我们这么残忍?
第三,与其求虚无缥缈的神解救,不如自救。
PK说他们星球解决烦恼的方法是跳舞,在我看来,这就是酒神信仰。
并不是说信这个神,而是娱乐,音乐与舞蹈,酒精与大麻,麻醉自己。
因为世界是不可知的,所以两者都是无用的。
但是我更愿意选择后一种,因为信仰太愚昧太软弱。
电影中却给出造物主这个神,因为未知,所有从哲学上讲造物主是存在的,但是信仰造物主却不可能,依赖造物主解决人类的痛苦更是说笑,所以片中的说法,也许是对宗教信徒转变思想的合理解释,但对无神论者,却也是妥协折衷的,退步的。
几年前我看了在硬盘里躺了好久的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看完之后惊叹:这是一部被片名坑坏了的佳作。
前不久看到这部电影,名字傻得要命,要不是主演和导演的名字让我意识到,这可能又是一部隐藏得够深的佳作,估计它也会被我打入类似《异形大战阿凡达》这样片子的冷宫片单,连我的一个眼神也得不到。
男主演 阿米尔·汗,导演拉吉库马尔·希拉尼是《三傻》的男主和导演,这也是我花153分钟看这骗子的原动力(名字当然是网上查的,很多演员和导演的名字只能混个脸熟)。
片子时长还是比较长的,但是还是有不少水分,一个是前面故事叙述有点拖沓,另一个是印度片一定会有跟剧情关系不太大的歌舞……影片的主线故事围绕“宗教”展开。
在印度虽然83%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但其他宗教构成还是十分复杂,除了印度教,他们还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自然还有另外一支队伍——无神论者。
各异的宗教习俗和信仰更易催生矛盾和腐败,本片的导演正是立足于此进行电影创作,许多细节的刻画在担当它作为喜剧片应要的喜剧效果之外也尽显导演对社会现象接地气的观察和捕捉。
一个外星人接触到印度的各种宗教,像是一个无神论者被强按进宗教的水潭,只会不适最后奋起反抗。
男主在求助无门之下,索性信奉所有宗教,这倒让我想起李安电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男主Pi,少年Pi私底下信奉三个宗教,而这些宗教在他最无助之际,身困汪洋面临猛虎之时完全提供不了帮助,至少我没看到。
也许信仰如婚姻,也需要人忠贞。
关于中国,有一种说法:中国人没有信仰。
而这一论点越来越容易在中国的新闻网站里找到佐证。
而在印度,这个国度更像是一个习惯滥用信仰的鸟笼,太多人被裹挟,也有一群不义之人借宗教之名大发横财,推广群体性欺诈,而这正是《PK》导演所想要批判的。
值得区分的是,导演敌视的是“人造之神”,而并非“造物主”。
在中国,包含我在内的中国民众中大多数缺少对信仰的敬畏之意,更有甚者将利用宗教的恐怖分子所犯之罪归结于“神”,将枪口直指宗教,恐怕这时上帝真该发笑了。
虽然本片涉及外星人,但几乎脱离了科幻元素,这位外星人虽没有都教授帅气倒也不是怪模怪样,也没什么特殊能力,除了原始交流方式是靠肢体接触与人类并无大异,而这种接触交流更像是对如今通讯工具承担交流重任现象的不满讽刺。
剥去角色外星人的身份,他更接近在印度如同外星人一样的存在——无神论者,他们也是在不断碰击这些宗教。
甚者,可以将男主看作是科学的象征,从始至终他背着一个大型录音机,这么一个科技产物恐怕是有所指的。
如此代入,那么就是科学起初与宗教无法相容,而宗教强大的力量常逼得科学无处“伸张正义”。
然而在后来不断挑战质疑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之前是对宗教存在误解,其实两者可以共存。
前不久看的《万物理论》也涉及这么一个问题,信科学还是信上帝,男主霍金作为科学的代言人反倒在自己的科学理论越来越有说服力的时候选择尊重上帝的存在。
其实说来也是,一个生于主观思想,一个存于客观实在,平行空间之中能有什么仇什么冤。
关于思考这片子给我了,这样看来最不靠谱的还是他的片名。
神是存在的,也是无形的。
神是无需供奉的。
人大可以在心中祈求、敬畏、感谢,或者咒骂那个神,但是供奉是没有必要的。
任何企图将神形式化的努力,都在拉远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比如,神的起源,神的种类,神的旨意,神的居所,神庙的大小,供奉的仪式......任何神的“显露”都是人的显露,而人和人之间,总是有距离的。
人应该学会独处,也不应该以神的名义拉帮结伙。
可是没办法,人生如此空虚无聊,手闲着心也不会闲着,所想所做,总是在驱赶着人类为神雕琢无尽的神像,为神编织一件永恒的华裳。
可神没有理由穿“衣服”,也不应该有一张“人脸”。
这便是人心中无法弥补的空虚的根源吧!
