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悬疑推理爱好者,我看过的电影案件不在少数,但这部影片有些吸引我观看的特殊之处:案件的唯一证人是一个自闭症患者。
究竟是凶杀还是自杀?
影片围绕80岁老人家中窒息身亡的案件展开。
故事中最令人动容的莫过于男主律师与自闭证人的相识与相知。
男主律师从一开始接受这个棘手案件开始,对自闭证人抱有的特殊偏见到最后的倾注情感的去了解女孩。
一开始,男主律师简洁的将案件定性,斩钉截铁的胜诉,结果却发现自己的结论与一开始的想法全然相反。
为了翻案,男主律师在法庭上有了违背立场的言行。
这里的矛盾处理有些理想化,但也是给了观众一个较好的解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自闭症也只是不同于我们的一类人而已。
电影中不乏一些细节点缀,女孩说:只有蓝色糖果值得信任,因为黄色糖果是酸的。
女孩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律师,因为律师可以帮助好人。
而“什么是好人?
”也贯穿始终,在最后女孩评价律师的一句“你是好人”作为答案,在女孩的心中,像男主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律师。
韩国影片对弱势群体和现实主义的拿捏太到位了,男主老戏骨不用夸了,夸一夸女主小演员的演技真是堪称一绝,把自闭症的神情、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女孩拥抱律师的画面,让我动容了。
是值得一看的电影!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在看完《小狗钱钱2》的当晚,看了2019年的电影《证人》,剧情的反转,特别是郑宇盛在法庭上的“倒戈”从一开始就已经可预见,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和演员的演绎,愈发觉得心底的力量和感动被一点一点激发出来。
影片快结束时,智友的蓝色果冻再次出现,突然脑中产生联想,这象征着纯洁、信赖和真善美的蓝色果冻,和神秘妇人莎妮娅•怀斯的白色石头何其相似。
它们是我们毕生的追求,是我们永垂不朽的信仰,是我们绝对信任的挚友。
智友的世界纯粹、美好,揉不得一粒沙子。
也是智友的勇敢,让我对自闭症儿童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们的世界也许本来就很绚烂,只不过被我们的世界污染了。
孩子,你本来就很棒。
又看了一部郑雨盛和金香起演的韩国电影《证人》,影片讲述了一起杀人事件被告人的辩护律师杨淳浩与事件唯一的目击证人小女孩林智宥的故事。
智宥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小女孩,但她的智力与听力远超于常人。
杨律师怀揣着当律师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好人的理想当了民辩律师,但因为父亲为朋友做担保而欠下很多债务不得不进入律师事务所赚钱。
这个决定需要放下许多东西,例如民辩往往站在普通人和弱者一边去对抗食物链顶端的财阀官僚,而事务所律师往往通过为这些财阀官僚辩护而盈利;民辩是非对错要分得清清楚楚,为正义而辩,而事务所律师需要放下黑白对错,客户的正义就是正义。
因为生活,他还是做了选择,好像也接受了一路向上爬上去的人生:当他在法庭当着众人面当着智宥面叫她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只是背对着智宥妈妈的制止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了下去。
人心底认定的一些东西可能会暂时抑制住,但很难消失。
智宥是真正触动了杨律师初心的人。
她和他有一样的理想做律师,初衷也一样,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好人。
她聪慧敏感,懂人心,但因为善良把所有的伤害和偏见都让自己一个人承受,怕妈妈伤心,怕朋友伤心。
“你是一个好人吗?
” “信惠总是在笑,但她在利用我,妈妈时常发怒,但她爱着我,叔叔你总是脸上堆着笑,你也在利用我吗?
