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都有倾向性,这部严格算是故事片的电影模仿的也是纪录片的镜头语言。
它试图传播它所想传播的事实灌输一些它想灌输的态度,但事实上对伊拉克问题的态度人人心中都已是根深蒂固。
所以一个德克萨斯老牛仔不会相信他家二小子在巴士拉草菅人命,一个加沙难民不会相信米帝的人造天堂,一个豆瓣上的精英民煮斗士还是会闭上眼睛就是天黑跟着洋爹说洋话,而像我这样的亲阿人士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反对美以联合新殖民主义——这一切都不会因几个小电影而改变。
我个人相信米帝在两河流域决干不出什么好事——其一是因为我相信侵略者不会干好事,其二是因为我相信亚希尔老师。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句老话,即便我朝廷的征兵广告空喊着光荣咱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部分人就不要为西方的兵员质量嘴硬了,两块豆腐熬汤是一个味;至于编剧一厢情愿地安排鬼子们在炸弹袭击后才COS纳粹,那还是偏袒了人家国内的感情:超人不用变身他们裤衩一直穿外面,色厉内荏的暴行,是邪恶势力对最终审判的恐惧。
至于我敬爱的亚希尔老师,他来自多灾多难的伊拉克。
他有着阿拉伯民族的开朗和故土沦亡者特有的沮丧。
他很少提到逃亡前的故事,并决口不谈政治。
偶尔讲到家庭时会不由自主地看看身旁的妻子——我们敬爱的苏阿黛老师——眼中闪着欣慰的泪光。
讲到食物的时候他说底格里斯河的鱼是不能吃的,因为不干净。
我们只知道豕类是忌口却不知道鱼的典故,问了才明白——因为抵抗者击杀一个侵略军总是要把他的尸体扔到河里的。
可能善良的人儿会说这场天杀的战争人人都是受害者我说不是,施暴者可以选择不参加那邪恶的十字军,受害者却只得到一方光洁的墓碑并在新闻简报里被命名为恐怖分子。
我厌恶基地组织趁乱在伊拉克搞输出革命的行径,但是对那些在异国领土胡作非为的人,再残忍的报复都不算残忍。
这是一部由谎言构成的诚实电影——诚实地叙述了谎言。
片头的重金属声嘶力竭地吼出了“lies,lies,lies”算是开篇明义。
鉴于没听过这个乐队的歌也不了解这个乐队,所以不免猜测,这是否是大兵所组成的乐队。
铿锵的金属乐与嘶吼向我们控诉了战争的虚伪和驻伊美军的迷茫麻木。
“甭听信那些谎言,最终只有你冒烟的枪。
”萨达姆撒了个谎,小布什借题发挥,对美国民众把这个谎扯得更大,把美国青年派上战场。
叛军对穆斯林撒了谎,实际上正是他们一手制造了这次屠杀。
美军对公众撒了谎,欲盖弥彰。
所谓战争,不是瘾,是谎言的集合体,是权力倾轧间被碾碎的民众。
鲜活的生命被荣誉的谎言、仇恨的谎言煽动,最终献上祭台(汉语中牺牲一词也正来源于祭祀)。
血债血偿,屠杀的领导者喊着“你杀了我的兄弟”屠戮手无寸铁的平民。
血债血偿,被叛军制造出的仇恨所蒙蔽的穆斯林举起枪。
他们都会成为谎言的牺牲品,笑到最后笑得最美的永远只有权力的操纵者。
就这个评价,比《黑鹰坠落》差远了,看里面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术素养比93年在摩加迪沙的时候逊色一截。
如果是当反思类的电影又显得很单薄,缺乏让人思考的深度。
靠拍摄手法这样的噱头成不了大器。
什么是真相?
