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一开始,旁白就告诉观众:莎士比亚说过:“人生充满了喧嚣与躁动,而到最后,神马都是浮云!
”本片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
还是莎老师厉害,400年前就看得这么透彻。
Woody Allen,这个永远充满智慧跟幽默的老头儿,无疑是对我影响最深的电影人。
他电影中的台词永远都是那么机智而巧妙,他把生活中的种种看的永远那么透彻,他把人性的虚伪,装逼,荒谬,阴暗,矛盾,躁动...永远都表现的那么淋漓尽致。
但他永远都用非常智慧而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这一切。
因此,观看Woody Allen的影片永远不会感到枯燥或无聊,你经常会在他作品中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人的影子而发出会心的一笑。
有人说懂得太多,看得太明白的人活得会很累,或者不快乐,那其实是懂得还不够多,看得也不够透彻。
伍迪艾伦一定是那种看的足够透彻,活得也足够快乐的人。
他对生活的调侃跟讽刺早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悲观,到达了更高的境界。
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话:因为看得太透彻,所以开始不正经。
或许这就是这个74岁的老头早已达到的境界吧。
Woody Allen以每年一部新作品的速度保持高产,虽然风格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但观众爱的就是他的这种风格。
希望他能够长命百岁,继续拍下去,期待他每年一部的新作品,已经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盼着能早点看到他今年的新片《午夜巴黎》。
电影《遭遇陌生人》,更像是遭遇陌生的自己。
在人生的新阶段,无法接纳现实,努力抓住那个熟悉的自己,让自己感觉还活着。
但这只会更糟,因为只有接受了过去的死去,现在的自己才能活着。
所以我们看到人们疯狂地抓住他们可以抓到的一切,他们抓住了吗?
海伦娜和阿尔菲结束了四十年的婚姻,阿尔菲无法接受自己的老去,找不到自己的存在。
死亡的焦虑指向健身试图延缓衰老的步伐,指向性和年轻的应召女郎应对空虚和抑郁,指向再生个儿子让自己的生命延续。
虚弱的他无法与一个女人建立亲密关系,直接用钱和伟哥来交换,不惜代价。
海伦娜习惯了依赖,甚至沿用前夫的姓氏,从按摩师、心理医生、药物、酒精、算命师那里寻求新的依赖,而她新的男友正借助神秘主义试图联系死去的前妻。
医学院毕业的罗伊一直觉得自己是天生的作家,却写不出作品,困在死气沉沉里无法证明自己,郁闷的他打开窗子勾引对婚姻充满恐惧的迪娅。
罗伊从迪娅崇拜的眼光里满足,甚至不惜盗取朋友的作品出版以获取虚假的自尊,迪娅则借助罗伊身上父亲的影子回到了父女一样的关系,找到了熟悉的自己,回避了婚姻。
莎莉像个孩子无法为自己做决定,像母亲一样放弃了自己的天分留在家里,无法稳定地工作来获得独立,需要母亲来付房租和出钱开画廊。。。
在生命的河流里,你正试图抓住什么呢?
YSS STRONGLY RECOMMEND刚刚喝了两大杯红酒,有点high。
近来烦心事不断,老公又不在身边听我唠叨,我发现自己永远找不到认真听我抱怨的人,更找不到认真帮我解决问题的人。
我就好像Woody Allen这个白了毛发的犹太老头一样孤孤单单地怨天怨地,嘟嘟囔囔,一肚子不满,一脑子思绪。
扪心自问,可能这也的确是我喜欢Woody的根源吧。
在我人生最困难、最灰暗的时期,我就靠着那一整盒和前男友一起买的Woody Allen全集过日子。
实在挨不过这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时,我就要窝在我那个狗窝里看上一个片子,在他那永恒不变的唐僧一样的唠唠叨叨中,获得那生不如死中的唯一一点欢乐和分心。
看到他的故事,他故事里的人物,他人物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我总算能从虚构人物的痛苦中汲取些许安慰。
说到底,Woody无论如何都不能忘了他最大的特点和优势──这是他无人可以替代的关键──他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他把那些虚无虚伪、自欺欺人、相互矛盾、变幻莫测、苦乐无边的人生放在屏幕上给我们看自己,然后摆出他那一贯的调侃、戏谑、不屑一顾的姿态和语气把所有人尖刻地嘲笑一番,没有人可以得逞,包括屏幕前的你和我。
我们知道这种悲痛的欢乐,来演于我们可以终于远离自己这不值一毛的生活,站在一边看看别人的热闹──别人不也是这样看我们的热闹么!?
