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开放就越受限。
你三十多岁,秃头,性生活不和谐。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两个月前,你态度认真,做之前还洗了澡。
但骑上去以后,你突然满脑子都是早晨在护国寺吃的油条,中午办公桌上的不锈钢杯,下班路上大药房贴的阳痿广告。
你尽量不去想,因而做得更加卖力。
她说你老了,你说滚。
她说你发福了,你说闭嘴老子才140。
眼看要高潮,她说你骗人,你下去称一下我看看,准有150了。
你瞬间疲软,像被攥紧了又松开的香烟盒。
她也难为情,你俩就平躺在床上,大口喘息之下开始互相嘲讽。
一切都是因为X腻了。
但老实讲,还是有办法解决的,不信你看[准许]。
©️[准许],俩人很快做完,然后撑着眼皮儿,非常乏味开场是喘息,伴随着床板摇晃。
半分钟不到,男人结束,下床。
女人说,我不想弄到床单上,你拿个毛巾来。
三十岁出头,恋爱多年,且是彼此的初恋。
女人音乐史在读,男人做手工家具。
关系稳固,就是缺点儿激情。
所以,他们决定,通过各自跟别人睡觉,找到这种激情。
01.开放式关系(Open Relationship),指恋人双方坦诚相待,在对方知情并许可的前提下,与第三者发生亲密关系的自由。
这里要划个重点,「对方知情并许可」,很关键,能使其和「出轨」、「滥交」等词汇区别开来。
[准许]讲的就是这种关系。
女人三十岁生日,男人备了戒指,打算求婚。
这时,坐一旁的朋友对女人说:你应该尝试一下和其他男人做爱的感觉,你不好奇吗?
稍微享受一下生活吧。
©️[准许],朋友劝男人和女人可以有一段开放式关系一句玩笑话,但男人和女人都往心里去了。
有一回吃晚饭,女人试探着对男人说,「我认为你应该和其他女人睡几次」。
为何不试试呢?
如果我深爱着你,我就不会为此感到困扰。
一夫一妻制是愚蠢的。
说着说着,俩人就决定了,开启一段「开放式关系」。
事实上,他们早就想这么干。
你应该能理解,毕竟女人在那事上得不到满足,男人又坚持不到半分钟就泄。
当然了,长得好看的不叫早泄,叫「下一次加油」。
©️[准许],男主由丹·史蒂文斯饰演,时间再短,我也愿意对他说下一次加油说起这种关系,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制。
皇上跟皇后坦诚相待,在皇后知情并许可的前提下,与后宫三千佳丽交配,美其名曰「雨露均沾」。
看过《甄嬛传》的都明白,这是为了皇室开枝散叶,绵延子嗣,好能江山万年,代代有人。
但是,所谓「开放式关系」,重在双方都开放。
像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顶多叫「伪开放式关系」、「单方面开放式关系」、「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还得看中世纪的欧洲。
那时,如果丈夫不举,或性事做的不顺,妻子可向有关部门反应,然后公开找情人满足自己。
但这个也不能随便反应,你得讲证据。
所以,妻子就偷偷找人,诱惑自己的丈夫,令其无暇顾家。
之后以此为证据,顺理成章去找情儿。
©️中世纪欧洲,妻子偷偷找人诱惑丈夫这事,中国也不是没有。
就说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
前者骄纵跋扈,后者温文软懦,婚后生活可想而知。
《新唐书》记载:初,浮屠庐主之封地,会主与遗爱猎,见而悦之,具帐其庐,与之乱,更以二女子从遗爱,私饷亿计。
怎么讲,就是有一天,公主跟房遗爱去打猎,后深感疲惫。
正巧,附近有个草庐可以歇脚。
这草庐住着一位辩机和尚,「容貌俊秀英飒,气宇不凡」,跟公主就聊起来了,情投意合的,很快赴了巫山。
二人经此一番,一发不可收拾。
房遗爱知晓后,竟将辩机召入府中,亲自为那二人站岗放风。
公主知恩,挑了两名漂亮宫女,给房遗爱享用。
夫妻俩各玩各的,可以说是感人肺腑,催人奶下。
©️2014年电视剧《武媚娘传奇》,高阳公主徐志摩跟陆小曼也是。
他爱嫖,嫖完以后,还要写信给她汇报战况,亲笔。
1931年10月1日,他再次在信上坦白:晚上,某某等在春华楼为胡适之饯行。
请了三四个姑娘来,饭后被拉到胡同。
对不住,好太太!
我本想不去,但某某说有他不妨事。
他在老相好鹣鹣处又和一个红弟老七发生关系。
昨晚见了,肉感颇富。
和老三是一个班子,两雌争某某,醋气勃勃,甚为好看。
那边厢,陆小曼也没闲着。
她有哮喘和胃痛,徐志摩遍访名医不治,终把翁瑞午请出山。
后来,旁人说闲话,翁瑞午便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志摩请来的!
