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憨豆先生去的,不负所望的很好看,不会为了搞笑而搞笑,很自然,喜剧感满满,笑点很多,会二刷。
类似于这种众多明星加盟的电影有很多,但很多就像一个大杂烩,没什么意思,但这部影片却胜人一筹,胜就胜在有一个结构完整、引人入胜又悬念与趣味迭出的故事情节,邀请到一众喜剧明星,让每人各施所长,逗乐观众。
片中用到的幽默手法主要就是恶搞,恶搞角色,恶搞情节,虽是恶搞但绝不刻意,而是带有逻辑的搞笑,即夸张又让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影片最后大家把巨款都捐了出去,使人在疯狂的搞笑之后感受到了一丝温情和深思。
偶然在ICS上看到这部影片,觉得很CRAZY,便决定找机会完整看过。
昨天睡不着,便突发奇想就看了这部影片。
搜索的时侯,才知道原本是部票房过亿的影片。
有很多认识的明星,该不会是西方的贺岁片吧?
很多剧情非常的荒唐,但如果用无厘头的心态去欣赏,还真是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想象力!
虽然提前知道了钱的去向,但还是没想到会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哈哈。
不多说,还是您自己看吧。
9.2.7上写于外公家
开始的情节比较散乱,觉得没什么意思。
但一步步地随着情节之间关系明确也越来越有喜剧色彩,每一帧都是笑点啊。
到最后所有人都将钱捐出时触到了泪点,其中一个男主说的那段话令人深思。
在搞笑中读到了真正的深意的道理,其实是对金钱至上的反讽。
中美电影的区别不在于演员演技,不在于投资多少,也不在于消费者喜爱与否,而在于经济效益、娱乐大众之中一个个引人深思并开始反省自己的道理。
这些道理或许也不深刻,但是它确实是被揭示出来了,而且是有效的表达电影更或者艺术所表达的价值。
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大部分人都沉浸在获得好酬劳的美好之中,却又渐渐遗失了最根本的准则,失去了辨别的能力,人云亦云中迷失自我。
我们有很多娱乐的方式,可以在KTV、在电影院、在酒吧,在很多放飞自我的地方尽情享受。
可结束了呢?
是一阵阵空虚感侵袭,寂静中又会感到孤独。
其实这不只是现实中的寂寞,还有灵魂的迷失,心灵的被蒙蔽。
一:由救护车司机和Enrico丢掉了运到医院急救的心脏,司机为寻找新的心脏顶替,出了个杀死流浪汉的点子而联想到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那本书。
结论是:一般情况下,天才不天才,所见都略同。
二:这个就是最后几分钟里大家的挨个儿跳水啦,看别人跳水是很刺激的事情,特别是你就在台下的时候。
不过总会担心压着摔着的问题,而像电影里面那样,人如潮涌,大概再怎么跳也跳不怕。
三:奶牛很牛,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担心它牛蹄会不会断掉这个问题。
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定要看这个电影。
写于2010-12-26事情都是因为有钱人的无聊开始,当赌钱不能再满足他们时,赌人的意图便跳了出来,他们在幕后操纵着幕前为钱奔命的人们,拉扯木偶的细线却在最后一刻扯断了,富翁们败给了心,世界上无数颗慈悲的爱心。
结局一定是皆大欢喜的,这不过各路人马的征程太过喧闹,其中尤以小库珀·古丁的表演夸张过火,很多时候在屏幕上看他张牙舞爪感觉很无趣和疲惫。
我们的憨豆先生依旧保持了Mr.Bean的表演模式,但戏份不多,反而没有在[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中的牧师抢戏出彩。
影片在配乐部分很用心,搞笑的画面搭配古典音乐出现,非常有喜感。
个人认为最搞笑的地方是热气球缠住奶牛部分和犹太人一家开希特勒的老爷车的部分。
本片也有部分地方有虐待动物以博取笑料的嫌疑。
Look... 哟哟且可闹如果有人给你一枚钥匙,并告知有200万美元的现金,锁在千里之外某地的保险柜里;如果开启保险柜的钥匙,就攥在你手里,你有一个机会而你还有其他竞争对手,谁先到这笔意外之财就归谁所有,你会怎么做?
把它当成恶作剧,一笑置之?
