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跑去美嘉看第一场。
看完以后我就心情难以平静。
联想豆瓣的评分,我都为吴爹叫屈。
好吧,头都起了,我就不怕被砖砸——我就是来“拨乱反正”或者“拨正反乱”的,怎么的?!
我相信,这绝对是吴爹4部电影里导得最好的。
搞笑也笑到了,囧也囧了,槑也槑了,靐也靐了,娱乐效果完全足够。
吴爹说没表情就没表情。
故事是没那么新鲜,致敬是没那么明显,讽刺是没那么激烈,但这电影的出发点就是娱乐,娱乐完了,你还想怎么着?
套用吴爹组里DevilTX最近十分中意的一句话:太认真,你就输了。
坐在我旁边的大概是两个中学生,电影演到大约半小时的时候,她们感叹:为什么我一点也不想笑呢……话音未落,谢娜登场,菜谱一翻开,全场笑倒。
我之前最担心的是这电影不好笑,而绝对不是致敬致得怎么样或者是故事有多么深刻。
因为现在有太多以“喜剧”做外衣的电影让人看了想哭。
而且现在满大街冷笑话泛滥,观众笑点普遍以几何倍数增长,能把人逗笑实在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预告片看得我心惊胆战,因为我发现出现的罕有的几句台词几乎能把人冷死。
幸好现实不是这样冷酷。
至少作为一部喜剧,或者就说是搞笑的片子,《追影》还是合格的。
说故事。
古往今来,寻宝的故事多了去了,往往多方势力牵扯厮杀,最后幸运的捡了半条命杀进洞里,再筛掉那些脑细胞不够、死活做不出寻宝题的,再从天而降一个反派大boss横空抢夺胜利果实,而宝藏本身往往令人大跌眼镜。
能找到富可敌国的财富者,寥寥无几,大部分或金光闪闪或锈迹斑斑的箱子里装的都是些破字条烂布头,或者化成灰的文物,或者下一张藏宝图……总是这样,你搭上身家性命去赌一次博,结果血本无归,倒像被画图的人给玩耍了一通。
《追影》的故事就是这么简单而俗套,讲了一个被讲烂了而所有明眼人都明白的道理,甚至连藏宝图的载体都使用了古代藏宝寻宝历史上最流行的羊皮。
而很多台词更加是直白到让人想去死,比如明月心最后拍着石头哭喊她终于知道她要找的宝藏是一直对她很好很好的大胡子蜀黍。
可是故事的老套并不妨碍讲故事人的心裁。
如果你不去揪住这个老套的故事摇摇欲坠的那颗牙不放,你反而能看见一些露头的新牙。
我个人最喜欢的桥段是古镇长给明月心利用工作时间画了很多花……之后那一段,长弓默不作声地跟在明月心身后,听她夸奖古镇长可爱,然后墙壁上的剪影出现了一小捧明显干枯的草花。
然后伴着两人背影的离开,古镇长花费的那些工作时间,一朵一朵地被丢在回家的路上。
何必去计较故事的新旧。
警匪片永远都是正邪对抗着,爱情片永远都是男女纠结着,为什么我们看了一部,还看下一部?
说山寨。
其实我到今天也不是很明白山寨到底是怎么个意味。
那就姑且放过这条解释,大概出现在电影里面的明星脸们都可以统称山寨版某某某。
要赞一下那三位“成龙”、“李连杰”和“刘德华”。
很遗憾我们只记得他们是山寨的谁谁谁而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名。
世界上一个长相熟悉的陌生人本身就已经够令人开眼了。
这三位倒把特点也都学了个十足,更不要说后来那若干个……“谢霆锋”、“周杰伦”、“李连杰的表哥”……还有“任贤齐”、“洪金宝”、“吴京”……我国果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如果有人看到这些人的时候没有笑,那我相信……那个人……一定是…………不认识“李连杰”、“成龙”、“刘德华”……所以,笑过就笑了,顺带着连李连杰的“壹基金”、成龙的“四脚蛇”和刘德华的鼻音、动作都山寨和玩了一把之后,干吗还要讨论山寨得够不够水准够不够专业?