」久而久之,陆小曼离不开瑞午,二人常一起唱戏、打牌、抽大烟。
某日清晨,徐志摩搭飞机回来,见满屋乱扔的流苏、烟头。
走进去,又见陆小曼和瑞午和衣而卧,睡得极熟。
此刻,徐志摩乏倦至极,竟也躺过去,同那二人酣睡起来。
©️左图为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结婚照,右图为1957年的陆小曼与翁瑞午。
志摩死后,二人开始同居我想起[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
是1929年,波伏娃遇见萨特,两人相爱。
但萨特生性风流,不愿为波伏娃放弃「自由生活」。
因此,二人达成「契约婚姻」,长达50年。
萨特公开与诸多女人来往,波伏娃有自己的学生作情人。
但这看似完美的「开放式关系」,实是萨特主张,波伏娃只能追随和承受。
她有女人本能的嫉妒,更向往一夫一妻的婚姻。
因此,电影中有好几个夜晚,都是波伏娃因走不出女人的桎梏而哭泣。
©️现实生活中的波伏娃与萨特,萨特是个斜眼儿就像[准许],也是女人主张,男人承受。
如此看来,一段「开放式关系」背后,要么是操腻了,要么是不够爱。
当然,我更认为是前者。
多年情感,你们彼此熟悉。
渐渐地,你活得像个更年期的许知远,油腻,爱抖搂,也不知道先洗洗头。
交配是公事,完成后,你开始表演三秒入睡的绝活。
如若一直疲软,便顺利成章地放弃,好像从头到尾都在等待放弃。
所以,通过跟别人睡觉唤起激情、重振雄风,是上策。
就如李安的[冰风暴]。
©️[冰风暴],一段震惊世人的换妻游戏乏味的家庭生活,互相厌倦的中年夫妻。
丈夫一直在引诱邻居,妻子对此极不耐烦。
某夜,两人去朋友家参加鸡尾酒会,有个换房间钥匙的游戏。
酒会结束后,每个妻子都可以和别家丈夫结成新欢。
你看,婚姻的同谋性质,也只有在这种「开放式」时刻,才得以展现。
02.老实讲,「3p(Three players)」也是一种开放式关系。
但有个前提:其中的两人,得是情侣或夫妻。
否则,就没有「开放」的必要。
比如波伏娃和萨特。
波伏娃有个俄裔女学生,叫奥尔加,疯狂地迷恋她。
当时,萨特因注射致幻药品过量,引发抑郁。
波伏娃便让奥尔加去帮萨特,度过这段难捱的日子。
三人交集越来越密,渐渐地,萨特也喜欢上了奥尔加,组成「小三口」,生活了一段时间。
©️[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上图为奥尔加和波伏娃,下图为萨特和波伏娃很像[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
是30年代的美国,女学生爱上教授夫妇,于是三人同居,偶尔双飞、3p、sm,关系融洽。
©️[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完美诠释了「三人行,必有奸情」还有伍迪·艾伦的[午夜巴塞罗那]。
男主和女主热恋、同居。
这时,男主的前妻出现。
三人僵持了一段时间,竟构筑起一种奇妙关系。
男主喜欢这两个女人,而这两女人,也互相爱慕。
据说,片名本叫「情迷巴塞罗那」,之所以改成「午夜」,是因这个时间,卷携着男女情欲。
©️[午夜巴塞罗那],斯嘉丽饰演的女生爱上了男主,也爱上了男主的前妻这种开放式,也可称作是「多元性关系」。
来自希腊语πολύpoly,指与不止一个伙伴建立亲密关系,属自愿的、合乎道德的、负责任的非一夫一妻制。
如[天使的性],街舞男孩闯进一对年轻情侣的恋爱中。
女友也想过要分手,但出于好奇,她选择维持这场三人游戏。
©️[天使的性],两男一女再如[巴黎烟云],女友邀男友来自己的豪宅相会,并与闺蜜一起,享受那种在30年代的人看来,非常时髦的三人时光。
©️[巴黎烟云],两女一男还有[三角关系],男女主的婚姻稳定坚固,直到另一个男人出现。
他英俊又深情,女主理所当然沦陷,怀着背叛婚姻的罪恶感。
然而,男主发现,面对那个英俊男子时,自己竟也有小鹿乱撞的感觉。
于是,三人纠葛到一起。
其实,这种多元的开放式关系,中国早在汉代就有。
大将军梁冀,人称「活阎罗」,不可一世。
他还有个老婆,叫孙寿,平日都是跟他分居。
一日,梁冀带回一个叫秦宫的男宠,正要享用,不巧孙寿也看上了。
史书记载:宫年少而有龙阳之资,冀与妻孙寿争幸之。
对此,《后汉书》以四字概括,「内外兼宠」,我以为绝妙。
©️史书记载梁冀肩膀像鸢,眼睛像豺,还斜视(图为梁冀与孙寿)可见,我国也并非如外人所说,有「五千年的性压抑」。
这也不失为重拾激情的好办法。
想想看,放眼望去,床上是六个开心的奶头。
这哪是爱的平分,分明是爱的加倍嘛。
03.[准许]结尾,两个寻遍花柳的人终于决定结婚。
但一分钟后,女人开始后悔。
她流着眼泪说,「我做不到」。
男人转过头来看她,湿着眼眶,戳穿了她的真意,「你不想和我在一起」。
©️[准许],女主的心已不在男主身上,还找什么结婚不快乐的借口其实,在那段开放式关系里,女人已经跌了进去。
就像当年,波伏娃在萨特之外,和一位美国作家保持了长达15年的热恋。
作家给她的戒指,她一直戴着,戴到坟墓里去。
她承认,作家给了她一生最满意的性生活,至于萨特,「他这方面不太行」。
这是开放式关系最危险的部分。
波伏娃穷尽一生,都无法做到性与爱完全分开,灵与肉泾渭分明,何况你我。
当然,也有反例,比如宝玉。
在他那里,性是威胁不了爱的。
他和袭人搞过,同宝钗暧昧,但心中挚爱,仅黛玉一个。
©️1987年《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在梅林中可是,这样的宝玉,世间几多?
