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得不感慨排片的惨淡。
学校电影院曾经排了一场,可能因为无人购票而换成了沈腾的新电影,我跑到外面电影院看,整个场加上我也只有三个人。
不过观后体验而言,确实也不太适合对港片无甚了解的大多数观众,毕竟几个故事的主基调就是怀旧,如果你对那个旧东西都不太了解,肯定会觉得没意思。
对于这种多位导演合作的作品,虽然被同一个主题引领,但是由于各位导演的风格惯性和每part故事的完整性,观众的观影体验要经受极大的考验,在本片,许鞍华的部分因此在我看来是极为灾难的。
杜琪峰召集的合拍片,《铁三角》的各自为战在前,这部我其实不该抱太多期待,再者致敬胶片才是所谓的主题。
从五十年代开始,每人领衔一个十年,直到徐克的未来结束,胶片时代、港片时代、港城本身的兴盛与衰败,尽收眼底。
第一段上来是洪金宝的《练功》,一个中规中矩的段落,把它看成武师自传就好了,不应该对故事的苍白和工整太过苛责,因为这就是洪金宝的私人记忆。
如果对香港武师感兴趣,可以去看一部《龙虎武师》。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故事,在群体叙事里才会被揭开,它曾经的荣光下,是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的残酷竞争,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年轻意气。
许鞍华的《校长》。
唉,如果说电影其实就是冰山一角,那么导演就是在用剧情、台词、画面展示他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引导观众顺着线索去思考,在脑中尽量还原出导演藏起来的整座冰山,。
许鞍华的冰山总是很细腻很丰富的,但是Ann用大段大段的无深度对白企图把冰山露出来的那一角快点搭起来,再搭配她一贯的平实镜头,对准那碗白饭,那朵花,小孩搬来的那块挡板,校长再念两句诗,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是她的经典法宝。
整部戏在呈现上像是破产版的《男人四十》,只有十几分钟的篇幅,深度和广度不能兼得。
导致我都到了下一part,还得回味她的部分,也没回味出什么。
另外,吴镇宇的校长往讲台上一站那段,是不是在致敬麦兜呢?
把声和姿态都好像黄秋生。
谭家明,香港新浪潮主将,《别夜》这个故事我觉得是拍的最好最用心的,这位新浪潮老炮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
两个人,一间漆成绿色的空客厅,一间突兀的粉色系卧室,创造出一种舞台剧的紧张气氛,从许鞍华的松散里让人一震。
念诗、争吵、拍照、性爱,围绕着两个人的纠葛,一次次把氛围推向高潮,仅有从封闭空间解脱出来的空间竟然是天台,男生最后走上天台,结束处后退的街景镜头传来凄厉急促的救护车笛声。
整个part都是离开者歇斯底里发泄自己的恐惧和不舍,殊不知,留低的人才是最心痛,“今夜最冷已是我心间”,隐忍但却绝望,别夜在即,我早已决定不再苟活。
这个故事实在是太美太棒了,胶片的质感也体现的很好。
简单,决绝,猛烈,其中的隐喻,尽在不言中。
两首插曲用的很棒,一首是甄楚倩的《深夜港湾》,一首是张伟文的《别了,亲人》。
袁和平《回归》,没什么好说的,亲情是未来最后的底牌。
理解是互相的,如果你一直坚持肠粉比汉堡好吃,你的东西对他的东西错,那未来只会更加隔阂。
杜琪峰的《遍地黄金》以小见大,在这次命题作文中别出心裁,杜琪峰说自己拍电影完全靠灵感,从这个小故事就可见一斑,他总能拿出新东西,而不太拘泥于自己的传统。
一开始我以为这一切仅仅只是个开始,没想到杜sir确实只讲这么多,点到为止。
股市风云、SARS冲击,在乐心冰室一间小小的茶餐厅上演,而且这次杜sir基调是有点乐观的,跟《夺命金》完全反着。
变化是必然的,“我们是否太过于恐惧?
”即使次贷又如何?
再过十年,恒生指数又是一条好汉!
杜琪峰想用之前几次困难的安然度过,劝说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他骨子里对香港是真爱。
这种人,在大家垂头丧气的时候,他总是会给你慰藉和希望,《柔道龙虎榜》在前,《遍地黄金》在后。
香港有他,真好。
林岭东《迷路》:在最后徐克的《深度对话》中,“精神病”说“杜琪峰和林岭东是同一个人”,我个人猜测是不是这part对任达华的使用太杜琪峰了哈哈:徕卡相机往前面一挂,西装外套往身上一穿,这不是《文雀》吗?
故居岸边钓鱼,这个取景也太《黑社会》了,乐哥您自己钓鱼只带鸭舌帽不戴头盔吗?
任达华在找寻往日的建筑,我们坐在电影院里在找寻什么呢?