中国的电影要崛起发展腾飞,也不是靠山寨化的。
明明是只搏一笑的事,为什么非得苦大仇深?
说武侠。
总应该承认这片子打得很好看吧。
向谁致敬什么的我就不清楚了,看来是敬得不好,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拿这个说事。
武侠是一种情怀,没错。
但它同样也是一种载体,一种表现形式。
当它达不到情怀那么高的境界的时候,它作为一种好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不是比空追求情怀而不达要好呢?
更何况,近几年的电影里似乎很少出现“武侠”了,除非有人愿意把《十面埋伏》算上的话……不过要说的是,吴爹说过这片子里没有血,果真如此。
但因此也让大家对琉球美丽女人者的自愈能力产生了小小惊叹……百斫而不死啊……说演员。
演员其实没什么好说的,除了吴爹以外,基本约等于本色演出了。
吴佩慈专门打电话向林志玲学发嗲,可惜后来是配音的。
吴爹的国语大有进步,并且幸好他台词很少并且不需要什么语气……谢娜、房祖名、党浩瀚主要负责搞笑,任务完成得很圆满。
说导演。
吴爹真的进步了很多,片子画面相当华丽丽,叙事也流畅了很多,能把自己要说的东西拾掇到一起了。
这对于他这种思维极端跳跃的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在《自从他来了》里面,他借那个拍什么什么反压迫宣传片的导演之口说了一句话:艺术创作是很个人化的东西。
他亲身实践着这句话,并往电影里丢了不少他非常个人的记号,比如……环保……作为导演,他的前三部作品从票房到口碑几乎每况愈下……究其原因其实有很多,但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那些都是习作。
习作,总是难免水平不稳,始终是在走一条摸索的路。
大家以为他在玩的时候,他正正经经地拍些他想说的正经话出来,结果被人嗤之以鼻;现在,他做的不是“习作”而是“作品”了,他够胆轻松地去玩一下了笑一下了,结果碰上无数正经人皱着眉头一本正经地追根溯源和指摘。
当电影是什么?
又当《追影》是什么?
教育片么?
伦理片?
人家明明白白告诉你四个字“武侠喜剧”,有人就爱那么认真,恨不得把“武侠喜剧”四个字每道笔划都找出点和《追影》不对付的地方来。
太认真的人,你们不适合看这片子。
如果笑完了还要找些写论文的话题,还是《赤壁》比较合适。
甚至有人拿吴爹的“过亿”来说事儿。
还说你不认真?
王晶嘲讽他前三部电影加起来票房才几百万,跟《00狗》没得PK。
但吴爹说,自己看自己的儿子始终觉得最漂亮。
给五星的确有偏心的成分。
这片儿远算不上完美或者经典,也许过几个月就会被人忘掉了。
但你笑过,不重要么?