不管出了多大的事情:在我们自己身上那简直是天崩地裂的事情──分手、结婚、离婚、被欺骗、婚外情、老少恋、失业、自杀、谋杀…… 在犹太老爷爷的镜头里,都总是伴着一半欢快一半讽刺的吉他或者爵士乐,显得无足轻重的同时更是愚不可及。
我们觉得这所有可以发生在自己头上的种种怪事既好笑又好气,可是我们和剧中的人物一样,对此无可奈何!
因为,人生就是如此荒谬和莫名!
老头片子里几乎永远都有一个歇斯底里精神脆弱的女人。
以前是,现在也是。
他自己则经常扮演那个歇斯底里精神脆弱的男人。
这部片子又让我看到了那个超级可爱的絮絮叨叨神经兮兮的Woody,不怀好意的旁白和身不由己的人物,在最寻常的油盐酱醋里经历各种情感的遭遇,喜、怒、哀、尴尬、后悔、失望……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而我们每天都在上演着和他讲得一样精彩的故事。
他不想讲任何具体的大道理,事实上,过了这么多年,拍了这么多片子,老头子永远都在用各种不同诗歌、语言、人物、音乐等等元素讲着同样的简单而深奥的一件事:人生无常。
这部片子最美妙的地方,不在于他在任何创作方面的突破,而在于他把故事的结局变得更加随意和开放,正如人生一样。
他没有如以往那样,为了完整的叙事而刻意地为每一个线索安排一个固定的结局。
这一次,他把无奈放在每个人面前,好像在说,哈哈,screw you guys! This is life! 没错,这就是人生,没完没了,连死了都还要再生!
按照片中最经典的角色“妈妈”这个超级受害者说信奉的那样,人有前生,有重生,有已定的未来,不管那是所谓的心理暗示,还是宇宙中哪个我们尚未发现的神秘领域,事实就是,我们得好好活下去!
他妈的!
因为我们别无选择,不如告诉自己,我上辈子是圣女贞德!
哈哈,活得如意,还有什么更重要么?
2012-07-25听一个朋友介绍了这部电影,说是其中一个女角色,那身材简直是杠杠的。
看过以后觉得还行,只是那口伦敦腔有点过头,那比额头还宽的腮帮子难以让人接受。
又是典型的Woody Allen(伍迪•艾伦)电影,再次来到伦敦,很多明星之间的互动,角色之间总有着牵扯不清的关系,片尾的字体都是一样的,Allen老头始终有着他稳定的节奏。
只是这一次,显得平淡了一些。
《遭遇陌生人》是我看的第一部伍迪艾伦的电影,对海报的印象非常深,无论是观影前还是观影后都觉得海报非常好看。
当时是慕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名看的,老爷子演的角色和以往都不太一样,但演绎得非常有趣、到位。
这部电影伍迪艾伦本人没有参与演出,当时看完后觉得这部电影较一般,不过还是可以看出这部电影具备了伍迪艾伦的典型主题——讽刺与调侃中产阶级。
这部电影不用伍迪艾伦一直在那絮絮叨叨,因为主角们的生活已然是一地鸡毛。
莎士比亚说:“生活充满了喧嚣和骚动,可到头来,没有任何意义。
”这是影片的开篇语,概括了全片要讲述的故事,不得不说几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却还是在印证着莎士比亚的话语。
故事从海伦娜开始讲起。
当海伦娜喋喋不休、很感性的走进算命师克丽斯托的房间后,算命师首先提出的是“付现金还是刷卡”这个最现实的问题,神秘主义或许是一剂精神良药,但终离不开物质财富的支撑。
伍迪艾伦的电影总爱出现一些玄幻的东西,在这部电影里是算命与通灵,《独家新闻》里是魔术及灵魂反世,《开罗紫玫瑰》与《午夜巴黎》里是穿越,这些玄幻的东西为影片增加了奇异的色彩,也因这些玄幻事物的神秘,映射了现实生活的一些不可测与荒诞。
当海伦娜开始讲述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时,画外音用简短的语言道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在这些不长的叙述中,人物的关系和状态已经让观众一览无余。
这些人物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希冀,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生活出现了新的转机,便可拐个弯后就过上焕然一新的生活,但他们最终发现实际上那不过是另一团平庸与乱麻。
