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么干得。
爆炸贝可能是疯了,这是新买的无人机吗?不够他玩的了。
晃得我连早饭都吐出来了。
剧情上更加不堪。
这哪有好人那,你哥带你挣钱,救你命,为了你这个黑人弟弟连好几百万的钱都不要了。
结果你背后开黑枪给吉伦哈尔打死了。
你真不是人那。
最可气的是你还给你媳妇藏一沓子钱。
真真无语了。
爆炸贝这个新电影之烂,让人震惊。
后来我想明白了。
这可能是下个变形金刚的前传,变形金刚8之变异无人机。
这个变异的无人机晃来晃去,观察着人类,最后发现人类这么狗,就决定下一部就都给你们消灭了。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大概很多人看完《亡命救护车》,都不太满意。
在豆瓣端端正正的6.0开分底下,不乏对于「狂轰滥炸」的「晕头转向」「筋疲力尽」式抱怨。
但不太满意里,多少又藏了些带有撕裂性的不甘。
非常突出的现实是,今年难得引进的好莱坞大片里头,能达到这个质量的竟然已经屈指可数——我们就看《新蝙蝠侠》以下,有多少勉力扒着6分档的爆米花电影。
这分段意味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在当下,天平早已往后者倾斜。
哪怕是曾经招惹不少轻蔑的无脑爽片,也会在凋敝、断裂的影院生态里,折射出一些挽尊的余辉。
不过,既然电影被这般定义,那背后的相关导演,大多难免被预设到「只能如此」的框架里,譬如早被戏谑为「卖拷贝」的迈克尔·贝。
「变形金刚」系列越火爆,他的名声越透支,这十年,除了淹没在工业流水中的《危机13小时》尚且有些声誉,恐怕其他作品连拥趸都难以护驾。
《亡命救护车》也是在这链条上的一个标准产物,我们单从梗概就能判断。
威尔为了筹措患癌妻子的手术费,在求助兄弟丹尼时卷入了银行抢劫案中,然而事情并不顺利,他们不得不挟持一辆救护车逃生,没想到车上还有一名被他们枪伤的垂危警察扎克与急救专家卡姆。
很显然,警匪冲突,公路追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动作戏背景与场景。
在一个可以预想结局的故事里,它有充斥刺激的版式供人娱乐,哪怕这里的刺激,类似于游乐场惊险但安全的项目体验。
既然故事框架与取悦方向决定了电影的高度,我也无意于为迈克尔·贝与《亡命救护车》找补,但是,这电影头一回让我感受到了导演的快乐。
换句话说,对这部电影满意的人里,至少要算迈克尔·贝一个。
我们都知道,迈克尔·贝是对得上「爆炸贝」这称号的。
面对只有80分钟的「寒碜」原版,他兴致勃勃地增加大量警匪角色,动用无人机、直升机打造各种FPV(第一人称主视角)画面,实现了财大气粗的感官提升。
在这场盛大游戏里,他可以继续快乐地组合自己喜爱的爆破、追车、美女、英雄主义,甚至连带致敬自己早期的《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
还是得说,他确实有在延长、丰富动作场景,予以观众所谓更超值的票价,那么对于中规中矩的同类电影而言,《亡命救护车》起码不输。
窠臼很难飞出,但为了赋予一点深度,他在增加纵深、填充片长时,拿掉了两兄弟的血缘关系,以非裔加入白人家庭的羁绊和分歧,以及畸形父权埋下的精神创伤,点到即止地挤出了一些悲剧性。
而哪怕是脏话狂飙的R级电影,对暴力、血腥的爆米花水平呈现,都体现出他精准的控制,不会什么都没有,也不会让大众过于不适。
迈克尔·贝也得端水,他必然要打许多安全牌,才能让资方提供游戏资本。
这安全牌固然是模式化生产的范本,哪怕涉及到堪称疯狂的抢劫案、追车戏,只要在逼近合家欢的商业片范畴内,就必须符合观众的价值期待。
于是,谁生谁死的悬念是可以舍弃的,反正悬疑无法也无意遮挡动作的光彩。
谁死呢?