还是长途奔袭,为金钱和你的对手展开疯狂角逐?
如你所料,很典型的好莱坞喜剧片模式。
故事的开头是这个样子的——有个拉斯维加斯赌场的老板,为了讨好那些嗜赌成性的大赌客,精心设计了一个赌局:以抽奖方式随机选出六个“幸运观众”,发给每人一把钥匙,告诉他们,远在墨西哥州某城某地有个编号001的保险柜,内置现金200万美元。
捷足先登者就可拥有这笔财富,中奖机率为1/6。
其实这是赌场老板精心策划的骗局:他在六把钥匙上做了手脚,安装了微型跟踪装置,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六个人出发后就成了雷达坐标上六个移动的点,守在屏幕前的赌客们开始纷纷下注,赌六个人谁能赢得比赛。
六个人俨然成了六匹赛马,对金钱急速膨胀的欲望鞭策着他们一路狂奔。
他们运用各种手段,各种工具,在各自无形的跑道上展开角逐。
剧情至此,发展出相互绞缠的六条线,它们都义无反顾地指向墨西哥州的某保险柜。
六个素昧平生的人,为财奔命各施“绝技”;六把开启宝藏的钥匙,一个虚无的梦,不禁让人联想到格林童话里那六个行走天下的“勇士”。
然而并非“万事如意”,他们在夺宝的途中惊险频仍、悬念迭起、爆料层出,有许多情景令人忍俊不止:父亲为了节省时间,竟让儿子把屁股伸到车外拉屎;窃贼兄弟为了破坏机场雷达,弄巧成拙,把自己倒吊在塔架上;“憨豆先生”后发先至,不料却在开保险柜时累得睡着了...一部效果癫狂的喜剧片,却不乏冷峻的令人深思的元素。
正如剧中赌场老板所言: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角逐,我要让你们(赌客)看到,为了金钱,为了各自的私欲,他们会怎样不择手段,相互嘶咬。
影片构思精妙在于结尾部分——欧·亨利式的结尾!
六个人分别抵达了目的地后,发现保险柜是空的,200万现金被赌场的人提走了。
他们齐心协力,又经过一番昏天暗地的追逐,终于拿到了“赏金”。
就在你争我夺僵持不下的时候,某处的灯突然亮了,他们发现自己正攥着大把大把的钞票,莫名其妙站在露天舞台上,身边是摇滚乐队,台下数万人众数万双眼睛,盯着他们手中的钞票... 沉默良久,全场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六人面面相觑手足无措地傻笑。
这时候一个主持人上台说,感谢这几位先生和女士,我虽然不认识他们,但上帝会保佑好心的人。
六个人彻底煞笔了,原来他们竟误打误撞到慈善募捐现场!
结局自不用细说,一定是回归了主旋律的——犹豫再三,他们还是捐出了所有的200万,在全场热烈的掌声和音乐中,与被资助的孩子和现场的人们欢歌热舞,打成一片。
可以说,影片如果没有最后的绝妙收尾,只能算是部略带讽刺意味和夸张效果的闹剧,在愉悦人心的同时,主旨无非揭示人性的自私和贪婪,任何黑色幽默性质的喜剧,都能达到这一层面。
而由于结尾这突兀地神来之笔,从整体上提升了这部喜剧片的品质,如同一滴神奇的药水,化尽斑驳腐朽为神奇,显示出人性的光辉色泽。
六个主人公犹豫不决的过程,也是内心矛盾挣扎的过程。
最后在台上孩子们纯真无助的眼神里,在台下数万双眼睛殷切的注视中,人性的良知战胜了自私贪婪和狡诈,他们散尽了手中的钱财,却在瞬间成为最富有的人。
我想影片要展示给我们看的是——希望。
对,美好的希望,仍然没有死去的希望。
在这物欲膨胀、恶念孳生、尔虞我诈的世界上,它是人性最后的底色!
