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记录一下:1、政府宣布开战;2、巴勃罗杀 警 察;3、卡里略回来,盖托被抓;4、卡里略死亡;5、卡利势力对付巴勃罗;6、巴勃罗反击卡利;7、巴勃罗安排爆炸;8、巴勃罗势单力薄;9、巴勃罗在父亲家;10、巴勃罗死亡。
不知大家观影如何,我感觉自从古斯塔沃死后,巴勃罗身边就没人了,感觉好孤独,然后手下死的死,甚至有投降的。
果然还是得培养自己真正信得过的人。
或许也是剧集无法打造出庞大的势力集团吧,最后表现出只有一些打手围绕在身边,一个真正能出谋划策的人都没有,有种霸王英勇但身边几却无人的感觉。
最后拍下了巴勃罗被射杀的整个过程,两季毒枭带来的恶魔人生戛然而止,好像先前涛涛洪流变作了一滴雨水滴落在湖面上。
这不就是人生吗?
中年单身,就职缉毒局,外派混迹于哥伦比亚,上接政要,下接毒贩妓女,中接搜捕队,一心铲除毒贩,勾连各种关系,线人包括各色人群,自己也当杀手团的线人,惊叹于杀手团的残忍,玩一个新套路,还被中情局部门人截胡。
铲除第一毒枭的第一现场没能参与,政治资本也没捞上,灰溜溜因为杀手团的事情牵连回了国。
只能忘情于酒吧,看这季结局应该下一季还能回归一线。
就是感叹碌碌无为,办不成大事,采用极端手段又不可控。
其实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丛林滋养了可卡因,还有蜿蜒在水纹里的魔幻现实主义。
墨西哥是卡其色的,那里有荒蛮而秩序的匪气,或许波拉尼奥喝光了所有的酒,墨西哥人民甚至不享受浪漫。
阿根廷则是泥土与河流的颜色,纯粹的黑帮脉络,他们是最规矩的,恪守本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杀他全家。
巴西人爱金子和妓女,两样在各语境的文明形态里都属于通用货币,对了,还有枪。
哥伦比亚的魔幻色彩可以追溯至加勒比海,那片土壤的质地是天然的大麻工厂,还有丛林深处弥漫的共产主义,这是一个性感的国家,毒枭的养成,有时候命图里除了残忍与野望,还需要一些稚气未脱,需要一点想象力,你看,巴勃罗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
他一度是哥伦比亚甚至南美洲的代名词。
他的死不是民主的胜利,是美国控制哥伦比亚秩序的开始。
听话的傀儡政府,看到巴西现在的模样了嘛?
最后,只剩一兵一卒的巴勃罗也没有屈服,伟大绝不是因势利导。
死,让他成为了一个时代。
★★★★btw,两季的成色还是逊于《大西洋帝国》,差距是全方位的。
Nucky赛高
《毒枭》给我最大的震撼在拉美风光。
拍这部电视剧的人一定是有我们所说的“家国情怀”的,要不然哥伦比亚的山不会被拍得那么青,天空不会那么深蓝而幽远,城市的夜景不会那么星光闪烁。
我从来不知道拉美这么美丽,之前所有的印象都停留切格瓦拉的革命之路,原始、炎热、丛林化。
看完之后才知道,哥伦比亚,这个地处赤道却有高原气候的国家,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多的国家之一。
然而,它的基尼系数也是最高的国家之一。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流行问题——中国会不会拉美化?
然后,我开始想什么是拉美化,腐败、毒品,还是贫富分化?