恶徒是必然要死的,正义弘扬不了,就缺乏解气的出口。
比起结局的了然,劫匪一伙逃离银行时的生死一线也很值得一谈。
新版武装了一支抢劫的专业团队,但光是第一役,就只剩两名生还者。
这里固然有迅速回归原版兄弟故事的意思,但是强大同伙各种惨状被慢镜、特写所放大,提前强调了整体上要恪守警恶惩奸的秩序。
其实,警察、平民也会在大规模的乱枪扫射中有伤有亡,可《亡命救护车》除了呈现新手警察扎克的受伤,以便推动剧情发展,其他人物至少在镜头内,基本上是安然无恙的。
不只是在银行外头,当质量超好的救护车撞毁了无数摊档店铺,甚至撞飞了一些汽车,观众也不会看到有关人员的伤亡。
整部电影落入一种近乎童话化的筛选中,除了一些躲避与尖叫提醒现状残酷,这R级片的本质还是过家家。
所以在这种保护伞下,警方老大门罗竟然死了,而且是横尸街头的那种,这一微妙的倾向就很有意思。
他在电影里,是典型的白人直男领导,即便站在正方阵营,那种不由分说、咄咄逼人的长官姿态还是令人不悦。
关键是,他一意孤行地指挥狙击手开枪,这一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导致了本可避免的冲突走向升级。
放在很多电影里,这类人物最多被说成有点性格瑕疵,比如性格火爆、不够同理心和人情味等等,最终只会不了了之,顶多让他们扭扭捏捏道个歉,反个思。
像是《月球陨落》,NASA那个虚伪怯懦的老油子,最后也不过是逃难前,把局长一职丢给女主罢了。
但是《亡命救护车》居然替电影内外的人出了口气,就相对罕见。
而这实际上,契合了电影对各类弱势群体的庇护倾向。
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不可以死」的孩童与狗,电影里还有很多在政治正确范畴内的角色,全都毫发无损。
比如非裔和亚裔,后者难得出现三个,其中一个还说了句粤语。
比如女性,包括了具有高光场面的女主角卡姆。
又比如,每一位被卡姆救下的人,以及威尔的老婆这类病患。
还有一个需要着重提的,那就是同性恋,因为内地影院做了删减。
FBI的克拉克在增援前,与丈夫共同接受心理咨询,离场前本来有一个亲吻镜头,而之后在车上,他也会跟门罗明确提到「丈夫」这一称谓。
不完整版电影的呈现,使得好莱坞电影本来周全的弱势群像有了残缺,而我们理应还原创作者的初衷。
可以看到,《亡命救护车》思想上是进步的,但创作上是保守的。
我们当然会对这种不失温柔的照拂感到欣慰,不过格外关照又往往导向过于谨慎的臃肿感,那会牺牲电影可能抵达的质感与深度。
当紧张情绪只能被动作牵动,人物的悲剧、宿命带来的震颤就要变得清浅,所以很多电影在爆米花的前缀下,丧失了在心底留痕的功力。
那这样的电影最需要突出谁呢?