走出电影院,满街的人啊,车啊,我感到和他一样的迷惘无措。
林岭东我实在不了解,这个岁月静好的取向我也摸不着头脑。
任达华还来了一句“年轻人,世界未来是你们的,由你们话事”,当年吉米仔差点信了,我们该不该信呢?
徐克《深度对话》。
一扫前面六人的怀旧基调,徐克把观众带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时代,精神病院开发出了病人和医生身份互换的新玩法。
病人、医生、病人、医生、导演、观众,高频率的身份反转颠覆,不仅仅是港片中经典的身份认同模糊的调子,这个故事是非常福柯、非常后现代的:时空是无法定位的,是2046?
还是2122?一个坚固的逻各斯中心被解构了,到底是医生在治病人,还是病人在治医生?
是观众在电影院看导演的电影,还是导演躲在那个方框后面窥探众生?
他者形象再也不是福柯式的权力斗争的失败者,再也不是作为话语体系中心的陪衬出现。
在后现代,病人与医生平起平坐,导演与观众讨论文本,疯癫与理性沟通对话。
以现在为界线,过去和未来只是一张被我们折起来的纸。
过去可有定论?
未来更是无限未知。
徐克把我们抛掷入一个没有希望但是又满是希望的时空。
立意是最取巧的,怀旧方式是最fashion的。
“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伴着梅艳芳《似是故人来》敲完最后一段,都忘记自己写了些什么。
不吐不快,一吐为快,醒后归去罢。
1. 杜琪峰用了两首老歌的吉他演奏曲:非典期间平均呎價跌至谷底,冰室外一幕对应了“風仿佛在夢中輕嘆 路和人茫茫”;到了《似是故人來》的过门一句“俗塵渺渺 天意茫茫 將你共我分開” 接的是08次按危机恒指的十年起落。
看似命定的“错买也中”起因实际是服务员一句:自己寫 number 啦!
从“我们是不是太恐惧”变成了“贪婪变恐惧”。
拍摄时候还没有这一两年的疫情变动,可大家看到冰室外老板娘拒绝一家人何其相似 2020 那些被拒之门外的武汉人或者后来高风险地区的他者。
这种超出意料的宿命感就如同最后三份送错的餐,错愕又不知如何处理,仿佛吃了就会让刚刚到手的命金消散。
2. 谭家明的标题 Tender Is the Night 我下意识当成是 blur ,自然而然想到“分手”的主题,可后来看时代对应的可能是 Fitzgerald 或男主读过的济慈《夜莺颂》。
前路未知和时局变动下被迫分离,甄楚倩的《深夜港灣》歌词里与方思長詩〈豎琴與長笛〉喃喃读出的都是心理外化。
人去屋空,墙上仅剩一张当初的《呼啸山庄》“你的第一次”与“我的最后一次”各有表意,也可以呼应 mla 的〈美麗新香港〉。
结尾 credits 里可以看出全片除了邓晓岚,谭包揽了故事人物、音乐编排、剪辑匹配等等,保证了全部的作者中心。
听说他是七人中唯一超额使用菲林的,可以理解成对两位演员互动的呼吸感与场景设置的意象化要求极高,反复打磨找寻最佳一条的缘故。
我自己觉得谭更适合抽掉所有的现场角色对白,声画异步,依托剪辑与画外音做出另一条时间叙述线,交替互文更好。
3. 林岭东的遗作半成品里人物注脚给得尤其丰富。
任达华的青少年时期也向往过英美流行文化,和当年的父亲在远望大会堂时,也用拍照的介质变革表明自己支持的态度。
后面父亲遗照下,自责反思对儿子的苛责态度。
虽然早已移居英国,可保有过年回家乡小村落老屋守岁的传统,依旧是火爆脾气的港岛村落顽固老头,哪怕脏话只能内心骂骂。
香港地标建筑迭代更新,早已不熟识,出租车上是 WeChat Pay 的广告,问路指路的语言再不是单一的粤语:有的不愿停下回应问路,有的回应是普通话,有的指点发问英文,这一切就停在了一次“狗血”的意外车祸那,任达华也就像导航指针在方寸内无头无序摇摆,永远停留在“可以买,可以卖,不能抽”的故土上。
4. 许鞍华对开启自己文学爱好的女老师追忆,那个时代的很多光和影都有雕刻,“昙花一现”既是心语也是实情,糖水铺一幕学生可爱细腻,多年后聚餐时,镜头焦点从校长的脸渐渐模糊黯淡转移前景更是心情写照,墓碑上的祖籍番禺也是那个时代的特点;洪金宝对武行练功疤痕的烙印,儿子演师父肃穆严厉,不过结尾一镜里的金链子有点儿出戏;袁和平对回归后三年的祖孙心态对调设计,宝塔糖也能治好 97+3 的千年虫;徐克的玩心与鬼马点子,搞不清是世界的病症还是自己的妄想总体还是诸位功成名就的老人怀旧。
他们当然可以缅怀,尊重这门手艺,可今时今日却没人在意年轻一代抗争什么,所求为何。
這世界也不是我的地頭,就當我在宇宙飄流。
'别夜' (0.5/10) 演员青涩的演技, 加之大段文学作品的章节朗读, 让整部短片不仅丢失存在之意义, 而且情节设置刻意至极。
'练功'(1/10) 看似五十年代时代精神的缩影, 实则缺乏精雕细琢, 最终沦为专属导演的私人定制回忆。
'校长'(3.5/10) 在视角切换下主体人物与故事重心虽然丢失, 但精湛的细节刻画与良好的台词设计提供了些微亮点。
'回归'(6/10) 时代背景下, 两代人思想对撞中有效的以小窥大。
可惜所呈现便为一切, 随着剧情推进这个故事也丢失了深度。
'迷路'(6.5/10) 承载于相片中的过往, 与繁华都市交汇之下倾泻思念之情。
可惜后半部与'回归'大同小异的重心思想, 让其只留下半部佳片。
'深度对话'(7.5/10) 天马行空, 峰回路转。
于角色互换中瓦解虚实的界限, 以风趣台词道作者之心。
'遍地黄金'(8.5/10) 借小人物之故事, 描绘时代之变迁。
人情冷暖, 经济市场的发展, 亦随着各类事件而被细致刻画。
这章七位知名导演共谱的乐章, 充斥着太多不合谐音。
难以置信除杜琪峰与徐克的两支短片外, 或平平无奇, 或敷衍了事, 全然不像优秀导演的作品。
第三个小故事内容实在丰富。
青春伤痛文学,非常文艺。
多处引用济慈John Keats的《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想起《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曾经说:“初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我会承诺很多,实现很少,我们会面对面越走越远,肩并肩悄然走散,你的眼泪都烫伤我的肌肤,对不起,我爱过你”。