后来看到一篇很有启发的文章说,拉美化就是没有工业化的城市化。
波哥大、麦德林,那些美丽的城市,在《毒枭》的摄影机下,像极了九十年代的中国的三四线城市,你可以想象得到的任何一个三四线——义乌、贾樟柯的汾阳,毕赣的凯里,或者是自己的家乡,只不过大了一百倍。
想象一个一百倍于九十年代中国小城的城市吧,那就是哥伦比亚。
拉美真是个魔幻的世界。
看这部剧,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马尔克斯诞生于哥伦比亚。
在看过了艾斯卡巴的大象、河马和日销六千万美元的毒品世界后,我觉得马尔克斯几乎只能算现实主义。
他们的人生观是我不能企及的,他们的生活是我不能想象的,而所有这些故事,都是几乎真实地发生在了那个一百倍版图于义乌的城市之中。
这里有最血腥的毒枭团伙,也有最虔诚的天主教徒,有摩肩接踵的摩天大楼,也有连篇累牍的贫民窟。
穷人无法企及富人的世界,社会阶层没有向上的阶梯,连接他们的只有毒品和革命。
在这里,毒品几乎不是犯罪——反正圣经上没说,背叛、不忠和贫穷才是。
艾斯卡巴在穷人的眼里是英雄,他说,“麦德林不会背叛我”,事实上也是如此。
他是“富人中唯一一个会资助穷人的人”,他给他们建社区,建足球场,建学校。
在他英雄迟暮的那几集里,我们几乎忘了他的手上有多少人的鲜血。
不知道美国是不是和中国一样,把周围的小国潜意识里当成自己的附属国,比如我们看东南亚和金三角。
我觉得起码这部剧是如此,墨菲和潘纳几乎是带着解救落后的感情去的哥伦比亚。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并没有相应的物质待遇。
美国人对意识形态的坚持有时比我们还多,因为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幸运地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人都胜利回到了美国,成为了DEA的高级顾问。
击毙艾斯卡巴的那场戏里,他们俩都有出镜,在酒吧里举着酒杯,对遥远的往事致敬,而电视剧也向他们致敬。
我其实很难分别这部剧里有多少写实、多少夸大,但我觉得,那些夸张的成分都是合理的。
看的时候我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国家,才能相信那些看起来特假但其实是真事的情节。
我甚至相信马尔克斯写的东西是真实的故事了。
这就如同现代的中国看到的各种魔幻场景一样,你都不觉得它会是真的,然而它实实在在发生在这片大陆上,正如艾斯卡巴和他的动物园一样。
从关塔塔一家的五星饭店顶楼看去,城市的夜景多美啊;然而灯光闪烁的背后,是什么样的贫穷、不平等, 和匪夷所思呢?
要是你完全不了解毒品战争,或者压根没关注《毒枭》,以下会有剧透。
原文 | ‘Narcos’ Season 2: Why Pablo Escobar’s Fate Was Sealed From the Beginning文 | 丽兹 香侬 米勒(Liz Shannon Miller)@lizlet译 | the Big Blue @张小禾的刀呢校 | Solemn恶名昭著的埃斯科巴尔死了。
这个角色在第一季中令人难以忘怀,得益于穆拉的精彩表演。
得到金球奖提名后,主演瓦格纳 穆拉(Wagner Mourna)已然成为整个系列的基石,但这不能阻止纽曼和帕蒂尔哈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舍弃这个角色。
为什么?
纽曼说:因为我们这部剧的名字是《毒枭》(译注:片名 Narcos 是复数),而非“巴勃罗 埃斯科巴尔” 。
在美国电视评论协会夏季新闻发布会(TCA summer press tour)上,穆拉以及执行制片埃里克 纽曼(Eric Newman)和何塞 帕蒂尔哈(José Padilha)向独立连线网(IndieWire)深入探讨了完成前一个故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开始下一个,以及他们打算如何没有“大老板”(编注:El Patron,埃斯科巴尔下属对他的称呼)而继续故事。
埃斯科巴尔的故事讲了很久穆拉:我知道埃斯科巴尔肯定会死掉,不是吗?
在第一季里,我们讲了他的 15 年。
这真是史诗般的一季,尝试揭示毒品交易如何在 15 年里持续运作。
而从埃斯科巴尔逃离“大教堂”(La Catedral,政府关押埃斯科巴尔的监狱)到他的死期,还不到一年。
纽曼:他的一生有太多故事。
想把现在这个故事讲好,估计得花两季的时间。
其他故事可能要花一季,再其他的故事可能还得花个 5 季,谁知道呢。
帕蒂尔哈:电影这种媒介有一点很酷。
塔可夫斯基说他的电影是在雕刻时间——你玩的就是时间。
你可以让时间走得很快,也可以很慢,而观众甚至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也许你看完第一季都意识不到跨越了 15 年,看第二季你也不会意识到太快,因为你进去了。
你所经历的时间是这部剧呈现给你的。
而现在,我们有足够多空间讲述毒枭走私的历史。
忠于史实意味着:埃斯科巴尔必须死纽曼:如果没有真实事件作为依据,我们什么都做不出来,这就是这部剧的思路。
我们为对历史超高的还原和精确而骄傲。
第一季的观众有这样的体验——他们会谷歌:埃斯科巴尔真炸了一架飞机吗?