一边是被击杀的致命凶徒,一边是被照顾的弱势群体,最大的英雄则是横跨并模糊了两种身份的威尔。
他诚然参与了抢劫,但是电影一再强调种种不得已,特别是他背负着患癌妻子的大额手术费,至情至性在这里提振了他的(电影)合法性。
此外,他对卡姆等人舍命保护,也削减了恶行带来的败坏。
最终,故事顺应了英雄的诉求,即让所有需要他的人都得到了帮扶,由此奠定了英雄身份。
这类英雄身份并不罕见,好莱坞最不缺为了家人铤而走险的大男人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多少提升了一点电影的表达层次。
强调这点还有个原因,那就是今年引进内地院线的好莱坞电影,一改早年白人男性担当拯救世界主力的局面,不约而同地树立相对边缘的「英雄」。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拿掉《汪汪队立大功大电影》这类儿童向的电影,剩下的10部全年龄段美国片(包括2部动画片)当中,除了《纽约的一个雨天》,9部都是有动作、冒险属性的,这些电影的内在逻辑,需要呼唤英雄人物。
罗琳热衷于缝合「正确」,《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可谓集大成。
魔法世界的精神领袖邓布利多是同性恋;魔法联盟的唯一女性竞选人最终获胜;加重戏份并且负责全片最华丽魔法场景的是非裔女性;而雅各布身为被巫师鄙薄的麻瓜,这次玩转全场。
《月球陨落》最终愿意为了大局献身的英雄,是在现实中得不到认可的透明人KC,而他还被男主漠视过、奚落过。
《月球陨落》《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里的妖魔鬼怪本来就是边缘群体,而在他们之间,唯一的人类乔纳森又成了边缘中的边缘,而要让世界恢复平衡,他是关键。
《魔法满屋》瞄准的可是哥伦比亚一家,属于迪士尼扩展地域版图、增加「非主流」人种的举措。
女主米拉贝这个拯救了所有人的平凡英雄,在全员具备超能力的家族里,也是不折不扣的异类。
我们甚至可以拿《新蝙蝠侠》来举例,布鲁斯这种阴影、包袱都过重的孤儿,天生就跟黑暗捆绑在一起。
人一旦不被他人理解,甚至不被自己理解,那种少数派的属性就呼之欲出了。
《新蝙蝠侠》在巧合里,这些新片折射了好莱坞在近年思潮里的某种自觉。
又或者说,唯独这些电影能够过审,也暗含了某些题材上的玄机。
可以说这类电影越来越善良,越来越包容,也可以说在全面平庸的商业片矩阵里,相关创作者对于澎湃的控诉、对于尖锐的表达,失去了往常的兴趣与冲劲。
迈克尔·贝集中体现了这种趋势,而我们在几乎没有选择的当下,就连面对被阉割的《亡命救护车》,也会陷入矛盾的惶惑。
为啥豆瓣评分这么低?
感觉整部片子细节还是很不错的。
一部另类警匪片,混合了公路片的叙事特点,故事简单,情节推进却利索。
虽然不太没啥深刻的思想。
但是还是挺好的。
片子最后,急救员甩开警官去抢救男主人公那段还是挺让人感动的。
男主人为了救自己的孩子铤而走险。
那个受伤的警察也选择了宽恕男主人公,也令人感动。
看片之前没注意导演是谁,从B站某影视营销号推荐而来,因为解说视频只有几分钟剪的全是原片的精彩场面,看着还是挺火爆的。
首先这肯定是商业类型片毋庸置疑,好莱坞最擅长的项目之一。
不用看就知道大概套路:飞车、追车、撞车、枪战、爆炸。。。
果不其然这些元素一个不少。
明明主角是犯罪份子,偏偏学国内搞主旋律那一套,悍匪不专心抢银行跑路,还想着救死扶伤?
男主小白与小黑虽然没杀同车的警察,甚至还救他,但一路追捕他俩的警察可是死了不少(追车炸了不少,不死也只有半条命了),导演你告诉我,这是哪门子的政治正确?
敢情不亲手开枪杀死的警察就不算杀警察是吧!
这片剧情乍一看是挺爽的,老美几大执法部门联合一路追捕黑白二人悍匪,还让他们差点逃脱,你们平时跪杀黑人的本事哪去了?
而片中无人机天上地下的穿梭视角的炫技镜头是挺带感的,但是,但是也就仅限于此了。
故事长达2小时多,对于快节奏的犯罪动作片来说简直是噩梦。
没有悬疑、阴谋、煽情等等这些加持,仅靠一路逃亡追车这些戏份实难支撑起这么长的剧情。
看到1多小时后差点睡了一觉。
到了豆瓣才看到原来导演是鼎鼎大名的爆炸贝呀!
