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也有看过一些人与自然为主题的纪录片,但没有哪一个能这么打动我。
作为一个感性多于理性的文科生,比起BBC、CCTV频道那种冷峻、客观向观众输出大量知识点和数据的风格,这部纪录片所传达出的温情与怜悯更打动我,这些年一直有在救助流浪动物,因此我也深信万物有灵。
一共四集,几乎每一集都有泪点,特别第一集牦牛故事线泪点更是密集,野牦牛与牧场主的冲突、小牦牛之死、母牦牛离家去找被卖的小牦牛...几乎每一幕都精准的踩在我的泪点雷达上,真的是哭的停不下来,众生都太苦了,怎么能这么苦啊。
片中的山民信奉山神,敬畏大自然敬畏动物,他们认为野牦牛是山神的家畜。
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一种最淳朴的信仰。
自然一直是强大而浩瀚的 ,无论人还是动物都是渺渺沧海中的一粟,自然这个大环境其实就是广义上的山神,它护佑着每一个生物,但却对终生之苦无能为力,因而山神创造了人类,由人代替山神去怜悯这些野生动物 。
怜悯,是本纪录片一直在传达的主要感情节奏, 纪录片中的每一集,都有那么一伙人在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努力,在尝试救助动物却屡屡失败时的手足无措、在感受到生命的呼吸与心跳的欣慰与欢笑...动物是一面镜子,它是我们窥探自然界的窗口,也是人类与大自然的链接,它同人类同所有的生物一样,也有情感与需求,也都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看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如导演所说:“没看过不会有损失,但看了之后,会对野生动物多一些了解,也许人的生命就会开阔一点,原来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中要大一些,丰富一点。
”
7.31看完第三集更新看完前两集本来打了四星,第三集看完气到了,文案扣一星。
————第一集总体来说挺好的。
就是有的地方看起来有演的痕迹,有些尴尬,比如和小牦牛打雪仗,感觉这个情节很没必要,虽然可爱,但是…日常他们真的会做这些事吗?
还有文案有些小地方不明所以,比如昆仑退却了,可能因为他对小牛的怜悯,怜悯为什么会退却,有些不明所以。
也可能是我理解能力有限吧。
不过能在国产纪录片中看到这种高质量的作品,还是很惊喜。
在电视上看完了第一集,期待第二集。
希望多些这种题材的电影!
看惯了国外的野生动物,都忘了国内也有很多野生动物了。
😖第二集太催泪了,太难过了,太揪心了。
立马去关注保护白海豚的公众号,国内这种保护意识太缺乏了。
希望多点这种纪录片,让人们去了解这些物种,保护他们,和谐共处。
不知道能做些什么保护他们?
第三集大象拍得太差了,从没看过以公象这种角度讲大象的故事…国王,王子,武则天…讨厌父权制的故事,大象明明是母系社会,却被这个纪录片拍成了父权社会,无语了。
喜欢,欢迎大公象这种台词…已经吐槽无能了。
公象成年以后就要离开象群,和年长的公象生活在一起,被这个纪录片文案美其名曰拯救象群,寻找象群的出路……我服了。
看了那么多大象的纪录片和书,没见过这样的,槽多无口了,真让人失望,文案写之前能不能先查查关于动物的知识,无语。
8.8看完了第四集山神归来。
有点感慨,国内的纪录片,只能是靠杂七杂八的镜头攒起来才能拍好一部纪录片,因为保护动物的意识来得太晚了,拍好野生动物很不容易。
萨满那一段莫名地感动,泪目,原始宗教真的很触动心灵。
很难想象之前居然是“诸山皆有虎”,甚至一百年前还有那么多老虎。
我家的族谱是先祖移居之后开始记录的,据爷爷说刚迁移过来的时候,山上还是有很多猛兽的,之前的村落因为瘟疫已经消失了。
也许千年前,我的家就曾有老虎经过吧。
“当世界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到冈仁波齐时,便有了第一头牦牛”伴随着神思者的配乐,镜头像过电影般缓缓划过,一幅幅壮美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一瞬间就把人拉进这片高原,把你带到那些你曾去过和未曾到过的地方。
当山上刻印的野牦牛图腾随着镜头的转换映射到真实的野牦牛身上,灵性与神性同时降临,仿佛看到远古时代作为山神的家畜它们不屈顽强的模样,广袤的荒野如神般赋予生灵生命,而生灵则也为荒野带来生机,物种的衍化自有它的道理,也许只有始终心怀敬畏才能与万物同在。
就像片中牧民智达家养的混血小牦牛顽强抵抗绳索,山上的昆仑也勇猛而壮烈的向它奔赴而来,最后又仿佛用自己的离开规劝小牛放弃挣扎,而荒原之上落单的小野牦牛因为得到巡护员的救助得以健康的长大,逐渐变得和人亲近,矛盾与和谐在这片土地上同时存在,当自然(动物)的神性、灵性与人性碰面、交织、摩擦,其实我们早与自然休戚与共,祸福相依,千百年来一直如此。