当潘多拉的黑匣被开启的时候,它也在里面。
沉睡在我们心中。
美学课作业,老师让修改结尾。
如果说只是作为一部喜剧片来考虑的话,这部《疯狂夺宝》的绝大部分无疑是做得相当成功的。
整个故事可以粗分为明暗两条主线,明线叙述的是六个赌中的人为二百美元如何疯狂折腾的过程,暗线是赌场老板以这六个人为赌注在暗中进行一场更大的赌博。
其中明线又分出了六条支线,六个神奇的故事相互独立又相互交汇着。
不得不钦佩导演对叙事的把控能力,有条不紊且笑料百出。
想必另很多观众感到违和的地方只有那个转向弘扬“人道主义”充满着说教意味的主旋律结尾吧?
一反之前贯穿下来的黑色幽默,先前以低劣品性示人的人很突然地带上了天使的光环,可能就显得做作了。
先说说这个电影的基本基调吧,从西方漂流而来的喜剧片——在麦当劳和摇滚乐胶合的缝隙中,一群小人物在为满足低层次欲望而乐此不疲。
他们中有被嘲笑胆小的银行工作人员、有刚找到失散多年女儿的母亲、有光看长相就觉得贼眉鼠脸不怀好意的兄弟俩、有满脑肥肠的一家之主...这些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俯拾皆是。
可怕的是在这样一个崇尚物质文明的现代社会里,占用大量物质资料的资本家就有权利把这些为欲望所驱使的小人物当做提线木偶一般操控。
赌场老板给了六个生活中的普通人每人一把钥匙,规定谁先到达银城谁就能得到那“足够这辈子每天洗土耳其浴。
”的两百万美金,和一群不愁吃喝的富翁等待着看“人性为了金钱将上演什么样的好戏。
” 果然,人性的狐狸尾巴从一开始便露了出来,说好的合作一起分享那笔钱,却变成了各自心怀鬼胎的相互推搡。
小人物为了两百万忙得不亦乐乎,大人物却在幕后自鸣得意。
结果结局方向一转,谁也没想到大人物们聪明反被聪明误。
整部电影串联着无数荒唐离奇的故事情节,极富有搞笑轻松又诙谐调侃的喜剧精神。
当我们皱着眉头,严肃地发出悲叹: “啊,强大的命运!
啊,可悲的人类!
”具有喜剧精神的人会跳出来,哈哈一笑:其实那都是你自己。
难得的是在这部喜剧片里我们可以观照出人性,这使这部电影区分于《猫和老鼠》、《喜羊羊与灰太狼》这类侮辱智商的打闹剧。
这部电影里导演花了大量篇幅想要展示出的人性显然与“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没有太多关系。
更多地戏谑调笑了人身上为着欲望所驱使的部分。
人身上那些极尽愚蠢的品质:自私性、侵略性、占有性,为了满足欲望而极尽所能的兽性。
这是一个祛魅的时代,特别是在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似乎再没有什么神圣坚固的物什能让人们顶礼膜拜,优美崇高、悲歌慷慨的东西也并不再为人们所垂青。
在导演的拍摄里,每个人都可以稀松平常地丑态百出且并不以之为丑。
纯粹令人敬畏的人作为一尊偶像倒塌了,很典型的一个例子是那个银行工作人员,多么文质彬彬的一小伙子,也是六个人中唯一看上去有几分正人君子相貌的人。
在机场候车时目光坚定地把通向二百万的钥匙扔进了垃圾桶,也目光坚定地鄙视了物质文明视金钱如粪土。
但听说可以搭顺风车直接到银城时,他发了疯般地跳了起来去垃圾桶中忘我地疯狂翻找。
前后对比反差可谓强烈,也展现了人身上多元性的东西。
这种人身上多元性的东西在整部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诙谐,调侃和略带黑色幽默的讽刺之外,这部喜剧片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在这些对人性的“破”相之后“立”起一尊高擎美国式乐天火炬的希望。
仔细看着,这种乐观精神还是贯穿着影片始终的,因而这部电影的主题也显然不是对人性黑暗面的严肃鞭笞,“Take it easy.”玩玩儿呗的美国人对一切都报之哈哈一笑:那都是你自己!