他真干做了这个?
他真干做了那个吗?
帕蒂尔哈:我们不是在讲埃斯科巴尔的故事,我们讲的是毒枭交易和毒品战争。
这个故事格局更大、更重要。
这部剧可以视作记录另一时空的档案。
纽曼:不可能忽略他死于 1993 年这个事实。
与其把他的死作为第一季结尾出人意料的大逆转,我们认为——网飞也同意——现在这种方式来处理他的死和故事的结局,观众最能接受。
埃斯科巴尔只是故事的开头纽曼:比起过去三十年的可卡因生意,埃斯科巴尔只是许许多多人物和场景中的一个小小章节。
你看现在,除了乔奎恩·古兹曼(Chapo Guzman,墨西哥大毒枭),还有哪些毒枭一直逍遥法外……帕蒂尔哈:感谢媒体的帮助 。
纽曼:毒品生意就是这样野火烧不尽:“那个家伙挂了。
太棒了,我们干掉他了。
咦怎么又冒出来一堆?
”帕蒂尔哈:这个故事到底在讲什么?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美国是个巨大的毒品消费市场,所以这里有毒品交易的黑帮,也有靠贩毒为生的。
完了。
不只是美国,巴西、欧洲也有毒品,但从钱上看,美国是大头。
这是最大的市场。
在缉毒政策上,也是美国说了算。
这个政策曾是:“得干掉货源。
”但从来都不是做公益或者教育。
很显然,我们做的是系列剧。
我们找来了瓦格纳 穆拉——大家都知道穆拉是谁。
我们请他扮演埃斯科巴尔,他也一如既往的奉献了精彩表演,观众都迷上他了。
接下来怎么办?
还有更好的演员来演这个角色吗?
不,你得接受现实:干掉角色,然后找另一个牛逼的演员继续故事。
你明白吧?纽曼:打一开始讨论的时候,故事就是从麦德林(Medellin)到卡利(Cali),再到墨西哥。
故事的走向就是这样。
我们同样注意到了这个恐怖主义横行的世界里的类似情况,而我们从未从恐怖主义的源头解决问题。
我们的方式是“斩首”——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奥萨马·本·拉登。
拉登出局了,但代替他的新家伙更可怕。
这就是这部剧所要讨论的。
换句话说,我不可能怕埃斯科巴尔成功。
我会怕他失败,但他非常成功。
所以让我们不断进步吧。
你们会怀念埃斯科巴这个角色吗?
穆拉:在某种程度上,我会的。
听上去有点傻,但确实是这样。
同时我也如释重负,因为我已经有两年都活在一个角色中了…为了这个角色,我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体型。
我增重了 40 磅。
我并不习惯这个身体——每天都要适应它是很费力的。
表演这件事会反映在我们的身体上。
第二个原因在于,埃斯科巴尔基本上被所有人追杀,就好像幽闭恐惧症一样。
我们在第一季中见到的那个充满力量的埃斯科巴尔已经不在了。
他现在不得不和一些情绪作斗争,这样的情绪在过去所认识的他的身上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艰难的、混杂的情感。
这就是人生。
但是结束的那一天感觉很好,我为他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作为演员,这是我做过的最难的事,但同时这把我塞进了他的世界里。
帕蒂尔哈:我不知道,我有点…纽曼:烦他了?