相较之下,海伦娜就有些与众不同了,她总在担心和自责,却一步一步的拥有了较为美好的未来。
每当海伦娜出现在女儿萨利的家里时,罗伊与萨利就都处在一直运动的状态,看似是海伦娜的喋喋不休让他们厌烦,实际是以海伦娜的静态突显他们生活糟糕的乱状,这是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而不同的状态将引导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
此时的罗伊与萨利,为是否要孩子而争执,萨利找到了一份不错的画廊工作,却纠结着与老板的感情问题,罗伊虽然苦等出版商的答复,心却早就飘到了对面新来的邻居迪娅那里。
我很喜欢迪娅这个人物,她是充满魅力的红衣女郎,若在其他导演的电影里,这个角色一般是会给主角带来些生活的刺激,然后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地离开,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伍迪艾伦绝不想给她赋予极富诗意的美好,迪娅也不能免俗,选择了生活的俗套,虽然电影没有明确表明,但观众已能猜到他们的后续生活将会如何发展。
“正当你以为一切糟的不能再糟的时候,命运会告诉你,有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你。
”不能说伍迪艾伦从未给过观众浪漫,我觉得《开罗紫玫瑰》是他献给电影与生活的情书,《爱在罗马》是他献给罗马与爱情的情书,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调侃中产阶级、调侃无所适从的生活状态时,总还是可以足够的尖酸刻薄。
当一个人找到了另一个人时,他以为生活出现了转机,但在一切看似步上正轨时,那位另一个人也在寻找新的刺激,每个人都不安分,生活看似充满新奇,其实只是乱麻上面加乱麻。
想起赵丽蓉老师在小品《妈妈的今天》里唱的“生活像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
”这就是海伦娜的丈夫阿尔菲面对的情况。
让阿尔菲回心转意,重新念起前妻的原因,除了他与现任妻子性格、爱好不和,更主要的还是现任妻子太奢侈,让他债台高筑。
再一次的,所谓浪漫,所谓感性,没有金钱,全白搭。
电影里有一个桥段我非常欣赏,是当罗伊搬到迪娅的住处后,他不经意间从窗户向外望,望到了对面以前自己的房间,看见曾经的妻子萨利将裙子脱下的情景,就如他第一次从对面看见迪娅脱衣服时那样美好、那样让他浮想联翩。
我们总在从这头望着那头,到头来才发现我们曾经向往的事情在得到后,也不过如此,而彼岸却永远充满着诱惑力,哪怕你就是从彼岸而来。
罗伊成功拥有了迪娅后,他盗用发表的朋友的书也得到了一致好评,似乎从此就要走上人生巅峰,但伍迪艾伦绝对不会这么客气,这只是一个伪高潮。
因为他的朋友并不是如之前所说的是当场死亡,而是昏迷,而且很有可能会恢复健康。
罗伊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我们知道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不幸远没有结束。
回到海伦娜,通灵时的她和她新的伴侣乔纳森形成了对比,当海伦娜的丈夫离开她时,她觉得一切都没了希望,固步自封,甚至要自杀,算命师克丽斯托让她逐渐的摆脱了这种消极的状态,遇见乔纳森后,她决定翻开人生新的篇章。
刚刚失去妻子的乔纳森则还没有摆脱忧伤的思念,不断希望妻子能回来,而这不是海伦娜希望的,所以这次海伦娜终于成为了推动生活前进的积极者。
影片的片名《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是罗伊讽刺海伦娜时说的,A Tall Dark Stranger指的是死神,这部电影里大家的确都遇到了陌生人,但没有人遇到死神。
生活是如此的飘忽不定,如此的痛苦不堪,我们如何才能熬过此生?