纵然有,贪心也要代价的。
想换取更多激情,自然也有更多规则。
就像电影[爱情限时恋未尽],也是开放式关系,但总有人不甘遵守规则,无法控制内心。
©️[爱情限时恋未尽],将开放式关系的弊端讲的很清楚在以性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团体中,你的权利其实被分割了。
于是,你想在别人身上得到弥补,产生权利膨胀的假象。
渐渐,夫妻关系被分担、弱化,无法回归日常生活,终致家庭破裂。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国家起源》中说过:越开放就越受限。
因此,波伏娃从不认为,她和萨特的开放式关系可作为榜样效仿。
但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他们得到解脱,没有义务,没有约束,仅仅因为相互需要,而在一起。
正如[准许]里的女主所说——
©️[准许],开放式关系的好处我知道,你三十多岁,秃头,性事乏味到对着她的奶子唱《大悲咒》。
但你们都接受不了开放式关系,怎么办?
这时,可以选择自欺欺人。
跟陌生人做,怕动作激烈到发型乱掉,就老得抹发胶。
跟自己人就不一样了。
你们熟悉得无所畏惧,甚至不在意彼此的头发已经乱到像个山顶洞人,也不用在完事后撑着眼皮儿想,不卸妆我可能会爆痘。
但无论如何,注意安全,然后,享受人生。
-作者/六姨太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i just wanna say :the body is honest.不要玩火。
男主独自回家,路边的车着火了。
不存在只做一天男朋友,这种蠢话。
你会动心的。
女主受到撺掇之后,觉得确实一生只和一个人make love,太亏了。
所以和男主商量好,去找别人have sex。
她主动跟男主说你应该去找别的女人睡几次,for fun。
女人你在玩火。
女主觉得ok,最起码嘴上是这么强硬,事后和男朋友在床上谈论和别人的sex experience,啧啧啧,这样子,男主已经完全崩溃了。
just different吗?
男主也找了一个送上门来的女人。
相比之下,男主是被动的。
他受到打击之后,和一个离婚的富婆坦漏心扉,嗑药打炮。
最怕就是动了情。
人的兽性是在的,根深蒂固的。
和别人做爱之后,还能如往常一样爱自己的lover吗?
电影告诉我们,不能!
男主和女主最后费了力气收手,却收不回心了。
即使是之前女主心心念念的房子,也挽回不了。
女主离开男主准备的求婚的房子。
最后的最后,所有人都受到了伤害。
人啊,还是没有办法拥有soulmate这种东西,嘴上说着不在乎,我们是灵魂伴侣,可以随意和别人上床,可是心里的嫉妒和占有欲,一旦有人动了一点点真情,就会肆无忌惮的疯长,拔不掉根。
所以,一是当断则断,二是感情没办法坚定到和别人上床也不care,就不要留这种可能性出来,把这种想法的小苗苗掐死在摇篮里。
像之前《昼颜》当中,女主也是这样,陷进去之后,无法脱身。
明明是最不可能出轨的人却在一起了,最后还是动了真心,搞得支离破碎,却还是努力维持最开始的样子,像在圆一个谎。
都市年轻情侣安娜和威尔感情深厚,虽不是青梅竹马,但相识与大学校园,一见倾心,异常合拍。
但就在威尔准备求婚之前,朋友建议他们还是应该多接触一下其他异性,以免错过了人生最经常的时刻,随便可以检验下他们坚不可摧的爱情。
婚前一试爱,发现对方并非最爱!
婚姻不过就是你情我愿的资产合并安娜当做玩笑,可只爱过一个人的威尔却听了进去。
于是两人约定,在对方的“准许”下,对方可以外出猎艳,体验不一样的两性生活,为他们的爱情增加色彩。
都市爱情小品《准许》 (Permission)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听上去匪夷所思,但其实每天都上演的俗套故事。
婚前一试爱,发现对方并非最爱!
婚姻不过就是你情我愿的资产合并在婚内或者婚前出轨的事情多如乱麻,一个继续演,一个装不知,婚姻可长长久久。
到最后,大家默认,身体和灵魂可以分离,爱情和肉体可以绝缘,所以《准许》讲述的故事,不过是把日常生活进行了提炼,做了些极端化浪漫的影视呈现。
婚姻究竟是什么?
爱情是否需要婚姻来提供保障?
婚姻究竟是爱情的终结,还是悬崖勒马的筹码?
李银河预言,不科学的婚姻制度终究会解体,人类恋爱和肉体关系将彻底获得自由,男女两性组织结构,家庭的定义将发生绝大的改变。
《准许》没有野心挑开社会层面做宏达的叙事解读,仅仅落脚两队具有代表性的情侣展开了这个爱和性的故事。
威尔和安娜开始施行他们体验计划。
姿色卓越的安娜很快在酒吧得到了众多男性的暗示,很快一位年轻的歌手打动了安娜的芳心,虽然内心抗拒,但身体很诚实,加上威尔给予支持,安娜和激情似火的歌手很快就谁在了一起。
婚前一试爱,发现对方并非最爱!
婚姻不过就是你情我愿的资产合并安娜无数次想断开和男歌手的关系,但那种新鲜感仿佛让安娜打开了全新的多彩世界,她沉迷其中。
婚前一试爱,发现对方并非最爱!
婚姻不过就是你情我愿的资产合并比威尔更好的“活儿”,比威尔更浪漫的平常,比威尔少了占有,没人逼她用婚姻承诺爱情。
安娜在对方那里体验了紧密又松散的一种情感需求。
她可以随时到来,又可以随时离开。
歌手给了她足够的时间,双方都保持着默许。
知道感情升温到快要吞噬掉掉安娜最后的理性防线,男歌手希望确实关系,安娜最后退缩了,离开了。
婚前一试爱,发现对方并非最爱!