” 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地拷问着他让他倍感痛苦与熬煎,直到一审判决无罪,他靠着律师的敏锐将许多的细节连接在了一起:被告人与受害人儿子的相视一笑,被告人庭上庭下的判若两人,明明是被害人的儿子却与辩护律师事务所签约,被害人儿子的公司急需资金,智宥随口说出的和被告人一模一样的话。
终于他做了决定,违背律师即使知道真相也不能说出的原则,坐在辩护席上做了检方的律师,发表了指控被告人被指使杀人的控告陈词。
他最终做了好人,但做不了律师了。
多么讽刺。
特别喜欢这部电影的细节和衔接的艺术。
能快速计算出领带上的星星个数最终证明了她有远超于常人的认知事物的思维能力;对法庭另一端钟表声异常敏感,能一字不拉地准确背诵课文,以为在模仿台词“哎哟,恶心死我了”,却发现和被告人脱口而出的话一模一样等等这些细节串联起来都让最后智宥能够详细而准确甚至捕捉到情绪地复述出被告人在行凶时说出的话显得合情合理。
房间里对妈妈不同情绪的照片捕捉,看视频时绘声绘色地台词模仿,也证明她对情绪有着细腻的感知,也让肥头大耳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断章取义地引用书中结论对智宥下定义显得那么的粗暴,然而这种judge,不愿去理解,不愿去找到沟通方式不也是我们在生活中见到“奇怪”的人常做的事情吗?
“你是一个好人”与最后的拥抱,是智宥对杨律师放下质疑,完全信任的肯定,他也回到了自己,终于爱自己,也走向了他爱的人。
最后的蓝色软糖很温暖,很细腻。
他们互相给予了对方以温暖,信心和力量,多么幸运。
然而世界上多的是一生也许都在被偏见嘲笑而伤害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人,也多的是最终离初心越走越远最终没法爱自己倍受煎熬的人。
“因为奇怪,所以喜欢”,“终于不用再装正常人了” 智宥最后还是去了特殊学校,所有人都一样,和同类在一起才会舒适畅快。
但是什么是正常,什么是奇怪,本身就有着极强的主观性,人类通过进化,统一了看世界的视角,形成了大众,群体,秩序,多数与少数,正常与奇怪。
然而总有些人仍保持着特性,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和世界相处沟通,因为傲慢与偏见,我们叫他们“奇怪”,他们有时也在尽力装正常,企图理解我们,融入我们,但是面对集体,个人力量太微弱,对抗自己也会让自己身心俱疲。
影片中有句台词:“如果你想和腿脚不方便的人对话,你和他保持一样的步伐就可以了。
自闭症患者都有自己的世界,他们很难走出那里,为什么呢?
因为生来如此。
如果你很想和难以走出那里的人沟通,那你进入那里不就可以了吗?
”是啊,那里或许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奇怪或许有时候也是独特,常人无法理解的智慧,坦率面对世界,不会撒谎假装,真实做自己的另一种表达。
又想起了另外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和同伴的步伐不一致,那应该是他听到了不一样的鼓点声。
” 我们时常盯着不一样的步伐看,为什么不去听听那背后不一样的鼓点是什么呢?
很喜欢父亲给儿子写的信摘抄在这里:“我亲爱的儿子,差点就忘了你的生日,谢谢你来到这个世界,你成为了我人生中的快乐。
你16岁那年说你要当律师,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胡子都没长出来呢,你说你以后想做好事,我实在太开心了,都放出屁了来。
我开心不是因为你想当律师,而是欣慰,你走上了正路。
我活到现在发现,人生不是只有好事,这个世界非常残酷也充满了矛盾,人也会失误,会经常疲惫不堪,不过亲爱的儿子,过去的事就忘记吧,没有不会犯错的人,我希望你爱自己,这样你才能爱其他人。
”
四分打给演自闭症小孩的小演员。
郑雨盛跟河正宇他们比起来,还是少了些沉淀,他所有的心情基本都用咧嘴歪嘴张嘴来表示了,那些灵魂深处的拷问和震撼,人性和命运之间的博弈,还是演得太肤浅。
这当然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只是有些细节里,人物的蜕变都处理得太生硬和仓促,仿佛只是为了表达导演的一个观点,而生生转了折。
信惠对智友的突然恶意,男主角对大学同学的突然热情,都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主旋律是好的,正能量也是好的,尽管今天不断听到崔雪莉具荷拉的噩耗,还是让我们姑且相信,韩国社会是充满真善美的吧。
这是我印象深刻的电影,或许不是因为影片的内容,演员的魅力。
只是观赏这部影片的时候,我调到了东城看守所工作。
铁门,铁窗,铁锁链。
灰墙,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心情。
晚上闲来无事,不能随意在外面走动,不能大声说话,不能为所欲为的走走逛逛。
一度心情郁闷到了顶点。
舒缓压力,看着自己下载好的电影,在看守所里是不能随意上网的。
看着这自己下载好的影片,忽然有一种“窃意”,似乎在偷偷摸摸的做着什么事情,内心忐忑,紧张。
人啊,身处环境不同,果然心境就大不相同了。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电影的时候都是泪流满面。
但真正到了写感想的时候就词穷了。
还是自己的文学素养太低。
慢慢来吧!