豆瓣上牛人很多,正经人也很多,五分钟的动画也可以写出思想深邃的三千字长文。
我辈凡人,关注的无非是电影好不好看、合不合心而已。
如果是喜剧,它让你开心;如果是悲剧,它让你悲伤;如果是鬼片,它让你害怕。
之于我,足矣。
不是无脑思考,只是脑也不是时时都要思考。
《追影》里面,小薇最喜欢说自己喜欢不用脑的游戏,但却是她解开了寻宝路上的一个迷题。
电影是一门艺术,同样是一种娱乐。
艺术引人思考,但不是要人钻牛角尖;娱乐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产物,注定了被摆到显微镜下切片研究是一种伪学术的表现。
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你生气了你愤怒了你不屑一顾了……恭喜你,你认真了。
昨夜终于把《追影》看了。
出于对吴镇宇的大爱。
虽然我从来都是一个半瓶水的花痴,但是吴sir长久以来位居双冠之一,从未改变。
于是,我很不厚道地抱着一种不太想看但不看对自己说不过去的心态下载了国语版,期望很小,于是就有了惊喜。
这是一部很有心意的电影,很努力地去说一个训诫——“人为财亡”,同时不小心表达了一个规则——“英雄美人”,最终不小心说了另一个无奈的道理,在保障经济基础的前提之下我们应该也才可以有更高的精神归宿。
寻宝式的的剧情线索是不必较真的,诸多山寨面孔有点画蛇添足,对白虽二却不乏会心之处,除了女猪之外的人物都好好可爱老吴虽然演得有点随意,但是根基在那,随随便便一个眼神必然倒下一大片,何况角色本身兼具沉默包容粗犷温柔。
吴镇宇自言演戏很难再有挑战,的确,很难有供他挑战自我的好剧本,不过这次的造型还真是……粗犷中带着惊艳。
谢娜的风格我之前就见诸访谈和主持,颇为倾叹,此剧中有所收敛饰演“我就是没有大脑嘛”的大眼睛小妮子绰绰有余。
房祖名小朋友在我印象里从千机变(花都)开始就一路小白过来的,不过哪次都没有这个纯白的的爆发小白可爱,尤其是他那条晃荡的小辫子和一张委屈的小脸,深得我心的台词——“我已经找到我的宝藏了,虽然有点重”。
尤其意料之外的是哆哆嗦嗦的“镇妈”,一ws大叔硬生生让人讨厌不起来,我为你种的那一地幼儿园小盆友风格的假花真的会笑喷,不过女猪成功地以此刺激老吴递过来一把小雏菊,功不可没啊。
除了结尾吴Sir的“诈尸”让人摇头,整部电影看完觉得很舒服(山寨部分小快进了一点点点),像冬天的一个小暖炉。
对它的恶评如潮不禁有点无奈,话又说回来,若是掏了钱去电影院看恐怕又是一种心态,不过,毕竟级闷死人不偿命的大师级电影不是适合所有人的,声名过高的电影有时候被赋予了太所期望,反倒感觉平平,抱着无限憧憬看完《闪灵》的经验让我很不爽。
由于我看电影的习惯是挑演员,再加上初高中时代一般守着电视看电影,随机性大,偏重港台,细细数来,真是看过不少烂片啊。
此处“烂片”定义主要是根据各种电影网站的评分和主流影评,那些炯炯的烂片,各有小小闪光点,于是想花点心思写一写。
《超时空要爱》1998 刘镇伟质量极高,很香港。
查资料发现这部电影竟然还是九八年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编剧奖和推荐电影,梁朝伟+刘以达组合,虽然诡异,却很耐看,被归入烂片有点对不起它……谁叫电影太跳跃了,无论看片名还是看导演你都预感,这是一部很混乱的片子。
的确。
黑社会穿插三国群雄,龙阳之癖。
再多笑料掩不住宿命的悲花开在尘土里。