婚姻不过就是你情我愿的资产合并男歌手斥责她说谎骗自己,安娜丢盔弃甲,匆忙而逃。
威尔没有感到安娜的变心,但他内心的嫉妒之心不断膨胀,他也开始全新的体验,一个离婚的中年妇女向他抛来了绣球。
婚前一试爱,发现对方并非最爱!
婚姻不过就是你情我愿的资产合并一个在找父亲,又在找儿子,需要照顾,同时藐视男性权威,施展母性力量,而威尔对于这位风韵犹存的女性来说正好合适,外表从满男性荷尔蒙,内心却是脆弱的小孩。
两人的忘年恋,逗趣又深刻。
威尔和安娜在各自的准许下,越走越远,心中隔阂越来越深。
安娜一次又一次的“我爱你”,软弱无力,不过是一场场自我催眠。
婚前一试爱,发现对方并非最爱!
婚姻不过就是你情我愿的资产合并在最关键的时刻,两人同时离开了另一个世界,回到了两人熟悉的共同世界,他们忘记了过去,继续开始。
那个晚上,威尔装修好了家,给了安娜钥匙,递上戒指,安娜说了“愿意”,一切水到渠成。
可当威尔信心满满的带着安娜来到新家门前,安娜顿时感到恐惧,不安让她迈不开退。
威尔哀求有愤怒的要求她进屋子里去看看,去看看。
婚前一试爱,发现对方并非最爱!
婚姻不过就是你情我愿的资产合并安娜告诉威尔,家太美了,可一旦自己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
安娜痛苦离开,威尔落寞的孤坐在新家门口,屋子里光亮耀目,空荡冷寂。
《准许》没有合家欢的结尾,而是用了一个低落剧情闭合了主题,完成了故事,情感上的翻转给剧情高潮制造了揪心的冲突。
故事结尾,威尔“长大”了,安娜“觉醒”了,两位主角的顿悟是,情感不该有任何占有或者强求,婚前一试爱,发现对方并非最爱!
婚姻不过就是你情我愿的资产合并安娜发现,在威尔之外有更好的存在。
这不自私,也无可厚非。
感情太需要你情我愿,中途离场,半路下车,人生不会因此停步。
《准许》在两位主人公的纠葛之外还设置了一对男同恋人的支线故事,作为安娜和威尔的闺蜜和好友,两位男性恋人因为收养孩子的事情渐渐疏离。
结尾,一人虽然默认收养,但对方认为,默认不代表喜爱,他希望爱的对方发自内心和他达成一致。
婚前一试爱,发现对方并非最爱!
婚姻不过就是你情我愿的资产合并最终,两人也以分手告终。
《准许》一直在试图揭开情爱的秘密,影片希望爱情应该是来自内心的联结,甚至不允许妥协的存在,那是一种极致情感的追求,没有拖累,甚至少了责任,没有承诺,不带占有。
有人说,这是一种城市年轻人对于情感的病态要求,但也许多年之后,但人类的情感要求可以用其他东西替代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结构组织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夫一妻制目前就已经被证明是不符合人性的,只是一种善于管理的社会的制度而已。
一纸婚姻让人们做出了承诺,把对方的准许当做尊重。
但其实在婚姻之内,欺骗依然能绕过“准许”,以此满足自我的欲望。
所以,婚姻关系,一纸合约,只能成为法律上,两人的资产合并证明,而并不代表情感的瓜熟蒂落。
当我们在婚姻内遇到更好生活可能,更需求的另一个人,另一件事需要终止现在的婚姻关系时,你会如何去对待呢?
婚前一试爱,发现对方并非最爱!
婚姻不过就是你情我愿的资产合并《准许》划开了一个口子,把我们引入到了另一个世界的门口,答案还需我们自行去体会。
至少在当今现实来看,人类无法再肉体和精神上完全分离,先性后爱,有爱才有性的问题始终无法一分为二,由此及彼,正确排序。
这,也是爱情难以把控和掌握的一种奇妙滋味吧。
最后说下演员上的亮点,大表哥丹·史蒂文斯出演了男主角,文艺女神丽贝卡·豪尔再次激情出演,更有趣的是,丽贝卡·豪尔现实中的丈夫在片中出演了大表哥的好友,一位痴情的同性恋者。
丽贝卡·豪尔的准许真是值得玩味。
吃饭的时候看的,做爱场景挺多的,但我看的波澜不惊的,一定不是因为我清新寡欲快立地成佛了,首先考虑导演拍摄手法问题,其次考虑演员不够敬业。
本片探讨开放式关系的可能性,主线一对相爱多年的异性恋,副线一对gay。
这是在试探人性啊,无数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性的底线就是没什么底线。
导演收尾找了一个非常刁钻的角度,将一切归因于人在感情中的成长。
我却更喜欢中途“工具人角色”教授的那句话:“What do you want, Anna? Get it together.” 想清楚想要什么很重要,很多东西存在内在的矛盾冲突,想既要又要还要,那就贪心了,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这个问题,本来有很多纠结和矛盾的点可以做更深入的探讨,即便不做分析,仅仅是把这些问题在电影里抛出来,就足矣敲的一般观众脑袋瓜子嗡嗡直响了,但这导演还是太保守了,格局贼小,立意又不深,拍不好sex也拍不好love,要你何用?
我最近很惶恐,刚好看到罗斯和瑞秋分手,近两个月跌宕起伏,隐隐觉得任何感情都没有想象中的简单,永恒。
好像就是你以为的你以为就是你以为?
然后以为上天会随便赏我一个答案。
果然如此。
安娜和威尔天造地设,或者青梅竹马一生一世独一无二的梦想生活。
但是不作死就不会死。
爱情这件事好像在他们那里不刺激无波澜。
所以人们总是追求更准确更深刻的答案,我不要你因为只有我而选择我,我要你因为爱我而选择我,那么我们定义爱?