演员金香起小小年纪,让人感觉太意外了,有剧情,有泪点的温情人性片。
台词时时击中我脆弱的内心,她纯真的眼睛让人能正视自己的内心。
自闭不是疾病,每一颗心都拥有自己的语言。
人生不是只有好事发生,这个世界残酷也充满了矛盾,人也会失误疲惫不堪。
但过去的事就忘记吧,没有人不会犯错。
希望你能爱自己。
要做个善良的人。
我非常喜欢的韩国男演员—郑雨盛,一个人的魅力不是年龄的大小,年轻时的郑雨盛眼睛里总是带有一丝丝狡黠的韵味,特别耐人寻味。
随着岁月的的侵蚀,他的眼神里流露出的就全是慢慢的温情与内涵啦。
正气凛然,在这寒冷的季节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暖暖的感觉。
小女孩饰演的人物形象颇为打动我,虽然演技的有些肤浅,没有很深刻的展现出这类患病人群的精髓,到点到为止的感觉也蛮好的!
每个人到底以怎样的面孔示人,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狼皮的羊”真的好难分辨,但有一点是没错的,那就是,善良的人终究会有福报!
女主的演技真的可以啊,把自闭症儿童演得666 啊。
一开始男主说,信惠你真是个好人,信惠说她不是。
后来信惠逼女主喝有虫子的水,还打她,信惠一开始就说了自己不是好人,但是利用之余,再最后她把伞留给了女主,还道了歉。
其实相处久了到底是有感情的,只是女主是个特殊的人,而信惠跟她同样被孤立却很难没有正常人的负面情绪。
再说说男主,他不想伤害女主,可是在法庭上,他到底还是相信了他的心,他的委托人,说到底他不信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沟通理解能力。
善恶难辨啊,人的两面性太难看清楚了,每天笑的不一定是好人,每天板着脸的也不一定是坏人,而在这个社会里,有多少能做到保持初心,又有多少放弃挣扎,随波逐流,女主的善良和勇敢很值得人反思,如果是我们,我们会怎么做?
最近在家,看着电视,手机上的白衣天使她们努力的在工作,在和死亡争斗,这是善,也有的人不配合工作,害了多少人.......我不能说我是绝对善的,但我希望我是可以保持初心的那个,不能做太多事情的时候,就做好能做的,尽能力去做点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第一次看电影有感而发,写些细碎的絮叨,浅薄至极,不喜勿喷)——抛开男主女主的演技、影片探讨的核心、影片情节漏洞什么的不谈(好赖喜恶乃个人自在取舍),影片中的母亲倒是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
在女儿患有自闭症的情况下,一开始同意年轻检察官接近和说服女儿作证,这是每个人的正义感和良知。
后来反对律师接近女儿“套话”,是出于常人自然而然对女儿的保护。
在女儿第一次当庭作证时被辩方律师老板当众歧视“智力障碍”后,表现出了一位有教养的母亲应有且恰当的心痛和愤怒。
为什么影片中小女孩让我们感动?