还想起来焦仲卿和刘兰芝,“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到了最后,男女主为了避免分离,为爱殉情…男:记忆是最丰富的时间,唯一真实,现在亦包含于记忆,根植于泥土的,到泥土必须回归女:来到我身旁,依山偎海,来吧,我是山,我是海,我是你要的一切,我依偎着你,你就回到古昔的梦男:Fade far away, dissolve, and quite forget.What thou among the leaves hast never known,The weariness, the fever, and the fret.Here, where men sit and hear each other groan;Where palsy shakes a few, sad, last gray hairs,Where youth grows pale, and spectre-thin, and dies;Where but to think is to be full of sorrow.And leaden-eyed despairs,Where beauty cannot keep her lustrous eyes,Or new love pine at them beyond tomorrow.BGM:《深夜港湾》歌手:甄楚倩夜已在变幻 像钻石灿烂 但也这么冷看千串霓虹泛起千串梦影着这港湾何故泪却凝在眼沉默里 终于一声慨叹你快将消失 消失去 去了未会返路已是有限 愿每步放慢 莫太早分散再请你逗留请将这片梦拥在臂弯如缺乏你难习惯 难习惯身边千般冷眼听听北风声多么冷 快收紧些你臂弯长裙随急风飞舞似浪漫却在别时人渐散黑色丝巾风中牵满寂寞 荡落这港湾陪霓虹千盏风里我独站远望渡轮随浪去身边的呼呼北风已经不感觉到冷今晚最冷已是我心间女:青空凝视我,我观照夜,夜观照悠悠与无极合:集中感觉于顶梢,听夜的呢喃男:梦幻不易把握,有梦幻把握我,我和你飞翔在梦中女:Away! away! For I will fly to thee, Not charioted by Bacchus and his pards, But on the viewless wings of Poesy, Though the dull brain perplexes and retards: Already with thee! Tender is the night男:Now more than ever seems it rich to die. To cease upon the midnight with no pain, While thou art pouring forth thy soul abroad. In such an ecstasy! 女:岛上岛上,我欲久居男:Forlorn! the very word is like a bellTo toll me back from thee to my sole self!女:爱情自午寐醒来男:Was it a vision, or a waking dream? 女:今夜是一个动人的夜男:Fled is that music:--Do I wake or sleep?https://3g.163.com/news/article_so/FKDQFRHQ0521E65Q.html
两年前看过一次《七人乐队》,办公室里的小电视,国语配音,看完心凉了一半,在豆瓣写下“情感复杂,难以言表。
我们都太看重这部电影的意义了,或许在7位导演心中,意义只是相聚本身。
”很明显,是失望但无法刻薄的妥协。
前天看了大银幕版,纯正粤语版,看的时候几度落泪,真正的电影,还是要在大银幕上看啊。
7段故事的风格都非常明显,不用看到署名,就能知道是谁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还是《遍地黄金》和《深度对话》。
《遍地黄金》很“杜琪峰”,不变的宿命感,钱与胆色和整个时代的脉络呈现出一种难以描述的相关性,个人命运总是被玩弄。
也是看完这段之后,全场开始鼓掌。
《深度对话》轻松有趣,徐克拍过太多“大内容”,拍点谐趣的小内容更是信手拈来。
洪金宝的《练功》太碎片,像是一次老人对于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梦魇。
许鞍华的《校长》温暖而平淡,Ann的输出也很像她本人,安静熨帖。
谭家明的《别夜》我也很喜欢,颇有鼎盛时期港片的感觉,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故事,其实讲的都是身份焦虑。
袁和平的《回归》有点命题作文的感觉,算是这7部之中,我最无感的一部,太积极正面的故事,总是少点灵魂。
林岭东的《迷路》我看哭了,他和电影里面的任达华一样,是真的爱香港,有山有水,最后还要把骨灰葬在这里。
不论城市如何变化,他都会守住。
洪金宝《练功》65分/100分情绪用动作而不是对白来展现,节奏很欢快讨喜,作为第一个短片能一下子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一下子回到曾经香港电影动作片时代的辉煌。
(不过这个很像影视学院的毕业设计。。
)许鞍华《校长》 60分/100分只能说中规中矩吧。。。
校长和女老师关爱学生,学生长大后去看望和祭奠老师,虽然情感很真挚,但是看的还是有点尴尬,我后面思考这种尴尬感是从何而来,可能是剧情过于老套,看到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
(P.S感觉校长和女老师之间是有一点暧昧而意难平的情愫??