帕蒂尔哈:(笑)他每次一出现就会抢镜头。
他太有魅力了,我受不了了。
纽曼:如果我们能想个什么合理的办法让他活下去——比如他变成了幽灵或者其实没死之类的——我们会这么做的。
但是我们真做不到。
问:讲讲埃斯科巴尔失踪已久的双胞胎兄弟帕科 埃斯科巴尔(Paco Escobar)?帕蒂尔哈:这个点子好。
Pablo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极其敏锐,对于细微变化都能准确把握,这是他屡屡逃脱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他最致命的问题第一就是太迷信暴力,不管是炸飞机,杀总统候选人,汽车炸弹,他都想着对方屈服自己的意志,而不愿意接受必要的妥协。
另一点就是太顽固自负,Pablo在“大教堂”里的生活花销,还有日常的生意都靠外面的两个小头目帮他打点,虽然有所怨言但是也尽心尽力,Pablo怀疑他们偷钱了还可怜巴巴的解释,最后却还是被干掉了,不仅动摇了贩毒集团的根基,也让小头目的老婆带着一众小弟彻底反目死磕,最后还引来警察进攻,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
以前他顺风顺水的时候,还有一个头脑清醒的Gustavo在旁提醒,自从Gustavo死后,他就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了,身旁的人不是有勇无谋,就是一味盲从,Pablo所做的决策也一步步的把他带向毁灭。
可以说Pablo是一位天才的战术家,是单对单的战斗中很难占到他的便宜,即使一时受挫也能迅速反击,但是他确实一个拙劣的战略家,性格上的缺陷带来的不仅是贩毒集团的覆灭,也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结局。
有木有人和我一样 看第二季和第一季感觉完全不一样 第一季都还希望巴勃罗可以逃掉 第二季 从上校被巴勃罗打死以后 我就希望巴勃罗全家都死 全家人都是一样 别人的命都不是命 只有他家人才是命 这种价值观 巴勃罗真的该全家死 巴勃罗最后还说 这是我的国家 我的人民 呵呵 你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在巴勃罗全家的眼里面 除了家人 外面的都不是人 巴勃罗就是作死的鼻祖 卖毒品卖得自己都膨胀了 还想进国会 当总统 最终这个世界还是被正义统治 最后 拍的很好
好的剧有多夸张,看完这部剧,就像你真实经历过那件事一样看来还是每个人还是都为了自己的。
巴勃罗最后不愿意为自己的尊严低头,奇卡叛变了,利蒙疯了还是想谈谈剧中被美国暗中讽刺的南美小国家的共产主义游击队。
没钱就只能依靠与毒贩合作去反对政府,却又踏上一条不归路,不与毒贩合作,又无法阻止由美国出资和贪污腐败建成的哥伦比亚国家机器。
而且自身本来就有问题。
首先自己知识储备不足。
其次,信仰是坚定,但坚定错方向。
脑袋一根筋,非要杀死所有的政府人员,又是闹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又陷入安那其,法西斯,自由与奇怪的共产主义扭曲状态。
再者,丝毫不依赖国家内的人民,无论是他想在乡村打游击战所依赖的农民,还是想在城市打游击战,所以依赖的工人群体。
最后也不做与反腐的斗争,甚至自己参与腐败。
最重要的是能力低下,行动迟缓,安排不周密,整天除了自己空想神圣的,被篡改的社会主义和变态的心理,贪图享乐,好像只为打劫,没做出一点有利于人民的事。
对美国政府的讽刺有,尤其是在第三季片头曲中就显示了。
克林顿在白宫的冠冕堂皇,与因为美国国家机器与南美毒贩的利益瓜葛,或者不可阻拦的毒品渗入美国吸毒而死的贫民之讽刺,让人唏嘘。
并且在第三季写了CIA已经知情哥伦比亚国家的贪腐情况,却毫不出手。
但是总体的讽刺却少,大多都是褒扬。
基本也完全不提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殖民,对他们造成的深刻苦难,才引起了这一系列的荒唐和破败。
荒诞的喜剧和悲剧划上句号,魔幻的现实继续。
ps,玛莲娜死的好可惜,也死的好巧
当一个主权国家的政权和全国人民能被一个毒贩所威胁的时候,感觉也就和殖民没什么区别了。
一开始就应该乱世用重典,贩毒的杀、藏毒的杀、吸毒的也杀,毒贩的家人不管小孩老人直接连坐处死,享受着他们的财富就应该承担代价,什么狗屁人权,毒贩就直接开除人籍,把他们的家人活活扔绞肉机里搅碎都不为过。
一个个还顾忌找美国帮忙会不会引狼入室干涉内政?
我只想说你都已经病到朝不保夕的地步了,还担心你的邻居会不会来帮你之后有所企图?
