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玛莎

Martha Marcy May Marlene,迷懵梦寐(台),玛莲邪教离魂曲(港),玛莎·玛西·梅·玛琳

主演:伊丽莎白·奥尔森,克里斯托弗·阿波特,布拉迪·科贝特,休·丹西,玛丽亚·迪齐亚,朱莉娅·加纳,约翰·浩克斯,路易莎·克劳瑟,莎拉·保罗森,亚当·大卫·汤普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双面玛莎》剧照

双面玛莎 剧照 NO.1双面玛莎 剧照 NO.2双面玛莎 剧照 NO.3双面玛莎 剧照 NO.4双面玛莎 剧照 NO.5双面玛莎 剧照 NO.6双面玛莎 剧照 NO.13双面玛莎 剧照 NO.14双面玛莎 剧照 NO.15双面玛莎 剧照 NO.16双面玛莎 剧照 NO.17双面玛莎 剧照 NO.18双面玛莎 剧照 NO.19双面玛莎 剧照 NO.20

《双面玛莎》剧情介绍

双面玛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双面玛莎》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曾入围2011年圣丹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影片在圣丹斯公映后备受好评,被认为是2011年的《冬天的骨头》。 年轻女孩玛莎(伊丽莎白·奥尔森 Elizabeth Olsen 饰)曾误入邪教,被教主帕里克(约翰·哈克斯 John Hawkes 饰)洗脑,并以宗教仪式的名义“被强奸”,好不容易才逃脱邪教控制得以脱身。随后她找到姐姐露西(莎拉·保罗森 Sarah Paulson 饰),和姐姐与姐夫泰德(休·丹西 Hugh Dancy 饰)开始了新的生活,并对过去失踪时发生的事闭口不提。在日复一日的看似正常与平静的生活里,玛莎努力忘记不堪回首的过去。但邪教组织的生活如噩梦般在玛莎脑海里挥之不去,她感到恐惧和不安,甚至开始分不清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收集远距离爱情冷血狂宴爱的着陆肇事逃逸我们的新生活神秘博士第八季十二生肖传奇咱们村来了贴心人小丑梦摇篮第二季抗癌的我Z岛艾利克斯布斯汀:束身衣与小丑服熊出没·变形记金枝玉叶炭火仔:勇战巨魔王亚人OAD1:中村慎也事件疗愈心中的伤口他的秘密生活红项圈就这样吧!行骗天下JP:浪漫篇不思异:怪谈音为爱超越无限两分钟基亚拉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杀戮都市故乡面·参花情

《双面玛莎》长篇影评

 1 ) 像悬疑片一样。。。

不断的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切换,导致每次一切换镜头都得好好判断一下这是过去的情景呢还是现在的。。。

玛莎受着精神折磨的过程描绘得很详细,虽然有些我也没看懂,比如她砸车那里。。。

玛莎身上的淤痕告诉我们她是被殴打过的,但其实我们只看到她在偷吃的时候被打了一耳光,除此之外没看到太暴力的镜头啊,总的来说农场主都是以较温和的态度来帮女孩们洗脑的。。。

镜头处理的不错,尤其是在快结束的时候,玛莎坐在车后座,夕阳从她身后照过来,玛莎整个人笼罩在一圈金红色的光中,衬着她木然又清澈的眼睛,很美丽。。。

 2 ) 《双面玛莎》:玛莎,你只需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看《双面玛莎》,纯粹是因为在《复仇者联盟2》之后深深地爱上了“猩红女巫”Elizabeth Olsen,所以翻出了她的这一部主演处女作。

没想到看完之后,有意想不到的触动和感想。

故事讲述了一个该是曾经的“问题少女”的玛莎,被一个邪教组织拐骗入会后,在邪教中生活了两年,却因终于发现邪教的一些言行与自己的良心相悖而离开,投奔自己并不亲密的姐姐露西。

在与姐姐露西和姐夫的生活中,玛莎渐渐发现自己已经与正常的社会格格不入,即使自己如何试图迎合姐姐的生活,依然掩饰不住平静生活的表面下内心狂风暴雨一般的迷茫和痛苦,在邪教中的那一段段被强奸和种种罪恶的回忆也始终挥之不去的故事。

整部电影充满了各种光影的变幻,画面清新而绚丽,却使人无时不刻不感到一股沉重的压抑!