没有人知道真相,我们知道的只是媒体告诉我们的“真相”。
最近常说这句话,因为某事件。
放在文首,希望保持批判的心态,对本文。
哈迪塞镇之战。
从纯粹电影的角度说,就是一部纪实而且感觉蛮多地方很生硬,可能铺垫不到位,anyhow,这部电影所描述的历史,很值得人思考。
就像两个同样分数presentation,一组本来很一般,但是topic很好做,有很多有利的客观条件;而另一组topic比较难做,也没有什么条件,但是组员很有能力。
这部电影比较像前者。
当然,能把一个历史史实描绘清楚,已经做的很不错,这种电影的要求也就这样吧。
另外,觉得导演很用心,许许多多细节很出彩,看的出有意布置。
本来很不喜欢纪实类的电影的,因为越是忠于事实越容易误导人。
导演表达出来的准确的说不是事实,只是他所认识到的事实。
就算他想竭力忠于事实,也不可避免受到主观判断,以及他对事件的认识的来源的影响。
就算是司马迁的史记,也明显有对所记录人物的好恶吧。
另外,他也可能没听过某负面人物的正面消息,或某正面人物的负面消息。
Anyway,无可厚非,绝对,无可厚非。
我们不需要正确,只需要认为是正确,并且不会在有生之年反悔,又觉得不是正确,就好。
回到电影,这部电影描绘了几个群体。
伊拉克反美武装,伊拉克平民,美军士兵,以及暗含的美国政府。
反美武装,如其在电影里所说,成功了。
他们很聪明的运用了传媒的力量。
一个人的观念的形成与其所接触到的消息有关。
人生下来时只是一张白纸,给他看一段美军杀人的录像,这就成了全部事实,也许美军也不那么坏,但他不知道,所以,他会仇恨美军。
以电影所描绘的,他们不是为了炸美军而炸美军,他们炸车更主要是为了传播。
而他们运气不错,碰上了一群冲动的不用大脑的美军士兵。
天时地利人和,他们是成功的。
伊拉克平民,则是一群可怜的人。
没事当然最好了,窝在屋子里平平安安过着小日子,但一旦除了什么事...比如说,电影中有个场景,描述一群妇女家里发现了几个炸弹被美国人抓了,聚在一起的讨论,他们完全不关心炸弹美军反美或者甚至是问题的关键,他们自己知不知道炸弹哪里来的。
他们不是在讨论:“我知道炸弹哪来的”,“啊,我不知道诶,哪来的哪来的?
害我们这么惨!
”他们的讨论是,说,会被反美的杀,不说,会被当成协助叛乱分子。
麻烦事惹不起,躲还躲不掉,出门也不安全,没有哪儿安全。
那个种下橄榄树种子的祈求和平的可怜的家伙,背着铁锹大大咧咧的在街上晃悠,以为和平使者就可以嚣张咩?
美军又不知道也不会有心思去求证你埋的是种子还是IED。
现实逼得他们无所适从,除了祈祷自己属于比较幸运的百分之几中。
他们的可怜不仅在于被逼迫,另一方面,他们也是被利用的一群。
一个穿长袍的伊拉克妇女,从裙子底下抽出把AK47就开始扫射。
为什么她这么做?
因为当他抽出AK47前,他被认为是平民。
另外为什么那两个逃跑的要用衣服包住枪?
因为那样可以让他们被认为是平民。
为什么反美武装不穿自己的制服,像美军一样跟他们对着干?
要是我是伊拉克人,我就在脸上抹点番茄酱,然后叫个人蒙着脸拿把枪站在我后面拍张照,再学几个英文单词比如wait,civilian什么的以防突然袭击。
(这也是看电影看来的,好像这些词在危急情况相当有用)然后就算很嚣张的在家里做炸弹都没关系。
美军来了咋地,我是平民,被逼的,我有照片为证!
总而言之,平民身份就是护身符。
而其影响就是,美军不信任也无法信任他们见到的平民,使得就算你是平民也不安全。
更有甚者,被逼上梁山,或者被诱上梁山,那就是被利用的升级形式了,就像片尾那群伊拉克人。
美军士兵,在我认为是整个事件的最大的受害者,被逼迫,被利用,被抛弃最严重的一群人。
他们来伊拉克究竟为了什么?
不知道。
他们杀人究竟为了什么?
不知道。
为了自保?
自保你呆在家里看电视,屁事没有。
面前的一批人,天知道他们是平民还是武装分子。
但是他们有没有时间来做这个判断。
没感觉的去和高手玩玩反恐,当突然冲过来一个人时你试试先判断来的是警还是匪再决定开不开枪。
看衣服,深颜色全身一个颜色的是警,绿绿黄黄的,或者白色的是匪。
或者,记得在黑鹰坠落中有说,有的恐怖分子干脆趴在妇女的裙子底下开枪,你是怕误伤平民光挨打呢,还是管他平民恐怖分子的开枪还击?