迈克尔先生跟尼古拉斯先生越来越惺惺相惜了,此生与大师封号无缘了!
相比之下,另一位迈克尔先生在业内能封神,这位迈克尔先生不脸红吗?
我一直以为只有咱们国内影视圈里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混子导演和演员,没想到好莱坞也有。
爆炸贝再不努力,后辈导演们甩他几条街是轻轻松松了,《惊天营救》系列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简直是我看过的所有劫案类电影里最无组织无纪律的一次行动了。
3200万,如果不是美联储调现金,都不会在银行出现这么多现金。
那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你要如何策划呢?
你可是上过刑侦学校并是家传黑社会的狠人啊。
结果你带去的人是:一个穿着拖鞋吃着棒棒糖,拿着钱出错门;另一个一直一脸不屑,出门就朝警察开枪,你在后面一边喊一边拽,根本就不理你,自顾自的继续枪战;再有就是你弟弟,你弟弟今天来找你借钱,你拉他就来了,他知道你的计划么,他有什么准备么,什么都没有。
有计划的行动是最忌讳临时变动的,但你居然临时拉人。
此外出发前一刻司机才知道换车,而且这个司机似乎也在枪战里玩嗨了,直到被击毙没有接上任何一个人上车,撞了一堆东西,外加一个同伙。
再加上留守的小弟也是一副没头脑的样子。
真让人奇怪这个黑帮是如何生存到现在的。
以上是剧情的荒谬,然后是人设的。
同伙外面喊着该出发了,Danny还在劝弟弟参与,不知道的以为是要出门蹦迪呢。
而成年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弟弟在本片就相当坚定,反复横跳的相当坚定。
Anson说你现在停车,这是最后的机会了,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停车。
”;车开到桥下,小弟在喷漆,Danny对弟弟说,你赶紧走吧。
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扔下你。
”;逃到贼窝,贼头既没有要杀他们,也没有想多要钱,就是要把人质留下,这个时候又又被Will回绝,“我绝对不会留下他们。
”;最后看见弟弟奄奄一息,气愤不已的Danny决定和枪击弟弟的护士同归于尽,却被弟弟抢先一步击毙,就是因为他曾经对护士说过“我绝对会放了你。
” 而不知道这个被颠了一路的警察和护士是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发作。
他们是造成一切的始作俑者,甚至警察的伤都是Will开的枪,结果居然就像他是英雄一样。
他是救了你的命,但你之所以需要人救命可都是因为他啊。
而震惊还不止于此,护士最后把一叠钱放到婴儿篮里,可就是板上钉钉的共犯了。
似乎情感是凌驾一切的,法律、道理、专业在情感面前都显得毫无地位。
而更可怕的是这情感的建立完全不合情理。
而为了彰显这次经历让她一下子具备了丰沛的感情,在这次惊心动魄的大劫过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去看再前面的一起救援里的小女孩。
下面是不是打开花名册,照着营救顺序一个一个去关怀一下呢。
整部片子看着让人十分分裂,当两个人都坐在前座瞪着眼睛看着空中的直升飞机的时候,是不是忘了后面还有人质了。
你们心也太大了。
而这种心大的情况在本片中一再上演,护士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后面看着受伤的警察,直接打电话和警察聊天都没人管。
而制造了这么大劫案,和警察枪击了这么久的Danny,居然对于杀警察这么谨慎。