-------------------------说说电影吧。
这部电影,就如《三傻大闹宝来坞》一样,充满纯真。
不过希拉尼和阿米尔汗到底谁是主要的导演,或者编剧呢?
阿米尔汗的影响力显然更大,这两个电影也都是他的风格。
回头我再看看。
“纯真”是比一切能力都重要的东西,纯真是人赤裸地存在于世界,最直接感受到的快乐和向往。
爱,自由,好奇心,被人类群体不断摧残,纯真越来越像疯子和傻子的专属。
唉,那就看电影吧,我们这些此时此刻活着,睁着眼睛的人,看这个电影吧,看看《少年pi》和《辉夜姬》,不要忧伤不要哭泣,看电影吧。
信仰,宗教。
一直以来以为信仰是个褒义词,是人们追求美好的方式,然而这部电影让我对信仰有了重新的认识。
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当我们虔诚供奉自己的所信仰的神,诚心诚意的维护神,为保护神,攻击一系列对神有恶感的人们的时候,神是否又需要我们的守护呢?
电影里面提出的质疑。
在现实中似乎也如此,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尤其是在那些教徒面前。
很多时候在思考这些神在这些教徒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
不由让我想到当年的法轮功,到底是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信仰,让人能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部影片主题反宗教,全片贯彻主题。
用外星人对地球的好奇心,来探查地球,并阴差阳错被抢去回家的仪器,只能被迫在地球上生活。
在地球上知道了语言不仅可以用来交流,还可以用来撒谎,丧服是白色也可以是黑色,知道白色可以是丧服也可以是婚纱,知道人们信奉的神灵是不能被亵渎不能被攻击的,知道钱很重要,无论是人还是神都需要用钱各种矛盾的地球,却也有美好的人儿,在这儿找到了自己的爱情,或者说是并不完整的爱情。
有的时候不一定要拥有,曾经有过更是一种美好。
很喜欢贾古和沙浦莱兹的开头,充满文艺气息的爱恋。
印度特有的歌曲伴随着沙浦莱兹的诗词。
两个人的说笑,约会,亲吻虐死一众单身狗 T T 然因为偏见,一段神的话语,一个小小的误会,让两个相爱的人儿就此分开如果没有PK 这段恋情是否就真的已经结束,贾古是不是一辈子都不敢联系沙浦莱兹。
当然都是设想,幸好有PK的存在,让这部恋曲更加动人。
自己的退出,给予别人最大的付出和祝福,外星人原来也很懂得爱的哦阿米尔·汗 不同于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演绎,这次饰演一个外星人,为了体现地球人和外星人的,无时无刻不瞪那双眼睛,话说看电影的时候,多次被阿米尔·汗的眼睛吓到。。
在配上吃着槟榔的红红的嘴巴,看起来还有点恐怖的气息 ORZ 这种装扮造型 演绎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人,剪刀手爱德华,似乎是一样的演绎呢不过相比更喜欢爱德华,虽然那个演员么有这个长得好看。。。
看印度的片子不多,看反宗教更甚。
能搞笑,带着喜剧特效的反宗教电影目前还只看过这个,整体不错,笑点到了,泪点到了,电影要表达的意思作为观众我懂了,一部成功的作品也大抵如此。
就是导演大大下次拍外星人的时候请穿上衣服好么。。。。
光着看起来很恶俗啦,差点在开始的时候,因为男主的尺度放弃。。。
还好也只有开头 最后的最后,插个画外题,下虽然PK是猪脚,人家还是喜欢沙浦莱兹,会写诗,长得帅,深情,还会唱歌,会浪漫!
标准梦中男神嘛!