身临困境,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要面对这个困境,而更惨的是,出了事还得成替罪羔羊。
受了伤,回家每个月三百美元,杀错人,那你完了。
影片最后,四名可怜的美军士兵面临着谋杀罪的指控,同时还有良心的谴责,社会的批评等等。
这就是那些在伊拉克的美军士兵,为了活下来,你得杀人,你杀人时犹豫了,你就会被杀,你不犹豫,你就难免误杀平民,你误杀了平民,你就会被指控谋杀,还有社会批评,良心谴责......对Prof. Gordon Matthew(我书通的professor)的一句话印象深刻: The world is an idoit。
世界就是这么愚蠢,为别人做事,为别人出生入死,为别人杀人,为别人无可避免的有犯错的概率,犯了错利用你的人马上就翻脸,而你马上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为利用你的人背下全部的黑锅。
被逼迫被利用还得被抛弃。
而背后的始作俑者却在电视机前大吼,自由,民主,国家,恶棍,谎言。
某网上新闻的原话:“但伊拉克另一家维权机构负责人担心,即使那些美军被认定有罪,也不会得到应有的严惩。
”我看了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有意思,究竟是谁该被严惩?
话说回来,现在的中国对于外国也是舆论和政治的牺牲品。
中国的人权问题?
中国的工人保障不到位就是人权问题,那美国杀伊拉克人,人权又在哪儿?
类似的issue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我觉得美军士兵比伊拉克平民还惨,平民可以躲家里不生事,虽然也不安全但起码不至于像美军士兵,不想生事还不得不生事,生了事还得被骂被抛弃。
就像开头那个杀平民最多的美军士兵说的,他们就是坨屎。
(语文不好,又没打草稿,被逼迫被利用被抛弃等词好像重复了很多次)美国政府,这玩意儿太恶心了,我真的不想写它。
当然政府能这样也离不开愚蠢的人和那些什么机构的支持,中国,世界都是如此。
我习惯看完电影上豆瓣看看评论。
(本来是因为本人情商太低,时常感受不到电影的感情方面的精髓)有位草木兄评论标题是“懂得思考的人可以看看”。
说的很好,可惜的是,the world is an idoit,懂得思考的人并不多,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利用那些愚蠢的人。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事件,比如文革,比如八九,比如现在的......。
搞不好,美国政府也是在被谁利用着呢。
真无聊。
美军的悍马被炸后,死了一名美国大兵,重伤两人下士Ramirez就下令屠杀,为战友报仇让路边一辆车上的五个伊拉克男人下车,站成一排,说了几句废话,就开枪了,一枪一个,face to face,这个画面像极了(钢琴家)里纳粹屠杀犹太劳工的一幕,之后就进村扫荡,老头,老太婆,妇女,小孩,统统的突突了,当然进门之前他们是不忘扔颗雷的那个伊拉克妇女抱着丈夫的尸体在那哭,这时下士Ramirez过来,让这个妇女离开那尸体,妇女就冲过去打Ramirez,之后又回来抱着尸体,就在这时,这个下士Ramirez居然还伸出手,对这个妇女表示同情之类的荒谬,十足的荒谬,你之前突突那些手无寸铁,都已举手投降的老人妇女小孩的时候,怎么不伸手,现在来搞什么伸手,你现在就应该直接把那妇女也给突突了好成全他们一家人,黄泉路上大团圆正如楼上很多影评说的,这部电影确实有让人想当“恐怖分子”的冲动,虽然美国大兵也是受害者,但是必须得把这些美帝的狗腿子赶走才行
典型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反战题材电影,露出的冰山一角足以撼动整个世界。。。。。。。。。。。。。。。。。。。。。。。。。。。。。
哪场战争不是政治野心家的阴谋?!
哪场战争又不是打着“自由”的旗号?!
哪场战争不是平民死的最多?!
靠,人啊,就是他妈人家当权者的玩偶!
就影片本身来说,拍摄的概念和技巧不是国内能够模仿的哦,确实是出自“大家”之手,非常的真实,让你觉得是在现场直播,让你身如其境,让你不自觉的被震撼了!
据介绍,影片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看完觉得拍得也还是很客观的,没有故意丑化美国,也故意丑化伊拉克。
同情平民,看着无关的妇女、小孩被枪杀,感觉到心在“砰、砰”的痛。
劣根性每个民族都有,“不想多事”的想法国际通用,告发被杀、不告发还是被杀的尴尬才是最后的悲哀。
2个恐怖分子在那么多平民的眼皮底下埋好炸弹,又在那么多平民的头顶上面安安稳稳的呆了几天,轻轻松松的引爆炸弹,最后有堂而皇之的溜之大吉,还放枪引起最后的屠镇。
这是平民懦弱引起的悲哀!