女巫大人Elizabeth Olsen在片中表演值得称赞。

出身于演艺家族,作为大名鼎鼎的奥尔森姐妹的小妹子的伊丽莎白,虽然之前也有过不少的演艺经历,但是在本片中却是第一次独挑大梁的担当主演。

她展现的演技和潜力,不得不说是让人惊喜的,而影片中漂亮的用光和细节的镜头,也让伊丽莎白显得异常美丽。

故事应该是脱胎于著名的邪教摩门教的一桩轰动一时的事件。

当然摩门教也不全是邪教,现在美国大部分摩门教只是基督教的一个近似离经叛道的分支而已,不仅已经被不少美国人接受,甚至还有教众出任政府要职,不乏精英人士,而作为邪教的摩门教,是摩门教的一个分支,全名应该叫做“摩门教末世圣徒教会”。

这作为邪教的摩门教,曾经在美国德州建立了一个被称作“渴望天堂”的庄园,庄园中住着大量的摩门教众,他们在其中有农田和牧场,吃喝自给自足,依靠手工制造自己生活的必备品,穿着自制的奇怪的服装,几乎与外界社会隔绝。

园中女教众会被诱使或者强迫和男教众发生性关系,且实行极端的一夫多妻制,不少年轻的女教众被迫嫁给年老的男性,并生下一个又一个孩子。

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就这样一直发生着,直到2002年2月,23岁的罗斯•斯塔布斯第一次向外界揭露了这个“隐秘的世界”。

在她16岁那年,她被强迫与同是教派内教徒的科罗拉多市警察罗德尼•霍尔姆结婚。

在此之前,霍尔姆已经有了两个妻子和至少20个孩子。

在与霍尔姆结婚后,罗斯先后也生下了4个孩子,但是她对婚姻生活非常的不满意,因为她爱上了另一个男孩。

在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她逃到了位于菲尼克斯城的妹妹家中。

罗斯的故事,从此震惊了美国全国。

而当警方突击庄园并逮捕相关人员释放被软禁的女性时,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外界世界的恐惧和不安。

可以看出,本片中的主线故事,基本上设置与摩门教的事件一样,极端原始的生活方式,混乱罪恶的性关系,女性受到的悲惨迫害,和玛莎逃出来后对现代社会的不适应,基本上都一一还原了,连园中女性宽松肥大的奇怪服装都没有被遗漏。

当然,如果眼光仅限于邪教的噱头,就忽略掉了这部电影真正地本意。

电影在玛莎逐渐融入姐姐的生活和在邪教的斑斓回忆的双线叙事中,想要真正展现的,是邪教思想和普世价值观的一种对立和对抗,是人在人性的十字口路的选择的沉重和迷茫。

邪教之所以称为邪教,是因为他们以宗教之名,行伤害他人之实,没有人要求你和别人的价值观一样,真正地自由是包容各种不同的观点的,但你却不能肆意地去伤害别人。

玛莎正是这样一个不愿意伤害别人的有原则的人,所以才会在邪教不仅让她开始做新人走向黑暗的leader,而且教唆她偷盗他人的财产,更逐渐将她引向漠视生命的杀戮,帕特里克的谎言的面具终于撑不住脱落的时候逃出来,没有像其他的一些教众一样死心塌地的跟着教会的首领;而帕特里克也是一个自大和自负的人,在玛莎逃离后,并没后想方设法追回玛莎,他自信玛莎一定会在外面处处碰壁,最终回到他一手建立的淫窟。

而事实也确实和帕特里克的想法离得很近,让玛莎痛苦的是,她已经被邪教改变了,和外界的世界变得难以相处,这种深刻的改变时难以磨灭的。

于是她在和姐姐生活的时候,裸着身子下水游泳,在姐姐和姐夫做爱的时候睡到他们的床上,更加直面斥责姐夫建议她去工作的想法,让姐姐和姐夫忍无可忍;但同时,她也被姐姐和姐夫慢慢改变着,她后来知道游泳要穿着泳衣,知道穿着合适的衣服不仅让自己更美丽而且让自己更舒服,也知道了要尊重人们各自的隐私空间。