影片开头那个黑人母亲对失散多年女儿的想念可以说是真心流露,银行工作人员被姑娘突如其来的吻搞得懵懵懂懂...而且他们无论经历了多么不幸的事儿最后都生命力顽强地以各种方式脱险。
为一个二百万这么拼死卖命就像一个没有基本判断能力的小孩子对五颜六色糖果的渴望一样。
从当中还是能够感受到某种天真和单纯的东西,一种纯粹由感性出发的欲望,我们看到了没有智慧和理性不会三思而后行的低等动物,也是所谓的大多数时候被别人所操控的“小人物”。
这种俯拾皆是的小人物在很多时候是不足以让人恐慌的,因为受感性主宰、没有经过理性清算的欲望是有限的。
可怕的是受理性控制,对情况能够支配的“高级动物”们的欲望。
他们能够布井设局,延迟满足,最后却有极大的概率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在影片中表现为那些以赌场老板为首的躲在暗处的富豪们。
别人是赌钱,他们是赌人。
显然结果是在绝大多数情形之外的极少数。
赌场老板彻彻底底的失败了,赔了夫人又折兵。
我觉得这未尝违背了整部电影的基调。
关于老师让我们修改的结局,很多人都觉得这部电影倒人胃口的地方就是最后它回归了主旋律,没有忠诚地按照鞭笞人性的黑暗面来走,而是把一个伦理判断放进去了。
而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局的,如果我是导演的话在拍摄电影时肯定会有自己价值观的介入,不知道能不能与这个美国导演嫁接起来。
或许也只是个人的理解,我认为能从这部电影中还看出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喜剧精神背后的价值虚无黑洞。
在这个:只有一个规则就是没有规则的比赛至而说现代社会中,人们在一种空虚无聊的状态中迷失了自我,被低级的物质欲望所统治着。
小人物们在生活中的琐碎、支离和充满人肉酸臭的拥挤中挣扎,仔细想来在逗我们笑的同时也会发现隐约有一种辛酸。
比如说那个失败的体育裁判,到哪儿都觉得脸上写着“loser”,比如那说臃肿而微不足道的一家人...而占用社会绝大部分财富的富豪们难道不也是如此?
无聊无力到只能靠赌博来为生活作出选择,希冀增添更多的可能性和快乐。
结果只能是在得不到的痛苦和得到了的无聊中彻底走向精神的废墟。
影片在前大半段所做的事情是嘲笑道德,而在收尾的地方又选择回归了相信道德。
我看到有的影评写道:“影片如果没有最后的绝妙收尾,只能算是部略带讽刺意味和夸张效果的闹剧,主旨无非揭示人性的自私和贪婪,任何黑色幽默性质的喜剧,都能达到这一层面。
而由于结尾这突兀地神来之笔,从整体上提升了这部喜剧片的品质,化腐朽为神奇,显示出人性的光辉色泽。
”我认为这和之前影片中的美国式乐观基调是相契合的,在撕破人的角色面具祛魅之后,又复魅,将人身上具有的利他的神性呈现出来,将个体从卑微平凡的深渊中拯救出来,让每个人在更高的层次上感受到了自己存活的价值和意义。
而讽刺精神又作用于那些自以为聪明能够操控别人的富豪们,下场可悲。
事实上看完以后我曾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人的捐款会不会是一种情景式的即时反应,重新回归到现实生活中的琐碎后会不会感到后悔。
几百万元和生而为人的意义在天平两端你会去选择哪一个?
事实上,人性从来都是兽性神性感性理性复杂混合。
克尔凯郭尔说:人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自由与必然的综合体。
只有自主地作出选择并为之负责才能感到活着的价值。
在这个弥漫着精致利己主义风气,失却价值评判标准的社会中,“伦理学”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我想,我们需要一些“说教”的东西,就像一部电影不应该仅仅是《猫和老鼠》的打闹剧,人也应该通过伦理判断和选择使自己活得像个真正的人,在吃喝拉撒之上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坐标。
如果我是导演的话,我也会安排一个这样的结局,就像高擎着的火炬上散发出来的希望之光。
这部充满着现代性的作品选择复归价值。
但是在过渡处理方面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违和的感觉,这算是这部电影的一些缺陷。
譬如说,在为了引入结尾和增加笑点的时候安排的枝节过多,干扰了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
比如说那个妓女以及奶牛的情节...我觉得可以删减掉,直接安排一个由憨豆先生引起小失误的剧情,把大家引向最后的那个舞台。
再直接爆发产生冲击感,自然与剧化效果并存。
再比如说关于“利益”和“价值”这个问题,如果我是导演的话可能会更直白明显地强调个中的矛盾和关联,影片中很能让人玩味的一个地方就是一开始大家为了钱聚合起来,再到各自行动,最终又相互一致殊途同归,颇有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意思,但影片结束之后又让人产生我之前类似的疑惑,它的中心点在哪儿?