有的时候幻想比药物更管用,看似最不靠谱的两位——海伦娜和乔纳森却拥有了较为美好的结局,而那些“理性”的人们还都在各自挣扎。
影片结尾,海伦娜和乔纳森坐在一片绿荫之下、一片绿茵至上的长椅上互诉爱慕,绿是希望,但四季也终将轮回,我们就这样过着一生又一生。
影片给了我们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
伍迪艾伦是个永远充满智慧和幽默的老头儿,他可以把一切营造得很浪漫让你沉醉其中,但也可以把人性的虚伪、做作、荒谬、阴暗、矛盾、躁动通过他那机智而巧妙的台词表现得淋漓尽致,时不时地戳到你的痛点或痒点。
我特别喜欢伍迪艾伦电影的配乐,无论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是《独家新闻》里的谋杀案,还是《遭遇陌生人》里的生活乱麻,伍迪艾伦的配乐总是如此的优雅,既然生活已经如此不堪,我们为何不放轻松,哪怕是优雅着不堪呢?
我觉得题目的意思并不是你将遇上高大黝黑的陌生人,而是如果你遇上了黝黑的南亚裔美女,你的老婆就会遇上高大的西班牙帅哥;如果你离开了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的最熟悉的枕边人,你就会遇上年轻貌美的陌生人。
有因必有果,圆滑的世界就是你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伴随着背叛、抛弃、或者失去,而对方并非一无所有。
钦工说,每一个你朝思暮想的女人背后都有一个每天操她操到想吐的男人,反之亦然,且同理可证,也许你正在厌倦或者已经厌倦的那个人,正是他人朝思暮想苦苦爱慕着的。
爱一开始是锁状后来变成了链状,而克制的人生就是要维持锁状。
克制就是泡夜店不下舞池,就是在看A片不打飞机,就是在心爱的姑娘面前不说爱你,就有搞婚外情但不离婚,就是看子弹飞不打五星,就是high的时候保持淡定,就是与释放抗衡。
《遭遇陌生人》比起《午夜巴塞罗那》和《管用就行》,既不像西班牙式奔放的放任自流,爱咋咋地,也不像美国人一样结果论,讲求效率而不用遵循章法,更多的是英伦式的克制,不死守也不去到尽,就算是西班牙人,班德拉斯也并非如哈维尔巴登般风流无束,多的是君子风范。
但是克制往往会衍生阴暗面,君子可能与流氓只是一线之差,比如Roy。
高大黝黑的陌生人是一个具体的、直观的词组,却也是一种最抽象最片面的描述,《遭遇陌生人》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我们只要随便遇上一个什么人,命运都可能彻底改变,人生充满了不可知,但必然因果循环,每一种看似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像化学药品一样,一旦遇到特别的催化剂,化学链就会断裂,引起反应,继而瓦解,可能会重组成新制剂,抑或分崩离析,这都有潜在的因果,但仍然像命运一样不可捉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高大黝黑的陌生人,你是要克制还是怎样?
一个电影,是让你知道故事的结局知道矛盾最终的解决更好,还是给你一个未解或者无解的方程式更好呢?