电影中PK认为人们在崇拜神时“拨错了号码”。
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神,一个是真正的造物主,另一个则是人造的“伪神”。
从效果上看,他的理论是对错误信仰的成功解构,他呼吁公众举报“错误电话号码”并让女主角录成了短片,明确地告知了人们伪神不能带来什么。
但很遗憾,PK似乎并未告知大家“正确的号码”是什么。
PK向那位妻子患有重病的男子说,前往遥远的山脉祷告不会带来妻子的康复,但也无法给出让其康复的方法。
PK明白通过伪神无法让自己找到回家的路,但似乎也不是因为求助于“真正的神”让他最后踏上归途。
他建议到:“当有人告诉你他能够联系到神,赶紧逃离他吧。
”,但他和导演却也无意将影片引向无神论。
所以我认为,PK和电影首先没有劝告人们放弃对真身的追寻,但其次也没有点明人们应该以何种态度面对“唯一的造物主”。
简言之,我们仍面对的问题是,如果“拨通了正确的号码”,真神能够满足人的愿望吗?
真神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吗?
从基督教的传统观点看,人们需要坚持一种“神正论”,信仰上帝的全知、全能、全善。
但这一体系从基督教产生初始至现代,一直受到不小的冲击。
其中最大的质疑则是:如果上帝拥有如此属性,那么罪恶是如何可能的?
神学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诸多解释,下文是其中的几个思路:(1)罪恶虽然存在,但这些恶却“有意义”,人们可以通过罪恶发现更大的善,从而世间的罪恶成为了上帝为了教导人们更主动行善的一种工具。
(2)这是对人们的考验。
正如《约伯记》中上帝对亚拉伯罕的考验一般,让罪恶存在,是为了检验人们信仰的纯粹程度,通过人间的道德试炼,才能让信仰和善行更加坚韧、更有价值。
(3)上帝认为让人拥有自由意志是最大的善,虽然人的不完美导致自由意识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罪恶的产生,但由于自由意志产生的善大于它所产生的恶,所以上帝认为恶的存在是值得的。
使用这三条理论,能告慰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大多数苦难。
在历史上,基督徒和犹太教徒也依据这些思路贯彻着他们的信仰。
但这种“神正论”的思路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奥斯维辛后遭受了巨大挑战。
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恶,人们对神正论命题提出了各种反驳:(1)屠杀犹太人这种恶为何是有意义的?
哪怕它确实具有教化意义,可死去的人能沦为上帝“教化的工具”吗?
(2)如此大规模、无差别的“考验”,真的是必要的吗?
比如对婴儿的残忍(婴儿都尚未存在信仰的意识),是在考验谁?
这真的是全善的上帝意欲所为的吗?
(3)如果上帝是全能的,为何不能在保有人的自由意志的同时尽可能消灭世间的恶?
只能在“某种条件”下行事的他,真的是无所不能的吗?
因此,一些神学家提出了上帝“全知、全能、全善”不可兼得的结论,因为似乎只有舍弃掉上帝的一个属性,才能确保上述诘问可以被解答。
那么,去除掉哪一个属性可以既(尽量少地)无损上帝的权威,又能保证上帝权威的逻辑畅通呢?
第一,全善这一条件是无法被舍弃的。
因为如果上帝不是善良的化身,那么它又与恶魔有何差别?
如果基督徒无法信仰上帝的善,那人们其实陷入到笛卡尔的担忧中:我们无法知道这个世界是否是恶魔创造出来的,唯一能确定的只是自己的存在。
第二,全知这一条件也很难舍弃。
如果我们无法信仰上帝在道德上绝对的正确性,那么他的教诲则无从听从。
因为即便他是善良的,却依然可能因为无知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如果上帝因为不是全知而被魔鬼欺骗了,那我们信仰上帝岂不等同于信仰魔鬼?
第三,所以最后,我们只剩下舍弃上帝的全能属性。
这是神学家汉斯•约纳斯在《奥斯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一书中得出的结论,也是我所秉承的答案。
因为上帝并不是全能的,因此对于世间的恶他也同样无能为力。
这样的假设可以解答诸如奥斯维辛极端事件的无缘由之恶,并且,由于上帝的全善全知,我们依然可以信仰它的教诲,听从它所指引的方向。
那么,如何论证上帝是不全能的而不有损它的权威呢?