) 谭家明《别夜》 65分/100分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对这个故事很能感同身受,演员们的表演没话说,情绪确实表达得很到位。
俩人的极致拉扯很纠结,明明相爱,又偏偏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伤害对方,在伤害的过程又表达出情爱,看的我有点憋屈。。。
两个人在房间里面读诗,中英文夹杂的时候,那个场面让我想起来学校搞的诗朗诵活动。。。
袁和平《回归》65分/100分爷爷和孙女之间的互动很有趣,就是后面我有一个疑问,经常锻炼身体并且长期习武的爷爷为什么仅仅过了三年,身体就坏成这个样子了?
杜琪峰《遍地黄金》80分/100分观影之前听说这是拍的最好的短片,对它有很高的期待,它确实在七个部分中算是不错的了,因为其他很多短片的故事,把它换一个年代,换一个地点,它其实也能发生,并没有太强的时代性。
但是杜捕捉到这个时代最代表性的符号是什么,把它强调和放大,《遍地黄金》的时代感就特别强,以小见大的功力深厚,非常能反映出来千禧年代人们的精神状态。
林岭东《迷路》75分/100分父亲用旧时的回忆和今日香港的场景进行对比,迷失在街头时的几个镜头代入感十足,可以说是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迷路感。。。
父亲赶路遇到了车,下一个镜头就是帽子飞起来,我当时还以为父亲被车创死了。。。
旧的地方在拆除,新的场景在重建,旧与新之间的变迁给故事带来张力,《迷路》是七个短片中反思性最强的作品。
徐克《深度对话》70分/100分说实话,前面病人和精神病医生的对话我感觉很吵,有点聒噪了,也不是很能get到笑点。。。
后面医生和病人的身份发生对调时我感觉这个故事有点意思了,再后面出现了两个观察者,剧情又发生了反转,这个像套娃一样的结构开始让我感到惊艳,很不错的鬼才作品。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辗转七年,《七人乐队》终于赶在七月末登台,吹拉弹唱一响,满以为「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但其实,狮子山下总有比光影转得更快的光景,多一节荒腔走调,就多一场木叶萧萧。
那乐队,就很难不沉潜在情绪符号里。
主创集体出席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原本是香港顶尖导演们的一场盛宴,就连半出走的,半隐退的,都给足面子,悉数驾到。
他们要致敬胶片,要致敬港片,于是把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未来,等量切分八段,八位导演抓阄,各司一份,再行创作。
调侃无非凑足八部「半电影」,此间的傲气与底气,不止令影坛有过振奋。
奈何吴宇森身体不适,抽中的七十年代落空,更奈何林岭东于2018年逝世,绕不绕梁都只能是余音。
林岭东在拍摄现场所以看《七人乐队》,面对漫长的频繁回望,从腾飞到迟滞乃至彷徨,对人,对地,对事,都难免升起挽歌气息。
尤其是在当下语境看,电影里的「过去」,是苦中有甜,有新生与寄望,「现在」是虚晃一枪过后的只待追忆,而「未来」是疯狂当道,似乎也没有什么憧憬的必要。
而同样具有挽歌气息的,是《七人乐队》达不到澎湃期许的合奏水准。
导演与导演之间,本有参差。
而导演与自己的较量,也总有应时与应试的考验,并非一一契合相宜。
终归成品参差不齐,七部短片水准一如音阶,有高有低,唯独可以连成一气的,就是那种难掩的强烈缅怀意味。
徐克在拍摄现场在这样一个局里,谁优谁劣,不妨逐一细数。
(1)洪金宝《练功》,差评作为《七人乐队》的开篇,《练功》太过简单,就事论事的那种简单,几乎要定全片的狭窄音域。
天台上下,已是整个世界。
有瓦遮头的楼下,是师父所在的权威空间,一群小辈,在镜头里只有日复一日服从的汗水。
这自是洪金宝人到中晚年最为难忘的光景,日后荣光都由此生根发芽,而从中年师父到晚年徒弟,演员从儿子洪天明到父亲洪金宝,有强烈的传承意味。