《绝色神偷》2001 张智霖 舒淇 吴君如 麦家琪 林熙蕾 尹子维 Amanda此片最大特点是养眼。
小酒窝帅哥+老老少少风格各异的美女+深情风骚邪恶男。
剧情和手法都经不起推敲,不过超级变态色魔尹子维的形象估计怎么着都深入人心,女性观众对这个男人的第一感绝对是恶心,最后却落泪。
香港电影向来是反派魅力无限大,尹子维的妖艳邪气在香港反派里也颇显异类,(张耀扬堪与其媲美,比他狠但少其妖媚)这部电影极显其光彩。
(张耀扬堪与其媲美,比他狠但少其妖媚)《我左眼见到鬼》2002 杜琪峰 韦家辉 如果导演组合还不够强大,那么刘青云+郑秀文如何。
一部深情的伪鬼片,虽然在豆瓣的总分极低,不过有不少长长的五颗星影评。
所有人都说你是因为钱才嫁给他的,现在他死了,再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其实,不是。
什么是爱一个人,让她好好生活,丑丑的沙皮狗一样的刘青云,最后的口型她听到了——再见了,老婆。
《六度心寒》2003 朱茵 吴镇宇 张家辉为什么所有人都说是烂片,难道真的是我一看见这三个主演智商就没有了……个人真的だいすき的一个片子。
剧情是我可以接受的,恐怖等级难以满足大部分要求,难得看吴镇宇演警察,张家辉表现日渐成熟。
有时间,记得多回家陪陪老婆。
《精装追靓仔》 2004 不好意思 又是王晶很久以前看的,喷饭版《无间道》,把无奈和讽刺放在搞笑的后面,基本上,杜汶泽保证了此片的搞笑质量,在王晶的娱乐片中,质量很高。
唉,怎么都是港片,简直有港片多烂片的嫌疑……其实是欧洲和美国电影我比较挑剔,一般都严格把关才看。
写写累了,懒得再数,这些没花多少钱的电影,虽然被叫做烂片,但是仍然炯炯地亲切好玩,也是电影这个产业里重要的一部分吧。
房祖名的一句台词,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人人都来找宝藏,我已经找到我的宝藏了,就是有点重。
这时候,看到他背上的谢娜很甜蜜地笑了。
我想,这也许是最好的宝藏吧。
人都在寻找,找那些他们自以为存在的所谓的宝藏,殊不知,那些最好的,往往是那些被他们忽略的。
在身边的时候,没有注意到他的价值,一直等到回头再去想要握住的时候,他就悄悄离开了。
我不该看吴镇宇我不该看房祖名!我该相信有谢娜的电影就不是电影!为什么1颗星是2分不能有0分!
公司电影院放才去看的。
给我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堆明星脸不得不感叹,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啦……
仅作参考,技术分析,先赞后弹:赞:1.吴镇宇一贯的主题先行,吴镇宇同学有想法爱思考,虽然执导数部电影无一不败北,但仍然坚持辨证和主题,说明他是个爱动脑永不言败的好青年,吴镇宇从环保(【9413】)讲到教育(【自从他来了】)再讲到南北和(【醒狮】),媒体上张扬独立的吴同学始终有一套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比起某些价值观混淆的电影,值得褒奖;2.针砭时弊,八卦到底。
吴镇宇同学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戏谑了他颇有微词的三大男星。
抢了他影帝的刘德华(【大只佬】撼【无间道II】),成日要求众人穿唐装的成龙(吴镇宇乘着成龙不在也在金像奖穿了一回),慈善到近于啰嗦的李连杰,将【醒狮】片尾吐槽杨千嬅的八卦精神发扬光大,含沙射影指桑骂槐,颇符合一代神经刀的特质;3.明星脸大齐聚。