总结一句话:立场什么时候都得明确、坚定。
要不你就和恐怖分子一条心,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像我们赶走日本鬼子那样把布什扫地出门!
要不你就老老实实的维护“和平”,打个电话告发总是可以的吧,总不能眼看着大祸临头,还他妈的祈祷!
祈祷个屁啊!
同情美国战士,每天受着死神的威胁,偏偏还找不到罪魁祸首,俨然就是待宰的羔羊。
再没有了Ranbo,一个人扛着机枪扫平人家一个军。
影片真实就真实在,强大的美国大兵扛着M16愣是等着别个先打死几个自己人,才能还手。
这是什么鸡巴事哦,每天还他妈的得巡逻,就是他妈的活脱脱的大兵饵子!
郁闷啊,所以失眠了撒。
死了弟兄,实在扛不住了,打着“存在火力点”的旗号,枪杀几十个平民,爽了!
最后还是被国家给卖了,当了替罪羊!值吗?!
人家美国大兵也不容易啊!
布什是个……,萨达姆是个……,政治家是……!!
为什么是“……”因为实在找不到恶劣的词来形容他们,反正大家往最卑鄙、最呕心、最欠操、最生儿子没屁眼方面想就对了!
一天到晚就知道打个“人民自由”的旗号,为了达到自己的野心,连自己人都杀!
简直就是……!
那些恐怖分子也是不争气,就那么容易被煽动,抱着狂热的爱国热情就去了,真是,唉,悲哀,悲哀!!
为什么打3星呢?!
看的气不过!
虽然拍得真实,拍得客观!
但是有什么意思撒?!
让我们重新认识美国?
我们早就清楚的认识美国的丑恶嘴脸!
让我们认识恐怖分子的丑恶?
这还用说么?
让我们珍惜生命,坚定立场?
扯淡!
气归气,3星归3星,懂得思考的同仁们还是可以看看!
2005年11月,伊拉克战争已经进行了整整2年8个月了,萨达姆已经被捕,国家正在进入重建历程。
然而,伊拉克民众并没有迎来和平的曙光,似乎也看不到什么发展的希望。
冲突和对抗还在继续,战火仍未熄灭,销烟依然弥漫。
哈迪塞镇,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伊拉克城市,或者称呼它为“城镇”应该更为恰当一点。
在这里,起码,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它有什么特别的自然资源,它应该也不是什么政治焦点,也不存在着特殊的宗教意义。
在这里,美军为控制而控制,武装分子为反抗而反抗,平民,只有平民,为生活而生活。
美军士兵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到这个地方来,每天重复一样的巡逻、警戒、检查、抓捕。
他们可以听摇滚,可以寻求娱乐,也像在世界上其它任何地方一样,开着同伴的玩笑,也开着自己的玩笑。
这似乎也算是一种生活方式。
然而,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方来,把别人当成猎物,自己也是别人的猎物,把别人当屎包,而自己,也是一个屎包。
他们知道为什么,因为还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国家利益。
袭击者甚至不认同那些武装组织的观念和行为。
他们是小业主、小商贩,他们会喝酒,即使这样做有违伊斯兰教义,他们会认为枪杀英文教师是疯狂的行为。
完成袭击后,他们有的要回去照看商店,有的要回家爱抚自己的孩子。
在生活的这一面,他们似乎也并不极端。
也许他们有怨恨,就像当兵20年,最后却只能得到50美元的遣散费,他们心中的不平似乎也有理由。
而平民,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买菜做饭、谈论家事、聚集取乐,我们都过着一样的小日子。
有所不同的是,当袭击者在他们家门口埋下一个炸弹的时候,他们需要做出选择,是承受来自武装分子的报复,还是承受来自美军的抓捕审讯。
鱼与刀俎,这是一个三方视角下的惨案。
不管是基于金钱、真主还是国家,袭击者总能找到借口;不管是基于安全环境、战友还是国家,控制者也总能找到发起行为的动机。
只是对于那些平民,可怜无定河边骨,不是执枪披甲人。
袭击美军的伊拉克武装分子逃脱了抓捕,对伊拉克平民进行报复屠杀的美军兵士们也没有得到公正的审判,死去的只有无辜的民众。
他们似乎成了克林顿口中的“恶棍”,他们更是成了武装分子口中的“烈士”。
但是他们什么都不是,他们只是母亲、妻子、父亲、丈夫、女儿、儿子。
然而他们什么都不是,现在他们只是一具具尸体。
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但是恶会永存。
不知道这种题材用纪录片的形式来表现会不会更有力一点。
从改编电影的角度来讲,我不觉得这部电影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这种三方视角(当然也很难说是“视角”,摄影机的角度和运动基本上不是基于个体的视点,从而也不太表现其心理活动)的叙事模式显得很凌乱、浮于表面。
只从一方,或者重点表现一方的方式会不会更好一点,起码应该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诠释可能?
