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西格内·包马内
主演:达格玛拉·多敏齐克,米歇尔·波克,马修·莫迪恩,卡梅隆·莫纳汉,史蒂芬·朗,埃里卡·施罗德,艾玛·肯尼,安娜·奥多诺霍,塔尼娅·弗兰克斯,克莱德·巴尔多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拉脱维亚,卢森堡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从小泽尔玛就坚信,如果她表现得像个正派、受人尊敬的年轻女孩,她会找到一个大块头的爱。然而,她第一次与异性的胆怯交往证明,现实与现实相去甚远....详细 >
两种体制下从生理到心理各方面对女性议题的阐述
牢记这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一场必须胜利的战争,就是我要爱我自己。哪怕全世界都要规训我折磨我,我也会成为最后那个保护我自己的人——我要当最最最爱我自己的那个人!!!ps.《我与婚姻的情事》《我与婚姻的二三事》,会不会更准确。ps2.应该放进中学教材。
西方价值体系对苏联女性的婚恋观刻画,掺杂部分生理学常识,虽有预设立场之嫌,但依旧很直白地剥开血淋淋的真相。
7分。三分之一的情感历程,三分之一的脑内幻觉,再加三分之一的生物科普~~~这真是个颇有实验性的片子。实际的完成度比较一般,很多角度的描写都莫名其妙,如今的女性电影都这么玩,反正男人永远是靠不住的,各种DISS总没错,其实也有点滥了啦。PS:既然有拉脱维亚在,那黑几下苏联总是少不了的,哈哈哈~~~
我脚趾头写的故事都比这深刻
论文电影 小女孩的必修课 老女孩的cliche
不用这么费劲的讲道理吧
报看。
前半部真的非常非常好,通过展现一个具有原始野性的女孩是如何一步步被社会规训成“标准女孩”的过程,来表现对社会和男权的讽刺,但是结局感觉又有点回到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上去了,我当然明白用性别差异来划分群体不如尊重个体差异,从社会的施加的影响之下重新夺回自我主导权也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但是一个爱穿女装的西方男人?我不觉得这是最优解。为什么不能是通过一道又一道男权陷阱,最后发现女性的联合呢?
导演的思想高度,决定了电影能够达到的天花板。
不必假装无知、不必苦练优雅、不必孤注一掷、不必一味求饶、不必刻意微笑,做你自己,保持你最舒服的样子,因为一个男人爱你和不爱你的理由往往是一样的,「因为是你」。相册: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904713590/
无聊啰嗦说教,画风也不喜欢
“新阴阳主义”
这绝对是邪教的价值观
2023.12.30 星期六 凌塘
强设定下拉脱维亚女性内心觉醒被解构到神经的级别的视觉化呈现,整体风格不错,但文本放在当下看还是太主流了
生物课+音乐剧
一个东欧女人从被规训到自我觉醒的过程,略微有点陈旧,仍未觉醒的女人可能需要看到但不确定能否被看到的影片
2015开始创作,花七年时间完成,现场的Q&A能充分感受到导演的充沛精力与热情。
在今年北影节第一次知道这部动画,只是最终行程冲突没有选择它,今天看完感觉还不错。与其把它当做一部喜剧或者剧情片来看,我更愿意将它看作一部科普教育片。影片很好的展示了从生殖细胞如何诞生一个新的生命,以及(女)人在遇到各种境况时身体内部哪些激素和物质的含量会发生改变并如何起作用,从而导致相应外部行为等过程。很多知识我都是第一次知道,感觉像上了一堂介绍激素如何影响自身的生理课,而且用动画的形式表现还挺好理解的。至于影片想要表现的关于女性成长,女性该如何面对婚姻如何保持独立反而觉得没那么精彩。影片前半段还行,从遇到第二任丈夫后质量就变差了。所谓的独立女性,就应该摘掉一切滤镜: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国家,更没有完美的伴侣,只有自己独立才是最重要的。指望嫁西方白男摆脱出身和环境最后有可能只会收获一个“惊喜”。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两种体制下从生理到心理各方面对女性议题的阐述
牢记这句话:我的人生只有一场必须胜利的战争,就是我要爱我自己。哪怕全世界都要规训我折磨我,我也会成为最后那个保护我自己的人——我要当最最最爱我自己的那个人!!!ps.《我与婚姻的情事》《我与婚姻的二三事》,会不会更准确。ps2.应该放进中学教材。
西方价值体系对苏联女性的婚恋观刻画,掺杂部分生理学常识,虽有预设立场之嫌,但依旧很直白地剥开血淋淋的真相。
7分。三分之一的情感历程,三分之一的脑内幻觉,再加三分之一的生物科普~~~这真是个颇有实验性的片子。实际的完成度比较一般,很多角度的描写都莫名其妙,如今的女性电影都这么玩,反正男人永远是靠不住的,各种DISS总没错,其实也有点滥了啦。PS:既然有拉脱维亚在,那黑几下苏联总是少不了的,哈哈哈~~~
我脚趾头写的故事都比这深刻
论文电影 小女孩的必修课 老女孩的cliche
不用这么费劲的讲道理吧
报看。
前半部真的非常非常好,通过展现一个具有原始野性的女孩是如何一步步被社会规训成“标准女孩”的过程,来表现对社会和男权的讽刺,但是结局感觉又有点回到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上去了,我当然明白用性别差异来划分群体不如尊重个体差异,从社会的施加的影响之下重新夺回自我主导权也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但是一个爱穿女装的西方男人?我不觉得这是最优解。为什么不能是通过一道又一道男权陷阱,最后发现女性的联合呢?
导演的思想高度,决定了电影能够达到的天花板。
不必假装无知、不必苦练优雅、不必孤注一掷、不必一味求饶、不必刻意微笑,做你自己,保持你最舒服的样子,因为一个男人爱你和不爱你的理由往往是一样的,「因为是你」。相册: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904713590/
无聊啰嗦说教,画风也不喜欢
“新阴阳主义”
这绝对是邪教的价值观
2023.12.30 星期六 凌塘
强设定下拉脱维亚女性内心觉醒被解构到神经的级别的视觉化呈现,整体风格不错,但文本放在当下看还是太主流了
生物课+音乐剧
一个东欧女人从被规训到自我觉醒的过程,略微有点陈旧,仍未觉醒的女人可能需要看到但不确定能否被看到的影片
2015开始创作,花七年时间完成,现场的Q&A能充分感受到导演的充沛精力与热情。
在今年北影节第一次知道这部动画,只是最终行程冲突没有选择它,今天看完感觉还不错。与其把它当做一部喜剧或者剧情片来看,我更愿意将它看作一部科普教育片。影片很好的展示了从生殖细胞如何诞生一个新的生命,以及(女)人在遇到各种境况时身体内部哪些激素和物质的含量会发生改变并如何起作用,从而导致相应外部行为等过程。很多知识我都是第一次知道,感觉像上了一堂介绍激素如何影响自身的生理课,而且用动画的形式表现还挺好理解的。至于影片想要表现的关于女性成长,女性该如何面对婚姻如何保持独立反而觉得没那么精彩。影片前半段还行,从遇到第二任丈夫后质量就变差了。所谓的独立女性,就应该摘掉一切滤镜: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国家,更没有完美的伴侣,只有自己独立才是最重要的。指望嫁西方白男摆脱出身和环境最后有可能只会收获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