这部电影就是一个未解或者无解的方程式结局~看完会一直想每个人物接下来的发展,这可以叫做电影的余味吧~于是想起另一部未解或无解的方程式电影,一次离别,不同类型,后者带来的感受更复杂吧~几个印象深刻的小细节(真的看过有一阵子了):1 依然超美的娜奥米沃兹居然会错意,但依然和班德拉丝说了心意 2 乔什布洛林敞开衣服露着肚腩走了半条街没觉得不妥,看到心仪对象挽着未婚夫出来立刻把衣服扣上了 3 同样是望向对面楼的女人换衣服,之前是在家里看到对面的陌生女子探身仔细的看,后来是搬到陌生女子的家看到前妻换衣服视线停留了下于是关上窗户 电影很讽刺,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故事好像在说:你以为自己缺失的东西追求的东西,真的能从别人身上找到?
并且给予自己心理的满足吗?
有的东西失去就是失去了,回不来了,比如青春,比如早夭的儿子。
娜奥米沃兹的故事,讽刺的在于,你以为的暧昧情愫没发展成感情是因为你自己没放开,实际上源于对方觉得这只是交际连暧昧都谈不上。
乔什布洛林呢,偷来的名誉地位,以此换来的新女友新生活,都会在随时醒来的好友的阴霾下失去原本的意味。
以上三人最后都清醒了,也都过得不幸福不快乐,谁真的幸福了呢,娜奥米沃兹的妈妈,因为她始终相信那个骗钱的神婆,这是最大的讽刺吧。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怎样把它过好是个难题,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又不委屈自己,这个对于我们未解或无解的方程式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解答吧~
电影在开头用画外音说道:“莎士比亚说:‘生命充满了喧嚣和骚动,可到头来,没有任何意义。
’--《麦克白》”
《遭遇陌生人》又是一部伍迪证明生命毫无意义的电影,又是一部我们熟悉的伍迪式悲观主义电影。
让我们看看《遭遇陌生人》中都讲了哪些感情破裂的故事:作家丈夫与画廊秘书妻子的婚姻破裂、作家丈夫爱上红衣女后因自己剽窃别人作品的事有可能被发现而溜走,暗示感情结束、红衣女爱上作家的才华与未婚夫解除婚约、画廊秘书妻子与自己老板调情失败,老板爱上自己同学、画廊老板与自己妻子长期分居,感情破裂,四处与人调情、岳父与丈母娘感情破裂,与妓女结婚、妓女与健身房小伙出轨、岳父与妓女感情破裂、岳父企图与丈母娘恢复关系失败。
在这部电影里除了电影最后丈母娘与他的新情人老头的感情之外,所有形式的信任都破裂了,在这部电影里人人都是违信而不守约的。
伍迪显然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契约精神。
而至于丈母娘与新情人老头,两人最后成功走到一起竟然是因为荒谬的算命、来生论的迷信。
伍迪认为活着就是悲剧,人们只能靠不真实的幻想和自我欺骗式的催眠才能活得幸福,才能遵守爱情的契约精神。
正如片尾所说:“既然生活如此的飘忽不定,如此的痛苦不堪,我们如何才能熬过此生?
有的时候幻想比药物管用。
”
又看了一部老头的电影 他的作品 有种说不出的味道悲观 且揭露了现实的人生 他很多作品中都写着出轨的内容 这是又一部老头爱上了年轻的艺人 他的老婆靠找占卜师找到新的生活他们的女儿婚姻也有问题 渐渐喜欢上了老板 而老公也爱上了对楼的女子那女子因为他 也离婚了 最终他们走在了一起这男的以写文为生 却偷了别人的作品 他以为那人一定意外死去 却突然知道好像还有奇迹最后老头想表达的观点是 想象/假装/自欺欺人比吃药还有用我半认同这样的观点 因为我觉得 不到一定的自我麻醉空间 无法让想象超过药物而达到一定的麻醉空间前 必定要经历一段 人生无奈的痛彻心扉和撕心裂肺老头的作品 看完总有说不出的情绪 或许是被真实的表述触动看到人生的无奈 又或许自己也只是老头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之后继续补他的其他作品
有哪位美国人比伍迪艾伦更懂得英国,更懂得英式幽默?
亨利詹姆斯吗?