就是历尽千帆之后发现你还是只爱我,那么我们就在一起。
因为我们都相信真爱永恒。
相信我们的爱情真爱永恒。
他们做的不是弱智无聊的脑残考验,而是一个看似信心满满的生活小品。
后来,你看,不是真爱不永恒,而是我们对真爱的偏见有误解,我们从来不是因为only而forever,而是因为you而forever,在尝试将爱和性分开,高估爱情,以为自己拥有的牢不可破的真爱体验,直到换了个人才发现,我们的感情就是如此脆弱,就是如此。
好像这和我们理念上的开放与否无关,而是在一对一的关系里,从来容不下其他,忠诚和真诚缺一不可。
但是这又和开放性关系不同,或许每一段开放性关系的主体都是看清之人,是先看清自己然后早已看清爱情的人,我们和松下总统不一样,他那段开放式关系,他游刃有余且清清楚楚,所以我们所做的并不是尝试开放性关系,所谓的摩擦,而是在讨论自己的真爱永恒和爱在来世,我们都是普通凡人,别做神仙都不做的事。
但是导演提出了问题,但他没有解决,他把一个简答题甚至是论述题,拍成了填空题,问:一对相信真爱无敌的情侣在挑战爱情的同时会不会不得善终。
他回答的是:会。
即使他的回答构图漂亮且下笔清晰。
但是他所陈列的这些原因都浅显而直接,比如爱情脆弱,只是需要一个风情万种风流倜傥的乐队主唱,只是需要一个画展上惊鸿一瞥的男人,准许这件事,好像给了出轨的通行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将一个接近于拿到学士学位的女音乐史学家不想要自己的学士学位证,然后好奇和冒险占满了她,或许后来不是爱不爱威尔的问题,而是,她渴望另一种生活,她真的不想要学位证。
但是或许再过五年,八年,十年,安娜会发现,你看转一圈,还是威尔。
但是电影只拍了一年。
他只敢断言分手,都不敢相信重逢。
他不信爱。
所以我总在想,走心的情侣最后要终成眷属,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或许不是爱能解决的,是关于的爱的其他话题,比如生活,比如底线,比如成长,比如那个酒吧服务员对威尔说,你尽可以在这里降低标准的撩妹。
比如你对这段关系的包容度是多少,是你尽可以犯错伤害我,但是我相信,爱能解决一切,包括这个阶段,你不爱我。
但我仍然相信,以后你会。
这虽然是他们自己为难自己,但是却是把他们终将面对的爱情问题提前提出来了,或许5年后的一天,安娜醒来发现,我这辈子只和这一个男人在一起过,或许那时候再分手,更彻骨。
你看,即使我们在确定生活之前,经历了任何一种生活,我们或许都不能确定自己喜欢哪一种,最深最重的爱情总是随着时间成长而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生活随便一个劫数抛过来,我们或许有机会握着爱人的手说,我们有彼此,但是当我们自己想着,他的手握的牢不牢,那不过还不是爱,因为这里的信任不足,但是当我们想着我们牢牢握着双手,便可以为所欲为,那是作死。
相比性与生活 这部剧讲的表面是“开放式关系”对于这种关系已经有很多讨论和解析了 说到底是一种关系模式 而我更想探讨电影两人关系本质(或者对于我们多数人而言 所谓的一开始“比较才能得到答案是否为真爱而言” 我更信奉真爱是我们个人与对方选择的共同结果 我们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花在某人身上 这才符合对方在我们心中重要地位的具体表现 加上一旦脱离于对方察觉沟通的互动 就脱离了增进原本爱侣感情的初衷 对于爱情 在我的认知来说 是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中 相遇相知相守相爱的依靠 去不断质疑去原有的关系本身就不是我们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期望 了解自己的欲望 底线 认知的界限 才不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的漩涡 无法自拔 至于如何尽量避免发生男女主的情况简单说一些 确定关系前想想对自己的吸引力在某几个方面 这几个方面是不是在未来都是常态 至于未来比较更不值得一提 人都是可以改变的 本人更偏好有冒险探索精神的人 毕竟维持感情活力是一生的事 而男女主犯的最大错误的一点 就是拿过去未发生的选择-与其他人在一起(注定不会变成现在的人生路线)作为当时他们之后的选择(与他人打炮)来证明他们注定在一起(是真爱) 本身就是不符合他们自身的感情观(1v1) —说人话就是第三者和我身份互换 你是否会抛弃原本的伴侣来当我的真爱 男女主思考来这一层 估计也不会那样做了吧
通过与其他人做爱,弥补只经历过彼此的遗憾so great男人经历过还能回头,而女人一旦经历了就无法回头大概这又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吧非常扯淡的行为,不知所图2017年的片子啊,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一部电影有时候,有些事,从别人身上汲取教训才是更聪明的做法这大概也是一直追求的不要第一个女朋友就结婚的意义所在吧
愿准许他人,也准许自己。
准许题目点名了全片的目标和过程,即人如果开始探寻自我,那么将会改变约定俗成的观点。
看似是对另一半的准许,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准许——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那为什么我们需要对自己准许呢?
