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能放大或缩小一部片的优缺点。
在一个充斥着爱、恨、性、汗水、荷尔蒙和血液的摇滚电影里面,义无反顾地小清新。
在精致而颓废的服化道包装下,汤姆•克鲁斯举手投足散发着浓郁的男性荷尔蒙。
在好莱坞不灭的聚光灯下,被打破的梦想和被摧毁的爱,永远比那些捧上台面的成功多出千万倍。
小男女的爱情纠葛和幻想。
肮脏现实中的爱与梦。
肮脏现实中的爱与梦 不想谈论歌舞剧和好莱坞题材的老套与否,或者阿汤哥和凯瑟琳年华已逝的外表。
这部电影的音乐始终在恰到好处的地方融入,歌词也十分的到位,轻轻松松把观众带到剧情里。
于是看的时候,角色代入感就开始出现。
我想里面那么多个形形色色的人物,来自不同的背景怀揣着一样或者不一样的梦。
观者多少会找到自己的影子。
是不是也曾经带着家人的期许开始追寻未知,在陌生的地方没有防备心的被人伤害。
又或者也能如此幸运遇到一个心灵契合的伴侣,一起奋斗一起前进。
其实选取的歌曲还行,大家唱的也不差。
但是编剧导演完全没有想好给谁看。
目标观众不明确导致这部片子成了四不像。
俩主演看似高校歌舞出来的甜哥甜姐,他们的歌曲偏于抒情一面,其实唱得不差,但是说起话来完全的cheesy,out of place,导致整部片子的tone都不对了。
后面还出些club,不伦不类。
摇滚歌曲,特别是80年代的,应该给那些怀旧的人看,搞些小孩出来做主线干嘛?
完全浪费了一干实力演员。
teenager又对这些老歌不感冒。
整个两头不讨好。
老实说老汤唱得也不错。
身材更好。
前两首的舞台动作夸张了点。
造型也出位。
不过味道还算正。
米国看摇滚的大部分都是白人,浅色的。
上次看nickleback,算是hpp里坐得最不满的一次。
其实他们唱得不错,舞台灯光焰火设计也都很好,但是票房就一般。
对rock的喜爱,导致有人拍这个题材的影片,我就很感激了,可能对阿汤哥的期望太高了,导致对本片的期望过高。
看后,总觉得少了什么,大致讲了那样一个时期怀揣梦想的人在好莱坞生存的场景,颓废的巨星,朝气勃勃却不得志的摇滚青年,利用大家赚钱的人,虚伪的保守人士等。
最后rock的人rock了起来,this‘s it。
不是一部好看的电影,如果不是对这方面有执念的人,就不用浪费时间了,三星是你能给的极限。
整部影片的音乐并不十分出彩,不过很好的还原了当时流行的风格,另外,歌词很棒。
影片的背景是1987年,MJ发行Thriller后的一年。
摇滚和流行正逐渐融合,流行摇滚的时代就要来了。
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就像红旗下的蛋,大家的思想都是圆的。
我们很需要一起高呼 ROCK AND ROLL,找回那些个棱角分明自己。
另外泽塔琼斯的表演我很喜欢。
对这个片子的评价,要区别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
如果你是怀旧的80青年,追忆迷茫的一代,想进行时代的呐喊,玩你的叛逆。
那么你就直接不要看这部片子了,他不会比你看到的片花更好,他骨子里不是摇滚,是童话,是glee,smash这种小镇青年进城追求梦想的故事,或是灰姑娘吊到大明星凯子的故事,总之,摇滚是它的肉皮,骨子里是一个故事老套而毫无逻辑的童话。
而且他还有点像红磨坊,但是没有红磨坊那么梦幻,那么感人。
没有红磨坊的歌改编得那么朗朗上口,倒是把很多摇滚歌改得像百老汇似的,但是他大概很符合现在的90后,因为摇滚可能对他们来说最多也不过一张皮再说了,现在这个年代摇滚是不是已经死绝了,在摇滚盛行的年代,各种各样的曲风被揉进摇滚歌曲中,而在这部片子中摇滚被揉进了glee式的歌舞片中。
连男主和女主的服装款式,都充满了glee的朝气。
嗯,这是一部充满朝气,充满阳光的歌舞片。
摇滚总是充满了抱怨的世界,而这部片子里的总是非常阳光。
这部片子唯一采取的是摇滚里的性,而且反反复复的强调性,我猜只有性和梦想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实际上Stacee Jaxx虽然强调他被性奴役,而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而最终他依旧陷落在性中。
市长夫人对stacee充满了抵制,而实际上是她欲求不满而造成的想吸引眼球的目的。
这是对摇滚彻底的侮辱。
但是我不得不说阿汤哥还是表演的非常有范,他把枪花铁匠穷街的舞台风格结合起来了,而且他的服装对他的形象强调的非常好,cowman on the steel house,非常有型。
还有他调戏女记者的一段也实在太hot了。
除此外本片一无是处。
亮点除了阿汤哥外,还有鲍德温老头子的摇滚形象,以及拉塞尔·布兰德,其实他还是有点歌星的范,他唱得实在比男主角还好,但是他就是个插科打诨的形象,还非要跟老头子搞点基情出来,阿汤哥报复心重,把两个基男的感情戏,拍得跟红磨坊一样。
不知道妮可看了,作何感想。
至于说他的励志作用,现实和梦想的差距。
说了跟没说一样。
我看还是间接鼓励人上美偶,thevoice这样的舞台,而这样的舞台也从来都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大概是听郑云龙安利《摇滚年代》安利多了,对这部音乐电影多了几分期待。
梦想、自由和爱依旧是美国这个国度人们所追逐的,也是吸引着很多人想要去的魔力所在。
剧情很简单,摇滚青年之间从相爱到误会到解除误会,摇滚巨星迷失爱到寻找爱的过程,而这些全部都是摇滚精神所主宰着的,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
而郑云龙在音乐剧中扮演过得、说对其有怜悯的这位摇滚巨星史戴斯,在电影中是汤姆克鲁斯扮演的,白花花的肥肉就不说了,反正摇滚不死嘛!