这次,伍迪艾伦没有讲谋杀,只是扮上帝的样子把伦敦城中几个寻常人物的平静生活给搅和了一下,于是,四十年婚龄的老夫妻分手了,六年婚姻的小夫妻也行将崩溃。
然后,伍迪艾伦静静的立在画外,俯视这两男两女各自的欢喜忧伤,时而点评两句。
的确,生活就像莎翁说的那样:闹腾腾的乱忙一场,意义全无。
可是,最有意义的难道不就是看着如蝼蚁般的芸芸众生(也包括你自己)如何折腾来去吗?
为了对抗生命之“轻”,七十岁的老翁抛弃了四十年的婚姻,娶了位热辣的应召女郎,为了生个儿子;江浪才尽的作家窃取了因车祸而昏迷的朋友的处女作,即将名利双收之际,病床上的朋友却随时有可能醒来;暗恋上自己老板的女人,鼓起勇气离婚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将他拱手送给了别人;婚礼开场之前数小时为了另一个男人抛弃未婚夫的女人,如果最终发现这位她深爱的作家不过是偷窃别人手稿的卑鄙龌龊男,她会怎样?
如同电影里的那句台词:生活中处处皆反讽,这就是生活之美(Life is beutiful with ironies)。
只是懂得欣赏这美的人不多,绝大多数凡人还是怨天尤人的品种。
当小娇妻背着他偷情,老爷爷又回过头去找老奶奶,想重修旧好遭到拒绝的时候,你不禁哑然失笑:没有“下一个会更好”这种事,人也不一定会往高处走。
女人的抗压能力就是比男人强,所以离婚后活得精彩的女人往往比男人要多得多。
既然扮演上帝,伍迪艾伦也给我们这些迷途的羔羊指出了一条道,供各人参悟。
他在片尾说,人生之变幻莫测,痛苦迷茫,唯一的救赎大概就是幻觉,不多不少,一点就好。
至于你选择小说诗歌,还是酒精情色,或是事业金钱,还有那飘渺的宗教信仰,抑或是真假参半的星座血型,前世来生,都是你要去参透的禅机。
这个总是在重复自己又每一次都啰啰嗦嗦的小老头儿,怎么就让人越看越喜欢?难道他就在这无穷的啰嗦里揭破了我们fucked up life的本质?
中产阶级的中年危机。生活像死水,需要陌生人来调剂。可是最终还是回归平静。生活都一团糟,那让我们白日做梦,祈求神明。
这次Woody Allen玩了一次因果报应 在数次命运转折之后 还是让每个做出背叛决定的人买了单 不过在喜剧的叙述中透着一股悲剧的现实主义味道
啊啊啊,我再也不看伍迪艾伦的片了,拍了多年,都他妈一个本子
Life is a illusion.
boring
woody allen恰到好处了一回
不能总是生活在苦闷里
生活就这样呗
老头一话痨,咱就会发笑!
这都是喧哗与骚动
关系复杂的众多人物,开放式的结局,确实,生活是没有结局的,总要继续过下去。
in barnes and novels found this under comedy section, oh Woody, you optimistic pessimists
20110101京上团结。教学片,教人如何处理出轨与被出轨。
生命的难以预料,小老头还是如此钟情婚外情。
我居然靠着残缺不全的英文字幕看完了!!我擦勒,而且这还是伍迪艾伦的絮絮叨叨的生活片。恩,还是大同小异的主题,人们在糟乱的生活里都是靠着幻想活下来的
剧本很美好,可惜主角选得有问题,看着这三个“文艺”不起来的“大腕”硬装“文艺”,真让人别扭
生活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
1.即使不玩炫技不够话唠,伍迪的片也充溢着迷人的气息。2.陌生情人与算命控,盗书出版与昏迷中的清醒。3.糯米和盖玛表演出彩。4.一镜到底拍吵架。5.布洛林望着对面前妻脱衣,尴尬地放下窗帘。6.易卜生[群鬼]毫不吓人。7.生活充满了喧嚣和骚动,可到头来没有任何意义。8.有时候幻想比药物管用。(8.5/10)
陌生人是逃避生活的一剂猛药,但并不一定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