除了三个主要山寨明星,另有一幕出现无数明星脸的场景,颇像一档开心脸综艺栏目,有兴趣的不妨看后一一数数;4.片头制作精美。
直接从华谊兄弟logo转场到明月夜,在国内电影还是第一次见到。
字幕转场制作精致,开头的格局会让你觉得这部电影确实像是一部可以过亿的大片;5.笑料不断,从对白到表演,都将小作坊式的港式幽默结合内地特色,发挥得很彻底,演员放得开,基本没什么顾忌;6.动作和剪辑都算精良,马玉成和林安儿维持了一贯的水准;7.寻宝一段颇有致敬意味,“猜字谜”“字阵”等闯关形式都富有早期邵氏电影的影子;8.片尾颇具黑色幽默,追影追后一场空,又颇似一场讽刺剧,令人莞尔。
弹:一。
吴镇宇一贯的主题先行,想说的东西太直白,反复强调,但故事性却不管不顾。
整部电影看下来,发现基本的故事框架就是“寻宝”叠加笑料,人物无变化,叙事无起伏,基本就是平铺。
只顾讲中心思想,不关心讲故事本身;二。
不厌其烦地揶揄三大男星,个人指向明显,知道的是拍电影,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看【娱乐反斗星】和查小欣的专栏呢;三。
山寨明星鳞次栉比,山寨风格一时无倆,就是【十全九美】也要甘拜下风。
在这样一个“主题先行”的电影里上演了综艺节目,实在有些不伦不类,主题被综艺化的戏谑冲淡了,而综艺也因为癫狂过火而显得过尤不及;四。
除了片头外,这个片子真的一点也不像是一部可以过亿的电影;五。
笑料密集,囧料和低级桥段高度凝聚,电影风格分裂,低智的设计让“主题”的寓世味道顿失,远没达到亦庄亦谐的效果。
演员全盘山寨化,放得开表演等于没皮没脸地嬉笑胡闹;六。
动作剪辑精良,但没有突破,马玉成的动作风格就是没有风格,林安儿的剪辑风格就是导演平庸她也平庸;再说说合导的麦子善,他的导演风格就是不会做导演;七。
寻宝一段空有致敬的影子,却没有拍出致敬的效果,除了“字阵”有点看头,基本就没有其他内容了。
寻宝过程太过儿戏,估计已经把魏君子的原有剧本改得七七八八,和原意貌合神离了;八。
片尾寻宝“追影成空”的黑色幽默之后,随即变成雪夜的大联欢,山寨party又一次被发扬光大,以充分坚定的山寨立场消解了之前好不容易建立的黑色幽默,高级幽默坠落到十八层以下的低级幽默,并且以一种合家欢山寨歌舞剧形式收官,表明了他作为囧片的不变立场,囧囧有神。
总结:这是部分裂的电影,山寨嘛它也不是【十全九美】那种,“言之有物”吧他又不似吴镇宇的前作,看各人喜好了,憎恶有之喜爱的也应该有之。
吴镇宇同学的导演水平呢?
还是非常有进步空间的。
一个很搓的电影一个很搓的电影一个很搓的电影一个很搓的电影一个很搓的电影一个很搓的电影一个很搓的电影一个很搓的电影
中国电影为什么总是这样很烂的片子还要拉上豪华阵容那三个人我看了半天才看出来是哪三个当然多亏了片子里的提示吴佩慈还挺漂亮的我没有看完剩下的就不发表评论了下次打死我也不花钱去看一堆大腕的片子了让别人当他的小白鼠去吧我的钱可是辛辛苦苦赚来的
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在开心网上加了谢娜。
从票房来看,这种不花钱的宣传方式还挺有效果的。
本片的导演是吴镇宇,演起来神经兮兮的,导的戏也是一样。
当然,这个剧本也够烂的,情节要多简单有多简单,笑料要多俗有多俗。