屁大点地方,直接高空侦查加空袭
好看,精彩,抓心,一如网飞那些高分剧的最佳水准,四星起步,没有问题。
问题在哪?
首先,毒枭不够枭我们看到的更像是一部扫黑风暴,埃斯科巴像个土老帽黑帮头目,像渣男发誓一样一遍遍跟老婆保证我一定会保护你,像舔狗求爱一样一遍遍不计前嫌找总统和谈,像智障一样表演如何做到每一步决策都是错误的,像混混头一样身边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小混混。
这是那个富可敌国,手上有战斗机,必须出动军队,特种部队多次剿杀才能消灭的毒枭?
还有那句永恒的话,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不止适用于墨西哥,也适用所有拉美国家。
一部美国人的禁毒战争,一个美国人没死,反复收割哥伦比亚人头。
仗为谁打?
目的为何?
真是讽刺。
都说好看,还说比冰与火好看,脑子有毛病吧,大部分说好看的就跟哈韩脑残粉一样,人云亦云,承认巴勃罗有魅力不假,但饭桶一样的警察是剧情发展的必要,这不是国产电视剧的套路吗??民怨沸腾还能有那么多平民做眼线,个人崇拜??我见你娘的鬼。
真jb无聊
第一季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国家动荡和毒枭发家史太震撼了,相比之下这季的树倒猢狲散拍得有点太散
手牌对三外全是炸,起手炸弹,连环炸弹(物理意义上),最后对三烂手里了。
傀儡国的忧郁 卡里略上校之死大快人心
Amazing Plot.
过瘾
帕布羅全家一點都不無辜,卡利集團相對會更加老練且狡猾,可惜的是,看著警隊一路使用超越時空的Eotech、戰術軌道和MK18 SBR實在會鬧心。
这季出现好几个猪队友。。。还是好看!!!拍得太赞了!!!
第二季讲的是毒枭的陨落,最后的疯狂和众叛亲离。在这个末法时代,正义的双手被束缚,只有黑白两道合力才能把魔王扳倒。相比第一季增加了很多家庭戏内心戏,想要把对敌人的残忍和对亲人的温情统一在一个人格身上,但实在是太冗长太沉闷了。
太扯了吧,这剧情也就编剧能编出来,怎么可能是真实事件
风光无限的大毒枭最后无路可走落网被击毙,最后几集拉低了整体,不如第一季好看。
一代枭雄,就此落幕。和<The wire>一样,这部剧的成功在于编剧始终旁观者视角叙事,作为观众可以来回切换,感受DEA二人组和巴勃罗的大家庭这两个阵营对峙时候的各自的喜怒哀乐各种心理活动。整套剧的选角,配乐,摄影,叙事节奏的把握都是高水准。期待第三季
巴勃罗,史上毒王之王,全球富豪榜上榜。导演用纪录片的形式拍电视剧。个人感觉第二季与第一季各有各的好。第一季论起源论故事,第二季论细节,论情感。。。第三季没有巴勃罗应该叫衍生剧更好点。
有点不爽。毒枭老大那含情脉脉的老婆是什么鬼,剧组把这部分拍的烂了,看到那坚毅的眼神我以为这是革命家的家属心中充满了正义呢。再一个追个毒犯追了好几集,你手上的枪是烧火棍,只能近战啊?就在人家身后5米跟着跑,你倒是开枪啊……
Pablo亲情戏越腻歪,越说明此人的自私——全世界都死光又怎样,我只要我的家人过得好。你的家庭是家庭,别的家庭就不是家庭吗?所以抱歉,我不会把亲情戏的意图理解为塑造一个立体的“枭雄”。一家子挥霍沾满人血的钞票,心安理得,大言不惭自诩慈善家,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Watched the day it came out. That's what I like about Netflix, a whole season all at once. Martina Garcia is so pretty, and she's a true Bogotan. I miss Medellin. I even miss it when Camila swears in Spanish with her Colombian accent. Tata is a smart woman, be like Tata. Cali S3.
冗长乏味。对这种极端自我自私的恶魔的人性,根本毫无兴趣。对哥伦比亚政府的统治力也无法理解。
所以下一季是Cali Cartel?
这剧讲的是嗑药,看这剧也是嗑药,根本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