作为策划者,这起案件中所有死伤的警务人员是不是都会算在你头上,你这么执着于自己不杀警察是不是有些太不拿自己当回事了。
Michael Bay似乎更在意飞车爆破,在追车的过程中,经常莫名其妙的出现毫无必要的撞车场面。
明明救护车并没有做出如马拉多纳般的急停急转假动作,可警车一个个的都撞出去了。
而片中所有人物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没有一个展开说的。
兄弟俩的故事只有小时候的闪回,他们一个接手黑帮,一个报名参军,是如何分道扬镳的,两人的情感回路是怎样。
而一众配角就更没有着墨了,Cam的药物上瘾过往、Monroe和狗的故事、Anson出场时候明显是和同性恋人在做心理咨询,而鉴于他和Danny的同窗情谊,又酒后失踪,他俩关系又是如何。
似乎与追车无关的都没必要赘述,但其实一切都能让这场追车更丰富,我们要视觉效果,但不是光看视觉效果。
飞车可不仅仅是满天飞的火星和零件。
镜头晃动太过频繁,以致给人眩晕感,有豆油吐槽说:“拍摄技法上,前段大量无人机第一视角加速推拉摇移三百六十度旋转,晃得人生理不适,中间车辆追逐戏以平均每三秒切一次镜头的速度在各种视点之间来回切换: 黑人男主,吉伦哈尔,FBI长官,FBI队长,女急救员,中枪警察,救护车主观视角,救护车远景,追逐车远景,直升机。
伴以时不时的手持晃动感,这样的剪辑节奏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影片全长136分钟,这种摇晃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几乎造成折磨。
最后半小时的决战反而比较好看,没有很多摇晃,将全片时长压缩到90分钟,或许本片评分会更高。
影片场景设置是两个银行劫犯劫持了一辆救护车,车上有一个女急救员和一个受伤的警察,女急救员要在车上为警察做手术。
所以劫匪和追逐的警察达成默契,放慢速度以便手术能够进行。
当然救治过程有很多波折,比如黑人劫匪需要为警察输血;警察后来大出血,女急救员通过视频在内科医生指导下为警察做开腹手术等。
黑人劫匪本质上是个好人,为筹集儿子的手术费而被养兄弟——白人劫匪劝说入伙。
逃跑过程中,黑匪不得已枪击警察,但后来为该警察输血,以及帮忙做手术,并阻止白匪杀警察。
后来白匪试图把警察和女急救员留给黑帮老大时,又是黑匪坚持反对,白匪才联合他扫灭黑帮,相当于救了警察和女急救员。
最后白匪挟持女急救员,也是黑匪出于道义,背后一枪打中白匪,再次救了女急救员。
所以女急救员投桃报李,帮助施救黑匪,并帮他藏匿银行的现金以解决他儿子的手术费;受伤警察醒来后,不提枪伤,指着黑匪照片说:他救了我的命。
白匪确实残暴,死亡的是他。
黑匪最后得到及时救治,活下来了。
7.2.虽然结局降智、炫技过多、文戏约为零,但依然阻挡不了我对爆炸贝始终如一的热爱。
这次双男主不再是bad boys而是劫匪兄弟,吉伦哈尔一如既往地亮眼,有几段近乎癫狂了。
叶海亚也不错,然而这个角色实在令人无语,莫名其妙就要全力保两个人质,最后甚至给收养自己家庭的哥哥开黑枪,动机孱弱至极且很不讨喜。
艾莎冈萨雷斯意外表现也不错,人物弧光远超一般花瓶。
劲爆的枪战追车贯穿始终,无人机第一人称视角跟拍和手持摄影的大量炫技式运用在加强了观赏性的同时也无疑给剪辑带来了压力,导致部分段落衔接不畅,好在爆炸贝强大的调度能力存在感依然很强,能够使本片动作戏保持在水准之上,银行枪战致敬Heat,LA全城狂飙荷尔蒙十足,同时还穿插远程狙击、机枪扫射、爆破警车、车上手术等紧张感娱乐性兼具的段落,让单一的故事线和场景得以丰富。
开进医院之后的部分全面降智,当然法网恢恢的结局还是意料之中。
以及本片4000万美元的成本和38天的拍摄周期做到这个效果也属实让人佩服。
豆瓣评分低得有点过分了,至少不能比《神奇动物3》和《鬼影特攻》低吧。
为什么一定要试图塑造矛盾的人物啊?