他正是一位在爱情中迷失的羔羊。
他装作什么都不在乎,没有人知道他想要什么,他把猴子一直带在身边,却不愿意让一个女人待在身边,滥情和纯情归根到底是对爱的寻而不得,他想知道爱到底是什么,谁才能真正的走进自己的内心,疯狂的女人们对于史戴斯的追捧也只是某种的欢愉和满足,爱是什么她们并不关心,和现在很多少女追星一样,很多艺术家在爱情的道路上有坎坷和挫败,这种伤痛升华为艺术更能触碰所有人的痛感,也就能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这也许是大龙说自己对其有共情的原因。
电影里很可爱的一对是波本屋的丹尼斯和朗尼,两人拥抱,游乐园骑旋转木马、打高尔夫,让我在健身房里不由得笑了出来,哈哈哈哈!
他俩对唱的歌曲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大龙在采访的时候说喜欢这个角色的时候,嘎子在旁边说这个角色特别的浪,看了电影之后,才觉得大龙的表演根本不算什么,接受度瞬间高了哈!
大龙想要跳进人群里的计划估计也是出自这里的吧!
最后说一句,电影里的歌真的都很好听!
已近中年的我当听到开篇的第一首paradise city时就想起了上学的日子,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个烂片,但是我听到这些歌曲的时候,听到van halen,guns&rose,ACDC,DEF LEPPARD,SCORPION这些经典的歌曲,无比激动,如果你是金属范,这个电影再烂你也会听下去,因为他承载这太多的回忆,太多的致敬,即使现在你再也见不到这些乐队,你也不会忘记,old rocker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ps:我只是很奇怪这么多经典的乐队怎么会少了ozzy,难不成导演忘了?
摇滚是什么?
我一个同学说:“我是贝斯手,让我摸你一下屁股。
” 当然这只是个玩笑,我的同学也不是贝斯手,他只是认为他眼中的摇滚乐手是个什么样子。
但是这确实也反映了大众对摇滚乐的一种错误认识,而在这个认知上,我们的媒体要负很大责任,倒不是说要媒体传递给大众正能量。
最起码让我们知道大概摇滚是个什么样子,而不是只传递他最极端的一面。
再来说说电影,电影里面,为了凸显“摇滚”这一主题,放大了性,在酒吧吧台上面挂满了胸罩,在阿汤哥的休息室充满了各种肉体~ 编剧和导演这么做无非是想要在电影情节,场景上,与所谓不摇滚的电影作出强烈的反差,也许这样就能提高票房,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利益。
姑且先不谈老套的剧情,我只是觉得电影又向大众指引了一个错误的风向标,又让那些没有主见的人群对摇滚指指点点。
摇滚是什么?
长发?
一身黑?
伸出摇滚手?
摇滚首先不是一种前卫艺术,每个人都能摇滚,而无关你是否会电声乐器~ 摇滚也不是为了标榜自己的小众文化,“Y的,哥贝斯手!
” 当今摇滚有两种:1.摇滚 2.为了摇滚而摇滚 而这部电影恰巧是后者,甚至后者都称不上。
摇滚究竟是什么?