我想看过的人都没法不为自由的灵魂、本能的善良、不屈的精神所动容,不去思考这片子背后所呈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山神的牦牛 众神之地,从历史与人文中寻找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变化,探寻我们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似乎随着人类生活、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冲突性也越来越强,做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好像也越来越困难,但是,这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步,也是作为自然的宠儿必须承担的责任。
野牦牛是西藏荒野的精灵和力量的化身,很久以前,我们的祖辈靠他们走上了高原,现在我们又该如何面对他们?
人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广阔,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就越来越狭窄,纪录片中野牦牛对牧民的影响,与其说是野牦牛的闯入,更应当是野牦牛的回归;人类得到了自然的馈赠,也回馈给了自然许多,也许当我们弄清自然是如何运转后,会给自然带来许多有益的变化,但是显然,我们也带来了许多的破坏,自然对我们的约束力越来越小,我们对其他自然的孩子(其他种群)带来的破坏却越来越大,人类的发展是如此迅速,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改造性也越来越强,而原始的自然生态形成稳态的过程却是缓慢的,因此我们发展必然急剧的影响自然。
从现在的事实来看,我们带来的影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影响实在太快,破坏性也实在太强,既然这些影响必然会发生,那让这种影响的破坏性更小一些也是我们施与者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是一个难题,但我们必须探讨; 荒野生存的法则就是弱肉强食,谁也不可阻抗。
但人类作为超越其他种族发展的一个群体,我们面对的是超越这种底层逻辑的复杂关系。
人类必须发展,但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最终还是要作用到人类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当人们短视个中关系时,便会造成无穷无尽的灾难。
我们必须跳出一心求发展的逻辑,找寻新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也许发展会慢一些,但的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我是一个喜欢看自然纪录片的人,也是一个喜欢将各种动植物拟人化的人;这种拟人化的行为,恰恰是我们超越了其他种族的证明。
我们通常认为我们的情绪是超越了其他任何生物的,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的确是如此,但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我们与其他生物间的情感,也应当当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看待,这种情感是复杂的。
我们对牠们有着源自血脉的崇拜,也有着来自强者的悲悯,更有着相互冲突的憎恨,从牦牛昆仑的眼神和被交易的小牛的血液中我分明看出牠对我们也是充斥着各种情感,也有不屈,也有悲悯,也有憎恨;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真的需要和牠们共情,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还会像我们的祖先一样,需要靠牠们站立在自然界的疾风骤雨中;
牦牛昆仑——人类,真的需要感谢自然的馈赠,用实在的行动。
“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的物种,都是存留于世的神迹。
”来自一个学弟的推荐,是一次跟人全程交流且他懂我在说什么的观影体验。
就是说,在身边人中碰到纪录片同好太难得了,第一次嗷这部片子是我看完之后真的会感觉拍得很好的自然人文类纪录片。
野牦牛,那头出现在《极地》开头戏份不足五分钟的野牦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那时的遗憾在这里得以补偿。
一整集都在讲野牦牛,看多了真的觉得肌肉发达的他们也极其眉清目秀让我觉得伤感的是那只在卡车上挣扎撞断自己的角而大出血的小牦牛,他身上有野性的基因,他不甘自己被装在一个小笼子里卖掉,他的勇气是令我肃然起敬的。
我国对于白海豚的保护,算是些许治愈了我当初看海豚湾的的创伤,在我们国家的东海南海地区,渔民喜欢他们,有志愿者保护他们,在近海的海域,在他们的家,与人类和谐相处,真令人开心。
就是吧,那个白海豚观光旅游服务,真的不会惊扰他们的正常生活嘛?