人类确实是矛盾结合体,但在这样重大的行动中,不至于如此反复横跳,随意切换人格吧?
如此重要的银行,如果不是一个警察撞破,就真被一群准备稀烂的劫匪抢走三千多万?
结局是真恶心到了,特别是黑人男主。
又当又立,你倒是罪也减了,好人也当了,钱也拿到了。
最后在人家老巢里面硬是要不管不顾的为了两个陌生人,命和钱都能不要了?
可惜你所谓最亲的人,豁出一切,计划一切,最后都相信,维护你的弟弟确没了?
好人就该被枪指着?
虽然他也不算好人呸,恶心
前半段没什么好说的,逼穷为娼同流合污、坏人抢银行、警察抓坏人…乒乒乒砰砰砰…轰隆隆…本来这种老套的前半段可以给三星半,BUT……女权主义的个人英雄色彩+黑白配的种族正确家庭+警察无比爱惜自己人+墨西哥人必死+宠妻狂魔最终洗白救一车+病妻默默收红包+冷血女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片尾偏要弄出一个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皆大欢喜出来,令人作呕的只能给一星了
这是最熟悉的爆炸贝打开方式,各种花式撞车、枪战,以及特有的运镜、剪辑、调度等,只是这些早已烂大街的动作桥段早已勾不起观影欲望,他居然还生搬硬凑出两个多钟头,如此勉强的冗长造成了最典型的裹脚布,不免怀念起卖拷贝的光辉岁月,《绝地战警》、《勇闯夺命岛》、《变形金刚1-3》等等,绝对教科书级别的好莱坞动作片范本,现在也就徒剩情怀了。
本片翻拍自05年丹麦同名电影,时长却肆意地增加了近一个小时,而本片的最大败笔又正好体现在失控的文戏上,全是行为逻辑的断裂。
策划惊天大案,但没有成熟的脱身计划;拼死救活车里的警察,却可以无视生命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生命的个体差异这么大;白人大哥以为黑人弟弟被枪击身亡,决意跟美女救护员同归于尽,黑人弟弟为救美女救护员直接把白人大哥一击毙命,这就是影片浓墨重彩刻画的兄弟情?
最要命的是根本看不到两个主角的兄弟情,却偏要硬卯出两次无趣的反转。
看点就只剩艾莎.冈萨雷斯塑造的美女救护员了,可惜本片也没发挥出她的最大优势,足够霸道的身材被隐藏了,上几张她祸害雄性生物的标配行头~紧身牛仔裤搭贴身上衣!
太虚伪了。
看得我好累/怎么这么长,再缩减点时间就好了/并没有觉得肾上腺素飙升
超长追车戏+“we are family”,速激是吧?JG果然还是演反派比较有魅力。
卧槽分这么低吗?日常卖拷贝,各种爱的魔力转圈圈,我没有吐,还OK。进了桥洞以后就很降智了。
这片子拍100分钟都绰绰有余吧,硬拍成136分钟即便有酷炫的无人机视角都很难忍受,超过一个半小时的救护车狂飙逃亡,癫狂的剪辑和摄影,能把人看到在影院里犯晕车。
剧情弱了点。
前面安静铺垫20分钟,然后全是“前方高能”。果然像传说中的那样几乎从头到尾都是车戏,跟变形金刚似的车队出动,用很多杂物、垃圾、尘土表现冲撞感,使用大量航拍镜头,爱车的迈克尔·贝这次总该拍爽了。想起小时候看的电影《生死时速》,这部里的两位男主也多次说,我们是鲨鱼,永远不会停下来。但它又不是那种始终让人紧绷着一根弦的动作片,飙车不能停的同时,也有些沙雕搞笑时刻。看开头我还在疑惑,导演到底打算怎么把抢银行和救护车结合起来,之后两条线汇流到一起,就产生了戏剧效果—劫匪不是坏人,急救人员则会无条件救人,但当他们的命运被绑到一起,就不得不共同完成这场惊动全城的犯罪逃亡。黑白两兄弟+退伍军人身份、人质与劫匪的共情有美式正能量和理想化的一面,总之是个轻松没什么大毛病的爆米花片吧。