我们可以在玛莎的身上看到一个近乎婴儿的简单身影,她是那么简单,也是那么容易被改变,所以简单就变得复杂起来。

电影的英文名叫《Martha Marcy May Marlene》,这三个名字,Martha是她本来的名字,Marcy May是她在邪教中被他人呼喊的名字,Marlene是她在邪教接电话时对外用的名字,其实貌似也可以翻译成“三面玛莎”更加切合字面上的意思,但影片更多的还是反映玛莎内心邪教思想和人性的斗争和挣扎这两个层面的内容。

影片最后那个在玛莎身后车窗外下车的男子的身影,有人说是邪教老大帕特里克,有人说不是,典型的开放式结局了,玛莎能不能摆脱邪教的阴影,其实更多的是一个需要勇气的选择的问题,当然她是这样的简单善良,我个人相信她一定能走出阴影,自由自在地做最真实的自己。

对,玛莎,你需要的不是逃离,也不是迎合改变,更不是无奈懦弱的回头,你只要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好了。

PS:有人说这部电影是影射社会主义,这种阴谋论我也是醉了……

 3 ) 马莎怎么了

就是这样未知的结尾,无厘头的结尾。

怎么了?

裸泳如何?

离开如何?

马莎老后,如果她能混过来,她或许只能在心底裸泳。

电影中所谓姐姐其实是抛弃她的妈妈。

电影很一般。

妈妈不抛弃她,会不一样吗?

只有这个疑问,和出身无关,在清澈的水中,裸泳难道不是最正常的方式吗?

 4 ) 《双面玛莎》——第三种人的游离

除了各种忠实的信仰者,并无所谓的无神论或者无信仰者,活着必然是有信仰,什么都不信也是一种信仰,活着本身就是信仰。

但终究看来,总是有一些人不甘平庸的过一生,更不甘于思想的平庸。

愚昧的追随者和现实中麻木而不觉的人们,都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在追寻自己想要的路上,注定是辛苦的,从这一点上,电影中宗教头子说的一点都没错,玛莎确实是具备宗教领袖的潜质,因为一般愚昧的人们,只知道自我欺骗而不觉,根本更谈不上利用或者引导别人。

所以全电影中,没有自我欺骗的,只一个人,那就是玛莎,可以说,玛莎比那个宗教徒头更具上升的潜质。

宗教或者迷信的可怕,并不在于假话,而在于百分之九十九的真话掺杂了一句假话。

玛莎对她姐夫在餐桌上的说的没错,用金钱和财富来衡量成功的是自欺没错,正戳中了社会人们的痛点,所以她姐夫当场暴怒,但是她忘记了两点,第一:不用金钱和财富来衡量成功的人,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并没有错,反而可能错的更深,一个陀螺,正放反放都放不住的。

第二:其实玛莎并不是真的相信她自己口里说出来的话,她说的这些,其实只是她心中对于社会虚伪的抵触,在她没有找到自己之前,这些仍然是虚假造作的。

正因如此,玛莎深深陷入自己所造出来的矛盾中,不可自拔。

她才是真正的没有了信仰的人。

往往蝉破壳而出,地下生长了好几年,最后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壳,只需破出,即可飞翔,然而,多少人就在这最后的管卡葬送了生命。

玛莎已经是马上就要是最接近真实的人了,但是长夜漫漫,阴影挥之不去,总是不能如人所愿。

若是在这个世界毁掉了你所有的信心以后,你依然相信大地的拥抱与天空的接纳,便能破壳而出。

宗教生活的纪律,秩序,等级,信念,乃至于贫穷,都是追随他的人,对于这个社会不信任和否定的一种外在表现,然而,本意是寻找生活的真谛,但也正是这些磨灭了他们的人性。

洗脑彻底的,终其一生也就是在里面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洗脑不彻底的,则如玛莎,只是吸收了其中的真话,然而社会终究不可能让她同时选择两边,所以她在这矛盾纠结中继续沉沦不知出期。

在这里面宗教头子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卸下你所有的防卫,然后输入他的指令,世界上的宗教,灵修,信仰,团体,都是何其的相似!

圣人确实是无需防卫,但是凡夫俗子,你卸掉了他的防卫,往往或者忠实追随,没有头脑,或者如玛莎这般如若幽魂,除非极个别人,很难谈得上提升。

那这些所谓的领导者们,领袖们,有几个人想过为此负责?