约纳斯认为上帝“自我限制从而为一个世界的存在和自治开辟了空间”,“为了世界存在, 并且自为地存在, 上帝把自己的存在让渡出去”。
另一位神学家大卫•格里芬则提出了一种“过程神学”的观点,他们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的那一刻同时失去了神性,并在与世界一同发展的过程中找回了自己的神性。
他预见到自己将和我们一起受难而仍然创造了这个世界,目的何在?
是为了我们的升华。
归根结底,上文的两种论证思路依然可以理解为:上帝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有这个世界的自由意识而让渡了自身的权力。
因为至高权力与自由意识间存在着一种互斥的关系,所以上帝通过主动放弃自己的全能,来到人间,通过让人们自己承担义务,来行使我们对上帝和自己的责任。
如果秉承这样的观点,那么影片中的许多难题都能被合理解决并无损于信仰。
我们可以如往常一样借助于上帝的全善与全知来探寻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并凭借对上帝的敬畏而遵守它们。
但由于我们不再盲目地期待上帝的全能——不再盼望上帝能凭空治愈绝症、找到自己的失物、满足一切不可能的愿望,从而不会因为不可能实现的期望而导致对信仰的怀疑和失望。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无神论留给信仰的空间已然越来越小。
因此,宗教必须要找寻到一种既能让人运用理解辨别伪神,又能保持自身信仰的方法。
我相信,放弃上帝全能性的假设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因为它既能让我们放弃对神明不切实际的幻想,让个人信仰的功利性成分大大减小,从而杜绝沿海地方许多商人间“哪个神好使就信谁”之类的荒诞思路,也能保证上帝其他的神性——全知、全善的无损,从而保证其权威。
而最重要的是,通过这部电影,以及上文的一系列思索,我认为人们需要明白在现代社会信仰的目的是什么。
它不再是为了满足你愿望的超自然力量——这种超自然力量已被现代性挤压的无藏身之所。
而是借助神全知全善的权威,让信仰者探寻到共同的道德准则,通过对神的信赖而强化我们对“正义”的信赖,并从这样的道德观和正义感中,破除“没有什么是值得相信”的现代虚无感,从而得到宽慰和力量。
看到贾古帮助自己心爱的女人,找回真爱的时候,真的流泪了!
贾古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虽然知道说出真相,自己将永远失去爱人,但是仍然颤抖着双唇说出来!
那盘为女主录制的磁带里满满都是爱,录的是自己最美的心情。
贾古对于神的理解,真的还蛮烧脑的,看的时候需要费点心思,才能绕过弯弯。
还有贾古那跑步的样子,可爱极了。
最爱贾古眼神里的爱!
童颜呆萌的阿米尔·汗化身外星人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天真搞笑的视角,开启了对各种宗教无底线嘲讽,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影片是出自于印度的。
整部影片一开始略显平淡,但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被其吸引,越来越引人入胜,不仅仅是有搞笑有情节有内容,重要的是有思想。
结尾PK走了,留下女主角的一段独白,更是发人深思,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本来以为影片就此结束。
可是镜头一转PK又回来了,还给自己的兄弟送上地求生存指南外加“护身符”可谓点睛之笔。
最后想说整部影片唯一难以忍受的就是影片中不断穿插的歌舞。
真的好出戏。
这也是我一直不喜欢印度电影的原因。。。
所以减了一星。
阿米尔.汗很萌,看完《PK》才看到导演原来是拍三傻的拉吉库马尔•希拉尼,导演还真是挺有情怀的。
《PK》依旧是印度片的特色,集幽默搞笑,歌舞,戏剧性,还能讲出点道理的一部片,不同的是这次的故事很有愤青气质,通常能拍些把神拉下神坛的故事总是会有争议的,反骨还要有情怀就会更受人喜欢。
整个故事在一个带着研究目的的外星阿三来到地球后展开,由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男女的爱情开始,最后又用爱情来收尾,而导演并没有把时间放在男欢女爱上,更多的着墨点却是对印度的多神信仰的炮轰,说起来还真是有点意思的。
外星阿三(阿米尔•汗)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着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作为一个天外来客,招风大耳朵萌萌哒的醉汉(阿米尔•汗)无疑已经是本片的一大笑点。