—————————————————————————————————————————————全片没有展开,只围绕一个观点:真爱不是唯一的。
但这其实只是一个壳子,也是大家诟病的地方。
本片实际上是接着爱情的故事探讨自我觉醒。
开篇30岁这个地方点了题,不是特别明显。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爱情,和他/她想要的,理想中的自我,理想中的生活,有很大关系。
爱情对象可以说是一个镜面关系。
所以看得时候大家会觉得莫名其妙。
这一点在两对情侣中,尤其是男男情侣中明确提到了,霍尔Hale想要孩子,但他最后拒绝在一起的理由是,对方不想要。
这就是建立在本片假设的观点上:真爱不是唯一的。
可以看做是这一观点的假设性实验,在真实生活中,情况要复杂得多。
而全片在多处,尤其是开头(可能后来导演累了XD),采用了舞台剧,以及人物追光的设置。
如果能统一这个做法——戏剧化的呈现方式,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赞赏或者认同。
但导演比较贪心,又想把生活的真实性加进去。
—————————————————————————————————————————————言归正传。
既然是对自己的准许,就要说到理想的自我。
这实际上是和传统观点对话的过程。
擅长拥有的不一定喜欢,喜欢的不一定去做。
建立一个具有价值的事物,然后说这不是我要的。
这样做可能会引来仇富啊……本片中,男女想要突破的是,真爱唯一这个传统观点。
男男却相反,最终在真爱不是唯一上,却反向形成了必须有孩子这样的传统观点。
(这可以说是建立在gay这一特殊群体实际情况上的,比较乱,非世俗。
)这样的设置,也是许多观众诟病的地方。
实际上是做一个,非主流人群的反向处理。
也是自我觉醒的一种,即虽然性爱取向是非主流的,但价值观是主流的。
也是一种自我觉醒。
准许自己成为群体中特别的那个,准许撕破那个精心准备的假扮生活寻找真实自我。
所以全片的重点提到了两次过家家,女主和胡子男里斯Reece(女主现实中的丈夫),作为观众面,点出了对方在过家家——这也是两重意思,1太过理想化 2 实际上指的是世俗(所在主流人群)灌输的理想。
全片以装修的新房作为象征。
而人物的象征性意味,或者说设计痕迹,也特别重。
男主做的所有事,未必是他自己想做的,而是为了女主而做的,为了他们“理想”中的生活。
男主合伙人里斯Reece指出了,他只是个业余的。
女主同样,因为现实原因改变了专业方向,研究音乐史,但这可能也并不是他想要的。
男主作为辅助的那方,主旨是释放。
主要是用了行为上的吐口水,重做支撑,发火锯木头,和最后房子前的骂脏话。
这里暗示了男主的SM倾向。
借由他的出轨对象-成熟女引出,但成熟女在他这里是M角,在离开他之后是S。
这里不做讨论。
女主作为主导,主旨是共鸣。
采用了古典和现代音乐的对比。
主要用,女主在出轨对象主唱家,用合成器演奏了巴赫的法国组曲,论文被导师说从一个学者像一个表演者,最后在音乐厅演奏等表现。
可以看做是传统和当下的碰撞。
对价值的重新思考。
一个一直在浮空寻找,一个人一直在落地完成。
一个人找到自己想要的,一个人为对方活而不得,两组情侣都是这种模式。
两组人先后提到了成长。
他们认识到了新的自己,舍弃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
这种努力大部分是在生活上的,使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努力。
挣扎之后他们最终准许了新的自己抛弃旧的自己。
这种改变进而影响到了爱情——实际上影响的是关系,而并非感情。
这和生活中一样,通常人们生活的改变,也伴随这感情的改变。
问题在于我们很难知道何时会发现新的自己。
本片的败笔之一在于,准许对方出轨的噱头没玩起来,涉及面太窄;而生活对他们的影响又提笔太少。
这里可以做一个设想,如果是本木匠传记,理论上来说木匠也能做出音乐家的韵律,那很可能男主并不是想做木匠,这只是他价值的一个体现。
而女主也许因为胆量或者天赋原因,放弃了演奏。
这两个人和他们所追寻的生活是有偏差的,两个热爱自己生活的人不会如此。
而且导演别有用心的,让导师说女主其实是很有学者才能的,增加了她原有的价值,又使她并不在意。
这和她拥有美好生活,并不在意是一致的。
故事开头的时候,提到了一点,男主对女主旧恋人的不屑,他是不认可对方的,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他对女主想要什么是缺失关注的,因为他可能连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据他自己说,以自己的合作伙伴/室友为榜样。
而很微妙的,他对女主后来的出轨对象是认可的。
这里导演又故意设置了一个人物,大表哥是花瓶,心好传统又落地,但扛不住思想简单。
女主可能不是绝美,但胜在气质和内心,有的时候又变得理想化。
这样工人+女大学生的脸谱化设置好像很常见。
等等,女大学生难道不是看上了工人可口的肉体吗?
不,这具肉体更加是中看不中用。
此wood非彼wood,导演是不是皮了一下就不得而知。
可以说一个是追求现实生活的,需要实体。
一个是追求精神生活的,需要理想。
两个人可能本就不一样,却又因此相互吸引。
但因为人类整个文明,艺术包括电影都是建立在精神追求上的,所以……由此想到阿凡提的故事,大概是这样:国王问阿凡提,智慧和财富,你想要什么啊?