也许真正明白了,发现他离你如此之近~
给三星是因为我是阿汤的脑残粉,而且我觉得那对酒吧基友挺萌的,没什么其他理由。
电影剧情相当幼稚。
其实jukebox musical的剧情一般都笨拙,因为歌已经写好了,你要想方设法地把歌套到剧情上。
所以经常会发生“好吧现在让我们的人物跑到舞台上唱首歌吧因为我们实在不知道怎么把这首歌放进剧情,而我们实在喜欢这首歌不能放弃它嘤嘤嘤”这样的事情。
不过这部电影在标题上挂了个“摇滚”的名号,摇滚这两个字能唤起多少人的情怀啊,所以不管它的本意是不是表现摇滚精神,它就是罪无可赦了。
【下面进入胡说阶段。
】我觉得它最大的问题就是最后HE了,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所有人沐浴在(电影里所表现的那种)摇滚的光辉之下唱着Don't Stop Believin'。
我坚定地认为,如果你要正儿八经地讲一个关于摇滚的故事,HE这种东西是万万不能有的——最多在最高点戛然而止,这和电影里的“一切问题都被解决了摇滚万岁\(^o^)/”的处理是不一样的。
不是说摇滚就会导致悲剧。
没早死、乐队没解散或者(而且)现在活得各种滋润的摇滚之神不是不存在,我觉得好像也不太少。
可是我的理解是,摇滚这种东西迸发出的是极端的生命力(就算是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类型的也是),而这几乎必定导致冲突、互相仇恨和被砸碎的乐器。
所以最后这种迪斯尼式的结尾,真的让人无法接受。
我觉得,如果是一部真正的摇滚电影的话,应该是,结局曲终人散了,但说到底这没关系,因为一路看下来真是太他妈的爽了。
其实听了Rock of Ages的original cast recording以及在维基百科上看了音乐剧的剧情概括后,觉得原来的音乐剧剧情没有那么低幼。
不过唯一觉得不太爽的就是阿汤的角色在音乐剧里原来是个彻头彻尾的混球嘛,最后也得到反派待遇遭了报应。
可是我不觉得摇滚里面能划分出好人坏人什么的,其实大家都只是自我膨胀过度的人儿啊。
(其实音乐剧就是这个意思吧我果然是脑残粉这是何等爱屋及乌的精神啊没救了……)
好莱坞惯于"新瓶装旧酒",可惜这一次是"滥瓶装霉酒"。
corrupted n drunk superstar,a boy with dream,a girl to share the dream with, misunderstand,lost and and finding themselves eventually. come on! 情节还能再俗再霉一点不?
至于瓶子,has the director got any idea what the rock n roll is? wine, sex, gay片中几乎所有的标签式元素都像是生拉硬拽,根本未探寻摇滚的精髓,更别提揭示一个"年代"了。
影片的各个方面均不如同题材"天鹅绒金矿",主题,视角,深度之浅薄自不必说,连阿汤哥和琼斯姐的表演也是空有其表居多,另外片尾对男孩儿团体的揶揄实在是不怎么高明。
总之,顶多是"一部滥俗的励志商业音乐剧"!
本以为High School Musical已经够屌丝了,结果这个更屌丝……动不动就宝莱坞般地开始唱,男女主都是米国那种一抓一把的街头声线毫无特色。两个小时煎熬结束之后强烈的呕吐感久久萦绕不去……
回想起了我的高中时代。。。
确实比较无聊的一出歌舞片,阵容都好强劲~ 老汤的魅力不减啊,琼斯姨居然已经43岁啦 梗!
拍的不错。但是,这TMD不是摇滚电影!这是甜腻腻的百老汇歌舞片儿。
我不要西城男孩 我要的是怎怎咋
一堆堆的口水歌还摇滚年代呢我哼切呸!歌舞片本来就不对胃口,故事还那么俗!烂!渣!也就能扫一眼卡司。5秒快进着看我还嫌费键盘。一星。
歌都挺好听
歌不错,剧情却对不上摇滚时代四个字。结尾合家欢show很喜欢。
太热血太装逼了,歌舞也不够好,仅仅是缭乱我已经过了看这种片子的年纪。。。
这套路,就象被收编的摇滚一样毫无深度!
原声不错,剧情好烂...
狂野的卧室大战。[抠鼻屎] 差点以为是又一部悲惨世界,满篇的唱啊唱啊唱。有几首歌还蛮好听的,虽然我略嫌摇滚吵。
最惊喜的是汤哥,见过汤哥的邪,没见过汤哥的妖。这片里,汤哥饰演的摇滚天神妖的让女人面红心跳难以把持,把一个颓废的摇滚歌星演活了;最可怜的是泽塔琼斯,大美人老矣,还落了个不讨好的角色;男女主都是青春养眼,歌曲动听。
sex and rock&roll,阿汤哥可以的⋯⋯有那么点枪花肉丝的腔调⋯⋯
这恐怕是我看过的很烂的歌舞剧之一了,问题是还非要拉扯上什么摇滚。这tmd是高级黑吗??
本来很期待的题材,看了片儿以后真为导演的智商卓急啊……阿汤哥全场迷迷糊糊的似乎是从现代穿越回80年代的的特工,貌似穿越晕船很不适应啊。披着摇滚的外壳讲了个类似歌舞青春的智障故事……
为阿汤哥和泽塔琼斯的摇滚look多加一颗星吧,虽然实在里摇滚有点远。据说莱斯特在现代是个摇滚歌手,也算给广大莱斯特迷一个念想吧。阿汤脸比肉丝美丽可体态风韵差太多了啊,虽然肉丝最近也惨不忍睹吧。泽塔琼斯的市长夫人舞显然不如监狱舞好啊!
glee版80s金曲串烧,看到Mr White激动得要落泪了!阿汤哥和凯瑟琳泽塔琼斯演的真卖力气,Mary J Blige唱功没得比,虐死芭比娃娃一样的男女主角
看过歌剧版的表示电影啥都不是
hey! Look! Everybody is 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