玛莎最后坐在车上,看到后面有车追随,眼神茫茫。

实在是让人伤感,其实可怕的并不是有什么人追过来。

而是,你逃得过自己内心的审问吗?

 5 ) 《双面玛莎》

一个不断寻找出路的迷失女孩,在两个不同存在形式的社会关系中跌跌撞撞。

影片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简单台词、自然光线、景深变化、同步剪辑所营造出来压抑氛围,而且那个令玛莎从信任到煎熬的特殊社会形态,算是一个不错的影射,主人公的状态其实就是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的表现。

作为社会性的人的存在,社会动机中亲和、成就、权利、侵犯及利他等动机都被赋予了不一样的表现方式,而去个性化与侵犯行为之间密切的联系也被涉及。

 6 ) 我倒希望这部电影正如豆瓣给的剧情那样

因为这看上去多少还有点发展。

我想了想,还是点了“有关键情节透露”。

虽然,情节这种东西在这部电影里是否存在,是一个疑问。

进电影院的时候我还是满怀期待的。

我之前忍住没看剧情简介以及相关影评,只是听别人形容说这是psychological thriller,以及女主人公是逃出邪教的,所以我幻想了紧张的情节——应该有精分吧,肯定有精分吧,我看着片名,对自己说道。

我必须承认电影在Martha的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切换做的相当不错。

我很喜欢这种瞬间毫无痕迹的变换,很利落舒服。

因此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我仍然是满怀期待的,期待后面的情节展开。

可是最后只是不了了之。

我倒不觉得电影必须要有多跌宕起伏的情节。

很多时候,只要人物足够吸引人,就光看看他们的互动也很令人满足。

但是我觉得,如果仅仅是靠人物支撑电影的话,到最后人物本身必须发生某种改变,否则,情节人物都没什么太大变化的话,我还去看电影干嘛,直接去关心周围人的八卦算了。

电影应该贴近生活——意思是它必须表现出某种人性,但是它不能是生活的完全复制品。

反正我是这么认为的。

《Martha Marcy May Marlene》不能说是情节平淡吧。

毕竟是少女误入邪教组织,被强奸,还目睹了杀人。

但是整部电影都以一种恍惚的腔调把这一切讲出来,刻意抚平了高潮。

叙事并不是它的目的,它只是想表现一种疏离茫然的情绪。

到了最后,你完全不知道Martha的过去和未来,她只是漂浮在这电影中的一个飘渺的存在。

 7 ) 别样的田园牧歌

《双面玛莎》是一部惊悚剧情片。

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导演奖。

电影讲述的是女孩玛莎(Elizabeth Olsen)在一个邪教组织中生活了两年,终于从领导人帕特里克(John Hawks)手中逃出,她来到了自己的姐姐露西(Sarah Paulson)和姐夫泰德(Hugh Dancy)的家里,为了抓紧这唯一的救命稻草,玛莎拼命的迎合姐姐家中产阶级风格。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玛莎的邪教记忆使其愈加的孤立,并且渐渐走向偏执的崩溃地步。

看电影的时候,逐渐感觉到的不安,以及渐渐袭来的阴郁,都让这平静下的惊悚显得格外瘆人。

双线叙事的手法让人一边看到邪教组织田园牧歌生活中的残暴的波涛暗涌,一边看到中产阶级生活中的情感的隔阂疏离。

玛莎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一直游离在两者之间。

除了双线叙事,导演还刻意运用了插叙倒叙等多种手法,让观众一点点看清故事的真相,慢慢了解到邪教组织奸淫少女、残害人格、暴力犯罪的丑恶面目,也逐渐为玛莎在姐姐中产阶级新生活中越来越诡异紊乱的举止担心恐惧。

这种陶熏渐染的情绪带入手法造成了强烈的压抑感,导演算是非常沉得住气格外不动声色了。

最终邪教组织田园牧歌的美好外壳分崩离析,而玛莎的人格也最终分裂崩溃。

片尾的开放式结局既有点恐怖又十分耐人寻味,那种恐惧感似乎给人感觉依然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