阿凡提说我想要钱。
国王我就不一样,我想要智慧。
阿凡提:人缺啥要啥。
国王:……那么要较真,实际上是因为女主想要理想,却没有实现理想的勇气。
而男主说,我要最好的房子,但又缺了点什么更高的需要。
本来一个带队,一个执行这种搭配是不错的。
奈何人想换个生活时,通常不是从自己下手,而是从感情开刀。
不过这同样是本片的主题,自我的重生,哪怕是三十岁的我们,依然幼稚,迷惘。
……同样有看点的还有夕阳恋。
突然想到如果改成国产剧,男主应该会造个钢琴给女主吧,完美结局。
外面有千千万万想要肉体,想要房子的女人,你偏偏喜欢这个理想的学生妹。
这么想来,两个人都挺单纯的,这也和初恋这个设定相符。
生活中,这种因为所求不同,又或者一恋就是若干年,不好不坏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本片是建立在一个相对成熟的议题上的:追寻想要的生活,要比追寻想要的感情,是件更重要的事。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者做出了妥协,后者就不会完满。
两个人的美好生活,首先是两个美好的生活,这应该是相对现代的一个观点。
但做起来是相当困难。
可以如此:1+1 夫妻店,一个当脑一个当手,两人开个琴行,男主选木头造琴调率去进修下,女主弹琴表演,不懂的带带男主不要嫌弃人家。
2+2,两组人,分别为合伙人,女主+弟弟,音乐人园艺店。
男主+室友,家具店。
男女给对面生孩子。
同理,也可以男主找个思想型合伙人,女主找一个执行力合伙人,生活和家庭分开,也满足个人价值。
但这种结果,都是我们直接给的。
他们要的只是自己来一次试试。
人生,也许要的就是自己把握,自己探索的过程。
—————————————————————————————————————————————本片的结局基础,可以说是建立在这样的观点上:我要找的是和我追寻同样生活的人(三观一致),而不是为了我而改变,而存在的人。
即使我们拥有的是大部分人珍视的东西,即使我们付出了一切。
这可以说是和观众感性观感最大的冲突。
可能生活能吃饱就不错了,你还在那里讨论要吃点啥,有点不如食肉糜的感觉。
不论好不好,全片中表现最有力的,可以说是女主接受了求婚,并且在房子外停住,并改变了主意这个情节。
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特别开心的生活,求婚和房子这么两大诱惑,为什么就不要了。
女主说了,如果留下就是永远。
但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没有希望吗?
我想是相反的,因为女主现在知道希望是什么了。
所以她没法继续过家家了。
这让我想到,生活中某时,再离经叛道的人,也会想要拥有属于自己寻常的生活。
却又因为还是要走自己的路,只能舍弃。
这是一种非常舍不得,但又必须做出的选择。
有时候你不想选,别人也会帮你选。
这里就顺便提一下,本片的缺点。
这种五味杂陈的内容,最好是有夯实的文学基础。
而导演兼任编剧,这类作者电影,通常比较抽象,符号性较强。
生活的素材不足,那种说不出道不明,又发人深省的味道就会少两分。
—————————————————————————————————————————————想到生活里,父母,朋友,有些人也许准许自己,生活可能会完全不同。
但想回来,如果一个人不想知晓更多,只想活在旧生活里,为了他人而活,好像也没法说他不好。
力气就那么多,想用在哪里自己看吧。
准许是一个自由的开关。
准许他人坏,准许自己懒。
目的性太强有时候反而看不清楚。
可也容易和纵容混淆,纵容滥情,纵容出轨。
由此想到,我们的成长环境。
对准许始终可能处在又爱又恨的状态,我们向往自由,但又在这种不自由的环境中渐渐失去活力,厌恨错误和失败。
和上一代人争取自由,又对下一代加诸判断和限制。
在这种公共空间和个人行为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人们把感情自由作为了最后的根据地,但又深深地痛恨自己这种行为。
怎么由恨,转向爱。
怎么由专治转向自由。
并不完全是一个外部问题,一个环境问题,时常又是一个内在问题,心理问题。
可奈何不是境由心生,而是心由境生,既去因爱而追求,对抗那些不认同的,又如何不被自己的过去,不被恨反噬,是一件轮到自己做时,好像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的事。
愿准许他人,也准许自己。
看了电影准许,最后女主看了一圈风景之后不要男主了;想起来上次看单身指南,女主看了一圈风景之后,想回来却发现已经没有了曾经的位置,似乎只要离开过,就不再会有回去的可能。
其实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在确定一段关系前都会担心这是不是那个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当这个答案从来无从比较的时候,他是对的人么?
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而做了决定之后又开始思量后悔,我的一生就这样了么?
周遭的花花世界诉说着无数种可能,想要尝试的新鲜鼓吹着欲望在骚动。
可是人生只有一次,认定了就走下去,诚然我们是会担心荒废了这一生的可能,但这个世上本就没有尝试这种东西,除非做好了放弃现在重新开始的决定,不然哪怕两个人说的再好,也不要去做无谓的尝试。
另外,丹丹龙那么帅!
那么乖!
那么可爱!
那么顾家!
那么爱女主!
为什么不要他啦!
瞎了嘛!