影片前段部分以醉汉PK的颠三倒四的认知来展现印度的多宗教的生活,而后又以PK的拨错电话理论来纠正自称有着超能力的印度大师,最后通过舆论回归爱情的方式来证实人为利用的谎言论的存在,欢乐中尽是讽刺,搞笑又不少深刻。
在爱情做贯穿的线上,安排两个本来就积怨已深的印度教和穆士林教徒相爱原本就是一种反骨的表现,拉吉库马尔•希拉尼也算是个果敢的导演,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并非是物质的商业。
好东西变臭了,就要纠正它,求神看病也还是得找到根源。
爱它你就要给它自由,而不是捆绑它。
真正的爱情和信仰一样,来到一个新世界的时候,原先都是一种很纯粹的东西,只是慢慢混入到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后,有了遮羞盖丑的衣服,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误导,渐渐也就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
真正的信仰本该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真正的爱情本该是一种信任的自由。
抛开某些人会觉得的篇幅有点小长,光看萌出血的阿米尔.汗,就猜到本片在国内应该不会输于三傻的受欢迎程度。
嗯,阿米尔•汗真是萌萌哒。
男主是纯种的红脖子宗教神学质问者,这都算社会问题片了。不怕套路深,还是看情真不真,最后大使馆转接电话还是被感动了一下
三星半。比说教又冗长的《三傻》好看很多,无论喜剧或煽情层面,但看时痛快,看后禁不起细想,对宗教的探讨流于表面,大多时间都在探讨“打错电话”这一个无意义的议题,但对神究竟是否存在,及不同信仰应如何共处这等更重要的话题却点到即止。
只相信造物主的神,不相信虚构出来的神。。有多少信仰是通过恐吓给人力量的,但是这种行为又怎能简单的评论是非呢
有点之前OMG的感觉,那宗教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一如既往的慢节奏和吹拉弹唱
说好你们星球不用语言呢 谈恋爱那段色调也太腻了吧 没必要的长 女主像是国产偶像剧主角 最后竟是个抗罗宗主义 在同一人身上换宗教服装还挺有意思 印度文艺工作者关心社会 dancingcar也真是 不是好电影
一直在哭,这么孤独无助的故事。
阿米尔汗一个穆斯林演这种片子也还是有点厉害的……
我是受不了撑着牛眼看上去很天真的演法。
科幻童话。不是想否认神,而是想表达对多重信仰的尊重和对伪宗教的批判。女主太漂亮了,嘻嘻!阿米尔汗太牛了,50了肌肉哈这么发达!7.7
两星。1.第一次看到这么难看的印度电影。2.宣发比《三个白痴》,太会赚钱了。2.《PK》改名《我的个神啊》抄袭另一部印度佳作《偶滴神啊》。后者是印度反思宗教伦理的典范之作。3.中间部分太沉闷,什么通信,信号啊,太能扯。4.最烦的不是神,而是神婆。
我叫阿米尔·汗,我只拍好片。即使中间节奏并不流畅硬凑了些东西,我也不忘教你们一点爱和希望!吐槽完毕。本子不是好本子,被捧到那么高我也不懂,可能有明星效应吧!我觉得中间内容填充的时候有很多牵强的因素,而结尾还是老毛病,止于话多。
挺讽刺,很多政治题材过不了审查,反倒是因为没有信仰,如此大胆的宗教题材影片过审了。。。王宝强的配音太合适了。。别人做演员都是努力塑造角色,王宝强做演员则是总能碰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正好和主演阿米尔汗相反。。
被来自星星的阿米尔·汗萌翻了!!!在B站看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阿米尔·汗正是伊斯兰教的信徒,可他却戏谑调侃了包括伊斯兰教的各大主流宗教,挺难得的局外人眼光,也告诉了我们最可恨的其实都是人造的神棍。
不慎买了配音版的票 恳请王宝强不要再把他的声音用在除了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身上了 大煞风景 对片子的观感直线下降
外星憨豆的印度宗教之旅(这么多年了印度片讲故事怎么还是这个套路啊!)
比3傻更好看,通过简单的道理去探讨社会常识,社会常理,挑战宗教和意识的片子,笑里藏着很深刻的意义,太好看了!!
。。。。。。。。。谁说得好看的。。。。。看了一个小时都没觉得好笑。。。。。也可能外星这种题材本就是我的雷区吧
一开始以为是科幻片 看着发现是讽刺宗教的 最后原来是爱情片!
求不要说是印度版来自星星的你好了吗?这个内容深刻多了,在印度这样一个宗教盛行的国家能出这种片子真的很厉害啊
我对印度电影那种又烂又长的节奏完全是无法忍受,又一次的没看完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