如果可以尽可能少打扰,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亚洲象这一集,刚好最近在看《王朝》2,和非洲象一比较,就会发现生活在西双版纳的象群,受到了更多的保护。
会有人记录他们的生活轨迹,他们偷吃农民的庄稼很少有人因此伤害他们。
作为一种生活在离人很近的地方,很容易与人类发生冲突的大型动物,他们在努力生活,人们也在努力给他们提供更适合生存的环境,来自护林员的关爱,很温暖。
呜呜最后是大脑斧,我好喜欢大脑斧!
今天,东北地区的脑虎越来越多了,他们回来了,他们重新在这里安家,诸山皆有虎,多美好吖
本来是在b站首页推荐无意间看到广告的,惊讶于手绘海报的审美,于是点进去,结果看完之后很惊喜!
正片和海报一样美绝的同时,挖掘的人性故事也很惊喜。
片中对野牦牛的近距离拍摄直观的感受到了牦牛的野性和灵性,尤其是两头野牦牛为了争夺交配权爆发激烈的求偶斗争的画面深刻的刻画了大自然的残酷与壮美,配合4KHDR的超清晰画质让人沉浸式感受青藏高原的魅力,这个清晰度简直杀我,甚至拍到野牦牛近景的时候仿佛连它毛毛上的灰尘都看得一清二楚....
导演在镜头的把控上堪称一绝,也让我们感受到全华语班底拍摄的诚意,牦牛群跋涉在雪山原野,高原之下天地辽阔,万物生灵肆意生长奔腾,仿佛让人身处波澜壮阔的雪山荒野之中.....
连配乐都恰到好处的烘托出悲壮的氛围,尤其是野牦牛“昆仑”下山与混血小牛对视的时候,整个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原创音乐+杜比音效这个王炸组合,让人不得不感慨制作的用心。
第一集在震撼中看完,整体节奏也符合我的口味,更加期待后面三集的故事了。
总体来说这纪录片太注重剧情了,并且剧情写砸了。
还有这个刻意搞得中性灰滤镜大可不必……推荐第一集,4分➕,节奏画面配乐情节升华都不错,既有感动又有无奈,既有温情又有现实,动物和人物都刻画得有血有肉,收尾呼应又点题,满分作文了属于是。
第二集故事线有点杂乱,扣题“神”不紧密,结尾像极了高中写作文凑字数,重复拖沓,好抠啊b站那么有钱,时长这么久竟然连水下拍摄都没有…最后升华成了人类的救赎了我服……第三集,很明显导演想表达人与象群和谐相处并且人类主动承担起了对象群的监视和保护的责任,但能不能少一点人类所谓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其带来的自我感动啊🤮太自恋了…从长期来看,人类和大象在自然界中是竞争关系,象群的栖息地与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甚至不同象群间的繁衍交流都由于人类对于经济发展的追求受到阻碍与限制,人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保护象群,与其说是人类对于大自然的义务,不如说是人类的赎罪……全球大象五十多万头,中国的大象才三百多头,而结尾又死了几头……改变象群的命运,只有人类退出对自然的霸占、侵略、破坏、干扰等等,才能达成。
第四集,跟第三集有异曲同工之嫌……东北虎回归,人们激动了,原来激动是因为“神”回来了能保佑“人丁兴旺”……我直接地铁老人手机…………明明只是借助“神”之名,来表达人类对自然濒危生物的自以为是的美好愿景,结果到头来又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繁衍,合着就是个工具虎呗?