当然,也可以说五十年代的香港精神,已被浓缩到练功里,要尊师重道,不要胸怀二心,要吃苦耐劳,不要偷奸耍滑。
某种意义下,它构成了香港当年起飞的基础,只是当平淡故事被封印在楼台一角,当现在看来过火的体罚再被加冕,未必有多少观众愿意从中看到鲜花与皇冠。
(2)许鞍华《校长》,中评到第二个故事,终于开阔些许。
空间上,有了香港学堂与街巷的交替,棚搭有限,但是尚算精准,而时间上,从六十年代开始,有了几十年后的跳转,尽管后段时间模糊,整体上也没跳出粤语残片里的光圈。
许鞍华对于老故事,旧地方,情有独钟地来回拍,难得在六十年代的香港打卡,也是填补了四十年代的《明月几时有》、七十年代的《胡越的故事》与八十年代的《千言万语》之间的空白。
这一顿捣鼓,短片也有些旧风味,甚至衔接得上《投奔怒海》阶段的外壳。
但里子是不行的,特别是之于许鞍华的段位而言。
主角说的是校长,是无冕影帝吴镇宇,可故事的灵魂在于马赛饰演的王老师。
岁月悠悠,往事美好就美好在,有过她的身影,而校长是一个凭吊的符号,代表许多引而不发的文人情绪,借了学生的观感,编织多于自我的怅惘。
这样的骨架,许鞍华随便装点都能支撑,毕竟单靠市井生活里的细腻细节,就够她取胜。
于是有了师生之间的温柔互动,小孩在课堂尿了裤子,王老师拿着花瓶过去,假装撒了他一身水,趁机带去换裤子。
街头偶遇学生支摊,王老师被请了一顿,多加了鸡蛋,又多加了屏风,粗陋地隔开闹市,都有妙意。
只是马赛的诠释还欠火候,本是灵魂,却只有骨架。
连带着吴镇宇与两个时代的学生,也都各有各演,归置不到一个层面的表演一如故事的飘忽,打散了聚焦的灵气,最终剩了几个细节的印记,却很难跟过往一样,在情感上深度共振。
(3)谭家明《别夜》,差评直接跳到八十年代,谭家明却要把许鞍华的短片扬短避长。
华语电影里的文人味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乏,难得《七人乐队》里,连续两部短片都在试图重现。
《别夜》里的旁征博引,胜过《校长》许多,不同国别的诗书在小情侣的离别夜,抑扬顿挫地替人表意抒怀,本是最显底蕴的妙处。
就像是一座搬空了的居所,只剩房间保留原貌那样,在即将离别这个时间前提下,小情侣的来与不来,做与不做,留与不留,哭与不哭,恨与不恨,死与不死,在戏里当时与戏外当下,都有许多隐喻可以拉扯解读,这也让《别夜》能够成为第一部冲出现实层面的短片。
但是,选的两位演员,过于稚嫩,过于拿捏,在一种舞台剧式的调度里,向外释放的是造作,是浮夸,而故事由此不断变得狗血、聒噪,从天到地的崩坏,惹来笑场之余,根本无法承担故事本身的厚重,这也显得原本的文人味,不过是些儿戏的文学堆砌,实在对不起谭家明难得的出山。
(4)袁和平《回归》,中评这部短片的尚好,是基于四平八稳,毕竟《别夜》是场豪赌,天堂地狱就在一线。
而且,它的尚好,也叨了《练功》的光,二者都在回首习武往事,洪金宝硬碰硬地「实拍」,而袁和平只让元华一人,独对四十年前武艺登顶的奖项,就讨巧地把苦与念释放出来。
它更多的笔墨,用于对照。
老武师的过往荣光与当下孤寂是主调,定下了新老的对立。
他与孙女,钵仔糕与麦当劳汉堡,习武者与小流氓,安守与出国等等,全是这类对比,不过,都是些老调重弹,要想读出多少比故事更大的指涉,丰俭由人。
唯独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九十年代的回归,袁和平偏偏不明刀明枪地拍九七。
(5)杜琪峯《遍地黄金》,好评等到杜Sir,才有真正佳作,而电影早已过半。
这部短片也许可以说是另一种「三人行」的「夺命金」。
本质上的升斗市民,怀揣的是遍地黄金的念想,极具代表性。
长期处于进行时的经济神话在前,国人最密集的暴富想象就坐落在香港。
2003年的沙士,是数年一度的大事件,是无数人的劫难,少数人的际遇,更添下注的风险与回报。
无非几场跟与不跟,起起落落间,整个时代都被三张嘴卷入。
杜琪峰最能抓住命运捉弄下的彷徨、凄迷与后怕,像是这部短片,无需枪林弹雨,也有九死一生。
等到三人在街口错落有致的站位一摆,谁能不叹一句久违。
那惊心动魄,又定在一瞬。