但是,它起码让我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荒诞的事情,这也许只是众多大荒诞里的一个小荒诞,但那谁谁不是说过吗,百分之一可能的悲剧落到个人头上,那都是百分百。
你们这些评分的人都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些国内没有上映的电影的啊?
国内没有上映,你们是在哪里看到的啊?
难道没有看就望空评分的吗?
你们这些评分的人都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些国内没有上映的电影的啊?
国内没有上映,你们是在哪里看到的啊?
难道没有看就望空评分的吗?
你们这些评分的人都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些国内没有上映的电影的啊?
国内没有上映,你们是在哪里看到的啊?
难道没有看就望空评分的吗?
你们这些评分的人都是在哪里看到的这些国内没有上映的电影的啊?
国内没有上映,你们是在哪里看到的啊?
难道没有看就望空评分的吗?
是否是对战争片有点免疫了,怎么不论那个视角我都厌倦了那。
这个状态让我难以保持客观公正。
又见伊拉克,又是伊拉克,呵呵,这些电影拍的染色体绝对有重合。
镜头对准的是,在米军管理下的伊拉克激化的矛盾,不论是米军还是还是那些米军组织,它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无人顾及那些命悬一线的百姓。
米军为了收拾自己的烂摊子,而那些圣战的穆斯林更是一些独裁者和军阀的合体,他们的上台也绝非伊拉克人民的光明之路。
电影中,对一句话印象深刻,一个50岁的老妇,穿着黑色裙子迎面走来,突然,从裙下拿出AK-47向你疯狂扫射...在海军陆战队的行动守则上,男人,女人,孩子,老妇,残疾人所有穆斯林都是敌人。
对与穆斯林的圣战组织也是同理。
伊拉克就是没人收拾的狗屎...影片中的故事是讲美军在哈迪塞镇遭到路边炸弹,一死两伤。
然后是他们残杀25人的报复行动。
细细想想,对于谁这都很残忍,死的人跟路边炸弹一点关系没有,而那些美国士兵为这件事可能遭受一生的谴责。
影片中的一句话真真切切,我们在这儿干什么,是的,我知道我们在这儿干什么,但是我们他妈的在这儿干什么!民族矛盾永远不可调和,泥牛入海,他每天都是在下沉的。
真的疲劳了,说到这儿了、brando
挺好的题材拍成啥了
我想用“伟大”来形容这部电影
2015.06.06 区图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饱经战火 我20岁 已经服务3期了 我们都经历了那些将纠缠我们余生的事情 我猜过了一阵子 你就会坚强了 你变得麻木" (Cpl. Ramirez)
想知道伊战到底的真实故事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就看这个吧
战争就是如此,战争中的任何祈求都没有用,我们能做的只是强大自己,选一个可以信任的政府,然后让自己的国土避免伊拉克同样的悲剧。最怕就是连选都不能选。朝鲜人的下场注定是第二个伊拉克。
也算是比较中性的角度,对伊拉克的普通人、极端主义者,对美国陆战队的士兵、将军。尽管不能得到所有的全面的comment,这种多角度考虑的尝试总是有利于世界和平滴,卡卡
TMD就是一帮畜生,强盗!
全杀 一个不留
本来可以给4星,不过觉得美国还是太假惺惺,既想做婊子还想立牌坊,太自大,别人搞不好,你干掉他,你就搞得好?搞不好,别人可以来干你,是天经地义?
我草-这也是电影吗?--还不如看新闻简报呢
类纪录片形式。影片本身是在陈述,而非做价值判断。
好故事,烂电影
反映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影片,影片的反战主题意图很明确,但所有的东西都浮在表面上,不够深入,太简单了些。
平凡的叙述,武力面前,生命没有意义。
过于的追求技术上的真实与视角的全面,反而显得缺乏真实,而流于表面。
战术学习
再现美军屠杀伊拉克平民的真相
very cruel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和平力量,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安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