编剧里居然有大名鼎鼎的魏君子,看过此人关于香港SJ片的评论,据说本片里也设计了多个向香港经典武侠电影致敬的桥段,致敬我是没看到,E搞倒是看到很多。
谢娜收敛了,没放开,还有那些山寨版的成龙李连杰刘德华们,既然要娱乐,就应该增加他们的戏份才是。
在这样风格的电影里,男女主角吴镇宇和吴佩慈实在是太正经了。
正剧不似正剧,谐剧不似谐剧,有拿笑料充水的嫌疑。
在这个娱乐泛滥的时代,想看个正剧真的是很难啊,不是我不支持国片,看看如今的国产电影,实在是要多烂有多烂,只想怎么骗观众的钱,太浮躁了。
“无厘头”是什么意思,香港人当然比我更有发言权,这本来就是他们那旮的土话。
不过对于从小看港片长大的内地影迷来说,“无厘头”已经成了特定的形容词,我们不需要细究词源上的滥觞,甚至不需要上溯到许氏兄弟那么遥远——对于绝大多数内地影迷来说,“无厘头”就是周星驰的喜剧电影。
同样,在我的字典里,“无厘头”也是和周星驰划等号的,所以当我在谈论“无厘头”时,完全依照周星驰喜剧电影为模本。
学者们评析“无厘头”,往往会冠以“后现代”的帽子,什么恶搞、戏仿、拼贴、解构、狂欢之类的,这种源自香港市民阶层的“俗”文化,有了“后现代”的这杆大旗,亦能拉扯起学院庙堂的虎皮了。
但是,我以为,上述所谓特点不过是无厘头的表面特征,其实不需要什么学理分析,智商比麦兜高点的人都能看出来。
关键在于,有了这些表面特点,不见得就一定是无厘头。
譬如近些年风靡神州的“山寨”热潮,按照我的理解,“山寨”就是恶搞和戏仿,初看跟“无厘头”是一回事。
但是,仅仅只有恶搞和戏仿的“山寨”,并非就是无厘头——表象之下尚缺少灵魂。
例如《追影》一片,山寨明星脸一大堆,山寨成龙山寨刘德华山寨李连杰排排坐,不过除了硬胳肢出观众的几声干笑,从头到尾都莫名其妙。
本来我期待房祖名跟山寨成龙的那场对手戏能有些火花,无奈山寨成龙大喊一嗓子他那画的像四脚蛇的服装logo是龙之后,就悄无声息了。
你看看星爷,他的无厘头作品为什么总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掩盖在无厘头乖张外表之下的,乃是小人物的打拼、弱势群体的心酸以及物欲横流时代坚守理想和真爱的艰难。
少了这些,星爷的电影早就被掩盖在电影史的尘埃之下了。
要用无厘头的手段突出上述这些真、善、美的主题,那就少不了辛辣的讽刺。
要描摹小人物,那就要讽刺大人物;要坚守理想,那就要讽刺拜金主义;要追寻真爱,那就要讽刺虚情假意。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笑中带泪、玩闹之后有感动,本就是无厘头的题中应有之义。
《喜剧之王》为什么感人?
龙套演员和三陪女的爱情背后讽刺的是那些为富不仁、狗眼看人低的势利小人;《少林足球》为什么感人?
落魄教练和少林弟子的身后又把作恶多端的权钱勾结揶揄得狗血淋头——总的来说,所有假、丑、恶现象都是星爷无厘头电影里的讽刺对象。
所以说,无厘头看似披着解构价值、躲避崇高的后现代外衣,其实内里还是弘扬宏大价值、甚至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若仔细分析一下,无厘头其实一点也不新鲜、前卫,细抠的话连三纲五常也能找得出来。
但是《追影》在讽刺什么呢?
讽刺李连杰用“壹基金”骗钱?
这是文不对题;讽刺刘德华唱功不佳?
在暴红的曾轶可面前,Andy有足够资格去做她(他)的声乐老师了;讽刺成龙开服装店不挣钱?
人家打算挣钱了吗?
再说了,就算真不挣钱,与老百姓何干?
都《寻找成龙》了,谁还记得卖衣服的事?