她对自我情况的认知很明确、从小想当律师维护善良和正义、后来主动要求出庭作证,种种言行举止让我们看到一个自闭的孩子竟建立起这样清澈善良又懂事的的三观,我想和一位伟大母亲的教育、陪伴和付出的爱是分不开的。
母亲在孩子房间挂上自己的各种情绪表情照片让孩子学习(BTW,女孩作证后被当庭羞辱回家看着母亲的照片,哭着学习微笑的表情那一幕,好心疼)——对孩子无微不至的陪伴和教育;母亲在车上说:“那样就不是她了,我从来没想过她如果没有患上自闭症”——对女儿天生的接纳和喜爱……种种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对孩子付出的好多好多心血。
现实生活中,好多家长可能即使孩子身体健康,尚且不能灌输正确的三观,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影片中的那样呢?
如果女孩那份清澈善良带给人的感动和震撼算十分,母亲的功劳至少也应该占八分吧。
韩国电影很懂怎么打温情牌,人和人之间的连结啊童心啊之类的为了了解案件真相接近自闭症女主的律师男主,别人眼里对情感没有判断力的女主,看似无辜的被告人,拉拢男主给他配车故意让他沾染污秽想把他培养成合伙律师的上司。
还以为面对生活的压力,男主真的向现实妥协了。
好在在男主即将踏入沼泽中,身边的人都有意无意地拉了他一把:认识了20年一直为卫生巾中毒案受害者奔走的大学同学,在男主多次劝她考虑将辩护重心放到受害者赔偿金后,与男主划清了界限;因为借朋友钱导致自己负债累累的父亲,在男主生日那一天帮他回顾当律师的初心;不太懂人情世故的女主,却让男主在良心的问题上反省自我,及时止损,哪怕最后的结局是他再也无法成为律师。
雇主深夜离奇死亡,保姆是否凶手?
目击者是位自闭症儿童,能否成为案件证人?
指望是个悬疑片,其实是个情感片。
因为如果把检察院送过来的案件梳理一遍,基本上就可以得出结论,但是电影故意把这部分忽略掉了。
找证人谈,自闭症儿童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能再谈出“花”来?
那么自闭症儿童当时说的哪些?
也没交代,留到后面说了。
找死者儿子,死者儿子说:“我当会计师的常年经历,我宁可相信数字而不是人。
但我会告诉你我爸的所有事。
”那么死者儿子究竟说了什么?
也不交代。
他相信的数字是什么?
父亲的钱而已,也是避而不谈。
如果该谈的不谈,岂不是嫌疑的影子就已经出现了?
所以按嫌疑片的要求来,实在漏洞太多。
但说情感,男主一开始接触智友,哪是什么从心出发,也是在利用小女孩,跟其他人没两样。
再后来,“神速”发现保姆有嫌疑,才再次“利用”了小女孩,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只不过这时对小女孩多了一份了解而已。
至于女友,是一位固执,自负的女性,跟男主早就是“道不同,不相谋”。
男主失意了,才再次想到这位女友,看似复合,实则很勉强。
总之,如果男主一开始就把案件吃透,把精力放在作案动机上,而不是仅仅依靠证人,和空洞的正义感,就不会最后连律师——吃饭的饭碗都丢掉。
不知为何,我会对韩国影片里的三等配角有印象,却唯独对郑雨盛特别特别脸盲😂我根本记不住看过他演的电影🎦因为他既不丑也不帅,就像你身边擦肩而过的路人。
这一部《证人》获了好多奖,还入选第六届豆瓣评分榜,可能是因为看了好多关注弱势群体的片子,我对逆袭没什么太惊讶的地方,但是就是莫名其妙的感动了,这种勇于站在阳光下,把每个阴暗角落赤裸裸的展现给大家的过程,看似容易实则太难,像《熔炉》像《辩护人》像《1987》等等,韩国的片子总是这样毫无掩盖的把社会阴暗面拍出来,过程中的小人物却让大家意外感动,就像路人甲般的郑雨盛😂,却选择站在更需要保护的你我他身边…… 你,心里没有过鬼吗?
能成为照亮自己的证人吗?
剧情反转略显老套 但女孩子的演技值得高分。韩国的电影总是教人真善美!