闲来得空,将下载了有些日子未来得及观看的几部片子调出来赏阅。
在连续终止了几部观影未及半个小时的片子后。
看到了这部《准许》。
片子叙事节奏还算不错。
小细节很有味道。
尽管在男女双方出轨的同步设置上稍显斧痕。
片子拍得很像一则有关两性关系的寓言。
能够触发很多联想和记忆闪回。
个人认为,故事里的人和事发生逻辑还是很真实的。
也唯其如此,它才触碰到大多数人的敏感神经。
无论中外人士,恐怕摊上谁,这种绿帽子都带着难受。
这恐怕也是它评分不高的原因。
毕竟这都是许己不许人的事。
一句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用在两性情感世界里再贴切不过了。
片子最后,安娜拒绝了威尔的婚姻锁定。
以逃离般的姿态闪避。
正是这种心理支配的结果。
客观地说,在两性世界里,男人、女人都是极度自私的。
所谓忠诚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命运的禁锢。
一旦上帝为其中一方打开了上帝视角,让其看到了七彩拼盘更多的颜色,无论男女恐怕都会是欲罢不能的。
这里或许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或说造化)。
男人们恐怕都有帝王情结。
女人们也会是武则天控。
因为情欲这支心中猛虎着实不好管控。
片子中由于人文背景的迥异。
西方人的行与思已经够惊世骇俗了。
但最后导演还是让威尔自欺欺人地演了一个失败的童话煽情桥段。
以结束这场荒诞而又悲怆地两性测试。
片子很直观地标榜了一个残酷的真理。
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是在不同的标的感情中成熟甚至是性技巧或说是性激情的升华。
安娜初次出轨归来与威尔研讨差异性体验时的喜悦及威尔那种深深的失落感,令人仓皇。
当威尔与女富婆做爱时情不自禁地向她口中吐口水。
这是威尔与安娜做爱时所无法体受的。
看到这一情节的设置。
甚至使人强烈感觉导演原本是想表达“颜射”的,碍于电影尺度的表达,才做了这种有些不伦的更改。
心中的魔鬼一旦释放,维系纯粹爱情的忠诚度便灰飞烟灭。
有趣的是,导演还在那对同性恋情侣之间设置了同一投射。
那个同志中的娘炮居然也玩劈腿,同时伤了两位男同志的心。
在爱情世界里,维系纯爱的忠诚要靠节制欲望。
不幸的是,诱惑总是摧枯拉朽。
多年前曾结识一位绝色美女。
用文字描述她的美色是苍白的。
在她身边总是不乏官贵追求者。
美貌给她带来外商巨额订单;使她的业绩雄踞公司业务部门之首。
即便离职后自主创业也依旧是如鱼得水。
关于她艳遇中的许多情节都极富戏剧性。
在机场候机时的一个惊鸿一瞥,为她赢得了某老总热忱的升舱的礼遇。
凡此种种。
而她的婚姻亦早早触礁。
情感世界就是走马灯似的替换人设。
曾经某时,亦听到她貌似自醒似的自我剖析:曾经某位前任轻蔑地对她说,你也就是有着一个光鲜的职场外表。
其实你本质上就是个婊子。
这位美女也曾感慨,每一场风花雪月之后,感觉就像相似的场景,相似的过程。
相似的对白。
相似的结局。
唯一变化的就是不同的人。
看过苏童小说的人可能都有一个醒目的直觉。
他小说中的性描写极其粗鄙、陋朴。
曾经纳闷,那么一个貌似腼腆的书生气十足的作家怎会心中如此狂野。
后来偶然看到一篇介绍苏童的文章始知原来其婚姻是初恋。
和这部片子中的威尔很像。
光凭主角的颜值也应该多一星,有大表哥这么帅的男朋友还要什么自行车!(虽然男二也帅。)一部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的电影。
感情真是可怕的事情,因为完全无法掌控,尤其是女人
什么can’t account for growth不就是大家都不够cool enough for open relationships咩 别再让大表哥演秒射男了!
女主有病
总是在电影里让我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匪夷所思的性幻想,感谢电影哈哈
安娜和威尔从小青梅竹马谈恋爱到30岁,彼此都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唯一,在渐渐失去激情的时候开始尝试与陌生异性爱爱的体验。丽贝卡这些年特别喜欢拍现代社会下各种两性/家庭关系冲突的电影,反映当代年轻人的通病:自我、焦虑、渴望理解。与2015年《跟别人睡了》组成姐妹片。
烂片一部,又没美女可看
愚蠢的人类居然挑战人性,摊手
愚蠢的人类系列
大概只是找到了顺应的借口提前回归本我 人性本如此 瘦了的大表哥真是颜值100分!
这完全就是一出玛丽苏女主偶遇高富帅趁机摆脱奇葩前男友的励志鸡汤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分手方式:亲爱的,咱们开放式关系(Open Relationship)吧?
no zuo no die,why you try?作死的两人。
难得的靠谱剧情,悲伤
需要勇气才能面对真正的自己啊
观看的过程中一直试图去判断对与错,但到头来不过都是个人的选择。有些人注定需要不断尝试,有些人安居牢笼,都是命而已,只是那与看似的幸福如此接近却只是在门口匆匆看了一眼转身离去,还是让人伤感。欲望就是潘多拉的盒子,还是不要打开为好,不然谁也无法全身而退吧。这支小品,我觉得蛮好。
浪费时间。
为什么不敢給五星呢『准许』以后,哪怕就是一次可能雙方就已经心猿意马🐴了开始,妳艹妳的,我艹我的,各取所需,自得其乐,真的是把女人的阴道打开了你想让她合上已经不可能了。你们『准许』了一次,可能已经默许了若干次的操操操,舒服的可能不只是肉体还有那精神的G点的触动,接下来各玩各的……
任何对这个爱情小品的评价都可能剧透。【以下剧透预警】婚前试爱,爱情中的分手是成长。本片不信任婚姻,甚至不相信任何长久稳定的关系。肉体出轨只是引子,下一步心灵的碰撞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虽然有大量床戏但基本都聚焦在事前事后(美男歌手躺平的阳物轻鸿一瞥)。本片呈现了现代亲密关系中的混沌现实,青年恋人们仍在不断理解学习。幽默超过情色。警告:在对开放关系、多性伙伴没有足够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请不要轻易尝试。
精致的小品电影,有点儿复古的法国中产阶级电影味道。中外分都很低,但我直觉会喜欢,结果真的喜欢。敏感、微妙、有趣。主配角都非常棒,且养眼。几个全景的固定镜头很美。原声音乐雅致。角色造型也都时尚得恰当好处。有意思的是幕后导演、演员间实际的感情关系。
剧情演员都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