Elizabeth Olsen在片中饰演玛莎,表现可圈可点,因此多家媒体预言她会通过此片提名奥斯卡奖。

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她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伊丽莎白的姐姐正是美国著名的“奥尔森姐妹”。

影片在圣丹斯上映时,曾被称作2011年的《冬天的骨头》,有趣的是,两部影片的男主角都是大器晚成的John Hawks,John Hawks在电影中饰演邪教头目,是玛莎恐怖的源泉。

John Hawks把这个头目的形象演得十分出彩,阴险、冷峻、深不可测,一边奸淫少女,又一边引导她们走向暴力、变态的歧途。

John Hawks很适合这个角色,这个削瘦的男人经过多年磨练,终于释放了深不见底的功力。

说到邪教电影,今年的《红色之州》也涉及,但是相比《双面玛莎》的安静冷漠,《红》显得过于闹腾了。

而《双面玛莎》中的农民公社般共产生活,又多少让人想到去年的《狗牙》,一样的荒诞变态,《双》却少了那么些政治隐喻,多了些人性的挣扎。

电影不仅想展现的是邪教和人性的斗争,也有玛莎自己内心的挣扎,自己对于自我归属的再定义。

正如片名:Martha是她本名,Marcy May是邪教老大称呼她的名字,Marlene是她在邪教里接电话用的名字。

最后说下,导演全程拍摄都用的自然光,没有额外补光,所以不管电影里有多少凶恶,但至少看上去很美。

 8 ) Marcy's Song

篇子很早了,第一次知道是在时尚杂志上看到奥尔森小妹妹街拍,编导注释了她的第一部电影。

后来无意看到了海报,觉得真心非常喜欢,题材也比较小众。

后来网速原因,花了三天才看完,很庆幸没有一天就看完。

不扯了入题。

看前看了介绍,知道是有关邪教的,而我对邪教的一切知识来源于高中给全校看的教育视频。

根本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觉得广大高中可以放放这个片子,虽然有很多十八禁。。

看完之后简直觉得心有余悸,尤其是相同的女性视角,所以小感慨。

1.关于这个组织典型的邪教组织吧,至少和教育部描述的相当吻合。

从一开始就男女不平等就看出了倪端,到后来大家睡在一起穿一样的衣服,细节中三个女孩聊天说问家里人要钱以及大boss各种的令我不悦的行为:入教要破处,唱歌来诱惑女孩子(这里说一下,在网上找了marcy’s song,是首老歌,原唱也是纯吉他,音乐接走快一些情绪重一些,挺好听的,两个版本都喜欢。

)同时,令我很害怕的一点是在讲照顾小宝宝那段,说只有男孩子,也就是说生的女孩子都杀了。

总的来说,入教的顺序是这样的:被教里的人介绍,两人认识--教里人不断宣传多好多好--忍不住入教--仪式--共同生活,适应--学习如何让别人入教组织表面上打着共产主义,厌恶金钱的名号,实际给人洗脑,对他们的精神折磨,一切都因为教主的欲望。

另外想说的是,这里对于入教的男性描写尤其的平淡,如果抛开电影本身,男性吃饭,砍柴,唱歌,和姑娘xxoo都太过平常,根本无法看出这是一个邪教组织。

我想导演的用意一个是声明邪教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也想说明对于女性的伤害其实更大,因为两处提到他们的钱都是来自女性,女性织毛衣或者直接问家里人要钱。

2. 关于Martha映像非常深的是几个镜头1 逃走被发现后,在餐馆的表情,当男的要离开时martha害怕至极,以至于被亲吻额头时都在颤抖,她心里所想的应该使更佳恐怖的场面,因为之前的小小背叛把大boss惹得很怒。

martha其实一直是非常害怕和惊恐的2 有一段是刚入教,和女老大聊天,martha出奇的笑了。

在回家之后martha笑的很少,应该只有换新衣服时和姐夫吃饭聊天的时候还有船上说要baby的事情笑了两三次。

也就是说刚入教的她还是个懵懂的花季少女,曾经那么美好的爱笑的少女,被邪教组织洗脑了两年之后整个人神经的不行,邪教多么的恐怖。

3 martha最疯狂的那一段,就是开party发疯那一段,应该是把酒保和大boss混了,她其实说出了内心真正的声音,她非常害怕他,也知道他在害人。

但是正因为她没有告诉姐姐到底发生了什么,姐姐就无法听懂,所以导致一系列的误会,她也非常的纠结和不知所措。

踢姐夫,尿裤子都说明了这个教主的影响有多深,令她多么恐怖。

3. 一切及周遭姐姐也是一个重头戏,她的任务是让martha变成原来那个开朗的姑娘,姐姐用了一切办法,而martha在不断压迫她,从对话来看两个姐妹曾经无话不说,而现在却如此陌生。