山寨来山寨去,山寨到后来,《追影》自己也被山寨了,故事凌乱不堪、情节故弄玄虚,坐在电影院里基本上就是打发时间了。
讽刺还意味着要担责任,星爷在97前的港片里,还能时不时的拿敏感事件开涮——譬如《整蛊专家》里吃了“谎言豆沙包”以后的那段精彩独白,这种辛辣讽刺现在不可能再有了;同理可证,《国产零零漆》里有伟人题词的那把菜刀也是昙花一现。
而《长江七号》之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亦是星爷对内地民工生活的不熟悉,讽刺得不到位,无厘头也就索然无味了。
但不管怎么说,星爷还是在艰难的讽刺着。
《大话西游》那种对宿命和两性关系的深刻讽刺做不到,简单的小人物励志性讽刺绝对不会少。
两相对照,我们不难发现《追影》就是棵空心萝卜,外面绣了两朵花不假(起码吴佩慈的背挺好看),里面却是空无一物。
于是,《追影》迅速的综艺化了,整了一屋子的山寨周杰伦摆嘻哈手势,晃的我都想找吴宗宪了。
说是向武侠先辈们致敬,用的镜头不够典型,一般人估计都看不出来——这其实也是无厘头的命门之一,若要戏仿、恶搞,被拿来开涮的片段或人物一定要经典,这胡金铨、张彻本来时下电影观众知道的就不多,你拿来照猫画虎一番,根本没有效果。
此外,无厘头手法的运用,还切忌没有新意。
噱头满大街都有,但要令人耳目一新,断不是件易事。
无厘头的噱头,“第一次使用会被认为是创新,第二次使用是重复,第三次就会应和观众的审美经验,使观众厌烦。
”【1】依照这个标准,《追影》雷人有余,创新太少——山寨的山寨,就不是山寨。
像周立波那样在《我为财狂》里拿四代核心说事,《追影》肯定过不了总菊的剪刀(多半也是出于这个顾忌,谢娜山寨奥运点火仪式的镜头也被放在了正片之后);我也没指望吴导演能拍出《是,大臣》和《水》那样的政治讽刺作品来,但就算要寻宝,拉来刘伯温的《烧饼歌》,怎么也不如恶搞一番《印第安纳•琼斯》或者《达•芬奇密码》靠谱吧?
实在要武侠山寨,那得罪下《黄金甲》或者同公司的《夜宴》效果也应该更佳。
山寨不是没有内涵,山寨不是没有追求,往大了说,“任何经济文化政治的起步,都是从山寨开始的,忘记山寨就是忘本……我们的国家建国初期就是山寨苏联,我们以前的XX思想,就是山寨的XX思想,我们的XX理论就是山寨的XX理论,我们的XXX,也是从山寨X起家的,可以说,没有山寨就没有新中国。
”【2】可见只要山寨得到位,你不想讽刺也难。
再说句充牛掰的话:艺术都源于生活,真要不懂该怎么讽刺,就多看看《新闻联播》吧——当然,这句不算讽刺。
【1】康宁《喜剧电影的精神内核》,载《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2】韩寒《没有山寨就没有新中国》,摘自韩寒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cbzk.html(刊载于《北京晨报》09年8月3日)
烂!吴镇宇在我心中一度是可以跟好莱坞的加里奥文风格神似的香港演技派,可惜怎么接片不慎呢?片中其他人根本不想提及。
吴佩慈当女主的气场还不够,吴镇宇觉得自己能当导演,果然一如既往的神经兮兮。
大侠,你可否愿意娶我为妻。
李连杰雷死了
我操!吴镇宇,你伤我心了。。。怎么可以这么烂啊。。。
2得一b!
那个,确实很多山寨的面孔,但我不是很明白到底要说什么,难道是所谓寻宝就是珍惜身边爱你的人么?那追影这个电影名字又是怎么回事,有点晕,而且也没觉得很有意思,至少没有怎么笑
山寨大集会
找出那么多形半似的明星,也算是个亮点吧
超级模仿秀
笑一笑~~~
哎呀呀,怎么这么烂呢?
喜欢吴镇宇演的这种角色,深藏着爱,只用眼睛和行动表达。
为什么没有负分可以评?
好想告诉老吴……我喜欢追影哦。片尾深情又激昂的男声在唱,如果在影院坐到了结尾,字幕从银幕上滚过去,心里忽然就会产生依依不舍,就这样结束了呐的感觉……长出一口气。好像看过了一场露天的联欢晚会回家去,走着走着,散场的音乐越来越远,叫人想回过头去望望那可能已空了的舞台,露出浅浅的笑来。
山寨大狂欢
很无聊
无厘头,还有小房子他爸爸一大堆朋友客串。结局很美好,是我喜欢的不用动脑的电影。如果去掉吴佩慈和谢娜做作的表演就更好了。
其实还蛮有创意 蛮好玩的
不动脑壳的游戏我都爱