而且他拍得充满生趣,茶餐厅与街头巷尾几多生鲜细节,是意趣,也是情怀。
这次,论细枝末节,论人情冷暖,都胜了许鞍华一筹不止。
(6)林岭东《迷路》,中评这是半截好戏。
华彩全然在前,任达华饰演的一家之主重归旧地,妻儿明明近在咫尺,偏生遍寻不到。
他心中有的是皇后戏院,是这座日新月异的都市曾与自我关联的往昔,于是人在闹市里,有了两个时空维度,这简直是四两拨千斤的妙笔。
而从两代人思想交融的开篇,如何走向个体的适应乃至释怀,是在短促篇幅里非常有效率的推进。
但是,从第一个转折,即主角看似要死实则不死,故事开始沉溺于对反转的追逐。
可是高峰在前,尔后的代际矛盾、文化差异,也不过是延续《回归》老调,再加上一个强行拨正的「温暖」结尾,也不知偏离本身的锐度多少,但至少,坏了胃口。
(7)徐克《深度对话》,好评终章给了鬼马的徐克,十分合宜,一下子提振了被重复路数折磨的精神。
而且这个反转再反转的故事,是在一个意料之外与意料之中的当口,完全避开《迷路》给自己带来的叙述陷阱。
徐克极尽调侃能事,本身就是值得严阵以待的喜事。
他对导演与演员,对现实与电影,对病的界定,对看客围观与疯子表演等等,各个层次都有紧凑而精准的兼顾。
等到一众熟脸似是而非地装疯卖傻,针锋相对,对于影迷而言,绝对是遍地黄金。
而最后徐克与许鞍华亦真亦假的对话,挑高了故事的趣味。
但也得说,因为在最后一段,要总结,也因为设置在唯一没有人经历过的未来,《深度对话》方方面面都与前六部作品存在割裂痕迹。
幸好徐克聪明,拍出来既是在总结前面,又是在反叛前面。
而且,他也在重申当下疯魔的价值,而那断不是《拆弹专家2》《智齿》与《神探大战》的专利。
《七人乐队》至此,磕磕绊绊,起起伏伏,一如时代浮沉,也一如电影兴衰。
你期待它是重开的盛宴,却不知早就只能细品一二,难免一时有众星陨落的错觉,忘却斗转星移,只是寻常。
《七人乐队》其实也和《我和我的…》电影系列一样,集结一些导演,各自形成自己的短片合成一个大电影。
但是笔者却觉得这个名字比《我和我的…》更有韵味,因为那是独具地方特色的电影。
7个故事按照时间的发展一路走来,仿佛是一个乐队的不同表演。
只是开场略显青涩,而越往后则越见精彩,渐入佳境。
洪金宝的《练功》是少年学艺的回忆;
许鞍华的《校长》很是朴实;
谭家明的《别夜》过于矫情;
倒是袁和平的《回归 》充满了满满温暖的烟火气,爷爷和孙女之间的互动真的是可爱又有爱;
杜琪峰的《遍地黄金》真的好真实啊,芸芸众生要赚钱需等待十年,而投资往往一两年内就亏了;
林岭东的《迷路》是对家乡的眷恋,也借着对时代飞速发展的感慨,道出他们的人生真谛。
最后一个超现实风格的短片《 深度对话》徐克导演,充满了黑色幽默。
但是又透出点徐克导演的狡黠和鬼才,让人沉浸其中又忍俊不禁。
而且最后还让自己和许鞍华导演客串一番,并借台词讽刺了:故弄玄虚,想参展吗。
七人乐队,香港故事2022年七月底,终于在大银幕上见到了几个香港老嘢摩拳擦掌老当益壮的诚意之作。
洪金宝不做特工爷爷,回忆往昔兼静如处子,只留一道疤痕和一张嘴,乐得讲述七小福和开心鬼撞鬼之前的故事。
许鞍华则一如既往的像罗湖静水,并着数提未中的金像影帝吴镇宇上演几十年间的温情等待,穿山越海的记忆却像昙花一现,终于在密密麻麻的骨灰龛里找到答案。
谭家明也来讲述爱情,两个十七八的后生仔女在离别之际用最简单的方式留下初恋记忆,倒是跟王家卫一脉相承的会挑演员,吴璟滔带着鬼佬气的一对多情眼,话都在歌里说尽,余香凝从最佳新人一路走来,少女一滴泪,谁让她心里冷至极。
袁和平丢掉花哨动作做返老爷爷,一老一少讲亲情,爷孙俩人讲亲情难免俗套,扯线煲电话粥尽显港女本色,ABC对黄飞鸿,人要服老也穿夏威夷,我宣布黄师傅赢。
林岭东大搞传承,镜头下的任达华也终于不喊打不叫杀,不做差佬不捞偏,挎着胶片机好像从文雀里穿越出来,阿杜当年要给香港写情书,林导无心栽花,十几二十年的情书又现眼前。
私心最爱杜琪峯,伴奏里一首倩女幽魂一首似是故人来,一个张国荣一个梅艳芳,变奏里走完香港几十年,炒股炒房炒基金,OL还是做OL,互联网大风也没能吹起小市民。
阿杜十几年后宽容好多,不拍夺命金不搞金融海啸,一卷菲林一段故事,三个年轻人各自投入洪流中,求其买是但发啦!