姐姐一直非常的无奈,她也很伤心自己的妹妹变成了这样,但是最后不得不送走,真心觉得这样的结局很令人无奈。

其次,martha游泳镜头都市出了邪教之后,第一次最后一次想你裸泳,第二次被姐姐说了又在姐夫面前不得不。

这有得提到她在两人xxoo的时候趟人家床上,martha对于常识的认知开始模糊,她无法分清对与错。

我想是因为邪教家庭里的观念与现实格格不入,她无法适应现实社会所造成的,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影响,无法适应社会便无法生存。

教主洗脑的话语,尤其是告诉martha她是一个leader,teacher那里,即使回到家里这样的话语也在她脑海里无法挥之而去。

教主对她影响太深,所有安微的话语后面欲望极重,我想这些他也和别的女孩子说过,在他们心里安慰后就开始摸大腿。。。

内心极度的恶心和肮脏,教主所教导的一切内容都很重复,幼稚。

这也就显示了邪教其实是一个根本无内涵的组织,为了欲望而编造出的谎言。

教主在欣赏少男少女们xxoo时颇感自豪,自己控制着这么一群人欲望得到了满足。

4. 结局这个结局应该给很多强迫症的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了。。

因为过于开放,但是我能想到只有两种:那个突然冒出来的小伙子是邪教追踪过来的,等到maartha近院了就开始洗脑她,家人长时间不在无法保护她,最终陷入邪教的泥淖无法自拔。

第二中便是那个人martha担心多了因为如果仔细发现,车的型号不太一样。

不过我偏向于第一种。

Anyway,奥尔森的演技很到位,她的表情细节非常精致,到位。

那种恐惧和害怕演的淋漓尽致。

教主也很到位,邪念简直写在脸上了有木有。

姐姐和姐夫要求不高所以演的也到位。

总体来说,我想我看完没有什么死亡的恐惧啊,共产社会的剖析的感觉。

我只是对于邪教这个东西有了新的认识,我想这部电影很好的展现了邪教对人类的危害,可能不太适合青少年,但是教育意义很深刻。

 9 ) 迷失的玛莎

因为看不懂结局,所以上豆瓣来搜影评,结果发现没看懂的人比我想象中的要多。

一个是开放式的结尾,一个是对于双面的理解。

无论是邪教还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没有给玛莎她想要的东西,可能是生命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关爱,平等,有尊严而安全地活着。

玛莎的心里有着她自己的是非判断,无论是邪教也好,姐姐的生活也好,都有她想要的一面,也有她无法接受的一面。

人性的自由和平等,关爱的生活,到底又会在哪里?

玛莎被洗了脑,她分不清记忆和现实。

她加入邪教是因为表面上的美好,共同生活,关爱,自然劳作,她童年没有得到爱,所以她一直在探索一种得到爱的方式,一种好好生活的方式,直到她看到邪教的真想:强奸少女,偷盗,甚至是滥杀无辜。

她的道德底线告诉她,这个组织不是灵魂的救赎,不是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友爱。

她试着挣脱,她求助于姐姐,她尝试开始新的生活方式。

姐姐貌似是一种救赎,因为血缘关系关心玛莎,把她接回家里。

她因为内疚所以一直想补偿玛莎,她希望玛莎能恢复正常人的生活,知道社会的一些常识。

她照顾玛莎,哪怕与丈夫有分歧。

但是,她中产阶级式的生活最终无法给玛莎带来救赎和归属,因为她可以给的太有限了。

接近结尾时,玛莎和姐姐吵架,类似诅咒似的说她不会是个好妈妈,因为玛莎心里有埋怨,姐姐没有给他家人该有的关爱和不离不弃。

思考后有点理解为什么是个惊悚片。

因为灵魂得不到归属,那种彷徨,那种未知的恐惧,那种没有依靠得不到帮助和关爱,那种迷失。

到底家在哪里?