不想吐槽了
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的物种,都是留存于世的神迹。
众神之地,并非只在冥冥之中,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地球的每个角落。
去做维持平衡的一环,就会得到神迹的护佑。
这一集主要讲述“中国白海豚”。
中国白海豚小时候会从深灰变到浅灰,壮年呈现灰白,到了老年,则基本变为白色。
本集以颜色为时间线,一方面拍摄白海豚的一生,一方面抽丝剥茧般的展现出,人类活动导致的白海豚的生存环境每况日下。
神话 07:46 本集最惊艳我的地方卢亭:半人半鱼的族群国风式动画+刘琮配音=神话感拉满(琮爷yyds,太对味了,求求他配一辈子的纪录片!
)很好的叙述方式,像是在讲述白海豚的“前世今生”一样,国风动画引人入胜,生生不息的鲜活生命,娓娓道来的声音,融合度100%
和谐渔民用延续了千年的仪式,祈求神灵庇佑此次出海收获多多,也庇佑众生来去平安。
过去的渔民都知道,哪里有白海豚哪里就有鱼群;现在白海豚也懂得有渔船撒网的地方,会有鱼吃。
可如今,人类真的在与白海豚和谐相处吗?
为什么白海豚会追逐捕鱼的船只?
— 因为白海豚越来越难以获得食物。
不仅如此,和白海豚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岩鹭,也生存在因人类活动而被驱赶的恐惧中。
他们迫不得已,在每一次徒劳的捕食中,艰难的生存。
有的得以生存,而剩下的,无声无息淹没在大海里,掀不起一丝波澜。
就像人类对白海豚的救助一样。
广海镇的村民,在烈日下紧紧的拖住被退潮困住的老白的躯干,甚至为其挖出一条泥泞的水道,祈求奇迹的发生。
而另一边,误入内河的另一只白海豚,尽管人们依旧奋力援助,尽管它已经“回头”,也许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生命奇迹,也许是神明的玩笑,三天后,它依旧没有回到属于它的地方。
人们把它葬在沙滩上,无声的的演绎“每一只死亡的海豚都会被大海送回陆地。
”
海洋是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缩影。
一条从深海延伸到陆地天空的食物链,将所有物种串联在一起。
处在金字塔顶端的生物被一层又一层底层生物支撑起来。
他们用自己的存在,昭示着环境的健康程度,一旦顶层生物的存续出现危机,就意味着区域生态已经失衡。
而我们,或许唯一能做的,就是怀着敬畏之心,让白海豚乃至每一个物种,与我们真正的和谐共处。
区别于bbc纯粹的自然科普,众神之地很多的是人与自然的结合,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的中国式浪漫。
画面大气蓬勃,广角俯视镜头和特写镜头的互相穿插,无论是镜头质量还是色彩都属上乘。
牦牛的故事内容更是非常丰富,无论是野牦牛与人类对家牛群的竞争,野牦牛和人类的合作,人类短暂照顾掉队的小野牦牛,还是牦牛在藏语文化中的图腾含义都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说明,令人印象深刻。
“牦牛,是山神的家畜“看到昆仑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个评价很贴切, 它如冈仁波齐般的背脊,坚毅的眼神,奔跑下山时矫捷的身姿都在诉说着他的勇猛、凶悍、强壮,很难相信,有一天真的会被一只野牦牛帅到。
每年夏季的卖牛季开始,是它下山抢亲的日子,对于求偶的欲望,让他从雪山到荒野再到平原,沿着祖先走过的路,来到人类的领地,成为家牦牛群的领导者,留下自己的血脉。