但是胡子彤真是惊喜。
徐克最尾出场,借着银幕大喊张曼玉出来做导演啦!
玩笑归玩笑,徐老怪玩起无厘头也不输宗师,十五岁少男杜琪峯恋手?
唔该你们少玩点阿ann跟阿杜的梗啦。
电影大师不搞概念不玩画面,安安心心做老人,几年磨一剑拿菲林写一篇好长的情信,我坐在香港隔山望海的影院,感谢高科技,感谢新时代,感谢黄金年代的香港电影,感谢香港电影人。
短片的确是难拍,而且又是命题作文。
练功,可以说就是洪金宝的一个记忆闪回,而这个故事也真的只是记忆闪回级别的。
而且这种偷懒被老师罚的戏份,几乎司空见惯,并不会因为是练武就有了新意,而且七小福的故事大家也很熟悉了,这轻轻地一瞥基本没办法让人记住。
校长,许鞍华是擅长内敛情感的,但这个短片人物几乎内敛的看不出来,校长和王老师连一场戏都没有,怎么就在风烛残年有了遗憾了呢。
三个调皮学生被抓了当场和老师叫板,然后夜市碰到不但彬彬有礼,免单加蛋,还拿桌子挡位,这懂事程度简直天上地下。
王老师没结婚,校长您也打一辈子光棍了么,看你欲语还休,欲拒还迎的样子,似乎也是一生守候啊。
别夜,青春戏还是勾人的。
女主想方设法证明自己在乎,但男主就是一身傲娇。
而且男主这衣帽整齐的样子是刚进社会干中介了吧。
既然她是好学校,你是普通校,你最起码也有个普通校的样子吧。
英文念这么溜,要不一起去英国吧。
最后响救护车就很鸡贼,把难题抛给观众是吧。
不过我说,只要女主有个三长两短,都是让这男的傲娇给逼的。
回归,就一个字温馨。
有多温馨,春晚级别的温馨。
爷爷和孙女都懂事的不行。
全是冲突处,全是矛盾点,但都是笑着含糊过去。
这孙女善解人意的程度可真不像是青春期的小姑娘,看着至少干过两年护工。
遍地黄金,杜sir还是有两把刷子,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命运,看似你们仨坐着筹谋今后的生活,但是荣辱如何全都不由你们自己掌握。
时代不好,半价给你们你们都不敢接着。
时代好了,随便写个号都盆满钵满。
在时代面前每个人都是站在冰室门外无家可归的人。
迷路,你说着这个时代是你们的了,却依然对于和传统冲突之处心生愤懑。
当初埋怨父母阻碍自己,如今发现自己也成了儿女的阻碍。
安排了一场有头无尾的车祸,却还是让任达华在父亲的老宅里默然消失。
似乎在说不管你想还是不想,不管是意外出现还是自然发生,新的一代总会接替旧的一代。
而在这个时代迷路似乎就是到了要消失的时候了。
深度对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就是不知道谁是螳螂,谁是蝉,谁是黄雀,又或者谁都不是谁,我们都在这个迷乱的世界里不断变化着身份,但不管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你们丫都是神经病。
我和我的香港,短片更真实的体现了不同导演间的水平差距,杜琪峰远远高于其他人
#HKIFF45 远低于预期 不由地想问:你们想拍的level就这?很明显的长片导演思维没转过来(尤其前3部),结果就是明显的缺过程直接奔向故事的结果。U1S1故事性完整度甚至不如「我和我的祖国」。Bug一堆,广告式美术布置和奇怪的违背灯光逻辑的入门级灯光错误,数码调色处理的降噪错误设置产生严重伪影,不知道是电影业后继无人了,还是根本没用心做。想说:请尊重胶片,请尊重那么长的片尾字幕。
没想到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7位导演一起拍片,我先说一句杜琪峰大写的牛B。遍地黄金真的太好了,从小人物的视角以经济这个点切入时代变迁,融合几个大事件,我认为是最切合电影主题的。徐克风格最强,出来三秒我就知道是他了。洪金宝的片子我一直在惊叹,好看!是那种没办法被其他片子替代的好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诚不欺我。袁和平、林岭东的也不错,我最不喜欢谭家明和许鞍华,但7个人风格各异,太值得一看。