 10 ) you can get away, but you can never escape...

结局是个开放结局,但在我看来教主装神,拦路下来,确定玛莎是否在车上,然后跟踪,最后还是玛莎重回魔教。。。

影片在进入到中间的时候,我开始产生一种莫名的不舒服,就如同原来看那个结局是人类全灭的忧郁症一样,不过忧郁症比这个长,所以更会让我觉得不舒服。。。

难道我现在已经彻底变成了阳光系男孩吗???

哈哈哈哈哈。。。

碟子的封面上写着you can get away, but you can never escape...2年的魔教生活给玛莎的心理创伤太大了。。。

有个镜头,我特别的喜欢,就是玛莎站在姐姐的花园面前,导演给了玛莎的脸部特写,有光影明亮的变化,玛莎的眼睛如魔鬼一样黑。。。

《双面玛莎》短评

悬疑在哪里?惊悚在哪里?感情一直被压制着,看完心里真不舒服

5分钟前
  • Daisy cat
  • 还行

小邪教组织的受害者。

10分钟前
  • 我爱德芙
  • 还行

邪教逃出的孩子的心裡修復過程

14分钟前
  • R先生
  • 较差

这位奥尔森妹妹表演超惊艳!!!镜头太美太安静了,开放式结局让人寒毛直竖,很喜欢啦。

19分钟前
  • 飞行麻瓜
  • 力荐

主打女主角的惊艳首场演出...A star is born...讲的是无知少女逃离农场性奴的故事,有风格缺深度...介乎主流与独立制作的边缘...

22分钟前
  • pksky
  • 还行

“she is just a picture,lives on my wall。”

25分钟前
  • TOWNE
  • 推荐

有点另类我喜欢

30分钟前
  • Jade
  • 推荐

John Hawkes的Marcy's Song不错

32分钟前
  • tooR
  • 还行

Liz Olsen 极简风格表演的杰作。Less is more。

35分钟前
  • 听候清退旧精魂
  • 推荐

就这部片子可以做两篇文章:《小议“共产共妻社会模式”的不稳定性》和《浅析“唱红打黑”的群众基础及其思想根源》

40分钟前
  • 图拉浩
  • 力荐

导演T. Sean Durkin有不错的想法,也有相当了得的展现技巧(却不卖弄)。就是邪教那条线稍显薄弱。

42分钟前
  • SammonYoung
  • 推荐

后面一个推的镜头很有感觉,真有点渗入回忆里无法自拔的尽头。双面其实就是双线,讲主人公的过去和现在,通过不断的细节,把故事填充完成。 伊丽莎白·奥尔森比她的姐姐们亮眼许多,约翰·浩克斯又演了个会弹琴的文艺坏蛋。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实在不知道该怎么从类型上给电影贴个标签的时候就只能用“剧情”两字表示了。Elizabeth的表演很精彩,可是不知为什么豆瓣评分不高,嗯...我还是很喜欢

50分钟前
  • Roc
  • 力荐

无处依归的少女,邪教主固然可怕,姐姐也好不到哪儿去

55分钟前
  • 遙遠
  • 推荐

矫情死了。

57分钟前
  • 猫妖娆
  • 较差

典型装B片,我是俗人我反正看着晕!

1小时前
  • Aurora小乐儿
  • 较差

太多东西交代的不明不白

1小时前
  • 柳絮飞
  • 较差

这完全是在戏耍观众心理啊。ambiguity is good, 但是搞得太玄虚了就显得很卖弄,而且有很多镜头明显under expose了吧。。。不过作为导演的第一部长片还是相当不错的!

1小时前
  • The_Carrot
  • 还行

玛莎陷落过程:知其所失、引之、诱之、以其憾乱其心、哄之以混其意、以药助破之、其心空、俘之使其偏信、偏信则暗、暗则不明、不明则无辨识亦。

1小时前
  • 偶像的演唱会
  • 还行

安静的田园加湖边别墅里的双线叙事一直透着阴郁,邪教真可怖,分裂真纠结,阴影难以摆脱,外加这个开放式结局,能不能给我一点安全感啊。。。

1小时前
  • 七月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