所以可以再多加几个镜头来描述六个主人公空虚悲哀的生存状态,可以用喜剧化的手法来描述。
第三点就是个性差异的处理,在这部电影中六个角色既被当做同一类人叙述,又凸显出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我觉得在捐款的时候可以再多加一些每个人不同的反应差别,一些更个性化的东西。
对比可以再明显一点。
说教的色彩冲淡一点。
最后就是对于那个赌场老板的处置,可以安排一个他在懊恼万分以后也被这一切感染的剧情,大彻大悟,一起加入他们的舞蹈,这样乐观就能压过讽刺,希望就能战胜绝望。
喜剧的最后胜利。
不记得小时候看过没有了,但今天看完感觉是做了错事一样难受。
本来是冲着怀旧童年的憨豆看的,结果憨豆先生的镜头没几个,仅有的几个镜头表现得也十分怪异,笑容和行动不仅缺乏喜剧效果还显得莫名其妙。
剧情也有十分恶俗的部分,人物的夸张行为没有铺垫,夸张程度也不可理喻。
结局流于俗套,并有强行转折之感。
对我来说是看了后悔系列,但我妈妈看得还蛮开心,时不时就哈哈大笑。
中国富豪该学习怎么花钱结尾曲,那个人唱的以及总后出字幕时候的歌曲是什么
当我看到那位律师出场时,发现把自己套进去了,生活循规蹈矩,不做坏事,少做好事,喜剧的意义就是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这部片子的很有哲理,快乐很简单,只要去追求就行了,生活需要激情,即使结果不如意,那个过程足以令你改变一生。
我是怎么了?浮夸的剧情短暂的搏我一笑,但是不是发自内心的笑,看完一点也笑不起来,也没有满足感。
2011,01,11--2011,01,12
拼凑痕迹太严重,不是我喜欢的片子!
没意思,40分钟弃
脑洞太大,有点太无厘头了,居然有破坏机场雷达,随意把玩移植器官这些。结尾又强行升华
65/100 专门为了希特勒那段而看。剧本的结构像极了《极限挑战》,都拥有奇奇怪怪的任务,吵吵闹闹的过程以及圆圆满满的结局。尽管有许多在现在看来不那么政治正确的梗,权当消遣还是没有问题的。
超级家庭电影。。很爆米花。。笑料很多。。小人物们的夺宝大赛。。
搞笑也不算很搞笑,正能量的结尾也不喜欢
有点烂
笑料十足!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疯狂,那么招人笑,很适合大家一起看的那种喜剧电影!
结尾太和谐了,不过我喜欢公路片
有个演员很像梅西
過時的演技
看之前看评论都说很搞笑,但是自己没get到太多,最搞笑的已经被公众号截烂了:直升飞机驾驶员与前男友开的车之间较量的那段。最后把钱捐了倒是有点恶趣味
如果印象没错的话,我这辈子看过的最脱线的喜剧,和这部比起来,都更接近于主旋律电影了。不过这也算不上什么褒奖。因为这部电影吧,与其说是脱线喜剧,倒不如说更类似间歇性的精神分裂。偶尔也会笑几声,但大部分时间里,我内心是崩溃的。
3.5。非常纯粹的传统无厘头公路喜剧,谐星云集,编剧搞笑功力不错。这类型的喜剧现在已经很少见,因此能够感受到来自那个黄金年代喜剧电影的感染力。电影突出一个闹,用力过猛的折腾不免让人看到中途已经感到几分审美疲劳,不过这种温馨的一塌糊涂的结局还真是太让人怀念了。憨豆最平庸的一部电影。
4星,作为荒诞喜剧片,可算的上是大手笔,大场面,大投入了。 元素多,场景多,各组人马也极具特色各展风骚。
亿万富翁们大出血,哈哈
很久之前看过的片儿,豆豆先生很不受我喜欢
哈哈哈哈當年的白左喜劇,劇情設計非常成熟,雖然是老派,老派也有老派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