玩脱的无人机炫酷摄影,焦灼的人物对话与快速剪辑。层层压力递进,感觉这种电影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回归以前的动作爆炸大片。但是也不乏对人和道德的探讨。
6.5分,本片其实是合格的美式爽片,只是某些情节比较奇怪,但还是称的上精彩的。简而言之,这个劫匪在逃跑途中与兄弟吵架,还听音乐,把枪,手机都放在人质身上,这真的是一个抢过三十多次银行行的人干的出的事情吗?另外关键一点,我感觉在我们国家,抢银行已经过时啦,我不知道美国是不是经常被抢银行,但以现在的目光看,抢银行真的是一件荒谬的事,感觉迈贝尔贝也是想给这部电影加上喜剧成分的,估计他自己也觉得这年头还有人抢银行,啼笑皆非吧!
不太好。开头救小女孩一段 迈克尔贝用了一段反差感大的柔和音乐来配这惊险场面 我以为他终于能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了 毕竟救护车这个主题听起来就比较温情 看到吉伦哈尔上救护车后我发现我错了 迈克尔贝还是那个他 喜欢狂轰滥炸撞撞撞砰砰砰那个他。挺搞笑的 汤普森在救护车里说你不来救这个警察你们就惨了。excuse me?外面追你们被搞到车毁人亡的警察就不是警察了吗?不过 当你只要把期望和智商值拉到最低 迈克尔贝也还是能给你惊险刺激的观影体验感的 如果镜头不要那么晃切得也不要那么急就更好了。冈萨雷斯真的好美 另外还是不懂吉伦哈尔为啥接这个片子。
除了镜头晃之外我还是想给一个高分没有期待的片子我感觉反而看到好多元素都值得思考,可能大家觉得不好看,为啥我反而觉得我宁愿看这个也不觉得新的蜘蛛侠好看?
挺好看的
最近有点心率不齐,卖拷贝老师用这部电影差点把我送上救护车;想起同样是江郎才尽的动作片导演,钙里奇老师终究在节奏上还保有些许巅峰的影子,卖老师就是彻底摆烂了:全片中后段不时对着驾驶位的二人和车外的警匪一通乱摇胡切直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忘记车厢里还有俩大活人。
近期在影院看过的最正常的电影,你能想到的卖拷贝电影里该有的东西全都有,没什么惊喜但也不会失望。摄影不错,无人机玩得真溜,视角清奇。看着银幕上的悍匪在亡命奔逃中淋漓尽致地挥洒自己的生命,真是为现在进退失据、窝窝囊囊的生活感到不值。
颇具实验性质的贝导作品:标志性的飞车追逐和爆炸戏码概不缺席,摄影上更是较同类影片增添了许多罕见的视角;剧本上极度简化了主线情节,但令我惊喜的是在此基础上主要角色形象并不单薄,甚至双男主的兄弟情描绘得极具立体感。5分实属低估,7分并不为过。
2022年9月21日。豆瓣有2.8万人标记看过。打发时间可看,但是情节过于敷衍胡扯;另外电影台词密集语速快的让人心烦。
一直怀疑这一路离谱的展开是不是因为女主老公投了很多钱?结尾一看导演是迈克尔贝,懂了。
三观离谱,剪辑混乱,又臭又长,不知所云。
不细想就还不错,一环一环的挺紧张,能把追车戏拍出这些花样也是不容易,试听效果延续变形金刚
熟悉的运镜,乱糟糟的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