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
Unrueh,Unruh(德),Unrest(英),Désordres(法),Маятник(俄),精准的骚动(港),瑞士钟表师(台)
导演:西里尔·舒布林
主演:阿丽莎·米洛戈雅多瓦,伊丽莎维塔·科丽曼,欧嘉·布什科娃,塔蒂安娜·库敏斯卡,米克哈尔·布什科夫,弗雷迪·穆勒,克拉拉·戈斯汀斯基,阿列克谢·伊夫斯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语言:瑞士德语,俄语,法语,英语年份:2022
简介:新技术改变了19世纪的一座瑞士制表小镇。约瑟芬是一位年轻的制表厂工人,负责生产机械表机芯中来回摆动的摆轮。自从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运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后,她开始投身于当地制表工人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并在运动中结识了俄国旅行者彼得·克罗波特金。详细 >
通过时间展示资本主义的结构暴力。不致力于叙事而致力于构建一个小型社会,人物时常精致,但机器与自然都在骚动
我们要拍这里的自然风光作为广告给大家的产品争夺市场份额,所以虽然你是这一处自然的居住者,但也请你离开取景器,不服你可以去装炸弹刺杀德皇,休息时间他们会讨论你。我们卖的彩票奖品是枪支,安那其的彩票奖品是闹钟,这是双方余裕的财产。但我爱看安那其的报纸,佩服精妙的通信系统能让中国人都了解全世界安那其的存在。我跟你讲一遍擒纵器原理,你听不懂但你会假装听懂,直到鸟叫打破平静,我们会忘记任务,把秒表扔到树上,把它储存的机械能耗尽。我们的照片会带有新闻价值,商家卖一个瑞士法郎,买家还是我们的人。
ASMR挺不错的
我们创造了时间,而时间创造了帝国,精密部件的隐喻因此被延展到所有的地表和枝叶中,但在双手与零件的震颤中,电影试图发出被挤压的人的声音,因此影片的设计从未是美学化的,但从中渗透出了属于人工的美。
钟表给了时间刻度,后来时间变成了可买卖之物。几乎摒弃戏剧化和情绪的电影,平静中让人感到不安。
能平静看完却没懂主旨在说什么。
6.5。在看似隨意實則以「時間」為母題精密編織的復古影像之下,資本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民主觀念以各自的作用方式帶動各方主體暗流湧動,以致形成一場悄無聲息卻無可避免的政治角力。
气质很特别的片子,平静、冷淡、克制,蕴含的意味却十分鲜明,几乎看不到一个故事里该有的主人公和戏剧冲突,但又似乎看到了一切。
最近欧洲电影大范围回到19世纪
看睡了,构图去中心化,故事讲得一般。
不好看 不爱看
找了好久好久,终于碰上了。这几个月很忙碌,难得看一场电影。之前看蜡笔小新只能算是在满足我的强迫症,只有这种电影才能抚慰一下我的心灵。而来自瑞士的社会主义,也是一个稀有题材。
把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缘起放回瑞士制表工厂的剥削体系(精确到秒的高度控制)和工运的背景当中,电报、摄影术、报纸等媒介的作用,并且把“时间测量”作为一个最重要的情节,一系列去中心化的构图(本片构图堪称最有特色的一点)和声音设计(经常给后景和画面边缘的声音),以及叙事上完全以空间和工艺流程而不是人物为核心(人物基本就是线索而已吧),这片的价值就是这个构思和完成度了。是本末倒置还是结构创新仁者见仁了《摆动》
“大家好,我们本来有映后主创交流连线,但是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没有起床…我们联系不上他……谢谢大家”😅
【3】正确运用了时间的承载工具,而错误的把时间内核应用到表现的运动事件上。全程古典呆板但无法入戏,时刻尝试昏睡过去不复醒来。只剩下人物的声音和一幕一幕不知所谓的割裂前段所嫁接。不需要人物,不需要声音,我们需要睡眠。
人物在电影镜头中处于边缘地带,unrest是不安的意思,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可能有各种思想潮流暗涌,对上紧了发条的如钟表般精准的资本主义提出了挑战。
#Berlinale72nd# 3.5 年度特别提及。Borghesi一直在将工人赶出取景器,“时间”的精准定义权是工业时代的话语权。在紧绷的机械滴答声和僵硬的银盐胶片机取景框之外寻找一丝真实的喘息,最后的山林之间才松弛下来。(导演是不是陈奕迅粉丝,怎么又《陀飞轮》又《沙龙》的)
我们损失了一点时间
电影整体的观影和节奏还是比较沉闷,探讨了社会运作之下的时间与资本金钱的挂钩,劳动被时间限制被金钱定义,无政府主义思潮的进入,工人的觉醒与反抗,但资本的运作强大难以撼动,但只有在自然之中时间停止,自由可寻。
工人很早就明白,展示给领导的工作效率只会徒增工作压力,资本主义的压榨是分秒必算的,所以,维持一个不快不慢的效率是最简单的一种抵抗,一定要腾出摸鱼时间啊!全片最吸引人的大概是树林里的机械表原理解释,聚精会神眼都不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