原以为昆仑的故事会就这样结束,没想到后面的故事会这么精彩悲壮。
新的卖牛季到来,本该会一切顺利的套牛装车,但因为一只混血小牦牛的抵抗而变得胶着,也许是体内野性基因的呼唤,也许是对于生存的渴望,混血小牦牛的反抗异常猛烈,而这也将昆仑引下山来。
这里就是全片我最血脉喷张,最有感觉的一段,配合着紧张刺激的音乐,昆仑伫立在山坡之上,冰冷、威严、雄伟而神圣,它的眼神平静而幽邃,这一刻静静凝望着山下的它,其实我很想知道它在想些什么。
当山上刻印的图腾与昆仑的身影逐渐重合,一瞬间,昆仑仿佛成为山神的化身,荒野之上的精灵,它带着远古气息的野性冲进牛群,另一边的混血小牦牛也开始反抗的更加彻底。
“或许是因为远古时代和山神的约定,又或者仅仅是因为怜悯那只小牛”最终,昆仑选择了离开,小牛也因反抗而死亡。
这段真的过于震撼了,混血小牦牛的独自抵抗,昆仑与人的对峙交织在一起扣人心弦,从配乐,到画面,到镜头的调度,再到后期的配音,完美的整个气氛都烘托的非常到位,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图腾文化里会有对牛的力量的崇拜。
在纪录片开头时曾强调野牦牛是山神的家畜,是荒原上最后一批不屈的灵魂,这一切仿若在昆仑和混血小牦牛的身上得以体现,它们血液里野性沸腾,绝不屈服,是真正的被山神所孕育着,拥有山神力量,并以山神为主人的家畜。
亲身去到荒野会感应到自然的神性 万物有灵 众神之地 这立意好
绝美
画面很美,动物很可爱。可惜文案掺杂的主观解读太多了,有些地方的观点就是强行把人类的社会规则强行套在动物身上
「3/100」
如果说《第三极》差强人意,这部带给我的只有失望。 选的动物像白海豚、东北虎,确实难拍,画面少能理解,用人文内容填充可以,本身这部纪录片也是偏人文一些,有大量人与动物接触和互相影响的内容。但是放很多与主题动物不相关,与该重动物生境、食物链不强相关的其他生物的画面我不能接受(看到小鲵满脑子:啥啥啥这都是啥)。亚洲象的常识性错误也很令人无语,纪录片是带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怎么文案写得完全像是个父系社会😅,建议驾驭不了就别揽这个瓷器活。
太少了
20221004带娃看完。大美,感动。中国的纪录片越来越好了。它们,才是中国真正的名片。
片名牛皮哄哄,内里又搞“拟人化”臆测。
极佳的立意。在人逐渐征服自然后,人类社会曾经对神性的推崇已消失大半。我们不仅像现代故事里的文明人,更像失去野性的牦牛。
山神归来
野牦牛,东北虎,白海豚,亚洲象。
一般
很棒。有人说不喜欢这种人类视角,觉得人类过分介入了,但事实就是人类密密麻麻占领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如何平衡人和自然的关系才是我们永远要学习的课题吧。
叙事性太强了,用人的思维来理解动物是对它们的限制与侮辱。
野牦牛、白海豚、亚洲象、东北虎。 画质一流,质量二流。中国纪录片导演莫名其妙的表现欲过剩:动物纪录片不好好拍动物,美食纪录片不好好拍美食,永远不知道观众真正想看什么。拍个纪录片在这煽情讲故事,大学里主旋律课上多了是吧。
每一个经过自然之手点化的物种,都是留存于世的神迹。
学bbc学了个啥啊?不知道是自然纪录片,还是人文社科纪录片?两不像,主旨到底是想说啥啊??还有,纪录片本来就是科普性质的,你又不是营销号,瞎编什么故事啊,还编错了……不要拿人类的那一套去编动物。一盘食物再美,里面带了💩,就是0分
不喜欢人类自以为是的解读 这是生态环境部的汇报片么 感觉想讲的太多 结果全都细碎
第3集确实差些意思,没有拍出林中之象的那种神性。
众神之地被入侵,神却包容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