金香起妹妹的演技真的牛逼
温吞的表现,本来是一种好的方式。然而关于律师在正义与世俗中的挣扎,关于自闭症患者认知能力的呈现,不仅重心飘忽不定,刻画更是浅尝辄止。
很一般的剧情
3.5。故事完整而工整,讲了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故事,不是反对理想主义,而是这个故事讲的不令人信服。
太过理想主义以至于让人怀疑主创根本不理解法律的意义。一是“证人”的言辞不会作为决定性的审判证据;二是律师不能直接背叛自己的当事人。男主角坚持的法律理想,以及自闭症患者作为证人的可怜形象都只为煽情服务。
蓝色的软糖可以相信.
节奏有问题,配乐也不行,这剧本不行。虽有郑雨盛,但还是看不下去。
一个想成为好人的律师,与一个聪颖的自闭症女孩证人的故事。影片拍得很好看,逻辑与态度相当成问题。作为一个律师,其天职就是尊重法律,尊重司法程序,恪守职业道德,不出卖自己的当事人。而不是为了做个所谓好人,将自己当成炸弹,去炸毁坏人,也炸掉自己,更重要的是将整个法律体系破坏掉。这个律师的行为,其实非常愚蠢,他有非常多手段去达到目的,却选了最差的方式,他破坏了人们对司法体系的信心,也将那些需要得到公正审判的被告,置于极其危险的境地。任何时候,程序正义都高于实质正义。
很工整 就是作为律政剧缺少点冲突 故事有点过于平淡了
如果当不成律师,那就努力做好勇于发声真相的证人。如果不能再当律师,也不愿成为与世界同流合污的合伙人。不再假装正常,忠于内心活成上天赐予特殊天赋的怪人。心口不一的伪装,出卖表情患染成真情自闭的病人。心里比吃了蓝色软糖更甜,只因从你口中说出我是一个好人。修好了门前的灯,我愿成为你一路光照正义的守护人。
男女主演技很配,剧本又是韩式套路,硬生生反转
剧情完全站不住脚,又很冗长
前半段还正常,后半段全是编剧的理想化世界,“要想在这个世界出人头地,你必须要被污染。”其实这句话才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一味的追求正义,换来的只是执念和没有终点的贫穷,显然导演刻意去反驳这一观点,但谁又不难看出这结局“天真化”。
不能说,理想主义的近乎逃避了。
本来三星半的。但是昨天今天看了一些自闭症的相关文章,完全觉得电影意淫了自闭症患者。莫名的突出她们在某方面的天才,而对他们严重的社交障碍没有真的表现。真实的自闭症患者根本不可能作证,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对外界产生反应。
依然是韩国传统温情片的路数,前半部分拍的比较散漫,父子亲情,偶遇前女友,事业瓶颈,各方面都有所提及,铺垫了快一个小时才进入正题:怎样做一个好人。其实自闭症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戏剧重心还是在郑雨盛身上,只有真实的面对自己内心的良知,才能拥抱象征着信任的蔚蓝。但同时也隐隐传达出另一层意思:心怀良知的好人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身为律师在人情与法理之间必须选择捍卫法律,这也是成为好人所要付出的代价。剧作内核与普世价值之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冲突,这是本片最大的败笔,即便是在浓浓的温情包裹之下,也无法忽略。不过金香起的演技真是惊艳,距离《结婚礼服》已经十年了,她的演技也越发成熟,值得嘉许。但作为2019年豆瓣评分最高的韩国电影十佳,实在是令人失望,本身体量就小,叙事节奏上又拖沓,最后反转又那么仓促,眼高手低。
在现实感之中透着理想化,并且还能将这一点在简单的剧情上进行夸张和浪漫的放大,难怪有人说起“韩国电影”算是自成一型。男主角在油腻和正直之间的切换太过自如。
非常优秀的剧本,情节和台词都很棒,而且我琢磨了一下,内容非常和谐,中国可以翻拍,换句话说,中国的编剧目前写不出这样的本子。
金香起演技炸裂的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