戛纳2020片单→FIRST青年影展开幕片。也就看在几个很尊敬的导演面子上不送一星了。改名叫我和我的HK不香吗?也太对付事儿了吧,连故事都懒得编了吗?里面唯一用了点心的是林岭东的「迷路」(有个很有意思的幽灵叙事和档案影像的用法),但所有七部都缺乏打磨,真的连「我和我的」系列都不如。不是当年戛纳病急乱投医这片哪有机会啊。实话说,港片完了就让它完了吧,相见不如怀念。
我爱的女人 风格明显 找了很久milkyway 林岭东和杜琪峰是一个人
2022院线看完更新 拍的太差了 我甚至有一种严重被糊弄的感觉|大家都在说这个容易流产 2020的我穿越回来告诉大家 不仅没流产 还入围戛纳了hhhhh来自2022年 终于要上映了 希望能在电影院看到
徐老怪撒欢的玩,导演演员观众互相观察,互相觉得有病。杜sir的夺命金番外果然最犀利真的没看够。林岭东的温柔有意外到。谭家明的寓意蛮深,就是演员拉胯到频频想翻白眼【情怀命题,港片困境,也是渔村困境,似乎只有过去,看不到未来】
尴尬得要死
喜欢《別夜》,十多年前在《父子》里一鸣惊人的小男孩现在已经这么大了!
不行就是不行 但没一个行的也是奇了怪了
“我和我的香港”,咱不想拍就不要拍了,还不如大陆的“我和我的”系列好,每个故事都像小学生作文,甚至杜琪峰和徐克这俩人拍的也看不出什么高明之处,只能说,他俩名气大,之前好作品多,反正吹他俩就对了。
【点映】年纪越大我越觉得基本功很重要,比如,一个好故事必须有一个完整故事的基本结构,开端、高潮、结局,不管你是什么类型的电影。这部短片集锦里,只有袁和平的《回归》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感人(亲情、孤独、中西文化碰撞都融进了这部小品里,元华的表演很动人)。而这部集锦里其他著名导演的作品,在我看来都很敷衍,亦或者,他们已失去了讲好故事的能力。
喜欢《别夜》和《遍地黄金》。
洪金宝用个人经历书写时代记忆,但产生的共鸣较小,也没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色许鞍华问题基本跟洪金宝一样,师生情谊虽为普世情怀,但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深挖和深思的部分,谭家明用十几分钟却能将狗血的虐恋拍出了一种具有鬼魅气质且充满诗意而又富有层次感的感觉,不愧是王家卫的师傅。袁和平的题目虽与回归相契合,但内容并没有主动迎合题材,反倒是用一种简单的家庭关系侧面写出回归的意义,以小见大。杜琪峰通过个体表现也最直观的表现出了时代特色,但对危机事件本身的后劲表现的并不足,也仅仅是体现了好的一面。林岭东鬼魅质感的怀旧似乎也并没有多深情,要说爱这土地爱得深沉,早知今日亦又何必当初。徐克这段双口相声实在很讨喜,又揶揄许鞍华又揶揄林岭东,精神病院到底谁是病人谁是医生,终究是由规则所制定,没拍长津湖的他还算清醒。
徐克 杜琪峰 洪金宝
什么七人乐队,纯属萝卜开会,没滋没味,简直浪费!《练功》:如果最后孩子们为师傅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康师傅牛肉面,那么勉强可算一条广告行活VCR。《校长》:校长为何对善良淡雅的王老师念念不忘?匪夷所思。《别夜》:不如叫阳痿夜,男主一脸死相,讨厌过去又害怕未来,还无法享受当下,怪不得女孩要走。《回归》:好一出爷孙功夫梦,汉堡诉真情,又来一个拍广告的。《遍地黄金》:三个不断错失发财机会的小市民,但依旧乐观坚强的活着,加上刘欢老师《从头再来》会更好。《迷路》:唯一能打的竟然是林岭东,进入故人日记里面来了一次神游,“你爸爸又说脏话”,儿子不听话,爸爸就要骂,懂的都懂。《深度对话》:谁是导演?谁是演员?谁是病人?谁是医生?什么主旋律?装疯卖傻,没羞没臊。七人合奏主旋律,拍的一塌糊涂,是糊弄观众还是糊弄自己呢?
主题先行的痕迹都很重,一看便知道是命题作文。
为什么会出现字幕错别字这种低级错误!?
《别夜》插曲,甄楚倩-“深夜港湾”
杜琪峰尤其好!疫情、卖楼、隔离、炒股、茶餐厅……许鞍华拍的是传统左派学校吗?谭家明拍的老情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